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厂:考察“长三角”深谋“十二五”
大厂:考察“长三角”深谋“十二五”
(通讯员 黄蕾 王福龙)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12月5日至10日,大厂回族自治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乡镇、园区、县直重点部门、县内重点企业负责人等30余人赴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就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城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以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谋划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自治县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跨越争先。
2009年,大厂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县域经济实力又跻身全省20强。如何谋划大厂的“十二五”、怎样加快大厂建设、把一个什么样的大厂送到“十三五”?考察团一行带着问题,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松江新城规划建设、浦东市民中心及规划馆;昆山花桥现代服务业园区、千灯炎武社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吴江新区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杭州下沙开发区建设。每天学习考察结束后,考察团都召开不同形式的交流座谈会,大家围绕看出了什么、比出了什么、想出了什么,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围绕在“十二五”期间把大厂建成一个有业有序、有城乐居、有保可依的新城市,进一步明确了要坚持科学规划领航;围绕城乡一体化,整体提升规划水平,实现规划覆盖所有区域、所有功能、所有区片,并严格坚持“规划即法,执法如山”,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载体,集合力量优化大厂工业园区、潮白河工业区、大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软硬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放大与首都北京“零距离”区位优势,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沃土,构筑京东投资环境最优的发展高地。上项目壮实力,坚持“长线短线”并进思路,以中华电动汽车城启动为契机,继续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大品牌,创新方式方法,主动谋划洽谈,实现落地达产,壮大大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力。
第二篇:长三角考察体会(政协)
学习先进经验 推动科学发展
—
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骆万仓(2008年11月)
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10月18日至31日,我随区党政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听取南京秦淮区、无锡崇安区、张家港市、杭州拱墅区、上海卢湾区在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感受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力度大、管理措施实,基层服务理念超前。思想上触动很深,启发很大,经过认真思考和梳理,我觉得,有以下四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抓住改革开放和推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政策的难得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锐意创新创造奇迹,坚持只要有利于发展的,就鼓励干、允许试、不争论,营造了敢想、敢干、敢闯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我们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有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的所考察的几个城区的经济总量大、财政收入高,张家港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0多亿元,5个城区一般预算收入最 少的也超过13亿元,好多街道的财政收入过亿元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但是,我认为,我们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我们要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区委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要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强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要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先进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大力倡导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发展、率先富民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 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衡量思想解放的程度。
第二、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在此次考察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所到区、市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相比之下,“硬环境不够硬,软环境不够软”,是我们与先进 地区最大的差距。实现七里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是要打造良好的硬环境。这次考察学习的南京、无锡、张家港、杭州、上海等城市之间以及整个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公路网非常发达,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给我们留下来深刻印象。我们处在欠发达地,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但还是要想方设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方面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不断加大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增强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对人文环境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拱墅区在实施草营巷、莫干巷改造中,采用全方位立体化改造,并在小街巷两侧的墙面设置了黑色大理石材质的字画,文化色彩浓郁。在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改造中,将原有住户全部迁出,投巨资(超过13亿元)进行保护性改造。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此次考察中,我们通过城市这一窗口,充分感受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之发达、人气之旺盛、活力之强劲。这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高,除了得力于他们突出工业发展,依托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之外,还在于他们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并始终把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定期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市容市貌得到了有效治理,城市整体形象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化运作管理等方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要在城市信息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一是要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的作用,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增加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二是要创新管理模式。无锡崇安区的“路长制”、杭州拱墅区的“门前三包IC 卡管理”、整治“牛皮癣”的“呼死你”办法、张家港市向乡镇派驻执法中队等成为长效管理的机制,在城市管理中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积极借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逐步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灵敏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网络体系。三是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导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效能。杭州拱墅区的城市管理社会承包养护办法值得借鉴,将道路保洁、绿化管护、“牛皮癣”清理等按面积、长度确定养护价格,向社会招标管理,并对管护效果监督考核、打分核算。
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立足基层服务群众
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在学习考察中,我感受到长三角地区社区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秦淮区推广“四 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准入制”,大力培育居民的自我管理与服务;卢湾区服务中心以“一门进入,一口受理、协同办理、方便居民”为目标,集中办理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生育、工会理赔、廉租房申请登记、来沪人员居住登记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的社区事务,建设10分钟服务圈;淮海中路社区(街道)通过精心设计举办“白领交友”、“ 企业文化论坛”、“ 楼宇体育俱乐部”等品牌活动,提升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这些先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学习。我们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自治、管理、服务、治安、环境、精神文明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宽领域,扎实工作,优化服务,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第三篇:赴香港及珠三角、长三角招商考察思考
月日—日,我们一行人,分两批、两个阶段,先后赴香港、深圳、嵊州、新昌、温州、义乌、杭州、上海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招商考察活动。一路察看,一路交流;一路议论,一路振奋,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拓宽了思路、看到了希望。一
当我们仍在讨论“姓社姓资”的时候,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民营经济已雨后春笋般地茁壮发展;当我们依旧打击“投击倒把”的时候,义乌等地市场已开始如火如荼般地建设。数日的南方考察,我深深体会到南方人与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过上百年的滚动发展,成为亚洲经济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珠三角、长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多年来的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最高、最富庶的地区。判断社会地位高低标准、价值标准、人生观念、思维方式上与内地明显不同。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是看其经济实力大小,有钱就有地位,没钱就没地位,钱多地位就高,钱少地位就低,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仅看其政治地位,更主要的是看其经济实力。这一点与内地不同,尤其是在北方差别更大,大部分人还都热衷于蹲机关、吃财政、追求行政职务和政治地位,“官本位”思想还十分严重。在人们的意识中,拥有金钱多少,并不代表社会地位高低。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老板多、官员少,公司多、机关少,这“两多两少”充分说明了一个地方的人才流向、就业观念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及经济质量的高低的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香港和南方发达地区,人才精英大部分聚集于公司、企业,而在我们北方与他们截然不同,大部分人萎缩在党政机关,每当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时,还在托关系、找门路,千方百计向党政机关挤,甚至不惜改行换业,致使人才流失。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现在还是上层建筑庞大,经济基础落后,另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就业观念落后。
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城镇居民收入居全国第一,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百强县(市)中,浙江占了个,居全国首位。浙江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其主要特点是:
(一)民营经济占主体。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快。万元产值以上规模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比重已接近。以温州为例,在那里经营办厂蔚然成风,几乎达到“家家户户开发项目,家家户户研究管理,家家户户融通资金,家家户户开拓市场,家家户户承担风险,家家户户都有企业家”,使整个温州经济中除水、电行业外都是民营经济,比例占到。
(二)产业规模宏大。浙江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块状经济结构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群。温州仅制鞋企业就有多家;嵊州的领带产业,素有“中国领带城”的美誉,拥有领带企业多家,年产亿条;打火机企业也有几千家的规模;浙东上虞市崧下镇,有多家制伞业,年生产成品伞亿把,销售收入亿元。这些产业群不仅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被人誉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备受推崇。
(三)质量品牌意识强。温州人从全国抵制温州货而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从烧毁双皮鞋而彻底觉醒,体会到了质量关乎生存、品牌就是发展。大虎打火机厂面对巨额利益诱惑,没有让别的厂家使用大虎打火机的品牌,从中完全可以看出温州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温州人先后打造了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制笔之都、中国纽扣之都等个“品牌之都”,还创造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个集资建造的飞机场、中国第一座礼品城等个“中国第一”。据统计,温州目前有个中国名牌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个,国家免检产品个,浙江名牌个,省著名商标个,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领跑城市”。
(四)经济环境宽松。嵊州市以“一切围绕投资者,一切为投资者服务”为宗旨,实行“五个一”和“五制”配套。“五个一”:一个楼层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个中心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人代理报批;“五制”:土地优惠制、全程服务制、税后无费制、有组织检查制、绿卡制。实行一条龙办公,简化办事手续,规范收费行为,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义乌市坚持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市场,围绕“打造国际购物中心”这一目标,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建立老百姓“”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群众和商户。义乌小商品市场日益繁荣,市场经营面积万平方米,经营商位.万个,经营人员万人,市场内汇集了个行业个大类万种商品。××年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亿元,市场成交额连续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三
温州市位置偏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第四篇:有关长三角部分企业考察调研报告研究
有关长三角部分企业考察调研报告研究
摘要: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是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关注的问题,如何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高职生现状做好高职生的就业工作,是目前高职就业问题的热点。文章根据对长三角部分企业的调研,力求寻求更多促进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关键词:高职生就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指导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employment of many i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usiness concern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securing jobs, higher, higher employment is a hot issue.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 of the research enterprise, to promote more vocational graduates to seek ful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employment;personnel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mployment guidance
前言
在就业市场上,高职生一直处于一种较尴尬的境地,与本科生相比,其理论知识水平显然有所欠缺,竞争力较弱;与中职生相比,简单的基层操作工作显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就出现了高职生面对就业市场而出现的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局面。有人曾说,招聘会上空手而归的多半是高职生。我们对苏州、嘉善、上海、杭州、义乌等地共20多家企业深入考察,我们看到,在所考察的这些企业中,我校毕业生倍受企业的欢迎,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现状让我们精神振奋。现将此次调研情况作一分析,试图寻求更多促进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我院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管理层、技术人员和外贸人员,不乏成功创业的校友,他们自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那么,为什么有些高职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他们为何在长三角地区深受欢迎,能在岗位中游刃有余?关键是他们准确把握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握住了自己,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肯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着良好的心态,因此就业前景是很光明的。相反,有的高职生觉得做技术工作太累,想找个天天坐办公室的工作,好逸恶劳,当然会失败了。据了解,我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首捧的重点,有些企业我院学生录用率甚至能达到80%以上。
其次,他们敢于在一线扎实工作。由于企业里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结构,实际对一线从事生产制造的员工需求是大量的,由于我院培养的专门人才技术技能过硬,特别是综合素质相当高,所以企业很愿意从我院学生中录用新员工。
二、考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企业人才定位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沟通机会很少,包括正式的机制,没有正式的方式,非正式的也很少。校方和企业家例行的峰会很少,再一个就是时间要求差距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的职业不断派生,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我们高职是时代的产物,能不能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这些现状都亟需改变,这些现状不改变,我们离企业的需求永远差距很大。企业和学校对人才标准要求有差距,企业要的是包子,学校
给的是蛋糕。这样会给高职院校的就业以及企业的用工带来很大的被动。
对于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沟通现状,企业有怨言,企业对高职院校有很多不满,他们认为,你的课程设置这么落后,不应该有的课程设计这么多,我们要的你们都没有。还有即使是企业认可的课程,里面的内容也很陈旧就不说了。企业到学校实验室来参观后,认为学校里面的实验室设施比企业还落后。企业说你们提供这样的设备,让学生在这么落后的设备上做实验,到我们企业以后,怎么能够在我们先进的设备上做实验。企业人士认为,从公司的角度来讲,企业非常欢迎不但技术精通熟练,同时又具备复合型才能的人才。而复合型才能,应当包括与人沟通、外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非常需要既精通技术、会外语,又懂得成本核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与苏州精实电子等一系列企业的交流中,企业非常希望能够以校企合办的形式开办定向的培训班,课程由企业定,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员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企业先与学员签订长期合同,中途加入或者退出也行,学生毕业后在公司工作。这样企业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培养过程,学生也可保证就业去向,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同时企业可承担部分培养费用。现在不少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常常抱怨一线的技术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总想坐办公室当白领,看不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空间。高职院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职业道德、技能知识、对行业的敏感度、职业工作规范等,这样才能尽快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在与调研企业的真诚交流中,所有企业都极力强调企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企业人才定位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的经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的企业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目前部分高职生就业思想认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诚然,此次出行,我们也看到一些高职毕业生常见的就业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离开学院和企业为之精心挑选的工作岗位,频繁跳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想上的“高瞻远瞩”造成的,他们中间不乏很多是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表现出种种与社会客观实际不合拍的现象。
1.问题表现。(1)定位缺乏理性思考。有些高职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总认为自己有专业知识,学业上有一技之长,加上在学院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职业技能证书,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其忽视了社会的需求性与现实性。(2)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有的高职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情有独钟,认为自己的父母全力以赴地供养自己上学就是为了学这门专业,狭隘地理解所学的专业必须对口,过分地强调学以致用。具体表现为工作中优先考虑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就觉得不理想,不踏实,上岗缺乏干劲,有投错“佛门”的感觉。(3)期望值过高。有些高职生认为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懂技术,择业观明显表现为热衷于寻找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较高的、地域条件较好的、环境优雅、“舒适”的“实惠”职业去干,极不情愿选择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域比较偏僻的、信息比较闭塞的、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去创业和工作。(4)心境浮躁,行动盲从。有些高职生看见其他的同学离开工作岗位,也不了解其中原委,心境浮躁,随大流,盲目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问题探析。(1)对社会目前就业现状的把握程度不够。他们认为找工作非常简单,然而,现实社会不是学生想象中的理想社会,社会上的众多职业也不是他们心中绘制好的理想职业,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把剩余的劳动力变为人力资源,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高职生对这些问题,平时接触较少,了解肤浅,认识不足,估计不准,感触不深,所以,一遇理想与现实碰撞,尴尬的事情就会出现。
(2)学生自身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很勤奋,三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他们中间,已经有一大批成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操作型人才。但
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一蹶不振。
四、强化就业指导的创新势在必行
1.应该是工作思想认识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就业指导工作思想认识创新来说,最核心的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毕业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这种和谐发展,就为科学发展观实质的实现,也就是说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2.是工作机制的创新。这次长三角之行,让我们深刻体会就业指导工作中创建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的,专职于兼职相结合的,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新的工作机制是适应未来学院发展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3.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将随着大众化的进程会进一步社会化。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不变的,继续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
4.工作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手段。这个方面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在就业工作的管理工作平台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服务平台方面,所起的作用。目前,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了。它一方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我院的就业网越来越引起广泛学生和家长、企业的关注,也是学院与毕业生建立联系的纽带之一。
5.工作内容的创新。主要是就业指导内容的细化,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的指导都出现了,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单纯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我院形成了由学院党委、就业办、学生处、各系书记、辅导员、班级班主任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工作的内容紧跟时代和学生实际,深受学生的喜爱。
五、学院发展与促进学生就业齐头并行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学院领导精心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脉搏,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市场的拓宽。在新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如何与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紧密吻合呢?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
1.树立“经营”就业的观念,经营是解决问题的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不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理念促进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搭建新的前进平台的过程,眼光与市场接轨,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与市场保持零距离,理念与国际接轨,观念与地方特色接轨。
2.注重市场化运作。创造性的开展好校企联合,固定时间及地点,变学生身份为员工工作身份,设身处地体验社会对“工作的人”要求的专业、沟通、协作、应变的能力以及承受批评、经受挫折、蒙受委屈等与情商有关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
3.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培养高级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利用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面等筹措资金。主动出击,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利用社会资源设施,丰富自己的办学条件。
4.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我院经过人才水平评估、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和就业工作评估,逐步提升内涵建设,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智能型、技术型、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带有强烈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目前的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期符合市场需要,实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实用化与操作化,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技能课程,加大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与企业合作的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5.学校专业设置以职业和就业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现实性、超前性、针对性、动态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每年都要与企业深入探讨,看看专业设置是否符合了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6.引导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需要创新。(1)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市场对人才的总需求,实行“订单教育”培养人才。(2)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教条的。(3)要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4)树立就业典型,让学生看能看得见,学能学得着,干能干出样,培养健康体魄,健全学生人格,防止畸形发展,造就合格人才。
7.教学方法需要创新。(1)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由单一的灌输型转变为双向型交流。(2)教学方法应该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才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所授之课,才会有人听,有人学,有人掌握,有人运用,最后创出成果。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3)创新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课堂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逐步向学生实习基地——工厂、企业或其他场地迁移,帮助学生架接“直通车”,让学生在就业前思想上就有充分准备,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放在哪里,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院与企业的联结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孕育产生,与企业零距离磨合的就业局面将逐步呈现,我们有信心看到,我院的就业工作将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朝着健康规范笃实和前瞻性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深谋远滤故事》读书感悟
智慧,是指人的辨析判断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创造文明,开辟未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历史。
《深谋远滤故事》是我这阵子最爱看的书,为什么有如此喜爱之情?因为它的内容是教你如何运用智慧,使智慧的光芒灿烂夺目。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犹其喜欢《明察秋毫》这篇文章。它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阵双方是苏联和德国。德国意图以夜色作掩护,伏击军力薄弱的苏联军队。一个苏联的侦察兵照常站岗放哨,风渐渐大了起来,侦察兵猛地发现树丛有小分枝逆风吹着,这让他起了疑心:难道有敌人潜伏在那里?侦察兵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便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上级,上级立即下命令攻打该地区,结果德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智慧多么可怕啊!一个小小的智慧便能使一支军队全军覆灭,仅仅是一个人注意到一小点,运用了一小点智慧。假如让我们的智慧全部释放,那么,我们将会多么所向无敌啊!但现实中,能够释放我们全部的智慧,注意生活每一个细节的人又有多少呢?智慧并不是敞开的大门,它不会让我们白白地走进多少里面。智慧是一座山,当你斩开所有的障碍登上山顶最高峰时,你与智慧同在,当你在最高点可以俯视世界万物时,只要你有智慧,便可以迈向成功的境界。
当然,在我们登山的途中,在清除障碍时,这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这也就是没有多少人能登上智慧之颠的原因。子解智慧,得到智慧,运用智慧,将帮助你走向世界的顶峰。
我们身为人民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好各科知识,用最好的智慧教育学生,让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