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四大战略要地
三国时代四大战略要地
襄阳
襄阳所在的位置,就注定了它是分裂时期,各国必争的战略要地。古时的战略要地,无非就是交通要塞、富有、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山水能作为屏障的地方。襄阳,很不走运的把这些因素全占了。襄阳东面有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再东面就是淮河,西面有秦岭山脉,再往西就是西川诸山脉,都是属于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如果想避开这些天然的山脉南下或者北上,襄阳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襄阳地处于平原之上,正好是桐柏山和秦岭之间的一个大缺口,谁占了谁就有优势,而且襄阳位于唐河与白河的交汇之处,两河合流之后又流入汉江,襄阳城就建在这三江交汇之上,前有江河阻挡,背有岘山,虎头山,等诸多小山脉的依靠,在整个襄阳地区,也只有襄阳城是唯一的攻击点。襄阳的地势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南方政权攻占襄阳,可以完全遏制北方从汉水南下的企图,同样,北方政权攻占襄阳,那就等于抱着发令枪了,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当年关羽率大军攻击襄阳,目的就是想占据襄阳北上的要道,伺机再进攻许昌地区。后来东吴放弃了攻打合肥的计划,转而冒背盟弃约的大险夺攻打关羽,目的也是要把襄阳这个咽喉要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虽然吴军没有攻打襄阳城,但是控制了襄阳南面的江陵和彝陵,打下了自己的西大门,孙权也有了安枕江东的资本。刘备起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是一方面,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夺回襄南地区,完成进军中原之目的。而此时的魏军只需要占据襄阳就没事了,坐山观二虎相斗,结果刘备差点丢了老本,孙权也伤元气,为了襄阳,三国可谓是不惜血本。在赤壁大战之前,襄阳的战略价值不太高,不过曹、刘、孙刮分荆州后,襄阳成了三方的共同前线,因而成为争夺的重点。孙权称帝之后,也有过几次攻打襄阳的计划,不过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魏军因为水军一直都不
强,很难从襄阳南下,因而襄阳的价值在三国早期并不明显,起码没有达到南宋那种丢襄阳就灭国的程度。
江夏
东吴之所以没有血拼襄阳,是因为他们手中还捏着江夏。吴军只要守住了江夏,一样可以抵挡住魏、蜀的进攻。三国时期,江夏的位置大概在地图的正中央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市,北临长江,西有汉江,四周有一些小山地。现在武汉的周围是富饶的江汉平原,但是在三国时期,江汉平原全部都是长江洪泛区,通俗点说就是沼泽地。古代军队即使再能战,碰见沼泽也肯定是要绕道的,问题是江夏这个地区几乎都是洪水可以淹没的地方,如果要控制江夏,就必定要用水军才行。蜀、魏水平实力都不强,吴军水师一家独大,这就注定了他们要占据江夏。拥有了江夏,东吴,向东北可攻打淮南,威慑寿春、合肥。往西北可以挺进襄阳,攻取樊城,如果能将合肥、江夏、襄阳三地看做一个整体,那么这个品字型的战略体系无疑就是南方或者北方威慑对手的最好酬码。可惜东吴一直无法拿下襄阳和合肥,往北扩疆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不过能守住江夏,东吴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当时孙坚和刘表之争,争的就是江夏,因为不拿下江夏,江东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刘表在江夏进可攻退可守,江夏就是荆州和扬州交接的位置,谁占了谁就有优势。东吴图谋江夏不是一两年了,孙坚战死,黄祖成名,后来靠了周瑜才打下江夏,刘备后来南逃不攻襄阳偏偏逃到江夏,主要原因还是襄阳没有防御纵深,如果占据了江夏,就有了可依靠的东吴。东吴建立之初,江夏一直是东吴的西线指挥部,为了对抗刘备,孙权在江夏的南面建都,修建武昌城,意为“以武昌国”。孙权将都城搬回建业后,江夏也一直是吴军的前沿主战场,陆逊的大本营就在江夏,吴、魏两军为了江夏也不知道损失了多少。总的来说,江夏的战略价值就在于他是东吴的命根子,没有江夏东吴就不太平。
汉中
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在三国时代可谓是决定蜀汉生死的战略要地。在中国历史上,南北割据对峙时,通常当汉中地区为南方势力所控制时,双方以秦岭为界;当汉中地区为北方势力所控制时,南方只能凭大巴山险要以作抵抗。汉中作为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盆地,它的防御价值自然是不多说。而且汉中还是夹在关中与四川之间的重要生产基地,谁占了都有优势,诸葛亮五次北伐,靠的就是汉中这个前沿基地,如果没有汉中,蜀军根本没有北伐的可能性。中国自古以来,关中为兵家必争的地方,谁占了关中谁就能称王称霸,而蜀中诸侯如果要抵御关中诸侯的进攻,唯一的方面就是守住关中南面的秦岭,秦岭山脉奇险无比,任何人从秦岭过路都是非常困难的,从关中突破秦岭防线,汉中就是唯一的选择。当年刘备听说就听说曹操攻陷了汉中后,不顾自己刚拿下西川所处于的混乱现实,掏空了老本和曹操争汉中,最后连成都的伙夫都上了前线。刘备此举,无非就是要拼下汉中,利用汉中的天然屏障做掩护,保护西川腹地。便蜀汉建立之间,汉中和荆州是刘备的两块心肝宝贝,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从汉中可以北攻长安,出潼关,攻打洛阳。占据二地,蜀汉可以处于对魏吴均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荆州失陷后,刘备不敢再有闪失,看看他派魏延镇守汉中,张飞在阆中做后应就可以知道,刘备就算拼空了西川老本,也是要守汉中的。而且还是全面防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绝对不让一个魏军进汉中。以一州之人力、物力、财力防守一个郡,这笔帐绝对是值得的。如果照这种打法打,依蜀军的实力,魏军起码也得损失十几万兵力才有可能拿下汉中,而且还必须连续攻击,让蜀汉没有喘息的机会,才有可能将蜀军主力全部消耗殆尽。只可惜姜维自大,企图用6万人围歼18万魏军,大打城市攻防战,这种单纯的城市攻防战,意味着汉中已经尽失天险,再也没有了据险而守的可能,各险关被全部占领,再守汉中就相当于瓮中之鳖了。姜维在围歼失败
后才发现这个问题,6万蜀军反被魏军挤出汉中,白白损失了汉中这个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其后的剑阁之战也没有了意义,因为大巴山并没有汉中一带完整的防御体系。丢掉了汉中,也就等于丢掉了整个蜀汉。
合肥
合肥在整个中国历史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三国时期,绝对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合肥地处淮南,淮南之间一马平川,整个地带只有合肥建在高地上,具备俯瞰江淮的优势。而且合肥距当时淮南的中心寿春大约有200 多里,依正常行军起码需要三天。哪个主帅敢弃合肥直接攻打寿春?那就等于把自己置于背腹受敌的境地了。而且对于东吴来说,他们没有完整的骑兵,除了水师就是步兵,步兵作战完全靠的是士气。所以如果不拿下合肥,东吴不可能攻打寿春,如果不拿下寿春,那淮南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淮南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自古就不重,淮河太容易突破,而且淮南一马平川,既适合步兵作战,也适合骑兵。淮南对于南方政权而言,要则全要,失则不如全失,守半个淮南是肯定守不住的。对于淮南,孙权一直都渴望全部归自己所有,而且孙权对徐州也一直有企图。愿望非常多,不过想要实现,首要任务就是攻下合肥。所以对于东吴而言,合肥的战略价值太大,逼得他们不得不玩命的去攻。作为另外一方,魏军大将满宠也看到了合肥的重要性,因为吴军多次从庐江合肥一带进攻淮南,满宠向魏明帝上表: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来攻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陈述了合肥对于魏国的重要性,经过辩论,魏明帝采纳了满宠的建议,在合肥旧城外30里建新城。相对于旧城,新城纯粹是一个军事据点,西晋统一之后,新城没有了前沿的价值,最后也就废弃了。不过在当时,合肥新城的战略意义非常明显,就在新城建成之后当年及第二年,孙权两次率10大军攻合肥,两次都被满宠打败。这两次加上被
张辽打败的那次,孙权在合肥栽了三次跟头,而且这三次都是典型的以多打少,最后被打败的案例。(假想一下,如果吴军的统帅是孙策,战绩应该没这么耸吧?)孙权连栽跟头后对开疆扩土失去了信心,他死后不久,东吴权臣诸葛恪趁司马师废曹芳及头一年丁奉雪战之胜,大举攻合肥,魏军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固守。结果吴军攻城三个月,双方都打得疲惫不堪,眼看城要破了。这时张特耍了个花招,他派人跟诸葛恪说:“我们魏国法令规定,围城百日外降,不株连守城者家属。现在已经九十多天了,您再缓这么几天,满了百日,俺们就好降了。”诸葛恪一贯骄傲自大,也没细琢磨就答应了,下令停止攻城。没曾想张特玩的是缓兵之计,一见吴军后退,立刻连夜抢修工事,到第二天,他站在新修好的城墙上大骂诸葛恪弱智。诸葛恪给气得八窍生烟,吴军士气也极其低落,后来东吴军中流行瘟疫,东吴第四次围攻合肥也以惨败收场。诸葛恪回国后,被孙峻发动政变杀死,东吴陷于内斗,再也无力发动攻势,西晋建立之后,晋军沿汉水而下,破建业,东吴覆灭。合肥的战略意义也就此终结。
第二篇:浅尝《三国》
浅尝《三国》
1.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
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
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
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
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
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
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三国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
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
1、名至实归,更重实
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4、这
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
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
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
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
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
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第三篇:三国读后感
三国读后感
三国读后感1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蜀国刘备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张、赵。有个故事讲的就是赵子龙的忠和勇——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话说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见云长往江夏求救,杳无音信,心中忧急自己又带着五百军士又往江夏去了。
糜芳冲玄德喊道:赵子龙反投曹操了!刘备说:子龙是我旧交,不会背叛我。其实赵云去找甘夫人和糜夫人去了。因为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跑,只有赵云和他们往反方向去了,所以被人误会了。这就可以看出赵云的与众不同,也可以看出赵云的'忠和勇。
这时,子龙得到了一口宝剑——青釭剑。曹操一共有两把剑,一名倚天剑,一名青釭剑。倚天剑曹操自己带着身上,青釭剑是子龙从夏侯恩手中夺来的。
然后子龙去找糜夫人,可糜夫人受伤了,无法上马,把阿斗给了子龙,自己投井自尽了。赵云把阿斗系在自己身上,上马了。这是来了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子龙挺枪而战,战了十回合,子龙夺路而走,不想跑到了曹军面前,子龙拔出青釭剑就砍,曹洪在山上观战问了一句:“军中战将可留姓名?”子龙喊道:“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曹操听了说:“我看他之勇不下于当年的吕布,我一定要生擒他”子龙杀死了曹军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一首诗专门评价子龙:“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杀出重围,早已血满征袍,走到了张飞那里,大喊:“翼德助我!”张飞说:“你快过桥与兄长回合。”
子龙走过桥,见到刘备说:“糜夫人投井自尽了。”赵云把阿斗给刘备,刘备直接把阿斗扔在了地上说:“为这小子,差点折损我一员大将”。其实刘备不应该是把阿斗扔在地上应该是放在地上,因为《三国》第一回说道:“刘备双手过膝”。所以应该是放。
三国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著,书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如:仁义的刘备、狡猾的曹操、有才的孙权、聪明的诸葛亮、忠义的.关羽、勇猛的张飞、智谋的周瑜……待我一一道来。
我们最熟知的一个武艺高超、忠心耿耿效忠刘备的关羽,他过人的武艺,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那次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都可以看出他的武艺,至于忠心,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看出他忠义,华荣到义释曹操也可以看出他的忠义。仁义的刘备最能的民心的事就在长坂坡时被曹操追击却带着弱民一起跑,这件事对整个队伍有着很大的影响。狡猾的曹操,草船借箭时他不敢轻易出兵可以看出他疑心很重,用兵谨慎,可就是他用兵谨慎才得以造就他江山社稷庞大的景象。聪明的诸葛亮,他神机妙算,从他草船借箭中可以体会到,他可以懂天文,知地理,识人心;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勇猛的张飞,他长板桥一事吼一声就把一个士兵下的掉下马来,可以看出他的勇猛,一人抵挡千军也毫不逊色!智谋的周瑜,他在火烧赤壁时用火攻大破曹军,李白的咏赤壁中曾经赞颂到:“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可是他忌才妒能,使他被诸葛亮给给气死,他死前还说道:“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中不仅有许多精彩的人物,还有一个个精彩、激动人心的故事。
三顾茅庐讲了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人诚心诚意去请大贤诸葛亮来出山辅佐他,诸葛亮起初不答应,可后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最后决定出山。火烧赤壁讲了在诸葛亮与周瑜商量怎样攻打曹操时,他们决定用火攻,诸葛亮料到那天必有东南风,后来曹操被周瑜惨败,死伤无数。草船借箭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在商讨军事时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最后满载而归,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品读,如果你们也有不同的意见,请告诉我,我“不耻下问”。
三国读后感3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啊!”奶奶也常常对我说。寒假到了,我这个“小书虫”可得多读一些书。这不,爸爸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风云并起、三国鼎立的故事。书中有许多英雄豪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古道热血的张飞、乱世的奸雄曹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忠义勇敢的关羽——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说的是关羽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又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伤而毅然镇定。他那勇敢忠义的品质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物还要属诸葛亮。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便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夺荆州,出谋划策使孙刘联姻。他真是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我反复读了许多遍——诸葛亮死后还用木像吓退了司马懿。他的机智可是令常人望尘而莫及的'呀!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诸葛亮:“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最令我佩服!
诸葛亮说过“怠慢则不能励精”,我以此为座右铭,时时刻刻都告诫自己做事要快些,不能拖拉,慢了就做不好了。以前,我是一个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半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我常常拖到一个小时写完。但我认识了诸葛亮之后便立志做一个像他一样做事迅速的人,把做事拖拉的坏毛病改了。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还让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我要像关羽一样忠义勇敢;像刘备一样重情重义;像赵云一样忠心耿耿……这本书,真对我有益!
三国读后感4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书:《西游记》、《我要做个还孩子》、《小兵张嘎》、《三国演义》等。在这些书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数《三国演义》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我心中回荡,让我回味无穷。
第一篇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篇“宴桃园豪杰结义”。我很好奇以前怎会有如此的兄弟情义,非亲兄弟却更胜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当时那种战乱纷飞的年代才会有这种情同手足的兄弟情义吧!
刘备、张飞、关羽不同的行业,他们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张飞是个卖猪肉的,他身长八尺、面貌凶悍、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可是他却不懂各种道理。我想他小时候肯定是没怎么读书吧。关羽原来是个卖绿豆的,我们还叫他“关公”、“关夫子”等各种好听的名字。他一身正气、神勇无敌,现在在很多人家的门墙上都会看到贴着关羽的画像,以借关公之威驱邪纳吉,保一方平安。
刘备本是个卖鞋的,他是仁义宽厚、心胸广阔、还善于收买人心。平时虽然寡言少语,但是他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就像张飞、关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为刘备的.这种性格才能使他最终成为了“汉昭烈帝”。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请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真是一幅幅宏伟的战争场面。
我爱看《三国演义》,我爱那书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爱那一个个趣事连连,是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三国读后感5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三国,不仅是三国,其他朝代也是如斯。开国君主艰苦创国,打下一片天下,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是国家兴盛,后几代也有一身抱负,使国家强盛。而后几代君主则贪图享乐,昏庸腐败,直至亡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腐败,于是天下泛起很多英雄,想干一番大事业。
曹操通常被以为是一个小人,并非其然。他保有一腔暖血,相同一天下。他勇冈冬有“挟皇帝以令诸侯”的胆量。他气量心胸宽大,贤人异士都往投奔他。他打败袁绍后进军冀州城,发现手下跟袁绍通讯。曹操是一个奖惩分明的人,按理他应该处斩部下,但他却说“孰能无过,我还奉承过袁绍,这些书信就送给袁绍吧”。曹操的大杜貌肯赂忠心,为曹操势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诸葛孔明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人物,号称卧龙先生。他本不愿与世俗随流,但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决定辅佐刘备。从此他为蜀国鞠躬绝瘁,死而后已,抛却了“非恬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遥。”的糊口。第一仗,便火烧曹操雄师,使“八虎将”之首夏侯惇闻风丧胆。他忠诚绝职。刘备病逝白帝城时,说阿斗不能胜任蜀帝,诸葛亮立刻跪下痛哭,表示自己永遥是臣子,应当绝力辅佐刘禅。最后因扶不起的阿斗,加上没有听取魏延的意见,没能完成同一天下的大业,病逝五丈原。
恰是在混乱的社会下,才会涌现召盘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才会浮出称王称帝的人。整个三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斗勇气,斗心计,斗人心。也就是那样的环境,塑造了一个个传奇人物。所以我们想成功必需经历磨难,走过崎岖,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要流向大海,半途要通过重重考验,方能成为“枭雄”。
三国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他也是一个能接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比如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定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学习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
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三国读后感7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电视播了《新三国》,我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三国。
义---三国的标签,《三国》义吗?看了电视剧《三国》以后,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
每一次逃跑的时候,刘备总跑在第一个,不顾两个结拜兄弟,自己先逃。这就是义?吕布乃武艺高超之豪杰,却为了美女貂蝉,让父亲死在自己的刀下。这就是义?司马懿抢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诈。这就是义?
很显然,我的`认为是肤浅的。于是我又打开了书本《三国演义》,细细品读。
说到义,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红脸关羽关云长,他武艺过人,人生最重一个“义”字。当年曹操在俘虏云长时,不忍心杀这位当代名将,还送了他一匹宝马---赤兔。而赤壁打败曹操后,曹操被关云长抓住,曹操已无力回天,但重义气的关羽却没有杀他,因为曹操也对他有不杀之恩,所以关羽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这就是义。
蜀五虎中另外两元忠将赵云及黄忠,誓为保护祖国。每当冲锋时,赵云总是做先锋;每当回营时,赵云总是断后杀敌。而单骑杀千军救阿斗更是令人惊叹。黄忠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杀敌,这位忠臣为了蜀国,他拖着70多岁的身子骨征战,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这就是义。
而蜀军师诸葛孔明,不仅才华出众,学富五车,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顾茅庐,令他感激不尽,誓为蜀国效劳一生。他的才华,展现在他的功绩上:空城计、草船借箭、赤壁借东风……当他已无力回天时,他还让士兵用木头做成他的样子,放在马车里,让人们以为诸葛亮身体还好,让敌人胆寒,放弃攻打蜀国。他一次又一次地将蜀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上来。这就是义。
《三国》中英雄无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展示“义”。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团结互助,活出自我,以现代人的方式诠释“义”。
三国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我感觉在不同的时期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
现在,读少年版的《三国演义》,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都显现参观出他的才华横溢、雄才大略······
读一年级时,它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个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
在三年级时,我看《三国演义》,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那一个个好汉,一个个英雄。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英勇、善战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的曹操······
它里面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关羽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乱骨疗毒······关羽的忠义之举。其实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哪国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了今日,他们都已经暗淡无光了。一巨待二主可以长安无乐的,但关羽宁死不降说:“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
有一集叫白马坡,关羽降曹操,曹操对武艺高强、非常守信誉的关羽十分敬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还选了十个美女和许多礼物给关羽。
关羽把美女、礼物全送给了他嫂嫂,曹操十分感动,就认为关羽是个义士。曹操送给了关羽一件新战袍,关羽把新的穿在里面,把旧的穿在外面。曹操又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关羽,关羽十分感谢。
曹操说:“我以前送你美女都不说谢谢,这次却十分感谢,为什么呢?”关羽说:“马一天可以走一千里,我要是知道了哥哥的下落一天就可以赶到那!”
《三国演义》是本好书,我建议大家看一看。
三国读后感9
对百家讲坛上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的不屑来源于师长师兄们的影响,历史当作玩艺,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简直是在拿历史、历史人物开玩笑。
可终究好奇还是占了绝对上风,我倒不会傻B兮兮每天爬在电视机前看那一叹三涌,就直接买来一本《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来看了。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啊!还谈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绝对称得上一个学者,也让电视,准确地说,也就是这个百家讲坛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牵出历史事件、牵出时势格局,而三国时代又岂是容你孑然独世的时代,于是从曹操谈起,揭起错综复杂的一张网,将三国众英雄一网打尽了。这与刘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说,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历史或者言过其实,我看未必,最起码比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或者过于偏袒蜀汉的`陈寿的《三国志》要更可信一些;不过说起来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爱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连诸葛亮也是下意识地继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个大大的代表历史一定方向的创新家了。
这一点,我倒觉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贱),性格(暴而疑),经历(艰辛)决定的,而不是说他就承担了什么历史使命,即使承担了,那也是历史发展强加给他的,要不他早就当上魏帝了,还能等到曹丕。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脑中原先模糊的三国的复杂统将清晰了一起,一张人物事件谱让它越发清晰;朋友说,别用你易中天的理论和我谈三国,看,他还在不屑呢!我倒认为,品出来的三国,更吸引人兴趣啊!
三国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的晋朝统一之间发生在魏、蜀、吴三国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如: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物,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从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它不是一个好人。但我却认为: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阴险,而是因为他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意见,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操,他并没有害关羽,最后还放了他。他的诗歌里蕴藏着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得不令人佩服。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采风流的才子!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后我大开眼界,那里面的人物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读后感11
今日看到了曹操、刘备三兄弟和吕布、孙策几个强强联手,共伐袁术。这种场面,恐怕也就只有这一次。袁术私藏传国玉玺,在淮南自称帝王,势力又日盛,所以各方英雄眼里又怎能容忍这么大的威胁存在。这四人,一城的东南西北各自守住,让袁术在城内出也出不来,打也打不得,只能一天一天将粮食耗尽。这样宏大的场面,让人震撼。
如果没有后来的魏蜀吴,可能曹操、刘备三兄弟和孙家还会有合作的时候,他们联手起来,只怕四海皆无敌手,而汉室又何惧没有百年盛世的光景。只是当时已经年老力衰的汉朝,又怎能留得住这些雄才大略的有野心的军事家、政治家?
除了在军事的领导上,在一个小细节中,曹操的灵敏、机智又呈现了出来。当时被缚张辽在大庭广众下大骂曹操是曹贼云云,任谁听了,都难容忍。如果私下里或许还可以算了,但这么多人在,曹操又是位权重者,几乎让他没有颜面,所以他扬言要手砍下这等人的脑袋。刀都已经拔出来了,但关云长因为与张辽交厚,便以忠义为张辽求情,见关云长如此,张飞与刘备自然也上来求情。当时那曹操可是刀在手上不得不发呀,而且他也放下了话,可是聪明的他话一转,就说“吾戏汝耳”,顺带将刀扔了,还亲自为他解了捆绑的'大绳。
他这一刀砍下去,那不止是与刘备他三个树敌,更会留下个杀害忠义之士的臭名,这些可是当时的他承受不起的。
曹操的小聪明让人印象很深刻,就如他给董卓献刀一样。在万分紧急下,竟然脑子转得那么快,膝盖一屈,刀一举,杀人变成了献宝刀,让他留下了一条命。
三国读后感12
以前,我听说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内容,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啦,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于是,我决定假期里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几年,它是从汉朝末年董卓叛乱开始,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结束。
刘备是一个文比不过诸葛亮、庞统,武比不过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的人。但他为什么能称帝呢?因为他会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随着他,所以他才能当上皇帝。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时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辅佐刘备战无不胜,帮助刘备攻打魏国、吴国,占领了西川、荆州、汉中等大片土地,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的气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气了,他死时年仅36岁,真是太可惜了。
关羽武功高强,是五虎大将之首,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神勇。他还很重情义,为了和刘备团聚,他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之战中,因为想到曹操曾经对他好,就放了曹操。
张飞是一个鲁莽、胆大的`人,他可以在百万军队中取来上将的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他一个人在曹军百万人面前不但不害怕,还大喊:“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吓的夏侯杰肝胆爆裂,倒下马来。他是蜀国五虎大将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强。
我不喜欢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大奸雄。
三国演义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更让我认识了一个个的大英雄。
三国读后感13
刘备(刘玄德):性格谦逊,一心善良,汉室后人。造福百姓,顺应民心。
关羽(关长生后改为关云长):性格豪迈,丹凤眼,卧蚕眉(人称“美髯公”)为人厚重,也有“战神”之称。手持青龙偃月刀。
张飞(张翼德):性格粗暴,鲁莽,有勇无谋,手持仗八蛇矛,骁勇善战。
这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这是一段笑谈飞灰的历史。
那就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割据。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也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中,我个人认为张飞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战、豪迈自信,曾三声吓退夏侯惇,声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饮酒。其不得与他谈论天下大事。而关云长被誉为“战神”,讨伐了甚多地带,斩了华雄。可到后面因骄傲,兵败,失荆州也,当然,当时敌多我寡,卧龙先生出策遗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而那时荆州属孙权,曹操兵力强势,不宜攻破。痛失荆州。刘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关云长,张翼德二弟,英勇善战,德高望重。为人厚道,谦逊,很容易治理国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没继承他父君一点好。
但说要论起曹孟德,在军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后也成就了霸业。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他牺牲,冤死。不仅杀了华佗,又除了与父结义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论起董卓来又不同,弃了汉少帝封陈留帝为皇,且杀了唐妃及皇母。其行为颇误。曹操忠于皇帝一来得皇上重用,二来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讨官臣所恶,不利朝廷。再论起吕布有眼不识珠,其董卓养子,若趁早杀了董卓,便可独立天下。再说以董卓之性何会给他颇大的利益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有生可复回古代,便是“橙红桔绿时”。
三国读后感14
《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里透亮。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术却不懂。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讲历史的独特风格,一个“娃娃”、一个“商标”都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让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三国读后感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后归于晋朝的故事。书中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都描写的精彩绝伦,每一个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果我能穿越过去,亲自体验一下,那该多好啊!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做诸葛亮身边的一名小卒,亲眼目睹三顾茅庐,看刘备三兄弟如何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亲身体验赤壁之战,看孙刘联军如何巧用火攻击退曹军。接下来随着他驰骋沙场,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新野,这些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智慧。但他却在街亭一战时误用马谡,导致蜀国大败,丢失重要军事要地,这样看来聪明绝顶的人也会犯错误的。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我会做一个曹操身边的小卒,亲身体验一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官渡之战,我会随着曹操去烧袁绍囤在乌巢的粮草,帮助他取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赤壁之战,我会随着曹操败退到华容道,亲眼看一看曹操在败退中三次大笑的豪迈模样,再看一看关羽是如何义薄云天,放走他的。这两场战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只不过身为主角的曹操在实力弱小时成为了胜者,在实力强大时却成为了败者。可见,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实力呀。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还想亲眼目睹一下武将的.风采。先跟随赵子龙去长坂坡杀他个七进七出,再去看一看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情景。呀,我敢睁眼去看吗?我一定会吓得不敢睁眼的。最后,我还得去看一看蜀将姜维与魏将郭淮的骑马追逐战。他们两人一前一后用弓箭对射,看起来好像是电影里的汽车追逐战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如果能穿越回……唉,我还是别做白日梦了。如果觉得对三国的故事还没有看过瘾,我还是再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吧。读书的时候,自己不正是随着作者的描述在穿越吗?
第四篇:三国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第五篇:三国知识
1、《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主持人:同学们,《三国演义》由罗贯中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的主题班会就让我们一起七嘴八舌话三国。大家都会背<<临江仙>>么 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方阵对决之三国智斗:
主持人:大家在课外都欣赏过有关三国的各种文学作品,比如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台湾版的《终极三国》、电影《赤壁》、《见龙御甲》等等。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摆一个“三国擂台赛”。大家都知道三国中哪一个国家实力最强么?魏。我把同学们分成魏蜀吴三个方阵。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三国智斗。由各方阵派一个代表出题,其余方阵抢答。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可以选择帮助(不可超过两人)10分钟
魏国出题如下:
甲、曹操用什么计谋打败了马超? 乙、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指谁?
丙、“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夫人是谁?
蜀国出题如下:
甲、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情?
乙、《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是谁和谁?
丙、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刮骨疗毒指的都是同一个人,他是哪位英雄?
吴国出题如下:
甲、“既生瑜,何生亮”中的瑜指谁?字什么?
乙、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丙、“卧龙凤雏”分别指谁?
3、方阵对决之三国烽烟起:
主持人:三国里最精彩的是战争,刚才我们完成了激烈的智斗,看看目前各方阵的表现如何(宣布成绩)。接下去进入第二个环节:三国烽烟起。由各方阵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给我们讲解其中一场三国战役,看看哪个方阵更英勇?说一个得两分。首先有请魏国。可以选择帮助。(不可超过两人)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两个都是讲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探囊取物 关羽对张飞的评语。
如鱼得水 刘备请到诸葛后说是好比如鱼得水。
火烧连营 陆逊烧刘备。
草船借箭 诸葛借箭。
割须断袍 潼关之战,马超大败曹操,曹操逃命时所为。
羽扇纶巾 形容诸葛亮的打扮。
大意失荆州 关羽被东吴吕蒙偷袭荆州,致使败走麦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国没落君主曹髦所言。
主持人:除了这三场战役外,你们还能说出其他战役的名称吗?现在由各方阵抢答,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
宣布本轮各方阵最后成绩。
4、方阵对决之三国成语故事会:
主持人:接下去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听故事,猜成语。由各方阵派出一名代表讲述三国故事,但故事中不能出现该成语,由其他方阵竞猜。讲故事的方阵得三分,猜对成语的方阵得一分。首先还是有请魏国。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并吩咐:“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答案:蜀国 锦囊妙计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tan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席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答案:蜀国 马跃檀溪
主持人宣布本轮各方阵最后成绩。
5、方阵对决之数三国风流:
主持人:《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现在由各方阵派代表发言,告诉我们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以及理由。发言不限人数,发言一次为本方阵加一分。
同学甲: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忠于刘备。刘备死后,他还是辅佐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学乙:我喜欢曹操,因为他志向远大,而且一旦有了目标就坚定不移的前进。同学丙:我喜欢刘备,因为他很会用人,身边有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还有关羽、张飞、赵子龙等大将为他出生入死。
同学丁:我喜欢高顺,他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对吕布非常的忠心。
同学戊:我喜欢赵子龙,他有勇有谋,人又帅,又忠诚,武艺高强,没有不良嗜好,很完美。
同学巳:我三国里面最喜欢太史慈, 因为他很孝顺。同学庚:我喜欢周瑜,他智勇双全,是东吴最杰出的人物。
同学辛:我喜欢孙权,他是明主,东吴在他的治理下后来越来越强盛,而且他和我一样姓孙。
主持人: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争斗,现在我宣布各方阵最后的得分。获胜的方阵有奖品
6、总结发言:
同学们,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会让我们每个人受益终生。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书籍的途径非常之便捷。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好书,勤做读书笔记,志趣相投的可在课后尽情讨论,分析书上的人物、情节等。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又可以增加知识面,开拓视野,又有了彼此交流沟通的共同话题,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