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时间:2019-05-15 07: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第一篇: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2011年12月5日 16:57

早上,到不远的小菜场买菜;下午,在社区文化中心跳太极操;晚上,戴上志愿者红袖章,在小区里巡逻„„于六香一年前搬来直呼“不习惯”,而现在,她觉得自家小区“宜浩佳园”真得挺“宜居”。“宜浩佳园”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记者近日从临港新城唯一的街道——申港街道获悉,目前,像于阿姨一样从本市其他区县或全国各地陆续“移民”来的,大约有1万人。为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街道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社会化管理。

功能跟着需求走

宽宽的路,高高的楼,就是难得见到人。5年前,临港新城的几个居民区“人比楼少”。这也难怪,公交出行不便、看病要跑很远、买菜也没菜场,谁愿意在这里“隐居”?

2006年11月30日,临港新城有了“管家”——申港街道。至此,老百姓的一个个生活难题,有了“管家”去跑腿。

百姓缺什么,就解决什么。申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校平说,完善城市功能,就要跟着百姓需求走。市民买菜难,建菜场;公交出行不便,开社区巴士;购物难,建大超市;就学难,办中小学;就医难,建卫生服务站„„如今,临港新城里标准化菜场建起来了,大小超市进驻了,申港1路、2路也跑了起来。另外,还建起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居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方便起来。

“移民”达万余人

目前,临港主城区有6万多常住人口,海事大学、海洋大学、电机学院的学生占了一半多。随着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三所大学的职工家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等,开始“移民”至申港街道,从几百人、几千人,到如今的1万余人。

“这里的环境好,人更好,我决定和老伴在这里养老了。”于六香说,是街道、居委干部的服务,留住了她的心。

服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在临港新城过年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一项特殊的待遇——街道领导、社区工作者在大年初一,一家家上门拜年;居民提出晾衣服不方便,街道在小区里定制了晾衣架;市民广场跳舞没有场地,街道立马出资建设;老百姓缴纳水电费等不便,街道协调后把上海社区服务中心公用事业缴费终端接到了居委会„„

临港“移民”来自五湖四海,申港街道1万多名居民的籍贯竟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如何让他们成为“临港人”?前不久,街道建起了沪上首家五层楼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设婴幼儿早教中心、老年日托所、手工制作间、书画室等。在便民的同时,让居民们渐渐感受到温暖。

临港今后更迷人

轨交16号线明年通车,从临港能直达龙阳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明年建成,名医将在新城坐堂。

街道还把建筑工地的来沪务工者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送戏、送电影、送健康、送法律、送便民服务已经成为习惯。

临港新城“羽翼渐丰”,人气渐旺。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书记杨大刚也是临港的“第一代移民”,他的妻子明年二月生产,小杨说,他将选择临港作为宝宝的出身地。他相信,这座新城将愈发迷人,“移民”一定能在这里享受幸福生活。

第二篇: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言稿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言稿

每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我都会谈一个重点问题。前几次谈的主要是思想问题,像党性修养、感情、能力建设、群众观等,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风问题。这几年很多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作风保障、制度保障,有一批作风扎实、锐意开拓的干部。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建设“幸福”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体现了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觉悟;又是一个工作问题,有具体的任务、具体的要求,是更高的目标追求。

(一)什么是“幸福”

第一,什么是幸福?

是不是有钱就幸福?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到中高收入这一阶层,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而到了高收入这个阶层,幸福感开始下降。

幸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很难说出准确的答案。有人讲,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还有人讲,幸福感是人的现实状态除以心理预期。对幸福的理解,我想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层面: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从社会学来说,幸福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密切相关。从哲学来说,幸福是相对的、辩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因人因时因事不同而不同,而且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演变。尽管有不同观点、各种争论,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家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终极性、永恒性的。

我想,幸福最简单地表述可能就是“满足+希望”。一方面,幸福是心理上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个人对过去和现在状态的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另一方面,幸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为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第二,什么样的城市是幸福城市?

是不是大都市就幸福,小城市就不幸福?是不是现代城市就幸福,传统城市就不幸福?这很难判断。像一些大都市,现代化程度很高,但交通拥挤、市民工作压力大,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并不一定幸福。中国幸福感城市评选,排在第三名,很多大城市都排在我们后面。当然,现在我们还是低层次的幸福。

不同的人、不同历史阶段对幸福城市有不同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城市能让人诗意般地栖居,可以过上称心如意、有成就感、有满足感的生活。在儒家思想里,把幸福的最高境界理解为“大同”和“小康”,“大同”是天下为公、大一统的理想社会,体现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反映了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平等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乌托邦”。古人理解的“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天下为家、和而不同的亲情社会,建立在小农生产基础上,寄托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党又与时俱进提出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体现了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历史发展表明,对幸福城市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和提升。

现阶段理解幸福城市,必须理清几个关系。一是幸福城市与抓民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就是抓民生。民生改善是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但这只强调了客观条件的改善,还反映不出群众主观感受的变化,建设幸福城市不能简单等同于抓民生。二是幸福城市与幸福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幸福城市就是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百姓的幸福感是主观感受,是衡量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涵盖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等客观要素,因而建设幸福城市也不能简单以幸福感为唯一指标。三是幸福城市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幸福城市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内涵,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的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亲民感性和科学理性有机结合、幸福指数和发展指数同步提升的境界。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幸福城市?我想,幸福城市应该是以实现人的幸福追求为终极目标的城市发展问题,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收入提高、保障健全、安居乐业等;二是精神层面,包括文化生活、精神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等;三是环境层面,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某种程度上来讲,建设幸福城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体现,说到底就是明确城市主体是谁、城市发展是为了谁。现在有一些城市,设计得很漂亮,但只有从空中俯视才能看出来;还有一些城市马路修得很宽,但公交体系不完善,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甚至有的城市为城市管理者而建,贪大求洋,脱离地方实际。城市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是一个概念,企业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城市不仅要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还要追求幸福的最大化。

这几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有不同的描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幸福”的内容。像“六个好”:人人有个好工作、家家有个好住所、处处有个好环境、时时有个好心情、年年有个好收成、一生有个好身体;像“八个一点”:岗位更多一点、学费更低一点、看病更省一点、住房更舒适一点、物价更稳一点、空气更净一点、事故更少一点、治安更好一点等。建设“幸福”,就是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胸怀、新的境界,去实现人民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

(二)为什么要建设“幸福”

有人说,是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基础条件差,现在提出建设“幸福”,是不是超前了?其实并不超前,而是到了不得不提的时候了。

首先,建设“幸福”,是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

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幸福。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就是人民幸福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就是指公民,执政就是要为“民”谋利。公民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也就实现了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就是要满足人的幸福追求,提高人的幸福感,建设幸福城市。

其次,建设“幸福”,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小康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主要解决了物质小康问题,现在全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幸福,到了更加重视解决文化小康、精神小康的时候了。很多人在工作之余,追求休闲放松,享受精神愉悦。这几年台儿庄古城的红火、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转变。

满足人民群众对主动维权的要求。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要化解的社会矛盾比较多。过去政府主要是充当“灭火员”,哪里出现火情就到哪里灭火,疲于应付,维稳的压力和成本很高,群众利益也得不到有效保障。现在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就是要让各级政府从群众合理诉求出发,主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群众幸福感,这也是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权转变的现实选择。

满足人民群众对富民强市的要求。只有发展才能富民,只有以富民为目标的发展才有意义。一味追求gdp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不能增加,强市而不富民,不能算是科学发展,群众也不会感到幸福。我们提出建设“幸福”,从过去重视强市,转到更加重视富民,是发展目的的回归。过去我们设置的发展指标,都是经济发展等客观指标,接下来要设置更多反映幸福程度的主观指标,衡量发展的成效。

第三,建设“幸福”,是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

城市转型是建设“幸福”的基础,“幸福”是城市转型的更高要求和努力方向。围绕城市转型,我们提出打好“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二大战役,发展文化旅游,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第三大战役,加快城市建设,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更幸福。现在到了重点打第三大战役的时候了,越来越触及到民生改善、生活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工作理念,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标准。如果不按照“幸福”的要求来做,就棚改搞棚改、就城市建设抓城市建设,群众的幸福感就很难有较大提升,城市转型就会留下很多遗憾。

总之,无论从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来看,还是从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来看,都到了该提建设“幸福”的时候了。现在我们如果不启动“幸福”建设,就将错过历史性的机遇,愧对的百姓。

(三)怎样建设“幸福”

一要不断提升理念。理念问题,实质上也是胸怀问题、境界问题、觉悟问题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理念,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对“幸福”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城市过去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理念提升。

第一,在改善民生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我们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更好地改善民生,还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尤其是困难群众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解决好民生“短板”。像棚户区改造,棚户区面积546万平方米,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加上旧城改造,拆迁量达到1100万平方米,需要建设3000万平方米,是当前最大的民生“短板”。一些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只是简单地把旧房变新房,这本身也是改善了民生。但棚户区居民收入并没有增加,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解决了“住进去”的问题,却带来“住不起”的问题,甚至出现有的人不舍得用家里的抽水马桶,下楼去公共厕所的情况。按照建设“幸福”的要求,棚改的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把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促进群众就业联系在一起,还要把“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在棚户区改造中,植入“市”的种子,建设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邻里中心、交易市场、文化创意园区等,不仅让老百姓能“住进去”,还能增加就业,解决“住得起”的问题,这样棚户区的老百姓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第二,在城乡统筹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现阶段的社会差距,主要体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的区域差距不大,主要是城乡差距。没有农民的幸福,就没有“幸福”,必须从更高层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要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件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是自然经济,农民以农业生产为本。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单纯地建新楼房,把农民“搬上楼”、“圈起来”,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特点结合起来。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所安排在离土地很远的地方,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既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更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另一件事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但是让农民全部进城是不现实的,统筹城乡的节点就是小城镇。没有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没有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一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更多的合作社,创办更多的企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让农民在小城镇有工作、有收入;二要规划好、建设好小城镇的基础配套和公共设施,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

第三,在打造城市家园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城市是市民的家园,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就是让人在城市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在城市发展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明,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是组团式城市,同城化是几代老百姓的梦想。我们要通过发展brt,让80%以上的无车族享受到更多的的公共交通资源,在实现同城化的同时享受公平。现在有人说brt很“牛”,其实是老百姓“牛”了。同时要把brt上升为一种城市精神、城市规范,市民的素质提高了,城市家园认同感形成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强。又比如长期忽视的城市配套问题,像幼儿园、中小学合理布局、社区医院、廉租房公租房配套、文化设施、公共设施、城市功能等,都需要从建设幸福城市家园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进一步从调整完善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上来提升。邮政公司的老总看了我们的棚户区改造后说,的邮政设施是全国功能最完善的。这也就意味着,从邮政这个角度来看,的老百姓是全国最幸福城市之一。又如生态环境,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把“绿色发展”理念更自觉地融入到城市转型中,让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每条河流都有鱼儿生长,让城里的孩子经常看到星星和月亮。

第四,在增强城市活力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还要有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市民才会有信心、有希望,感受到幸福。我们建设台儿庄古城,最初是为了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就业富民。按照这个理念,把古城建设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此,而要把它建成休闲度假胜地,引入了丰富的业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现在我们从建设“幸福”的高度来定位,把古城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之城。在古城内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在古城周边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人口聚集向人才聚集转变、产业规模向产业升级转变。如果古城能聚集1万名文化创意人才,加上10万名文化产业人才,这个城市远比100万人口的城市有活力。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理念的提升,必然对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建设“幸福”,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提高谋划力和执行力。提高谋划力,就是要胸怀全局,有战略思维。对自己所处的具体形势、群众的幸福需求有深入的把握,既要谋一时,更要谋长远;既要谋发展,更要谋幸福。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找到过河的“桥”和“船”,破解“幸福”建设中的难题。

像城市建设。如何处理好市民、市场和市长这“三市”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为市民而建的,市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市场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没有市场主体进来,城市发展就没有动力;“市长”,是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是城市发展的决策者和领带者。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需要有三个能力:第一,要有控制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像的新老城区距离较远,城市经济会在市场趋利作用推动下沿光明大道发展,但这种“线性”城市形态不经济、不科学、不合理。我们要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控建,建立绿色屏障让产业要素“块状”集聚,形成组团式发展的科学格局。第二,要有协调力。市场有市场的逐利性,市民有市民的功利性,这时候政府应该怎么办?像垃圾处理场,任何一个地方的市民都希望建在其他地方,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要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协调好市场、市民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引导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决策者,不仅要跟上时代步伐,还要引领发展,引领企业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像台儿庄古城的周边有一块地,最初企业想建房地产,针对本地销售搞成欧式别墅,与古城风貌严重不协调。由于古城要定位休闲会议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我们提出会展功能会更有前景,新中式风格更受京沪等地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青睐。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最终规划建设成一座新中式的五星级国际会议度假酒店及配套产权酒店,与古城的风格相得益彰。通过这个项目,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收益,地方的就业也增加了1200人,同时增强了古城的休闲度假功能。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提高能力?就是要加强学习、调研和思考。特别是新的形势下,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像今年6月中下旬京沪高铁将通车,对沿线城市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铁能够形成“吸管效应”,沿线城市哪里的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好、竞争力更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流向那里。像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导致很大一部分资本要寻找新出路,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地产是他们的首选,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怎么办?必须要进行认真研究,化挑战为机遇,提高建设“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完善制度保障。一个人干成事是偶然,一群人干成事就不是偶然;干成一件事是偶然,干成一大批事就不是偶然;一时干成事是偶然,长期干成事就不是偶然。靠的就是制度。建设“幸福”必须有体制机制保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第一,要通过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幸福”建设。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成效的“政绩尺”,让党员干部在造福人民的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第二,要围绕“幸福”建体系。认真研究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幸福”,各个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幸福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运用这些指标,查找薄弱环节,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第三,要围绕“幸福”抓落实。要继续完善抓落实的“三项制度”,加强对指标的考核,严格奖惩,把建设“幸福”的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要把“幸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找清工作理念和“幸福”的理念还有多少差距,工作内涵与“幸福”的内涵还有多少差距,工作标准和“幸福”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从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三篇: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言稿

每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我都会谈一个重点问题。前几次谈的主要是思想问题,像党性修养、感情、能力建设、群众观等,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风问题。这几年很多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作风保障、制度保障,有一批作风扎实、锐意开拓的干部。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建设“幸福”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体现了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觉悟;又是一个工作问题,有具体的任务、具体的要求,是更高的目标追求。

(一)什么是“幸福” 第一,什么是幸福?

是不是有钱就幸福?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到中高收入这一阶层,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而到了高收入这个阶层,幸福感开始下降。

幸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很难说出准确的答案。有人讲,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还有人讲,幸福感是人的现实状态除以心理预期。对幸福的理解,我想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层面: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从社会学来说,幸福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密切相关。从哲学来说,幸福是相对的、辩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因人因时因事不同而不同,而且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演变。尽管有不同观点、各种争论,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家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终极性、永恒性的。

我想,幸福最简单地表述可能就是“满足+希望”。一方面,幸福是心理上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个人对过去和现在状态的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另一方面,幸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为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第二,什么样的城市是幸福城市?

是不是大都市就幸福,小城市就不幸福?是不是现代城市就幸福,传统城市就不幸福?这很难判断。像一些大都市,现代化程度很高,但交通拥挤、市民工作压力大,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并不一定幸福。中国幸福感城市评选,排在第三名,很多大城市都排在我们后面。当然,现在我们还是低层次的幸福。

不同的人、不同历史阶段对幸福城市有不同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城市能让人诗意般地栖居,可以过上称心如意、有成就感、有满足感的生活。在儒家思想里,把幸福的最高境界理解为“大同”和“小康”,“大同”是天下为公、大一统的理想社会,体现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反映了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平等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乌托邦”。古人理解的“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天下为家、和而不同的亲情社会,建立在小农生产基础上,寄托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党又与时俱进提出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体现了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历史发展表明,对幸福城市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和提升。

现阶段理解幸福城市,必须理清几个关系。一是幸福城市与抓民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就是抓民生。民生改善是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但这只强调了客观条件的改善,还反映不出群众主观感受的变化,建设幸福城市不能简单等同于抓民生。二是幸福城市与幸福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幸福城市就是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百姓的幸福感是主观感受,是衡量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涵盖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等客观要素,因而建设幸福城市也不能简单以幸福感为唯一指标。三是幸福城市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幸福城市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内涵,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的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亲民感性和科学理性有机结合、幸福指数和发展指数同步提升的境界。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幸福城市?我想,幸福城市应该是以实现人的幸福追求为终极目标的城市发展问题,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收入提高、保障健全、安居乐业等;二是精神层面,包括文化生活、精神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等;三是环境层面,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某种程度上来讲,建设幸福城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体现,说到底就是明确城市主体是谁、城市发展是为了谁。现在有一些城市,设计得很漂亮,但只有从空中俯视才能看出来;还有一些城市马路修得很宽,但公交体系不完善,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甚至有的城市为城市管理者而建,贪大求洋,脱离地方实际。城市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是一个概念,企业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城市不仅要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还要追求幸福的最大化。

这几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有不同的描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幸福”的内容。像“六个好”:人人有个好工作、家家有个好住所、处处有个好环境、时时有个好心情、年年有个好收成、一生有个好身体;像“八个一点”:岗位更多一点、学费更低一点、看病更省一点、住房更舒适一点、物价更稳一点、空气更净一点、事故更少一点、治安更好一点等。建设“幸福”,就是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胸怀、新的境界,去实现人民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

(二)为什么要建设“幸福” 首先,建设“幸福”,是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

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幸福。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就是人民幸福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就是指公民,执政就是要为“民”谋利。公民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也就实现了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就是要满足人的幸福追求,提高人的幸福感,建设幸福城市。其次,建设“幸福”,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小康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主要解决了物质小康问题,现在全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幸福,到了更加重视解决文化小康、精神小康的时候了。很多人在工作之余,追求休闲放松,享受精神愉悦。这几年台儿庄古城的红火、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转变。

满足人民群众对富民强市的要求。只有发展才能富民,只有以富民为目标的发展才有意义。一味追求gdp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不能增加,强市而不富民,不能算是科学发展,群众也不会感到幸福。我们提出建设“幸福”,从过去重视强市,转到更加重视富民,是发展目的的回归。过去我们设置的发展指标,都是经济发展等客观指标,接下来要设置更多反映幸福程度的主观指标,衡量发展的成效。第三,建设“幸福”,是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城市转型是建设“幸福”的基础,“幸福”是城市转型的更高要求和努力方向。围绕城市转型,我们提出打好“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二大战役,发展文化旅游,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第三大战役,加快城市建设,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更幸福。现在到了重点打第三大战役的时候了,越来越触及到民生改善、生活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工作理念,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标准。如果不按照“幸福”的要求来做,就棚改搞棚改、就城市建设抓城市建设,群众的幸福感就很难有较大提升,城市转型就会留下很多遗憾。

总之,无论从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来看,还是从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来看,都到了该提建设“幸福”的时候了。现在我们如果不启动“幸福”建设,就将错过历史性的机遇,愧对的百姓。

(三)怎样建设“幸福”

一要不断提升理念。理念问题,实质上也是胸怀问题、境界问题、觉悟问题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理念,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对“幸福”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城市过去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理念提升。

第一,在改善民生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我们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更好地改善民生,还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尤其是困难群众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解决好民生“短板”。像棚户区改造,棚户区面积546万平方米,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加上旧城改造,拆迁量达到1100万平方米,需要建设3000万平方米,是当前最大的民生“短板”。一些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只是简单地把旧房变新房,这本身也是改善了民生。但棚户区居民收入并没有增加,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解决了“住进去”的问题,却带来“住不起”的问题,甚至出现有的人不舍得用家里的抽水马桶,下楼去公共厕所的情况。按照建设“幸福”的要求,棚改的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把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促进群众就业联系在一起,还要把“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在棚户区改造中,植入“市”的种子,建设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邻里中心、交易市场、文化创意园区等,不仅让老百姓能“住进去”,还能增加就业,解决“住得起”的问题,这样棚户区的老百姓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第二,在城乡统筹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现阶段的社会差距,主要体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的区域差距不大,主要是城乡差距。没有农民的幸福,就没有“幸福”,必须从更高层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要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件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是自然经济,农民以农业生产为本。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单纯地建新楼房,把农民“搬上楼”、“圈起来”,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特点结合起来。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所安排在离土地很远的地方,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既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更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另一件事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但是让农民全部进城是不现实的,统筹城乡的节点就是小城镇。没有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没有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一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更多的合作社,创办更多的企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让农民在小城镇有工作、有收入;二要规划好、建设好小城镇的基础配套和公共设施,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第四,在增强城市活力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还要有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市民才会有信心、有希望,感受到幸福。我们建设台儿庄古城,最初是为了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就业富民。按照这个理念,把古城建设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此,而要把它建成休闲度假胜地,引入了丰富的业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现在我们从建设“幸福”的高度来定位,把古城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之城。在古城内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在古城周边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人口聚集向人才聚集转变、产业规模向产业升级转变。如果古城能聚集1万名文化创意人才,加上10万名文化产业人才,这个城市远比100万人口的城市有活力。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理念的提升,必然对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建设“幸福”,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提高谋划力和执行力。提高谋划力,就是要胸怀全局,有战略思维。对自己所处的具体形势、群众的幸福需求有深入的把握,既要谋一时,更要谋长远;既要谋发展,更要谋幸福。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找到过河的“桥”和“船”,破解“幸福”建设中的难题。像城市建设。如何处理好市民、市场和市长这“三市”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为市民而建的,市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市场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没有市场主体进来,城市发展就没有动力;“市长”,是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是城市发展的决策者和领带者。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需要有三个能力:第一,要有控制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像的新老城区距离较远,城市经济会在市场趋利作用推动下沿光明大道发展,但这种“线性”城市形态不经济、不科学、不合理。我们要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控建,建立绿色屏障让产业要素“块状”集聚,形成组团式发展的科学格局。第二,要有协调力。市场有市场的逐利性,市民有市民的功利性,这时候政府应该怎么办?像垃圾处理场,任何一个地方的市民都希望建在其他地方,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要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协调好市场、市民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引导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决策者,不仅要跟上时代步伐,还要引领发展,引领企业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像台儿庄古城的周边有一块地,最初企业想建房地产,针对本地销售搞成欧式别墅,与古城风貌严重不协调。由于古城要定位休闲会议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我们提出会展功能会更有前景,新中式风格更受京沪等地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青睐。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最终规划建设成一座新中式的五星级国际会议度假酒店及配套产权酒店,与古城的风格相得益彰。通过这个项目,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收益,地方的就业也增加了1200人,同时增强了古城的休闲度假功能。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提高能力?就是要加强学习、调研和思考。特别是新的形势下,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像今年6月中下旬京沪高铁将通车,对沿线城市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铁能够形成“吸管效应”,沿线城市哪里的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好、竞争力更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流向那里。像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导致很大一部分资本要寻找新出路,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地产是他们的首选,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怎么办?必须要进行认真研究,化挑战为机遇,提高建设“幸福”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完善制度保障。一个人干成事是偶然,一群人干成事就不是偶然;干成一件事是偶然,干成一大批事就不是偶然;一时干成事是偶然,长期干成事就不是偶然。靠的就是制度。建设“幸福”必须有体制机制保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第一,要通过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幸福”建设。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成效的“政绩尺”,让党员干部在造福人民的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第二,要围绕“幸福”建体系。认真研究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幸福”,各个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幸福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运用这些指标,查找薄弱环节,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第三,要围绕“幸福”抓落实。要继续完善抓落实的“三项制度”,加强对指标的考核,严格奖惩,把建设“幸福”的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要把“幸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找清工作理念和“幸福”的理念还有多少差距,工作内涵与“幸福”的内涵还有多少差距,工作标准和“幸福”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从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篇: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

幸福种子: 最近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讲师,名叫泰勒·本一沙哈尔。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他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接受自己。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他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速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转自迅雷“liguang”的晒幸福文章

第五篇:坚持三项优先,提高幸福指数

坚持三项优先,提高幸福指数

——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三项优先”工作汇报

(2015年1月14日)

2014年,区党委、管委对“三项优先”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三项优先考核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多次召开党委、管委会议专题研究,加强了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就业优先

(一)健全就业优先机制

1.高度重视。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下达后,区党委、管委高度重视,4月9日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与考核办法,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镇、办事处、林场及区直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行政一把手分别与区管委主任签订了目标责任状,规定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年终不能评先评优。

2.制定方案。根据全市推进就业优先工作的要求,管理区于11月份出台了《关于推进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意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工作方案》,明确由区人社部门为推进就业优先战略的牵头部门,建立了以企业参保增长率、市场主体增长率、缺工率、失业率为重点的考核机制。

3.狠抓投入。建立了财政投入机制,将就业专项资金配套纳入了财政预算,全年配套55万元,占上就业资金支出总额282万元的19.5%。

4.紧扣目标。紧扣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落实各项指标任务。2014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06人,完成全年任务500人的101.2%;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实现困难人员再就业5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就业失业登记46名,主要对象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下岗失业人员;对被登记的4名纯农户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采取就业见习等方式进行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营造企业用工环境

在服务企业方面,我们积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领导和部门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同时,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公租房480套;交通方面实行定点定时对开,方便了职工;新增超市3家;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全覆盖;回龙山庄大酒店于5月初正式营业;医院、学校与工业区域相距无几,方便就医与子女入学。

根据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工呈季节性特点的实际要求,管理区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确保农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的用工需求,每年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的城乡居劳动力200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00余万元。用工人员的养老保险由他们自主选择,绝大部分员工仍选择农垦企业养老保险。员工稳定就业率及专业技术人员稳定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三)加强就业服务、培训

1.加强就业服务。一是建立了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全年累 2

计发布岗位信息12次,发布岗位数200个;举办公共就业服务活动3次,提供岗位数226个,签订合同人数126人次。二是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5至8月全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集中100天时间和各级基层服务平台人员力量,采集人力资源信息5360余人次,建立健全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三是加强了镇、办事处、林场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创建回龙圩镇、回峰社区、八字桥社区三个基层平台示范点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到12月底,全区所有镇、办事处、居委会、回峰林场等基层服务平台全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四是努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劳动监察部门分别于5月、11月下旬深入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宣传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指导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用工备案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指导6家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登记进行系统规范化管理,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100%。全年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数4起,结案数4起,结案率100%。五是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建了由管委会主任任顾问的人事、法庭等部门组成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台了相关文件,健全了仲裁机构。

2.加强就业培训。整合管理区内培训资源,广泛开展柑桔管理等培训活动,共培训1708人次,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1700人的100%,其中失业人员培训502人,企业职工培训500人,农民工培训506人,创业培训200人;培训合格180人,创业成功102人,成功率51%。参加职业技能鉴定402人,成功取得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00人,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0%。3

通过培训,提升了人员素质。

(四)努力扶持创业就业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2014年,全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工商、税收、财政补贴、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各项业政策性补贴共359.7万元。二是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对全区3家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的援助目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100%。三是按规定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四是大力扶持创业。围绕创建组织领导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工作考核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各项工作。据统计,全区市场主体增长43个,占区内市场主体239个的19%。

二、坚持教育优先

区党委、管委把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公共资源优先满足。

(一)政策措施上优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优先发展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管委组织实施、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新格局。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回龙圩管理区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建立了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激励措施。

2.专题研究教育。全年召开3次党委议教会。提出了实施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名校打造工程、课堂教学创新工程、素质教育推进工程、学前教育强基工程、寄宿学校攻工程、校园安 4

全保障工程等7大教育工程建设任务。

3.建立调研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委班子成员调研教育工作制度,主要领导每两月调研一次,分管领导每月调研两次。区主要领导、分管教育领导多次深入到中小学校现场办公、调研,为学校解决了合格学校建设、安保、绩效工资、校车、教师管理等重大问题。

4.落实重点项目。管理区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被纳入全区2014年17个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为推进项目实施,我区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目前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5.落实教师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了教师的相关待遇,没有发生因教师待遇问题的信访案件。

(二)教育投入上优先

1.加大财政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加大了各项教育经费专项经费投入力度。

⑴201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96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89%,比上年增长2.8%;

⑵教育财政拨款比上年增长2.8%,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9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

⑶全年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2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用于教育的部分30万元。

⑷2014年我区中央、省级教育专项资金共280万元,包括 5

义务教育经费、困难寄宿生补助、校车补助、校舍维修改造等。管理区强化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类专项资金全部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⑸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用于教育的部分24.5万元;

⑹2014年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20万元,今年将100兆光纤网线接通到中小学校,并购买了100台电脑。

⑺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了教师培训费1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5万元、教育督导专项经费4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5万元,督学责任区专项经费3万元。

2.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慈善捐助为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全年共资助45名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额4.6万元。

(三)公共资源上优先

1.优先硬件建设。实施了合格学校建设及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到位,水电连接到校,政府统一采购,校内校外道路畅通。同时,对中小学校配齐了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安保器材等。

2.满足用地需要。城区中小学校占地面积51590平方米,达到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要求。

3.及时补充师资。全区现有中小学专业教师68人,2014年新招聘专业教师9人,新进编人员占教师总额的13.2%。

(四)发展环境上优先

1.明确工作职责。年初,与各级各部门、中小学校签定了 6

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安全管理职责。

2.确保学校安全。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工作,重点整治了学校周边环境,联合检查整治4次。组织开展了校车安全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行动、安全应急演练、“校车专项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各项安全检查工作达到15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主要开展了校舍、食堂、卫生、校车等安全检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了整改。管理区300米内无网吧,无大型工厂。

3.规范涉校检查。为保证我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管理区出台政策规定,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要有计划,常规检查向领导报批,相关部门到学校检查不得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得增加学校及其师生负担。一年来,中小学校没有出现一起违规收费行为。

(五)教育发展上优先

1、发展学前教育。2014年,建设1所城区中心幼儿园,准备申报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回龙圩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全区共有2所民办幼儿园,其中扶持爱心幼儿园成为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幼儿园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保障在园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防止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全区共有学前幼儿558人,在园幼儿542人,入园率97%。

2、狠抓义务教育。一是合理配套教育资源。制定了《回龙圩管理区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按照规划要求,我区于2012年至2014年建设完成了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基本 7

达到《湖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2014年我区无为民办实事项目合格学校建设任务。但近年来,管理区主动对中小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将小学整体搬迁到中学形成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新校区。教学楼、食堂、宿舍、公厕、排洪渠、道路、校门、围墙、幼儿园教学楼、塑胶田径运动场、塑胶篮球场、人工草皮足球场、塑胶排球场、塑胶羽毛球场,以及节能灶、净水器、课桌椅、办公桌、餐桌、床铺、电脑等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校园文化、绿化、亮化,以及部分扫尾工程建设,总投资1600万元。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合并后,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城区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教学环境接受知识,健康成长。城区中小学校共2所,在校学生1306人,25个班,平均班额52人,无大额班现象。三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特长明显的学生,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全区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6-14岁残疾人口入学率达到90﹪。

三、坚持生态优先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城镇靓区、旅游旺区”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提升生态优势

1.科学划定功能区。按照2010年制定的《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林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回龙圩的人畜饮水靠大罗圩,生产用水靠道山湾和小溪,气候调定靠回峰大岭,旅游开发靠高尚湖和盐下水库,人居环境靠通村公路及村前屋后。我们将这五 8

个区域分别称为人畜饮水林区、生产用水林区、气候调节林区、生态旅游林区和人居环境林区。

2.严格落实各项指标。根据“二类”调查数据,我区现有林地面积8466.9公顷,保持上水平;森林面积2575.6公顷,森林蓄积量13.63万立米,在上年基础上增长4.02%;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52635亩,分布于一个镇、六个办事处、一个国有林场。目前,聘请了5名专职护林员,7名兼职护林员,管护率达到100%;我区的公益林全部为国有,下拨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38.16万元,资金拨付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77.06%。全区湿地总面积193.5公顷,其中原有保护面积156.8公顷,新增保护面积36.7公顷,新增湿地保护率23.4%,湿地保护率达到95%,且保护形式全部为水源地保护地。

3.强化水质保护与治理。一是依法划定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出台了《关于明确回龙圩管理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的通知》《关于印发<回龙圩管理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划定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了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管理的具体任务和措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永州分中心对水源地水质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全部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二是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一方面,整治水库投肥养鱼,对全区水库承包、租赁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彻底遏制水库投肥养鱼,使水库保持天然状态,确保水库水质达标达优。另一方面,对全区各乡镇水库饮用水源的一、二级保护区进行了污染源排查,未发现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及污染排污口。此外,在水库水源地设置了水库保护宣传牌,加大了水库水源保护工作。三是加强水库管理。8月初 9

对全区主要水库、骨干山塘进行了养殖摸底调查,建立了水库污染管理台账。通过调查,全区主要水库和骨干山塘水体水质基本达到《永州市水功能区划》目标;主要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或优于Ⅱ类水质,完成了水库治理保护工作。

4.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014年,我区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个,即:岩口塘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该项目于2014年9月20日通过市水利局批复,主要解决永济亭办事处湘桂村、岩口塘村、兴隆办事处、兴隆村(八工湾组、十工湾组、甘头源组、农科所组)等8280人的饮用水问题,工程规模为790m³/d,计划总投资为475.23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2014年进行第一期工程建设,2015年项目续建建设任务于2014年11月30日下达。12月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招投标工作,目前项目已经完成2014年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二)改善生态环境

1.环境保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排查到位。组织环保、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对全区19家小微企业、10家养殖场进行了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业主单位进行了整改。如,对个别猪场私设暗管进行偷排现象,责令其进行了整改;山峰机械厂、回峰花生厂及回峰水泥砖厂仍在停产整改中。二是环境指标落实到位。大力开展“纠正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境内的高污染企业。经监测,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功能水质达标率100%。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三是环评制度执行到位。全年共审批2个项目,即:幼儿园项目和汽车维修项目,没有未批先建项目和违规越权审批 10

项目。四是湘江流域污染防治到位。制定了《回龙圩管理区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责任落实方案》,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各相关责任部门。目前,按要求对兴业金属制品厂实行了全面关闭,拆除了供电设备、生产设备及厂房;聚钱山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已于2014年12月底如期完工。五是大气污染防治到位。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没有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没有新审批有废气排放的其他工业及采矿项目。将整个城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淘汰了燃煤锅炉和燃煤炉灶,并用清洁能源予以替代。强化了对施工工地现场扬尘的环境监管和渣土车的运输管理,购置了1台洗扫车及1台洒水车,加强对城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通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区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5%。

2.水利治理方面。加强河道治理和管理工作。为有效解决马河流域的防洪问题,启动实施了马河段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059.36万元。该工程保护耕地1.92万亩,保护人口1.29万人。目前,工程实际到位中央专项资金1512万元,完成建安投资1400万余元,工程总体形象进度为93%,春节前将完成河道清障疏浚建设任务。2014年,我区在2014没有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任务。

3.矿山管理方面。按照“重保护轻开发”原则,划定了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整个管理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城区及回龙湖风景旅游区划定为禁止开采区,面积为1.66 Km;回峰大岭自然保护区划定为限制开采区,面积为6.50Km。实际上,没有划定的区域我们也是限制开采的。允许开采矿种限于建筑用石灰11

岩、砖瓦用粘土。经探明,回龙圩境内贮有少量赤铁矿。但考虑到开采价值不大且造成环境污染后治理困难,决定禁止开采。管理区目前生产的矿山只有一个石场和一个红砖厂,规模不大,开采比较规范。在国土等部门的日常监管下,矿山环境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和污染。我区没有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现已关闭的六个采石场均已人工或自然复绿。

4.畜禽养殖方面。一是 “三区” 的划定。出台了《回龙圩管理区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明确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确保畜禽养殖不对环境构成影响。二是养殖场治理。全区共53家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已关停1家生猪养殖场,45家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污染防治设施改造,超额完成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主要做法:雨水分离、干湿分离、干粪进入塑料大棚发酵产生有机肥、粪污水沼气厌氧发酵处理,沼气用于照明、猪舍保温和生产燃料,沼液和沼渣用作有机肥还果。以5万亩柑桔为依托,进行“猪-沼-果”生态利用,实现粪污的“零排放”。三是湘江干流养殖场搬迁。我区不在湘江两岸范围之内,没有搬迁任务。

5.农村环境整治方面。2014,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改厕500户,投入资金375万元,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资260万元增添了环卫设施和车辆,建立了保洁人员队伍和综合执法队伍,健全了环卫督查考核制度。建立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村庄65个、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65个,发放可回收户用垃圾桶9621个。采取“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理”的运作模式,所有垃圾全部运到马鞍山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三)夯实生态基础

1.污染物减排工作。今年,市政府未给我区下达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任务。

2.开展节能监察。成立了节能监察(监测)中心,积极开展各类节能监察工作,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监察自查评估。开展了对能耗重点企业的调查摸底,对回龙湖生态旅游休闲园、回龙山庄大酒店、卫生监督所等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节能评估批复和备案。2014年,市里未对我区分配节能工作目标。

3.排查落后产能。通过排查摸底,我区没有冶炼、水泥等落后产能。市里没有分配我区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4.审核清洁生产。通过排查摸底,我区没有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企业。市里没有分配我区2014年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5.推进节能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工程,督促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宇仙果业为加强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韩国绿萌公司引进两套先进的果品加工生产技术,实现全自动、全封闭生产,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不仅大幅提升了果品品质,而且大幅降低生产用电和用水。用电与上年比降4万度以上,降幅达24.2%。狠抓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农村能源建设。2014年新建沼气池25口(用户18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台,培训技术人员40人次。节能工程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四)打造示范亮点

狠抓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努力打造示范亮点。在回龙圩镇开展了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全镇建成65个生活垃圾收集站,配套购置了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填 13

埋点36个,正在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设施4套,占地面积10亩,无害化焚烧处理规模为20吨/天,总投资400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区周边2000户农户排污管道接入城区排污管网,建设三栏式化粪池851套,改厕500户,农村生活废水处理率为85 %以上。建10m³沼气池760套,50m³以上沼气池56个,养殖户污染防治设施覆盖率90%以上;建5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设施3处,村民均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开展田园清洁活动,3000亩示范果园安装了太阳能灭蚊灯,建设农村废弃物收集处理池1600个,1万亩果园进行了无公害化种植示范,果农人均收入8200元以上。目前,着重对7个行政村进行生态村创建工作,分别为:回龙村、兴隆村、新风村、岩口塘村、马鹿头村、李家塘村、神仙洞村,其中回龙村、兴隆村、新风村已成功申报为省级生态村。总的来说,2014年,管理区在“三项优先”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下达的目标任务。2015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职,把“三项优先”工作做得更好,做出新成效。

下载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5篇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近几年来,在教育界,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的障碍。我一直认为作为一......

    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以万州区内三峡库区移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抽样调查350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

    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

    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 “幸福感”将作为考察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以至于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种人文进步,无疑是值得称道并期......

    关注农村食品安全 提高人们幸福指数

    关注农村食品安全 提高人们幸福指数 王志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下老百姓谈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已经成......

    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注重人文关怀 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其实,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人文管理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制度管理简单地说,就是通过......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1 xx月份,我们对我镇中小学的在职教师进行了关于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份,收回40份,收回问卷全部有效。现将问卷情况分......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华北石油报印刷厂职工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华北石油报印刷厂薛 宝一、调查职工幸福指数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人的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把幸福指数......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2017年度财政总决算报告 2017年是我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年,社会经济发展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