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珠劳社〔2008〕82号关于印发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办法的通知
各职业培训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向市劳动保障局反映。二OO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高技能人才补贴通知
抄送:各区劳动保障局、财政局,经济功能区劳动局(科)、财政局。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08年7月30日印发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办法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劳动者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珠办发〔2006〕39号)的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补贴对象
参加我市组织的高级(三级,下同)、技师(二级,下同)、高级技师(一级,下同)技能培训,或者通过竞赛、评价、直接参加鉴定等方式,取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城乡劳动者。
二、补贴条件
申领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公布的珠海市紧缺技工工种补贴范围。
(二)属本市城乡劳动力和省内农村劳动力的,须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属市外城镇劳动力和省外农村劳动力的,须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年。
(三)参加本市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市鉴定中心)组织的鉴定考核,或者通过本市组织的竞赛、评价、直接参加鉴定等方式,取得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补贴标准
(一)取得高级(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补贴培训费1000元,技能鉴定费300元;
(二)取得技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补贴培训费1200元,技能鉴定费600元;
(三)取得高级技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补贴培训费1500元,技能鉴定费700元。
通过竞赛、评价、直接参加鉴定等方式,取得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只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四、申领和拨付程序
(一)申领补贴时间。从核发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日起6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
(二)申领补贴方式和申领补贴需提供资料。
1.培训补贴由职业培训机构代补贴对象申领,并提供以下资料:
(1)《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2)《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补贴对象委托书。
2.技能鉴定补贴由市鉴定中心直接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中申领,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表》;
(2)《花名册》。
(三)拨付程序。
1.市劳动保障局在接到有关申请后,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在《申请表》上加具意见后8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下同)内连同有关材料转送市财政部门。
2.市财政部门在接到市劳动保障局转来的有关补贴材料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补贴的用款计划审批,并由经办单位通过集中支付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申请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帐户。
五、其它
(一)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条件中,涉及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珠海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记录为准;凡该系统中没有信息记录的,不给予补贴。不按本办法规定逾期申请培训鉴定补贴的,视作自动放弃补贴。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补贴每个等级每人只能享受一次。
(三)紧缺技工工种补贴范围,由市劳动保障局根据《珠海市紧缺技工工种目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四)培训鉴定补贴从市劳动保障局公布紧缺技工工种补贴范围之日起执行。
(五)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德劳社„2006‟55 号
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德州市市直城镇职工医疗
保险健康体检工作规范》的通知
市直各参检医院:
为保证市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各参检医院的检验服务行为,对体检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特制定本规范,望各参体检医院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八月十五日
主题词:医疗保险 健康体检 工作规范 通知
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06年8月15日印发1
德州市市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健康体检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主体资格。承担健康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是被市直医疗保险确定为定点的,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为二级以上资质的综合医院。
第二条科室设置。有独立的体检科,专设内科、外科等。各种检查科室(放射科除外)单设专用,或设有体检“绿色通道”。
第三条 体检场地。为避免交叉感染,必须将体检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体检场所与候检场所分开,体检各诊室相对独立,男女分室。
第四条服务设施。体检区域有冷暖设施,通风好,提供候诊椅、轮椅、饮水机、一次性纸杯、方便食物等。
第五条医疗仪器设备。配备体检所需的医疗设备,彩色B超机、心电图机、X光机、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压力灭菌器、采血台、消毒器械等。体检设备在体检期间一般应专用,及时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配套设备应有专用电脑、打印机各一台及U盘一个
第六条 体检组织机构设置。
体检医院要重视体检工作,成立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院级领导负责体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体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一般应设在医院医保科(办),负责体检人员身份审核,与参检单位和职工的沟通、体检
进度掌握、体检结果录入、体检费用结算等具体工作。
成立由各科室主任(或业务副主任)及至少一名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的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体检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的健康体检工作。
第七条 人员配备。
设总主检1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设主检数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主检人数与医院日平均受检人数之比不得低于1:10。
配备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医学技术人员。从事体检的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护士具有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并均持证上岗。
配备专职引导人员,对体检进行全程引导。
配备专职信息管理人员,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同时负责数据资料的安全。
第八条制度、职责与宣传。制定健全的体检工作制度及体检工作小组岗位职责,将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体检工作小组及各科室提供服务的医技人员的姓名、职称、职务、职责等制定牌匾,在体检区悬挂。
在医院醒目位置张贴横幅标语或在电子显示屏设置滚动字幕,宣传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工作。
第九条 体检方案。各体检医院应制定详细的体检方案,体检时间安排与流程设计应科学合理。
第十条 协调与沟通。体检时要及时通知体检单位或职工具体体检时间,向体检职工发放体检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宣传材料。对因疾病无法自行到场人员,经参检单位或职工申请后,体检医院应派救护车接送;无法移动人员,由体检医院登记后,可到床为参保职工提供可移动的检查服务,并将名单报市医保处备案。
第十一条 咨询与引导服务。设置固定的咨询台、明显的导向标志及详细的科室分布图。
第十二条 体检工作要求。
各科室对体检人员及时登记,体检结果详细记录。
各项操作符合体检操作规程,腹部彩色B超检查一般不得低于5分钟。
各种检验报告结果有正常参考值,检验项目必须使用中文或有中英文对照。
体验结论书写规范、准确,针对个人健康状况,提出疾病预防方案、健康建议等,对体检阳性者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
第十三条 健康体检档案。为每位体检职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用以记录参保职工个人健康基本信息、检查检验结果及体检结论等,健康体检档案由医保处统一印制,各体检医院按承担体检的人数,支付《健康(体检)档案》印刷费用。
第十四条健康体检管理软件。各参检医院应安装符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求的健康体检管理软件,指定软件操作人员,并按承担体检的人数,支付软件开发、维护和
使用的费用。
第十五条 体检职工电子档案。建立体检人员电子档案,为参保职工今后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医学资料,各体检医院应仔细核对体检人员身份,认真录入各项体检信息,以便于全面、准确地掌握市直参保职工的健康状况。
第十六条 资料报送。每周定期向医保处报送进度情况统计表、《健康(体检)档案》和电子档案等,各种统计报表、资料报送应及时、准确。体检结束后,将全部体检资料汇总、整理、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医疗保险处。
第十七条 信息保护。对体检资料要严格管理,避免丢失,同时,要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工作,对体检中发现的重要指标阳性或可疑重大疾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通知参检单位或参检职工家属。
第十八条 体检档案的整理与返还。检查检验报告单应粘贴在体检档案相应位置,经医保处审核体检档案登记、收载和电子档案录入情况后,由体检医院于体检下月二十日前返还参检单位或参检职工,档案领取要有登记。
第十九条应急小组与应急方案。建立体检应急小组,并制定应急方案,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对体检中出现的各种危急或突发情况及时进行救治和处理,需要住院的优先安排,尽量减化各种手续。
第二十条 健康体检质量保证与体检费用拨付。
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差错率、检验项目漏检率,数据录入差错率均不得高于1%,否则,每高出1个百分点,扣除应拨付体检费用的1%。体检职工自动放弃体检项目的,应由体检职工在体检健康相应位置签字认可,否则,医保处不予支付此项检查费用。
开展健康体检人员满意率调查,体检人员填写满意率调查表,直接投入医保处设置在各定点医院的意见箱中,由医保处汇总,健康体检人员满意率不得低于98%,否则,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除应拨付体检费用的1%。
第三篇: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闽劳社文〔2006〕96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闽政
[2006]5号)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要求,我省制定了《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目标任务,抓好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六
日
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城镇技能在就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为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劳动者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对42.5万(每年8.5)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随军家属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技能在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开展定向培训,突出技能训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拉动力市场需求,引导培训机构开发和设置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专业,密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实习指导,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在培训中以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大操作技能课时比例,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如:日夜校、长短班、送教上门以及远程培训等,满足其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
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逐步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
(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结合生产服务岗位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五)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劳动力生产网络和公告栏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告定点培训机构的名单和培训项目信息。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对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
(六)建立监察评估制度。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应作为在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再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情况建立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鉴定、技能岗位对接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就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七)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在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级落实目标任务,保证工作切实到位。要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培训、鉴定等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
(八)广泛发动社会,完善健全社会化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原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继续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能力强、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实施再就业培训的定点机构,并对定点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原有定点培训机构中不能承担培训任务、弄虚作假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要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九)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从各级促进就业在就业资金中切实落实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对一些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的培训专业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公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制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和介质,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度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行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在就业培训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关注的通知》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战略部署以及劳动保障部《能力促创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创业培训实际,制定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围绕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营造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面向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建立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任务目标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要对5万(每年一万)有创业愿望或具备开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各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功开业的企业中,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在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实施创业培训,推广典型做法。在定点培训机构中确立一些具有资质,且能够提供创业服务的培训机构,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创业者现身说法等方式,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厦门“1+1群”和三明“真情创业”创业培训模式的有效经验做法,积极引进“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四)提供开业指导,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要聘请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以及政府政策部门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项目资源库,向创业者推荐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号的创业项目,指导其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帮助其成功开业。
(五)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指导培训机构与项目提供单位共同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帮助其在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开展融资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贷款。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
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诚信教育,提高其诚实守信、按期还贷意识。跟踪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使贷款资金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七)加强跟踪扶持,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要跟踪了解学员所办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建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者接待中心。充分利用咨询热线或网站,为创业者答疑解惑。为学员建立信息库,包括学员报名情况、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学员创业计划书及专家评审意见、跟踪指导记录、见习记录、学员创业进展情况等。要支持创业学员自发成立创业者联谊会(或协会),加强创业交流,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共同发展。
(八)建立检查评估制度。能力促创业计划应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烈日在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能力促创业计划情况建立起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创业培训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接受创业服务、开业成功率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对实施情况进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SIYB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厦门、三明要率先在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培训品牌、实行能力促创业、创业促就业上做出成绩。
(十)密切部门合作,落实扶持政策。要密切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并从各级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贴所需经费。对持《在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提供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适当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用于前期项目征集、中期理论学习和后续跟踪服务。
(十一)建立创业项目库,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征集。可聘用专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的创业项目,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开展有偿征集创业方案和创业项目;可由自主创业人员个人提供创业项目。项目征集后,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论证,将市场前景好、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纳入项目资源库,推荐给创业人员。
(十二)建立和充实专家咨询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邀请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经贸、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成功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工商联等社会团体有关专家组成的创业培训专家咨询队伍。一是为学员教授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论证和评审。二是提供就业政策、开业指导市场分析、项目论证、投资分析、开业策划、营销策划、经营管理、企业理财、房贷融资、政策规定、法律咨询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针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门诊、上门服务等咨询指导。
(十三)抓好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吸收一些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SIYB培训的地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SIYB师资培训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必须取得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办法的教师资格证书。要加强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业务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
(十四)树立创业典型,引导全民创业。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以及举办创业大会、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树立一批在社会上起导向作用的创业标兵。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氛围。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为全省创业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奠定基础。
主题词:劳动 就业 技能 创业 培训 通知
抄送:各设区市劳动就业中心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06年4月7日印发
第四篇: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劳社〔2009〕69号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部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
定工有关社会保险问题的通知
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我市部分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社会保险问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我市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以下简称超龄固定工),可申请补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一)具有本市户籍;
(二)在我市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工作过并通过劳动部门办理了正式就业手续;
(三)在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发后(1978年6月2日)离开了用人单位;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满十年以上(含军龄等视同工龄);
(五)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直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
(六)本人已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且未享受定期基本养老待遇。
二、保险补缴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申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超龄固定工,应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按照28%的比例,一次性补缴四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经确认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不满二十五年、女不满二十年的,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11%的比例一次补足差额年限(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按各市规定比例补缴)。
三、保险待遇
(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后,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等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过渡性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0.6×1.4%×确认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
3、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超龄固定工,养老保险待遇从本通知下发之月起发放,以后按政策规定执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使用的退休时间,以本通知下发时间为准。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可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起享受本市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缴费用不补记个人账户,此前医疗费不予报销。
四、办理程序
(一)符合规定条件的本市超龄固定工,可于每月15日前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提出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书面申请(《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见附件1),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二)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及个人申请、档案等相关材料报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工龄。经审查,材料齐全的,在劳动保险信息系统中确认工龄并存入电子档案,办理退休时直接从电子档案中调取;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说明需补充的材料,并打印《一次性补正材料告知书》。
(三)确认工龄后,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书面申请、身份证、代发银行存折到所在区(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打印《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见附件2)及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范围内人员由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未参加社会保险、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正式工作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参照本通知执行。本办法未涉及的其他问题,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领取养老待遇审查表
街道劳动保障中心编号: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名称:
第五篇:新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精)
新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新劳社字[2008]1号
新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 2007年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2007年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希认真学习。
二〇〇八年一月五日 2007年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07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充分、社会保障健全、劳动关系和谐、管理服务高效”为工作目标,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圆满完成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2007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局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等工作机制,使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
一是重抓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坚持周三劳动力交流会制度、市场无休日制度、市场会员制度和劳动代理派遣制度。通过“周三定时招聘、下乡专场招聘、外出移动招聘、网上通联招聘”四种形式,将人力资源市场延伸到基层、社区和农村,构筑了服务同质、信息共享、机会均等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为企业招工和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了优质服务。2007年,我局共组织开展周三劳动力交流会52次,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9次,入场招聘企业累计6991家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98771个次,求职者报名登记16361人次,初次录用人数14265人次,新增就业人员84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
二是积极开展下岗再就业援助工作。2007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64本,认定免税企业7家,审核发放“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635人,发放补贴406万元,办理审核推荐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小额贷款7人,贷款额14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18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505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3%、16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圆满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目标任务。
三是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2007年,我们通过企业送岗位、部门腾岗位和结对助业等措施,实现5户“零就业家庭”6人次“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建立了援助就业的长效机制。同时在全县12个社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的为民、便民服务活动,提高了社会和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满意度。
二、城乡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新提升
2007年,我局进一步整合部门、培训基地和学校的培训资源,帮助企业开展对口培训,突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现“抓好三类培训,营造一种氛围”的目标。
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7年,共培训农民1299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0%,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92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4103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456人,颁发各类证书10280本,其中职业资格证书4143本,转移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发证率81.2%;培训后转移人数3290人,转移培训就业率80.2%,均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908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转移净增801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
二是抓好在岗职工职业素质培训。2007年,共组织开展化学分析工、维修电工、钳工、车工、轴承加工等各类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41期,参训学员2465人,并在宁波港创办了甬港联运职工培训学校,使首批农民工走进大专院校深造。同时注重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共培训外来务工人员2200多名。
三是抓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我局积极组织中式面点师、布机档车工等多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失业再就业人员172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其中技能培训10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创业培训17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
同时,我局重视营造“人人重技能、人人学技能、人人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今年来,共组织县级赛事6场次,并积极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省级技能比赛。我县选拔三位选手代表绍兴市参加省首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全省第一、二、六名;选拔选手参加全市第二届农民工技能比武,又获得车工项目比赛的团体第一。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7年,我局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管理,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均保持在100%。
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文件要求,我局与县财政局联合出台印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对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基础养老金的计法基数及比例进行了调整,建立起了“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
二是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做好数据调查和分析测算工作,由县政府出台《新昌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行办法》,建立了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我县医疗保障体系制度上的全覆盖。2007年,共有3520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完成目标任务的117%。
三是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认真实施“三费合征”征缴制度,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及基金收缴工作。截止12月底,企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71702人,净增717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39%;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达79582人,净增1127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5%;生育保险参保39564人,净增3688人;失业保险参保58464人,净增54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全面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参保人数已达100107人,净增535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全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16274人,其中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 7946人。
四、职工维权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7年,我局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主动监察,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积极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是开展劳动监察检查。我局开展了以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女职工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规范建筑行业劳动用工及打造零欠薪城市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600多家次,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企业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消除了劳资隐患。同时主动监察企业705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46%,涉及劳动者3.8万人,共发出询问通知书、限期改正指令书198份。
二是积极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我局鉴证审查劳动合同20883人,其中初次签订劳动合同8876人,劳动合同签订总人数达8100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699家,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1500家的任务。
三是切实做好个案处理工作。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372件,1288人次,为职工追讨工资、清退押金等累计415.9万元;1-12月份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0件,申诉标的1128.17万元,结案139件,结案标的897.6万元,法定时限内结案率为100%;工伤认定受理757起,其中认定为工伤745起,不予认定工伤3起,撤回认定申请12起,涉及非参保工伤认定案49起;受理工伤鉴定183人,其中鉴定一至四级1人,五至六级14人,七至十级165人,不上等级3人;处理信访、市长公开电话等119件次,结案率100%。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我局通过向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上门业务指导、上街业务咨询、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班、开展“送法服务月”等活动,为企业和职工及时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供了平台,使企业增强了守法经营、依法用工的意识和能力,使职工增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颁布后,我局加强了“两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共印发《劳动合同法》5000多本,为各类用人单位共计2600多名企业负责人和劳资干部进行了培训。向企业发放其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资料1500多份,去企业进行业务指导23次,上街开展咨询活动5次,现场接待劳动法律法规咨询2000多人次,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
五、劳动保障队伍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2007年,我局以开展“团结和谐干实事、科学发展创新业”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活动,不断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机关职能的转变,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形成了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周一学习日制度,制定了2007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教育安排和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坚持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并注重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完成一个调研课题。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干部职工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同时我局注重宣传信息工作,紧抓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宣传信息的考核激励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各级公开发布的媒体刊登播出我县劳动保障工作宣传报道共计93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3篇,市级6篇。
二是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为深入开展行风效能建设工作,我局在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和就业服务窗口开展了“行风亮窗”创建工作,认真落实以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AB岗等为主要内容的办事制度,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现象,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县劳动力市场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2006年-2007优质服务窗口。
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07年,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调党组成员一岗双责,开展了局中层以上干部诺廉评廉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签订活动,并将廉政建设的内容、目标、责任细化到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了民主推荐、综合考评、局党组审定的办法,增加了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加强领导班子自身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矛盾、走进困难”三走进活动,真正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同时,完善了《新昌县劳动保障局领导班子重大事项集体议事制度》,规范了公务接待制度,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民主决策、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2007年,我局虽然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情况看,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难点凸现、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险扩面任务难度较大;部分企业违法用工的现象依然存在,劳资纠纷比较突出,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增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现有机构队伍建设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