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西藏
走进西藏
教学目标:
1、感受西藏风情,感受西部音乐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通过学唱《走进西藏》了解孔繁森的事迹,能在聆听中体会作品的情感与氛围。
3、通过学唱《走进西藏》感受西藏风情,了解孔繁森的事迹,让学生乐于关注、感受西部音乐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引起对祖国西部和西部大开发的关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唱《走进西藏》
难点:通过了解、学唱《走进西藏》,感受西藏风情及西部音乐的美丽。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藏族的人文风情,以及孔繁森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藏族音乐,组织学生进课堂。
二、导入: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藏族地理位置及人文风情。
2、教师总结,出示屏显:西藏图片
师:西藏是一个令人神往,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湛蓝的天空,美丽的草原,洁白的牛羊与纯朴的民风与民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西藏走走、听听、看看。
三、学习歌曲《走进西藏》
1、师: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西藏浓郁风情的歌曲《走进西藏》.生欣赏,师提示最喜欢那一句曲调?
师:通过欣赏,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
2、了解孔繁森事迹并轻声哼唱
西藏原是个非常落后的地区,随着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把自己投身于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为西部的繁荣洒下青春与热血,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走进西藏》歌颂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出示屏显:孔繁森】
师:课前老师有请大家了解孔繁森的事迹,有哪位同学能来说说?
师:孔繁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有了他们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甘心奉献自我的精神,我们的西部才能更加繁荣。现在就让我们感受孔繁森的崇高情怀,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3、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师:通过演唱,谁能说说这首歌曲分为几部分?
生:2部分
请生填写表格: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节
自由 奏 演唱
豪放,宽广 情绪
4、学唱《走进西藏》 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分小组合作学习歌曲(教师参与指导)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小组互评,教师鼓励。生跟琴演唱歌曲。
四、总结:总结西部人民热情奔放,西部风光优美,资源丰富。西部各 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这里祝福西部的明天更美好。
五、播放《天路》结束课程。
六、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以新课标为指导,以音乐聆听为主线,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西藏的风光图片及藏族音乐来创设情景,感染与引导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通过体验与教唱环节,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让学生感受孔繁森的崇高情怀,激发热爱祖国西部,开发西部的情感。
活泼,明朗 活跃,有舞蹈性
第二篇:走进西藏 教案
《走进西藏》教案 授课人:王竞男 八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创编旋律进一步了解西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散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具:多媒体、打击乐、头饰、钢琴 教材分析:
《走进西藏》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支言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孔繁森究竟发现了什么理想?他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C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较长大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间奏之后的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优美、明朗而带有舞蹈性。它反复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充句,并用它结束了全歌。在创作手法上,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过程:
导入: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仔细的听,同时根据你的感受用动作来表现或跟着唱唱,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一、初听歌曲《走进西藏》
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歌名是什么?(生回答)《走进西藏》 说起西藏,你对西藏的了解有多少呢?师展示画面
二、介绍西藏
1、风景图片(背景音乐,韩红《家乡》伴奏)
介绍:西藏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2、服饰文化
介绍: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都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面套着宽大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藏族有一种独特的礼仪便是献哈达。藏族人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他们把哈达献给尊敬的人。也有五彩哈达,颜色是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江河,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着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使用。
3、文字及历史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因为藏族人民普遍生活的地势比较高,所以他们的文字被人们成为“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
历史上最著名的联姻便有藏王松赞干布和唐朝文成公主的联姻,他们的结合大大促进了藏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4、宗教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那里的人们尊崇**和**两位**。那里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其中,扎什伦步寺为第四代**以后历代**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绒布寺,位于珠穆朗玛峰北面的绒布谷中,海拔50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它们都位于日喀则市境内。
5、藏族舞蹈(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在藏族的火把节上人们载歌载舞。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的民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唱时也会伴着各种形式的舞蹈。
三、歌曲《家乡》
1、初听音乐(多媒体展示歌词)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唱乐曲:(1)学唱旋律
(2)朗诵歌词,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3)学唱歌词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家乡》
四、下面我们再来学跳藏族的踢踏舞。a、它的基本步伐是:(师示范,慢、快各一次)
第1拍的前半拍:右脚前脚掌向前蹭一步,左脚向前稍抬半步或小吸腿。
后半拍:左脚原地踏下,右脚稍离地。第2拍:右脚开始向前踏走两步。第3、4拍:换脚做第1、2拍动作。b、请学生到中间,带着学生数2~4个四拍。c、带学生跟着音乐跳1~2遍。
小结:今天我们走进西藏,了解了位于我国西部边境的自治区,也了解了一些西藏的一些歌曲。
第三篇:走进西藏墨脱
走进西藏墨脱•民警王勇的酸甜苦辣② 坚守墨脱,天空依然辽阔 采访:本报“西部行”赴西藏采访组 执笔:本报记者 孙贵田 刘建伟 摄影:本报记者 王首锋
如今,2000年和王勇一起到墨脱工作的19人中,只有包括他在内的5个人还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一起来的人、比自己来得晚的人,经常会有人离开。每一个离开,对于留下的人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心灵的震颤。
分离,后会无期?
2001年,也就是王勇到墨脱工作的第二年,同到墨脱工作的一名同学要走了。由于另一名一起来的同学巴桑(现为墨脱县公安局副局长)在乡里做特派员,赶回来要走三四天,所以,王勇独自为要离开的同学饯行。
那天,王勇托人买了6瓶蓝带啤酒,每瓶25元。他越喝越伤感:“下次再见,不知会是多少年以后。”虽然同学在一起早已聊尽了所有话题,但只要在一起,哪怕是一个眼神,依然可以相互慰藉。现在却要分开了。“有机会也早点出去吧。”同学劝道。
接下来的日子依旧是寂寞的。说话的人不多,新鲜的话题更少; 警情不多,不过是吵嘴打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巴桑的交流方式是写信,方便的时候让人捎过去。县里没有书店,更没有电影院等娱乐场所。一本绿皮的刑侦案例小书,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最后又托人捎给了巴桑。
放手,让机会溜走
2003年,离开这里的机会来了。林芝地区公安处刑警支队因为人手不够,把王勇借调到支队帮助工作。很快,王勇就得到了地区公安处领导和刑警支队领导的认可,正式调到地区公安处工作的事情也基本确定了。
王勇把这事告诉了墨脱县公安局时任局长折宝。折宝问他:“想走吗?”“想走。”折宝沉思之后对他说:“你想好。只要想走,我不强留。”
大家都以为王勇很快就会办理调离手续离开墨脱,可他却放弃了这次机会。刑警支队的领导很惊讶:“为什么?”王勇说:“我在林芝工作这段时间,发现外面的确很好。但是心里老是念着墨脱,那里虽然闭塞,但人和人的交流很真诚。”“这里不真诚吗?”王勇语塞。其实,不是林芝不好,而且林芝毕竟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但他发现他更能融入墨脱的氛围。他已经适应了那种环境。
王勇回来了。他继续迈开双脚,用时间丈量墨脱的土地。塌方了,自己开路;车坏了,自己修车。下乡的时候,往往早晨出发,半夜十一二点才到;去时蹚过的小水沟,返回的时候水可能已齐腰深。
危险,习以为常
墨脱的很多路都是在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另一侧是汹涌的江水。很多地方的宽度只能两人侧身而过。遇到两头运送货物的牛相遇,双方要各自卸下货物,等牛交换完位置,双方再交换货物,然后驮上货物离开。
墨脱多雨,泥石流也多,王勇和同事下乡时经常遇到。每到这时候,他们都会拉开距离,一个人过的时候,其他人看着。如果有石头滚下来,便指挥着“往前跑!”“往后跑!”经历多了,也不知道害怕了。曾有一名副局长和王勇一起下乡,眼见有山石滚下,王勇连喊“往前跑”,那名副局长边跑边喊“先别塌,等我过去”,众人笑了。
其实,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面对的危险。2004年,一名医生出门采药失踪,县里派出大批人力四处寻找,可如果掉进江里,找到的希望微乎其微。“那次,找惨了。”王勇说。
2010年,县里开展收枪行动。王勇和乡镇干部一起负责3个乡的收枪工作,同时兼做二代身份证的信息采集工作。这一趟转下来竟跑了20多天,收枪上百支。
下乡的路上,有一处塌方路段,几米宽的路塌得只剩20厘米左右。王勇他们只能用脚尖踩着仅存的一点路,双手抓着树根慢慢通过。有一名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无论如何不敢过,乡里一名老同志原路返回,拉着他的手一点点走过那段路。
成长,心有不甘
在巴桑的眼里,王勇工作能力强,是心细、想事办事特别周到的一个人,民警想不到、百姓可能忽略的一些事,他都记在心上。正因为心细,王勇的烦恼事也多:墨脱县的通讯光缆由于塌方经常中断,与上级公安机关的沟通非常不畅;由于墨脱县的路况太差,上级统一配发的警车,其他地方的还六七成新,墨脱县公安局的已经差不多快报废了;因为墨脱空气湿度大,枪放进“标配”的枪柜不久就会生锈。另外,还有派出所建设的问题、民警的住房问题、年轻民警找不到对象的问题……
按说,27岁任公安局副局长,31岁任政委,王勇在墨脱的成长应当是顺风顺水。可王勇却仍心有不甘。相比其他地方的同学,他觉得自己成长得还不够快,不是职务上,而是在业务上。
这些年,王勇的很多业务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学的,实践中根本接触不到。比如交通管理,对别的地方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业务,可对于刚刚通公路、车辆暴增的墨脱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好警察是案子练出来的。在墨脱,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说这话时,王勇透着遗憾。
下乡,想家的民警
王勇驾车带记者前往背崩派出所。背崩派出所是最近的派出所,也是唯一通公路、通网络的派出所。
28公里土路,坑坑洼洼,走了1个多小时,过去徒步是一天的 路程。路边,芭蕉熟了,柠檬虽然没有成熟,却已有木瓜大小。路边,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阵雨后,天空中架起虹霓。
这一切对王勇来说,再普通不过。他却指给我们看路边唯一的木板房。他说,过去到背崩,都是一早出门,中午在这里歇脚,天黑前再赶到派出所。
背崩派出所有4名民警,一间半办公室。一块玻璃破了一半,看上去已坏了很久。但“玻璃这东西太娇贵,很难运过来”。
我们跟随王勇和所里民警走访群众,一对门巴族老夫妇。记者完全听不懂他们的语言,通过民警介绍,知道他们在聊着诸如儿女最近有没有回墨脱之类的家长里短。
这一家应当是距离派出所最近的。现在民警下乡主要靠走,依然是以“天”为单位。去年县公安局治安、交通民警和背崩派出所民警一起到辖区9个村里开展法制宣传,一圈下来,竟然走了1个半月。
离开前问起民警“最大的心愿”,在所里的3名民警商量了一下,写了5个字:“常回家看看。”毕竟他们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和王勇当年进墨脱时相仿。
墨脱县公安局现在已有106名警察,工作超过3年的不足20人。
对话:
记者:你们王勇政委有什么特点?
张凯(背崩派出所所长):政委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但对我们都很好,工作上是领导,平时是老大哥,把我们当亲兄弟对待。我们所 里的4名民警都不是警校毕业的,又都非常年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所不足,培训等方面的事情,政委一直在帮助我们解决。
微评:
用工作来定义坚守
在去与留的抉择面前,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理解,每个人的决定也应当尊重。王勇选择了留下,而且一干就是10多年,这种坚守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不时地埋怨着环境,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命运对自己如何不公。留在墨脱的王勇没有埋怨,他默默地用学习打发寂寞,用踏实的工作充实自己,很好地定义了坚守的意义。或许,走惯了墨脱道路的王勇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再难走的路也可以到达终点,关键在于坚实踏好每一步。
第四篇:带你走进西藏
西藏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无数青年心目中的向往之地,也是无数游客常年的驻足之地。当你去过一次西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与它好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你就会想着你的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更多次,继而你就会知道,西藏是人间的西藏,却是你心中的天堂。
坐上一趟往西的绿皮火车,走在青藏铁路上,一次长达几十个小时的漫长颠簸,想必也能为你留下一些印象。随着海拔的渐长,铁道两旁的村庄没有了,窗外的葱翠成了满目的贫瘠,汹涌的浪涛成了汩汩的溪流,一片片的花果树木成了一群群的牛羊马鹿……一觉醒来,凉飕飕的,外面的世界相信除了火车的轰鸣声也就剩下冷风呼啸了吧。慢慢的就感觉到了头昏脑涨、胸闷气短,这就是高原的魔力,想要成为神的孩子,就得承受不一样的洗礼。坐在车尾看着车头穿过一座座桥梁,一个个山洞,翻过一座座山脉,越过一条条河流,真如坐在一条巨龙上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印象最深的,应该数那铁道两旁零零散散的一些护路工人和值班岗哨,那里接近无人区,整日陪伴他们的只是白天和黑夜,他们远处的一条条哈达,一个个军礼,一次次挥手,一面面微笑,直把震撼带给了每一个人。要知道此刻神已经开始接纳了你们,而你们离天堂已经很近了。
经过了一路的春夏秋冬,一路的阴晴雨雪,终于目睹到那片藏域小城了。屋在山脚下,山在白云下,云在蓝天下,天很矮很蓝很美,一切都快要让人窒息的感觉。
找一个清晨与藏民一起走在林廓、孜廓、八廓、郎廓转经道上,一声声口诵的经文,一串串撸动的天珠,一个个摇动的转经筒,如此便拉开了当地藏民一天生活的序幕。途中有很多磕长头来礼佛的,他们用身体在丈量着土地,用信念在浇灌着灵魂,一路播撒着虔诚和希望,不分昼夜,不论阴晴,也不分男女老少,而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这是一种信仰,是永恒不变的。走在大街上,很多青石板路都被他们用身体磨蹭的油光华亮,然后累了,甜茶馆便成了他们消遣的地方,一杯甜茶或者酥油茶就着一碗藏面或是一些藏包子,他们甚感满足。没事儿的时候,再一起晒晒太阳,喝喝小酒,耍耍游戏,唱唱歌,跳跳锅庄等等,悠闲自由的生活步调却又透漏着无尽的充实与圆满。
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色彩显得颇重。相比汉传佛教,进入他们的寺庙,没有奇形怪状的松柏灌木去供你欣赏,也没有整齐划一的庙堂建筑去供你瞻仰,有的只是那种真正对神灵产生的一种不自觉的敬仰。如果恰逢上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你会看到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摩尼唐卡像徐徐展露出的祥和容颜,此时数万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场面甚为壮观。喇嘛们习惯露天辩经,气氛热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争吵打架,实则是在争论自己对于佛学的领悟;人们可以把一生不出关不说话尊为自己的一种修行方式并努力做到了;人们看淡生死、乐于接受天葬重归于天,然后静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轮回。人们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前世消灾,并为自己的来世做着准备。
西藏的圣山和圣湖也为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像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很多教派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终年积雪的顶峰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又像纳木措湖,此湖泊就像蓝天降到地面,有“天湖”之说,还有说它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等等。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信徒,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山、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随处可见的五彩经幡、玛尼石等更是见证了他们独特的祈福方式。西藏是人间的西藏,却是你心中的天堂。在这片广袤而又荒寂的土地上,人们是孤独的;在这片纯粹而又洁净的土地上,人们是富足的。在一个生命轮回不止的信仰者眼里,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带你走进西藏,带你看到另一片天,带你重回前世,带你寻找来世。
第五篇:走进西藏说课稿
《走进西藏》说课稿
老师们,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西藏》,这是一堂音乐综合实践课。
一、教材版本: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学音乐第八册第二单元《走进西藏》
二、授课年级:八年级
三、学生分析:八年级同学对音乐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处在变声期,高音很难唱上去。
四、教材分析:
歌曲《走进西藏》是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C大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部分具有散板的性质,旋律舒畅、宽广、开阔,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具有高原山歌的特色。第二部分的音乐旋律优美、情绪明朗,带有舞蹈性。
这首歌在创作手法上,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采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手法。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西藏音乐与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技能目标:
①能用明朗的情绪演唱《走进西藏》的第二部分。
②通过听、唱等形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六、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学唱《走进西藏》第二部分。
七、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区
八、教学方法:
体验、模仿、合作和综合的方法。
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七、说教法:
藏族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西藏,我必须要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走进西藏、了解西藏。本课采用了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把西藏的音乐与藏族地理位置美丽独特的景观、建筑、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节日与歌舞、服饰相联系,从对藏族音乐鲜明的特点体验中来熟悉藏族风情,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藏族民歌,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藏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浓郁的藏家风情,从而激发他们对西藏的热爱之情。
八、说教学过程导入—— 情感深入阶段——
(一)、导言:走进西藏
说藏语,谈话,激发兴趣。运用美丽的西藏风光片,沿着青藏铁路,倾听着《走进西藏》的音乐,感受瑰丽的藏族文化。感受歌曲旋律。
(二)、走进西藏——藏歌嘹亮,感受藏族音乐。
1、了解西藏文化(放映幻灯片)并小结。
2、简介歌曲,及词曲作者(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内涵。)
《走进西藏》是一部歌颂人民好干部孔繁森的电视剧的主题曲。它运用了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进行创作。课件出示:孔繁森:西藏阿里地委书记。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群众称他为“新时期的雷锋”、“90 年代的焦裕禄。”张千一: 作曲家,朝鲜族,辽宁沈阳人。主要作品:电视剧音乐《天路》、歌曲《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等。(设计意图:“高原雪域”这一单元涉及的的范围较广,内容也丰富,本课选用张千一同志所作的《走进西藏》为重点,设计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以此贯穿始终。完整地聆听使学生对歌曲留有更完整的印象。)
3、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旋律,体会歌曲情绪、节奏特点。你认为歌曲分为了几段体结构?这些部分各是什么样的特点?
请学生说说你听到的这两部分各是什么样的特点?课件出示:第一部分节奏自由,旋律舒畅、宽广、开阔,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颇具高原山歌的特色。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规整,音乐旋律优美、情绪明朗,带有舞蹈性。
4、出示歌曲图谱,提出问题 :歌曲是什么调式的?拍号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不懂的词句吗?(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歌曲图谱分析歌曲。)
5、课件出示思考题
思考:这首歌中“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含蓄的概括了孔繁森的什么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歌词了解孔繁森及其精神)
6、解决难点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调高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7、重点学唱《走进西藏》的第二部分。a.教师范唱
b.让学生轻声用“啦”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c.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d.同学自由合作
老师:这首歌可以什么演唱方式来唱呢?同学们可分小组或同桌提出若干个合作的演出建议。可行的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体现形式多样性)情感外化阶段——
(三).知识拓展,了解丰富多彩的藏族民歌 1.游戏:猜猜看
请你猜出哪一首是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
2.同学们还听过哪些藏族民歌?学生互动后欣赏《青藏高原》、《天路》,再次体验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藏族歌曲特点、区分风格感受别样的藏族民歌,使学生了解音乐也是受地域文化所影响的。)
本节课我以学生兴趣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产生愉悦感、满足感,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希望学生能喜欢西藏,喜欢西藏的歌,为西藏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最后我用西藏语问候一声“扎西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