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学习了普通生态学之后,我越发的发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现状有所了解,尤其是置身于西北地区的我们更应该对我们身边这块土地的生态现状有所了解。那么现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究竟出于什么状况呢? 西部地区生态现状:
西部地区几占国土面积的70%,其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等极具多样化。总体上西部地区可以大致分为西北干旱区(亦可称为蒙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或称青藏高寒区)和华南湿润区三大区域。西北干旱区大致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和陕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温差大,冬春季常有强风,东部为半干旱草原地区,向西逐渐过度至半荒漠和荒漠,我国几大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及腾格里沙漠等均分布在此区。青藏高原区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大致包括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5%),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风力强,植被多属高寒类型,现代冰川作用广泛,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固体淡水资源库,长江、黄河即发源于此。华南湿润区属我国的亚热带区域,包括陕西秦岭以南、四川(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区域,年降雨量多在800毫米以上,气候湿热,自然植被北部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向南过度到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西部地区面积为660余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约占14.9%,草场面积约占48.1%,耕地保有面积占6.8%,湿地面积占2.8%。表1为西部地区与全国森林资源对比情况,为便于统计,表中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和新疆5省区,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西北干旱区;青藏区包括青海和西藏,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青藏高原区;华南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广西5省区,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华南湿润区。1986年森林资源情况根据《中国林业年鉴(1949-1986)》,2006年森林资源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06年全国森林资源情况”。与1986年森林资源统计不同的是,2006年的森林资源统计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也作为森林资源统计在内,西部地区的大面积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传统上被化为草场)也被作为“森林”统计在内。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森林蓄积则占全国森林蓄积的60%以上,森林单位蓄积量远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地区森林多为天然林,森林质量远高于东部地区,特别是青藏区和华南区,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保存最好的地区。
将近90%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所有18种不同的草地类型,其中有10种草地类型仅分布于西部地区或基本仅在西部地区分布。西北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44.6%,青藏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33%,华南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11.8%。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仅分布于西部地区,其中温性草原包括荒漠草原多分布于西北区,而高寒性草原包括高寒荒漠草原等则主要分布于青藏区。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06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中,有很多草原被同时统计为森林,实际上这些植被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也不是“树”,而是适应于干旱条件的半灌木化荒漠植被(高度常低于30-50厘米)。
森林、草原和湿地是陆地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被错误认知,甚至仅仅把草原当成可以放牧家畜的草地。实际上,草原的生物量虽低于森林,但其周转量和第二性生产力甚至高于森林。像森林一样,草原向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一个无比多样的成层的生活环境,从而组成复杂的食物网结构。草原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为三层:草栖层、地面栖居层和地下栖居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被输送到地下器官,为地下各种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居环境,如各种土壤动物包括蚂蚁、蜘蛛等,及大量啮齿类动物如沙鼠类、跳鼠类等。地面栖居层包括各种昆虫及以昆虫为食的爬行类等,各种啮齿类,以及大量有蹄类动物如野驴、野骆驼、鹅喉羚、黄羊等,还有各种鸟类如善于奔跑的大鸨、沙鸡及各种猛禽类。草栖层动物主要包括各种无脊椎动物如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等。草原食物链的最高层为各种肉食性动物如雪豹、狼、赤狐、沙狐、猛禽类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
(1)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8~9%速度增长。粮食产量5亿吨,一次性生产14亿吨标准煤,发电量增加到13000亿千瓦/时;铁路货运量增加到21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达11亿吨以上,钢产量1.2亿吨,化肥1.2亿吨,乙烯产量发展到400万吨。
(2)生态可持续发展:在2000年前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5‰。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吨,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4.7亿m2。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2000年前增加树林面积1900万ha,全国树林覆盖率达15~16%,全国各类绿地保护面积达1亿ha,占国土面积的7%。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蔡林海博士根据近年来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前瞻性研究,站在俯瞰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的高度,通过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为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低碳经济创新提供了新颖的视点,给人以新的启发。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低
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
总之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西部能够越来越美丽。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学生姓名:温芯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材料化学
学号:01010095
第二篇: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学习了普通生态学之后,我越发的发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现状有所了解,尤其是置身于西北地区的我们更应该对我们身边这块土地的生态现状有所了解。那么现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究竟出于什么状况呢? 西部地区生态现状:
西部地区几占国土面积的70%,其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等极具多样化。总体上西部地区可以大致分为西北干旱区(亦可称为蒙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或称青藏高寒区)和华南湿润区三大区域。西北干旱区大致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和陕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0%),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温差大,冬春季常有强风,东部为半干旱草原地区,向西逐渐过度至半荒漠和荒漠,我国几大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及腾格里沙漠等均分布在此区。青藏高原区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大致包括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5%),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风力强,植被多属高寒类型,现代冰川作用广泛,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固体淡水资源库,长江、黄河即发源于此。华南湿润区属我国的亚热带区域,包括陕西秦岭以南、四川(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区域,年降雨量多在800毫米以上,气候湿热,自然植被北部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向南过度到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西部地区面积为660余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约占14.9%,草场面积约占48.1%,耕地保有面积占6.8%,湿地面积占2.8%。表1为西部地区与全国森林资源对比情况,为便于统计,表中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和新疆5省区,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西北干旱区;青藏区包括青海和西藏,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青藏高原区;华南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广西5省区,大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华南湿润区。1986年森林资源情况根据《中国林业年鉴(1949-1986)》,2006年森林资源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06年全国森林资源情况”。与1986年森林资源统计不同的是,2006年的森林资源统计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也作为森林资源统计在内,西部地区的大面积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传统上被化为草场)也被作为“森林”统计在内。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森林蓄积则占全国森林蓄积的60%以上,森林单位蓄积量远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地区森林多为天然林,森林质量远高于东部地区,特别是青藏区和华南区,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保存最好的地区。
将近90%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所有18种不同的草地类型,其中有10种草地类型仅分布于西部地区或基本仅在西部地区分布。西北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44.6%,青藏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33%,华南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11.8%。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仅分布于西部地区,其中温性草原包括荒漠草原多分布于西北区,而高寒性草原包括高寒荒漠草原等则主要分布于青藏区。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06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中,有很多草原被同时统计为森林,实际上这些植被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也不是“树”,而是适应于干旱条件的半灌木化荒漠植被(高度常低于30-50厘米)。
森林、草原和湿地是陆地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被错误认知,甚至仅仅把草原当成可以放牧家畜的草地。实际上,草原的生物量虽低于森林,但其周转量和第二性生产力甚至高于森林。像森林一样,草原向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一个无比多样的成层的生活环境,从而组成复杂的食物网结构。草原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为三层:草栖层、地面栖居层和地下栖居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被输送到地下器官,为地下各种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居环境,如各种土壤动物包括蚂蚁、蜘蛛等,及大量啮齿类动物如沙鼠类、跳鼠类等。地面栖居层包括各种昆虫及以昆虫为食的爬行类等,各种啮齿类,以及大量有蹄类动物如野驴、野骆驼、鹅喉羚、黄羊等,还有各种鸟类如善于奔跑的大鸨、沙鸡及各种猛禽类。草栖层动物主要包括各种无脊椎动物如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等。草原食物链的最高层为各种肉食性动物如雪豹、狼、赤狐、沙狐、猛禽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
(1)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8~9%速度增长。粮食产量5亿吨,一次性生产14亿吨标准煤,发电量增加到13000亿千瓦/时;铁路货运量增加到21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达11亿吨以上,钢产量1.2亿吨,化肥1.2亿吨,乙烯产量发展到400万吨。
(2)生态可持续发展:在2000年前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5‰。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吨,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4.7亿m2。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2000年前增加树林面积1900万ha,全国树林覆盖率达15~16%,全国各类绿地保护面积达1亿ha,占国土面积的7%。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蔡林海博士根据近年来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前瞻性研究,站在俯瞰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的高度,通过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为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低碳经济创新提供了新颖的视点,给人以新的启发。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总之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西部能够越来越美丽。
普通生态学学习心得
学生姓名:温芯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材料化学
学 号:01010095
第三篇:《普通生态学》论文
《普通生态学》课程心得
学习《普通生态学》的心得体会
题目:
学习《普通生态学》的心得体会
正文:
今年有幸成功选择了《普通生态学》作为选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是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以下就是我关于这门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对《普通生态学》的学习,我认识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植物、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兽类等生物类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从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这一概念出发,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对《普通生态学》的学习,了解了生态学的现代简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在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受益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二、通过对《普通生态学》的学习,我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虽短,但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是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在上述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下面几层含义:(1)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3)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4)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十分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并把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5)全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三、通过对《普通生态学》的学习,我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
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遍及全球的森林砍伐、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湿地干涸、海洋污染、物种消失、水土流失、基因丧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
四、通过对《普通生态学》的学习,我理解了生态安全的内涵。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广义的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环境、生态保护上的含义。即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二是外交、军事上的范畴。即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经济的衰退,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环境难民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五、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本世纪初,我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纲要》的发布,为全面减少新的生态破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提供了翔实的实施计划。在这份《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
过去,我们的国家安全观念中,主要强调军事安全、政治安全,而忽视了生态安全。但实际上,生态安全一旦遭到破坏,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人的基本生存条件,比如,土地的荒漠化直接减少人们的生存空间,水资源的衰竭会直接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使人们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生态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没有生态安全,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受到威胁,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生态安全是其他方面安全的基础和载体。
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为原料或动力开始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精神享受。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能够使人们神清气爽,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要求逐步升高。
生态环境能够加速或延缓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资源条件的制约,恶劣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水源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恶化等,危及工农业生产的基础,限制经济发展。相反,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是一个倡导节约自然资源、更是一个科学开发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社会。因此,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且对保持地区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地区是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
长,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虽然已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建设措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资源紧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摆脱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综上,学习《普通生态学》,让我深刻明白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第四篇:南开大学2013年普通生态学试题
南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 060 生命科学学院
考试科目:840 普通生态学
专业: 生态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5*8)
1.物种和种群
2.生长型和生活型
3.二氧化碳补偿点和二氧化碳饱和点
4.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5.正反馈和负反馈
6.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
7.K-对策和R-对策
8.聚盐性植物和拒盐性植物
二、从豆科、菊科、禾本科中分别选出一种你比较熟悉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生物学特征。(30’)
三、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哪些?试作具体分析。(20’)
四、举实例说明(动物或者植物皆可)“生态入侵”对当地物种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20’)
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阐释生物群落演替的动力。(20’)
六、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0’)
第五篇:普通逻辑学学习心得222
普通逻辑学学习心得
----浅谈推理练习题的解题步骤
逻辑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这样的比喻是有道理的。逻辑学确实可以训练人的思维使之具有严密性,从而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做大量的逻辑习题来取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普通逻辑学与学习数学有共同之处,因此学习逻辑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做练习题。
普通逻辑练习题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六部分:序言部分练习题、概论部分练习题、判断部分练习题、推理部分练习题、规律部分练习题以及论证部分练习题。通过练习使我们学生达到使用的概念明确、做出的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有说服力的目的。虽然这几个部分的练习内容不同。要实现的目的也不同,但是在做这些题时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准确理解题中所涉及的概念。
在做类似要区分一个逻辑结构式的常项和变项的类型题的时候,首先必须掌握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然后再确定题中哪个部分是常项、哪个部分是变项。我们知道常项是逻辑结构式中保持不变并决定其性质的项。变项是逻辑结构式中可变的项,即可被具体概念或判断来代替的部分。根据常项、变项的定义,在练习题中“所有”“都是”是逻辑结构式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个逻辑结构式是全称肯定判断的项,所以“所有”“都是”这样的词通常都是常项。而“S”“P”是可被具体概念,如“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或者“中国人”“亚洲人”等所代替的部分,因此是变项。
同理,在分析直言三段论结构的时候,也是要把握相应的概念:大项是结论中的谓项,小项是结论中的主项,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大小前提中共有的项是中项。(当然这之前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主项、什么是谓项以及前提和结论)然后再来分析题中三段论的结构。因为普通逻辑学重点部分是推理,所以以下以推理练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为例,谈一谈我对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的一些理解。例:指出下列推理是哪种类型的推理,并说明是否正确、为什么。① 有的中毒是食物中毒,因此,并非有的中毒不是食物中毒。
② 人寿之长短,或许由于遗传因素,或许由后天条件;徐某长寿有遗传因素,所以他的长寿与后天条件元关。第一步:分析结构后,才能确定推理类型,所以做这样的习题首先应该分析结构。
1.根据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确定前提和结论。“因为”后面是前提,“所以”后面是结论,“因为”前面是结论。
2.根据常项确定前提和结论的判断类型。例①的前提中常项是“有的”“是”。结论中的常项是“并非”“有的”“不是”,据此可确定这个推理是直言推理。例②的前提中常项是“或许”,所以这是选言推理。
3.写出逻辑结构式,指出其推理类型。①题:SIP~-SOP这是直言判断对当关系直接推理。②题:pVq^p~-q这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第二步:根据相应推理规则指出推理形式正确与否。
1.①题是下反对关系推理。根据规则。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所以可以假推真不能以真推假;②题是相容选言推理。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2.指出理由回答对错。①题推理形式错误,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进行推理不能由真推假。②题推理形式错误,因为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犯有误相容为不相容的逻辑错误。
以上就是我学习逻辑学的一些技巧和心得,总之,我觉得,学习逻辑学要多练,熟能生巧,练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解题技巧。
纯自己写的,送给你吧~
【在此输入你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