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07: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

第一篇:《(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

《(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来说,如何改善农村幼小衔接这个问题近在咫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误区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对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衔接工作已走入了误区,表现在:

1、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 验的积累。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 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 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 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2、形式上的衔接

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批评就接受不了,甚至因此而厌学。

3、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单向衔接

在不少地区,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二、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做幼小衔接工作时,我们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视家庭为“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而我们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幼儿园、家庭、小学、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使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 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

研究对象:大班幼儿。

研究科学指导有效帮助农村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思想,吸取精华;对科学指导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对科学指导的活动中多方互动关系的研究;对科学指导教育活动中教师专业成长和家长观念转变的分析与研

究。

1、对大班幼儿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1)调查幼儿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主要抚养人。

(2)调查农村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

(3)调查农村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

(4)调查农村幼儿家长的家园配合情况。

2、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模式及优缺点。

3、隔代教育对家园共育的影响。

4、改变家长观念,提升农村幼小衔接。

5、以儿童为本,遵循规律。

6、建章立制,帮助幼儿快乐渡过幼小衔接的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有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本课题的研究纳入幼儿园工作重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要围绕课题进行,特别加强家园互动的研究。同时大班家长、小学也要密切与本课题结合,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幼儿快乐渡过此阶段。

4、课题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包括各子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组间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幼儿园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五、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学习相关资料,选择参试对象,制定课题计划,部分研究开始运作并研讨,课题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

在理论学习、调查、观察的基础上,全面进行研究。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8月)

在一、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总结反馈,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的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2、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社区、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基本情况及幼儿各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培养放在教育第一位,加强幼儿的全面发展。

3、观察法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与家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对各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自身进行学习且对家长进行指导,双方共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七、预期成果展示形式及目标

预期成果展示:结题报告。

阶段性成果形式:调查报告、活动案例、优秀论文。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第二篇: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经过

“孩子不应该输在人生的起跑线”,在我们所生活的周边无时无刻不听到这样一句话。其实,这样的一句话刚好也反映了我们在这个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上,教育问题也慢慢的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个升学情况,相对而言对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样一个阶段还不是特别的重视。那么我认为幼小衔接的问题也应该成为这些教育问题中相对比较重的一个问题,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存在着长远的影响和很大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很显然,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做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老师也会很盲从,幼儿更是迷茫。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更快地得到转换,更好的适应,例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上等诸多方面上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加强与家庭、与小学的沟通联系,共同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研究。秦振飚认为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借力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并提出了幼儿园中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香港中文大学李子建教授和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等人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第二,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苏伟认为,在幼儿园大班的管理上应该实行幼小一体化,让幼儿园教师定期参加一年级教师的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意识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听说读写能了的培养,还可以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时间做铺垫。余玉茹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应该为孩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第三,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马以念等人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绩呈显性正相关。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生态学理论模式来思考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模式并不排除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但着重强调儿童个性特点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存在幼儿可能对于某种学习环境做好了准备,而对另一种环境没有做好准备的现象。生态学理论认识到幼小衔接中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识到儿童和所有与幼小衔接过程中相关的参与者为此带来了很多互相交叠的经验,从而为分析幼小衔接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它还认识到各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根据其对于现存关系和对儿童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第二,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罗戈夫认为发展史个体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参与其中的角色的过程。根据罗戈夫的理论,在幼小衔接中要考虑到通过参与与适应学校生活意义重大的活动事件,儿童、家庭和教育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活动和事件伴随着他们的参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科萨罗等研究了儿童以协商、分享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参加到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幼小衔接构建成为一个人们和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科萨罗等强调了幼小衔接引导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儿童为适应学校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准备。

(三)初步设想及突破点

初步设想:

1.建立“师”“幼”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中如何建构“师”“幼”间的互动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相结合,与幼儿发展的特点相结合。

3.研究家园关系,整合“幼小衔接”工作中“家”与“园”在衔接方面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4.调查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怎样的断层,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并找出相关应对策略。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教育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就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兴趣起着动力和促进作用,培养音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本课题将“生活化”界定为教师从周围生活中选取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3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 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 向往小学的生活, 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 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 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 在 “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 “多维互动体”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 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提供活动和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 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 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 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 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 “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 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 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 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 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 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 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 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4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早晨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创设了我能干的主题墙,内容有穿脱衣服比赛、自己系鞋带等。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然而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因此幼小衔接工作也为大班教师所重视,在大班后期有意识的增加有关内容,但是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此次,在教育局下达的有关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下,我们幼儿园及时调整部署安排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些成效。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5

选题的缘由和目的

(1)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2)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4)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课题是在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述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

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1、美国的20xx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

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

(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

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

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

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平不高(调查说明)。

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调查说明)

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

(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

(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二)怎样研究

在研究计划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设计、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在研究计划的结构中,它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篇:幼儿园幼小衔接开题报告

幼儿园幼小衔接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 “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 “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 “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11——2012.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2013.11)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第四篇: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经过

“孩子不应该输在人生的起跑线”,在我们所生活的周边无时无刻不听到这样一句话。其实,这样的一句话刚好也反映了我们在这个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上,教育问题也慢慢的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个升学情况,相对而言对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样一个阶段还不是特别的重视。那么我认为幼小衔接的问题也应该成为这些教育问题中相对比较重的一个问题,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存在着长远的影响和很大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很显然,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做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老师也会很盲从,幼儿更是迷茫。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更快地得到转换,更好的适应,例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上等诸多方面上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加强与家庭、与小学的沟通联系,共同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研究。秦振飚认为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借力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并提出了幼儿园中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香港中文大学李子建教授和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等人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第二,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苏伟认为,在幼儿园大班的管理上应该实行幼小一体化,让幼儿园教师定期参加一年级教师的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意识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听说读写能了的培养,还可以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时间做铺垫。余玉茹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应该为孩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第三,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马以念等人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绩呈显性正相关。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生态学理论模式来思考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模式并不排除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但着重强调儿童个性特点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存在幼儿可能对于某种学习环境做好了准备,而对另一种环境没有做好准备的现象。生态学理论认识到幼小衔接中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识到儿童和所有与幼小衔接过程中相关的参与者为此带来了很多互相交叠的经验,从而为分析幼小衔接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它还认识到各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根据其对于现存关系和对儿童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第二,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罗戈夫认为发展史个体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参与其中的角色的过程。根据罗戈夫的理论,在幼小衔接中要考虑到通过参与与适应学校生活意义重大的活动事件,儿童、家庭和教育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活动和事件伴随着他们的参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科萨罗等研究了儿童以协商、分享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参加到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幼小衔接构建成为一个人们和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科萨罗等强调了幼小衔接引导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儿童为适应学校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准备。

(三)初步设想及突破点

初步设想:

1.建立“师”“幼”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中如何建构“师”“幼”间的互动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相结合,与幼儿发展的特点相结合。

3.研究家园关系,整合“幼小衔接”工作中“家”与“园”在衔接方面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4.调查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怎样的断层,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并找出相关应对策略。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2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

2、通过活动,使大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3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 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 向往小学的生活, 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 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 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 在 “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 “多维互动体”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 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提供活动和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 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 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 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 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 “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 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 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 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 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 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 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 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4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早晨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创设了我能干的主题墙,内容有穿脱衣服比赛、自己系鞋带等。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然而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因此幼小衔接工作也为大班教师所重视,在大班后期有意识的增加有关内容,但是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此次,在教育局下达的有关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下,我们幼儿园及时调整部署安排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些成效。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5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xx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xx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xx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第五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我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这一问题 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探讨,研究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与幼教同仁共同分享。

一、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意识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有序行动的指南。基于此,我们在学期初通过研讨制定了符合我园幼儿情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各月活动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幼儿的能力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也逐渐增强。

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溃.要在常规上有要求

(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 手间。

(2)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定期召开家长会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学期未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在家园联系栏增设《幼儿衔接家长专栏》

各大班在家园联系栏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开展家长开放日

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请

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

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

”的讲座,并组织教师、家长、幼儿

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向家长推荐

幼小衔接

好方法

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

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并调整好幼儿生活作息规律。

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

点起,晚上

点睡,至少保证

小时的充足睡眠。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他们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家长可在家为幼儿开辟一个独立学习的小空间,选择幼儿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

(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爱学习。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多做

倾听

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

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 要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态度。

看图讲述时,要督

促大班幼儿大胆地、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 齿清楚,语速适中;读短文时,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 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 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语言感受的敏

锐性。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多媒体教 室等,边参观边听教师介绍其作用;

还可以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亲眼看到哥

哥、姐姐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例如:看小学生作业,看老师怎样给哥哥姐姐们上课,小学生 如何摆放书本、文具盒的规则。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小学校园各场所的用途,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情况,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向往。

.邀请小学生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交谈。

.通过图片、电教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总之,幼小衔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有效结

合就能做好衔接工作,就能尽量消除幼儿上小学后的恐惧、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使幼儿

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

下载《(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指导)有效做好农村幼小衔接》 开题报告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入学指导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入学指导 来源:e度幼教网 文章作者:2011-01-04 14:03:46 [标签:幼升小入学 新生入学 新生指导]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做好幼小衔接[五篇]

    做好幼小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文档仅供参考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 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难道只是为孩子加码小学课程,从而在起跑线上“抢跑”吗? 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在于知识的层层......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一直......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练塘幼儿园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发,幼小衔接的问题得到了教育界专家们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形成了幼小衔接对幼......

    幼小衔接家教指导方案

    幼小衔接家教指导方案 活动背景: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经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