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年5月《行政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13题)
第一章绪论23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A.《史记》上。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答案 B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答案 B公共性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答案 D
A.民主性B.高效性
C.公平性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答案 CA.斯图亚特B.斯密
C.欧文D.普耳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答案 CA.泰勒B.韦伯
1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答案 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B.《行政学原理》C.《论译书》D.《行政学》
20.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答案C
A.梁启超B.孙中山C.张金鉴D.康有为
21.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答案 D
A.张金鉴B.康有为C.梁启超D.孙中山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是()。
A.政治取向B.管理取向答案 B C.法律取向D.经济取向 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
A.政治取向B.管理取向答案 A C.威尔逊D.古德诺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答案 A
A.《行政之研究》B.《政治与行政》C.《行政学原理》D.《行政学》
8.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答案 AA.韦伯B.法约尔
C.泰勒D.欧文
9.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答案 AA.官僚制理论B.管理五项职能
C.14条管理原则D.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
10.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答11.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1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答案 D
A.欧文B.泰勒C.韦伯D.法约尔
13.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答案B
A.泰勒B.古立克C.韦伯D.法约尔
14.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答案 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15.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答案 CA.费富纳B.魏劳毕
C.怀特D.泰勒
16.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A.《行政学》B.《政治与行政》答案 D C.《行政学原理》D.《行政学导论》
17.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答案 D
A.孙中山B.康有力C.张金鉴D.梁启超
18.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答案 B
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
C.法律取向D.经济取向
第二章行政环境11
1.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上。
A.约束性B.复杂性答案 D C.不稳定性D.特殊性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高斯B.里格斯答案 A
C.德鲁克D.古立克
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答案 D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C.《政府生态学》D.《公共行政生态学》
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答案 A
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5.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答案B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B.《公共行政生态学》C.《比较公共行政模式》D.《政府生态学》
6.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答案C A.工业社会B.原始社会C.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
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答案C
A.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B.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答案C
A.信息社会B.原始社会C.工业社会D.农业社会
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答案D
A.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B.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10.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是组织文化的核心。答案B
A.组织观念B.价值观C.道德感情D.法律意识
1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
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答案C 《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第三章政府职能6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答案A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答案 C
A.公平性B.平等性C.非赢利性D.普遍性
A.现代型B.传统型C.特殊型D.发展型
第五章公共组织1
1.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位B.职能目标答案 A C.行政职权D.行政人员
第六章行政领导6
1.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A.选任制B.委任制答案 A
C.考任制D.聘任制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答案 D
A.30B.31C.28D.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答案 CA.选任制B.考任制
C.委任制D.聘任制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B.前资本主义时期答案A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答案 C
A.前资本主义时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6.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A.市场B.政府答案 B C.企业D.社会组织
第四章行政体制10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答案 D
A.行政权力的划分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D.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答案 A
A.稳定性B.继承性C.政治性D.系统性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答案 A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是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答案 B
A.英国B.美国C.巴西D.埃及
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答案 C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答案 BA.奥地利B.瑞士
C.瑞典D.芬兰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体制。答案 D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C.行政体地方政府D.自治体地方政府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的地方政府。答案 BA.加拿大B.德国
C.印度D.英国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答案 A
A.特殊型B.发展型
C.传统型D.现代型
10.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答案 C
3.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答案 D
A.聘任制B.选任制C.考任制D.委任制
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答案 C
A.聘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选任制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答案 B
A.归属权B.决策权力C.合法权力D.奖惩权力
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的核心内容。
A.行政道德B.社会公德答案 AC.职业道德D.社会行为规范
第七章人事行政11
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答案 A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类型。
A.部外制B.部内制答案 A 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
3.部外制是()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答案 B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答案 DA.法国B.美国C.日本D.英国5.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答案 CA.法国B.美国C.中国D.英国
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答案 D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答案 DA.法国B.美国C.中国D.英国8.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A.法国B.美国C.中国D.英国答案 B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答案 D
A.1994年1月1日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D.2006年1月1日
10.目前世界上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一般不单独实行某一种单纯的晋升制度,共同的趋势是以()为主,同时兼有其他晋升制。答案 B 功绩晋升制
11.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于()。A.1993年10月1日
第九章行政决策5
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答案 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临时方案
2.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答案 C
A.临时方案B.积极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
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的监督检查,也叫()。答案 B
A.现场监督B.跟踪监督C.工作报告D.专案调查
3.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答案 AA.事先B.事中
C.事后D.全面
4.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5.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追究刑事责任。答案 C
A.党的纪律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A.应变方案B.积极方案答案 BC.临时方案D.追踪方案
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答案 D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
5.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答案 A A.拟定决策方案B.监督决策方案C.决定决策方案D.评估决策方案
第十章行政执行8
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答案 D
A.实施阶段B.总结阶段C.协调阶段D.准备阶段
2.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答案 C 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3.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答案 B
A.确定控制标准B.纠正偏差C.衡量成效D.行政指挥
4.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A.横向沟通B.纵向沟通答案 A C.无反馈沟通D.网上沟通
5.()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答案 B
A.上行B.平行C.下行D.网上
6.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答案D
A.明确评估目的B.选择评估标准C.培训工作人员D.确定评估对象
7.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是()。答案C A.迅速有力B.创新灵活C.忠实于决策D.团结协作
8.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是()。答案 A A.确定控制标准B.纠正偏差C.衡量成效D.行政指挥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8
1.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答案 D
A.法制监督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D.社会监督
2.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
6.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答案 D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7.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给予政纪处分。答案 B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8.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给予党纪处分。答案 C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8
1.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答案 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
C .省级预算D .市级预算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答案 BA.税种B.税法
C.纳税人D.税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答案 CA.2002年10月1日B.2003年5月1日C.2003年1月1日D.2002年1月1日
4.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是()。答案 BA.市场B.政府
C.企业D.社会组织
5.公共财政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的主要手段是()A.实施超额累进税制B.社会保障制度答案CC.差别税制D.实行转移性支付制度
6.政府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中央对地方实行()。
A.实施超额累进税制B.差别税制答案 D C.社会保障制度D.转移性支付制度 7.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答案 B
A.市场的存在B.国家的公共权力
C.企业的自主权D.社会成员的纳税意识 8.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答案 A A.社会成员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
第十三章法治行政7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答案 A
A.毕达哥拉斯B.梭伦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第一章——第四章(8)
1.广义的公共组织
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
目标的一切社会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具有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2.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3.公共行政环境
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3.在近代英国,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是(哈林顿)。
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4.组织文化
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
4.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孟德斯鸠注重的是(法的精神)。
5.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卢梭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学说)。
6.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时间是(1989年),其标志着中国行政
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十四章行政方法
31.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答案 A
A.德鲁克B.西蒙C.伍德沃德D.菲德勒
2.简化工作理论是管理学家()于1933年提出的。答案 CA.德鲁克B.西蒙C.英格森D.菲德勒
3.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答案 D A.做好计划准备B.了解工作内容C.运用科学技术D.简化行政工作
第十五章行政效率5
1.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又称决策效率。A.管理效率B.组织效率答案 B C.工作效率D.行政效率
2.公共组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为()。A.组织效率B.工作效率答案 C C.管理效率D.行政效率 3.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工作效率),亦称机械效率。
4.公共行政的目的是()。答案 B 效率
5.公共行政的价值是()。答案 D 公平
第十六章行政改革
11.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答案 C70
三、矩阵配对题—名词解释对应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40
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
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6.市场失效
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7.行政体制(4)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8.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
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第五章——第八章(12)
1.完整制
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2.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3.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
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4.机能制
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5.行政领导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6.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7.考任制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8.行政领导权力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9.行政领导责任
I.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10.人事行政
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
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11.人力资源
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1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第九章——第十二章(10)
1.行政决策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2.风险型决策
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
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7.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8.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9.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10.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3.危机决策
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5.行政执行
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6.行政控制
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7.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8.法制监督
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9.舆论监督
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10.非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第十三章——第十六章(10)
1.行政道德
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2.行政立法
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规章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5.标杆管理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0916 段睿 指导老师 原丁
[摘 要]行政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运用领导的技巧,这种应用技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运用科学理论,熟练而有效实现行政目的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的智慧、胆识、才能、经验的综合反映,始终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行政目标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对于各方面的掌握与支配,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处事艺术、授权艺术等等,这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领导艺术。因此,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行政 领导 艺术
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方式、技能等的操作性综合,也就是那些非程序化、非模式化、非定量化的高潮的领导技能。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的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分类
事实上,领导艺术存在于每一个领导行为之中,有多少种领导行为就会有多少种领导艺术,诸如用人艺术,团结艺术,批评艺术,决策艺术,指挥艺术等等,其实际类型是很多的。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授权艺术
授权是指领导者将自己一定的职权授予下属去行使,使下属在其所承担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处理问题,做出决定,为领导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授权员工属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员工实现自我领导的有效途径。
1)授权的原因。授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间接性原因。由于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的间接性,领导只授权下属,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组织
目标。二是专业性原因。由于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和专业化特点,领导不可能事事精通,因此只有授权给具有管理能力的专才,才能完成组织目标。三是复合型原因。由于现代领导是下属与领导者融为一体的参与型活动,领导者、执行者区分不明显,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2)授权的类型。授权的类型主要有: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3)授权的原则:a.因事择人,视能授权;b.明确权责,适度授权;c.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授权应注意的问题:a.谨防“反授权”:就是下级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反授给上级,即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问题、矛盾推给上级;b.防止“弃权”:就是领导者所拥有的决策权、奖惩权、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c.防止“越权”:就是大权旁落,下属行使了上司的职权。
2.用人艺术
用人艺术,主要讲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是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用人艺术的最低要求。然而,“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知人识人,古今中外领导科学中,有太多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知人”是为了“善任”,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用人原则,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合理,适当激励、用养结合。量才录用、能职相称是很值得重视的。人性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 管理者如果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所有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古代有很多杰出的领导者和政治家,都知人善用,诸葛亮的用人的用人艺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志。
3)咨之以计课而观其识。
4)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正确的用人不仅在于知人善任,用心地考察干部,确切地了解干部,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要人尽其才,领导者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协调,密切配合,还要才尽其能,不断地满足下属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3.处事艺术
行政领导者在干好自身领导工作,专心本业,忠于职守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因人制宜,宽容处事等等,纵观世界全局,事情零星而杂乱,实际却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人,一是事,人要做事,事要人做,做好人的工作,就等于把事情办好。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所遇到的处事对象是人。人的性格、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精神境界、个人追求各有不同能力也有强弱,不能用同一方式去处理,要视各人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而这些恰恰都是行政领导者处事的要则。
4.运时艺术
运时艺术,既包括领导者对自己本职工作事务处理的时间安排,也包括他对本组织内各类事务处理的时限的了解和运筹。总的来说,对提高领导效率大有帮助的运时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筹时间。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领导者想要完成组织行政目标,并试图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科学运筹时间。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筹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效能来说,赢得了时间的主动,就等于赢得了胜利。
(2)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就是领导者合理安排时间消耗比例,把要完成的工作,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规模大小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好,然后按预定计划逐步完成。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有:1)明确工作先后的次序,先主后次。2)建立严格的时限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的明确时限要求,严格规范时限计划,并按预先规定的时限检查或总结完成情况。3)最重要的是安排处理好整体工作与局部工作的日常工作计划。
(3)提高时间利用率。处理工作事务,要专心致志,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延长内在时间,努力提高每一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要善于挤时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握高效率的黄金时间段,从而提高效率。
(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
1.总体性领导艺术,即着眼于全局性问题,善于洞察全局形势,善于分辨时机,抓住有利时机,并能够利用良好机遇,这是行政领导有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掌握好局部性的领导艺术,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解决局部微观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2.专业型的领导艺术。它是各级各类行政领导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把握和运用的。任何一个领导,都应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部门的现状、问
题、潜力、趋势,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只有对领导工作了如指掌,才能灵活机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应对与解决,确保提高效率。
二、行政领导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
2.行政领导者要履行好领导职能,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就必须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
3.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6.巧妙安排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
9.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三、行政领导在行政领导中运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领导活动中唯一有自觉能动性的因素。而领导活动正是通过对人的领导,进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社会实践过程。在领导活动中,如果离开了人,忽视对人的领导和使用任何领导活动都不能进行。在科学社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人员知识化的当代社会中,领导者的用人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广泛发掘人才,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个人才高八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现代领导者。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艺术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领导,就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反之,不重视领导艺术,没有任何领导技巧,必然使工作陷于瘫痪,使其处于被动、盲目和混乱。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
维方式,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领导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正如韩非子所说“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能” 能够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是即使领导者管理技能成熟的表现,也是领导者个人取得业绩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能够运用好领导艺术,发挥其巨大效用,不仅有利于与下属之间建立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领导者从繁琐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培养造就领导者的领导技能,是各级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实现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就要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重视人的因素。而领导艺术主要就是针对于人的管理艺术,同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和改进行政部门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机关的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束语
在学习行政管理学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说关于行政的都有涉及,虽然不是很深入,但足够无门了解行政管理到底是学什么,更让我们了解了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行政领导的课程记忆特别深刻。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组织中的领导人,有很多权利,但也有很多的责任,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做绝对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组织的存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百度百科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利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政府机构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表现在:
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利。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组织理论之父”之称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论述对传统管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4、社会人的假设得到霍桑实验的证明。
5、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
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6、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
1、历史的方法
2、理论的方法
3、调查的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系统的方法
6、案例的方法。
7、政府: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侠义的政府,专只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8、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
1、国家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利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利,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9、行政权利的特征:(1)、内在特征:
1、行政权利的阶级性
2、行政权利的社会性
3、行政权利的渗透性
4、行政权利的有限性(2)、行政权利的外在特征
1、行政权利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2、行政权利运行的层次
3、行政权利运用的时效4行政权利运行的统一
5、行政权利运行中的权利膨胀。
10、论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P41)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1)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左右方向。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1、形成: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设35个部门管理各工作。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职能庞杂,运行紊乱,职能错位,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2、发展与改革: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1987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一步确定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1992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宽度深度加深。2002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指导提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效率2007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新观点举措。
11、政府和市场失效的表现。(1)职能庞杂,运行紊乱(2)职能错位,政企不分(3)职能交叉、效率低下(4)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12、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13、行政组织的特征:A政治性它代表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B公共性 无论何种阶级特征的行政组织都具有公共事务的职能 C系统性 任何国家行政组织都有 D法制性 行政组织是依法建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 E权威性 国家行政组织通过这个种法定权力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领导干预。
14、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具体指一个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的法定形式
15、行政目标体系:
1、总目标:即反映行政组织基本功能的总体目标,明确规定行政组织成员基本的活动方向,并为人们进一步分解组织目标提供基本点。
2、职能目标:描述了行政组织内部具体的活动项目,指明组织成员应当开展的工作,本质上反映的是组织内部机构的工资职能,因而称为职能目标。
3、工作目标:它主要规定的是目标主体在阶段时间内应所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
16、(选择)行政组织的部门体系:
1、领导机关:行政的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职能机关:指中央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工作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局等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委、厅、局等。
3、辅助机关:是为领导机关或职能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机关。
4、派出机关: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省级、市辖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7、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程与目标
历程:
1、初期基本格局的形成(1979-1957)
2、三次由精简到膨胀的循环(1958-1987): 1、1958年开始,中央向地方大幅度放权,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和比例失调现象。
2、第二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66-1981年,3第三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82-1987年。
3、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的机构改革(1988年至今)
目标:
1、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3、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4、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
18、公共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1、政府是国家各种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3、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9、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1、公平、公开竞争原则
2、党管干部原则
3、法制管理原则
4、功绩原则。
21、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同:
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异:
1、不搞政治中立 西坚持中立立场文管任员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中要求公必须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中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公务员制度是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是独立之外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西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所谓政治化和事物官的所谓职业化。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特权。西方文官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是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22、行政领导: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活动和从事这种领导活动的人。
2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2、道德品格素质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要求
4、身体、精神素质要求
2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切行政行为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进行的。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2、科学的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3、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名族的存亡。
25、、试论述行政执行是检验行政决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行政执行的前提是行政决策目标实施前必备的主观条件,包括:
1、行政决策合法合理,这是行政执行的前提,决策的制定必须严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2、行政执行的物质条件充足,人和行政执行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作为前提没有物质条件所有的行政执行都将无从说起。
3、行政执行组织条件完备,它能保证顺利开展各种组织措施如机构的建立、人员设备权限划分等。
26、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7、行政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权威性2课堂的复杂性
3、目的的特殊性
4、传播条件的优越性。
28、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正确把握公共舆论
2、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
3、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29、行政沟通的作用:
1、行政沟通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
2、行政沟通是调解矛盾、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
3、行政沟通是鼓舞士气、客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怀特)
14、公共行政环境的(张金鉴)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号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世纪末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组织设置,各类政府职权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2011证书班(淮阴工学院图书馆)马玲
1、简要阐述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雷格斯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与三种不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模式,即著名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一样,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开的,与之相适应,其行政行为与诸如立法、司法、军事、宗教乃至于社会经济活动等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专业化的行政机构。雷格斯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系统称为“融合型行政”。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雷格斯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线经过光学三棱镜折射过后所形成的单色光谱一样,工业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结构与功能实现了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相应地,其行政系统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行政系统由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类似于处于三棱镜折射过程之中的自然光线,雷格斯认为,由于受特定社会形态的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等基本属性的影响,过渡型社会的行政行为有几种常见特性。首先,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其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最后一个特点是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起不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呈现出由融合型行政模式向衍射型行政模式过渡的趋势。雷格斯借用光学术语称之为过渡型行政模式,又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2、简要分析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
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每个主管从较
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
2.锥型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地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但过多的管理层次:(1)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2)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3)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复杂化。
组织设计要尽可能地综合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的优势,克服它们的局限性。
3、简要分析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之间的关系?
答:
一、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行政的含义: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3)法律规范的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于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
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性。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3、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以德行政的含义:是以德治国的国家治理原则和模式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2、以德行政的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3、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2)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三、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1)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4、如何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
答: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