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

时间:2019-05-15 07: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博物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博物馆》。

第一篇:西藏博物馆

西部游社区:http://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夏宫)东门外附近,北望布达拉宫。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国家计委无偿拨款9625万元建设。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2009年7月1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对外游客免费开放参观。

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49万平方米。整个博物馆由主馆区、民俗村、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三大部分组成。整个工程分为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主馆及文物仓库、配电房等,于1996年3月10日破土动工,1997年10月1日竣工。1997年10月1日,自治区举行了西藏博物馆主体建筑工程竣工和总书记题字揭幕仪式。二期工程包括民俗村、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于1998年4月20日动工,1999年5月31日竣工。这项工程由西南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自治区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建成后的博物馆, 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展馆区二层是西藏历史展览。三层是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和临时展览。一层是旅游纪念品商店。

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斗拱实厚,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西藏博物馆”馆名同江泽民总书记题写,藏文馆名是从17世纪金写《大藏经》上临摹下来的。

西藏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展品,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西部游社区:http://

第二篇:西藏博物馆认识实习报告

西藏博物馆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2年4月29日 实习地点:西藏博物馆

实习目的:学习认识博物馆建筑的风格、构造特点以及西藏藏式建筑的特色

单位:西藏大学工学院

专业:建筑学

简介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北望布达拉宫,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一期3工程于1997年10月1日竣工,二期工程于1999年5月31日竣工,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建成后的博物馆, 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展馆区二层是西藏历史展览。三层是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和临时展览。一层是旅游纪念品商店。而现在,一层改建为10年上海世博会西藏馆展区,二层为西藏历史展览及西藏大学师生艺术作品展览,三层为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时期为主以及更早时期我国古代各朝代与西藏各方面交流过程中西藏保存至今的陶瓷器展览,另外还在三层设了青少年活动室。

实习过程:来到博物馆,首先,我们是由老师带领着大体浏览一遍,由老师给我们介绍、讲解博物馆的布局、建造历史、格局分布等,接着就由同学们自由参观了。整个过程紧张而又充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整个博物馆,从正前方看上去,庄严雄厚、气势宏伟!作为西藏代表性的名建,她既不失现代建筑的风格,有独具西藏建筑的特色。不愧为拉萨市的一块瑰宝!展馆位于博物馆的西南部,周围有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居住区和游客休息区及一系列游客服务区,整体布局紧凑而功能俱全。

沿着正门台阶上去是博物馆的二层,二层分为西藏古代历史展厅、西藏文化展厅、西藏唐卡展厅和西藏解放历史展厅。西藏古代历史展厅陈列了西藏原始社会时期各种石器、陶器等;西藏文化展厅摆放了大量西藏在宗教、雕刻、医学、戏曲、文字等方面种种成就;唐卡展厅挂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唐卡,每一幅都堪称是极品;西藏解放历史展厅展示了我国古代历代王朝与西藏的友好交流,记载了和平解放西藏漫长而有艰辛之路,和近年来西藏快速发展的成果。往上来到三层展区,三层有元、明、清瓷器展厅,这里面大量保存了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时期为主以及更早时期我国古代各朝代与西藏各方面交流过程中西藏保存至今的精美陶瓷器,还有我校师生精美艺术作品展厅,及青少年教育、学习活动室。再下到一层,这里记录着10年我国上海世博会时西藏馆展厅。

实习心得:参观完西藏博物馆后,不仅仅为其建构的庄严雄浑、风格独具而感叹,也为其建筑布局巧妙合理而赞叹;不仅为其展品的珍贵精美而称奇,更为其展厅结构布局大方独特而叫绝!参观之后也让我明白,我未知的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有太多太多有待我去学习,在博物馆建筑方面,这里是我学不尽的课堂。

姓名:郭顺庆

班级:11建筑学班 学号:22061150113

罗布林卡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2年4月29日 实习地点:罗布林卡

实习目的:学习认识园林建筑的风格、构造特点以及西藏藏式建筑的特色

单位:西藏大学工学院 专业:建筑学

简介

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藏语意为“宝贝公园”,位于西藏拉萨西郊。为历代**喇嘛的夏宫。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七世),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每当夏日来临,**喇嘛便从布达拉宫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已被辟为人民公园。

18世纪40年代,清朝驻藏大臣为七世**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五十年代,七世**在其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等,被历代**用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的地方。之后,八世**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并把旧有的水塘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在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湖心宫,两侧架设了石桥。1922年,十三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西面建金色林卡和三层楼的金色颇章,并种植大量花、草、树木。1954年十四世**又在北面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为今天的规模。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每逢佳节,游人纷至,罗布林卡沉没在歌声弦声欢笑声中。

实习过程:走进罗布林卡大门,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这里面的景象跟拉萨市内一般的景象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六七个同学跟随者导游,随着我们一步步深入到罗布林卡的深处,她的与众不同也在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有高耸的灌木、乔木,古老苍劲的松柏,各种名花异草,藏于林间的宫殿,小巧别致楼台亭榭,崎岖婉转的湖,自由觅食的鱼儿,各种欢快鸣唱的鸟儿等等。一切就像是一群可爱的精灵一样,活泼、自然、无拘束。

罗布林卡全园分为三个区:东部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中部为核心部分的宫殿区;西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个景区又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或宫墙深院,古木成荫,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锦,构成不同的景观。罗布林卡的园林布置,既有西藏高原的特点,又吸取了内地园林传统手法,运用建筑、山石、水面、林木组景,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湖心宫的设计,就有汉族地区古代造园艺术中“一池三山”的痕迹。罗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文颇章三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分为宫前区、宫区和森林区三个部分。西部是幽静的森林区,东部是金顶石墙的宫殿。宫殿共三层,一层是经堂,前面有一个600平方米的石板院子,二层有罗汉殿,护法殿和**阅经室,三层是**接见僧俗官员的地方。园中树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台池榭,林竹山石,珍禽异兽点缀其间,宫前长廊和室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实习心得:不知觉的当我们再次回到大门入口处时,才不得不从那如画的美景中走出来,又不自觉回想,想起那幽深活泼的丛林,庄严肃穆的宫殿,一个个伴随着宫殿的有趣的故事,以及令人心神宁静的湖水等,才猛然觉察出其设计的独具匠心,整个园林的布局,凌乱中又显得那么井然有序,给我很多启迪,也带给我许多疑问。真正读懂她,以我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远不够。罗布林卡园林是我们学习园林建筑及藏式建筑永不过时的教材。

姓名:郭顺庆

班级:11建筑学班 学号:22061150113

第三篇:西藏博物馆陈列部工作制度

西藏博物馆陈列部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展厅管理工作,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工作纪律,提高各项服务工作质量,确保展示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职责

陈列部主要承担陈列展览的设计制作和展厅的开放管理与宣教接待工作,包括宣教、美工、电工、前台、发号以及保洁等工种,具体分工为宣教人员负责讲解接待,宣传联络以及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和管理、协调工作;美工承担展览设计、制作、布展及展览设施的维护、修理工作;前台人员负责解答游客咨询、发放导览器、游客数据统计;展厅保卫人员在对展厅文物安全承担直接管理责任的同时,分片负责展厅参观秩序的维持和对游客违规行为的管理;电工负责用电管理和用电安全;保洁人员负责各展厅、卫生间及展厅各区域的清洁工作;发号员负责发放参观号牌、寄存包裹。

二、基本工作要求

鉴于展厅工作的特殊性,所有展厅工作人员都务必以文物安全和单位形象为重,加强自我约束,注重个人形象风貌,做到接待稳重大方,服务热情周到,管理有利、有理、有节,工作作风细致严谨,谈吐得体,举止庄重。各岗位工作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尽量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和支持,要服从管理和工作调派、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二)工作时间

1、工作日(全年制):执行周一闭馆,即除宣教人员外,其余人员可享受补休。宣教人员则集中于周一上午上班,共同开展有关工作和处理有关事项。

2、开放时间(全年制):上午09:30分开始发放号牌,10:00开始接待参观;下午04:30分停止发号,05:00闭馆。

3、上班时间:发号员09:30分上班发号,下午04:30分停止发号即可下班;其余人员一律于开馆前10分钟上班,开始接待准备工作,下午清场完毕后下班。

三、工作基本流程

1、展厅大门钥匙由宣教带班人员 和保卫带班人员分别负责掌握,不得交给临时工,早晨上班时,双方人员分别开锁,共同进入。

2、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展厅后,一律到前台领取各台工作证,佩戴完毕后再相继开展其他工作;

3、序言厅保卫人员随即在门口就位,开展对游客准入的管理,回收号牌;、4、展厅各道内门钥匙从钥匙房取出后,由保卫人员依次开锁,检查各厅安全状况,并打开室内窗户;

电工随即依次打开各展厅灯源;各区域保卫人员按照片区分工分别巡查各厅是否正常。

5、开馆接待期间,各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各负其责,积极开展对游客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发号员要认真区分游客类别,分别发放号牌;

大门保卫要切实执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凭号入内,收取号牌。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游客,要进行耐心解释和必要的控制;

前台人员必须在所负责区域内经常巡逻,确保各自区域的安全有序,并参与监督展厅文物的提取和交接;

电工、美工要经常到各个部门分别就展具和用电照明系统的完好情况进行巡查,以便及时处理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要迅速上报; 宣传讲解人员要尽可能满足游客的讲解服务要求,提供优质讲解服务,不得无故推诿或者敷衍了事;

清洁工至少要做到每一小时清理一次卫生间; 各班带班人员要不定时到各厅以及各岗位检查工作。

6、保卫人员交接班时,对应双方交接人员均要在各自分工区域内的文物安全状况惊醒巡查核对,并在交接班登记薄上签字后方能交接;

7、电工每天负责督促监控于17:00向游客播放闭馆广播通知,17:00分播放第2次闭馆通知,17:20 开始清场,17:30 正式闭馆;

8、下午闭馆清场时,一楼门卫,二楼门卫、三楼保卫、二楼中庭一名保卫、前台接待人员留守原地,继续负责游客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所有清洁工随即开始对各个展厅之外的区域的打扫和清理。其他参与清场人员的包括:宣传二名,电工一名,二楼保卫4名。具体分工为宣传人员负责检查文物与展柜的安全完备情况,保卫人员负责检查其他部位的安全状况并锁闭各门和窗户,电工负责关闭各处电源;

9、清场完毕,所有参与清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清场负责薄上做好签名和记录,不得代签;

四、工作规程

(一)场所管理

1、秩序管理

展厅工作人员依据《参观须知》、《开放管理办法》、《应急预案》以及本制度中各岗位人员职责分工开展秩序管理

旅游旺季在展厅需要施工的,应遵循需要施工的,应遵循展厅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原则上禁止在开放时间施工。确需在开放时间施工的,严禁施工人员大声喧哗、使用音响设备、使用噪音机械,施工人员必须佩带临时出入证; 2 卫生管理

以保洁为主的内厅工作人员要对游客部爱护环境卫生、随意涂抹、乱仍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进行制止提示和教育。

要随时关注、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和完备情况,要及时维护、检修或者报告。对游客损坏卫生设施设备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后果严重的,要报告带班人员,要求游客照价赔偿。(2)游客管理

对游客管理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性要强,要严格依法管理,做到维护国家财产、本馆利益和游客合法权益三者的有效结合。对游客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既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也不得简单粗暴、以牙还牙,更不得不得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第一程序,即对于一般性的违规行为,要尽量使用礼貌用语,提示、告知游客其不妥之处,纠正其不当行为;

第二程序,即对于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的,或者虽是一般的行为但经过第一程序仍然无效的,可以使用劝阻,制止方式,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口头批评教育;

第三程序,经过上述工作程序,仍然屡教改,不接受劝阻和教育的游客,应当终止其参观资格,要求其离开本馆。

对于严重危及文物安全参观秩序以及他人合法利益,或者已经造成较大影响和财产损失,显著违反有关法规的,紧急情况下,应当通报本馆保卫部门,会同采取留滞、控制行为,并在有效取证(包括人证、物证、影像资料)的基础上拨打110报警。

(三)游客服务

咨询服务:所有岗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就本馆展览的基本清况、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工作人员寻访等向游客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和介绍

讲解服务:讲解人员必须尽其所能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告知本次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其次应征询客人所需讲解服务的时间与方式,然后要有效判断客人的身份、职业、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未超过30分钟以上基础服务时间的、收到客人投诉的、不问缘由,一律不得享受讲解提成;收到客人投诉、而且查有实据、情节严重的,处以三次讲解提成的罚款和警告。

寄存服务:参照《免费管理办法》开展寄存工作。

要主动提醒客人是否有需要积存的行李,对于大件行李,要求游客必须积存,对于贵重物品要求游客自带。为了确保游客财物安全,积存室工作人员必须行为检点,接受必要的监督和检查。积存室严禁任何第三人进入室内,一经发现,将对市内工作人员予以严厉处罚,如果第三人为本馆工作人员,一并同等处理。

失物招领服务:设置专人管理的游客失物招领箱,供游客招领遗失物品。对于游客遗失的贵重物品,要立即通过广播的方式提示游客招领。游客在招领贵重物品时,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或者带班人员在验明游客身份和遗失物品特征,并留下游客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后予以发还,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发还。

工作人员发现游客遗失物品必须上缴部门,任何人不得侵占或者隐瞒不报,否则将予以严肃处理。对于保管一年以上,长期无人招领的失物,由部门上缴单位处理。

残疾人服务:免费提供残疾人轮椅以及临时帮扶服务,但不提供长时间的帮扶服务。根据《开放管理办法》,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需要自备帮扶人员才能入内。

突发疾病:提供拨打120、临时帮扶、供应热水、临时休息场所、招呼出租车辆服务

销售服务:纪念品、书籍等,严禁欺诈消费 青少年活动室:定期活动、预约活动 影响放映服务:审查放映,定时放映 茶水、阅览服务:茶水有偿,阅览无偿 餐饮服务:有偿服务

其他无偿服务:自取饮料,热水,一次性纸杯,厕纸?

(四)展品管理

1、宣教,保卫、美工对展品安全共同承担责任。

2、开柜进行文物处理,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且有宣教、美工、保卫等工种在内的三人以上正式工在场

2、美工要主动做好展品的安全检测和防护措施,包括展品的稳定性和防干燥、霉变、虫蛀。与科技保护人员一道定期注水,置放适量的防虫、防蛀药物。

2、其他业务部门从展厅提取文物时,必须从展厅二楼安全通道进出,严禁从展厅大门进入;

3、开馆期间,禁止在展厅进行开柜拍照,摄像。

经单位同意的,在闭关后进行,当班的美工,保卫及宣教人员必须在场,并填写文物出柜事由。

4、需要进柜处理展品是,工作人员应穿戴鞋套进入

(五)设施设备管理

美工、电工、保洁、保卫人员分别负责展具、用电器材、卫生用具、其他公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包括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检修等。发现游客对上述设施设备损坏的,要及时纠正、制止和汇报,并配合带班人员对有关游客进行赔偿处理。

(六)财务管理

1、现金,收取讲解费、导览器租用费以及赔偿等有关费用,均需出具收费票据0

第四篇:西藏博物馆英文翻译(xiexiebang推荐)

西藏博物馆陈列展览导览

西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中心。西藏博物馆举办的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立足于西藏本地和馆藏文物实际,紧紧围绕“突出特色”和服务于西藏自治区中心工作的主旨思想,以“精品陈列”和为社会教育服务为目标,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着眼点,推出了导向正确、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特色浓郁的陈列展览。

西藏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基本陈列、精品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构成。基本陈列《西藏历史文化》,精品展有《明清瓷器精品展》、《元明清玉器精品展》,专题展《藏北自然资源展》、《西藏今昔》、《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专题文物展》,两个临时展厅每年根据不同的主题举办、协办十余次临时展览,同时参与和组织了众多的赴国内外西藏文物精品展等。

Tibet Museum Exhibition Tour Tibet Museum , as one of the national level museums, is the largest centre of relics collecting , protection, research ,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Variety kinds of exhibitions held by Tibet Museum are based on the relics fact of local Tibet and museums.These exhibitions are focused on “high lighting features”,mainly to serve the central work of Tibet Automomous,aimed at “fine display”, contributed to social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national culture.In that case, we put forward our exhibition,whose spirit is correct ,content is healthy , topic is bright and character is strong.In Tibet Museum , exhibitions include basic exhibition ,fine exhibition ,special-subject exhibition and temprorary exhibition.Basic exhibition contains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fine exhibition contains Ceramics Exhibitio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 Fine Jadeware Exhibition of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spacial-subject exhibition contains Natural Resources of North Tibet , Today and Yesterday of Tibet , Special-subject Exhibitions of Nation Unity in Tibet Autonomou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opics,two temporary exhibition hall hold and assist about 10 terporary exhibitions, take part in and organize numbers of fine relics exhibition in home and abroad.基本陈列

《西藏历史文化》

基本陈列《西藏历史文化》是大型主题陈列。它由《序厅》、《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民俗文化》五个部分构成,设有22个单元。展厅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精选的千余件珍贵文物展品,以西藏历史为主线,以西藏文化为中心,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全面、直观地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它主题鲜明、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运用新颖的陈列形式,营造出了浓厚的藏族艺术氛围。陈列通过大量历史文物,集中系统地展示和反映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反映了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历史渊源,突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该展览于1999年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评为“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

陈列于史前厅中的百余件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金属器文物,展现了青藏高原远古人类生存、演进的轨迹,以及藏族先民与中原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其它远古人类文明的联系与交流。其中的“朱墨彩绘双体陶罐”,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这件独特的器物,也是西藏博物馆标志图案的原型。

展品中大量的历代中央政府封赏西藏地方的官方玺印、诰敕、印信、公文档案、珍贵礼品以及图片资料等珍贵史料,体现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展现了从吐蕃王朝至西藏和平解放千余年间西藏地方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无可辩驳地揭示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其中,元朝中央政府颁赐的元国师之印,清朝中央政府认定**、**转世的金本巴瓶;民国时期颁赐十三世**的玉册,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西藏地区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西藏博物馆展出的金银汁书写的典籍、民间乐器、法器、天文历算唐卡、藏医药挂图、佛像、唐卡等文物展现了不同时代文化艺术的精品。陈列于该展厅的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金铜造像,以流畅的造型、繁缛的装饰、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鎏金技术独领风骚、蜚声中外。以及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贝叶经是非常稀有的珍贵典籍,是研究古代南亚及印度的历史与文化、早期佛教的珍贵文献。

民俗文化展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西藏地区各民族服饰文化,具有精美奢华、地域特征明显等特点。除了俗人的服饰外,还有僧侣的服饰,这些服饰以红色为主,配以各色的僧帽和藏靴,特色鲜明。与饮食习俗相配的餐具、茶具、炊具及其他日用品也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一件件精美民俗文物表现了藏族人民的实用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地域经济生活等特点。

Basic Exhibiti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basic exhibition ,is a large special-subject exhibition.It is consisted by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Exhibition Hall , Prehistoric Culture , Unbreakble History,Culture and Art ,Custom Cultures, devided into 22 units.The area is more than 3000 square meters, and the exhibition selects thousands of precious relics based 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from Tibetan history ,culture, art, religion to custom.It shows u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entirely and directly , reflecting the history fact that Tibet has been belonged to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It has brihgt topic ,strong thought and rich connotation culture with neoteric ways of exhibition to create a thick atmosphere of Tibetan art.Using many historical rilics,the exhibition concentratcly and systematicly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China , reflecting a pure love among all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histoty.In 1999, the exhibition was awarded of The National Top Ten Fine Exhibitions by State Cultural Relic Bureau and Chinese Musem.In the prehistoric exhibition hall ,hundreds of stone implements ,pottery ,bone implements and cimetal implements show us Qinghai and Tibetan ancient people`s survive ,evolution

path ,what is more, th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ld Chinese civilization,Indian River Civilization and other ancient civilizations.The pottery with two parts painted in red and black(朱墨彩绘双体陶罐)has beautiful and pulp modelling ,clever design and skilled craft ,which represents the pottery standard in kore culture and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 of Tibet pottery made in the neolithic age.This unique implement is the original symbol of Tibet Museum.Many exhibits

including

imperial

seal,imperial mandate,official file, precious present pictures and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confered to Tibetan local government by central government.They tell us that Tibet belongs to China ,revealing many important people and events from Tubo dynasty to Tibetan pealefully liberation ,lighting a historical fact that Tibet can not be seperated from China since acient times.The impeial seal for minister(国师之印)that Yuan central government confered, the Gold Benba Bottle(金本巴瓶)that helped the central goverment of Qing dynasty affirm dalilama and parchenlama`s reincarnation , the thirtenth dalalarma`s jaded file(玉册)in the repubice of china era,and the agreement on peacefully liberating Tibet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ibetan local government ,all of these and other rilics have great historical

value.In the long history,Tibetan nations have developed long and rich national culture.The museum shows classic folk instrument ,inptement tool ,astronmy’s tangka, Tibetan medcine and pharmocolgy’s pictures ,budda statue, tangka and other relics.They reflect different time’s fine of culture and art.The golden copper statues which are in diffrent styles and exquisite beyond compare have fluent modelling ,elaborate adornment, skilled craft and excellent gilt bronie.The pattra leaf scripture i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 ,for it has survived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which is a very precious literature to research the old India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ealy times of Buddha.The custom exhibition hall shows varities of costumes in Tibet.They are exquisite luxurious,and their regional features are obvious.There are not only the laity’s,but also the monk’s costume.These costumes are mainly red with capuehin and boots in different color.Compaying with their diet habit ,tableware teaset cooker and other commodity,they also have bright national features.Every fine relic reflects Tibetan pructictal ideas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rost ,religion reqional ,economic life and other characters.

第五篇: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考察报告

孕育发轫的早期茶

茶在远古时期即已被发现和利用。其发展历经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地区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萌芽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饮茶进一步向北传播。当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将茶饮看作高雅的精神享受。此时的茶文化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茶的发现和利用

茶叶的利用和发展,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等过程。传说神农最早发现茶的药用价值。西汉司马相如所撰《凡将篇》中已有茶叶如药的记载。秦汉时期,《礼记》有“掌茶”、“聚茶”以供祭祀的记载。南朝《异苑》记载了剡县(今浙江嵊州)陈务的妻子喜好饮茶,每次饮茶前,先以茶祭祀宅中古墓的故事。东晋郭璞的《尔雅》卷九《释书》中“槚,苦茶。条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茶”。

古巴蜀—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的古巴蜀一带。后来由于秦始皇统一中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茶字正式确定之前,茶有“槚”、“荈”、“蔎”、“茗”、“荼”等古名称,这些古称大多来源于古巴蜀的方言。

茶叶作为贡品

古巴蜀一带至迟在周代已利用茶,并作为贡品。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晋常璩《华阳国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香茗。

茶叶成为商品

汉代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遍。茶在流通中开始成为商品。西汉川人王褒在他的文书《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茶”的记载五代毛文锡《茶谱》及有关史料记载,西汉吴理真曾在四川蒙山上清峰,手植茶树七株。后世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归西,即地成仙“之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茶

饮茶的习俗沿长江顺流而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不饮茶。汉初,湖南长沙及其所属荼陵县已成为重要的茶产区。西汉元封五年置荼陵县。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荼陵”封泥,还有“槚”的竹简,木牍和包装。茶乡浙。江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瓮,肩部刻有一“茶”字,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已经出现了茶。湖州在长江的太湖之滨,是古时名茶“阳羡茶”的产地。《三国志吴志》记载,东吴最后的国主孙皓嗜酒,常大眼群臣。大臣韦矅酒量小。孙皓密赐荼荈以代酒。

生煎羹饮

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赤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这种饼茶的加工技巧及煮饮方式,在三国时期已形成。至唐宋时期,仍以茶饼制作为主流,只有加工方法至为精细,煮饮方法也更讲究。

魏晋南北朝的品饮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融合促进茶

饮进一步向北推进,这时的饮茶主体为上层贵族、士人。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并提倡以茶养廉。

法相初具的唐代茶

唐王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极为兴盛的时期,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成为主商品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名茶、贡茶相继出现。正是这一时期,茶开始征税,茶始成书。唐代饮茶风俗,品饮技巧都已法相初具,并深深影响后世。陆羽《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受南方饮茶风俗的不断影响,茶在北方迅速传播开来。佛教禅宗的兴盛与影响,是饮茶之风由南方迅速扩展到北方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在封泾的《封民闻见记》中反映的十分充分:“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煎饮,以此专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茶事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朝廷贡茶的出现。唐代贡茶分为两种,一是专设官焙制造。唐代官焙有湖州紫笋等宜兴阳羡茶。卢仝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另一是,规定凡是有名的茶产区,几无例外地都要以茶进贡。

唐人茶事

唐代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饼茶,是当时主流茶品。团饼茶的加工通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基本工序。唐代以团茶饼煮饮为主要饮茶方式,唐代正像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为我们留下了唐人煮茶的场景。

自从陆羽生世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唐中期,陆羽《茶经》的问世,把茶文化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人,他踏遍江南茶区,考察茶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是一部全面论述茶文化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品茶成为一门艺术,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

宫廷茶事

唐朝宫廷集中了大量的名茶美器。宫廷贡茶先供于宗庙,次则宫中自用,余再分赐给大臣和番邦使节等。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银质鎏金茶具,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宫廷饮茶的豪华。赐茶是宫廷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以赐茶加强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刘禹锡在《代武中丞谢新茶》中表达了得到赐茶后的喜悦心情:“臣某言,中使宝国,安奉宣圣旨赐臣新茶一斤,猥降人,兴临秋全恭承庆赐,跪启缄封,伏以放偶之责,采颉至珍„„

卢仝与茶

卢仝(795—835),号玉川子,河南济源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贫,但酷爱读书,满腹经纶。朝廷曾两度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仕。卢仝爱茶,曾吟有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

唐代茶的对外传播

唐代,中国茶主要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唐太宗后期,新罗使节金大庸把茶种子带回到朝鲜半岛,种在智异山下的双峰寺。朝鲜从此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经,拜道邃禅师为师。翌年归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不少茶种子,试种于日本滋贺县。与最澄同年入唐的空海留学于长安于唐元和元年归国,他不仅带回茶种子,还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中国的饮茶方式和习俗,在日本广为传播。

兴盛的宋代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趋向精致奢华的时代。宋代的饮茶法,已从唐代的煎煮法过渡到点茶法。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所谓点茶就是碾末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入茶盏,然后再用茶在盏。然后去拂。宋代茶以工艺精湛的贡茶—龙团茶和讲究技艺的斗茶,分茶艺术为主要特色。

宋代斗茶

斗茶,也称茗战,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北宋时期,斗茶蔚然成风。从帝王显贵、文人雅士、到市井百姓,无不对此兴致盎然。宋代斗茶主要用茶饼,判断斗茶的输赢要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二看茶汤与茶盏内沿相接触水脚出现的早晚,汤花的色泽鲜白,细碎均匀为上,汤花紧贴盏沿,持久不散称作“咬盏”,咬盏时间长者为赢家。作为一种趣味性与技巧性兼具的活动。斗茶到了冲泡散茶为主的明代,基本绝迹。

宋代茶馆

宋代茶馆十分兴盛,是当时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也是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茶馆不仅数量多,经营范围广,而且注重饮茶环境的营造。在宋代都城汴京,茶馆鳞次栉比,除提供茶水之外,也有其他经营,如衣服和字画等等。在南宋临安茶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北苑龙凤团茶

龙凤团茶指龙团凤饼,系为宋北苑贡茶之统称。北苑位于如今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宋太平兴国年间,已造龙凤团茶。咸平间,丁谓造“大龙团”以进。庆历时,蔡襄造“小龙团”较“大龙团”更盛一筹。北苑贡茶,品色繁多。贡品极盛之时,凡四千余色。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一书,由于最高统治者的介入,使得宋代茶和茶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社会政治背景。

民间茶园经营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崖石刻于北宋大观三年,镌于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也是时代最早的记载民间,茶园经营活动的石刻。

文人与茶

宋代重文轻武与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便养成了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娱乐心态。他们将茶与娱乐、艺术等融为一体,开创了文士茶的先河。宋代一流的文士如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等都置身其中。他们写下大量品茶诗文,倡导了茶宴、茶礼、茶会等多种形式。

宋代茶的传播

径山坐落在今浙江余杭,历代多产佳茗。相传法钦曾手植茶树数珠,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后世僧人常以本寺香茗。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套行茶礼仪,后人称之为“茶宴”。南宋日本僧人圆尔辩圆和南浦绍明先后于端平二年和开庆元年,在中国留学。回国时,带回茶种,以及供佛待客等饮茶仪式,在日本传播。南宋乾道四年和淳熙十四年两度来我国学习佛经的日本高僧归国时,带去茶籽和饮茶方法,并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元代,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进贡宫廷仍以末茶和蜡茶为主。元代,武夷茶取代北苑成为贡茶,并在武夷山九曲设立御茶园。元代点茶仍然十分盛行,但“烹茶芽”的煎茶方式日渐兴起。

返璞归真的明代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为贡叶芽(散茶)。后人对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沦便饮,逐开千古茗饮之享。”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变化。

走向世界的清代茶

进入清代,茶文化开始走向世俗,深入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茶馆大兴,茶饮被大力推广。对外,茶叶贸易形成,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世界茶叶市场。中国人的饮茶礼仪也逐渐传到西方。

总结

茶叶从中国西南的莽莽丛林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经历了无数艰难与曲折。自茶与人类结合开始,茶就以其优良的品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人生理想。

下载西藏博物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博物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物馆

    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弘扬。 四、加强媒体宣传,注重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鼓励和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营造全民关心并参与博物馆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

    博物馆

    柳州博物馆 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姓 名 班 级 专 业 学 号 目 录 院士格言-------------------------(1 实习日志-------------------------( 参观过程----------------------......

    博物馆

    2.1 研究区背景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下简称博物馆)(Emperor Qin’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http://www.xiexiebang.com/)(109。16,E,34。23N)位于陕西省西 安市东北......

    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第一展 礼仪厅 礼仪厅是北洋海军将领恭接谕旨,参见来此视察的王公大臣,以及举行重大礼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看到中间设麒麟屏风一座,丁汝昌是从一品武官,麒......

    博物馆

    特具个性的博物馆位于规划展示馆南侧、图书馆北侧,总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主体四层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建筑高度31.5M,投资总概算为1.45亿元。地下一层为藏品库房、车......

    博物馆

    研究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实地调查私人博物馆现阶段条件下的经营现状,细致了解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深入探究如何以政府为主导,以博物馆自身特色为优势,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为发......

    博物馆

    致敬博物馆之 葡萄酒博物馆:凝固的美酒,流淌的历史 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有趣的葡萄酒博物馆:中世纪的地下密室、历史悠久的神秘古堡、富丽堂皇的私人酒窖„„光怪陆离的风格建筑,千......

    博物馆

    石门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文物发掘、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职能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自1985年正式开放以来,共接待美、英、法、日、加、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