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也是四川省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全市幅员面积11939平方公里,人口1060万,农民比例约占三分之二,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三农问题”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市作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城市,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
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效。为此,市规划局组织有关人员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利用周末时间赴××专题学习考察该市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经过实地参观、资料收集和专题座谈,使我们受益匪浅。××市新农村规划的主要经验
××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而言,他们在规划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
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展,兼顾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根据规划和有关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加强对房屋建设风格、色彩的指导,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二、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
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
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对××市高新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金堂县等14个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组建××高新区、金堂县等15个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温江区、双流县等14个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市规划局及派出机构、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人员编制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各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及驻镇(乡)规划助理员的人员编制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三、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在规划环节,该市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抓好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完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今后5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80个、农民新村示范点2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
在建设环节,注重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总结经验,促进全面推广。例如在白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白果村全国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领导。双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白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白果村设了现场指挥部。同时,永安镇也成立了白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经济发展组、文化休闲旅游组、基础设施建设组、风貌整治组、现场办公室等,各组分别由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发挥档案部门优势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找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5月中下旬,市档案局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农村第一线,就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如何服务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调研组走访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乡镇卫生院和卫生站、农村信用合作社、劳务中介所、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小康示范村等基层单位,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就“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如何发挥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有什么新要求”等主题展开了重点调研。我们认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是档案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全市农村工作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完整丰富的农业农村档案,不仅真实记录了农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是农村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档案,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农业科技档案中保留和记载了非常丰富详实的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利用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能极大地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广。同时,积极引导和重点培育农村新生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金融企业做好档案工作,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组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档案,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提出,“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涉及到档案工作,如“村级组织健全、工作有力”要求有选举原始记录;“村务公开全面真实”明确村务公开的档案必须齐全并按规定管理;“民主决策科学规范”则必须保证表决和会议记录等档案的完整性;“民主管理扎实有序”要求必须制订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档案台帐管理规范,并有统一规范的帐簿和案卷;“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则要求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档案记录必须清楚、整洁。形成于我市农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中的村镇及农户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农民(户)档案,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要抓好农民保障,而构建农民医疗档案、养老保险档案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环节。在推进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中,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农民家庭健康档案,使投保农民老有所养,生了病能及时就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甚至国外,中介劳务机构也相继产生。中介劳务机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档案工作。通过建立档案,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信息、就业市场信息得到交流,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打开了新途径。
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就要发展社会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个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少不了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档案编研成果如书籍和展览等,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它能够记录和传播地方的历史文化,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成就,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主动围绕“三农”,服务“三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在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领导思想重视,态度积极主动,方法灵活多样,思路开拓创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做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建设。我市拥有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1990年X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业科技档案馆,多年来,通过编纂农业科技参考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科教兴农作出了很大贡献。通州市植保站高度重视科技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利用,近年来,利用保存的档案资料,编辑了30多种参考资料,其中建国以来各种专业期刊上登载的所有病虫测报信息汇编,在改进测报技术、提高防治水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夺取农业丰产丰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市是国家农业部授予的6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市之一。近年来,我市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全部开展了建档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级试点单位如皋草莓协会将档案工作列入协会规章,通过建立富有特色的田间管理档案,给草莓一张特殊的身份证;海门京海集团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其档案工作由原来指导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中服务向提供信息、开展技术培训的产前服务和向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贸易的产后服务延伸,由此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2.农村金融档案工作有效地帮助农民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发家致富。农村信用社通过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为信贷人员做好信贷支农服务提供了第一手综合资料,从而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繁”的问题。目前,我市有100多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获得了不同形式和额度的贷款,帮助了农民发家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金融档案工作达省以上标准的有84家,其中,海安县农村信用社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尤其令人瞩目,1997年古贲信用社档案管理达国家二级标准,2001年海安县农村信用社系统43个单位先后通过了上级档案管理达标升级验收,实现全系统档案管理工作“满堂红”,开创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档案目标管理之先河,海安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位居江北第一。
3.村务档案工作扎实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我市行政村建档率达100%,全市1935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活动,公开率达100%, 村务公开的内容都来自村、镇档案室。
4.农民保障档案工作有力支撑起农村保障体系。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于199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很快在全市全面展开,得到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截止2003年底,全市已为105万农民建立了农保档案,部分县(市)已经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通过及时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密切跟踪农民健康情况,使参保人员在意外得病时及时得到补偿。目前,已建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参合群众凭参保卡在区域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网络即看即报。
总的看,我市农村农业档案工作呈现出起步早、发展快、亮点多、覆盖面广的显著特点,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尚有不少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之处。一是少数地方档案意识还比较薄弱。档案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面来检查就突击一下,不来检查就放任自流;个别地方档案工作曾经搞得轰轰烈烈,是宣传的典型,但开了个好头却没有了下文,不但没有持续推进,甚至还在倒退。二是硬件建设还比较落后。限于财力和物力,不少涉农部门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尤其是个别的乡镇和村,档案就捆捆扎扎存放在有关人员的家里,档案库房的建筑规范、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更无从谈起。三是软件建设也十分不平衡。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制定档案工作制度、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处于分散、自发状态,还很不规范,档案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甚至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单位之间,差别也很大,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下。目前,档案工作普遍停留在纸质的档案管理上,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单位不多,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离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三、对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在感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的同时,更多的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档案资源丰富、档案设施齐全、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利用高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档案部门要明确“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过去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已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拓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广度,即提高农村建档率并扩大建档范围;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度,即提高档案的归档率、合格率、利用率及扩大利用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通过调研,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努力营造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靠档案部门孤军作战,难免势单力薄,因此必须营造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二是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办和其他涉农部门的联系、沟通与协调,齐抓共管,尤其是对条线单位,要争取上级主管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内外协同,上下联动,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建立县、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
思考之二: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一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典型是旗帜,是感召力和说服力。我们重点培植村务公开、农村科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信用社等领域的建档典型,用典型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并逐步推广。同时根据各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情况,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的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档案”、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环境档案”、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档案”、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二是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与市(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组综合办公室联系,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体系之中。三是坚持依法治档,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江苏省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搞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尤其要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以点带面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思考之三: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涉农档案下乡进村活动,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探索并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信息平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和涉农市场需求信息平台,有效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推进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数字化,实现网上检索和利用,最终达到信息共享。
此外,还要探索并制定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政策扶持办法,以保障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要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上政策扶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强化岗位能力培养,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从档案工作的需要出发,配备专兼职乡(镇)、村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一些比较困难的乡镇、村,适当给予经费和设施设备的扶持,使这些乡镇和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档案工作。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档案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意识,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
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的全面振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的要求相比,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小城镇和村屯的水电路讯、生活用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村屯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屯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因过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大,细河沿岸饮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工业规模依然偏小;非农劳动就业比例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迟缓;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我市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95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六是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两委”班子不团结,在群众中影响力下降。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致使干群关系紧张,造成不稳定因素。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如期实现,严重阻碍着和谐**建设的进程,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近年来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我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早日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呼声日益强烈,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因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方面,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和行为,牢固确立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二、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新村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新产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2.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上下水设施,90以上的村屯和所有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80以上的村屯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xx,北傍x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xxx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
成以xx、xx、xx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区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已凸显出来,铅业生产面临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机遇。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了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集散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入库税金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67.1,成为xx工业经济支柱和崛起的引擎。
农业潜力巨大:农民耕作技术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开拓者,活跃在市场经济前沿,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显现:东部依托园区优势,可吸纳太和冶炼产业;南部依托陶庙山羊市场可大力发展养殖业;西部依托罗庄蔬菜产业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北部隔河与市工业园、火车站遥相对应。一旦临界铁路贯通,将使田营很快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井字”型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交通等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内拥有田营、卢窑两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二千万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xx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较快。2005年经济工作、信访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稳定和殡葬改革五项工作同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已经基本具备了展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抢先一步,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大力构筑优势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结合田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全市工作总体部署,我们必须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
1、一区两点战略:
一区:工业区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的总体要求,快速推进紧密型工厂建设和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把华鑫铅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多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外向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园区农业、林业、服务业、塑料加工业、运输业统筹发展,提高工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一五”末期要实现产值50~60亿,提供税收1.0~1.2亿元。
两点:以xx为中心的废旧电信设备集散点和以xx为中心的麻纺制品集散点。废旧电信设备的回收与销售已形成规模,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辐射高窑、张窑、计窑等村,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利税300多万元;麻纺制品的加工、购销在我镇西南一带有多年历史。以李相为中心,辐射吴桥、庞庄、高田、任楼等村。最近两三年来,市场行情回暖,业务量扩张,年交易额在800万元以上,利税达100多万元。这两大独具特色经济增长点,镇里将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发展,使其迅速扩张膨胀,成为田营新的财政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化战略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做活人多地少和近郊农业大文章;突出发展养殖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促进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转化种植业资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xx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羊业;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大力发展养鸡业;依托xx养殖场,大力发展养兔业。吴桥、姜湾、高田三个村挂职书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养殖项目,增强带动能力。镇里在规划用地上提供方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植一批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的方向发展。
3、城乡一体化战略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工业农业三产协调、快速发展,今后五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就近得到转移安置,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田营集镇重点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卢窑集镇重点发展与琉璃寺旅游观光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信仰需求。通过工业拉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把田营逐步
第五篇:周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大有可为
周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大有可为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孙晔)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该校2006届毕业生就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建功成才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介绍了近年来该校
毕业生就业特别是投身西部、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情况。毕业生代表资源环境学院杨洋、人文学院冯宇坤、理学院黄建忠、生物
学院赵翼等同学纷纷发言,介绍了自己求职的情况,表达了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运用所学知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决心。
在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周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他希望大学生们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管理、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他鼓励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积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他还希望大学生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认识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用理论知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