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范文]
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及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3.行政组织是指依一定法律程序建立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机构实体。
4.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制形态,它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名义和实际的归属及运用。
5.所谓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法等。
6.西方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我国《国家公务员法》: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行政领导含义:
作为名词的行政领导:在各级行政机关中,承担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领导职能的行政人员。
作为动词的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社会活动。
8.行政领导方式的内涵,是行政领导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
9.行政领导权力就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0.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根据客观情况和条件,经过分析、比较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
11.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12.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国家事务的直接具体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即通过执行适用于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的全部行政活动和过程。
13.行政手段含义: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从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下级层层发指令,以控制和左右被管理者,影响管理对象的措施和方法。
14.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能力和效力。
15.府际关系是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纵横交错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16.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内涵:
一是从形式上看,可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前者主要是指具有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关系,而后者指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间关系。
二是从内容上看,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公共行政关系等。在地方政府纵向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权力关系;而在地方政府横线关系中,最最要的是利益关系。
17.行政改革的内涵:所谓行政改革,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契合行政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公共行政的要素结构、制度文化、内外关系、工具手段和运行过程等进行的调整、重建活动及其过程。
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但迄今为止,行政管理学自产生以来,人们在学科的称谓和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范畴等若干基础性问题上,仍未形成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因此,首先从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对行政管理学进行必要的界定,对于学习这门科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
1,行政管理学又称为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或Administration,来自拉丁文Administratre.这些名称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起源看,一般认为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辩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因此,早期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其政治理论倾向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这种历史的渊源,即使到了今天,有关公共行政的若干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科交叉研究的.这种历史的渊源以及行政管理学的国家公共行政的属性,决定了它与政治学学科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以至于有人认为,从基础学科的角度来划分,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以1911年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的问世为标志,西方国家工商业界率先进行了观念,文化和管理技术的革新.在当时,效率,成本,时间,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几乎成为提高产量,增加利润的同义语,并以此为中心迅速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股革新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和推动下,像其他领域里发生的情况一样,“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也开始逐渐注入关于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这就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方法,并推动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3,60年代以后,以美国人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20世纪初期以美国人弗兰克·古德诺为代表的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的形态观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科学决策,都属于技术的,运作的和方法的性质.4,早期的行政学与后期的公共行政学的关系.早期的行政研究从宏观上阐释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性质,确定了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总体特征,为公共行政管理设定了某些包括检验尺度在内的原则标准.同时,后期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也为前期的政治性的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许多可以实证和运作的规范及手段.因此,二者在国家公共行政研究的领域中融合成统一的,互补的和促进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这种统一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政管理学.这种理论和方法体系经过后来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科学,管理科学,政策科学以及系统论,权变理论,新公共行政观以至'第五代管理“的充实和发展,正在变得愈来愈丰富多彩和行之有效.5,一般认为,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的是德国学者冯·史坦因.他于1865年发表了《行政学》一书,但他当时主要是在行政法的意义上使用”行政学“一词的.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行政学“一词一般认为始见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
1887年所著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该文被认为标志着行政学的发端.从那时以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下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区别的关键在于对”行政“一词的不同理解,区别的要点则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政治“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这两个层面恰好反映了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研究的不同侧重点.(1)持”政治“行政观的人主要是一些早期的行政学者.他们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和自然法原则,议会至上的原则认为,凡国家立法和司法以外的政务总称行政;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是政府行政部门所辖的事务,或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的活动.这种定义方法并没有错,但不够全面.因为,政治与行政无论在法理上或实际过程中都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性和功能的交叉性,都不存在截然的职能划分或不可逾越的界限.另外,仅就行政功能而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2)持”管理“行政观的人主要是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以后的一些行政学者.他们认为,行政是如何使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取得成功的各种方法;是完成或实现一个权力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运作;是一种活动或程序;是通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团体行动;行政特别注重管理方法,程序具体操作,是研究政府做些什么和如何做的理论;是经由集体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艺术.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他们将行政理解为一个实际而广泛的运作过程,注重的是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及其有效性.这样,行政就被理解成一个包括政府,其他公共权力机关甚至工商社会组织的,有着较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但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仍以政府活动及其科学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据此设定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以区别于工商企业界的管理.6,我们所说的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和”学“所组成的一个复合词组.(1)其中”行政“通常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政务的研判和推行.(2)”管理“通常指政府(行政)运用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并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3)”学“则是与前面两个方面相一致的比较系统化和有着独特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知识的体系.7,因此,行政管理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残の天≈
回答采纳率:40.6% 2008-10-31 15:33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公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5.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言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为准则。
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8.市场体制:是不经地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3.完整性:又叫一元统心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5.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8.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 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4.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5.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0.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32.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33.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3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35.机关行政: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3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37.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8.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
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39.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40.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4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43.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
4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45.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46.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7.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48.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目标和社会的活动的总和。
49.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5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5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52.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53.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54.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55.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56.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经及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57.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58.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59.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60.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61.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62.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6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地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4.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65.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66.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7.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8.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69.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70.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7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
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72.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73.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74.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75.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7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77.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78.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估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7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8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8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好
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国家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短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所谓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分为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和具体公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提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
免费电大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度。
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用公私、得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神和规范。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的总称。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行政协调: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共行政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是形式。
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环境也叫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部环境的总合。它包括组织文化、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务信息。
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境的总和。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的制度。
构性的决策。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方法。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
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人事行政: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总和。
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的一种制度。
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种公共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全面的管理措施。
行的监督检查。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照法宝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种要素的总和。
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管理层级的数额。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额。
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督促的行为。测,作出决定的过程。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总称。行政复议:是指分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硬骨头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佥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行政沟通: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简称规章。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交通,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行政指挥:指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导和调度的管理活动。
一般公共行政环境: 公共行政环境分为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和具体公共行政环境;一般公共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纯净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职位分类制度:又称职务分类制度,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序和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规范性文件的制度。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对民族的形成和对政府的塑造有重要影响,而且能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物资资源,对确立公共行政目标和进行行政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公共行政也能够破坏自然环境。现代公共行政必须注入绿色行政理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1.行政的定义:行政管理是一种国家职能,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组织管理,实施国家事务。或者说,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包括国家行政部门本身事务的组织管理。
2.行政的特点:公务性、非竞争性(垄断性)、强制性(从行为方式角度)
3.行政学的历史发展:(1)形成时期的行政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行政学思想称为“传统行政学”或“古典行政学”,其主导范式是“制度-功能行政观”,以效率和经济为出发点重视组织的静态面,重视对行政管理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主要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推动行政学运动的开展。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等。行政学产生于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提倡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操作能力。古德诺在1900年出版的《政治和行政》一书中,扬弃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把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独立出来,清晰界定政府职能与行政人员的责任。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被运用到政府管理中,推进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怀特于1926年出版了《行政学概论》,该书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行政官员风纪问题的研究上。魏洛比在《公共行政学原理》一书中,不仅论述了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而且论证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手段,达到政府的有效管理。(2)发展时期的行政思想(20世纪40~60年代)这时期的主导范式是“行为-过程行政观”,其研究受到行为科学、逻辑实证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强调行政过程、环境对行政的制约,组织中的人不再是被动的人而是具有主动性的行政管理主体。这时期,梅奥的霍桑实验使得人们开始对人际关系理论进行研究。梅奥指出,人是有感情的,因而“人的问题要求人性的解决”。马斯洛则从需要层次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将人当作人来管理。西蒙在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上,提出了事实与价值的研究方法。在价值与事实的实际辨别上,他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进行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手段-目的链或目的层级体系。沃尔多断言公共行政既是一种伦理道德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行政理论必然包含道德学说,而道德学说又要求不应该把价值观仅仅当作数据资料。(3)探索时期的行政思想(20世纪70年代~现在)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内容很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多方向、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弗雷德里克森是新公共行政学代表人。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行政不仅应该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服务,而且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哈特从原来行政学的实证主义研究转变为对行政官员、行政组织进行价值研究,认为这样才能使行政伦理有效、健康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行政伦理学的文献日益增多;相反,单纯的行政学研究中的伦理研究似乎在减少。在这个多元化的时期,行政伦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而不单单的从属于行政学的研究之上。公共行政领域从最初排斥人的一般价值,到接受伦理规范作为行政活动的标准,实现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价值融合。公共行政活动从最初崇尚“效率”,到追求“公正”的社会价值,标志着完整的行政伦理目标的形成。
4.政府的类型:内阁制和总统制。(1)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2)总统制施行的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三权在权力大小上没有等级,相互制衡.行政权由总统行使,总统由全国选民选举产生,对全体选民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制掌握联邦行政权力,无权干涉州的事务。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参议院由每个州推荐两名,共100名.众议院则按各州人数的多少进行分配.司法权由法官行使.三者皆对人民负责。
5.行政与政党:(1)政党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介,其主要方式就是组织选举;(2)政党在实质上支配和决定着行政工作,主要指执政党;(3)政党限制和调解着行政工作,主要指在野党。
行政与利益集体:公民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比与政府关系更为密切。其作用:(1)对政党具有补充作用,尤其是特殊利益集团;(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政府管理复杂化、专业化的需求;(3)对行政管理有比政党更灵活多样的方式。
6.组织的定义: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7.行政组织的定义: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一般说来,它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机关。
8.我国的政府:狭义,分国务院、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国务院的组成:领导机关(人大任命、部长以上)工作机关(各部委)办公机关(无行政职责)直属机关(局)派出机关、临时机构、事业单位(纺织总局、新华社等)其他(行政性公司)
9.组织的一般原则:目标、分工(专业化)、协调、职责确定(职权责利统一)权责一致、管理幅度、分级管理、公平。
10.行政组织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指领导者直接管理下级的数额。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纵向结构中等级关系数.只有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才有行政组织的合理结构。管理层次的划分:一个组织的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的工作量的大小和组织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联系公式:r=(2*/2+n-1)。考虑因素: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监控手段、领导水平、部下素质、助手情况。方法:消极、积极(扁平化、幅度大层次少)
11.领导体制:(1)合议制:集体领导,多人构成领导团体,平分决策权。优点:民主、协商;缺点: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权力分散,责任不明。适用于决策,不适用于执行,(2)首长制:优点:行动迅速、效率高;权力集中,责任明确。缺点:个人专断,缺乏民主;难免在协调和均衡利益上出现不周。适合执行,不适合决策。
12.权力配置体制:集权制和分权制(水平和垂直)(1)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垂直)
(2)专制集权——分权制衡(水平)。集权:优点:政令统一,标准一致;统筹安排,保证供给。缺点:一刀切,不能因地制宜。分权:优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政令不统一,易造成地方势力作大,诸侯分治。
13.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德:政治和品德,才:知识和技能,得要全面,才要考虑结构的配置;任人唯贤:同一标准、公平一致、平等对待。(2)扬长避短,适才适用(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建立诚信关系,包括社会诚信和人事诚信(4)专任久任,合理流动(5)就地取材,适当招聘(6)规范制度,依法管理。
14.西方公务员制度概况:(1)政事分离,政治中立。西方公务员分文政务官和事务官,正武官承担政治责任、决定政策,事务官市政府根据专业能力选用、只执行政策。政治中立是指公务员不参加党派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将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等。(2)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通过法定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这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支柱和人事行政的进步。(3)职务常任。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但事务类公务员的职位是常任制,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
15.领导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6.领导方式:(1)命令/专断式:领导者掌握全部决策权,靠职权影响力——效率最高、满意度最低、一致性中等(2)民主/参与式:领导掌握部分决策权——效率最低、一致性最差、满意度中等(3)放任/自由式:领导掌握很少决策权,靠人格影响力——效率无法保证、一致性最差
17.领导的素质:(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领导者的首要条件。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修养;要有为国为民求贤若渴的精神(2)渊博的知识是现代领导者成功的基石。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娴熟的现代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要经常获取新知识(3)较强的工作能力是现代领导素质的核心。包括:创新应变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交际协调能力(4)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必备条件。要有成熟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强的意志、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18.领导群体素质、结构:(1)要有社会代表性和开放性。代表性是指个人意志的表达,没有其思想和代表性就没有社会支持、群众基础;领导群体必须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
人员的交流,否则可能失去其已有的群众基础(2)领导班子的组合原则:互补原则,一个领导群体要有群体互补功能,其结构的优化组合与调整,就必须遵循互补原则,使群体成员尽可能地在年龄经验、知识智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结构上达到互补;精干原则,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应当结构简单,人员精干,用尽量少的人员取得尽量高的成效;绩效原则。一个领导群体的工作绩效,是评价这个群体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组合以及是否需要调整的最终依据。(3)要有凝聚力,即一致的目标。每一个领导群体都是为特定的领导管理工作目标而组建的,目标是建构一个领导群体的出发点,19.组织的一般模式:直线式、职能制、参谋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20.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划分:保卫、经济(宏观调控、微观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
21.我国公务员的选拔方式:选举(优:民主;缺:不适应专业化要求,缺上下级体系)委任(优:适应专业化,形成下级服从上级;缺:任人唯亲,对上好对下坏官僚主义)考试(优:任人唯贤、平等,普遍提高素质;缺:无法估计到特殊岗位)聘任(优:保证特殊岗位具体要求;缺:破坏正常管理秩序、冲击统一标准)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资料4(名词解释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
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
平时作业一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4、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平时作业二
1、狭义的公共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这里采用狭义的定义。
2、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4、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各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平时作业三
1、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平时作业四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4、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综合练习
第一章 绪论
1、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一切社会组织。
2、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第二章 行政环境
1、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一般行政环境:一般公共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3、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4、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
政府职能
1、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2、市场体制: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3、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的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总和。
2、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和。
3、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4、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
5、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第五章 公共组织
1、广义的公共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2、狭义的公共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这里采用狭义的定义。
3、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第四章 行政体制
1、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4、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5、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7、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任何国家的政府组织都是按层级化原则设计的。
8、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
第六章 行政领导
1、领导:所谓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3、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4、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5、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6、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
第七章 人事行政
1、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人事行政机关:所谓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第八章 机关行政
1、机关行政: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公文: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3、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理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4、行政机关档案: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纪录。
5、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各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
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九章 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3、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现代行政决策系统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
第十章 行政执行
1、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行政沟通:行政沟通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4、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行政评估: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1、广义行政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狭义行政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按行政系统的组织层级或专门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3、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4、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5、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
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国家决算: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3、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第十三章 法治行政
5、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1、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第十四章 行政方法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2、行政计划: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
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3、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