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管局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工作报告
城管局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工作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调研我市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基本情况的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汇报如下:
一、贯彻实施情况
《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作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承担着优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的工作职责,这与《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局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
1、抓好学习宣传,准确把握城乡规划要义。虽然目前我局在职能配置上,并没有赋予规划监察管理的职能,但我们立足大城管的角度,立足打造综合执法队伍的目标,切实抓好《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宣传。一是组织集中学习。我们把《城乡规划法》纳入干部职工年度学习计划,每年安排了2-3个课时,专题学习《城乡规划法》,邀请法律专家讲授,组织大家自学,深入领会《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规划法》的立法要义、违法认定、适用范围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组织2次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考试,确保干部体职工全面掌握《城乡规划法》,成为熟知规划法行家里手。二是着力调查研究。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走访城市规划建设现状,深入研究制约城市管理的先天性规划障碍,积极探讨发挥规划功效,提升城管水平的有效途径,努力拓展干部职工的宏观视野,增强城市管理的全局意识。三是做好社会宣传。我们积极配合规划部门开展《城乡规划法》宣传活动,切实将《城乡规划法》作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的重要内容,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台等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宣传。通过城管工作站与管理相对人、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的有利条件,适时宣传城乡规划法律,讲解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有力增强了全社会规划意识。
2、构建城管规范,着力丰富城乡规划内涵。我局坚持以《城乡规划法》为总纲,围绕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原则,结合城市管理发展目标,认真研究细化城市管理各类规范制度。一是修订完善环卫管理规划。《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我们及时邀请苏州、无锡、镇江等地专家,对我市2005年制定的《姜堰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进行系统的修订完善,确立了“规划专业化,改造标准化,外观景点化,经营市场化”的环卫设施建设原则。两年来,我们实施“公厕革命”工程,新建和改造各类公厕87座,彻底消除旱厕,使城区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确保公厕数量、功能、保洁以及建筑风格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对城区垃圾收集点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结合城市建设改造,新建垃圾中转站4座,实施前堡垃圾场封场工程,建设改造城北粪便处理厂,启动生活垃圾外送处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提升了我市的环境卫生质量。二是从严规范户外广告管理。我们按照提升城市品位、体现“三水”特色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一幢一景观、一路一特色”户外广告管理目标,牵头制定《姜堰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姜堰市治理城市“牛皮癣”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城区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和城市亮化工程,合理规划城市户外广告阵地,积极鼓励运用新科技、新材质制作设置户外广告,及时清理整治破损、陈旧户外广告,发动社会力量清除城市“牛皮癣”,确保城市空间美化净化,使户外广告成为提升城市对外形象的靓丽名片。三是稳步统筹城乡垃圾处理。我们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原则,深入开展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调查研究,牵头制定《姜堰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意见》,协助各镇编制镇村环卫规划,建立环卫作业机制,构建环卫工作流程,合理布局环卫基础设施,积极为镇村建设垃圾中转站上争补助资金。目前,各镇环卫作业队伍基本建立到位,白米、俞垛、溱潼、娄庄、梁徐等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构想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市容管理,努力彰显城乡规划效能。一是加强摊点疏导管理。我们制定了《城区道路等级管理标准》,从管理区域、管理时间上划分不同等级,明确一级道路管死、二级道路适当放开、三级道路规范设置和平时严管、节假日有序的管理准则,合理利用城区拆迁闲置工地,在罗塘工委北侧、振兴路东侧等七处边角地,建成临时营业房125间,在前进北路、幸福南路、三水广场等10处地段规划设置定时间、定位置、定项目的摊点经营区,积极引导摊点入场入点经营,有效遏制了摊点满城叫卖的现象,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二是规范废品收购管理。针对城区废旧品收购点散乱无序、周边卫生状况差、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我们积极谋划城区废旧品收购集中管理机制,投入150多万元,新建城区废旧品收集中心,配套完善经营设施、建立市场管理制度,引导城区40多家废品收购点搬离城区,经营入场。三是优化布局城区“三亭”设置。我们按照“新颖美观、规范协调、便民利民”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城区“三亭”设置规划,提出规范种类、规范布局、规范式样、规范经营的基本原则,着力对城区书报亭、制票亭、彩票亭进行升级改造、提档出新。目前,我们已对城区“三亭”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拟定“三亭”整治方案,待市政府研究通过后,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实施,切实将邮亭打造城城区靓丽风景线。五是有效落实市容等级管理制度。
4、积极协调配合,切实保障城乡规划实施。一是严格城市规划前置审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卫基础设施是否规划建设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发挥和群众生活质量,我们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与规划部门及时做好衔接沟通,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审定建筑主体工程的配套环卫设施规划,认真跟踪建筑工程环卫设施落实情况,确保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做到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二是积极参与全市规划评审。我们结合新一轮《姜堰市城市管理总体规划(2009-20300)》的修编,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认真研究,反复测算,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设,努力促进我市《总规》内容完备和规划科学。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全市规划工作例会,与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共同探讨解决规划难点、提升规划质态的思路和办法,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参考。三是主动进位查处违建。根据目前我市部门职能配置,规划监察职能由规划部门统一行使。为确保《城乡规划法》贯彻实施到位,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硬件环境,我们主动进位,选派精兵强将,积极参与违建查处,在强制拆违拆迁活动中,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吃苦在前、冲锋一线,圆满完成拆违拆迁任务。近两年来,我们共参与违建查处和强制拆迁28次,派出执法人员600多人次,以良好的作风和高效的业绩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的肯定。
二、几点建议
为切实提高我市城乡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进一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发挥规划在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中的综合调控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而且还要包括开发商、市民等群体,特别要加大对农村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进一步优化全市规划执法体制,建议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要求,将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能归并到一家,形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大力提高规划监察和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水平。
3、进一步健全规划综合会商制度,不仅把环卫设施配套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还要更广泛地将城市管理的需求纳入规划评审的内容,综合考虑城市建筑外观、色彩、容积,城市道路建设、市场配套等因素对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避免产生城市管理先天性不足,造成城市规划的先天性缺陷。
4、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市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增加城市环卫设施配套,更新环卫作业器械,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建设粪便处理中心、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增强环卫作业能力,打造洁净城市;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等建设,注重城市整体品位的提升。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安丰镇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情况汇报
做到责任要求明确,考核奖罚到位。二是抓定期巡查到位。镇城建、城管、土管每周两次到镇区和各村组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纠。三抓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每个单位工程项目做到集中会商,沿街路建筑预先过堂,个人建筑严格 控制,努力将违规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四抓集中性整治活动,通过逐年专题性整治活动开展,违章建设、违法用地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今年6月盐城市三产服务业观摩会议前,我镇集中镇村和相关部门120多人,用20多天时间对老204国道和安弶路进行整治,拆破、植绿、刷白、清理,沿线环境迅速改变,受到领导好评。
三、今后建设工作与思考。
明年是“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头年,又是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关键之年,建设与发展面广量大,任务繁杂,上级领导寄予厚望,我们将一着不让,狠抓发展,严抓管理,继续加速我镇建设步伐,不断叫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将在规划执行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规划品种与建设水平,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本镇区位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征,以建设各具特色小城镇作为规划建设终极目标,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提升建设水平,防止出现一个“模子”普遍套用。二是注重规划建设目标和科学合理。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工业骨干、安小、医院)发展项目。人居环境项目50000平方米以上住宅,农村集中居住点),重要民生工程项目(发展市场三产、特色农业),做到统筹思考,科学规划,切忌千篇一律,谨防照搬照抄,浪费资源,防止规划偏位,轻重畸形。三是注重体系和完整性、超前性、实用性。四是注重规划报审,对总规、控制、详规体系要逐一评审,严格按程序审批后实施。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
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 建规[2008]21号
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 建规[2008]2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法》是在总结十几年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施行的基础上,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制定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施行,将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在城乡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坚持社会的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乡规划法》的施行,还将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府及所属各有关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从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城乡规划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持遵循《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城乡规划法》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的目标要求。各地在制定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发展,根据各类规划的内容要求和特点,编制好相关规划。实施城乡规划时,要根据城乡特点,强化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完善乡村规划许可制度,坚持便民利民和以人为本。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基本国情。在制定城乡规划时,认真分析城乡建设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明确为保护环境、资源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建设步骤和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关注民生。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进一步重视社会公正和改善民生。要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要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做好住房建设规划。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研究,提高城乡居民点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4、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规划实施的依法行政。要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充实规划内容,落实规划“四线”等强制性内容。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备案的程序性要求。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要依法作好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规划的实施要严格按法定程序要求进行,保证规划许可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
5、先规划后建设。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依法编制城乡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乡和村庄规划。坚持以经依法批准的上位规划为依据,编制下位规划不得违背上位规划的要求,编制城乡规划不得违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各地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事权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纠正违法行为。
三、落实《城乡规划法》当前要做好的工作
(一)制定和修订《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规章。要按《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法规或规章。进一步深化、细化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1、抓紧制定或修订有关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2、积极推进地方规划条例或实施办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修改与《城乡规划法》不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规定。
(二)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结合当前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加快在编标准的工作进度,抓紧其他标准的前期研究和开题立项工作,保证城乡规划标准体系制定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
1、大力推动目前在编的11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与审查工作。
2、对于现有的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研究,补充完善有关内容。
3、要将具备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完成技术标准编制任务的情况,作为其资质考核与后续评估的主要内容。
(三)加强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突出国家和省(自治区)在城乡建设与发展中的管理要求,明确必须严格管制的内容,使经批准的规划可以作为省(自治区)政府城乡规划行政审批的依据。
抓紧修订《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四)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工作。重点解决规划成果要兼顾在近、远期建设用地的管理上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成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与转让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
1、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深度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备案办法。
2、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内容。
(五)完善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和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强化对规划编制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求。
1、结合规划资质换证工作,摸清规划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对已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根据法律要求,给予相应处罚。
2、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和《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3、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
(六)加强规划制定的公众参与。保障广泛组织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和了解规划。
1、在有关配套法规和规定中细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办法。
2、针对不同的规划,制定公开公示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3、明确规划编制成果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审批时,附具的专家和公众意见及处理情况的材料要求。
(七)完善规划选址和城市、镇规划区内规划行政许可制度。明确与项目立项、土地划拔出让等审批环节的协同办法。
1、推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地方立法,加强并规范省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规划选址工作。
2、确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规划许可发放的范围、程序和基本条件。
3、抓紧制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
4、在地方配套法规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活动,明确规划核实的具体内容要求。
(八)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体现便民利民和以人为本,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遏制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
1、地方配套法规要进一步细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具体内容、程序、条件要求。
2、各地在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或条例中,要认真研究、明确可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镇的范围。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抓紧制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
(九)建立对规划的评估制度,完善城乡规划修改的审批制度和备案制度。防止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
1、制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评估的具体办法,明确评估的周期、评估参与的部门、评估的方法、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报告上报的程序等。
2、制定城乡规划修改审批、备案的操作办法。
3、制定有关配套法规、依法界定“利害关系人”,作为修改详细规划时征求意见的对象。并明确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方式、方法,以及处理意见的具体办法。
(十)强化监督检查措施。突出监督检查对处理、纠正违法行为的力度。
1、给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会同监察部门、组织部门共同研究执行法律有关规定过程中具体的协同方式,起草案件移送及查处办法。
2、继续推进规划督察员制度的建立完善。
3、建立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作出规划许可的纠正办法以及违法者相应的赔偿措施。
(十一)完善对违法建设的处理机制,用好行政强制权。区分不同违法建设情况,作出相应处罚规定,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配套法规,明确对“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认定程序。
2、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配套法规中,要明确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操作办法。
四、认真抓好《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1、学习好《城乡规划法》是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基础。建设部将大力开展《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培训工作。要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的有关单位共同起草解说,要组织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对地级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学习研讨。建设部所属干部培训机构也要按照统一安排,积极开展《城乡规划法》的培训工作。
2、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尽快制定学习培训《城乡规划法》的工作计划。组织县级市、县和镇乡政府的领导学习《城乡规划法》,学习城乡规划知识。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搞好自身的学习与培训。把学习好《城乡规划法》作为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人员上岗的条件,注册城乡规划师资格考试与在职培训,也应把《城乡规划法》作为重要内容。
3、各地在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过程中,要研究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完善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建设部将区分不同层次、地区适时组织研讨和经验交流。
五、有效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 1、2008年,建设部、监察部城乡规划效能监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以《城乡规划法》贯彻实施为重点,依法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各地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
2、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情况与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贯彻实施的有关具体要求纳入指标体系,定量、定性分析执行情况。各地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绩效考核工作。
3、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一年左右时,与全国人大联合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同时,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重点了解规划法实施以来的执法现状;掌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效整改措施。从而进一步宣传《城乡规划法》,推进《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
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地要加强组织协调、调查研究和检查落实工作。要根据文件要求,提出本地区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具体意见,并将实施情况及时报送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八年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
【发布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黑政发〔2009〕54号 【发布日期】2009-06-17 【生效日期】2009-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黑政发〔2009〕54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推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关系到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科学合理布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的调控作用,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来。
(二)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级政府是编制、实施和管理城乡规划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对城乡规划工作负总责。按照《城乡规划法》确定的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责任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二、把握原则,科学指导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
(一)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要依据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协调发展,根据各类规划的要求和特点,编制、实施好相关规划,强化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
(二)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认真分析城乡建设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明确为保护资源、环境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建设步骤和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科学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搞好住房建设规划。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研究,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同步提高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四)坚持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要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落实规划“四线”等强制性内容,认真抓好组织编制、审查、论证、公示、报批、公布、备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规划公开、公众参与的程序与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规划,依法做好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工作。
(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以经依法批准的上位规划和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编制城乡规划。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事权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纠正违法行为。
三、认真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一)加强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八大经济区”规划、“十大工程”建设的空间布局战略,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严格控制的区域。经批准的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作为编制和审批下位规划的依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省级以上开发区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总体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政府,尤其是设市城市和县城,要重点解决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内容、深度、覆盖面等方面的问题,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满足城镇近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成为国有土地划拨和有偿出让的基本条件和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深度要求,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内容,按法定程序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办法。
(三)加快制定村镇规划。全省所有镇和乡村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村镇规划层次和内容,加快制定和完善村镇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要制定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要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要制定乡域总体规划和乡驻地建设规划,中心村要制定建设和整治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定责任和程序组织开展村镇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
四、完善法规制度,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城乡规划法》配套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完善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地方性配套政策措施,保证城乡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省直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尽快起草《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要强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制定市(地)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并规范市(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明确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分级审批管理程序,保证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序实施。抓紧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等规划许可的发放程序、内容和基本条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活动,明确规划核实、规划验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保证规划区内各项建设依法有序进行。
(三)加强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的建设活动(如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等),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范围、程序和条件,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按照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乡、村庄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按城市规划区的规定执行。
(四)建立城乡规划评估制度。城乡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修改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后的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重新履行报批程序。
(五)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中,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保障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和了解规划,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要在制定和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配套规定中,进一步细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办法。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规划,明确制定规划公开公示的具体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明确规定规划编制成果报送上级政府审批时应附具专家和公众意见及处理情况的材料要求。
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规划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及农垦、森工系统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严禁擅自分解、下放规划管理权限。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完善管理职能,确保城乡规划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各级政府、城乡规划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本区域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各类建设活动的调控作用。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镇、乡规划工作的领导。镇、乡政府要明确机关综合性办事机构承担规划管理职能,配备与《城乡规划法》赋予的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力量,依法履行镇、乡规划管理职能,逐步推进城乡一体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完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成果技术审查、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要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对城乡规划重大问题、城乡发展重大政策的宏观决策咨询作用,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要坚持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审议规划制度,完善审议规则,提高审议效率和质量,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各市(地)、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注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工作者要牢固确立规划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加大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一)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的专项监督检查,严格行政责任追究,维护群众利益。要建立完善上级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作出规划许可的纠正办法,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和市(地)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细化和明确城乡规划督察员的工作职责和督查程序,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二)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各级政府要抓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配套规定,明确对违法建设查处中“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认定程序,完善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操作办法,对违反城乡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要坚决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对拒不执行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大《城乡规划法》执法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城乡规划中的强制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书两证”作为规划执法的主要依据,加大对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主次干道两侧、房地产开发集中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执法力度。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城市,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重新划分职责分工,建立规划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溯及力刍议
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政策法规处 王常磊
2008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城乡总体规划的新时代。《城乡规划法》强化了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赋予了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的权力。这在全国范围内违法建设查处难,特别是执行难的情况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建设强制执行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随着新法的实施和《城市规划法》的废止,执法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急需解决,即:该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违法建设,在该法实施后需要作出处罚处理,应当适用于《城市规划法》还是适用于《城乡规划法》。对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适用《城乡规划法》。理由是原违法建设曾违反了《城市规划法》,且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现在依然违反着城市规划,其违法行为至今仍未改正,应适用《城乡规划法》予以查处。
第二种观点认为适用《城市规划法》。理由是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能用后实施的法律去规范先前的违法行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处罚,但在执行阶段适用《城乡规划法》赋予的强制执行权,不申请法院执行,而由城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拆除,高效快捷。笔者认为,对此类违法建设应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查处。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溯及约束力,即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二是溯及保护力,即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保护和救济。
法不溯及既往,即不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约束和保护,最早确立于1787年美国宪法,经过二百多年的实践和演化,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立法原则,受到各国法律普遍采用。《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也理应适用这一原则。理由有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明确规定
《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这条规定实际上就在我国确立了“法不溯及既往是原则,法溯及既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在《城乡规划法》中没有“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因此,就不存在溯及既往的例外。那么是否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来选择法律适用呢?《立法法》第84条“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的但书规定,实质上就是在我国法律适用上确定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但是,《城乡规护法》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因此不能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退一步讲,即使能适用这条原则,《城乡规护法》对违法建设的处罚规定也重于《城市规护法》,也应适用《城市规护法》。因为,《城市规划法》规定了违法建设只有在“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情况下,才予以拆除处罚,而新的《城乡规划法》则摈弃了“严重影响规划”的提法,规定“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从条文表述上可以看出,对违法建设无论是在罚款幅度上,还是在予以拆除的条件上,新法都给予了重于旧法的规定。综上,赋予《城乡规划法》溯及既往的效力,违背了立法法的宗旨。
二、法对人们行为规范作用的属性决定
从行为理论上讲,在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认知程度有限,只能根据现存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一个普通人去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尚未生效甚至尚未制定的法律的要求,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违法建设当事人也同样如此,当时实施违法建设行为时,不可能想到其违法建设行为后的法律对自己的违法建设是罚款、是没收还是拆除,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讲,如果想到事后的法律对自己的违法建设罚款幅度这么高,处罚力度这么大,违法成本如此之高,或许也就不再实施违法建设行为。因此用适用新法去弥补新法生效前出现的空白很容易损害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溯及既往,这是由法对人们行为规范作用的属性决定的,用事后创设出来的规定约束和惩罚事前的行为,与法治精神相违背。
三、有建设部相关通知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复函予以借鉴
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实施,《城市规划条例》废止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城市规划法》实施后,一些地方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断给建设部去电或去函,询问在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在该法实施后发现并需作出处理,应当适用于《城市规划法》还是适用于《城市规划条例》。为此,建设部于1990年11月8日就《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以(90)建法字第577号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请示,提出“按照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在该法实施后处理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法案件,还是应当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而不应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2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以常办〔1990〕秘字第093号函复:“关于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同意你部的意见。请按此办”。为此,建设部于1991年2月20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的通知》,对此问题予以了明确。
至于第一种观点,有人认为,违法建设行为结束后,其违法行为一直处以持续状态,直至持续到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应用新法处罚。其实,这种观点混淆了违法行为处罚时效和法的溯及力问题。《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此条仅是对“时效制度”的规定,也即违法行为有连续(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行政违法行为的情形)或继续状态(一个违法行为发生之后,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不法状态一直处于持续之中)时,不受两年时效的限制,未超出处罚时效,依旧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此违法行为已经实实在在的处于一种违法状态,其违反的法律是确定和存在的。本条旨在解决的是在违反法律确定的情况下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处罚问题,而不涉及法的溯及力即法的适用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可以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处罚,然后在执行适用《城乡规划法》予以强制拆除,这种观点显然更是不妥当的。因为,一个案件的结束,也即结案,是对案件作出最后处理,使其终结。《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行政处罚决定一旦作出,就必须得到履行,作出予以强制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不代表案件的结束,只有当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才能结案。可见,第三种观点将案件的处罚决定和执行本属于一个案件范畴的两个行为生生割裂开来,虽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于法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