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本学期里我们班制定了一项工作,就是要求对班上孩子每天分别进行观察,并认真制定填写观察记录,起初我对观察的形式、内容、记录方式都不太清楚,只是一味的记录孩子早上的蒙氏工作情况。在一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观察的对象和形式,以及记录内容都可以是多样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个体观察也可以是小组观察,我们还可以按时间观察,按内容观察。
而观察的内容也可以分可多种,通过实验,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孩子的主观表现,幼儿的兴趣、好恶、特长等。
2观察幼儿的客观表现,主要看在幼儿园的几种关系:
幼儿与同伴的关系。
幼儿与教师的关系。
幼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观察幼儿生活中的表现,主要观察:
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我控制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总之,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觉得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属于教师观察的范畴,只要我们在观察时记牢两点:
根据教育目标决定观察内容;
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那么我们就会做好一位观察者。
第二篇: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爱孩子,向幼儿老师“请教”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孩子能愉快自然的适应小学生活,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幼儿园保育保教工作的老师,根据长期跟踪了解初入小学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及行为表现,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输”在起跑线上,首要的是消除初入学孩子心理及行为上的障碍。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应多向幼儿园教师“请教”,重温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场景,“学”做幼儿园阿姨,让孩子无负担地度过幼升小的心理过渡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这重大转折期,教师切不可心急,初入学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课堂教学,教师一步一步慢慢来。因孩子模仿力强,教师可走下讲台、蹲下身融入孩子之中,少些要求多些示范,然后比比谁学得好。如培养课堂行为习惯,采用参观大哥哥大姐姐上课的形式,老师再加以适当指导,可使初入学孩子很快进入角色。又如升旗仪式,可采用视频手段,让学生知道升旗仪式时应怎样排队,怎样站。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的培养,教师也不能全凭讲解,应采用多种手段,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堂布置首先要做到整洁舒适,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课堂桌椅整齐,窗明桌净,一走进课堂便有心情舒畅之感,学习园地中贴出一些学生优秀的书画,美化课堂能启迪心智;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心声交流和解难释疑;建立生物角,近似于幼儿园,让孩子们感到熟悉又亲切,优美舒适的环境是学生无声的良师,学生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凝聚力
虽然初入学孩子还很小,但教师对他们也应坦率。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恰当开好和学生的见面会,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沟通感情。平常多跟孩子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初入学孩子辩别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意外状况,教师切要让孩子觉得老师并不可怕,还很可亲。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感召力,在初入学孩子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宽容和理解,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灵魂,也就能为建设良好班集体提供有利条件。
四、教学方法的直观形象和多样化
初入学,首先要学的就是那些枯燥的拼音字母。在这一阶段,如果孩子产生厌学心里,将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应好好把握住这一阶段的拼音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气。比如在教学第一个拼音字母时,可借用幼儿园的游戏情景:由一个小朋友来扮“病人”,还专门给她梳上一个小辫子,老师来演“医生”。让其他小朋友看清“病人”的特征,圆圆脸,梳着一个小辫子。看病时,“医生”让“病人”张大嘴巴,发出“α”声。然后让同桌两个小朋友再表演,人人参与,气氛热烈。这样,小朋友就能在玩耍中掌握了“α”字形和发声要领。
五、通过各种活动,实现自我能力 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没有自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实现自我能力。我首先让学生从打扫卫生做起,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都有责任。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扫地,边扫边讲解扫地步骤,从中充分发挥表扬的神奇魅力,让每个孩子得到赞许,得到步定,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也鼓励他们回家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天到校总结,看哪个小朋友做得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会增强他们的劳动光荣感。这样,在劳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力。
六、家校联系,共育小苗
幼儿园做得最好的就是家园联系了,几乎每天教师家长都在沟通和交流。教学对孩子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与学校就要取得一致的步调。在家里,孩子的点滴进步应让老师知道,老师可在班级中进行表扬,让孩子知道大家都在关心他,自己有了进步,有这么多人看到,很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校孩子思想上有波动,或行为上存在问题,老师也应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孩子闯过难关,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发展。
总之,有效帮助孩子成功“启航”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功不可没,但如果不事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超越“断奶期”,小学教师要在自己深厚而广博的专业学识之外,也需要像幼儿老师一样“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
第三篇: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合作交往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要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必须要重视激发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给予儿童体验活动乐趣和成功感的机会,通过合作研究式学习,儿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主动合作、愉快发展的实践者和体验者。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幼儿合作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激发幼儿合作的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 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例如;用故事《大象家的房子》和看图讲述《等明天》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向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努力激发合作的意识形成。例如;用故事《金色的房子》和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如同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能感到快乐。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保持与同伴合作的持续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日常生活中,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教者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块这么大的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三、培养幼儿合作的品德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有关心他人、团结同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老师和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沟通,采取恰当的教养方法,互相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事与人商量。幼儿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的品德,才能在与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和快乐,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帮熊猫拾玩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四、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教师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教者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五、营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给予幼儿合作的机会,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 , 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为重要,教师要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如:共同完成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各个环节当中,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使幼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种种问题。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怕生,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地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从而习得交往的技能,如游戏《请你接着摆》。通过自带玩具学习交往方法,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六、提高幼儿合作的体验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要努力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2.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3 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
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才能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2
幼儿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双泉中心小学史艳萍
爱孩子,向幼儿老师“请教”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孩子能愉快自然的适应小学生活,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一、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这重大转折期,教师切不可心急,初入学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课堂教学,教师一步一步慢慢来。因孩子模仿力强,教师可走下讲台、蹲下身融入孩子之中,少些要求多些示范,然后比比谁学得好。如培养课堂行为习惯,采用参观大哥哥大姐姐上课的形式,老师再加以适当指导,可使初入学孩子很快进入角色。又如升旗仪式,可采用视频手段,让学生知道升旗仪式时应怎样排队,怎样站。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的培养,教师也不能全凭讲解,应采用多种手段,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堂布置首先要做到整洁舒适,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课堂桌椅整齐,窗明桌净,一走进课堂便有心情舒畅之感,学习园地中贴出一些学生优秀的书画,美化课堂能启迪心智;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心声交流和解难释疑;建立生物角,近似于幼儿园,让孩子们感到熟悉又亲切,优美舒适的环境是学生无声的良师,学生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凝聚力
虽然初入学孩子还很小,但教师对他们也应坦率。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恰当开好和学生的见面会,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沟通感情。平常多跟孩子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
总之,有效帮助孩子成功“启航”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功不可没,但如果不事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超越“断奶期”,小学教师要在自己深厚而广博的专业学识之外,也需要像幼儿老师一样“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
第五篇:幼儿园主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主班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班主任是幼儿的组织者,也是幼儿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幼儿入园后的吃喝拉撒睡管理便落在了班内的几位教师肩上,而主班教师工作在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本人在担任主班教师工作以来总结出的点滴经验及一些粗浅认识与各位进行分享,以便将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一、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不管是教师,还是主班教师,其工作性质是相通的,都是为孩子服务的。对于班级工作,首先要依据幼儿园及园领导制定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严格执行,踏踏实实地从小处、从细微处、从常规处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位教师有每位教师的风格,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学期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学期末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
二、公平对待每位幼儿,做到爱心、细心、耐心
做为一名主班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对待班内每一个孩子,不论他是男是女,是丑是美,是穷是富,我们一定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偏宠,否则,我们就会失掉在孩子们中的威信!对琐碎的幼儿工作要有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面对纯洁无私的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主班教师,也不需要主班教师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孩子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颗真爱、宽容、无私的心,这颗爱心里还要有我们的尊重,我们的关爱,我们的责任。要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了解幼儿的动机,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尤其是对学习上反应慢的幼儿,更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诱。再者做幼儿工作,不能简单处理,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行为,个体需求,晓之以理,动之一情,耐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不采取粗暴、过激的态度,凭借自己的耐心与智慧来教育幼儿,就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做一名同事信任的主班教师
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主班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其次,要与其它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主班教师要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再次,对他人要以诚相待。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最后,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她是这样要求,你是那样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四、做好家园共育,使家长成为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 作为主班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对孩子教育内容上尽可能的达到一致看法,及时的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力求得到家长支持,使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其次,在与家长谈话时,教师要让家长体验到老师对孩子的帮助是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教师的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孩子的关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把班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再指出孩子的缺点,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再次,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的辛苦,如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六一文艺演出”“元旦家园联欢”“亲子游戏”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让家长和教师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与其它教师协调配合,力争将班级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