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4年全市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任务。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04年全市建设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城建工作以改革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各项城建任务,全市建
设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一)规划编制和管理得到加强,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完成规划编制63项,是近年完成数量和质量最好的一年。先后完成了蒙城、利辛的总体规划修编,制定了涡阳县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并上报评审;中心市区继完成《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又编制了汤王大道、希夷大道、魏武大道、光明西路、芍花大道等五条主干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编制了新世纪广场、御花园小区、阳光花园小区、金元宝购物商城、万福购物公园、华龙中药城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集镇规划编制23项,村庄(中心村)规划8项,中心镇、中心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完善。这些规划的制定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
规划管理不断加强。2004年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规划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建立三级项目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会审会签,使规划决策审批更具科学性、民主性;针对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规划专项检查,对私搭乱建实行专项治理活动,查处私搭乱建15万平方米,拆除3.5万平方米。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整顿撤销开发区5个,保留开发区8个,撤销面积321.46公顷,核减规划面积3548公顷,保留开发区面积2727公顷,同时结合“一书两证”的发放,完成了清理宽马路、大广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对等处置工作。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去年我们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经营城市”为手段,完善城建投资体系,狠抓项目落实,许多城建项目相继竣工,城市建设投资再创新高,2004年仅中心市区就完成城建投资4.2亿元,其中投资1800万元配套完善光明西路、希夷大道、汤王大道、站前西路工程,铺设混凝土路面7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1万平方米;投资约1100万元完成了城市污水管网10公里,检查井268座;投资约600万元铺设了燃气主干管8000米;投资约2000万元完成了三水厂给水管网15公里和厂区工程,投资约600万元铺设了老城区供水管网供水干管6公里;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希夷大道南关桥、魏武大道凤尾沟桥工程;完成了七条大的断头路和部分主干道的破损路面修复工程、完成了城区防汛排涝设施改造和城市排水管道清淤养护;修建了幸福桥游园、花戏楼广场。
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涡阳县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北环路、东环北路、青年路、涡河西路东段、紫光西路、站前西路工程。利辛县完成投资1330万元,建设了五一广场工程、前进西路改造工程、人民北路的维修工程、富强北路改造工程、立新巷改造工程。蒙城县实施了南二环路、芡河路、S307线城区段、淝河路、东城路、城区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的建设。谯城区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白依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资500万元硬化了17条市区小街道。
小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完善。2004年,小城镇道路铺装率86,绿化覆盖率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5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三)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镇人居环境初步改善。市行政执法局与沿街经营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2000多份,清理整顿了小洋桥、幸福桥广场等处近150家流动摊群点。新铺新华路、州后街等两侧人行道彩色方砖3.2万平方米,清洗“牛皮癣”、野广告5万处,拆除旧广告、占道广告牌灯箱400多处,查处非法设置广告400多处。拆除、规范了魏武大道两侧施工围墙14处,3325米,更新了绿化带防护栏
去年全市完成绿化投资1500多万元,是地级市成立以来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先后完成了魏武大道分车带改造工程、魏武大道及站前路护栏安装工程、花戏楼广场绿化工程、幸福桥游园绿化工程、药材街和谯陵北路绿化带改造工程。
中心市区在强化绿化工作的同时,在搞好两清扫、全天保洁的基础上,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新设垃圾中转斗30个,新添置垃圾运输车2台;集中力量抢修城市破损道路1300多平方米,同时强化城区防汛排涝工作,东西关排涝站排水531.6万立方米,保证了中心市区的安全度汛;改造公交站亭45座。
涡阳县也组织实施了向阳路、胜利路等“五路一场”的绿化改造,增加绿地15600平方米。利辛县完善了“两沟一河”绿化工程。蒙城县重点实施了中国牛群商贸城商业街、梦蝶园、嵇康亭绿地、庄子花园中心广场等13项重点绿化工程项目。
(四)进
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取得新进展。去年我市对建筑市场实行了准出入制,严格资质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和跟踪管理,开展清理整顿建筑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在建工程40个,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工程造价2亿余元,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7起,下发整改通知书12起,消除了安全事故隐患30余起。通过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管理,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透明,全市工程报建率、招投标率、公开招标率达98以上。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其中蒙城县一中科技楼被评为“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亳州市天润花园小区A9#楼被省建设厅评为“安徽省用户满意工程”。加强了对建筑业及燃气等公用事业安全生产管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3个,实现了我市建设领域全年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的目标。
同时,积极开展“双清”工作。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清还拖欠工程款7344.14万元,清偿比例46.83,农民工工资清偿1737.99万元,已基本偿还完毕,我市是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工工资零拖欠的八个地级市之一。
(五)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出台了《亳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全市5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完成开发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4.7,商品房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0,保持产销两旺的增长势头。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初期出现的收费、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探索和解决之中,刘园小区、丰水苑(丰华苑)小区、香港风情街、新华北路、检察院综合楼等小区相继召开了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启动了我市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缴交工作,现已归集近100万元,初步建立起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房屋拆迁管理迈出新步伐,制订出台了《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办法》,调整了《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基准价格及相关修正系数》,完善了拆迁许可制度,城市房屋拆迁由过去的政府行为逐步过渡到政府依法宏观监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拆迁管理机制。全市共发放拆迁许可证10个,批准拆迁面积约50000平方米,其中市区颁发拆迁许可证6个,已完成拆迁项目4个,拆迁面积约26000平方米。
(六)严格依法行政,改善城市建设管理的软环境。出台了《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办法》、《亳州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暂行办法》,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等“八项制度”,制定了16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一书两证”、施工许可等审批项目的办事流程、办事时限,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规范了项目审批和报建。积极组织开展了建设行政专项执法整治活动,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城建档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市城建档案收藏量和收藏范围逐年扩大,去年收集城建档案3000件,整理归档1300件。
为理顺管理体制,将“两水”划归建投公司统一管理;对希夷大道的环卫、园林设施维护管理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成立了绿化公司、环卫运输公司、绿城园林设计所,为公用事业改革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成立了建筑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自律、桥梁纽带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城镇建设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是水平低。全市城镇化水平约为22%,远远低于全国(41.8)、全省平均水平(33.5),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规划的超前性不强,品位不高,甚至还存在随意性。二是欠账大。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历史欠帐比较大。城市建设的格调单一,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三是实力弱。城市规模小,缺乏产业支撑,市场发育滞后,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能力十分有限,多数城镇属行政中心,还不能真正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四是融资难。城市建设投资需求量大,而我们的项目竞争力和吸引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城市经营的空间还很狭窄,城市资产的运营机制不活。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城镇建设的瓶颈。五是环境差。城市管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脏乱差、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环境意识差等问题比较严重。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导致一些重点项目停滞不前,建设缓慢。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上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也有宏观环境从紧,发展门槛抬高的原因,也有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畏难情绪严重,普遍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征地难、拆迁难还没有真正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投资导向,结合实际,把城镇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城镇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2005年建设工作安排
2005年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三级城镇体系,全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管理两个重点),强化三大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和市容市貌管理),着力抓好38项城建重点工程,力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管理。规划反映的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市发展的基本手段。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建设出好的城市。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要坚持做到两点,一是严格坚持规划先行,二是严格坚持按规划进行建设。依法建城、依法管城,不能一盘散沙、各行其事、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和可操作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法律地位不受侵犯。
2005年,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完善工作。中心城区要完成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40平方公里)、涡河两岸景观设计及建设规划、亳州市北关老街规划、亳州市排水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道路交通专业规划、亳州市给水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人防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涡阳县要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控规、详规编制工作,完成涡阳县涡河景观设计;蒙城县做好消防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防洪规划、高速公路沿线控规、蒙城县涡河景观设计;利辛县要做好县城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和与之相配套的的城市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消防等专项规划、县城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滨河公园和青年路以西开发新区详细规划。
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的管理。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好违法建设多头管理问题;要提高全市上下的规划意识,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规划的批后管理,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滥占乱建的行为。
(二)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今年要抓住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各有关部门要
三、拓宽思路抓落实
(一)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2005年目标任务责任重、矛盾多、压力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尤其是投入保障机制,解决钱从何处来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经营的眼光规划城市,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城市资产,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城市资产为支点,以经营城市土地为核心,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城市建设之路。一是实行规划带动,市场化运作,出让回报的方式,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集中连片开发,实现滚动开发。二是加大城市资产置换力度,变城市资产为城市资本,推动旧城改造,带动新区开发;三是盘活城市资源,靠资源换资本,深化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盘活存量,提升增量;四是扩大招商引资,聚财建城,建立城市市政设施项目库,深化规划深度,搞好项目包装,积极搭建平台,加强项目推介,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五是继续坚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土地开发、水利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六是发挥财政投入的牵引作用,保证城维费足额用于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建设配套资金的筹集,强化对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资金的管理,城市建设配套资金和城市土地出让收益按照规定比例存入专户,用于城市建设。
(二)加强组织协调,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各级政府要把城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既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又要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更不能贪大求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今年市政府排出了城区重点建设项目38个,并对任务实行了分解。市政府各部门、谯城区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区项目建设,紧密协作,精心组织,缜密操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各项目牵头单位和实施单位要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资金落实、组织有序,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为此,市政府建立了项目责任制、环境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任务分解表的规定,定期开展项目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还将对各项目及项目涉及到的单位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严厉打击各种干扰破坏投资施工环境的行为。对参与或挑动破坏建设环境或敲诈项目单位的,坚决严惩;对阻碍城区项目建设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加快体制创新,增强城市持续发展动力。要逐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建设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分级实施共创共建机制,调动市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城市拆迁安置新途径,探索失地失业农民保障机制,尽快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放宽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准入门槛,加快推进我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研究和制定我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拓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同时,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垃圾袋装化”、“门前三包”、“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等日常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交通秩序整治、环卫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摊群点自治管理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机制,真正地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管并举、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模式
(四)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水平。城建干部队伍素质关系到城建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政府形象。各地、各部门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增强相互信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少说多做,只做不说,狠抓工作落实。针对分析评议阶段中反馈的所有问题,要逐一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有的放矢的解决,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推进建设系统行风根本好转。同时,要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办事程序,加强权力监管,确保建设队伍廉洁健康高效。
同志们,今年城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相信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完成今年各项城市建设任务,为亳州新的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参加一年一度的建设工作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欢乐,同时感谢在座各位正是因为你们,去年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乡面貌得到脱胎换骨、发展空间得到大大拓展、城市品位得到空前提升,你们辛苦了。刚才。。做了2006年建设工作报告,总结了2005年建设局的各项工作,并对2003年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应该说,过去的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对2006年目标任务的确定,重点明确、务实创新,有理论、有举措,可行性很强,我相信,只要我们建设系统的广大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就一定能在今年的城建攻坚战中夺取新的胜利。
过去的一年是扬中扬眉吐气、凯歌迭奏的一年,是各项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的一年。经过去年城建重点工程的大会战,一个长江经济带上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的现代化水上花园城正日趋成型。作为担纲城市再造的重要部门,建设局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多项职能,积极投身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滚滚热潮,立足本职,团结一心,群体联动,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为扬中的巨变立下了汗马功劳。具体表现在:规划部门从更高层次上制定完善了富有扬中特色的规划体系,为扬中的“率先起飞”提供实施平台。编制了新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新建成区9km2市域的详规。实施“六路出新”、“全城出新”工程,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拆迁、测绘甘当城建排头兵,为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市政处大手笔建设城市道路,全面提高道路面积人均拥有量。通过在城区多处治理河流和新建泵站,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园林处大面积造绿,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自来水厂建设沙家港污水处理厂,解决城区污水排放问题;招投标办、造价处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为各项工程选取了资质过硬,技术领先的施工单位,同时大大降低了各项工程的造价。设计院承担了大部分重点工程的设计任务,为各项工程质优、价省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建管、质监等部门则多方介入建筑企业和建设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另外,过去一年里,建设局还狠抓效能建设,加大对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的管理力度,严格执法,强化制度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建设局的外部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过去的一年,是建设局各项事业起头并进,成果斐然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在座每一位同志的智慧和汗水。今年,我有幸分管城建工作,将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06年,是我市“环境强市”战略凸现巨大效应的首战之年。虽然今年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就不搞城市建设了,刚才报告中已说了,今年直接由建设局实施的重点工程有8项,总投资2700万元之多,应该说建设任务仍然艰巨。经过去年的奋战,大家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给今年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新形势下,大家仍然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实现扬中城乡建设新的跨越发展。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全面建成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涵工程,继续开工建设一批事关扬中形象、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的档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独具魅力的地区形象和城市形象,打造扬中的城市品牌。其次要围绕行政中心建设,搞好行政中心地区的城市设计,完成各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外,还要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先进理念,逐步解决城市建设与投资的问题,力争早日实现经营城市,以城养城的目的。应该说,建设局要做的事还很多。刚才报告就如何做好2006年的工作谈了许多很好、很具体可行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想就如何顺利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讲几点意见:
第一,精心抓好规划设计,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依据和关键所在,关系到城市建设的优势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极其重要。
1、瞄准目标,突出抓好整体规划。顺应历史趋势,结合实际,我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建设“水上花园城市”和实施 “整岛城市化”战略。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方向和目标来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空间布局、局部地段的群体设计以及其各项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城市风貌和城市形象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还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要反映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同时,要坚持以建设生态示范市为目标,重点做好生态环境的规划,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城市复合系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
2、积极进行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我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差,商业、住宅、行政办公、生产企业混杂在一起。还有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地处老城区内的商业繁华地段,不仅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空间狭窄、地段昂贵,这些单位自身发展也受到限制,不能发挥黄金地段应有的价值,不利于建成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影响了城市化进程。因此只有对原有的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城市才会有新的发展空间。我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规划,重点规划好城市的功能分区,摆布好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区、文化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等。其次,要清理思路,坚定执行规划的决心和信心,坚持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实行工业向园区集中,金融商贸向中心集中,居住相对集中,行政办公向新区集中。第三要坚持建成区与新区开发并举,继续抓好开发区、仓储区建设,利用行政中心搬迁带动主城区建设,并将建成区中影响市容、市貌的地区列为重点改造区域。
3、注重城市设计,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风貌。城市发展要营造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色是一种品牌,是城市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建筑不能千人一面,楼与楼一个样,街与街一个景,要重视整体形象设计,注重自然美、协调美,每个高楼、广场、街景、雕塑、喷泉等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形成统一和谐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应该说,过去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注意到整体设计问题,比如翠竹园片区的建设,整体效果比较好,但从总体上,由于扬中城市建设历史短、底子簿,较多地停留在“建”的层次上,地方特色和城市风格尚不突出,今后规划、设计务必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精品观,坚决克服短期行为,防止低水平重要建设。城市建设发展上的失误是最难以改正的错误,被动无序地推进城市建设,代价沉重,贻害无穷。所以无论是功能定位还是规划设计,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环境塑造,无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坚持高水准、高品位,做到手笔更大一点,气魄更大一点,力争20年不落后,50年不后悔。要克服短期行为,力戒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前人修路建房,后人挖路拆房。
第二、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我市公用事业长期以来一直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机制,既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又限制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进行城市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放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势在必行。一是打破行业垄断,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目前,由于市政工程建设资金欠账较多,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去年我们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加快城市投资公司的运作,特别注重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其实也是城市资源的一种,善加利用,也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市政公用事业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资,启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实行有偿使用,对使用权、经营权进行拍卖,为城市建设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城市建设良性发展。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权责分离、建管分开、责任明确”的原则,把公用事业中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具体业务相剥离,对适宜推向市场的具体化业务,如市政设施的管养与维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供气等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按任务量划付经费、预算包干、节约留存、超支不补,推进公用事业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经营,达到既提高管理效能,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三是加快公用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步伐。从严格意义上,讲供水、供气企业也要按照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加快改制进程但考虑到供水、供气行业的特殊性,今年供水、供气企业改革还是继续推行内部制度改革。要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制销分开,内部独立核算;要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增加效益,扩大积累,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突出抓好城市管理,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关键,严管出高效,善管出文明,搞好城市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塑造城市新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和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坚决杜绝干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违法现象。建设局在履行城市管理职能的工作中要增强主动性,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大胆探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新办法、新路子。规划、市政、园林、城监、建管等职能部门更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文明意识,使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支持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要全面管理,多方监督,在空间上要全方位,在时间上要全过程,在内涵上要全要素,在监督上要多层次。管要管得一丝不苟,严要严到六亲不认。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规划管理是其中一个热点,突出表现为违章建筑。规划、城监等部门对此责无旁贷,要迅速建立和完善违法违章建设的巡查网络和查处机制,强化批后管理、规划验收等制度,对少数无理取闹,阻碍规划实施,违反规划要求的,必须态度坚决,依法严处。另外,我们的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还必须不断增强依法治城的意识,在规划实施、征地拆迁、市政园林管理、治污拆违等方面,提高依法办事、文明行政的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尊重和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依法行政,绝大多数群众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城市管理一定能取得成效。
刚才,从“事”的角度,提了几点意见,我想,完成这些工作主要靠“人”,我们还必须大力做好“人”的工作,为完成2006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路就是出路,只有思想解放了,思路拓宽了,我们的事业才会有跨越性的发展。跨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法,把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更新,水平提高、手段加强。我认为尤其要强化三种观念:一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城市建设是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核心是发展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就难以集聚现代化的企业、现代化的人才。“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所以说城市建设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建设就是发展生产力,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二是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城市建设,关键是资金,难点也是资金。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一味依赖政府投资,都由政府包揽,政府财力难以维系,城市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所以必须把城市建设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突出经营城市,用经营资本、经营资产的方法,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把市政公用设施作为一项产业来运作,把城建项目作为一个实体来管理。三是树立无功即是过,无功就是无能的观念。当前,建设工作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我们艰苦创业,需要我们自我加压,顽强拼搏,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工作。如果我们不乘势而上,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影响了扬中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的过,就是我们的无能。
二是必须进一步狠抓关键。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能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关键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高执政水平;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监督管理的范围要逐步从工作内扩大到工作外;要采取竞争的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用人服从发展”的要求,把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针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没有多少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要敢于破除旧思想、旧观念,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三是要增强学习意识。学习是一个人的永恒的课题,作为建设系统的每个干部职工都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层次,把业务搞精,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知识领域里,才不会落伍。
三是必须进一步优质服务。建设系统大多是“窗口”行业,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各职能部门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心系基层,心贴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切实为群众服务好。尤其要坚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窗口”行业要进一步落实社会服务公开承诺制,110社会联动服务等制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优化建设环境,主动为重点建设项目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施工等方面的矛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是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完成2006年的工作任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艰苦奋斗,坚持真抓实干。转变工作作风,其着眼点是服务群众,其落脚点是工作落实。任何一种好的设想,任何一个好的决策,如果不抓落实,或者不一抓到底,那就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变成一纸空文。狠抓落实,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以此推动整个工作进程;要建立有效的督查机制,在督办中总结推广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前要特别强调,对各项工作任务要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各级领导要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抓工作。只要我们把心思、精力和智慧都用在抓工作和抓落实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同志们,新的起点,新的创业,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全市建设事业新局面。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重要,形势认清了,我们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冲破各种阻力,把我们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总的看,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因素,这些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认清形势,当前主要是对以下三个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是经济是不是过热的问题。现在有些报刊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专家分析,全国经济发展过热。实际上这些观点带有片面性。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局部发展可能过热,但从全国特别是从龙城来说,根本不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大发展才刚刚开始,不仅不存在过热的问题,而且经济发展的热度还很不够。不能人家说过热,你也跟着瞎吆喝。二是怎样看待所谓的重复建设的问题。现在有的专家分析,目前重复建设太多,但重复不重复,主要看是否促进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复不重复,不是哪位领导、哪个专家、哪个部门说了算,而是由投资主体说了算。现在的企业都民营化了,重复不重复,赚钱不赚钱,投资者心中有数。再退一步讲,即使是重复建设,也比不建设强,重复建设100个,最后留下60个或70个也不错。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替投资者担忧。三是严格保护耕地的问题。严格保护耕地是对的,这是相对于滥占滥用、破坏耕地而言的,如果我们有大高外项目,发展二三产业,就要占用土地,不要因为保护耕地,束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手脚。严格保护耕地不是不允许占用耕地,但要依法征用,不征用土地,项目建在哪里?不能因为外界舆论的一些不和谐论调,干扰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丧失机遇,贻误发展。总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只要有利于龙城的发展,有利于龙城的综合经济实力,我们就不争论,不观望,一门心思搞建设,埋头苦干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今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关于工业问题。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投产达效。去年,我们落实了一批大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要在今年建设,能否顺利投产达效,不仅事关明年的经济形势,而且关系到我们去年的工作能否结出成果。有关部门要按照调度会的要求,落实兑现好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单位也要充分珍惜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主动的加快项目进度。政府在为这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要组织财政、审计、土地、统计、监察等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对大项目建设情况逐个进行核查,防止个别企业鱼目混珠,不履行投资承诺;一旦发现虚报投资额、套取优惠政策和土地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并取消优惠政策。同时,对大项目要严格控制用地,对小项目也要严格控制用地。凡是打了项目建设用地报告的都要严查。
二是拉长现有产业链。今年的不少项目是通过拉长现有产业链做起来的。象桑莎公司由原来单一的针织生产,变为纺、织、染、整、成衣加工的配套成龙生产;外贸公司由过去初级的生食加工,延伸到现在的熟食系列开发;得利斯公司在巩固发展低温肉制品生产的同时,又准备利用猪肥膘提炼清香油,新上调料调理食品项目。明年要把工业的盘子做大,还要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重点是引导骨干企业围绕主导产品进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象新郎公司,服装生产的流水线有了,品牌有了,销售网络有了,但缺少精纺、织染这些环节,如果这些环节有了,产业链条就会更加完善;三工和泸河集团可以围绕全钢子午胎项目,配套发展钢丝帘线生产项目;福田公司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发展配套厂家,拉长汽车产业链条,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全国较大的汽车生产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木器加工出口企业,可以上高档胶合板和油漆生产项目,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等等。通过拉长产业链,在各大产业内部逐步形成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上下游产品梯次配套的产品群体,形成集群经济。
四是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永恒动力,改革无止境,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做好改革文章,走好改革之路,不断增创体制新优势。(1)改革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要坚持,但可以靠协会管理的就要由协会来管理。总的计划是在全市组建“龙城市工业联合会”,下设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等几个分会,会员单位实行“三共享、一自律”,即信息、资源、市场共享,价格自律,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要依靠法律和机制对企业进行管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税收、工资等手段调控企业的办法,对企业依法进行监管。经贸、财税、审计、统计、劳动保障等部门,可以代表市政府定期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资金运营状况、成本费用、盈利水平、上缴税金和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监管,特别是对长期拖欠税款和工人工资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确保企业上交税金、工人工资与生产效益的同步增长。(2)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体改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上市、跑上市上,重点运作好得利斯、泰盛化工、桑莎、外贸等4家企业的上市工作,力争今年内至少有2家企业上市。对列入上市范围的泸河、三工、金旭、新郎、四达、高强紧固件等重点企业,要按照《公司法》要求,尽快组建成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高标准储备上市资源。(3)抓好改制不彻底的规范升级。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企业改革“回头看”,对改制不规范的,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机制,并配套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4)抓好未改制企业的改制。对市建公司等少数几家未改制企业,要尽快拿出方案,争取年内彻底改制,一步到位。
五是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有了高素质的企业家,没有资金,他可以想方设法引来资金;反之,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即使有了资金,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甚至是只见投入,不见效益。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市已经成长起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要倍加关心和爱护。可以说,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都是全心支持和爱护的,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将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
市委、市政府初步决定,单体项目投资过亿元的,市里解决其家属子女一个全额事业单位的名额,以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但企业家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自醒、自励、自爱。自醒,就是要求企业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励,就是要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谦虚谨慎,又永不满足,不断向更高更大的目标迈进。自爱,就是要努力珍惜党和政府给自己的荣誉,努力为国家多交税,多做贡献,多给职工发工资、发福利,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2)加强对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那些素质高、潜力大的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搞好对现有企业家的培训,经常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种经济知识讲座和工商管理培训,并有计划的安排企业家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不断更新企业家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努力培养一支市场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同时,要面向全省全国,想方设法把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来,壮大我市的企业家队伍。(3)引导帮助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做好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工作。这方面,新郎、得利斯公司的做法值得各企业借鉴。新郎公司聘请的形象大使张国立和技术顾问特拉纳先生,得利斯聘请的一名管理种猪场的全国劳模,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企业都要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既可以吸引人才到企业安家落户,也可以聘请技术顾问、形象代言人,可以引市外的,也可以引市内的一些退休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利用人才,加快自身发展。
六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技术进步既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来居上的第一推动力。从我市的实际看,加快技术进步应该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做的比较好,但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兰凤、粉末冶金、信德药业等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发挥优势,逐步做大。同时,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骨干企业要加大投入,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创建新郎、大龙、得利斯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泸河、三工、义和车桥等10家省级技术中心,高起点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新技术,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见效会更快。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方面,不能一味地贪大求洋,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对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一些比较关键的生产环节,进行嫁接改造。这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效果会非常明显。希望各企业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工夫。
(二)关于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去年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各项主要指标位于潍坊市前列。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资金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你不去招,别人就去招,甚至连自己的资金都会外流。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只有不足,没有满足。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中压倒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任务来抓,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加强,用超人的气魄,招大商,引大资,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是加强招商载体建设。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最佳载体。经济开发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引进项目88个,总投资80多亿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发展比较快的开发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年要围绕招商载体建设,继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使载体建设有个新突破,为招商引资搭建新平台。经济开发区,年内要全面完成区内(包括火车站)所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增强载体功能。东城项目区,市里已经专门成立了管委会,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下步,管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放手开展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出项目区建设管理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快项目区建设步伐。涉及到的密州、昌城、辛兴、朱解4处乡镇、街道,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统一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本着“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先急后缓、留足空间”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区内道路建设与老路改造、村村通油路工程结合起来,利用一年的时间,打通“一横四纵”五条道路,争取年内拉起框架,形成规模。为确保项目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市直有关部门、涉及到的乡镇(街道),要主动搞好服务。我曾经对王金同志讲,你到东城项目区,我给你当后勤部长。我当大部长,部门、乡镇(街道)都是小部长,都要尽心竭力地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
三是政府招商要有新作为。企业招商、园区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各级和有关部门,一要突出抓好小分队招商。市里决定,在招商局内部成立5个招商分部,每个部由一名副科级干部牵头,由市级领导分别包靠,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定职责,定任务,划定招商范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力争春节后马上开展工作。二要组织好节会招商。今年市里准备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广交会、高交会、青交会等几次大的节会。借着这次机会,节会期间市里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客商恳谈、老乡聚会等招商活动,招商局、外经贸局、经贸局等有关部门,要及早行动,提前准备项目,联系客商,最大限度地提高节会招商成果。三要建好大项目库。招商局、大项目办、外经贸局等部门都要建立大项目库重点项目区,把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项目分类储存,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外商,提高招商实效。四要狠抓落实,严格考核。进一步加大抓落实的力度,跟上督促检查,使协议变合同,合同变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严格考核奖惩,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和单位,大张旗鼓地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落实处罚政策,主要负责人要离职招商。从这次观摩的情况看,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市里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唯条件论、唯基础论的思想,和怨天忧人、畏难发愁情绪,象龙口的南山那样,小山区一样能够招来大客商,实现大发展。
关于外经外贸工作。去年以来,克服了“非典”和日本封关影响,出口创汇比去年有了较大下步,要以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加出口创汇、扩大利用外资为重点,突出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出口目标责任化。今年我市进出口计划指标3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市里确定,将这个指标分解量化到企业和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企业、乡镇要加大措施,确保完成。
二是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日韩和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把市场开拓的重点放在美国和欧盟。美国市场主攻食品和纺织品,欧盟市场重点是加大食品、木器、化工产品的销售力度。外贸公司的肉类食品已经在欧盟注册,产品质量也达到了欧盟的标准,要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一旦市场放开,迅速打入欧盟市场。
三是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在巩固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工艺品等传统骨干产品出口基础上,着力抓好木器、橡胶化工和粉末冶金、电机、摩托车、汽车等机电产品的出口,培植出口创汇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外贸公司新上投资7000万元的塑料包装和投资5000万元的色素深加工项目;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力争用一二年的时间,使我市出口产品结构有一个大的改观。
四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是实现大进大出,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量的有效形式。对我市来讲,是薄弱环节,也是发展对外贸易的潜力所在。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一方面,要抓住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承接日本、韩国向海外转移的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和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提高我市加工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五是切实抓好实际利用外资工作。潍坊市确定,今年对各县市区实际利用外资进行单独考核,分给我市的任务是7500万美元。完成这项任务压力很大,各地要把利用外资突出起来,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千方百计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三)关于民营经济。要继续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一样”的原则,彻底放、放彻底,放出一批个体小老板,放出一批民营企业家,放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一是全面放开准入领域。工业领域要进,农业领域要进,社会公用事业领域也要进,只要是生产经营服务性的领域,我们都要放开。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用事业。只要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我们就一样扶持,一样对待,绝不另眼相看。去年来,已经有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象外贸公司经营城市供热、得利斯公司修建公路、五环公司和大家地业公司投资开发旅游业等,但进入的领域还不够广泛,进入的速度还不够快。下步要彻底解放思想,减少顾虑,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同样照章纳税,并且减少政府的投入,何乐而不为?
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用足、用活、用好各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彻底放开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限制。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融资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民营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协调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的信贷活动按照市场法则运作,做到不看成分和规模,只看实力、信誉和发展前景;同时,加快建立银行牵头、企业参与、财政扶持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银企合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认真落实在企业开办、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的平等主体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决杜绝一些收费审批事项废而不止的现象。在提高部门服务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审批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由审批服务中心协调好部门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到年底市里考核审批中心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就是办成了多少家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办了多少实事。
三是进一步拓宽创办途径。要拓宽视野,继续坚持和完善轮岗制度,组织、引导更多的机关干部奔赴经济发展第一线,领办、创办和帮办民营企业;鼓励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复转军人、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到民营企业就职,或领办、创办民营经济,真正在全市形成千军万马上阵、铺天盖地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切实解决好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以服务市民的观念去服务农民,用建设城镇的理念建设农村,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
第一,继续深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我市多年的实践证明,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使农民真正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深化农业产业化,一要有好的形式。要在继续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企业建基地、雇农民”,把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的做法,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土地入股等形式,建设自属基地,雇佣农民打工,实现企业管理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外贸公司通过建设自属养殖场,每年为农民提供5000个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12万元。市烟草公司租赁2000亩土地,建设烟叶农场,农忙季节雇佣农民工,既分流了人员,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烟叶质量。其它企业要借鉴这些做法,靠良好的机制调动农民
第四篇:(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王书记代表市委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王的讲话既有高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希望大家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关于去年的经济工作,王书记总结的很全面,概括的也很准确。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好王书记的总结,我把去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通报一下。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21%和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分别增长8%和1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销售收入226亿元,利税168亿元,分别增长30%、40%和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10%;出口创汇3亿美元,增长11%;引进利用外资3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4300万美元,分别增长30%和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119%。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在潍坊市都名列前茅。总的看,去年取得的成绩比较显著。这是以德成同志为班长的市委班子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拼搏进取的结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德成同志的讲话精神,我就今年的经济工作再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全国进“百强”、省内上位次、市内赶寿光及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继续实施工业化、民营化、国际化、城镇化,突出现有企业扩张、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三个重点”,努力实现结构调整、外经外贸、体制改革、旅游开发“四个新突破”,推动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是: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利税22亿元,均增长30 %;引进市外资金40亿元,其中境外资金7500万美元,分别增长11%和74%;出口创汇35亿美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235%;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均增长8%。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重要,形势认清了,我们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冲破各种阻力,把我们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总的看,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因素,这些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认清形势,当前主要是对以下三个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是经济是不是过热的问题。现在有些报刊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专家分析,全国经济发展过热。实际上这些观点带有片面性。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局部发展可能过热,但从全国特别是从龙城来说,根本不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大发展才刚刚开始,不仅不存在过热的问题,而且经济发展的热度还很不够。不能人家说过热,你也跟着瞎吆喝。二是怎样看待所谓的重复建设的问题。现在有的专家分析,目前重复建设太多,但重复不重复,主要看是否促进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复不重复,不是哪位领导、哪个专家、哪个部门说了算,而是由投资主体说了算。现在的企业都民营化了,重复不重复,赚钱不赚钱,投资者心中有数。再退一步讲,即使是重复建设,也比不建设强,重复建设100个,最后留下60个或70个也不错。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替投资者担忧。三是严格保护耕地的问题。严格保护耕地是对的,这是相对于滥占滥用、破坏耕地而言的,如果我们有大高外项目,发展二三产业,就要占用土地,不要因为保护耕地,束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手脚。严格保护耕地不是不允许占用耕地,但要依法征用,不征用土地,项目建在哪里?不能因为外界舆论的一些不和谐论调,干扰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丧失机遇,贻误发展。总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只要有利于龙城的发展,有利于龙城的综合经济实力,我们就不争论,不观望,一门心思搞建设,埋头苦干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今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关于工业问题。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投产达效。去年,我们落实了一批大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要在今年建设,能否顺利投产达效,不仅事关明年的经济形势,而且关系到我们去年的工作能否结出成果。有关部门要按照调度会的要求,落实兑现好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单位也要充分珍惜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主动的加快项目进度。政府在为这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要组织财政、审计、土地、统计、监察等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对大项目建设情况逐个进行核查,防止个别企业鱼目混珠,不履行投资承诺;一旦发现虚报投资额、套取优惠政策和土地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并取消优惠政策。同时,对大项目要严格控制用地,对小项目也要严格控制用地。凡是打了项目建设用地报告的都要严查。二是拉长现有产业链。今年的不少项目是通过拉长现有产业链做起来的。象桑莎公司由原来单一的针织生产,变为纺、织、染、整、成衣加工的配套成龙生产;外贸公司由过去初级的生食加工,延伸到现在的熟食系列开发;得利斯公司在巩固发展低温肉制品生产的同时,又准备利用猪肥膘提炼清香油,新上调料调理食品项目。明年要把工业的盘子做大,还要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重点是引导骨干企业围绕主导产品进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象新郎公司,服装生产的流水线有了,品牌有了,销售网络有了,但缺少精纺、织染这些环节,如果这些环节有了,产业链条就会更加完善;三工和泸河集团可以围绕全钢子午胎项目,配套发展钢丝帘线生产项目;福田公司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发展配套厂家,拉长汽车产业链条,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全国较大的汽车生产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木器加工出口企业,可以上高档胶合板和油漆生产项目,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等等。通过拉长产业链,在各大产业内部逐步形成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上下游产品梯次配套的产品群体,形成集群经济。三是抓好大项目。“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最终都要落脚到大项目上。小项目要上,但一锤子定音或几锤子定音的还是大项目,能打起定盘星的还是大项目。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说服力。因此,要继续把大项目放到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领导上再加强,资金上再支持,服务上再优化,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突出抓好福田汽车10万辆轻卡技改、德利源5万锭亚麻纺织、桑莎公司6万吨针织布、泸河集团100万套全钢子午胎、电力工业园、田龙铸业载重汽车零部件、同翔机械公司载重车变速箱、桑莎公司热电联产工程、兰凤公司中高档家用纺织生产线、隆泰水泥公司冶炼铁等32个过亿元的大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好市级领导包靠大项目责任制。每一位包靠领导都要拿出相当的精力,包上去,靠到底,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包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好大项目调度例会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大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大项目建设进度。四是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永恒动力,改革无止境,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做好改革文章,走好改革之路,不断增创体制新优势。(1)改革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要坚持,但可以靠协会管理的就要由协会来管理。总的计划是在全市组建“龙城市工业联合会”,下设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等几个分会,会员单位实行“三共享、一自律”,即信息、资源、市场共享,价格自律,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要依靠法律和机制对企业进行管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税收、工资等手段调控企业的办法,对企业依法进行监管。经贸、财税、审计、统计、劳动保障等部门,可以代表市政府定期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资金运营状况、成本费用、盈利水平、上缴税金和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监管,特别是对长期拖欠税款和工人工资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确保企业上交税金、工人工资与生产效益的同步增长。(2)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体改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上市、跑上市上,重点运作好得利斯、泰盛化工、桑莎、外贸等4家企业的上市工作,力争今年内至少有2家企业上市。对列入上市范围的泸河、三工、金旭、新郎、四达、高强紧固件等重点企业,要按照《公司法》要求,尽快组建成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高标准储备上市资源。(3)抓好改制不彻底的规范升级。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企业改革“回头看”,对改制不规范的,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机制,并配套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4)抓好未改制企业的改制。对市建公司等少数几家未改制企业,要尽快拿出方案,争取年内彻底改制,一步到位。五是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有了高素质的企业家,没有资金,他可以想方设法引来资金;反之,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即使有了资金,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甚至是只见投入,不见效益。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市已经成长起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要倍加关心和爱护。可以说,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都是全心支持和爱护的,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将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初步决定,单体项目投资过亿元的,市里解决其家属子女一个全额事业单位的名额,以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但企业家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自醒、自励、自爱。自醒,就是要求企业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励,就是要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谦虚谨慎,又永不满足,不断向更高更大的目标迈进。自爱,就是要努力珍惜党和政府给自己的荣誉,努力为国家多交税,多做贡献,多给职工发工资、发福利,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2)加强对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那些素质高、潜力大的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搞好对现有企业家的培训,经常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种经济知识讲座和工商管理培训,并有计划的安排企业家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不断更新企业家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努力培养一支市场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同时,要面向全省全国,想方设法把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来,壮大我市的企业家队伍。(3)引导帮助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做好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工作。这方面,新郎、得利斯公司的做法值得各企业借鉴。新郎公司聘请的形象大使张国立和技术顾问特拉纳先生,得利斯聘请的一名管理种猪场的全国劳模,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企业都要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既可以吸引人才到企业安家落户,也可以聘请技术顾问、形象代言人,可以引市外的,也可以引市内的一些退休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利用人才,加快自身发展。六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技术进步既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来居上的第一推动力。从我市的实际看,加快技术进步应该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做的比较好,但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兰凤、粉末冶金、信德药业等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发挥优势,逐步做大。同时,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骨干企业要加大投入,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创建新郎、大龙、得利斯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泸河、三工、义和车桥等10家省级技术中心,高起点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新技术,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见效会更快。因此,我们在引进技术方面,不能一味地贪大求洋,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对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一些比较关键的生产环节,进行嫁接改造。这虽然投资不是很大,但效果会非常明显。希望各企业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工夫。七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措施。名牌就是生产力,它既是无形资产,又是有形资产。一样的产品,名牌能卖1000元,其他产品只能卖100元;名牌企业的人员出去办事,人家也会高看一眼。新郎公司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服装生产先进技术、狠抓售后服务和品牌形象设计,在全国叫响了新郎服装的品牌,连续7年实现了利税翻番,最近又投资28亿元新上新郎家居城项目。可以说,没有新郎这个名牌,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现在新郎已被认证为全国免检产品,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及其专卖店节省上万元的费用。这方面,我市已经培育形成了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骨干拳头产品,下步关键是搞好争创活动。去年,技术监督、工商、经贸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企业争创了一批名牌。下步,要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帮助企业争创更多的名牌。今年要争取把新郎服装、得利斯肉制品、兴贸淀粉、四达绝缘材料等8个产品培育成国家名牌,把昊宝服饰、三工轮胎、泸河轮胎等10个产品培育成省名牌。各企业都要进一步强化名牌意识,广泛开展创名牌活动。在搞好产品上档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和宣传中介,搞好品牌设计包装和形象策划;要采取聘请名人担任形象代言人、产品展销会、扩大广告覆盖面等手段,搞好宣传推介,争取把更多的产品培育成名牌,扩大我市的名牌总量。
(二)关于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去年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各项主要指标位于潍坊市前列。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资金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你不去招,别人就去招,甚至连自己的资金都会外流。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只有不足,没有满足。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中压倒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任务来抓,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加强,用超人的气魄,招大商,引大资,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一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招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然也是招商引资的主体。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引进的一些好项目都是通过企业引来的。各级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部门的职责,积极为企业招商引资提供服务,在政策、资金、人才、信息方面实行倾斜,为企业招商引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去年,全市落实的500多个利用外资项目,有200多个是企业引过来的,象电力工业园、三工子午胎、桑莎工业园二期等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就是依托电力、三工、桑莎等企业引来的。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五种形式:(1)境外上市。境外上市是企业扩大招商引资,实现快速膨胀、超常规发展的捷径,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北汽福田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上市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我们有些企业负责人对上市存有一些顾虑,担心改制上市后,增加了信息披露透明度,削弱了自己的权力;还有的怕麻烦,怕花钱,不想上。说到底这是境界不高的表现,是眼界不宽的表现。上市的过程也是再创业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脱胎换骨的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一关过了,我们的企业肯定发生质的变化,将有大的提高。对此,有条件的企业要着眼长远,进一步转变观念,敢于上市,不怕规范,进一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向规范股份制公司转变,尽快实现上市融资。(2)合资合作。这是企业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象桑莎集团,利用管理和品牌优势,从丹麦泰森集团引资500万欧元,建设了高档针织面料生产线,提升了产品档次,加快了企业发展。帅领服饰工业园、新郎家居、兰凤科技园等项目都是通过合资合作搞起来的。各企业都要拿出优势产品、优势项目,积极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争取引来更多的资金和项目。(3)配套挂靠。去年,华日粉末冶金公司挂靠长春一汽齿轮箱厂搞配套,引进设备投资1000万元,新上载重车变速箱生产线,年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3100万元。我市挂靠北汽福田龙城汽车厂的大小配套企业几百家,效益都不错。各企业要明确目标,靠强联大,借助大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4)产权转让。转让产权可以盘活有效资产,促进产权的合理重组和组织形式升级。要打破守摊子的陈旧观念,敢于将企业的产权转让出去,以产权换资金,以产权换技术,以产权换人才。产权转让,实际是资本运营的过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可不必担心背黑锅、落骂名。嘉恒公司重组时,市里出资3000万元,收购其全部股权,赠给福田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速度效益稳步提高,今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5)银企结合。随着银行商业化,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企业运行质量、效益,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商业银行因为没有好的企业,有款贷不出。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规模大、运行质量好的优势,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主动与他们联系,邀请他们参观企业,使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重大决策、企业发展要求,以增进共识,促进融资。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不同融资方式与渠道,争取更大的融资空间。二是加强招商载体建设。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最佳载体。经济开发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引进项目88个,总投资80多亿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发展比较快的开发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年要围绕招商载体建设,继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使载体建设有个新突破,为招商引资搭建新平台。经济开发区,年内要全面完成区内(包括火车站)所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增强载体功能。东城项目区,市里已经专门成立了管委会,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下步,管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放手开展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出项目区建设管理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快项目区建设步伐。涉及到的密州、昌城、辛兴、朱解4处乡镇、街道,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统一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本着“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先急后缓、留足空间”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区内道路建设与老路改造、村村通油路工程结合起来,利用一年的时间,打通“一横四纵”五条道路,争取年内拉起框架,形成规模。为确保项目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市直有关部门、涉及到的乡镇(街道),要主动搞好服务。我曾经对王金同志讲,你到东城项目区,我给你当后勤部长。我当大部长,部门、乡镇(街道)都是小部长,都要尽心竭力地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三是政府招商要有新作为。企业招商、园区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各级和有关部门,一要突出抓好小分队招商。市里决定,在招商局内部成立5个招商分部,每个部由一名副科级干部牵头,由市级领导分别包靠,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定职责,定任务,划定招商范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力争春节后马上开展工作。二要组织好节会招商。今年市里准备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广交会、高交会、青交会等几次大的节会。借着这次机会,节会期间市里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客商恳谈、老乡聚会等招商活动,招商局、外经贸局、经贸局等有关部门,要及早行动,提前准备项目,联系客商,最大限度地提高节会招商成果。三要建好大项目库。招商局、大项目办、外经贸局等部门都要建立大项目库重点项目区,把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项目分类储存,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外商,提高招商实效。四要狠抓落实,严格考核。进一步加大抓落实的力度,跟上督促检查,使协议变合同,合同变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严格考核奖惩,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和单位,大张旗鼓地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落实处罚政策,主要负责人要离职招商。从这次观摩的情况看,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市里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唯条件论、唯基础论的思想,和怨天忧人、畏难发愁情绪,象龙口的南山那样,小山区一样能够招来大客商,实现大发展。关于外经外贸工作。去年以来,克服了“非典”和日本封关影响,出口创汇比去年有了较大下步,要以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加出口创汇、扩大利用外资为重点,突出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出口目标责任化。今年我市进出口计划指标3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市里确定,将这个指标分解量化到企业和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企业、乡镇要加大措施,确保完成。二是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日韩和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把市场开拓的重点放在美国和欧盟。美国市场主攻食品和纺织品,欧盟市场重点是加大食品、木器、化工产品的销售力度。外贸公司的肉类食品已经在欧盟注册,产品质量也达到了欧盟的标准,要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一旦市场放开,迅速打入欧盟市场。三是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在巩固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工艺品等传统骨干产品出口基础上,着力抓好木器、橡胶化工和粉末冶金、电机、摩托车、汽车等机电产品的出口,培植出口创汇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外贸公司新上投资7000万元的塑料包装和投资5000万元的色素深加工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力争用一二年的时间,使我市出口产品结构有一个大的改观。四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是实现大进大出,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量的有效形式。对我市来讲,是薄弱环节,也是发展对外贸易的潜力所在。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一方面,要抓住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承接日本、韩国向海外转移的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和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提高我市加工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五是切实抓好实际利用外资工作。潍坊市确定,今年对各县市区实际利用外资进行单独考核,分给我市的任务是7500万美元。完成这项任务压力很大,各地要把利用外资突出起来,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千方百计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三)关于民营经济。要继续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一样”的原则,彻底放、放彻底,放出一批个体小老板,放出一批民营企业家,放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一是全面放开准入领域。工业领域要进,农业领域要进,社会公用事业领域也要进,只要是生产经营服务性的领域,我们都要放开。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用事业。只要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我们就一样扶持,一样对待,绝不另眼相看。去年来,已经有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象外贸公司经营城市供热、得利斯公司修建公路、五环公司和大家地业公司投资开发旅游业等,但进入的领域还不够广泛,进入的速度还不够快。下步要彻底解放思想,减少顾虑,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同样照章纳税,并且减少政府的投入,何乐而不为?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用足、用活、用好各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彻底放开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限制。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融资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民营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协调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的信贷活动按照市场法则运作,做到不看成分和规模,只看实力、信誉和发展前景;同时,加快建立银行牵头、企业参与、财政扶持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银企合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认真落实在企业开办、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的平等主体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决杜绝一些收费审批事项废而不止的现象。在提高部门服务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审批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由审批服务中心协调好部门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到年底市里考核审批中心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就是办成了多少家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办了多少实事。三是进一步拓宽创办途径。要拓宽视野,继续坚持和完善轮岗制度,组织、引导更多的机关干部奔赴经济发展第一线,领办、创办和帮办民营企业;鼓励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复转军人、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到民营企业就职,或领办、创办民营经济,真正在全市形成千军万马上阵、铺天盖地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切实解决好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以服务市民的观念去服务农民,用建设城镇的理念建设农村,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第一,继续深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我市多年的实践证明,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使农民真正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深化农业产业化,一要有好的形式。要在继续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企业建基地、雇农民”,把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的做法,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土地入股等形式,建设自属基地,雇佣农民打工,实现企业管理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外贸公司通过建设自属养殖场,每年为农民提供5000个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12万元。市烟草公司租赁2000亩土地,建设烟叶农场,农忙季节雇佣农民工,既分流了人员,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烟叶质量。其它企业要借鉴这些做法,靠良好的机制调动农民。……
第五篇:在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回顾总结2003年全省建设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省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在1月2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对今年建设工作已作了简要部署。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具体工作由周游同志部署。
一、充分肯定全省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省人民经受严峻考验,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据初步统计,全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00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960亿元,同口径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将达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左右,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省委、省政府采取的重大发展举措已初见成效,新型工业化布局全面展开,沿江开发集聚效应日益明显。苏南在全省的先导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苏中开发开放迅速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共同发展出现新的局面。总的看来,去年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市场活力明显增强,民众自主创业和企业自主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和高成长产业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各项工作正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够协调,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有待加强,实施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健全;城市建设偏重数量的扩张,对质量和内涵的追求相对不足;一些行业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改制工作不到位;建设领域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依然突出,违规拆迁现象时有发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重要的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正在继续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转移,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省市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浙江提出了“城市省”的概念,广东提出了建设“珠三角大都市”的目标,与我省构建三大都市圈的理念相互呼应。在新形势下,全省上下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以加快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保持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建设战线要紧紧抓住新机遇,增强信心,奋勇争先,扎实工作,认真部署落实新一年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省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深化改革,促进全省建设事业全面发展
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建设系统担负着推进城市化进程、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任,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对建设工作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作风,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以提升城市化内涵为主线,努力实现城市化工作的新突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工作,全省城市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化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全省城市化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仅靠城市数量扩张带动城市化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应通过提高城市的内涵、完善城镇体系、增强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和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全新的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城市文明理念。坚持发展这一主题,在全面提升城市化内涵和质量上下功夫,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上做文章,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积极推进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立等级规模协调、功能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开放式、网络型城镇体系。要加快三大都市圈建设,积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同步推进区域布局、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与经营,促进区域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利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三是要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城市。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兴业、集聚人才、经营和管理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四是要推动城市化在城乡之间的互动发展。促进城镇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提高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城镇的幅射和带动作用,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吸引农民进城。
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同时,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召开全省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化工作。省建设厅和有关部门要在前一段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准备,深入研究探讨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更好地推动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二)以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建设事业各项改革。推进改革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精神,今年要切实加大推进全省改革的力度,成为“改革促进年”。建设系统要把全面推进改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消除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矛盾,促进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建设系统的改革任务很重,重点集中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建筑业改革等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建设系统的实际,全面深入地推进改革工作。第一,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建设系统各项行业改革。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采用分类指导的办法,加快建设系统改革步伐,把产权制度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统筹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职工创业的动力,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的改革。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开放、搞活市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机制,解决垄断行业不同程度存在的缺乏竞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高运营效率。第三,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拓宽建设系统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减少行政干预,保护投资者权益。第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确立民营企业在建设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参与市场公平竞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和资产重组,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尽快改变我省建设行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三)以规划编制和实施为抓手,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其核心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和都市圈规划都是从全局的角度和眼光,统筹协调安排城乡空间布局、资源保护利用、重大建设项目定点、城镇相互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是落实“五个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因此,规划工作一定要突出为“五个统筹”服务这一主题,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要发挥区域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要求,把深化沿江规划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尽快完成沿江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要尽快启动沿海规划的编制,与沪浙联手共建长三角城市群,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做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要建立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都市圈规划的实施机制。认真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和三个都市圈规划及相关的专业规划,研究制定规划的实施,明确经济引导政策,建立和完善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都市圈规划建设管理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域空间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三是要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深化和完善城市规划。当前,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详细规划的质量和覆盖率,为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四是要强化村镇规划工作。按照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的要求,将重点中心镇数量调整为100个左右。各地要加大投入,尽快完成重点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规划引导,结合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尽快改变农村居住分散、布局混乱的状况。
(四)以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建设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快、活力强,增长潜力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备受各方面的关注。要进一步发挥房地产业对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国家已经确立房地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从我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分析,住房消费作为城镇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之一,消费需求巨大,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广阔。目前,省政府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省政府关于继续深化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在近期出台。各地要明确房地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研究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扶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研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在优化结构、保持供求平衡的前提下,继续保持适度的投资开发规模。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完善调控手段,提高调控能力,发挥金融的调控作用和房地产市场信息、预警预报体系对投资消费的引导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建筑业的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我省建筑业明确提出构建五大指标体系,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力争到2015年前实现建筑强省的奋斗目标。全省建筑行业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集聚人才,积累资本,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逐步建设一个具有江苏特色、优势突出、劳智结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建筑强省。要加快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增强建筑业的整体实力,优化建筑业所有制结构。要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大基地,在市场规范、资金融通、结构调整、财政投入等方面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建筑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调整市场布局,奋力拓展建筑业发展的新空间,提高在省外境外建筑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要坚持“质量兴业”,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创名牌、创优质”活动,打好“江苏”牌,维护建筑大省的良好形象,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
(二)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建设系统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紧扣建设事业发展的主题,着力抓好全局性、区域性、前瞻性、示范性、基础性的工作,实现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产业发展、一流的典型示范与一流的建设队伍的目标。我省的规划工作、城市建设工作、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四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五)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切入点,切实处理好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系统改革以及城镇房屋拆迁安置、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在体制改革方面,由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要保障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建筑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改革。要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把廉政建设和群众监督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方面,要统筹兼顾政府、企业和拆迁居民三者的利益。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控制拆迁规模,不断完善拆迁工作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法定拆迁程序,实施“阳光拆迁”,建立拆迁保障机制,做好补偿安置工作,妥善处理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重点发展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和完善面向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制度,继续扩大廉租房受益面,切实解决拆迁居民的住房安置问题。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切实解决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控制拖欠工程款的发生,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三、加强领导,更新观念,保障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新的形势下,全省建设工作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为新时期做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建设工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建设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个人的政绩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系统行业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城市规划、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容、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建设系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省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群众意识,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让群众得益受惠。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集中精力抓好今年的工作,做到早计划,早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环节,抓关键措施,着力抓好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决策的落实,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在落实中出思路、出特色、出实绩。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全省建设系统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把理想宗旨转化为坚定信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细化为行为准则,加快职能转变,切实履行好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以建设文明法治行业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建设系统依法治理工作。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高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大局服务,为基层服务。自觉接受监督,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同志们,全省建设事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强烈的服务意识、改革意识、争先意识、示范意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一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2003年,全省建设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总揽建设工作全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全省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到2003年底,全省城市化水平预计达到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二是建设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据初步统计,2003年建设事业实现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7%以上。其中建筑业完成产值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增加值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约占全省GDp的6.8%。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实现增加值51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2%。三是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有所加强。省城镇体系规划和三大都市圈规划进一步完善。宁镇扬泰通区域供水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研究成果已通过论证,沿江地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2003年,全省城市规划编制经费大幅度增长,各市普遍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或修编,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40%。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推进,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超额完成了省政府要求的42个乡镇联网供水的任务。太湖、淮河、长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和“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五是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常州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园艺博览会。无锡、苏州、扬州、昆山、张家港等市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考核验收,宜兴市通过了省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扬州市人居环境建设等7个项目获得了“江苏人居环境奖”。六是建设事业各项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改制面达到99%。市政公用行业和勘察设计行业的改制工作进一步推进。七是建设系统的干部职工经受住“非典”等特殊困难的考验。抗击“非典”期间,江苏在北京、广东等地的30多万建筑施工人员坚守岗位,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充分展现了江苏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建筑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扬,为江苏赢得了声誉。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