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以万州区内三峡库区移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抽样调查350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主要涉及万州五桥地区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过程的严格监控,以及对回收问卷的逻辑检验,从总体来看问卷填写质量较高。
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三峡库区移民聚居区为重点展开,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深入周边村社随机访谈、聊天等形式展开调查。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提高调查内容的可信度,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同时在填写前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并强调对受试者的资料保密,打消被调查者顾虑。
(二)问卷的设计及研究变量 此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参考国家对于幸福指数的设计,结合三峡库区移民实际生活状况几方面综合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测量维度涉及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生存状况,包括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满意度;第二部分为生活质量,包括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出行、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的满意度;第三部分为身心状况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和心态满意度;第四部分为幸福感比较,包括与过去的对比、对未来的预期和地区间的比较;第五部分为人际关系及城市认同,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对深圳人的身份认同,以及深圳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一幸福指数的构成让人们清楚了追索方向。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书面数据资料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峡
库
库
区
移
民
总
体
幸
福
状
况
移民幸福感***08
从总体来看,一、百姓幸福指数为52%调查结果显示,全区百姓感觉自生活幸福的占38%,其中非常幸福占14%,比较幸福占48%;其中不太幸福占48%,非常不幸福占8%。这说明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社会生活感觉良好,广大库区居民切身感到生活幸福,当然库区民生工程还任重而道远。目前有48%的移民普遍认为生活不太幸福,对生活现状不尽如人意。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居民的收入不够协调。
(二)三峡库区移民分项幸福指数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生存状况、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几个方面,反映库区移民的幸福感情况。
1关于三峡库区移民生存状况满意度情况分析;生存状况,包括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满意度,2 百分比0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感觉一般不太幸福非常不幸福B18 就医状况***12百分比06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说不清楚很不满意 关于三峡调查显示对库区就医持肯定态度,其中9%感觉完全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26%的居民能够支付起医疗费用,36%的居民对目前的医疗费用表示有一定压力,11%的居民对现阶段的医疗费用有较高的压力,不能完全担负,6%的居民经济情况较差,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改善移民库区医疗环境,加大社会医疗体制改革仍需重点推行。
就业状况***0就业环境良好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一般有压力从以上图表显示可以了解有8%的居民认为就业环境很好,收入有保障,生活质量优越;有24%的居民认为就业环境较以前有所好转,没有过高的工作压力,工作舒适;34%的居民认为目前的就业情况没有较大的突破,环境一般;有21%的居民认为就业压力大,没有满意的工作岗位。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之后,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移民库区也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地区的就业环境形势依旧严峻,百分比103问题尖锐说不清B13 城市人际40353033262010占3%,格格不入 占2%,说不清占1%。图表显示三峡移民库区居民生活和谐程度高,人际关系处理比较恰当。其中大部分居民对目前现居生活质量及社会环境表肯定态度,并对以后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仍然存在与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的居民。民人际关系及现住城市认同情况分析,该项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对库区移民身份认同,以及现住城市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与提升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的对策分析(参考重庆移民局网、国务院三峡库区建设委员会网等)
(一)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库区民生
以“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政策扶持为指导,对口支援为主线。多渠为移民提供就业平台,保障基本收入,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灾民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制度和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物质储备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制度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有吃有穿有住,老有所养、孤有所靠、残有所助,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峡库区移民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紧紧围绕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这一主题,把握好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城镇移民后期扶持(城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两条主线,突出确保移民稳定、城镇移民后期扶持、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三大重点,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建设、城镇移民后期扶百分比0非常融洽融洽一般3关系紧张2格格不入说不清城市人际 三峡库区移民感觉非常融洽占26%,融洽 35%,一般占33%,关系紧张 持(城镇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移民贫困救助及移民技能培训、库区产业基金项目实施等工作,加快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增设城乡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乡镇街道社区托老机构设施,逐步建立起全覆盖、保基本、能结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大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
紧跟可持续发展路线,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落实和完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发展动向: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屏障应重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保障。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以“创优医疗条件”为重点,加大医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尽快完善医疗设施,让群众看病方便。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治病便宜,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库区移民生活状况。
(五)移民后扶资金
以“支农扶农助农”为重点,推进城乡共同富裕。重视对内开放,吸引东部资金和民间资金:主要解移民群众的饮水难、出行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五难”问题,较好地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增设移民劳动就业窗口,为移民自主创业和“安得稳,能致富”奠定了较好的条件,逐步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201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系别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1826618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一、社会实践目的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幸福指数也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的满足感、快乐感、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我组成员对德州市德城区部分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
二、社会实践内容
(一)调查方式
为了保证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方便统计的前提,所以决定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随机发放问卷当面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8份。
(二)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在以德州学院为中心十公里范围内。
(三)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是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我们将判断幸福指数的途径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从这六点出发,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旨在清晰的了解受调查人群的具体情况,以便我们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三、社会实践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德城区居民感觉到非常幸福,15%的居民感觉一般,11%的居民感觉不幸福,另有1%的居民拒绝回答或表示说不清楚。调查数据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城乡居民都感到生活幸福。从调查对象的分类看,有以下特点: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男性居民幸福指数略高于女性。男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2.6%,不幸福的占17.4%;女性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9%,不幸福的占21%。年轻居民幸福指数高于中、高年龄居民。17-30岁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为85%,不幸福的为15%;30-50岁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0%,不幸福的占20%。高学历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其他学历居民。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8%;高中以下学历为76%。
月收入高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收入低的居民。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2%;月收入在2000-5000元占86%;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占77%。表明在当前生活条件下,居民收入直接影响着对幸福的感受。挣到“钱”才能挣到“幸福”。但是也应当看到,也不是越有钱,人们的生活就越幸福。
居住环境好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居住环境差的居民。居民对目前住房满意率为79.3%,不满意的为10.6%。他们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相对少了许多。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受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环境、情感和工作等方面进行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围绕研究人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及其影响较大的原因的目的,再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造成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德州市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德州市德城区的发展状况很好,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反映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是可以推动德州市经济的发展,但这方面需要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的政府。根据我们调查统计的结果,就如何提高德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提几点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
这主要要靠政府,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结合德州现时的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状况,在推动现有一些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水平的同时,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加快社区商业布局发展,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渠道。也可以激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比如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2、重视和正确引导经济发展。
经济感知对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影响最大,因此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政策时,依然要倍加重视发展经济。目前在经济方面居民变现最不满的是物价和房价,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政府还要充分了解居民生活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对的措施也不同。
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为了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首先应该引导人们的心态向乐观积极的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也能调整和化解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另外还要增加公共绿地,健身场所及设施,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都说健康是福,很多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比如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工作压力等。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小了,居民区的医疗条件好了,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高。
4、提高政治和谐感。
政治和谐感是最需要强化提高的国民幸福指数的部分,它与工作满意感、生活舒适感的相互影响比较小。但这不意味着政治和谐感对主观幸福总体水平没有影响。因此,要提高政治和谐感,就要更多地从体察民情民意、顺应民心民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办事程序等方面抓落实。同时政府也要自查自律,树立公正廉洁好行象,这样才能增加政府机制的公信力。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根据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居民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文化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也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收入、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6、提高环境卫生,绿化净化文化等。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幸福指数下降存在外部因素同时也存在人们的内在因素。快节奏的生活是人们越来越感到不安,生活中的不安定减少了人们的归属感。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增长,紧紧的温饱亦不能使人们感到满足,感情、思想、生活方式等严重制约着人们的幸福。人们的意识水平普遍上升,人们对物质上的追求也不断增加,物质化的社会幸福感大大降低是必然的。想想8090的新一代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赶上了这个烦躁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步伐太快,是他们过于物质化,还是社会过于急速化,他们在为今天无钱消费而抱怨时,是市场经济让他们在竞争中无法提高收入而失去了消费的自由,还是有钱无证而寸步难行失去了就业的自由。
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是没法比的,但是那时候的人绝对比现在年轻一代幸福感强烈,不是为别的,是因为有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相比现在快速便捷的文化显得是那样得磕磕绊绊。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金钱不是唯一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东西,但信仰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支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怎样求得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尺度。
通过这次调查不难发现在少数人看来他们是不幸福的,这不仅仅表现在各种物价上涨,还来源于各自的生活压力和外界不同的权利威胁。人是有需求的,满足需求的同时自然会会激起欲望,就像山里和尚讲故事的故事一样,回环往复,永无止境,真正关键的是能够珍重身边小小的幸福,学会生活。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个人也要学会知足常乐,感悟生活,寻找幸福。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85。[2] 李英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人民出版社,2002。
[4] 胡锦涛.《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05。
[5]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R].学习出版社,2003。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4。
附
录:
德城区幸福度指数问卷
年龄
——
1、您的性别:
□ 男(43.9)
□ 女(56.1)
2、你的居住地:
□城市 68.7
□农村 31.3
3、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 23.6 □ 高中35.5 □ 大学 35.2□ 大学以上5.7
4、您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大约是: □ 2000元/月以下11.8 □ 2000~5000元/月78.4 □ 5000~8000元/月 9.8□8000元/月以上0
5、您对您的居住地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净化、文化等)满意吗? □非常满意 12.9 □满意 61.4 □一般15.1 □不满意6.8□非常不满意3.8
6、您对您现在的住房条件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6.9 □满意44.8
□一般27.6 □不满意15.4□非常不满意 5.3
7、您怎么看目前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 □非常满意2□满意2.7□一般1.2□很不满意3 □不清楚1.1
8、您对您的人际交往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 6.8 □满意 87.4 □一般3.8 □不满意2□非常不满意 0
9、您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程度如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8.8 □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55.7 □有时候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一般 19.2 □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5.3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很差 6.1□说不清4.9
10、您希望通过幸福培训课程的学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 如何经营一段美满的婚姻25.8
□ 如何培养卓越的孩子32.7
□ 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14.6
□ 如何塑造超凡脱俗的形象2 □ 如何打造家庭、事业、朋友三大团队 9.7 □ 如何获得时间、心灵、财务自由 15.2□(其他学习目的请自由填写)
11、您觉得您的幸福人生由哪些元素构成? □ 财富与物质17.5 □ 理想的爱人21.2
□ 浪漫的爱情12.7 □ 幸福的家庭20.4
□ 杰出的子女 10□ 成功的事业11.4
□ 良师益友 0.7□ 健康与长寿5.6
□ 名垂青史0.2 □ 自由的生活 0.2 □ 生命智慧0.1
12、您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可多选)□社会公平、正义8.5 □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12.7 □社会保障体系10.9 □房价32.1 □医疗2.8 □教育公平1.5 □就业18.2 □社会安全 6.1 □食品安全7.2
13、您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帮助更多的人成就幸福生活的幸福教练?
□ 愿意80.7 □ 不愿意19.3
14、假如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您认为您现在的幸福感可打多少分? 非常幸福 85-100
一般
60-84
不幸福
0-59 不愿说注:红色数据为百分比。
第三篇:2009年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提请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移民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全面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启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编制的关键年。过去的一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库区各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三峡建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库区移民迁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社会和谐稳定,按期实现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
(一)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了万州区、开县、巫山县等地移民安置小区房屋建设受地灾影响,长寿区、渝北区城郊移民安置,巴南区中坝孤岛移民搬迁等制约性问题,促进了剩余移民搬迁安置和规划调整项目实施。全年完成移民投资计划36.2亿元,搬迁安置移民12.9万人,复建各类房屋41.96万平方米,完成孤岛功能恢复6个,建设库周交通道路2511公里,移民工程质量总体良好,移民资金管理总体规范。累计完成移民项目投资541.8亿元,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复建各类房屋3725万平方米,调整搬迁淹没工矿企业1397户。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得出”目标如期实现。
(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有序展开。为妥善解决三峡工程运行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展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国务院适时作出了编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决策。我市把配合开展后续规划编制作为库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国家有关部委、规划编制单位和评审咨询单位全面对接,争取最大支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专题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研究有关重大问题。经过共同努力,国家已完成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和各分项规划编制,并通过咨询评估,将于近期提交国务院三峡建委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我市的总体意图在初步规划成果中得到较好体现,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有望得到较好解决。
(三)移民稳定安置力度加大。实施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主题年活动,启动三峡库区职业教育试验区试点,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设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培训用房12.4万平方米、实训标准化厂房24.5万平方米,全年免费培训移民7.65万人。着力解决移民就业,新增移民就业6万人,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2008年的8.5%下降到2009年的8.08%。稳步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扶助,累计兑现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5.1亿元、惠及25万人,兑现城镇移民困难扶助资金4亿元、惠及21.5万人。9万占地移民享受养老保险,淹地农转非移民参加养老保险已申报4.9万人。安排三峡水库库区基金3.8亿元,完成库区和移民
安置区基础设施及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1101个。预计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5%。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妥善处理了119个移民信访稳定突出问题,库区社会总体稳定。
(四)库区经济稳步发展。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全年签约经济合作项目128个,直接利用内资302亿元、外资3.95亿美元。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成投产425个,实现产值843.1亿元,实现利税134.5亿元,产值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2.2%,累计新增就业岗位6.3万个,解决移民就业1.8万人。预计2009年库区8个重点移民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8%、29%。
(五)库区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制定出台了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的意见。库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力度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清理,全面启动了86个重点工业污染项目治理,正在开展苎溪河、御临河、澎溪河等8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取缔三峡水库网箱养鱼,清理长江干支流漂浮物18万吨,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标准以上。编制完成《长江两岸森林工程规划》,完成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38万亩。
5.4万户农村移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1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16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立项审批,消落区综合整治项目有序实施。完成三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55个,避让搬迁2.1万人,三期高切坡防治任务全面完成。成功处置了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的重大险情,库区无重大灾害事故、无人员伤亡事故。
(六)移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以加强库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以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三峡移民文化建设。新建移民乡镇综合文化站98个,建成移民村级文化室1038个,完成356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电视连续剧《国家行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各位代表!历经十七年的艰苦拼搏、负重前行,破解三峡百万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移民搬迁安置全面完成,库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十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注重移民搬迁建设与库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安置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移民部门综合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始终坚持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双包干”原则,不断加强移民工程投资控制和移民资金监管,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益;始终坚持依法移民,严格执行移民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争取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不断拓展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始终坚持强化移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移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鼎力支持,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指导,全市特别是库区干部群众艰苦努力的结果。
当前,三峡移民和库区发展中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亟待解决。三峡移民迁建跨度时间长,受经济转型、政策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特别是政策性遗留问题仍然很多;库区产业空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移民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突出,部分移民稳定就业缺乏保障,安稳致富压力仍然很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巨大,水污染防治和地灾治理形势较严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任务仍然繁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三峡后续工作中逐步解决。
二、2010年移民工作安排
今后十年是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后续期。围绕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加大库区产业扶持力度,促进移民稳定就业,移民收入达到全市同期平均水平,移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适度超前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库区城乡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库区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支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消落区逐步具备正常的生态调节功能,生态屏障区基本形成,城集镇垃圾及污水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库库容得到有效保护;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受地灾影响的居民全部避让搬迁,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地质灾害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保障水库运行安全。
2010年是启动实施三峡后续工作的开局年。总体思路是: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三峡建委第十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库区发展“三有一新”目标,以编制并启动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为主线,以移民安稳致富为落脚点,把移民扶持扶助作为基础任务来抓,突出解决移民遗留问题;把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作为关键任务来抓,突出打造支柱产业和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扩大移民就业;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突出抓好水质清洁、库周绿化和地质安全,实现三峡后续工作的良好开局。全年争取国家下达移民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350亿元,培训移民7.5万人,新增城乡移民就业4万人,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5个百分点,启动20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库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
(一)认真编制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转变工作思路,树立大库区理念。国务院审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后,我市及时组织编制实施规划,着重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重大遗留问题、实施森林工程和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配套完善沿江城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环保设施、建设一批移民生态工业园、改善库区交通网络、建立库区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整治消落区、加快库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移民培训就业、解决沿江城集镇库岸防护安全问题、建立三峡水库运行管理体制,实现移民迁建与后续工作的有效对接。争取国家预安排资金,适时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不断缓解移民安稳致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突出矛盾。积极争取国家对三峡库区扶持的财政性政策措施的无缝对接。
(二)加快移民安稳致富步伐。着力改善和保障移民生活,继续推进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城镇移民困难扶助常态化管理,力争3月底前完成淹地农转非移民养老保险工作,争取
国家出台农村移民养老保险方案并启动实施。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移民饮水难、出行难、用电难、就医难和上学难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主题年活动,继续推进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扩大移民就业,新增移民就业4万人。
(三)加快发展库区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开放引资水平,促进产业发展。结合生态农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生态渔业和反季无公害蔬菜,推进小茶园、小桑园、小药园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启动一批移民生态工业园,指导库区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工业、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深加工等特色工业,鼓励优质产业向综合条件较好的库区城镇、工业园区布局。加快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规划,着力产品打造、功能完善、市场营销。争取中央企业对库区区县实施结对帮扶,形成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重庆主城区、中央企业四位一体的对口支援格局,争取无偿援助1亿元,招商引资协议投资500亿元、到位资金350亿元。
(四)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完善已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持续开展库区工业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启动20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完成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50万亩,启动开县汉丰湖、巴南桃花岛等消落区综合整治项目。以监测为主、避让为先、重点治理、多方结合,突出抓好避让搬迁和城集镇安全防护,争取国家建立试验性蓄水受损补助和地灾防治长效机制,配合完成8个重点移民区县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五)全力维护移民稳定。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建立科学有效的移民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健全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移民信访网络,畅通移民信访渠道。积极配合外迁移民迁入地做好移民稳定工作。定期排查影响移民稳定的突出矛盾,解决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移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移民安稳致富的“内动力”和“软实力”。
(六)深化移民工作管理。继续实行市级领导重点联系和指导库区区县的制度。加强库区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后续资金使用管理和移民资产管理,完成移民迁建资金结算。认真开展三峡移民搬迁安置总结性研究,探索三峡后续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各位代表,三峡库区已进入后续工作的新阶段。我们将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
第四篇:幸福指数调查问卷
建设办党委2010年对辖区村居民
幸福指数调查问卷
1、您的月收入是:
○10000元及以上○8000—10000元○5000—8000元○3000—5000元 ○2000—3000元○1000—2000元○400—1000元○400元及以下 2.您总体上感觉
○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比较幸福○生活质量一般,幸福
○对生活质量不满意,不幸福○对生活质量非常不满意,非常不幸福○说不清 3.您对2010年个人的经济收入是否满意?
○比较从前有显著提高,非常满意○比较从前年提高一些,满意○ 与从前年持平,一般
○比从前年减少,不满意○比从前年大幅度减少,非常不满意○ 说不清 4.您对目前的家庭状态是否满意?
○家庭和睦幸福,家庭成员亲密无间,感觉非常满意○家庭和睦幸福,家庭成员沟通愉快,感觉满意
○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关系尚可,感觉一般○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感觉不满意
○家庭破碎,家庭成员冷面无情,感觉非常不满意○说不清 5.您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程度如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有时候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一般○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很差○说不清 6.您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如何?
○精力非常充沛,心胸开阔,心理非常健康○有精力应付工作生活,心理健康
○精力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精力不济,时常感觉郁闷 ○精神状态低迷,经常感觉苦恼○说不清 7.您对自身目前的人际关系是否满意
○人际关系融洽、心情愉悦,非常满意○人际关系正常、心情愉悦,满意○人际关系正常,感觉一般
○人际关系紧张,感觉糟糕,不满意○人际关系接近冰点,感觉非常糟糕,非常不满意○说不清
8.您的心态平衡能力如何?
○然面对现实,享受目前生活状态,心态平衡能力佳○坦然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心态平和
○能接受现实,心态平衡能力尚可○不能面对现实,怨天尤人,心态平衡能力差 ○根本无法接受现实,偏激抱怨,心态平衡能力极差○说不清 9.您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抱非常乐观态度,积极向上○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信心
○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抱有希望○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没有信心 ○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持非常悲观态度○说不清
10.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的幸福感?(限选三个)○稳定的社会局势 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厚的收入○家庭和睦
○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的心理○工人发展前景很好○能实现自我价值
○足够的休闲时间○丰富的业余生活○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 11.您对目前医疗保健条件感觉如何?
○能享受优越的医疗条件,感觉完全能承受医疗费用没有负担 ○能享受正常医疗条件,感觉承受得起医疗费用 ○能享受正常医疗条件,感觉医疗费用较高有压力 ○能享受基本医疗条件,感觉负担医疗费用很吃力 ○医疗条件简陋,负担不起基本的医疗费用 ○说不清
12.您对目前教育状况是否满意?
○教育现状良好,非常满意○教育现状还行,满意○对教育现状感觉一般 ○存在问题多,对教育现状感觉不满意○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对教育现状感觉非常不满意○说不清 13.您对当前就业状况是否满意?
○就业环境良好,非常满意○就业环境有改善,满意○就业环境一般 ○就业有压力,不满意○就业问题尖锐突出,非常不满意○说不清 14.您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感觉如何?
○社会有保障,非常有安全感○社会有保障,有安全感○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有一定安全感
○社会保障不充分,安全感不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安全感○说不清楚 15.您对社会道德风气是否满意?
○公民道德风尚有很大提高,非常满意○社会风气有提高,满意○公民道德风尚有改善,一般
○公民道德素质与社会风气急需提升,不满意○社会风气非常不好,公民道德非常欠缺,很不满意
16.您对社会治安是否满意?
○社会治安良好,非常满意○社会治安较好,满意○社会治安较以前有所好转,基本满意
○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隐患,不满意○ 社会治安存在诸多严重问题,很不满意○说不清
17.您对环境卫生是否满意?
○治污环保力度较强,环境状况良好,非常满意○治污环保力度加强,环境状况较好,满意
○环境状况较以前有所好转,基本满意○环境卫生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不满意 ○环境卫生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很不满意○说不清
18.假如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您认为可给您现在的幸福感打多少分? ○91-100分○81-90分○71-80分○61-70分○51-60分或更低
第五篇: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三峡库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
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9级民族学班
[1]摘要:三峡库区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峡库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巫山文化、盐文化、神女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甚至还有鬼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既悠久又自成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个性和品格。而在恩施继承了这一特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且作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是有着很强的少数民族特色。但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笔者以恩施为例,探讨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其开发对策。
关键词:恩施;历史文化;现状;开发对策
一、恩施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以女儿会、社节为代表的特色的民俗节庆文化。在恩施市,赶女儿会、过社节、过端午、过月半等民族节庆源远流长,蔚然成风,有很高的民众参与度。在民俗文化中,哭嫁、土家婚礼、撒儿嗬等文化现象更加突出。
2.以恩施扬琴、三才板为主的民间曲艺已小有成就,除了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外,三才板《取名》进入“八艺节”表演,并获得奖励,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3.以恩施傩戏、恩施灯戏、恩施南戏、恩施木偶戏为代表的恩施戏剧得到很好的发展,除了有两项进入国家级名录之外,还在日常文化生活中很活跃,深受群众喜爱,有较强的发展基础。
4.以恩施山民歌、恩施花锣鼓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山民歌中,恩施选手曾获湖北省山民歌大赛一、二等奖,并屡有艺人参加青歌赛等,可以说极具特色,尤其以“姊妹歌”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极具推广价值。
(二)物质文化遗产。
1.恩施市原生态吊脚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域适应性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一页,已受到权威的肯定。当然还有风雨桥的建筑也不失一大特色。
2.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手工艺编织文化。在恩施市西兰卡普是传统的土家编织工艺,其编织门类及花样多达百余种,而民间的竹编、藤编、线编等工艺更是琳琅满目,极具推广价值。
3.以柳州城、连珠塔、问月亭、挂榜岩、洗爵溪等历史遗址遗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恩施市有国家、省、州、市级保护文物单位多处,进行科学的挖掘与开发不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更是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
(三)丰富的抗战文化,红色文化遗存,恩施市是抗战时期的湖北临时省会,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化遗存,尤其以鄂西特委旧址、龙洞河复楚亭、叶挺囚居为代表。在红色文化方面以贺龙,何功伟、刘惠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
二、恩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开发优势
[2]1.特色,不可替代的内在发展潜质。恩施作为一个土家族自治州,有着特有的土家族文化。因此,其历史文化就自然地被附上民族特色,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可代替的内涵。
2.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支撑,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恩施独有的民俗文化不仅能发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作用,而且能与旅游交相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3]1.来得容易,认识不够。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并没有得到重视和珍惜,只把它当做城市荣誉,没有作为资源优势和财富,加以研究、保护和利用。一直关注恩施文化名城的一位省城专家感叹:“老城没有得到保护,建设破坏太大了,连一张很好的文物照片也拍不到了,一些重要文物的本体及周边环境损害很大。”
2.缺乏研究,宣传不够。对历史文化名城缺乏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和特色,以及恩施的历史文化和对名城保护建设的政策规定、技术要求等缺乏研究,历史文化名城还没有深入市民之心。
3.队伍不强,素质不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需要一批有责任感、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要求政府组织,城建、规划、文物、文化、民族宗教、旅游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目前队伍还没建成,合力没形成,没有特别突出的文化人才。
4.经费不足。由于财政困难,没有建立好良性的资金筹措机制,束缚了工作的开展。
三、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策
(一)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对老城及文物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周边环境加以严格的保护。要依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公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
(二)培植地方文化氛围。恩施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民族地区,从古至今,有无数享誉国内外的地方民族文化名人,要对他们的事迹、著作等进行研究和宣传,保护名人故居。还要培植有利于地方文化人才辈出的机制,打造当代文化名人。
(三)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恩施市的,更是全州人民的。要争取国家及省政策支持,要把恩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与建民族文化大州的战略结合起来。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要提高领导的文化修养和领导文化工作的能力,培养造就多门类的地方文化人才队伍。
(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要加大政府投入的主渠道力度,把文物的日常维护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文物事业经费;从工商税、城乡建设维护费中按比例列支一部分,用于名城保护;吸收民间资金,参与名城保护等。
四、结语
恩施拥有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将其置之不理,不做到物尽其用,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因此,对恩施历史文化资源的正确和有效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恩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更是促进其文化内涵的发散,使得更为广泛的人们了解恩是文化。
参考文献:
[1] http:// [2] http://news.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8/200711/t141358.shtml [3]刘清华〃关于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问题思考[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5.[4]秦良杰〃舟山群岛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J]〃温州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