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时间:2019-05-15 07: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一篇: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记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教师西柏坡之行

2012年4月1日7时,春暖还寒,子弟学校一行88人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两辆客车缓慢驶出校门,满载着教师无限的憧憬和期冀,一路留下无尽的欢声和笑语……

在今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特组织部分教师赴西柏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学活动。旨在弘扬西柏坡精神,纪念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党员创先争优,在本职工作中再掀高潮,再创新高。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到达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堂广场,首先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活动现场,飘扬的校旗和印有我校校名的条幅相映成趣,火红的党旗熠熠生辉。伟岸耸立的五大书记铜像在蓝天白云的印衬下更显雄伟。在雄壮的音乐声中纪念活动拉开序幕,主持人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代表双手擎持花篮,向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辈敬献了花篮。校领导上前整理了印有“牢记两个务必,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敬赠”的锦联,全体成员向五大书记铜像三鞠躬,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卓著功勋。教师代表领誓重温入党誓词,校领导及80多位教师列队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的宣誓响彻全场,悠久回荡。校领导付书记发言,表达全体教师的哀思之情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坚定决心。

纪念仪式结束后,全体教师分两组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革命先烈故居,听讲解员讲述了西柏坡的革命历史,共同回顾那段战火弥漫的峥嵘岁月,回顾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广大教师表示: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为每个孩子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整个参观活动,身着统一服装的教师,在校旗的引领下,文明有序的参观完所有景点,展示出我校良好的教师素养和学校形象。

时至午后,属于教师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带着对革命圣地的热情,享受着红色之旅的幸福,她们三俩一伙,四五成群,或席地而坐,或交流谈论。

带着对这片热土的留恋,下午3时,我们依依不舍登上返程的客车。告别西柏坡,踏入故乡来。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也是为了让每位教师身心灵魂的一次升华。

毛主席曾告诫我们遵守“两个务必”,今天,我们更加懂得了“两个务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务必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务必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第二篇: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江苏省暨南京市举行国际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

2011年12月13日上午十时许,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笛同时响彻南京上空,江苏省、南京市各界人士、外国友人5000人齐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4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南京晓庄学院莫愁校区师生组织前往集会现场参加了此次悼念活动。

广场上哀乐低徊,气氛庄严肃穆,江苏省及南京市有关方面负责人、武警官兵、学生、中国各地纪念馆代表、国际友人等分别在各自方阵中列队,为遇难者低首默哀。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在悼念仪式上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历史,悼念遇难者同胞,就是为了警策后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南京市民代表周学宣读了《南京和平宣言》。出席悼念仪式和集会的各界人士放飞了和平鸽,撞响了和平钟,并向遇难同胞敬献鲜花。

在集会开始之前,南京晓庄学院的同学参加了主题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1213米长卷签名活动”。同学们排着队缓缓走过长卷,在洁白的布帛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对记者说:“要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约有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2月13日是中国民众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之日。每年的这一天,南京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据了解,南京成规模的纪念活动是从1994年开始的,这在中国各城市中是较早的,而在全城拉警报悼念遇难同胞,最早也是从南京开始的。

第三篇:不能忘却的纪念

经过无数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共创美好的未来。缅怀过去,珍惜现在,畅想未来,我们不会忘记!让我们共同欣赏诗歌朗诵《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四篇:《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杨坤坤

鲁迅,这一个名字已淡淡地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

鲁迅,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有人曾言:“鲁迅以革命自负,而竟仇视革命作家,纯用冷讥热嘲的口语来逞着豪兴,没有理论的根据。”

还有人说:“鲁迅本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的左倾,并非出于诚意,无非借此沽名钓誉罢了。”

如同雷锋一般,有人信,也就有人不信,但我认为周树人先生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与呐喊,对敌人的横眉与冷对是无法抹杀掉的。

当年二十多岁的他留学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他经常受到一些日本人的蔑视与嘲讽,然而他更加悲哀的是麻木的中国留学生对祖国的不闻不问,无情冰冷。

弃笔从文!他做出这个改变他一生的重要决定,或许对人民,甚至对国家这都不失为一个重要决定。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借此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他对青年的冀望之心昭然跃纸。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底层,他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在那样一个冰冷的社会中,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爱、信任与温度,一道道或有形或无形的枷锁把人们困在里面,困在冷漠、自私与无知的隔膜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爱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拥有人的尊严与骨气。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们学的最多的便是他的《朝花夕拾》。一篇篇散文情真意切地回忆往事,他感念那些帮助过他,和他一同走过的人,尽管他们身上也固有一些迂腐陈旧的品性,但他们的真诚、善良在这社会险恶的背景上抹上一抹暖色,添上一抹温情,滋养了鲁迅的生命。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还记得《纪念刘和珍君》中他愤然写下的文字吗?还记得《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他正气填膺的文字吗?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及枪杀,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的血腥残害,使他以笔为戎,试图唤醒昏睡的民族魂。“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他激励人们走上抗争的道路。“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岂有豪情似旧识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即使受到死亡的威胁,他亦是不惧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直到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1936年10月19日,他去世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在他的灵柩上覆着一面旗帜,上写有“民族魂”。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您教会我们“伟大的心胸,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当大家忘记您时,您的民族魂却仍在;当有人诋毁您时,您的民族魂仍在;当时间远去,洗刷掉过往种种时,会有人纪念您,纪念您的民族魂!

第五篇: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白云隐了踪迹,只留下了空旷而又空旷的蓝天,淡雅、清亮。雨后的清凉打湿了许多学子的心,那夏日不应有的温凉在心里散开,直至冲寒全身。

坐在向前疾驰的车上,凝目远眺着青山,禾田,还有久久不肯散去的夏日独有的云烟,在山谷间升腾,卷上蓝天„„.脑子里什么都未曾留下足迹,只是默默地凭着纤长的手指,在心里用千纸鹤祈祷,祈祷知己能拥有一方蓝天,希望明年花红与伊在。

一只飞鸟飞到窗前,是同我说话?也罢,为了忘却曾经的依恋,轻轻与鸟儿比翼同飞,与你来纪念这段草青花暖的年岁。

Part 1.天际微微泛起了红光,时令恰好迎合了它的美,秋来了。

刚从办公室回来,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毕竟是第五次被班主任点击了。不为别的,就是上次月考考砸了。那轻声细语的教诲依依还在耳畔徘徊。

教室里倒时常会有欢快的笑声,没有预想中高三的沉闷,留下了淡淡的完美弧度,那时彩虹在跳跃!

Part 2.艳阳升上了尖顶,秋菊还在喷吐着青春的光华,朵朵难言其妙。

好久没坐到电脑前了,但打字还不至于那么生疏。QQ里朋友鼓励的话语一下子闪烁在眼前,感到很开心、欣慰,毕竟久违的闲聊也算有了些回音。我静静地敲打着键盘,签名上跳跃着“一路向北”!依旧像往常一样,我又在楼梯上遇到了“神秘人”,我们还是一句话也没说,更没有奢侈地留下一个浅浅的微笑。我往上,他往下,我们彼此再无交点,平行着过。“熟悉的陌生人”很快落在我有着淡淡哀伤的心上。

或许,是这四层楼的高度渐渐磨灭了我们当初的锐气,六边形的角度却正好平衡了现今的光景。我喜欢这平行线的唯美,但不喜欢邂逅的失落。

Part 3.天空,没了星辰。

远方,是多彩霓灯。这里,我们同行。

回家的路在高三就毫不留情地变换了方向,晚上的一路漆黑,无人的小巷让我感到不安,些些害怕,而天也渐渐刮起冷风来。

所幸,这一路我不寂寞。

沿着这条小巷,我和朋友一起回家,细数班上的锁事,解读彼此的心情,无形中我们形成了高三的默契,互相给对方一句关怀,在烦闷时写写小诗来中和过于压力的心境。

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依旧会念起这段巷里与花争雨的诗意。

没有了往昔的浮华,生活还是依轨而行。高三的美丽,就在于它的快节奏和

稳步伐,一切所谓的起起伏伏都已淡化,漫卷飞升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未来的执着。

飞鸟拍打着翅膀惘飞走了,听完了这段插曲,你我也该再度忘却过去,重新来记下自己珍贵的未来了。

下载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 一、知人论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 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在校住宿期间,每个礼拜五都会回家一趟,然后周日再乘车回学校,带些换洗的衣物、生活用品或是吃的东西等等。在某个......

    为了忘却的纪念

    234里的众奇葩们234 ——我大学里的第一个家。 二三四,多么诡异的寝室编号,唯独少了一。姐妹们一条心,不就可以弥补缺憾了吗? 无畏则无惧,无惧则无邪,无邪乃至诚也。我感激涕零的......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有次闲谈的时候,有个朋友不经意的问我,当一个人经常回忆往事的时候,是不是说明人已经进入老境。还是一次闲谈,又有个朋友不经意的问我,当一个人不喜欢结交新朋友的......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对越自卫反击战33周年“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是一首纪念自卫反击......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生难忘的经历 在我成长的这些年中,见过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人,但最让我受影响的人还是在5.12大地震中出现的一个放弃自己生命,拯救孩子安危的英雄母亲。我想她将永远留在我童......

    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

    《为了忘却的纪念》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所抒发的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3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4了解五烈士献身革命的崇高......

    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鲁迅)

    为忘却的纪念 中文系刘玉芳 或许,还君明珠,卞玉归楚,是最好的祭奠和悼言。 ———写在前面的话 已经很久不愿动笔动思动情动感念的去纪念某个人,因为总觉得,再美的笔触,再美的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