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

时间:2019-05-15 07: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

第一篇: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

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

肇兴学校:王宝仁

小学生作文写出什么?写出故事!哪来的故事?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运用陶生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教育作文教学,也就是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切实的生活天地里感受,从而去真实地描写生活、反映生活、感悟生活。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多一点生活的原味,返璞归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从生活中学会自我生存的能力,从生活中感受世间美好的事物,体验人间美好的情感,成为我闪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盏明灯。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对于写出文章太有用了。”可见,观察与作文有着多么重要的关系。但由于小生年幼、好动等特性,没有仔细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也不会观察,既使地某些事物有兴趣,也是一时的,缺少方法,也不懂得要认识事物,所以得到的印象是模糊的、局部的、零乱的。因而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感到“无米之炊”,不知怎么写。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观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引导学生养成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嘴巴品尝的观察习惯。

静态观察是指导学生去观察静态的事物。比如让学生经常并阶段性不间断性地去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观察身边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等。《我们学校的雪松》《八月桂花香》《《小闹钟》《我的一支笔》《学校橱窗的魅力》等,都是很好的写出作题目和范围。要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看,有顺序地看,还要边看边记,有时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只要指导得当,学生观察就细致了。

动态观察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变化的事物。比如让学生观察动物、景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活泼的小金鱼》《千姿百态的云》《下雪了》《我家的小狗》《热闹的农贸市场》《节日的南大街》等。动态观察较静态观察要难一点,它不但要求观察事物本身,还要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观察事物本身,还要观察一朵朵、一片片云朵的样子,还要观察它在风的作用下,怎么变化另一种样子的,要抓信事物变化的过程。

捕捉生活中的突发事情,抓住事物本生进行观察,这是即时观察,是事先没有准备的观察。例如,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受伤的小鸟或美丽的蝴蝶,教室外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或是飘起了鹅毛大雪,对而居民楼里冒起的滚滚浓烟„„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既时让学生去观察,甚至完全可以放下课本让学生去观察。有了活的课本、活的课堂,学生更回会热情去观察、乐于去观察、主动去观察。

学生在观察中,最不容易做的事就是坚持长其观察。但生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文也是一个长期的心路历程。指导学生做长期的观察,对学生习作很有意义。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种子发芽的过程、蚕宝宝的一生、母鸡孵小鸡的经过、妈妈照顾病中的爷爷奶奶的事情=小河四季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长期观察的一种训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让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留心观察事物、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有了观察的好习惯,学生就不会出现作文“无米之炊”了,不会无从下手,也不会见作文就头疼了。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自然、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比如,要学生写《我的妈妈》时,总是强调要抓住母亲的特点去写,但没有真正地去注意,没有刻意、留心去观察过妈妈,学生写出出来的文章往往还是内容事例不具体。要委内容差不多,千篇一律。比如,妈妈半夜背我上医院,半夜给我织毛衣等,没有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些写出出来的文章,自然

不生动、不感人。而美国的教师却要求学生一周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交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采访家人,采访妈妈,乃至邻居、同事,让孩子在体验采访生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妈妈、认识妈妈、理解妈妈,这样的作文写出出来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劳动体验。比如,让学生开展《手拉手,我帮你》的互帮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或得到别人帮助的快乐和喜悦。又比如,让学生体验父母艰辛的《我今天当家》,同时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等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学会真切地去体验生活,真实地去表达自己真情和思想。

三、感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热心人

我校第一本学生作文选《小星星文集》就是我编辑的,其间的作文都是我们班的学生写出的。我在文集里分了四个栏目,其中有两个栏目:《童眼看世界》和《童言无忌》,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的作文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一定要让学生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笔去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看事物和成人看事物的角度,方法、要求等都不一样。几乎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忧愁、烦恼、疑惑、看法或希望、建议、要求等。我们只要他们能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现自己在观察、思考过程中的体验,不要刻意去迎合老师。

生活是形形色色的,有真善美,民有假恶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遥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常常喜欢就一件事情让学生去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会引入一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探索其中的意义和折射的意蕴。比如,学生要不要在外面上实习课?家长教育孩子说别人打了你,你不要客气,以牙还牙,你怎么看?老师校处兼课可以吗?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各,这是为什么?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要教给他们方法。其一,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善于想象和联想,从一枝一叶看一个世界。从一双鞋看到母爱,从一粒枣思念故乡。其二,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切不要人云亦云,做墙头草,但又不能固执偏见,自己要有思想、有品味。其三,变换角度,换位思考,逆向思维,欣赏另一道风景,避免片面,绝对地看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以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起点,以体验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以感悟作为作文教学的提升,收到一定的效果。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是一咱理念,也是一咱理想。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写出作,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作文。

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

肇兴学校:王宝仁

第二篇:藏在生活中的精彩作文600字

藏在生活中的精彩作文600字

生活,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有时候却像一个问号持续人间!在经历了许多事后。我们会深刻体会生活中拥有的的酸甜苦辣?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到草地那边去玩,现在正是玉兰开放的季节,当我沉浸在玉兰悄然绽放的笑容中,几抹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几个行动迟缓的老人,他们每天两三个聚集在一起,衣着朴素,都带着卫生手套,弯下腰仔细地搜寻着小路边的角落和花坛的边缘。他们是在找东西吗?我疑惑地望着这些老人。“老张,袋子!”一声苍老而有力的话从不远处的草地旁传来。

一位老奶奶身穿整洁的外套,白发整齐地挽起,远看像嵌上了一朵清雅的玉兰,她正凝视着草地上的脚印,另一位老人急忙小跑着拎来一个纸袋,那位老奶奶蹬下去,用纸巾包住了泥土,可还有一点没弄掉,她又把另一只手伸长,还是够不着,一位老人让她踩上去。她说:“不行,压坏了小草就不好了!”老奶奶摇着头,轻轻的摆了摆手,她又把另一条腿放到台阶上,小心地向前挪了一下。但她怕碰到了小草,于是便再一次伸出了手,身体的前倾度增大,尽量去拾起泥土,终于,那一点泥土被老奶奶扔到了纸袋中,其他老人也大张旗鼓地做着清洁工作。老奶奶的额上渗出了辛劳的结晶,双膝和衣侧都沾上了黑土,空中飘荡着玉兰的清香,洁白的玉兰花正站在枝头向老人们微笑。

时间定格在了这一瞬间,玉兰它的芳香装点了小区,一群辛劳的老人用真挚的汗水美化了小区。

这生活中的精彩刻在了我的心中。

第三篇:让孩子的作文在生活中飞扬

让孩子的作文在生活中飞扬

---严塘中心小学 何志毅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面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一、激发兴趣,培养写作欲望

凡人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卖力;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乐意做,甚至敷衍了事。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缺乏兴趣和爱好是无法下笔的。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起,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例如学生写一篇有关活动的作文,就先组织学生有关作文相关的游戏、表演、绘画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讨论、演讲的方法。例如两人三只脚,击鼓传花,丢手绢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体味到了游戏无穷的乐趣,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游戏结束后,便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口述出来,包括游戏名称、规则、方法与注意事项。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说的不够完整的,其他学生还进行了补充。这样一来,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

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应先从写日记着手。日记的写作,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切记不可抄袭,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感到难,是因为它们的脑海中除了所学的几篇课文和读的一些作文选,基本没有材料可用。他们往往不知道运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作为题材。更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以及节选自己看到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玩的游戏中的某个片断。因此孩子们的作文脱离了生活。显得枯燥无味。体现不出文章中的生动性、形象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在爸爸要去插田,忘记了带劳动工具。这样发生在广大农村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我的巧妙点拨,也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爸爸见我帮他拿工具,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爸爸真是客气,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在平时,父母亲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我都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事”,叙说着自己的感悟,文章虽然通俗,但字字句句体现的是真实,特别是最后的感悟让我看到孩子正在成长。他在生活中学会了描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分析。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煽情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朴实的语言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三、引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

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地处山区农村见到就是山山水水及大遍的农田还有就是每天重复的生活。其实在这片土地上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山林中去聆听鸟鸣、观察小虫的跳舞,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作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四、多读多练,做到读写结合。

通过从书本、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感悟,为写作积累思想,积累语言素材。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就清楚地阐明了读和写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许多同学写作文《幸福》,有的认为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有的认为得好成绩是幸福,有的认为拥有朋友真情是幸福,甚至于沐浴春风感受阳光也是幸福,最后悟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体会。这样,从阅读到感悟,从感悟到创造,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通过观察、阅读,让学生自谈感悟,把自己领悟到的东西与同学交流,从而换取同伴的经验、认可或争辩,在碰撞中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感悟的内容得以升华。

五、提倡引导真实童真的语言。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大树是小鸟的家”“爸爸是孩子成长的大树”“沙漠是骆驼的家”“没有失败就没有经历”“我真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我抓到了一只蟋蟀,可是它很调皮,老是要跳走”„„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我们的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要有引导学生真实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在口语交际中、在学生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意。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在写作中又强调在某一体裁的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六、加强指导、做好批改 讲评

教师要心胸开阔,要虚怀若谷,善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尽管有些学生作文文理欠妥,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的见解,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异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第一、指导审题。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第二、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应该写什么,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

第三、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

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选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等。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用传统的教师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批改、讲评。学生交作文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尽量用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让他们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标点符号用得不当、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每次讲评,都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他们评议的机会。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第四篇:让写作在生活中放飞

让写作在生活中放飞

【内容提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孩子们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 认识社会。古人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本源,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 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笔者阅读了多位教育理论家的专题和许多著名教师的论文, 以此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以下三个板块的尝试:〈1〉扩大生活外延,拓宽生活内容;〈2〉扩大阅读范围,加强阅读积累;〈3〉扩大写作范围,激励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了解不够,作文教学远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有些文章即使文字流畅、构思巧妙,但无法反映现实的生活血肉。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就缺乏主动性。试想,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何时去体验生活,寻找玩的快乐?枯燥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只能写一些早已过时的作文,抄搬别人的佳作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外,学校的应试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成功写作来源于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为成功写作提供了素材。

生活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及活动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主要是指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家庭的特定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里度过的,那是个群体生存的环境。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竞争,而放学回家,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在家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从学校里的奴隶一下子转变为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家庭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拓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先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素质为宗旨,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并拓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探索和研究生活创新教育实施的思路、目标、途径和系统操作方式,从而优化学生的生活过程,塑造其创造性生活品格,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协调,个性化发展教育。

实践出真知,实践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外,还有许多教育科学理论的依据。

1、开放教育理论

开放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体验生活和参与活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想结合,旨在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让小学生更贴近生活,多接触大自然,把学、做、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在玩中获取知识,获得本领,又在玩中获取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丰富的生活是成功写作的必要条件。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根据旧中国教育的情况,借鉴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陶行知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时间的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性。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尤其强调一个“做”字,认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也是实践第一的观点。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教学要倡导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化和创造才能教育的本身就是实践活动,而不同的活动就构成了不同的生活经历。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真实的生活经历。作文内容是五花八门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要求,范围来确定写作内容,这样孩子往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材、作文。在本来就经历不多的小学生身上,只有几种近似公式的范文可写,如果没有,只好依赖于编造。如:拾金不昧是好题材,但路上不是那么容易拾到钱包的,那就假想一件吧!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假、大、空,丝毫不能打动人的。

真实来自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才是写作成功的本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作文教学是否在“拓宽生活内容,加强阅读积累,激励写作兴趣”这三大模块入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扩大生活外延,拓宽生活内容。

拓宽生活,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家庭和整个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在体验生活,感受经历,积累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

1、体验生活

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中有一次习作——《洗手帕》。我想洗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我在辅导本课时,尝试着,先来一个“闭门造屋”要孩子们看题目写。谁知,49位学生除6、7名好学生乖乖地写作外,大部分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怎么也写不出来。10分钟过去了,我又来一个“突然袭击”,让学生停笔观看,老师操作洗手帕,孩子们便仔细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我又让大家说一说刚才老师洗手帕的情景,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说了一下洗手帕的经过。而且说的千篇一律,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相同的过程。为了让孩子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洗手帕,这下教室沸腾起来了,有手帕的掏出手帕,没有手帕的寻找抹布。有的甚至连红领巾都解下来……飞一般地涌向水龙头……10分钟后,孩子们满怀喜悦地回到教室,把刚才的活动真实地记了下来。写出来的文章各不相同。虽然大家都是围绕同一个题材《洗…》,但洗的方法不一样。有的用洗衣粉,有的用肥皂,有的用洗洁精……漂洗也也不相同,有的直接在水龙头上冲洗,有的打来一脸盆水漂洗,有的在水槽里漂清……看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作文,我不由得感叹:生活才是写作的生命之源!

2、感受经历 学生一提起搞活动,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但如果活动前,老师提出要求,是为了作文才搞活动的,这下孩子们就象泻了气的皮球,没劲了,其实孩子最怕写作文无话可说,一旦经历了亲身感受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记得有一天放学时,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我布臵家庭作业,谁知,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让大家回家玩,要求玩得有意义,有水平。明天向大家汇报。到了第二天,同学们有的说下象棋,有的说踢足球,有的说玩智力游戏……唯独班上的差学生小强说玩电磁铁。电磁铁怎么玩呢?大家感到非常好奇,请他上台表演一下,小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玩意儿,上台操作。他一边玩一边解释,真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成功地写下了一篇作文《奇怪的魔力》,从中揭示了科学的奥秘。我发现,把游戏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后,孩子们不害怕写作文了,他们是那样兴致盎然,全身心投入。因为游戏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孩子们有了写作的内容,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搜索资料了;而且,游戏活动能够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减轻了他们对作文的害怕心理。这让我想到了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小孩子是最喜欢游戏的,如果把学习设计成一种游戏的形式,孩子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而且丝毫也不觉得是一种负担。”

3、寻找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也是一样,如果觉得无话可写,提到作文就会愁眉苦脸,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我告诉学生,素材来自生活:在课堂,在课间,在学校,在家里,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位名人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很多发现。为了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尝试着每天抽5—10分钟,让同学们说说,你眼里看到了什么事?每次叫2—4人说,每人2分钟,好事坏事都可以。日积月累,老师几乎成了新闻收集站。长期坚持,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又为大家提供了写作素材,还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三得呀!

4、充实教学内容

阅读与作文是紧密联系起来的。阅读教学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作文教学依赖于阅读教学,好的阅读文章是提供课外写作的好材料。仿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从低年级的一句话到中年级的一段话,再到高年级的几段话。例如,仿句: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天来了。

()夏天来了。

仿段: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

浙江省杭州市有个美丽的西湖,西湖边一年四季景色优美,三月……

只要对阅读文章仔细研究,大部分课文都可以仿写,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学句学段学文的习惯。老师没有说,他们就告诉我可以写什么了。再如续写,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要求产生想象,编写故事的后面部分。这种训练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例如,在习作训练《纸团疑云》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这无疑与孩子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班上有个女同学,最近爸爸妈妈闹离婚,使得她成绩一落千丈。本次习作,她以奇特的构思,成功地完成了想象。她想象:王力手中的纸团是爸爸妈妈的离婚协议书。协议书上没有一个要孩子, 他将成为没爹没娘的孩子,非常伤心。当她念习作时, 我们深受感动。所以说, 高水平的习作来自真实的生活经历。

(二)扩大阅读范围,加强阅读积累。

读和写是一对“双胞胎”,读是吸收,是积蓄,吸收各方面的知识,积蓄各方面的经验;写是支出,是倾吐,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对等关系。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多读。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读中学方法,在学中练技巧,实行读写结合,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研究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组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读写如何结合?关键是结合,即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要研究阅读为写作打下了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条件,这些教材中都有体现。如低年级,重点放在词句训练上,培养兴趣,多听多说,抓好词句,连贯通顺的训练。说话学话是作文的起步,为了抓好这个基础,一年来,笔者通过种种方法对一、二年级进行训练。看阅读说话,听录音说话,提问式说话,看实物想象说话。根据几个词语加以组合说话,有一次,我把拖把、抹布、纸篓三样卫生工具一齐拿在手里,让二年级学生看着编故事,孩子们经过五分钟的准备,就一个个地举起手,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有的选择帮同学做值日工作,有的选择说一次大扫除的经过,有的叙说了同学们捐款给班级买了三样卫生工具的情景。听着孩子们自编的故事,我不禁赞叹道:生活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中年级的阅读要放在文章的段落训练上,训练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按观察的顺序写片段。就拿三年级为例来说一说吧,这个阶段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训练的方式采用以下几种:

1、整理句子,为学好一段话打基础。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有的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是按方位顺序排列。训练的材料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课外读物中,还有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景,要求加以整理。

2、描写一个场景。《上课了》是描写老师走进教师开始上课的情景。尽管学生对这一情景非常熟悉,但真的要他们写下来就感到有点困难了。为了让学生有话好写,我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瞬间的表演,左手拿着学生的作业本,自己的教本和备课本,右手拿了地球仪。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就快步来到教室门口,站着向教室四周环视一下,便点点头,微笑着走到讲台前,轻轻地放下教课本和教具,亲切地说“上课”!看到同学们站得很整齐,又亲切地向大家问好。等学生坐下后,就开始上课。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特别表演,也就有话可说了。能说就为写打下了基础。

3、写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更讲究个开头。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的毛病,我采用套用法与仿写法,从而降低难度。如学《家乡的秋白梨》学着仿写《家乡的龙井茶》,读《少年闰土》开头,学写《我的…》。

4、采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习作前,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总分结构段式。如《山里的孩子》第一段,《课间十分钟》第二段,这些都是总分结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找出特点, 然后仿写,。可以是一次大扫除, 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活动。

5、补充一个段落。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如学完了《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下课时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景,等待会儿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上课了后老师第一个讲:“在操场东南面的花坛旁,有三个五年级的学生,手拿竖笛,在吹奏《新年好》的曲子。悠扬的笛子声响起来,传遍了整个校园。一曲吹好了,他们在笑着,说着,好象在交流吹奏的经验……”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学生就大胆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也来补一段:六年级同学跳长绳的情景。”“我也来补一个,我看到了三年级的小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在学做着《雏鹰起飞》新广播操的情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叙述着课间十分钟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孩子们的留心观察为补写课文段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正当学生兴趣昂然时,我就提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小作者比一比高低。要求:文笔稍差的学生补一个段落,笔力好的学生可多补几个段落。有了生活的体验,孩子们就不怕写不好了。

6、看图写话。由静到动,由课本中现成的画面到光盘中的动画故事,再由传统故事到孩子们真实活动场景。我利用摄象机,随时摄下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让大家看,看后发表意见,然后再写。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孩子们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孩子们产生写作灵感,从而写出最真实,最优秀的作文。

(三)扩大写作范围,激励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并不一定要按课文中的每次习作要求照搬照套。如果是为了应试而勉强求全,让学生硬搬死套,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枯燥乏味了,这样失去生命力的作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只有充满活力,且有真实生活写照的作文,才会受人欢迎。如何寻找真实生活题材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写作

比如四年级有一篇习作是练习写《××一角》,教材上提供的只是电器商店一角的画面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激发不起写作激情。能不能不写教材要求写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地方呢?我知道学生这一愿望后,带学生看校园的一角和街心公园的一角,回家后还要学生看自己家院子的一角。多种题材让他们选择,这样突破性的习作,拓宽了习作范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选材与习作。

(2)摄下活动的画面,记录点点滴滴。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一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身边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的眼睛是最好的摄象机。我要求每人每天摄下一件,然后写下来,每周“播放”这些真人真事。播放时邀请小记者前来观看,并及时记下来,写成报道稿,送红领巾广播,表扬好的,批评差的。(3)贴近日常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真实,首先就要求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不瞎编。比如,写一次劳动,就必须真实记录劳动的过程,千万不能凭想象去写。有的同学没有做过饭,凭想象,以为米加上水就是做成饭了,结果写成“把米放进锅里,再放上水,不一会就煮熟了。”这就不对了,必须先放水,不然就成炒米了。应把米淘干净再放进水中,放水多少也有讲究,水放得多就煮成粥了。有一位同学详细描写了做饭的过程:先烧火,然后在奶奶的指导下往锅里撒玉米面。但由于是第一次做饭,很不成功,把玉米粥做成了“疙瘩汤”,中间还穿插了哥哥的“幸灾乐祸”。吃饭的时候,又写了大家的鼓励和期望,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真实具体。(4)开展各项活动,激励竞争机制

少先队活动的经常开展,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更让学生保持了高昂的情绪。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让孩子们公平竞争积极参与;参加红领巾植物园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生活,促使他们随时记下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国庆节人人参加歌咏比赛,个个登台表演,五、六年级同学还参加上级举办的“八荣八耻”知识抢答赛,并获得一等奖;四年级中队自己组织的中队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获最佳中队活动,每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播出了学生的来稿;宣传橱窗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孩子们搭设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真实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话语。”我想,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共舞,才能“情动而辞发”,快乐地写出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习作来。

总之,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才会有源头。只有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做到课内外并重,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我为生活写作文,生活因作文而精彩”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用习作正确、生动地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并真正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向生活开放》 作者 李吉林 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 本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怎样找素材》 作者 徐润福 选自《小学作文一点通》第27页 本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

《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杨启平选自《探索》第116页 本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

《谈作文教育的“新概念”》 作者 柴向阳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 本刊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节约

幼儿园大班教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节约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2-01-18 09:32:08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节约

设计意图:

原方案注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但是仔细阅读方案后,我有这样一些看法。首先,方案中所举的生活事例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剩余的牙膏等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其次,方案中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得并不充分,达成度不高。在这样的社会性活动中,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两点:

一、教育目标和所举的事例应该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应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应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比如,用洗手这样的事例帮助幼儿理解“节约”概念,可以促使幼儿对洗手时发生的事情更加关注并学会思考和判断。同样,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也要考虑幼儿能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

二、让节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许多与节约有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相关事情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对节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目标:

1.感知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的含义,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2.尝试和同伴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逐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讨论过生活中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要节约用水用电。2.拍摄四组教学录像:

第一组——活动室里没有人,电灯、空调开着,电表在飞快地转动;幼儿和教师往活动室外走,教师关掉空调和电灯,电表呈静止状态。

第二组——电视机关了,插头也拔掉了,电表呈静止状态;电视机关了,插头未拔,电表仍然在转动。

第三组——一名幼儿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擦肥皂和搓手时水一直在流淌,洗完手后小水桶里装满了一桶水;另一名幼儿洗手,水量适中,擦肥皂前将水龙头关上,搓手时再将水龙头打开,洗完手小水桶里只有小半桶水。

第四组——一幼儿在接水喝,第一次接小半杯,喝完了再接一点,又喝完;另一名幼儿接了一杯水,喝不下倒进接水桶里,接水桶里已有小半桶水。3.材料:卡片、黑色水笔、透明胶带、剪刀。

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水和电的作用

师: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

(幼儿简单交流。)师幼共同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观看录像,感知与理解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基本含义 1.幼儿交流。

师:你有什么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方法吗?(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节约用水、用电的正确方法。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这其中的对与错。(引导幼儿对比式地观看。)●观看第一组录像。

师:①仔细看看,当空调、电灯都开着的时候,记录用电的电表有什么变化?②我们看到的哪一段是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是什么? ●观看第二组录像。

师:①没有人看的时候,两台电视机都关了。这时节约用电了吗?(②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表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关注插头。)③不用电器的时候,什么方法才是真正的节约呢? ●观看第三组录像。

师:①你认为哪个小朋友是节约用水,哪个小朋友是在浪费水,为什么?②(引导幼儿关注水桶里的水量)哦,同样是洗手,有人用了一桶水,有人只用了小半桶水。③洗手擦肥皂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洗澡。)●观看第四组录像。

师: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喝水的。②谁在节约用水?一天下来,被倒掉的水有多少呢?③喝水时应该怎么做?(一次不要接太多,不够了再接,不能浪费。)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师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着节约,避免浪费。人不在房间时,要将电灯、空调、电视机都关掉,不用的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但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请大人做;用水也要节约,水龙头可开小一些,用完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

三、制作节约提示卡 1.教师提出倡议。

师:为督促大家节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场合有提示节约的卡片,我们也来制作一些这样的节约提示卡吧。想一想,你可以制作什么方面的节约提示卡呢? 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设计。

师:小朋友俩俩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两个人要先一起商量再制作。(幼儿绘制节约提示卡,教师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帮助。)3.张贴节约提示卡。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节约提示卡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如:空调、开关旁,水池上方,茶水桶上等,插座旁的提示卡由教师帮助粘贴)。4.小结。

师:以后,我们看到这些提示卡就知道要注意节约,你节约我节约大家都节约,我们就能生活得更美好。延伸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①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按照节约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时表扬会节约的幼儿。②设立班级“资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幼儿游戏、区域活动。

●家园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计划,并带到幼儿园来进行交流,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

下载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作文在生活中精彩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让作文更精彩

    阅读让作文更精彩 ——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单位:沭阳县庙头中学 姓名:胡 维(***) 【内容提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在生活中作文5篇

    《玩纸》作文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玩纸.板书课题玩纸 2、听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定稿)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自课改以来,为了让数学课堂落到实处,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作了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我们教数学是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鼓励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地......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 独店中心小学 李小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大全)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 [摘要]: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到处都有美的现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感......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