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型家庭推荐材料
家 和 万 事 兴
“一家出了两个研究生”,这是衡南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最近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件喜事发生在副局长许光初家中。走近这个家庭,你将会感受到融融的温情、浓厚的学风和炽热的工作热情。
四代同堂和睦相处
这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说它大,是因为人多,包括许光初夫妇、老父亲、女儿、女婿、两个儿子及外孙女,四代同堂共有八口人;说它温馨,是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能尊老爱幼,讲孝心,讲爱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老父亲,全家更是爱护有加。在刚搬到衡阳住时,因经济紧张,家里没有添臵什么新家具。但为了让老父亲好好享受一下,全家硬是挤出2000元钱为老父亲添臵了床上用品,而两个儿子至今睡得仍是双层铁架床。闲暇时,大家会坐在一起,听老人讲讲往事,女儿、女婿讲讲工作上的事情,儿子讲讲学习上的情趣,看看外孙童真无邪的表演。尽管生活俭朴,但一家人过得其乐无穷。
积极上进共同进步
对许光初一家而言,共产主义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在旧社会吃过不少苦,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无时无刻不在感谢着共产党,这对子孙无疑起着很好的教育效果。而
许光初夫妇也非常注重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帮助他们树立了远大志向。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要求上进,不断向党组织靠拢。现在,他们家有三个党员,两个入党积极分子。
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时间流逝,环境变迁,但许局长一家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良好家风一直没有变,从老家学校改造、修路架桥,到各人单位同事生病遇难,大家都是慷慨解囊。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近年来全家人每年用于帮助他人和公益事业的钱物都达数千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儿子上大学时,一个同学家庭遭遇不幸,他不但从自己勤工俭学筹集的有限的生活费中捐出500元钱,还积极倡议,发动其他同学捐款6000多元,帮助同学渡过难关,重树信心。女婿在乡镇工作,为发动联点村村民种烤烟致富,借给村民现金数千元,并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他的事迹也被《衡阳日报》刊发。
以学为乐互相促进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这其中经历的艰辛,让许局长更深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直到现在,尽管工作很忙,他仍尽量挤出时间来学习,注重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今年,他在局里分管水政执法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
执法的要求、程序等业务知识,他自己掏钱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专业书籍,勤加学习。除了抓好自己的学习,他还经常教育子女要加强学习,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鼓励,互相竞争。在家庭教育中,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既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又重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现在,女儿已顺利通过国家专业考试得会计师职称,还继续在报考注册会计师;女婿边工作边学习,先后获得自考大专、函授本科文凭;大儿子2002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去年又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小儿子2002年从西南交大毕业后留校工作,今年被学校公派到英国罗森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他自身的示范和成功的教育。
每当谈及这些,许光初副局长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是啊,还有什么比家庭和睦、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子女工作顺心、学业有成更让人高兴的呢?
推荐单位:衡南县水利局
2004年7月14日
第二篇:学习型家庭
同学
在2013年寒假创学习型家庭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等奖。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警予学校
警予学校关工委2013年3月
第三篇:学习型家庭
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嘉定区封浜小学 黄硕辰家庭
我们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老公在一般的单位工作,儿子现在已经三年级了。对于我们这个家来说,对儿子的培养是我们家最大的工程,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在生活上、学习上总不忘言传身教,“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共同成长”成了我们家庭的座右铭。回首他成长的每一步,就是我们做家长成长的每一步。
一、氛围创设,共筑小家
关于孩子学习环境的培养方面,我常效仿孟母,虽然不可能做到三迁,但是我却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孩子的学习硬环境的创设上,我特别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我们辟出一间房间作为书房,为了使用方面书房内摆了两张书桌,两个电脑,近400余本书籍。孩子学习、做作业,作为家长上网查资料,每人都有自己学习的空间。
二、自律自约,率先垂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为了家庭的幸福,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拓展视野。正如高尔基曾经说:“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个万事通,虽然让我们做到事事洞明,物物皆晓是不现实的,但作为家长也应有压力,要经常不断学习、补充。我是一名教师更需要知识的养料,除了学历上的进修之外,我还积极参加了业务上的学习,外出培训是家常便饭,有时常利用双休日外出参加培训,可以说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完成了两个培训班的学习。我的爱人虽然没有学习任务,但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他就自学计算机、英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通过多年的学习,我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甜头,让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习惯地看书做笔记或上网查阅资料。久而久之,孩子也很自然地坐在一旁写作业,翻看她的童话、寓言书等,我们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为孩子树立了好学的榜样。
“黄金非为主,德重鬼神钦。”一个孩子无论长大以后干什么,“德”总是最重要的。我国历来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作用,重视天伦之乐。而且把良好的家
庭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稳定、祥和的基础,谓之“家和万事兴”。要求孩子做到的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诚信正直、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热爱生命和热爱环境等等,做家长的,我们力争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总之,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高尚的道德是家庭重要的财富,它会使人不断地从中获得幸福和享受。
三、亲子共学、沟通分享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工作十分繁忙,孩子学习生活也很紧张,我们家庭每天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挤出时间来学习。为使家庭的学习丰富多彩,我家订阅了好多份报刊、杂志,走进我家的书房,书橱里满满的书籍告诉你这是个爱学习的家庭,看书学习是我们全家共同的爱好。培根告诉我们:“书是治俗、治愚的良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天长地久,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品味”自然也就高了: 与人交往,我们会懂得宽容,懂得用爱心去善待别人;面对生活,我们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最重要的是,好书能改变我们的气质,美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清澈而睿智。
“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是我家的宗旨,在完成工作、学习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带着儿子去接触社会、拥抱自然,在我们的引导下,儿子学会了滑滑轮、游泳„„在锻炼了体魄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增进了我们的知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利用节假日,带儿子去参观各种展览,我们还来到了张家界、杭州、首都北京等,自然的、人文的景观不仅给我们感受观上的享受,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堂深动的历史课,在大自然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启迪了灵感,陶冶了情操。
而对于儿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做父母的注重在日常的生活中观察、捕捉、启发、引导、培养,钢琴、书法、车模、围棋都成了儿子愿意为之付出的事。
应该说,我们的家庭学习,除了以上说的,还有着许多形式的学习:全家定时收看电视新闻,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学习,手把手地教学做家务是学习,走亲访友也是一种学习„„
几年来很难说是我们督促儿子学习,还是儿子激励我们学习,生活是多样化的,学习也是多样的。一家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其乐无穷。有句话说得好: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寄托和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已开始深入年轻的父母心中,养儿重在育,许多家长已明白这一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崇尚学习、崇尚文明、追求进步是新时期文明家庭的重要特征。我们家庭将不断创新,以新的形式教育人,以健康的文化陶冶人,以优美的活动塑造人,以真诚的服务温暖人,以小家庭的进步促进社会大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使学习型家庭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
孩子共同成长
学
校
安阳市永安街小学
班
级
四.二班
学生姓名
路思民
家长姓名
路相军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
我是四.二班学生路思民家长,今天能和各位在一起交流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体会,我十分荣幸。《家庭教育》中有一句名言“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下面就自己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创建学习型家庭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家居住环境并不好,家中四口人居住在50平方米的老式家属房中,尽管比较拥挤但我和爱人还是挤出一间作为孩子的卧室兼“书房”,房中摆放了孩子的学习桌、电脑和书架。学习桌归孩子写作业、阅读和从放工具书用,书架主要归我使用,电脑主要用来查阅资料和娱乐。每到家中学习时间我和孩子都自觉来到“书房”各自学习各自的,互不影响。
二、严格自律
率先垂范
有句名言叫做“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家长,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家庭的幸福,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拓展视野。只有自己不断地进步,才能引导孩子,感染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父母为骄傲,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超越自己。
我出生于农村,当时我考上了大学,跳出来“农门”,这是让我父母骄傲的一件事,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工作以后,我从厂里的技术员干起,经过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一直到现在的总工程师,都是靠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始终站在企业技术的前列,才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行的尊重,今年五一节又荣幸地获得了“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通过多年的学习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甜头,让我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每天在家中只要有空,我都会习惯地看书做笔记,或者上网查阅资料。久而久之,使孩子很自然地坐在一旁看书、写作业,特别是我在看一些对小学生适用的书籍或文章时,他会主动来和我分享,逐渐使孩子养成了认真学习、专心读书的好习惯。
三、亲子沟通 共同分享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工作十分繁忙,孩子的学习生活也很紧张,我们家庭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挤出时间来学习。为使家庭学习丰富多彩,我订阅了《安阳日报“、的《读者》等报刊杂志,也给孩子订阅了《小百科》、《快乐作文与阅读》、《小哥白尼科学画报》等杂志,每年还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来购买孩子的学习用书和我的专业书籍,同时还注意收集高年级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在家中,书桌上、书橱里床底下到处是书籍,既有孩子学习用的各种资料、课本、工具书、教辅、童话故事,也有我工作所用的各种专业书籍,还有生活用的各种常识性书籍。是书籍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是书籍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是书籍给我们带来了成就。
在与孩子共同学习过程中,我还注意和孩子共同分享,不是只让孩子读文化方面的书籍,还和孩子一块向社会学习,带领孩子一块去书店看书、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园风景区游览。在学习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一起读书一起分享。在阅读时采取他读我问、我读我问、他读他问等方式提高阅读兴趣和效率;在计算时则采取我出题全家抢答、家长和学生互动等方式调动孩子的思维神经。对英语则注重日常用语的训练,把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家中不称呼其名字,而称其为Mr Lu是学习显得丰富多彩,情趣无限。
四、全面发展 提高整体素质
创建学习型家庭,不只是要注重文化课方面的学习,而且应注重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使孩子学会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诚信正直,热爱生命,关爱环境。同时使其在文艺体育等各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在家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化课成绩在全班属于中上等水平,在2010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体育方面入选了校体育队,取得了河南省业余围棋二段证书,最近在刚刚参加的乒乓球训练班上也有上佳表现。我们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尝到了甜头,我们将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必将会受益终生。
第五篇:学习型家庭
芦潮港镇海尚社区
学习型 家 庭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我在社区工作,我爱人在招商中心,女儿现在才一岁多刚开始咿呀学语,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家庭幸福,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拓展视野。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总认为父母是个万事通,虽然我们要做到事事洞明、物物揭晓是不现实的,但作为父母也应有压力,要经常不断的学习、补充。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虽然工作十分繁忙,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挤出时间来学习,教育培养孩子。为了使家庭学习丰富多彩,我们家还订了报刊、杂志等书籍。通过看书学习是我们的“品味”提高了,与人交往,我们懂得宽容,懂得用爱心去善待别人;面对生活,我们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最重要的是,好书能改变我们的气质,美化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的心灵变得清澈而睿智。
在完成工作、学习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带着孩子去接触社会、拥抱自然,对今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大自然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
我们的家庭学习,除了以上说的,还有许多形式的学习:定时收看新闻,对社会热点发表意见也是学习,学做家务是学习,走亲访友也是一种学习„„
芦潮港镇海尚社区
学习就是不断充电的过程,唯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站稳脚根,求得一席之地。学习让两人之间多了沟通与交流,算得是家庭生活情感互动的纽带,它已经成为这个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种兴趣使然和生存压力存下养成的生活习惯。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小两口孕育着一个共同的家庭教育计划,用自己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一生与好书相伴,与学习相伴。在家庭中积极倡导诚信理念,注重示范效应,一是规范,使学习型家庭长效化;二是结合实践,注重培育个性鲜明的学习型孩子。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下,我们尽情享受着知识的魅力和学有所获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