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

时间:2019-05-15 07: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

第一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

七、案例分析

1、(1)行政问责制中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

(2)根据责任行政的原则,任何一个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员再被授予行政权力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且手里的权力越大,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也就是说,上至行政首长,下至一般行政公务人员,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应当无一例外地成为行政问责的对象。

(3)《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并不相同,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正确把握。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不能相互替代,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后,仍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另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一执行也可以共同执行,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是否给予处分应当依照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1)不能,乙不是当事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利害关系,没有权利提起行政复议。

(2)正确。应该向上一级工商局申请复议,而且乙无权提起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工商部门也是垂直管理的(3)不正确。应该书面告知。

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 【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二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上篇:第八、九、十讲

一、填空题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 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8、2011年1月1日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6.C 2.C 7.C

3.A 8.C

4.B 9.B

5.D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6.ABD 2.ABCD 7.ABCD

3.BC 8.AB

4.ABCD 9.ABCD

5.AB 10.ABD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一致。

2、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等。

3、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也就是说,任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比如,一个单位设置七个处长职位和十八个副处长职位,就不能突破;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即该单位各个内设机构的处长、副处长职位数额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根据第二方面的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就需要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比如任命某人为甲处副处长,甲处就必须有副处长的职位空缺,如没有空缺则不能任职。尽管不突破该单位副处长总数限额,也是不允许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保证机关内设机构职位管理科学,人员构成合理,有效完成承担的职能,避免机关职位管理混乱、履行职能不平衡。

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局级职务五年以上;

(二)助理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正处级职务 五年以上;

(三)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处级职务四年以上;

(四)助理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正科级 职务四年以上;

(五)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六)副主任科员应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七)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八)办事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国家机关新录用人员初定职务按有关规定办理。

对德才表现突出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国家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上述资格条件要求。

其他具体任职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5、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度: 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上;

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 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协调统一,立法法对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定。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的位阶就是指法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自治地方内优先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优先适用。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因此,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如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应根据该事项属谁权限范围来确定如何适用规章。若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则应根据该事项是属中央管理的事项还是地方管理的事项来确定如何适用。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在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规定和旧的规定之间产生冲突时,就要确立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即法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以上适用规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当统筹运用。

七、案例分析

1、(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收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级机关进行申诉。(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2、(1)应该受理。

理由: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应该受理。但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将不予支持(行政处分不属于受案范围)。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2)由海关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中篇:第十一、十二、十三讲

一、填空题

1、公民、法人

2、行政程序、行政收费

3、物质、精神

4、公民、组织

5、税收

6、公务员7、2003.8.278、行政

9、步骤、方式、顺序

10、职权分配、机构设置、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B 6.A 2.B 7.A

3.D 8.A

4.B 9.D

5.C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6.ABCD 2.ACD 7.AC

3.ABCD 8.ABCD

4.ABCD 9.AC

5.AB 10.ABC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行政处罚;二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三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即无效。

(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决权,保证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行政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必须为其提供救济途径,否则,就不应对其实施处罚。例如受到行政处罚的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请求行政赔偿等,就属于救济途径。

2、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对行政许可进行规制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行政许可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便民和效率原则;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平等原则;行政许可先申请主义原则;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等等。

我国《行政许可法》采取了前四种原则作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申明了我国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3、(1)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2)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包括人身、财物和行为;(3)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理决定紧密相连,常常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4)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4、(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2)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其广泛,其方法多样。如可采取指导、劝告、建议、告诫等。(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而区别“消极”的传统行政。(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是对传统上依法行政原则的一种必要补充。(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它主要以指导、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并辅以利益诱导机制。(6)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因此,不属于严格的行政行为范畴。

5、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对于行政程序,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程序之有关行政的程序,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解决行政案件的程序等。狭义的行政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实行行政管理的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其实体行政法权利,履行其实体行政法义务,依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实现的总合。其中,步骤是指行政过程的必须阶段;步骤是指行政活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行政行为完成限定的期限;顺序是指行政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

(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有行政部门自行设定、变更或撤销。

(2)行政程序必须向利害关系人公开,并设置适当的程序规则予以保障。(3)公民的权利或义务因某中行政行为而受到影响时,在该行政为作出以前,应当有适合的程序规则保障其获得陈述意见和提供证据的机会,并预先告知行政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

(4)行政程序具有中立性原则,保障行政裁判人员的独立性,建立回辟制度,引入分权制衡机制等。

(5)凡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都必须设有有效地行政救济程序。

(6)行政程序的设置应以最小成本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充分体现合理的原则。

六、论述题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5条的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3)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4)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6)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7)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七、案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在本题中,乙砸伤甲,而富有安全保障义务的酒店保安见状未出面制止,则酒店具有过错,因此甲的医疗费应由乙承担,酒店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下篇:第十四、十五讲

一、填空题

1、行政行为

2、监察、审计

3、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

4、公民、法人

5、立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法及制度建设

6、广度

7、权利侵害

8、被申请人

9、风险责任

10、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

1.A 6.B 2

B 7.A

3.D 8.B

4.A 9.D

5.A 10.C 有两个第5小题,两个都选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6.ABD 2.ABCD 7.AC

3.ABC 8.ABD

4.BC 9.ABCD

5.ABCD 10.ABC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行政监督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监督的实施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我国行政监督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依法原则。也就是说,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实施监督所须遵循的原则。

(2)经常性原则。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且变化大,随机因素多,为使行政管理工作不出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发生重大损失,行政监督必须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常年不懈地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漏监失监的现象。

(3)广泛性原则。包括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范围的广泛性两个方面,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包括政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等,监督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应当包括对一切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行政措施、行政法规的实施等进行监督。

(4)民主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同时,宪法也赋予全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克服官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僚主义和改进不正之风,又有利于维护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对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置之不理甚至刁难、打击、报复,都为党纪国法所不容。(5)公开性原则。要把行政管理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必须不断提高政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只要不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党与政府的核心机密以及必要保密的,都应给予公开,这样便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也有利于防止某些行政人员在暗地里搞阴谋诡计,以权谋私。

(6)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的问题又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行政监察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切忌受感情和利害关系左右,做到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这六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在行政监督的全过程。

2、强化社会监督,是保证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保持清正和廉洁。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要为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机关创造有利条件:更加接受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并对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3、问责制的终极目标:从问责制到问责法治。

将问责机制中最核心的策略和方法上升为法律并给予良好的实施,这是我国问责机制得以良性发展的归宿,从问责法治才是最终目标。在问责法制基础上演进而成的问责法制化,属于是指行政的范畴,正契合了法治政府下责任政府的真正要义。因此,只有法制视野之下运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将行政官员的责任追究到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具体而言,要确保问责机制这一公共物品必须而且只能由中央统一供给,即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行政官员问责法》是问责机制得以真正实现规范化的最终归宿,更是唯一出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为问责机制在中国的法治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内在条件和外部运行条件,构件明溪化的权责划分机制,实现信息公开与政务透明,重塑官员问责文化并增强官员的伦理道德意识以及培育成熟发达的公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民社会,这构成推进问责机制法制化的必要保障。

4、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反映行政复议基本特点,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并对行政复议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政效率。(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它的合理性。

5、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的启动条件:

(1)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具有可以执行的内容;(3)义务人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或裁定设定的义务。

在行政机关自己依法强制执行时,上述3个条件的满足已经可以启动执行程序。但如果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则还须满足第4个条件,即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执行申请。

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的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六、论述题

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已经实现多元化,接下来的任务是实现纠纷化解制度的体系化,充分发挥纠纷化解制度体系的优势,是每一个社会纠纷都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化解。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大致而言,我国现有的纠纷化解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组织化解纠纷位于第一层次,行政机关化解纠纷位于第二层次,法院化解纠纷位于第三层次。我国应当首先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其次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并且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二,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第三,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七、案例分析

1、(1)。行政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

(2)各级政府首长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及不当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公务人员。

(3)一方面,实行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党纪政纪处分也不能代替问责,问责后仍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问责者党纪政纪处分;另一方面,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实行问责后,是否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应当根据党纪政纪处分的有关规定执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四条对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处罚的衔接做了规定,即:“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1)能。某乙与此次罚款有利害关系,可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第十条:“„„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构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2)不正确。工商局属于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申请人对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的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选择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不正确。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

《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八、九、十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

第八、九、十答案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

8、2011.1.1。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 6ABD 7ABCD 8AB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一、答: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一致。

二、答: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等。

三、答: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答:本条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也就是说,任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

五、答: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度: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上。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答: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协调统一,立法法对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的位阶就是指法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自治地方内优先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优先适用。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因此,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如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应根据该事项属谁权限范围来确定如何适用规章。若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则应根据该事项是属中央管理的事项还是地方管理的事项来确定如何适用。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在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规定和旧的规定之间产生冲突时,就要确立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即法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以上适用规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当统筹运用。

七、案例分析

一、答: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收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二、答:问题一:应该受理。【理由】: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应该受理。但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将不予支持(行政处分不属于受案范围)。【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二:由海关所在地 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四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下册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八九十答案.doc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

8、2011.1.1。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 6ABD 7ABCD 8AB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10×

五、简答题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一致。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等。

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

三、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

德才表现突出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国家公务员担放宽上述资格条件要求。,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上。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

2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

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确立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

用。

七、案例分析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

第十二条

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十一、十二、十三答案

一、填空题

1、公民 法人

2、行政程序

行政收费

3、物质 精神

4、公民 组织

5、国家费收

6、公务员7、2003.8.27

8、行政

9、步骤

方式

顺序

10、职权分配

机构设置

责任

二、单选

1.B

2.B

3.D

4.B

5.C

6.A

7.A

8.A

9.D

10.A

三、多选

1.BCD 2.ACD 3.ABCD 4.ABCD 5.AB 6.ABCD 7.AC 8.ABCD 9.AC 10.ABC

四、判断题

1.√2.×

3.×

4.√

5.√

6.√7.×

8.×

9.√

10.√

五、简答题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

1效。

2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虽然是现代行政管理

。我国《行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2)法多样。如可采取指导、劝告、建议、告诫等。(3)极”的传统行政。(4)传统上依法行政原则的一种必要补充。(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6)行政

政程序序是指行政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12

3渠道和方式。

4衡机制等。

5凡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都必须设有有效地行政救济程序。6合理的原则。

六、论述题

? 4(一)责令应急救援

(二)(三)

(四)(五)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

(七)(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七、案例分析

好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

??。在本题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十四、十五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行为

2、监察、审计

3、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

4、公民、法人

5、立法及制度建设

6、广度

7、权利侵害

8、被申请人

9、风险责任

10、国家

二、单选题

1、A 2.B 3.D 4.A 5.A 6.B 7.A 8.B 9.D 10.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 4.BC 5.ABCD 6.ABD 7.AC 8.ABD

9.ABCD 10.AB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一、行政监督应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监督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

则。

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法规的实施等进行监督。

法所不容。

要把行政管理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权谋私。

这六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在行政监督的全过程。

民、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将问责机制中最核心的策略和方法上升为法《行政官员问责法

一、合法原则

其依据的审

二、公正原则

三、公开原则

是最大限度的公开。

四、行政复议的原则有哪些

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

1报资料的权利。

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

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

5.完善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体系 到公正.并且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

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6.答12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具有可以执行的内容33

180日。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

第五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习题集上下册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习题集答案

上册

(上篇:第一、二、三讲)

一、填空题

1.价值追求;2.根本法;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4.民主法制;5.科学立法、民主立法;6.重要理论指导、思想基础;7.环节;8.笔试、面试、基本能力、思想基础;9.本质特征;10.核心内容;11.重要使命;12.根本保证;13.生命线;14.宪法。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C 7B 8A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D 3ABD 4ABC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BC 10ABD

四、判断题 X 2 √ 3 X 4√ 5 √ 6 √ 7 √ 8 X 9 X 10 X

五、简答题

1.答: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2.答: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的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宗教是个人选择的事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即有权选择宗教;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力体系,主要有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

3、答:宪法的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作用:(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4.答: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服务大局市由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5.答: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多层的科学要求;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6.答: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市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

7.答: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首先是一种政治理念,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定位;其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国家权力为人民享有,而不能归于敌人;再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应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的高度自治化.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要树立公民意识,二要改革选举制度,三要缩小行政扩大自治,四要以法制手段巩固民主成果.六、论述题

1、答:法治理念对于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意义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各个环节和每个方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从立法的角度看,如果不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民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立法遵循的理念是否正确,将对整个法治,对法治的每一个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立法在法治体系之中具有龙头与先导的意义,法治理念必须从立法开始发挥作用。只有有了立法上的法治理念正确确立,法治的理念才能被正确而全面地体现在立法之中,实现在整个法治之中。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的重要保障。执法是法律现实化的重要途径,是法治中纪委重要的环节与方面,是立法中所体现的理念能否现实化的关键。从执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准确理解法律和执行法律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守法是法治中最基本的环节。从守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守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之下的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与法治发展同步的法律理念。如果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时代,人们依然不会违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没有正确的法治理念,法律监督的进行就可能出现失误和错误,其后果将比一般的执法和守法中的失误与错误的危害更加严重。法律监督如果没有法治理念的指导,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难以保障执法和守法的有效性。法律监督中的法治理念具有其他法治环节所不具有或者难以相提并论的意义。在法律监督的意义上,我们更需要强调和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决定了我们构建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七、案例分析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②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④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⑤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⑥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⑦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2)水流归国家所有(3)合法(4)不合法

2、答:县政府无权征收过路费,省一级政府才有权征收过路费。

杨某可以在60日内向该县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书,对该县政府征收过路费,扣押其车辆的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上篇:第四、五、六、七讲)

一、填空题

1.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2.指定管辖、专门管辖;3.理想价值; 4.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5.设立、变更、终止;6权利义务;7协议、决定;8.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9.证券范围;

10.科学技术、文化艺术;11.持续、稳定、健康;12.中国人民银行; 13.不同纳税能力者;14.垄断;15.购买、使用商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C 7c 8D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 3CD 4ABC 5ABC 6AB 7CD 8ABC 9ABCD 10ABCD

四、判断题

1、√

2、X

3、√

4、√

5、X

6、X

7、√

8、√

9、X

10、X

五、简答题

1、答:环境法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1)环境法市同一切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最斗争的重要武器;(2)环境法为国家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3)环境法为我国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4)环境法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

2、答:(1)安全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4)公平交易权,即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5)求偿权,即消费者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结社权,即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7)获得有关知识权,即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9)监督权,即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3、答:合同有自身的法律特点。首先,合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法中关于法律行为的各种原则和规则都适用于合同。其次,合同的当事人至少是两方,合同市多个主体自有协商、多种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再次,合同的法律效果市产生了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我国,这主要是指债

权债务关系。最后,合同是当事人自由意思表达的产物,因此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合同的变更、转让、终止等,都可以由当事人决定。

4、答:第一,产品责任,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因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伤害所引起的民事责任;第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三,医疗损害责任;第四、环境污染责任;第五、高度危险责任;第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七、物件损害责任。

5、答:财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财政民主主义、财政法定主义、财政健全主义和财政平等主义四个方面。财政法的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财政基本法;(2)财政收支划分法;(3)预算法;(4)财政支出法;(5)财政收入法。

6、答:(1)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

(2)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机制

(3)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

(4)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

(5)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

(6)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7、答: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六、论述题

1、答:

(一)罪刑法定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之为罪刑法定主义,它和罪刑等价主义、刑罚人道主义一起,是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封建斗争过程中所提出的三大刑法原则,在历史

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不得法外定罪,不得法外处罚,不得溯及既往。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什么行为是犯罪,有哪些犯罪,什么是刑罚,有哪些刑罚,怎样认定犯罪,又怎样适用刑罚,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都由刑法加以明文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这两个方面都起到保障作用。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称之为刑法平等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根据这一规定,任何人犯罪都要受到刑罚的追究,在定罪、量刑、行刑方面,都应平等对待。

(三)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称之为罪刑等价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就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我国刑法在刑事责任的处罚原则上,全面贯彻和充分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在实现刑罚目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犯罪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提高人们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同时它又使得罪犯感到罚当其罪,从而会接受改造和教育。

2、答:

(一)税收征纳关系是一种非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征税的过程是国家强制地从纳税人手中取得社会财富的过程,纳税的过程是纳税人无偿地将自身财富贡献给国家的过程,税收分配是社会财富从纳税人向国家单方面转移的过程。相对来讲,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不必偿还给纳税人应纳税款的等价经济利益;纳税人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要求国家对其因纳税而损失的经济利益进行补偿。

(二)税收征纳关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法律关系。税法是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国家征税必须以税法为依据,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发生应税行为的纳税人征收。纳税人需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缴纳税款。

(三)税收征纳关系上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实质。税收征纳关系是征纳税主体双方的关系,即国家和纳税人的关系。征纳关系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四)税收征纳关系存在的基础是课税对象。课税对象的存在是税收征纳关系得以存在或变为现实的客观基础。因为如果没有课税对象的存在,国家征税就会因缺乏标的物而失去经济基础,税款的最终来源就是无保障的。另外,如果没有课税对象的存在,纳税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其无法缴纳税款,也不知道根据什么计算应纳税款。

(五)税收征纳关系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关系。由于税务机关是国家的税收执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是事实上的征税主体,所以税收征纳关系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在税收法律规定既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的执法情况、征管模式和税务干部队伍素质等都会影响到税收征纳关系的状况。同样,征纳关系的协调首先也应该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协调。

七、案例分析

1、答:(1)挪用公款罪

(2)行贿罪

(3)不构成犯罪

(4)行贿罪

(5)放火罪

2、答:(1)不构成

(2)冯某有权要求张某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下册

(上篇:第八、九、十讲)

一、填空题

1、有限且有为的政府、透明廉洁的政府、诚信负责的政府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

3、行政分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8、2011年1月1日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A2、C

3、A4、B

5、D

6、C

7、C

8、C

9、C 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CD

4、ABCD

5、AB

6、ABC ABCD

8、ABCD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7、、五、简答题

1、第一合法行政;第二合理行政;第三程序正当;第四高效便民;

第五诚实守信;第六权责一致。

2、第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第二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第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3、(1)身份保障权,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和职务受法律保障;(2)职责保障权,获得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力;(3)经济保障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4)参加培训权,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5)批评建议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任何人不得进行压制,不得进行打击报复;(6)申诉控告权,对有关处分决定,例如降职降薪等处理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有关机关和负责人滥用职权违法处理的行为提出控告;(7)申请辞职权,可以依照国家公务员法规提出辞职,即由于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原因提出不再继续担任国家公务员;(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㈠任职的积极条件:

①具有中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拥护宪法;④具有良好的品行;⑤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⑥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能力;⑦法律规定的其它条件。㈡任职的消极条件: ①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②曾被开除公职的;

③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它情形的。

5、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基础上;

第二,公共参与制度;

第三,听证制度;

第四,责任机制;

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1)主动适用法律原则;

行政机关即使不经当事人请求,也可以根据依法行政原则主动适用法律。这是与行政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在一起。当然,行政行为也包括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如在行政许可或行政复议中,行政机关也须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前提而适用法律。

(2)自由裁量原则;

相对司法机关而言,行政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具有更为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允许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者不与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广泛行使其自由裁量权。(3)层级指挥监督原则。

与司法机关使用行政法律规范过程中的审判独立原则不同,行政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要受到上级机关的指挥监督,这与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结构是一致的。

七、案例分析题

1、(1)①不符合有关程序。

②因为公务员享有:身份保障权,即作为国务院的身份和职务应受到法律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职或处分。

(2)李某可以向原机关申请复核,同时有权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人事处理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其中对于处分觉得不服的,可以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3)①李某提出申诉的时间期限为30日。

②李某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事部门或原处理

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行为之日起30日内直接申诉,申诉处理期限为6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不超过30日。

2、(1)①应受理。

②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司法机关应遵循:不得拒绝受理原则。

(2)由海关所在地 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

【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中篇:第十一、十二、十三讲)

一、填空题

1、公民、法人

2、行政征税、行政收费

3、物质、精神

4、公民、组织

5、国家税收

6、公务员 7、2003年8月27日

8、行政

9、步骤、方式、顺序

10、职权分配、机构设置、责任

二、单项

三、多项

BCD ABCD ABCD ABCD AB ABCD AC ACD ABD ABC

四、判断

√ × × √ √ × √ √ √ ×

五、简答题

1.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处罚法定原则 第二,公开.公正原则

第三,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一事不再罚原则 第五,权利保障原则

2.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答:第一,合法原则

第二,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第三,便民原则

第四,权利救济原则

第五,信赖保护原则

第六,监督原则

3.行政强制措施有那些特征? 答: 第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第二,行政强制执行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前提.第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

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即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内容.4.行政指导特征有那些? 答:第一,非强制性

第二,引导性

第三,方式多样性 5.行政程序的内涵是什么? 行政程序是行政行为主体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有以下方面的内涵: 第一,行政程序是针对行政主体的程序,以规范和制约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行政程序不针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权行为,更不是相对人必须遵循的程序.第二,行政程序是行为的程序,行政主体的民事行为没有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的行为也不表现为行政程序.第三,行政程序是作为过程的行政行为,任何行政行为都是实体与程序的统一。第四,构成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

六.论述题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五)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六)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七)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八)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下篇:第十四、十五讲)

1行政行为 2 监察、审计 3 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 4 公民、法人 5 立法及制度建设 6 广度 7 权益侵害 8 被申请人 9 风险责任 10 国家 单选题1A 2A 3B 4C 5A 5D 6D 7D 8B 9D 10B 多选题1ABCD 2ABD 3BC 4ABC 5ABCD 6ABD 7AC 8ABD 9ABC 10ABC 判断题1对2错 3对4对 5 对 6错7对8对9对10错

五、简答题

1.(1)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督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5)专门工作和依靠群众的原则。

2.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要为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创造有利条件;更加注重接受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并对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3.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为民责任政府;构建勤政、廉政、优政行政文化理念;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造就高素质行政人才;从问责法制上升到问责法治。

4.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

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

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

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政效率。(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它的合理性。5.行政诉讼的执行,必须具备法律设定的一定条件才能发生,没有这些条件,执行程序也就不可能启动。主要有以下条件:1.须有执行根据。执行根据就是强制执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即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赔偿调解书。2.有可供执行的内容。并非所有的裁判文书都有执行的可能,裁判所确定给义务人的义务有的具有执行的意义,有的则没有执行的必要。3.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4.申请当事人在法定期限以内提出了执行申请。这个期限就是在法律文书生效后3个月。

六、论述题

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已经实现多元化,接下来的任务是实现纠纷化解制度的体系化,充分发挥纠纷化解制度体系的优势,是每一个社会纠纷都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化解。大致而言,我国现有的纠纷化解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组织化解纠纷,行政机关化解纠纷,法院化解纠纷。我们应当首先依靠社会组

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其次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并且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七、案例分析

1(1)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2)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

(3)《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并不相同,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正确把握。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不能相互替代,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后,仍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另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一执行也可以共同执行,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是否给予处分应当依照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1)某乙不能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条规定,行政复议应由当事人自己提出,有权申请人死亡的,才由近亲属代为申请。(2)区政府作出不予受理的理由是错误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规定,申请人是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区政府电话通知是不对的,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是否受理应以书面告之申请人。

下载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