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事抗诉申请书(其他用益物权纠纷)
民事抗诉申请书
申 请 人:林××,女,19××年5月4日出生,汉族,户籍所在地本市闵行区七莘路22××弄1××号6××室,现住上海市浦东新区××路7××弄×号202室
申 请 人:尹×,男,20××年1×月1×日出生,汉族,户籍所在地本市闵行区七莘路22××弄1××号6××室,现住同上 法定代理人: 林××(尹×母亲),基本情况同上
被申请人:沈××,女,19××年×月××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弄××号4××室
被申请人:孙××,男,19××年1×月1×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弄××号4××室
申请人因不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10)闵民三(民)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主文和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3××号民事判决主文,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87条之规定,特申请贵院提出抗诉。
申请事实和理由如下:
一、本案基本事实。
两申诉人系母子关系,两被申诉人系夫妻关系,申诉人林××系被申诉人沈××之外甥女。2001年10月12日、2002年9月18日申诉人林××、尹×户籍相继迁入本市闵行区七宝镇南东塘滩4×弄×号两被申请人处,该住址房屋类型为旧式里弄,面积仅34.30平方米。2002年起上述房产拆迁,两被申请人相继获得了面积为47.06平米的闵行区七莘路22××弄1××号6××室和面积为70.48平米的闵行区新镇路1×××弄3×号4××室两套房产,共计安置面积117.54平米,但根据“拆一还一互补差价”的拆迁政策,仅凭被申请人两个户口、34.30平米的被拆迁房面积是不可能获得两套总面积为117.54平米房产的,而且在上述/
5整个动迁及迁移户籍的过程,两被申请人对申请人蓄意、长期隐瞒。
两申请人向法院起诉之目的在于查清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拆迁人是否将两申请人列为被安置对象或者酌情考虑对象以致于对拆迁补偿安置面积的大小产生实质影响,并进一步确认两申请人在闵行区七莘路22××弄1××号6××室房屋的居住使用权。
二、本案一审中,对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申请人已书面申请一审法院调查收集,但一审法院既未调查收集,也未向申请人说明理由,而二审法院也未予以纠正。
鉴于被申请人提供的两份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与“拆一还一互补差价”的动迁政策相悖,且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当时的动迁补偿事实,2010年7月13日申请人向一审法院递交了《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请求一审法院依职权至拆迁人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调查与本案相关事实,但一审法院既未调查,也未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却在第一次庭审后仓促作出了判决,一审法院的做法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之规定,已构成程序违法。二审中,申请人在上诉状中明确指出了一审法院的程序错误并要求二审法院予以纠正,但二审法院竟然视而不见,仅组织了谈话而未开庭审理,二审法院流于形式的审理纵容、放任了一审法院的程序违法行为,并最终导致了申请人二审败诉的严重后果。三、一、二审法院认定全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事实所依据的核心证据是由被申请人提供的由所谓“七宝镇三、四号地块动迁组”于2009年9月20日出具的一份《证明》,而该份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严重质疑。
㈠ 对该《证明》作证主体的质疑:
1、2002年5月31日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依法取得七宝镇三、四号地块房屋拆迁许可证,作为拆迁人,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掌握着“全部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并有权监督拆迁实施单位
和临时成立的动迁组在其授权范围内所进行的拆迁工作,因此,只有拆迁人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才有资格作为证人对拆迁事实作出证明。任何未经拆迁人确认的、由拆迁实施单位或动迁组出具的证言均存在隐瞒、歪曲事实真相的可能,更何况该份《证明》是由被申请人提供,而非由法院直接取得,因此,不能排除被申请人与动迁组存在串通的可能。
2、动迁组是针对某一拆迁地块专设的临时机构,涉案拆迁地块的拆迁期限是2002年6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详见《房屋拆迁许可证》),相关拆迁工作早已实施完毕,时至2009年9月20日涉案地块动迁组应已解散,因此,所谓“七宝镇三、四号地块动迁组”的客观存在和作为作证主体是存在严重质疑的!
㈡ 对该《证明》证明内容的质疑:
1、这是一份没有把涉案拆迁地块的拆迁政策叙述完整、说透的《证明》,仅仅是根据被申请人主张和作证需要而出具的一份针对性极强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说上半句、不说下半句,客观上隐瞒了涉案拆迁补偿安置中部分极其重要的、对申请人有利的真实情况,因此,不排除动迁组个别人与被申请人串通并制作了该份《证明》的可能。
2、该《证明》中“拆一还一互补差价”的说法与本案拆迁安置“拆一还二”的实际做法是不相符和自相矛盾的,而该《证明》并未作出合理解释。
3、该《证明》提到“并以建筑面积为准不按人口”,但该《证明》却未否认考虑人口、户籍这些动拆迁中必须考虑的常规因素,而是采取避而不谈的方式就嘎然而止了,因此,这是一份仅仅“根据被申请人主张和作证需要而出具的一份针对性极强”的《证明》。
由上,该份《证明》非但作证主体不实、错误,而且证明内容不完整并与拆迁安置两套房的实际情况自相矛盾且未予说明,因此,其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严重质疑,不应被法院援引为定案证据。
综上,一审、二审中,被申请人始终未能对在“拆一还一互补差价”的拆迁政策下获得两套房产的事实作出合法解释;一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未在审理中对该节重要、关键事实予以查明,直接影响了案件正确判决;二审法院放任一审法院的程序错误,置申请人之合法主张于不顾,流于形式、近乎渎职的审判最终导致了申请人败诉。
两级法院的错误判决已严重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恳请贵院提出抗诉,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
此致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申请人:尹×法定代理人:代理人:冯栋 律师二O一一年月日
附: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第一百八十七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篇:民事抗诉书申请
民事抗诉申请书
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XXX,(性别),汉族,(出生日期),住XXXX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XXX,(性别),汉族,(出生日期)
申请人XXX不服X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自民一终字第X号民事判决,现提出抗诉申请。申请抗诉的请求: 申请抗诉的事实和理由:
一、本案的基本事实二、二审法院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
综上所述,X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自民一终字第X号民事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为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六)项、第二款之规定和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申请人XXX向贵院申请抗诉。
此致
四川省xx市人民检察院
申请人:XXX(盖手印)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
一、二审判决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第三篇:民事抗诉申请
民事抗诉申请书
申请人贾小刚,男,1965年10月7日生,汉族,晋中市榆次区居民。
被申请人安茹,女,1973年3月10日生,汉族,晋中市教育局招生办职工。
被申请人赵永刚,炎,1972年6月29日生,汉族,住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聂村2-27-2户。
申请执行人韩福兴,男,1962年4月17日生,汉族,住长治市郊区故县石长路6号院463号。
申请抗诉请求
1、请求晋中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晋中中法执异字第00009号执行裁定书提起抗诉,要求法院撤销该判决书,并改判对榆次区国税局龙田小区2-1-102号房产及榆次区聂村别墅小区南至北第五排,西至东第七栋别墅继续执行,将上述房产或上述房产所涉及的权益,执行给申请执行人韩福兴。
2、请求晋中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晋中中法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提起抗诉,要求法院撤销该判决,并改判安茹对所欠债务承担共同偿还责任。
事实和理由
一、案件经过
2010年韩福兴向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贾小刚安茹借款纠纷,晋中市中院经审理后,下达了(2010)晋中中法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
贾小刚偿还300万元欠款本息。驳回韩福兴对安茹的诉讼请求。上述案件审理过程中,晋中中院对贾小刚名下的龙田税务局宿舍房屋,贾小刚出资100多万元向赵根林购买的聂村别墅房屋进行了查封。
案件审结后,韩福兴向晋中中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安茹、赵永刚提出异议,安茹称对贾小刚名下的龙田税务局宿舍房屋拥有所有权,赵永刚称对贾小刚出资100多万元向赵根林购买的聂村别墅房屋拥有所有权。
晋中中院开庭审理后下发了(2011)晋中中法执异字第00009号执行裁定书。
以上为案件的来龙去脉。
二、关于龙田税务局宿舍房屋问题。
贾小刚原系税务局职工,其于2002年12月2日与安茹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时双方为逃避债务,将全部财产均约定给了安茹,离婚后双方仍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在同居期间向韩福兴借了本案所涉300万元债务。双方离婚当时,税务局房屋刚开始集资交款,首笔7400元是离婚前交纳的,其余款项均是在离婚后由贾小刚交纳的。此为基本事实。
根据以下法律规定,本案贾小刚对该房屋享有物权。法院对被执行人贾小刚名下的物权进行查封、执行,行为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十六条: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因此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贾小刚拥有税务局宿舍房屋的物权,也就是所有权。
而根据离婚协议,安茹所享有的仅仅是债权,与韩福兴一样地位的债权,不能对抗物权。韩福兴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执行贾小刚名下的物权,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且安茹之债权是双方离婚时为逃避债务所形成的,依法恶意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的,故安茹串通设定于该房屋上的债务是无效债权。
根据双方离婚的时间来看,房屋的大部分款项是在贾小刚离婚后由贾小刚支付的,根据法律规定,这部分款项及相应的财产权属民法上规定的赠与行为,赠与行为交付才生效。贾小刚现在没有交付,也不再交付,故赠与行为尚不生效。不生效,财产仍是贾小刚的,法院是可以执行的。
根据双方集资的房屋的性质属于单位内部的集资房,其房屋产权只能单位内部人员享有,外人不得享有,故根据此性质,安茹不能享有此房屋的性质。
(2010)晋中中法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中提及了离婚协议,此种作法属审理了,原告起诉范围以外的内容,严重违反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告不理的原则。在重要的当事人贾小刚没有参与也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没有通知当事人贾小刚就此部分内容进行应诉答辩的情况下,对该离婚协议在本院认为中作出评判,其行为严重违反程序性法律规定,属重大错误。且该评判仅涉及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并没有涉及本案所涉房屋的物权归属问题。(2011)晋中中法执异字第00009号执行裁定书据此认定,房屋物权归属于安茹,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违反了程序性法律规定。
综上,法院对税务局宿舍财产应予以执行。
三、关于聂村的房屋问题
1、该房屋的买卖事实存在
证据有(1)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2)银行汇款手续。协议签订了,钱付了,那么贾小刚必须享有权利,享有协议上的权利,享有其所付款范围内的权利。(3)贾小刚所享有的权利为该房屋或该房屋的现值价款。根据买卖合同,贾小刚拥有该房屋,则该房屋应以市场价值得到执行;如因出卖人赵根林的过错导致房屋买卖无效,那么根据过错赔偿原则,赵根林应退还价款并赔偿房屋升值利益,这两项的总和仍是房屋现值。
2、执行行为有效。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对贾小刚此部分权利的查封、执行是有效的。贾小刚自愿将这部分利益转让于申请人,行为也是有效的。
3、(2011)晋中中法执异字第00009号执行裁定书对此问题处理上的错误在于:
执行案件就是执行被申请人财产,本案由于别墅房屋是在农村土地上建设的,其房屋性质可能导致贾小刚购买此别墅行为无效。但即使如此,贾小刚在此房屋上享有债权,即支付了100多万元的购房款的债权,享有因房屋买卖无效而向赵根林索赔的债权。这些债权是贾小刚的财产,是可执行的财产。晋中中院在处理此问题上,否认产权后而不对债权进行评论,不对债权进行执行,其结果是帮助了债务人赵根林,使其持有他人的财产,而不受追究;严重侵犯的申请执行人的利益,明知被执行人有财产而案件却无法得到执行。
四、关于(2010)晋中中法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中存在的错
误。
1、该判决否认贾小刚与安茹同居共同生活的事实是错误的。其进行错误认定的方法是将不同时间的事实搅在一起。本案的时间点有以下几个:
贾小刚与安茹以合法夫妻共同生活; 两人于2002年12月2日离婚;
离婚后,两继续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期间于2008年7月1日借韩福兴250万元,2009年5月6日,又借50万元,并出具300万元的借条。
两人于2008年月发生矛盾后分开,解除了共同生活。以后安茹又和他人结婚。
晋中中院判决,以不同时间点的事实来否认同居共同生活的事实。即离婚和又结婚两个时间点的事实,否认非法同居共同生活期间的事实。这是一种逻辑错误——偷换时间概念。因此该判决就此事实的认定是错误的。
2、该判决未查明该借款中的250万元的承兑汇票,实际上是安茹直接贴现取走的事实,250万元是安茹拿走了的事实。本案判决后,经长治市公安局侦查,该局有证据证明250万元是安茹拿走了的证据材料。此重要证据证明了,在安茹与贾小刚共同生活期间,两人共同借款,所借款项由安茹取走的事实。证明了贾小刚与安茹共同借款,应共同偿还的事实。一审未查清以上事实,作出错误判决,应予纠正。
综上所述,晋中中院在韩福兴诉债务纠纷一案的审理和执行中,偏袒安茹一方当事人,在作出错误判决后,又作出了错误的执行裁定,严重侵犯了债权人韩福兴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贾小刚的合法益,现本抗诉申请,请求对本案所涉判决书及执行裁定书提出抗诉。
此致 晋中市人民检察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八日
申请人:
第四篇:民事抗诉申请书(房屋买卖纠纷)
民事抗诉申请书(房屋买卖纠纷)
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李某,男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某,男
一审被告:李某某,女
申请人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济民一终字第某号民事判决,特向贵院申请抗诉。
申请事项
申请贵院对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济民一终字第某号民事判决,依法抗诉。
事实和理由
一、原审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原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具体理由如下:
(一)原审判决认定,申请人、一审被告与被申请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属认定事实错误。
申请人与一审被告为姐弟关系,xx年某月某日二人继承了本案诉争房屋,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但在继承该房屋时,一审被告已经于xx年某月某日与孙某某结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一审被告继承的房产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该房产的共有人有三人:申请人、一审被告和孙某某。申请人与一审被告在未经另一共有人孙某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被申请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只有经过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行为才有效。原审判决在未查明孙某某对申请人和一审被告的行为是否追认的情况下,径行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属认定事实错误。
(二)原审判决认定,办理过户的时间为给付首付款时,属认定事实错误。
首先,一审被告做出的“余款过户、贷款后付清”的意思表示无效。本案诉争房屋有三个共有人,在没有其他两个共有人的授权,事后也未取得他们追认的情况下,一审被告的意思表示不能视为是其他两个共有权人的意思表示,一审被告的该意思表示对其他两个共有人没有约束力。
其次,该《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过户的时间不明确,未明确约定买卖双方履行义务的先后顺序。《房屋买卖合同》第三条第四款约定,“甲方应于结清该房屋相关费用后,协助乙方办理该房相关的更名手续及房产证。”而该《房屋买卖合同》第四款规定,“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协助乙方到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房屋买卖合同》对办理过户的时间的约定是矛盾的,约定不明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双方应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本案中,跟据合同条款无法确定过户时间,只能按交易习惯确定,而房屋买卖的一般交易习惯为付清全部房款后办理过户手续。
综上,该房屋的过户时间应为付清全部房款时,而不是给付首付款时,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二、原审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原审判决认为,被申请人有先履行抗辩权,属适用法律错误。如前所述,该房屋的过户时间为付清全部购房款时,在被申请人没有付清全款的情况下,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认定被申请人享有先履行抗辩权,判决申请人与一审被告办理过户手续,属适用法律错误。
第五篇:民事抗诉申请书(房屋买卖纠纷)
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李某,男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某,男
一审被告:李某某,女
申请人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济民一终字第某号民事判决,特向贵院申请抗诉。
申请事项
申请贵院对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济民一终字第某号民事判决,依法抗诉。
事实和理由
一、原审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原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具体理由如下:
(一)原审判决认定,申请人、一审被告与被申请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属认定事实错误。
申请人与一审被告为姐弟关系,XX年某月某日二人继承了本案诉争房屋,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但在继承该房屋时,一审被告已经于XX年某月某日与孙某某结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一审被告继承的房产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该房产的共有人有三人:申请人、一审被告和孙某某。申请人与一审被告在未经另一共有人孙某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被申请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只有经过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行为才有效。原审判决在未查明孙某某对申请人和一审被告的行为是否追认的情况下,径行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属认定事实错误。
(二)原审判决认定,办理过户的时间为给付首付款时,属认定事实错误。
首先,一审被告做出的“余款过户、贷款后付清”的意思表示无效。本案诉争房屋有三个共有人,在没有其他两个共有人的授权,事后也未取得他们追认的情况下,一审被告的意思表示不能视为是其他两个共有权人的意思表示,一审被告的该意思表示对其他两个共有人没有约束力。
其次,该《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过户的时间不明确,未明确约定买卖双方履行义务的先后顺序。《房屋买卖合同》第三条第四款约定,“甲方应于结清该房屋相关费用后,协助乙方办理该房相关的更名手续及房产证。”而该《房屋买卖合同》第四款规定,“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协助乙方到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房屋买卖合同》对办理过户的时间的约定是矛盾的,约定不明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双方应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本案中,跟据合同条款无法确定过户时间,只能按交易习惯确定,而房屋买卖的一般交易习惯为付清全部房款后办理过户手续。
综上,该房屋的过户时间应为付清全部房款时,而不是给付首付款时,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二、原审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原审判决认为,被申请人有先履行抗辩权,属适用法律错误。如前所述,该房屋的过户时间为付清全部购房款时,在被申请人没有付清全款的情况下,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认定被申请人享有先履行抗辩权,判决申请人与一审被告办理过户手续,属适用法律错误。
三、原审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具体理由如下:
如前所述,孙某某是诉争房屋的共有人,其不参加诉讼,无法查明案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法院应当依职权追加其为被告。但原审法院没有追加,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把原本无效的《房屋买卖合同》认定为有效,进而错误判决申请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严重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故特申请抗诉,望支付支持。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