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的通知
内府发〔2009〕2号
信息内容: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内江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已经内江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途径。
各地、各部门要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保障准确执法、文明执法,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市政府。贯彻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二〇〇九年一月八日
内江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实 施 细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执法部门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执法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下同)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本市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幅度内,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本规定制定本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活动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明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作为本系统各级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工作依据。
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根据本规定,在上级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基础上细化标准。
第四条 规范和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先行的原则。
第五条 规范和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
本,符合法律目的,综合考虑、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关因素,所适用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第六条 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应当由行政执法部门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第七条 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修订或者完善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并按第六条的规定公布和备案。
第八条 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细化自由裁量标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行政处罚行为制定了自由裁量标准的,下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引用。
第九条 制定给予从重行政处罚的标准时,应当考虑下列情形: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经济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八)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侵害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合法权益的;
(十一)被处罚一年内再次发生相同违法行为的;
(十二)其他故意违法的,或者依法应当给予从重处罚的。
第十条 制定给予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标准时,应当考虑下列情形:
(一)违法行为人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八)未曾发生过相同违法行为的;
(九)主动中止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十)受行政行为误导的;
(十一)行政机关指使或共同参与的;
(十二)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行政违法行为,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决定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或者对具有本规定第九条的情形决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由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采取公开审案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政府法制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情况,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发证机关或持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人员可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或暂扣执法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或发证机关吊销其执法证,并由有关部门依据《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
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
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
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
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
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根据法制部门的要求,多管齐下,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以促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取得实效。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局领导亲自部署,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专门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科(药械稽查科),使每位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步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目标就是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对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幅度等内容进行逐项登记,摸清需要细化、量化裁量权的行政处罚项目。
(二)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在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的基础上,我局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要求,具体实施行政处罚。今年我局还借鉴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管理法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的细化标准,并结合我县执法实际,使自由裁量标准更加细化、准确、适用。
(三)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相关制度。我局除一直严格按照《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外,还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次,又按照县法制办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行政处罚说明裁量理由制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合法性审核制度、行政处罚裁量案例指导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责任追究制度,使行政执法人员有制可依,违制必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要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做到合法、合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是执法人员要正确理解掌握药械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我局严格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执法水平,全局建立有定期学习制度,稽查科建立有案件讨论制度,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打造成一支业务精而效率高的行政执法队伍。
三、狠抓落实,成效明显。我局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所有行政处罚均完全履行,未发生1起因裁量不适当或明显有失公正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执法人员作风清正廉洁、执法程序规范,未发生1起徇私舞弊事件,树立了良好的药品监督行政机关执法形象。
第五篇:江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标准
《江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细化标准》
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综合管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因无具体罚款幅度,不细化)
二、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处2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属国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6-8万元罚款;
2、属省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5-6万元罚款;
3、属市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3-5万元罚款;
4、属县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2-3万元罚款。
(二)在线监测设备未按规定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属国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4-5万元罚款;
2、属省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3-4万元罚款;
3、属市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2-3万元罚款;
4、属县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1-2万元罚款。
(三)采取擅自拆除、改动或者故意损坏等方式致使在线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属国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8-10万元罚款;
2、属省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7-8万元罚款;
3、属市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6-7万元罚款;
4、属县控重点排污单位的,处5-6万元罚款。
第六十条第二款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保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环保部门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细化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5—10万元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处以10—30万元罚款;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私设暗管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10万元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第六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擅自改变、损坏生态功能保护区或者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
细化为:
1、擅自改变、损坏生态功能保护区标志的处500-1000元
2、擅自改变、损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处1000-2000元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在市政排水管网收集范围内的饮食、车辆清洗等服务业,其排放污水设施不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接的;
细化为:
每日用水5吨以下的,处500元罚款;每日用水超过5吨的,每超出1吨加处50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使用原煤散烧或者露天燃用煤炭、木柴加工食品或者油烟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放的;
细化为:
1、使用原煤散烧或者露天燃用煤炭、木柴加工食品的,首次处以500元罚款,再次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2、油烟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放的,注册资金20万元以下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注册资金20万元以上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使用以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者聚丙烯为原料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食品容器的;
细化为:
首次处以500元罚款。经处罚后仍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安装空调器室外机的。细化为:
非经营性的处500元罚款;经营性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城市建成区无公共烟道或者未配建专用排烟道的综合楼、住宅楼内新建、扩建餐饮项目的;
细化为:
新建的处以1000元罚款;扩建的处以500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区域从事经营性的产生噪声污染的切割作业的;
细化为:
首次处以200元罚款;经处罚后仍不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区域从事经营性的产生光污染的露天电焊的。
细化为:
首次处以200元罚款;经处罚后仍不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
第六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将各类污染物直接排入城区湖泊的; 细化为:
1、将二类污染物排入城区湖泊的,处1-3万元罚款;
2、将一类污染物排放城区湖泊的,处3-5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擅自处置放射性废物和废放射源的。
细化为:
1、擅自处置放射性废物的:
(1)放射性废物量小活度低的,处以1-2万元罚款;(2)放射性废物量大活度低的,处以2—3万元罚款;(3)放射性废物量小活度较高的,处以3—4万元罚款;(4)放射性废物量大活度较高的,处以4—5万元罚款;
2、擅自处置废放射源的:
(1)属Ⅴ类放射源的,处1万元罚款;(2)属Ⅳ类放射源的,处2万元罚款;(3)属Ⅲ类放射源的,处3万元罚款;(4)属Ⅱ类放射源的,处4万元罚款;(5)属Ⅰ类放射源的,处5万元罚款。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为非法转移进入本省的固体废物提供堆放场地,或者销售、加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属一般固体废物的,30吨以下处以1-3万元罚款;30吨以上60吨以下处3-5万元;60吨以上100吨以下处5-8万元;100吨以上8-10万元。、属危险废物的,处3-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8-10万元。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或者午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作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在居民住宅区、医疗区内作业的,处1-2万元罚款;
2、在机关、文教科研区内作业的,处8000-15000元罚款
3、在其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作业的,处5000-8000元罚款。
第二部分 水环境污染防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七十条 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8万元罚款;
2、拒绝监督检查的,处以5—8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8—10万元罚款。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处五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5—8万元罚款;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20—30万元罚款;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30—40万元罚款。
4、造成污染危害严重后果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细化为:
1、谎报水污染物申报登记事项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拒报水污染物申报登记事项的,处以3—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细化为:
1、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处1—4万元罚款;
2、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控设备联网的,处4—7万元罚款;
3、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处7—10万元罚款。
(三)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细化为:
1、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处1—3万元罚款;
2、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的,处3—5万元罚款,造成较大危害后果的,处5—10万元罚款。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处1倍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处2倍罚款;
3、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处3倍罚款。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细化为:
1、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非重污染行业内超标排放一次的:
①超标1倍以下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罚款; ②超标1倍以上2倍以下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3倍罚款; ③超标2倍以上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4倍罚款。
(2)非重污染行业内超标排放二次的或重污染行业超标一次的,按上述标准加1倍处以罚款。
(3)非重污染行业内超标排放二次以上或重污染行业超标一次以上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5倍罚款。
注:重污染行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规定,重污染行业暂定为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
2、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1)非重污染行业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3倍罚款;(2)重污染行业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4—5倍罚款。
第七十五条第二款 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细化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5—10万元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处以10—30万元罚款;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私设暗管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10万元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2—5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二)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江河排放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的,处以15—25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上述水体排放的,处以20—40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一级保护区排放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5、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直接埋入地下的,处20—40万元罚款。
(三)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 细化为:
1、在江河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在水库、湖泊、地下水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四)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2—5万元罚款;
2、在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3、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4、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5、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处以5—15万元罚款;属危险废物的,处15—20万元罚款。
(五)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15—25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25—40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七)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细化为 :
1、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的,处以30—50万元罚款;
2、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20—40万元罚款;
3、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其他废弃物的,处10—20万元罚款。
(八)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细化为:
1、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处15—20万元罚款。
2、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8—12万元罚款;存贮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12—16万元罚款。
3、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其他废弃物的,处以5—8万元罚款;存贮其他废弃物的,处8—10万元罚款。
有前款第三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五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保护登记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20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20—30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25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30—40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书》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30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保护登记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15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20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20—25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书》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25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25—30万元罚款。
(三)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建设项目增加排污量的。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保护登记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10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表》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15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保护报告书》项目的,改建、扩建的处以20万元罚款,新建的处以20—25万元罚款。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2、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处以2—5万元罚款;
3、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处200—500元罚款。第八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 细化为:
1、非重污染行业的,处2—5万元罚款;
2、重污染行业的,处5—10万元罚款。
(二)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
细化为:
1、非重污染行业的,处4—8万元罚款;
2、重污染行业的,处8—10万元罚款。
二、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细化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责令限期拆除,处40—50万元罚款;在二级保护区内内设置排污口,责令限期拆除,处罚款30-40万元;
2、逾期不拆除的,一级保护区内,处以80—100万元罚款;二级保护区内,处罚款50--80万元。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
(二)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三)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
(四)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五)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
(六)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
(七)在无良好隔渗地层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贮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行为之一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之一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
1、向江河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二)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江河排放的,处以25—30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的,处以25—40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上述水体排放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一级保护区排放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5、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直接埋入地下的,处40—50万元罚款。
(三)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 细化为:
1、在江河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2、在水库、湖泊、地下水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3、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4、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四)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在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3、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4、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8--20万元罚款。
5、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属危险废物的,处15--20万元罚款。
(五)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
细化为:
1、向江河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25—35万元罚款;
2、向水库、湖泊、地下水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30—40万元罚款;
3、向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水体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35—45万元罚款;
4、向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处以40—50万元罚款。
(六)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
细化为:
1、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的,处以30—50万元罚款;
2、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20—40万元罚款;
3、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其他废弃物的,处10—20万元罚款。
(七)在无良好隔渗地层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贮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
细化为:
1、利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的,处以15—25万元罚款;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处20万元罚款。
2、利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存贮含病原体的污水的,处15—20万元罚款。
3、利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其他废弃物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存贮其他废弃物的,处15—20万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或者经营餐饮、娱乐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细化为:
1、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经营餐饮、娱乐项目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损坏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对个人处200元罚款;
2、对单位处1000元罚款。
第四部分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细化为:
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细化标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细化为:
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细化标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细化为:
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细化标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细化为:
参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细化标准。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搬迁、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细化为:
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细化标准。第五十五条 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细化为:
参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细化标准。
第五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细化为: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细化为:
1、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5dB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5—10dB以下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10dB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第五部分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一)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细化为:
1、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
2、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的,处以3万元罚款;
3、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5万元罚款。
(二)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建设贮存的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细化为:
1、按照实际产生量,10吨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按照实际产生量,10吨—50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按照实际产生量,50吨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三)将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细化为:
1、设备原值50万元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设备原值50—100万元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设备原值100—200万元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设备原值200万元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四)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的;细化为:
1、月处理量50吨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月处理量50吨—200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月处理量200吨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五)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细化为:
1、贮存、处置、填埋能力为1000立方米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贮存、处置、填埋能力为1000—10000立方米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贮存、处置、填埋能力为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六)擅自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细化为:
1、转移20吨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转移20吨—50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转移50吨—100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转移100吨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七)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细化为:
1、按照实际贮存量,1000立方米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按照实际贮存量,1000—10000立方米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按照实际贮存量,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八)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的。细化为:
1、丢弃、遗撒1吨以内的,处以5000—10000元罚款;
2、丢弃、遗撒1—3吨的,处以1—3万元罚款;
3、丢弃、遗撒3吨以上的,处以3—5万元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2—4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3—5万元罚款;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4—6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5—7万元罚款;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6—10万元罚款。
4、造成污染危害严重后果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第七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
2、拒绝现场检查的,处以2万元罚款。
第七十一条 从事畜禽规模养殖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处置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2—4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5万元罚款。
第七十三条 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应封场3万立方米以下的,处以5万元罚款;
2、应封场3—10万立方米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3、应封场10—50万立方米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4、应封场50万立方米以上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一)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细化为:
1、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处以1万元罚款;
2、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5—10万元罚款。(二)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细化为:
1、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
2、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的,处以2万元罚款;
3、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三)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细化为:
1、擅自关闭、闲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处以5—8万元罚款,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2、擅自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处以8—12万元罚款;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四)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的;细化为:
1、逾期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数额1倍的罚款;
2、对内第二次逾期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数额2倍的罚款;
3、对内第三次及三次以上逾期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数额3倍的罚款。(五)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细化为:
1、将危险废物提供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处以5—10万元的罚款;
2、将危险废物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处以10—15万元的罚款;
3、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六)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细化为:
1、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处以2—5万元罚款;
2、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
(1)转移5吨以下的,处以3—5万元罚款;(2)转移5吨—10吨的,处以5—8万元罚款;(3)转移10吨—20吨的,处以8—15万元罚款;(4)转移20吨以上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5)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七)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细化为:
1、混合量1吨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混合量1—5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混合量5—10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混合量10吨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八)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细化为:
1、混合量1吨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混合量1—5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混合量5—10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混合量10吨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九)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的;细化为:
1、载运500克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载运500—5000克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载运5—10千克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载运10千克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十)未经消除污染的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的;细化为:
1、容量30立方米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容量30—100立方米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容量100—500立方米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容量500立方米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十一)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细化为:
1、尚未造成环境污染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造成一般环境污染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造成较大环境污染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处以8—10万元罚款。(十二)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的;细化为:
1、丢弃、遗撒1吨以内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丢弃、遗撒1—3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丢弃、遗撒3—5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丢弃、遗撒5吨以上的,处以8—10万元罚款。(十三)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细化为:
1、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处以1万元罚款;
2、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处以1万元罚款;
3、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第十一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行为之一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应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细化为:
1、代处置费用为20万元以内的,处1倍罚款;
2、代处置费用为20万元—50万元的,处2倍罚款;
3、代处置费用为50万元以上的,处3倍罚款。
第七十七条 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
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前款活动的,还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细化为:
1、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处违法所得1—2倍罚款。
2、无经营许可证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处违法所得2—3倍罚款。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一百万元,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重大事故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细化为:
1、造成一般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处以2—5万元罚款;
2、造成较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处以5—10万元罚款;
3、造成重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4、造成特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五)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六)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七)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结果存档、报告的。
细化为:
1、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2000—3000元罚款;
2、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3000—4000元罚款;
3、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4000—5000元罚款。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或者使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细化为:
1、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2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1万元罚款。
2、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3000—4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2万元罚款。
3、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4000—5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3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三)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四)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六)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细化为:
1、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5000—7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1.5万元罚款。
2、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7000—8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5—2.5万元罚款。
3、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8000—10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5—3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1—1.5万元罚款。
2、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1.5—2.5万元罚款。
3、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以2.5—3万元罚款。第五十一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条例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服务于1000人以下的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处以1000—2000元罚款;
2、服务于1000—2000人的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处以2000—4000元罚款;
3、服务于2000人以上的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处以4000—5000元罚款。第五十二条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罚款。
第五十三条 转让、买卖医疗废物,邮寄或者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转让、买卖双方、邮寄人、托运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承运人明知托运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运输医疗废物,仍予以运输的,或者承运人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工具上载运的,按照前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0—1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处以1—2万元罚款;
3、违法所得5000—20000元的,处违法所得2—3倍罚款;
4、违法所得2—5万元的,处违法所得3—4倍罚款;
5、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的,处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
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猪、3万羽以下的鸡(鸭)和100头以下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3—5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5—8万元罚款;
3、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8—10万元罚款;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猪、3万羽以下的鸡(鸭)和100头以下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0—20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20—30万元罚款;
3、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30—50万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猪、3万羽以下的鸡(鸭)和100头以下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5—10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0—15万元罚款;
3、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5—20万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猪、3万羽以下的鸡(鸭)和100头以下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3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3—6万元罚款;
3、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6—10万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后,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农牧等有关部门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
细化为:
1、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下猪、3万羽以下的鸡(鸭)和100头以下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5000元—1万元罚款;
2、常年存栏量为500—1500头猪、3—9万羽的鸡(鸭)和100—300头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1—3万元罚款;
3、常年存栏量为1500头以上猪、9万羽以上的鸡(鸭)和300头以上牛的畜禽养殖场,处以3—5万元罚款;
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款细化为:
1、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下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2、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3、违法所得在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4、违法所得在30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的,处30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罚款;
5、违法所得在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处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6、违法所得在50万元以上的,处50万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5万元罚款;
2、处理企业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但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处4万元罚款;
3、处理企业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但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的,处3万元罚款;
4、处理企业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但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且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处4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处理企业建立了日常环境监测制度但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处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罚款;
3、处理企业日常环境监测制度不健全,日常环境监测项目存在缺失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八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不如实记录生产、储存、使用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的;
(二)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不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三)储存剧毒化学品的单位未将剧毒化学品的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的;
(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经办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所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用途,或者保存销售记录和相关材料的时间少于1年的;
(五)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的;
(六)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未将有关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的。
第一款细化为:
1、满半年以上一年以下未执行记录制度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2、满一年以上未执行记录制度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六、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超过10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以5—8万元罚款;
3、违法所得5—10万元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4、违法所得超过10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细化为:
1、未对经营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处以5—8万元罚款;
2、未对未处置的危险废物作出妥善处理的,处以6—10万元罚款;
3、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未在划定的封闭区域设置永久性标志的,处以5—6万元罚款;
5、未对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土地采取封闭措施的,处以6—8万元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四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转让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以5—6万元罚款;
2、变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以6—8万元罚款;
3、伪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原发证机关暂扣或者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细化为:
1、未与处置单位签订接收合同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未将收集的废矿物油和废镉镍电池在90个工作日内提供或委托处置单位进行处置的,处以3—5万元的罚款。
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辖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一)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细化为:处以1—3万元罚款。(二)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细化为:处以2万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期限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联单的;细化为:处以1万元罚款。
(四)未在规定的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细化为:处以1万元罚款。
(五)拒绝接受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联单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的。细化为:处以1万元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冶法》有关规定,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五)项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八、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地方处罚事项一】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环境保护部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
(一)拒绝或者阻碍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细化为:
1、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2万元元罚款;
2、拒绝现场检查的,处以3万元罚款。
(二)未取得登记证或者不按照登记证的规定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 细化为:处以2—3万元罚款。
(三)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的; 细化为:处以2—3万元罚款。
(四)未按登记证规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 细化为:处以1—2万元罚款。
(五)将登记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的。细化为:处以2—3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地方处罚事项二】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向加工使用者传递风险控制信息的; 细化为:处以2-3万元罚款
(二)未按规定保存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的;
细化为:处以1-2万元罚款
(三)将以科学研究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未按规定管理的。
细化为:用于其他目的,处以2-3万元罚款;未按规定管理的,处以1-2万元罚款。
九、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第二十五条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的;细化为:处以3万元罚款。
(二)未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细化为:处以1万元罚款。
(三)未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进行环境恢复的;细化为:处以2万元罚款。
(四)未将环境恢复后的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细化为:处以2万元罚款。
十、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现场检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但尚构不成刑事处罚的,并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拒不改正的,处以2万元罚款;
2、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视情节处以1—2万元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任何个人或者未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获得环境保护措施验收合格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处3—6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处6—10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未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且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拆解、利用、处置活动的;
细化为:
处以3万元罚款。
(二)拆解、利用和处置电子废物不符合有关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政策的要求,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禁止性技术、工艺、设备要求的;
细化为:
处以3万元罚款。
(三)贮存、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作业场所不符合要求的; 细化为:
处以2—3万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记录经营情况、日常环境监测数据、所产生工业电子废物的有关情况等,或者环境监测数据、经营情况记录弄虚作假的; 细化为:
1、未按规定记录有关经营情况的,处以2—3万元罚款。
2、弄虚作假的,处3万元罚款。
(五)未按培训制度和计划进行培训的; 细化为:
处以1万元罚款。
(六)贮存电子废物超过一年的。细化为:
处以2万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列入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
(一)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污染防治设施、场所的;
(二)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随意倾倒、堆放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的;
(三)造成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的;
(四)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分别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细化为:
参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细化标准。
十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一)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规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细化为:
1、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规定的处理设施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2、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规定的处理能力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3、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规定的场所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4、不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规定的处理类别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3万元罚款。
(二)未按规定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变更、换证、注销手续的。细化为:
1、未按规定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变更手续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2、未按规定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换证手续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3、未按规定办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注销手续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处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细化为:
1、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提供给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处理活动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2、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委托给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处理活动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伪造、变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处理资格证书,处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伪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变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款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倒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出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3、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十二、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对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后的残余物未进行无害化利用或者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改正的,可以由发证机关撤销其固体废物进口相关许可证。造成污染环境事故的,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细化为:
1、按照残余物实际产生量,10吨以下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按照残余物实际产生量,10吨-50吨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按照残余物实际产生量,50吨以上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执行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未履行日常环境监测或者未按规定报告进口固体废物经营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的,可以由发证机关撤销其固体废物进口相关许可证。
细化为:
1、未执行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未履行日常环境监测或者未按规定报告进口固体废物经营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在3个月以内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2、未执行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未履行日常环境监测或者未按规定报告进口固体废物经营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在3-6个月以内的,处1-2万元以下罚款;
3、未执行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未履行日常环境监测或者未按规定报告进口固体废物经营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在6个月以上的,处2-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部分 放射性污染防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一)不按照规定报告有关环境监测结果的;细化为:
1、报送结果不全或有错误的,处以5000元罚款;
2、未按时报送的,处以1万元罚款;
3、不报、拒报的,处以2万元罚款。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的。
细化为:
1、不如实反映情况的和提供必要资料的,处以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罚款。
2、拒绝进入现场检查的,处以2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行建造、运行、生产和使用等活动的,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或者恢复原状,并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处1—3万元罚款,造成较大影响或危害后果的,处3—5万元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处5—10万元罚款,造成较大影响或危害后果的,处8—12万元罚款;
3、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处10—15万元罚款,造成较大影响或危害后果的,处15—20万元罚款。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放射防护设施,或者防治防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细化为:
1、已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5—8万元罚款;
2、已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未申请环保竣工验收,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3、未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放射防护设施的,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
4、污染严重,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转让、进口、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按照违法所得数额大小比例处以1—10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
3、违法所得20—4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
4、违法所得40—6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
5、违法所得6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建造尾矿库或者不按照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要求建造尾矿库,贮存、处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尾矿的;细化为:
1、不按照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要求建造尾矿库,贮存、处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尾矿的,处以10万元罚款;
2、未建造尾矿库的,处以15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二)向环境排放不得排放的放射性废气、废液的;细化为:
1、排放放射性废气、废液的,处以10万元罚款;
2、排放放射性废气、废液,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以15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
(三)不按照规定的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利用渗井、渗坑、天然裂隙、溶洞或者国家禁止的其他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的;细化为:
1、不按照规定的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的,处以10万元罚款;
2、不按照规定的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以15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四)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的;细化为:
1、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量小活度低的,处以1-3万元罚款;
2、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量大活度低的,处以3—5万元罚款;
3、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量小活度较高的,处以5—8万元罚款;
4、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量大活度较高的,处以8—10万元罚款;
5、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10万元罚款。
(五)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的。细化为:
1、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量小活度低的,处以10—13万元罚款;
2、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量大活度代的,处以13—15万元罚款。
3、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量小活度较高的,处以15—17万元罚款。
4、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量大活度较高的,处以18—20万元罚款。
5、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十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的;细化为: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2—3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3—5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5—8万元;
4、逾期6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8—10万元。
(二)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的;细化为: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2—3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3—6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6—10万元。
(三)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细化为: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2—3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3—6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6—10万元。
第五十六条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不按照本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置的,由审批该单位立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指定有处置能力的单位代为处置,所需费用由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承担,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逾期不改正,属3类废物的,处以5—10万元罚款;属2类废物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属1类废物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2、产生废放射源的单位逾期不改正,属5类放射源的,处以1—3万元罚款;属4类放射源的,处以3—5万元罚款;属3类放射源的,处以5—8万元罚款;属2类放射源的,处以8—10万元罚款;属1类放射源的,处以10—12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活动的;
(二)不按照许可的有关规定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活动的。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按照违法所得数额大小比例处以5—10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
3、违法所得20—4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
4、违法所得40—6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
5、违法所得6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许可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
(二)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
(三)改变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以及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生产、销售、使用设施或者场所,未按照规定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的;
(四)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而未按照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进口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按照违法所得数额大小比例处以1—10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
3、违法所得20—4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
4、违法所得40—6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
5、违法所得6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生产、销售、使用活动,未按照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或者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辐射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属5类放射源或3类射线装置的,处1—2万元罚款;
2、属4类放射源或2类射线装置的,处2—4万元罚款;
3、属3类放射源的,处4—6万元罚款;
4、属2类放射源的,处6—8万元罚款;
5、属1类放射源或1类射线装置的,处8—10万元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许可证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转让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批准文件或者由原批准机关撤销批准文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违反本条例规定,转让许可证或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的,处5—7万元罚款;
2、违反本条例规定,变造许可证或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的,处7—9万元罚款;
3、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许可证或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的,处9—10万元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未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和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的;
细化为:
未按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和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的,处以3—5万元罚款,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危害后果的,处5—8万元罚款。
(二)未经批准擅自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细化为:
未经批准擅自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处以5—8万元罚款,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危害后果的,处8—10万元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收缴其未备案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未编码的放射源,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原发证机关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一)未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台账的; 细化为: 处以5万元罚款。
(二)未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编码规则,对生产的放射源进行统一编码的;
细化为:
处以5万元罚款。
(三)未将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台账和放射源编码清单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
细化为:
处以5万元罚款。
(四)出厂或者销售未列入产品台账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未编码的放射源的。细化为:
处以10万元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指定有处理能力的单位代为处理或者实施退役,费用由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承担,并处1万元以上l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对废旧放射源进行处理的; 细化为:
1、属4类或5类放射源的,处1—3万元罚款;
2、属3类放射源的,处3—5万元罚款;
3、属2类放射源的,处5—8万元罚款;
4、属1类放射源的,处8—10万元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对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和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实施退役的。
细化为:
处以10万元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
细化为:
1、属5类放射源或3类射线装置的,处2—5万元罚款;
2、属4类放射源或2类射线装置的,处5—8万元罚款;
3、属3类放射源的,处8—10万元罚款;
4、属2类放射源的,处10—15万元罚款;
5、属1类放射源或1类射线装置的,处15—20万元罚款。
(二)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放射性标志的。
细化为:
1、未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志的,处2—5万元罚款;
2、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的,(1)属5类放射源或3类射线装置的,处2—5万元罚款;(2)属4类放射源或2类射线装置的,处5—8万元罚款;(3)属3类放射源的,处8—10万元罚款;(4)属2类放射源的,处10—15万元罚款;
(5)属1类放射源或1类射线装置的,处15—20万元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辐射事故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辐射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细化为:
1、造成一般辐射事故的,处5—10万元罚款;
2、造成较大辐射事故的,处10—15万元罚款;
3、造成重大辐射事故的,处15—20万元罚款;
4、造成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20万元罚款。
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不按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或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细化为:
1、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
2、不按规定办理申报登记手续的,处以1万元罚款。
(二)不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细化为:
1、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2、应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处5—8万元罚款;
3、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8—10万元罚款。
(三)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细化为:
1、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罚款。
2、拒绝进入现场检查的,处以2万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批准的电磁辐射设备的功率的,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细化为:
1、无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罚款;
2、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万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或者未经验收合即投入生产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细化为:
参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有关细化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或在评价工作中弄作假的,由核发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对评价单位没收评价费用或取消其评价资格,并处罚款。
细化为: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细化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事故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必须依法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细化为:
1、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事故,无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罚款;
2、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万元罚款。
四、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十九条第二款托运人未按照规定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批准书、辐射监测报告备案的,由启运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属一类放射性物品的,处4-5万元罚款;
2、属二类放射性物品的,处3-4万元罚款;
3、属三类放射性物品的,处1-3万元罚款;
第六十三条 托运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启运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对托运的放射性物品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实施监测的;
(二)将经监测不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放射性物品交付托运的;
(三)出具虚假辐射监测报告的。细化为:
1、属一类放射性物品的,处15-20万元罚款;
2、属二类放射性物品的,处10-15万元罚款;
3、属三类放射性物品的,处5-10万元罚款;
第六十五条第二款托运人、承运人未按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的要求,做好事故应急工作并报告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属一般事故的,处5-8万元罚款;
2、属较大事故的,处8-12万元罚款;
3、属重大事故的,处12-16万元罚款;
4、属特大事故的,处16-20万元罚款。
第六十六条 拒绝、阻碍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履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处2万元罚款。
2、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第一次处以1万元罚款,再犯处以2万元罚款。
五、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该单位立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指定有相应许可证的单位代为贮存或者处置,所需费用由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承担,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核设施营运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其产生的废旧放射源送交贮存、处置,或者将其产生的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处置的;
(二)核技术利用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其产生的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贮存、处置的。
细化为:
1、核技术利用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废旧放射源送交贮存、处置的:(1)属Ⅴ类放射源的,处1-3万元以下罚款;(2)属Ⅳ类放射源的,处3-5万元罚款;(3)属Ⅲ类放射源的,处5-10万元罚款;(4)属Ⅱ类放射源的,处10-15万元罚款;(5)属Ⅰ类放射源的,处15-20万元罚款。
2、核技术利用单位未按照规定,送交贮存、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1)放射性固体废物量小活度低的,处以1-5万元以下罚款;(2)放射性固体废物量大活度低的,处以5-10万元罚款;(3)放射性固体废物量小活度较高的,处以10-15万元罚款;(4)放射性固体废物量大活度较高的,处以15-20万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经催告仍不治理的,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核设施营运单位将废旧放射源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将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的;
(二)核技术利用单位将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的;
(三)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将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的。
细化为:
1、将废旧放射源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的;(1)属Ⅴ类放射源的,处10-12万元罚款;(2)属Ⅳ类放射源的,处12-14万元罚款;(3)属Ⅲ类放射源的,处14-16万元罚款;(4)属Ⅱ类放射源的,处16-18万元罚款;(5)属Ⅰ类放射源的,处18-20万元罚款;
(6)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
2、将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擅自处置的;(1)量小活度低的,处以10—13万元罚款;(2)量大活度低的,处以13—15万元罚款;(3)量小活度较高的,处以15—17万元罚款;(4)量大活度较高的,处以18—20万元罚款;
(5)污染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以20万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经催告仍不治理的,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活动的;
(二)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未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种类、范围、规模、期限从事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活动的;
(三)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贮存、处置废旧放射源或者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的。
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按照违法所得数额大小比例处以5—10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
3、违法所得20—4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
4、违法所得40—6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
5、违法所得6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第三十九条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未按照规定建立情况记录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如实记录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情况记录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如实记录的;
1、情况记录档案建立不完整的,处以1-2万元罚款;
2、未按照规定如实记录的,处以2-5万元罚款;
3、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处以5万元罚款。
(二)逾期不改正的;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5-6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6—8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8—10万元。
第四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或者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一)不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的;
1、报送结果不全或有错误的,处以1-2元罚款;
2、未按时报送的,处以2-4万元罚款;
3、不报、拒报的,处以4-5万元罚款。
(二)逾期不改正的;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5-6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6—8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8—10万元。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阻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细化为:
1、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罚款;
2、拒绝、阻碍现场监督检查的,处以2万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或者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未按照规定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一)未按照规定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的;
1、未定期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考核的,处以1-2元罚款;
2、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但考核未合格上岗的,处以2-4万元罚款;
3、未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考核的,处以4-5万元罚款。
(二)逾期不改正的;
1、逾期1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5-6万元;
2、逾期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不改正的罚款6—8万元;
3、逾期3个月以上不改正的罚款8—10万元。
六、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
(三)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
(五)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
细化为:
1、未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的,处以1-2万元罚款;
2、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的,处以1-2万元罚款;
3、未按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的,处以2-3万元罚款;
4、未按规定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处以2-3万元罚款;
5、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未进行核实与调查,并未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处以2-3万元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使用(含收贮)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废旧放射源收贮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已收贮入库废旧放射源的。细化为:
1、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按照违法所得数额大小比例处以1—10万元罚款;
2、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
3、违法所得20—4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
4、违法所得40—6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
5、违法所得6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
6、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第五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未开展辐射监测或者发现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未如实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发现辐射监测结果异常未如实报告的,处以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处以2-3万元罚款;
2、未开展辐射监测的,处以2万元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处以3万元罚款。
第五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部分 清洁生产与生态保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细化为:
1、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拒不改正的,处以5—8万元罚款;
2、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拒不改正的,处以8—10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