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指南
农业部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项目安排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集中扶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项目内容
2010年,在全国扶持约200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村,下同)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项目重点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品、名优茶叶、名优花卉、食用菌、地道中药材、蚕桑、特色畜禽、特色水产9大类产品。项目实施村选择主导产品应明确具体品种(如香菇、辣椒、獭兔、罗非鱼等),围绕1个主导产品申报1个项目。主导产品必须符合当地资源优势,大部分用于加工或销售,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
1.申报条件
(1)属于优势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区域。
(2)生产区域集中连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龙头企业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
(3)农民有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并执行统一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4)当地政府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村级有技术服务能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
2.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贴10—20万元。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
A类:特色园艺
(1)良种苗木。对苹果、梨、葡萄、柑橘、茶叶、蚕桑等良种苗木应用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2)优质果袋。对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等使用优质套袋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3)种植业生产设施设备。具体包括:
——对蔬菜大棚、温室、小蚕共育室建设费用,补贴25%;占地4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大棚补贴上限1000元/个,占地1亩的节能日光温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占地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
——对苹果、柑橘、梨等滴灌、喷灌设备,补贴500元/亩。
——对小型选果机械补贴5000元/台;对小型采茶机、修剪机等补贴30%,补贴上限1000元/台;对覆盖50亩的频振式杀虫灯,补贴300元/盏;对喷药机具补贴50%,补贴上限300元/台。
B类:特色畜禽
(4)奶牛。对挤奶厅、青贮设施建设补贴20万元。
(5)肉牛。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6)肉羊。对购种公羊补贴3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7)特种鸡、鸭、鹅。对购买苗种补贴1.5元/只,对规模养殖饲养设施补贴1.5元/只。
(8)特种兔、水貂、狐狸、貉。对购买苗种补贴100元/只。
(9)鹿。对母鹿配种补贴1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3万元。
(10)蜂。对蜂群饲料补贴40元/箱蜂,用于购买冬季食用糖。
C类:特色水产
(11)水产良种补贴。按操作规范核定每亩水面放养量后,按良种价格的10%—20%补贴。
(12)优质配合渔用饲料补贴。按核定使用量的20%-30%补贴。
3.申报数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按照申报范围筛选3-7个项目上报。以往年度已经扶持的项目实施村,原则上不再扶持。
三、申报和实施程序
1.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根据本项目指南的要求,在充分征求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一村一品项目县。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村填制项目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3-1)。
2.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筛选,将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见附件1-3-2)和项目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2份,同时将这些材料的电子版发送到邮箱59193163@163.com(电子邮件的“主题”写“一村一品项目申报”8个字,“附件”为一村一品项目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项目申报书)。
3.项目下达后,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和项目实施村,由其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方式,将项目下达和资金到位情况通知项目实施村的村民。项目实施村村民委员会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补贴计划,将补贴计划连同会议记录报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核准,并由其报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备案。
4.项目实施村要将核准后的补贴计划进行公示。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时,应先签订合同;付款必须符合村级财务制度,并取得正式发票;按照核准并公示后的补贴计划,凭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到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报销。
5.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村的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与先前核准的补贴计划核对无误后,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办理报销。当年项目资金如有结余,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转下年,继续按照上述范围、标准、程序使用。
6.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在2个月内进行验收,并及时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报送项目总结。
四、有关要求
1.要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纳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2.要注重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和参与产业利润分配的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要积极指导农民建立特色产品生产记录,执行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促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家支持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的财政补贴的范围
种植基地项目:所需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土地平整,农田道路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良种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培训;
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危害防治设施,废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培训。
3。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基础设施,质量检测设施,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农民和其他。
配电设施项目: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
第二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项目安排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集中扶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项目内容
在全国扶持约200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村,下同)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项目重点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品、名优茶叶、名优花卉、食用菌、地道中药材、蚕桑、特色畜禽、特色水产9大类产品。项目实施村选择主导产品应明确具体品种(如香菇、辣椒、獭兔、罗非鱼等),围绕1个主导产品申报1个项目。主导产品必须符合当地资源优势,大部分用于加工或销售,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
(一)申报条件
1.属于优势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区域。
2.生产区域集中连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龙头企业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
3.农民有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并执行统一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4.当地政府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村级有技术服务能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
(二)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贴10~20万元。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
A类:特色园艺
1.良种苗木。对苹果、梨、葡萄、柑橘、茶叶、蚕桑等良种苗木应用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2.优质果袋。对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等使用优质套袋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3.种植业生产设施设备。具体包括:
对蔬菜大棚、温室、小蚕共育室建设费用,补贴25%;占地4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大棚补贴上限1000元/个,占地1亩的节能日光温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占地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对苹果、柑橘、梨等滴灌、喷灌设备,补贴500元/亩。
对小型选果机械补贴5000元/台;对小型采茶机、修剪机等补贴30%,补贴上限1000元/台;对覆盖50亩的频振式杀虫灯,补贴300元/盏;对喷药机具补贴50%,补贴上限300元/台。
B类:特色畜禽
4.奶牛。对挤奶厅、青贮设施建设补贴20万元。
5.肉牛。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6.肉羊。对购种公羊补贴3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7.特种鸡、鸭、鹅。对购买苗种补贴1.5元/只,对规模养殖饲养设施补贴1.5元/只。
8.特种兔、水貂、狐狸、貉。对购买苗种补贴100元/只。
9.鹿。对母鹿配种补贴1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3万元。
10.蜂。对蜂群饲料补贴40元/箱蜂,用于购买冬季食用糖。
C类:特色水产
11.水产良种补贴。按操作规范核定每亩水面放养量后,按良种价格的10%~20%补贴。
12.优质配合渔用饲料补贴。按核定使用量的20%~30%补贴。
三、申报和实施程序
(一)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根据本项目指南的要求,在充分征求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一村一品项目县。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村填制项目申报书。
(二)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筛选,将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和项目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2份。
(三)项目下达后,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和项目实施村,由其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方式,将项目下达和资金到位情况通知项目实施村的村民。项目实施村村民委员会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补贴计划,将补贴计划连同会议记录报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核准,并由其报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备案。
(四)项目实施村要将核准后的补贴计划进行公示。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时,应先签订合同;付款必须符合村级财务制度,并取得正式发票;按照核准并公示后的补贴计划,凭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到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报销。
(五)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村的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与先前核准的补贴计划核对无误后,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办理报销。当年项目资金如有结余,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转下年,继续按照上述范围、标准、程序使用。
(六)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在2个月内进行验收,并及时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报送项目总结。
四、有关要求
(一)要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纳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二)要注重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和参与产业利润分配的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要积极指导农民建立特色产品生产记录,执行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促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篇: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计划
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计划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乡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乡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我乡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设想
今年以来,在市、县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我乡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乡“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农技部门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的推广与应用。将乡园艺场作为品改示范基地,带动全乡柑桔高接换种600亩,低产园改造1300亩,品改1200亩,完成了无公害水果栽培2700亩,其中柑橘2500亩,稻田软盘抛秧3000多亩,高产优质油菜栽培4000多亩,平衡施肥800亩的推广任务。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乡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 1
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乡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四是鼓励多种经营,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农业增收与非农增收两手抓,两手都要出成效,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切实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培训和服务,在扩大劳务输出数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每年要新增劳务输出人员300人,实现劳务收入 350万元。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在发展经济中的优势。
二、几点做法
(一)抓宣传、鼓动,提高思想认识。我乡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宣传 “一村一品”专业村典型和经验,在全乡营造发展氛围,增强全乡人民的发展意识。并把“一村一品”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抓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我乡重点抓好南丰、桔橙等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突出连片开发和建设,形成“精、专、新、特”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每个示范村实行一个科级领导包抓、一个技术服务单位实施、一支包村干部队伍驻村、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村一品”工作“四个一”包抓制度,采取一户带多户、一片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一业”的新格局。
(三)抓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我们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名、特、优主导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灾害防控农业主推技术。通过科普赶集、现场会、手机短信,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村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电视栏目开展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指导。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扩大培训对象,把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结合起来,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四)抓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引导各“一村一品”示范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村,乡政府指派农技站杨天友,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下乡进村,协助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扶持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五)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要加大示范村农田基建和土地平整等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三是实施沼气推广工程。优先安排主导产业示范村发展以改厕、改圈、改灶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工程。
罗卜田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二月
第四篇:蔡楼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蔡楼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村一品”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蔡楼村隶属定陶区张湾镇,距镇政府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级班子健全,运行良好。全村共有910户,计3600余人,耕种着3476亩土地。蔡楼村处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发展条件充分,农户勤劳朴实,养殖经验丰富,十分适合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乘着上级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东风,结合我村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我们确立了生猪养殖的产业方向,在区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在当前生猪市场全面利好的市场环境下,预计今年出栏可突破2000头,总产值可达到350万元。在上级农业、畜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建设无公害生态化生猪养殖产业,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已成立的绿苑养猪专业合作社,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注重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拳头产业、增收产业。
具体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完成15亩园区集中建设任务;修建蓄水设施;培养养殖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 带动本村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投资50万元在我村西南建设占地15亩的生猪集中养殖园区,所有养殖户全部搬出村外,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不利影响,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规范管理制度化。
(二)扩大养殖规模,培树增收支柱。大力支持村民发展家庭养殖业,力争年均新增养殖户3到5户,产值实现1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70个,不断拉动农民增收。
(三)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探寻生猪养殖与大棚蔬菜、户用沼气等新能源、新经济模式的良性发展路子,努力建设生态循环经济。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组成员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制度、项目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相关负责人要严格按要求执行,不得变相、曲解、违规执行,更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
(二)将生猪养殖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村组干部的误工补助挂钩。做到村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为生猪养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大造声势、强化宣传,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生猪养殖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强化宣传,为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提高技能、强化培训,以村委办公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进行生猪养殖的技术知识
培训,定期请区、镇农业技术员到村讲课,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技术水平。
(五)完善考核机制,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村干部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低、达不到标准的在下一予以调整。
(六)强化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户,村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的办法,全面发展生猪养殖。
第五篇:牛坊沟村2012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牛坊沟村2012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县林业局工作组进驻牛坊沟村以来,通过调查走访,实地察看,在全面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后,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村“两委”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对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剖析,经牛坊沟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制定了以下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本村现状
牛坊沟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333户,1024人,贫困人口852人,享受农村低保19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29人。全村耕地面积4200亩,均为旱地,退耕还林面积1945亩,主要种植杏扁,因勤于管护,现有1200亩林地挂果,为群众带来较大收益。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243吨,油料产量18吨,杏扁产量15吨,人均收入2213元,为井儿沟乡贫困村之一。
二、存在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没有一眼机井,没有水浇地,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发展;人畜饮水仅靠北山沟下小泉眼舀水或到邻村拉水,饮水困难,并得不到安全保证。
2、农业发展水平滞后。群众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不够解放,种植不够科学,农民收入偏低。全村没有一座蔬菜大棚,存在吃菜难的问题。退耕还林土地种植的杏树虽然管理经验丰富,效益较好,但还没有进入盛果期,另有500亩杏树仍需改接,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状况影响,尚未建立加工厂,杏扁不能就地转化升值,没有形成本村的特色产业。
三、发展思路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效益优先,循序渐进;借力帮扶,争取项目。
四、发展目标
到2012年底,嫁接大杏扁300亩,实现人均增收100元。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县林业局工作组领导、乡包村领导,村两委干部组成。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动员、规划安排、项目决策、监督检查、考评验收等各项工作,形成职责明确,配合紧密的工作机制。
2、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预计投资40万元,确保为牛坊沟村打深机井1眼,完成机电配套,新修防渗渠2000米,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后,增加水浇地200亩,部分林地得到有效灌溉。
3、广泛宣传,发挥主体作用。
利用广播、电视、展牌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牛坊沟村杏扁发展情况,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一村一品”的全面发展。
4、争取资金,规模发展。
以基层建设年为契机,合理运用县林业局帮扶资金,积极争取县领导扶持,扩大杏扁嫁接面积,实现退耕还林地全覆盖,建立杏
扁加工厂1个,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