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时间:2019-05-14 22:4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第一篇: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五五”普法已接近尾声,“六五”普法即将开始。在新形式下,能否能继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部适应社会形势需要的普法规划,下面,就“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谈谈自己是我心得体会。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指挥全局的权威的领导机制,是实现普法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前些年,通过各级普法机构的努力,基本保证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工作机构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形成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与本级司法行政部门合署办公,但应作为常设机构设置,配备一名同级副职为专职副主任和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并单独列编。

二是要强化刚性保障机制。我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有些地方也尝试立法。但仅限于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规范,依法治理工作则很少涉及,致使法制建设工作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甚至出现用传统行政手段抓法制建设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组织、机构、职能、责任、义务等,应确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权威地位。“六五”普法期间,还要进一步健全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监督制度,评比奖励制度,并用法律法规加以确定,以规范和约束依法治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考核评估保障机制。“六五”普法规划要在量化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评估机制,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定期检查验收,公开评比结果,普法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实行百分制考核评议。对连续两年取得考核优秀等级的单位及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单位挂牌整改,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或由普法主管部门建议同级党委,政府予以免职。要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察,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核等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年度普法考试不合格,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核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级。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两年未达到合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格以上等次的,不得提拔重用。在提升职务或跨区、跨行业转任新职务时,还必须在任前接受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并进行补考。两次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以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是要强化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是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建立健全包括立法监督、习法监督,行政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同时,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查处的违法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限其改正,以保证普法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各种奖项之中,广泛表彰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先进集体(个人)。尤其注重对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逐步改变五年表彰一次的惯例。同时对习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勇于揭发者也要予以表彰奖励,以弘扬正气。

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普法队伍建设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但是,就目前队伍建设壮况来看,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基层单位多数是兼职人员,这根本不能满足日常普法工作需要。“六五”普法期间,一方面可以通过单独列编的形式,彻底解决普法人员不足,不专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宣传队伍,法制宣传队伍“五支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用。同时加强执法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坚决清除那些违法建纪人员,促进执法状况的全面改善,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

六是要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普法经费数额不足,不能到位,不能专款专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六五”普法期间,可借鉴科普法和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加大普法经费投入的做法,由习法行政、财政部门研究出台具体的保障办法,明确提出建立依法治理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用增加。同时,要加强硬件建设。对普法必用的东西,微机、摄像机等基本设施。

第二篇: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 一是要抓好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提高我们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学习作为普法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只有做到理论的清醒,才会做到行动的自觉。因此大家要从繁重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抽出一定的时间,多学一些政治理论,多看一些法律书籍,同时,每个人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学习一些经济、政治、新闻、网络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扎实工作。当前,实现依法治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公民法治观念仍然不强,还没有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法治的观念还很淡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说到底还是公民法治观念不强引起的。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法律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基。础环节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既不能松懈,也不能急燥,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定好位,不能产生包打天下的思想。大家表示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目前能做的事情,扎扎实实地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的法治化。

三是要开拓创新。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永远保持活力的强劲动力。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法制宣传教育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大力创新。一方面是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传播效率,提高覆盖面;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创新,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文化内涵,增加法制宣传的渗透力,这样,法制宣传教育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在“五五”普法就要结束、“六五”普法即将开始之际,大家表示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在“六五”普法期间,在理念、机制、内容、手段、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大的创新和突破,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五普法心得体会

“五五”普法已接近尾声,“六五”普法即将开始。在新形式下,能否能继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部适应社会形势需要的普法规划,下面,就“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谈谈看法。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指挥全局的权威的领导机制,是实现普法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前些年,通过各级普法机构的努力,基本保证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工作机构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形成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与本级司法行政部门合署办公,但应作为常设机构设置,配备一名同级副职为专职副主任和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并单独列编。二是要强化刚性保障机制。我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有些地方也尝试立法。但仅限于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规范,依法治理工作则很少涉及,致使法制建设工作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甚至出现用传统行政手段抓法制建设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组织、机构、职能、责任、义务等,应确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权威地位。“六五”普法期间,还要进一步健全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监督制度,评比奖励制度,并用法律法规加以确定,以规范和约束依法治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考核评估保障机制。“六五”普法规划要在量化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评估机制,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定期检查验收,公开评比结果,普法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实行百分制考核评议。对连续两年取得考核优秀等级的单位及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单位挂牌整改,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或由普法主管部门建议同级党委,政府予以免职。要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察,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核等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普法考试不合格,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核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级。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两年未达到合格以上等次的,不得提拔重用。在提升职务或跨区、跨行业转任新职务时,还必须在任前接受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并进行补考。两次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以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是要强化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是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建立健全包括立法监督、习法监督,行政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同时,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查处的违法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限其改正,以保证普法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各种奖项之中,广泛表彰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先进集体(个人)。尤其注重对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逐步改变五年表彰一次的惯例。同时对习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勇于揭发者也要予以表彰奖励,以弘扬正气。

六五普法心得体会

今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做好这项工作,必然要在创新方面大做文章。加强社会管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一是要抓好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学习作为普法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只有做到理论的清醒,才会做到行动的自觉。因此要从繁重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抽出一定的时间,多学一些政治理论,多看一些法律书籍,同时,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学习一些经济、政治、新闻、网络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扎实工作。当前,实现依法治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公民法治观念仍然不强,还没有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法治的观念还很淡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说到底还是公民法治观念不强引起的。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法律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基础中国论整理环节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既不能松懈,也不能急燥,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定好位,不能产生包打天下的思想。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目前能做的事情,扎扎实实地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的法治化。

三是要开拓创新。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永远保持活力的强劲动力。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法制宣传教育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大力创新。一方面是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传播效率,提高覆盖面;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创新,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文化内涵,增加法制宣传的渗透力,这样,法制宣传教育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在“五五”普法就要结束、“六五”普法即将开始之际,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在“六五”普法期间,在理念、机制、内容、手段、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大的创新和突破,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习题下册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习题

(第八、九、十讲)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 据意识。3 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

8、2011.1.1。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

6ABD

7ABCD

8AB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1、答: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 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3 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一致。

2、答: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 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 一般法原则等。

3、答: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 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答:本条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 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 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 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即该单位各个内设机构的处长、副处长职位数额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

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且具备相应的学历条件。对德才表现突出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国家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上述资格条件要求。国家机关新录用人员初定职务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具体任职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5、答: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 度: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 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 上。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答: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协调统一,立法法对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规 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的位阶就是指法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 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 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 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自治地方内优先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优先适用。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部门规章之间、部 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因此,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 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 行。如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应根据该事项属谁权限范围来确定如何 适用规章。若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则应 根据该事项是属中央管理的事项还是地方管理的事项来确定如何适用。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在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规定和旧的规定之间产生冲突时,就要确立 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即法 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是不具有 溯及既往的效力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以上适用规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当统筹运用。

七、案例分析

1、答:(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 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 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收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 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 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 12 月 31 日以内提出申诉。

2、问题一:应该受理。【理由】: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应该受理。但 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将不予支持(行政处分不属于受案范围)。【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 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 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二:由海关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 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习题(第十一、十二、十三讲)

一、填空题

1、公民 法人

2、行政程序 行政收费

3、物质 精神

4、公民 组织

5、国家费收

6、公务员 7、2003.8.27

10、职权分配 机构设置 责任

8、行政

9、步骤 方式 顺序

二、单选 1.B 2.B 3.D 4.B 5.C 6.A 7.A 8.A 9.D 10.A

三、多选 1.BCD 2.ACD 3.ABCD 4.ABCD 5.AB 6.ABCD 7.AC 8.ABCD 9.AC 10.ABC

四、判断题 1.√2.× 3.× 4.√ 5.√ 6.√7.× 8.× 9.√ 10.√

五、简答题

1、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什么 ?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 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 处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行政处罚; 二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三是行政机关必 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即无效。

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 中的自由裁决权,保证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 行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 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 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行政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必须 为其提供救济途径,否则,就不应对其实施处罚。例如受到行政处罚 的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请求行政赔偿等,就属于救济途径。

2、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许可原则是行政许可机关履行行政许可职能所必须遵循 的准则,它贯穿于整个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对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活动提出了总体和普遍性要求,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制定行政许可原则的目的是保障行政 许可的顺利实施,进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 许可虽然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行政许可权作 为一种行政权力,如果运行不当很容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造成侵害,有必要对其加以规制,而且对行政许可权利的规制 合理与否,也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纵观当今世 界各国对行政许可进行规制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行政许可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便民和效率原 则;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平等原则;行政许可先申请主 义原则;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 的原则等等。我国《行政许可法》采取了前四种原则作为行政许可的 基本原则,申明了我国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3、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

一、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

二、行政强制 措施的对象包括人身、财物和行为;

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理决 定紧密相连,常常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

四、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 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4、行政指导的特征有哪些?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2)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 其广泛,其方法多样。如可采取指导、劝告、建议、告诫等。(3)行 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而区别“消极”的传统行政。(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是对 传统上依法行政原则的一种必要补充。(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 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它主要以指导、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 性的方式进行,并辅以利益诱导机制。(6)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 后果,因此,不属于严格的行政行为范畴。

5、行政程序的内涵是什么?

答: 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对于行政程序,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行政程 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程序之有关行政的程序,包括行政行 为的程序、解决行政案件的程序等。狭义的行政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及 其他行政主体实行行政管理的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其实体行政法权 利,履行其实体行政法义务,依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 实现的总合。其中,步骤是指行政过程的必须阶段;步骤是指行政活 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行政行为完成限定的期限;顺序是指 行政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有行政部门自行设 定、变更或撤销。(2)行政程序必须向利害关系人公开,并设置适当的程序规则予以 保障。(3)公民的权利或义务因某中行政行为而受到影响时,在该行政为 作出以前,应当有适合的程序规则保障其获得陈述意见和提供证据的 机会,并预先告知行政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4)行政程序具有中立性原则,保障行政裁判人员的独立性,建立 回辟制度,引入分权制衡机制等。(5)凡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都必须设有 有效地行政救济程序。(6)行政程序的设置应以最小成本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以达到设 定的目标:充分体现合理的原则。

六、论述题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45 条的规定,发布一级、二级 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 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述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 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 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 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 护社会治安秩序;(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 置,转移重要财产;(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 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七、案例分析

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六条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 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指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 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 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在本题中,乙砸伤甲,而富有安全保障义务的酒店保安见状未出面制止,则酒店具有过错,因此甲的医疗费应由乙承担,酒店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习题

(第十四、十五讲)

一、填空题

1、行政行为

2、监察、审计

3、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

4、公民、法人

5、立法及制度建设

6、广度

7、权利侵害

8、被申请人

9、风险责任

10、国家

二、单选题

1、A 2.B 3.D 4.A 5.A 6.B 7.A 8.B 9.D 10.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 4.BC 5.ABCD 6.ABD 7.AC 8.ABD 9.ABCD 10.AB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1、行政监督应遵循哪些原则 ? 行政监督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监督的实施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我国行政监督必须遵循 下列原则:

(一)依法原则 也就是说,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既是国家行政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实施监督所须遵循的原则。

(二)经常性原则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且变化大,随机因素多,为 使行政管理工作不出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发生重大损失,行政监督必须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常年不懈地进 行监督,防止出现漏监失监的现象。

(三)广泛性原则 包括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范围的广泛性两个方面,监督主 体的广泛性包括政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等,监督对象和范围的 广泛性应当包括对一切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行政措施、行政法 规的实施等进行监督。

(四)民主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同时,宪法也赋予全民享有 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 监督,既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改进不正之风,又有利于维护维护国 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对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置之 不理甚至刁难、打击、报复,都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五)公开性原则 要把行政管理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必须不断提高政 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只要不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党与政府的核心机密以 及必要保密的,都应给予公开,这样便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实行民 主监督,也有利于防止某些行政人员在暗地里搞阴谋诡计,以权谋私。

(六)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的问题又是错综复杂 的,因此,行政监察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 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切忌受感情和利害关系左右,做到客观公 正地处理问题。这六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在行政监督的全过程。

2、强化社会监督,是保证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 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保持清正和廉洁。因 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要为人 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机关创造有利条件:更加接受舆论监督,支持新 闻单位宣传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并对重大违 法行为进行曝光;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 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做 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3、问责制的终极目标:从问责制到问责法治 将问责机制中最核心的策略和方法上升为法律并给予良好的实 施,这是我国问责机制得以良性发展的归宿,从问责法治才是最终 目标。在问责法制基础上演进而成的问责法制化,属于是指行政的 范畴,正契合了法治政府下责任政府的真正要义。因此,只有法制 视野之下运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才能 将行政官员的责任追究到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具体而言,要确保问责机制这一公共物品必须而且只能由中央 统一供给,即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行政官员问责法》是问责机 制得以真正实现规范化的最终归宿,更是唯一出路。与此同时,我 们也必须为问责机制在中国的法治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内在条件和外 部运行条件,构件明溪化的权责划分机制,实现信息公开与政务透 明,重塑官员问责文化并增强官员的伦理道德意识以及培育成熟发 达的公民社会,这构成推进问责机制法制化的必要保障。

4、行政复议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反映行政 复议基本特点,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并对行政复议起规范和指导 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

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 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 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 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 政效率。

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它的合理性。

5、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的启动条件如下:

答:1 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 生效的判决或裁 定具有可以执行的内容;3 义务人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或裁定设定的义 务。在行政机关自己依法强制执行时,上述 3 个条件的满足已经可以 启动执行程序。但如果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则还须满足第 4 个 条件,即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执行申请。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 84 条的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 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 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 180 日。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 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六、论述题

试述完善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体系

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已经实现多元化,接下来的任务是实现纠纷化解制度的体系化,充分发挥纠纷化解制度体系的优势,是每一个社会 纠纷都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化解。大致而言,我国现有的纠纷化解制 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组织化解纠纷位于第一层次,行政 机关化解纠纷位于第二层次,法院化解纠纷位于第三层次。我国应 当首先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其次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 解纠纷的作用,并且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第二,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第三,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七、案例分析

1、(1)行政问责制中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

(2)根据责任行政的原则,任何一个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员再被授予行政权力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且手里的权力越大,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也就是说,上至行政首长,下至一般行政公务人员,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应当无一例外地成为行政问责的对象。

(3)《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并不相同,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正确把握。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不能相互替代,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后,仍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另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一执行也可以共同执行,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是否给予处分应当依照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1)不能,乙不是当事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利害关系,没有权利提起行政复议。

(2)正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工商部门也是垂直管理的,应该向上一级工商局申请复议,而且乙无权提起复议。

(3)不正确。应该书面告知。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四篇: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练习答案)

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

(练习题)

第一部分(76页)课堂练习1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

1.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D)决定的。A、合法性和执政地位 B、先进性和合法性 C、执政地位 D、先进性和执政地位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是(C)

A、党对社会主义治治的思想领导。B、党对社会主义治治的政治领导。C、党对社会主义治治的法律领导。D、党对社会主义治治的组织领导。

(二)多选题

3、下列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ABCD)。A、依法治国,归根到底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B、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以下关于新中国四部宪法说法正确的是(ABC)A、都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修改 B、民主党派没有缺席新中国四部宪法的变迁

C、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宪法变迁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D、取代1975年宪法的1978年宪法在文本上比1975年宪法完善,其产生过程也有巨大进步。

(三)判断题

5、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正确)课堂练习2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

1、首次使用“依法执政”的全国党代会报告是(B)A、十五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十七大报告 D、十八大报告

2、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是(A)A、保护公民的权益 B、追求地方的利益 C、维护政府的威望 D、实现个人的目的

(二)多选题

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有(ABCD)A、合法行政原则 B、合理行政原则 C、正当程序原则 D、高效便民原则

4、关于司法公正的说法,正确的有(ABC)A、一次不公正的审判胜过十次犯罪

B、司法腐败不便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还褒污践踏法律 C、法院、检察院在法治湖南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D、一次不公正对司法的公正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

5、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基础、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正确)课堂练习3答案(100分)

(二)单选题

1、党的十五大依据国家政治实践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需要,首次提出了(B)的法治发展目标。A、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法国家 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和平等权将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不断的得以实现,这是从制度建设视角践行(D)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以人为本 B、民主、文明、公正 C、富强、民主、文明 D、法治和平等(二)多选题

3、“法治中国”突出让人民群众在具体个案中感受到公平公正这一制度建设要求,将(ABC)作为国家权力运行的根本准则,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公正理念。A、公开 B、公平C、公正 D、民主

4、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不但要做到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协同推进,要更注重(ABCD)共同推进。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三)判断题

5、“法治中国”建设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互为补充的三个方面,依存与互补的各领域、各方面协同推进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本真。(正确)

第二部分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部分下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三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四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五篇:六五普法学习读本

《六五普法学习读本 》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内容涉及与公民切身利益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本章概述、法规解析、本章测试题的体例,书后附有测试题。既可普及法律法规常识,又可检验学习效果,二者相得益彰,是各级各类人员开展六五普法的权威辅导读物。

2011年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突出、更加紧迫,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有必要从2011年到2015年在全体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

为落实上述精神,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深刻内涵、法律基本知识、宪法及相关法律制度、民商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社会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全体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进行了讲述,是全体公民贯彻落实普法精神、提高法律素养、指导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全面、系统的普法教材。编辑本段目录

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六五”普法规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2011年4月22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 法的作用

第三节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节 法律责任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宪法及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

第二节 选举法律制度 第三节 立法制度

第四节 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民商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物权法律制度 第二节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婚姻法律制度 第四节 继承法律制度

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 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第七节 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第二节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第四节 公务员法律制度 第五节 行政监察法律制度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 第七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六章 经济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第二节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第三节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四节 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五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 社会法律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特殊人群保障法律制度 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八章 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犯罪 第二节 刑罚

第三节 常见犯罪行为及其处罚 本章思考题

第九章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第四节 仲裁法律制度

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律制度 第六节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附录: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普法知识测试题

普法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编辑本段相关产品目录

“六五”普法教育宣传挂图(宣传图片)

六五普法《每日解答》三十集系列电视节目片

依法办事 崇尚法治 — “六五”普法宣传挂图图片 “六五”普法学习读本

“六五”普法党员干部读本

“六五”普法必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汇编

“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图文案例版)

“六五”普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图文案例版)“六五”普法公民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图文案例版)“六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图文案例版)“六五”普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读本 “六五”普法青少年读本 “六五”普法党员干部读本 “六五”普法365问 “六五”普法学习读本

下载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读本》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 1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 本书是国家“六五”普法系列教材中的《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本书主要编写了“六五”普法规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

    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2014)第四部分练习题答案

    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2014) 练习题答案 第四部分(93页) 课堂练习1答案 1、薄熙来案件的审理已是践行公开审判原则的标志性事件,通过此案中可以看出,从宪法到法律......

    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练习题及答案(五篇范例)

    2014年无纸化学法用法湖南六五普法读本练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由( D )决定的。 A.合法性和执政地位 B.先进性和合法性 C.执政地位......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1-3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 1、(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 )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D.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2、(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

    六五普法学法心得体会

    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六五普法旨在提升全民的法律法规常识,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六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材料,希......

    001六五学法用法自查报告

    “六五”学法用法自查报告 从2012年3月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五”普法学习,通过学习《宪法》、《食品安全法》、《禁毒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务员法......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 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上篇:第八、九、十讲 一、填空题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2、......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下册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八九十答案.doc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4、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