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影视鉴赏观后感
影视鉴赏观后感
经过六个星期的影视鉴赏,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开启了一扇我从未
打开过的影视大门。
其实电影我从小到大都在看,但我看到的是它完成后的炫丽效果,从未想过原来
拍一部电影是需要消耗这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就拿电影拍摄的角度来说吧,不
同的角度其展现的效果是同的。而拍摄角度又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
离。拍摄高度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以上统称几何角度。
还有心理角度,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角度。在拍摄现场选择和确定拍摄角
度是摄影师的重点工作,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有同的表现
功能。角度可以纪实再现或夸张表现大俯大仰有特殊得表现意义。其中拍摄方向
是指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摄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在拍摄
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侧面形
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变化。拍摄方向通常分为:正
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正面角度.是指与被摄对
象正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对象的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正面
角度能够表现对像的本色。人物相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面形象更具有人物
相貌的特点。,一般说来正面的构图形象比较端庄、稳重。而斜侧角度.是指偏
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位置。偏离正、侧
面角度较小时,往往对正侧面的形象变化不大,可在正、侧角度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拍摄位置,使之既能表现对象正或侧面的形象特征,且物体形象又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侧面角度。一般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些对象的侧面具有典型的形象。例如在人像摄
影中,侧面角度能看清人物相貌的外部轮廓特征,使人像形式多样变化。在客观
对象中,有许多物体是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它的相貌的,侧面角度较之正面角度
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侧面垂直角度左右可有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表现好对象侧
面形象的拍摄位置。反侧角度。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对象向背面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精神表现出来,在与常用的正面、侧面、斜侧面角度的对比下,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获得很生动的形象。背面角度。选择何种拍摄方向,不仅是主要被摄对象的形象有变化,构
图的形式有变化,更主要是表现内容也可能有变化,因此考虑拍摄方向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被摄对象和主题表现的要求而变化。这还只是拍摄电影需要掌握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见,拍摄电影是多么的难啊,那一部部令人赞不绝口的电影背
后是有多少人的付出与后期制作啊。
第二篇:影视鉴赏 《活着》观后感
活着真好!
高中时,在被窝里透过淡淡的一口气把余华的《活着》看完了。故事情节一环套一环,此起彼伏,没有丝毫让人喘气的余地,看完后心中只剩下沉重与压抑,甚至都没有读第二遍的勇气。活着为什么这么难?我追问我自己。时隔几年,也许情节中细枝末节的地方早已忘记,只是放下书的那些心情永远无法忘记。而这次,我,从头到尾带着复杂的心情,又一次阅读一个新的《活着》。张艺谋拍的《活着》,与许多翻拍小说的电影相比,它在某些程度上比原著更有品味的意义。张老爷子不仅读透了书中的《活着》,在视觉效果上他添加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丰富活着的意义与内涵。
一、在死去中活着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在这部安静的影片,不曾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竭斯底里,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仿佛只是一段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的注释。主人公福贵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接踵而至的死亡,早已让人处在了心里崩溃的边缘。而电影出彩的地方就在于被死亡笼罩下的团聚,让生活还保留一丝希望,让活着的人留份念想继续享受活着。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这一句话诠释《活着》的主题足够,只要继续活着就足够。再多的死亡摧垮不了坚韧的生活,日子有盼头,总会越来越好;生命依旧美好。
二、皮影,好似人生入戏
电影中一大亮点是福贵的出身的变化。从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毫无色彩的农门,摇身一变成了满身艺术气息的做皮影的流浪艺人。与艺术为伴,用艺术衬托,让觉得生活出现了些色彩与希望;皮影戏又至始至终贯穿了整部影片,却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悲剧更悲,让皮影戏连同电影更刺痛人心。皮影戏里,人物可以哭笑,可以与命运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命斗,福贵也把自己的感情加入戏中,也只有在唱皮影的时候,他才可以把最真实的内心撕心裂肺的唱出来,无论有没有人懂,有没有在听;可戏外,他更多的是无奈和忍受,接受命运的安排。
于是,皮影戏,人生如戏、悲喜皆空。
三、我看《活着》
电影《活着》很长时间以来被评为十大禁片,内容上也许充满了所谓的不和谐。但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活着”。如何活,怎样活,为什么活。反而脱离了那个时代背景,现在有好生活的人却不懂“活着”意义。
活着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电影里人们没有了物质生活,全部是精神生活的写照,尽管艰难到早已没有生活本样,但活着的精神支撑了一个大写的人。可反过来,当下,人们带着精神空壳过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
“好好活”这句话深深刺到了我的神经。这是每个人活着的最基本的意愿,但是“好好活”的标准又因人而千差万别。而作为生活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标准始终在不断放低,最后完全依顺于麻木与不幸的世界。
第三篇:影视鉴赏论文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9月,电影《辛亥革命》上映。该电影重现了1911年由孙中山等人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而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观看这部影片,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该片展示了众多的革命先烈,为了大义,英勇赴死,实在是我们生在太平年代的人应该多看看的。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时势成就英雄,总有勇士牺牲,1907年7月15日凌晨,年仅32岁的秋瑾就义,写下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辛亥革命》以此为始拉开序幕。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此役不仅为中国政局开创新里程碑,也
替中华民族翻开新页。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革命者并不全是迫不得已逼上梁山者,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物质生活,投身到民主革命中,正是这先知先觉的中华脊梁,看到中国腐败落后,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人民要摆脱被歧视、“被**”的命运,只有改变国体,强大经济,服务于民这一条路。
本影片主要表现血染黄花岗、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以及创建共和制度四个部分的剧情。为了集中表现辛亥革命的牺牲主题,前部分内容重点表现大量的民族志士为革命事业舍生取义,因此影片中有很多的激战场面,视觉冲击力极强。为了还原战争的惨烈,增加真实感,导演张黎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了包括野战、水战、巷战等五场战争戏。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血染黄花岗》
时隔三年,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安排黄兴担任广州起义的领导,并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汉假扮其妻,两人秘密潜入广州城,而孙中山自己则前往美国,继续为革命募款。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林觉民等年轻的起义者攻打总督府,功败垂成。徐宗汉听到噩耗后,强忍悲痛收殓了七十二烈士,却找不到黄兴的尸体
第二章:《武昌城首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
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陈冲饰)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隆裕万般无奈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
第三章:《阳夏保卫战》
汉口前线炮火连天,“黄兴到”的大旗突然杀到,原来黄兴侥幸在广州起义中生还,他的到来令革命军士气高涨,徐宗汉也随后赶到,二人经历诸多生生死死,情愫暗生,一个月的阳夏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正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来了各地光复的木牌水电报
第四章:《创建共和制》
孙中山回国后与黄兴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汪精卫代表革命党人展开与袁世凯的斡旋。1911年12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电告袁世凯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让位于袁,孙中山如约退位后与黄兴一起来到汉阳,凭吊这一场为天下求民主与共和的战争中逝去的亡魂
个人感觉这个片子的亮点在于演员的表演,本部电影片由赵文瑄 成龙、李冰冰、孙淳、姜武、宁静、房祖名、胡歌等人联袂演出,演员的张力十足。陈冲虽然只有五场戏,却场场吃重,把裕隆太后的无助、悲伤生动的展现出来,大家能看到她作为一个母亲,有那么一点点的私心,但最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又是那么的无助。孙淳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对于各个层面中人的不同状态,把握得特别好把一个权谋十足,心机颇重的袁世凯演绎的十分生动。另外,成龙、李冰冰
等人的表演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成龙以前都是演一些小人物、小警察什么的,这次演的是历史上的大人物,我个人认为他把握得非常好。这个角色比较立体,非常丰满,虽然篇幅不多,也能够感觉到英雄柔情的那一面。赵文瑄第5次演出孙中山,可谓倾毕生之所学,把对这一角色的理解呈现在我们面前。角色塑造好像更领袖、更英雄人物一点。整体上讲,这些演员都有不俗的表现,演技上突破很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影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别具匠心,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对于语言表达,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孙中山说的一句话,“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而就创意而言,《辛亥革命》学习了《建党伟业》及《建国大业》的成功之处,但在学习之外又不乏创新。对于拍摄场景,拍摄技巧、灯光等也是可圈可点的,能够充分表现出各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与特点,而又不乏夸张,让人仿佛置身之中,亲身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大义,英勇赴死的场景。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
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尤其是对于我们正值太平盛世之际的大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任何忽略人民感受的朝代必将走向灭亡,一个专制的体制,不管有多大的权力,行动力多么强大,缺乏人民的支持和监管,都注定沉淀人民的积怨,自取灭亡。《辛亥革命》不是普通的兵变、**或改朝换代,他更重的是给人民注入了新的思想:民主、民权、民生。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新的国体,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的管理由人民选举产生,工会是保户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定的政策是提高群众生命财产保障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政治理念,改变王一党专制独裁政体。期待《辛亥革命》的思想再次进化中国。
第四篇:乱世佳人影视鉴赏电影观后感
《乱世佳人》
一、内容简介
类型:爱情,剧情,战争 对白语言:英语
导演:维克多 费莱明 主演:克拉克 盖博,费雯 丽 制片地区:美国 色彩:彩色 片长:238min 其他译名:飘
中文名:乱世佳人 外文名:Gone with the Wind
本片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契尔的长篇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美丽任性的庄园主之女郝思嘉小姐,高傲自信、青春夺人。在一次酒会上赢得了青年浪子白瑞德的青睐。而郝思嘉的心却为另一位庄园公子卫希礼所占据,卫与表妹媚兰情意相投,已结连理。战争的爆发使郝思嘉二度成为寡妇并最终与白瑞德结合,但对卫希礼的爱之梦却依然没有破灭,直至唯一爱女骑马身亡,白瑞德在绝望中离她而去,这位美国南方姑娘在历经战争和生活磨难后,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二、主题
《乱世佳人》的成功,首先在于制片人选择了一个良好的制作脚本。作者以她的家乡为故事背景,以同情黑奴的南方农奴主观点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南方家族的兴衰经历。尤其是以一种伤感的情调,真实的描写出南方奴隶主文明在北方资本主义文明面前的一败涂地的史实,因而具有了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和艺术史诗品位。片中还很好的表现了“美国精神”,斯嘉丽的形象就很好的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美国精神”。
三、结构
影片严格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以斯嘉丽和几个男人的纠葛和她的几次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从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体现出人性的扭曲和个性的变异,从而揭示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影片在情节发展上十分注重各种戏剧性矛盾的展示和戏剧性情境的营造:战争中南北双方的矛盾、南方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爱情纠葛的矛盾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等等。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影片的编导注重把几个不同的艺术个性加以对比,从而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片中几位主要人物性格迥异:郝思嘉热情奔放、倔强任性、泼辣大胆、敢爱敢恨;白瑞德正义勇敢、玩世不恭、豪放磊落、幽默风趣;卫希礼冷静理智、宽容大度、文质彬彬和梅兰妮的温柔贤淑、心地善良等。编导将他们置于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生动形象的镜语加以艺术对比,使人物个性鲜明地活跃在银幕上。
在对战争表现的角度上,编导避开了正面战场拼搏厮杀的描写,把镜头聚焦在战争后方郝思嘉等几个主要人物所经历的战争恐怖、战争灾难等重点场景的叙写上。特别是对亚特兰大城的交战、救护伤员、弃城逃难、纵火烧城等战争场景的展示,其场面宏伟、色彩雄浑、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四、影片基本信息
1、导演
《乱世佳人》在拍摄的过程中屡换导演,所以其导演有三位,分别是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
维克多·弗莱明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导演了两部世纪经典影片,分别是《乱世佳人》和《绿野仙踪》,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奇,他谱写了一个迷人的电影传奇,这两部影片也是进入美国世纪经典前十名的影片,弗莱明也成为了有两部影片入选十佳的唯一一位导演。
他的影片没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观众无法抗拒的就是维克多·弗莱明的电影。他凭借《乱世佳人》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
代表作品:《威尔逊总统欧洲之旅》 《乱世佳人》 《绿野仙踪》
乔治·库克
乔治·库克特别擅长处理女性主题,很能使女主角发挥所长。他是好莱坞经典时期卓越的“女性导演”和同性恋导演。五十多年的导演生涯中,早年最为人知的就是曾多次把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而接下来作品更包括了惊悚、疯狂浪漫喜剧、甚至是歌舞剧。库克之所以被称为“女性导演”,因为他曾把八位在他电影中担纲的女主角推上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位置,而他自己也曾被提名过五次最佳导演。
他的作品包括了块肉余生记(1935)、茶花女(1937)、假日(1938,凯萨琳·赫本与卡莱葛伦主演)、费城故事(1940)、煤气灯下(1944)、一曲相思情未了(1960)、亚当的肋骨(1949)、窈窕淑女(1964)等等。
1937年,库柯受命执导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训练Vivien Leigh 和 Olivia de Havilland,但在影片开拍前的第三周,他的导演权被制片人David O.Selznick替换成Victor Fleming。但在Gone with the Wind拍摄过程中,实际上是库柯与Victor Fleming合导,客观来讲,库柯对影片的贡献最大。
2、主角 克拉克·盖博
美国电影演员,早期有声电影的最卖座演员,上世纪最伟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巨星,冠以电影皇帝的称号。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7名。1934年出演《一夜风流》,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最著名的角色是《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这部片使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代表作品:《一夜风流》 《乱世佳人》 《叛舰喋血记》
费雯·丽
英国著名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以惊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闻名于世。1938年前往好莱坞便一鸣惊人,成功饰演《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回到英国发展戏剧。12年后再次闯荡好莱坞,凭借《欲望号街车》第二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一生致力于舞台剧表演,获得戏剧最高奖托尼奖最佳女主角,被奉为“戏剧女王”。1967年,因肺结核在英国病逝。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
代表作品:《乱世佳人》, 《魂断蓝桥》, 《欲望号街车》
3、获奖记录
《乱世佳人》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在1939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剧本一再更改,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总共设计900堂布景,北方联军焚烧亚特兰大一场景耗用5千加仑汽油,以7架摄影机同步拍摄,胶片用掉135万英尺,可连续放映83个小时,最后剪辑成3小时40分钟的影片,一举创造了当时最长电影和电影史上是太片头字母的纪录。
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
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剪辑奖。
五、影片人物分析
斯佳丽(又译:斯嘉丽)费雯·丽Vivien Leigh饰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她热情奔放、倔强任性、泼辣大胆、敢爱敢恨;
瑞特(又译:白瑞德)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饰
白瑞德正义勇敢、玩世不恭、豪放磊落、幽默风趣;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的典型特征: 精明、狡黠的经营意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独醒于尘世的浪荡不羁的个性,他是极少数的清醒者和对世事理性的判断者。
玫兰妮(又译:梅兰妮)
奥莉薇·黛·哈佛兰Olivia de Havilland饰
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气,具备南方的一切美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斯佳丽摘棉花时,她想帮忙,斯佳丽杀人时她也帮忙,除了瑞特,她是斯佳丽的另一个支持者。并且一直给予她帮助,也许她没有斯佳丽那种表面上的坚硬,但她处处展示着个性中的外柔内刚和纯真,不朽的执着。
她的性格和斯嘉丽截然相反,也因此被斯嘉丽厌恶,然而她却无意中成了斯嘉丽的精神支柱,是她的温和沉稳支撑着斯嘉丽走过许多患难,也是她一反柔弱的秉性在斯嘉丽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站出来为她说话。她对她爱的人给予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忠诚,也总是乐于帮助落难的陌生人——她家的地下室里住满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救助从战场上回来的伤员;她永远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一般疼爱。
艾希礼
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饰
学识渊博,温文尔雅,具有贵族特有的骑士精神和荣誉感。他英俊的相貌和深邃的思想令斯嘉丽一见钟情。为了荣誉,他参加了一场他并不热衷的战争;战败,他放弃了逃跑的机会;拒绝在战后用非法的手段发家致富,用翻惯了书页、抚惯了琴弦的手去劈木头。这就是艾希礼,他是那么从容、沉稳,可是他也是脆弱的。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时世变迁,他不想面对,他是缺乏勇气的。他不爱斯佳丽,又不说不爱她。斯佳丽走投无路找他时他只给了她庄园的红土,后来知道斯佳丽卖了自己,他说他该去抢劫,他是真的后悔了。但是他的习惯使他无法适应新生活。他所热爱的一切全都随着过去的岁月一同消逝了,而最终失去了玫兰妮的他,也只一具苍白疲惫躯壳,行尸走肉般地继续活下去。
六、摄影摄像
1.构图
《乱世佳人》的构图也是为人称道的。影片开头就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构图:一棵大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画面,天空是橘黄的晚霞,夕阳下的篱笆延伸至远方。美得犹如油画一般。画面和主题音乐一起让观众慢慢进入了剧情。接着是一幅幅南方特有的生活图景轮流出现。其中一个场景是大片大片的棉花田里,有着忙碌采棉花的工人的身影。稍后,是一段在摄影棚里拍摄的画面:在橘黄的晚霞里,斯嘉丽与父亲有一段对话,镜头缓缓拉开,父女俩背对观众相依伫立,眺望远方,微风吹动着树虽然自己最先不能理解为何不是斯嘉丽和白瑞德,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父亲的话对斯嘉丽影响很大吧,而且片尾也揭示了斯嘉丽对这片土地爱之深切。而她在最后也是因为要守护塔拉庄园,不再是最初的自己了。在她选择塔拉庄园的时候,白瑞德选择离开她,这样的拥有与失去,不是她和白瑞德的完美结局。所以,那画面中的剪影只能是斯嘉丽与父亲了。
这种静止的画面在全片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开始、中场和结尾。虽然背景大致一样,都是被橘黄色霞光浸染了的傍晚的天空,有着那棵大橡树,和延伸至远方的篱笆。可是,细节在于,中场时那颗树已经成了枯树,因为战火烧到了这里,原先的富饶平静都被打乱,在废墟残垣中,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而在片尾的画面,景物成了真正的衬托,因为枝繁叶茂的树下有了在历经世事后的斯嘉丽一个人等待的背影。这三幅画面每次出现给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就是在故事情节进行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质变,观众根据剧情有了新的理解,并在最后才会明白这几幅画面的真正含义。
《乱世佳人》从镜头构图上极力渲染战前塔拉庄圆和奥苑斯庄同的辉煌和富足:田野里郁郁葱葱、云蒸霞蔚,庄四外鸡呜犬吠、牛欢马跳北京编导培训班 北京视听语言教育中心,奴隶主与奴隶们和睦相处;柘安无事。战争毁灭了他们祥和安宁的生活,奥克斯庄同夷为废墟,塔拉庄园一贫如洗。战争不仅摧毁了物质财富,也给幸存的人们以极大的精神创伤。
2.色彩
《乱世佳人》时代的影坛还是黑白片统治的时代,可是米高梅公司却舍得花重金拍摄了这部彩色片,使得我们在银幕上第一次感受到彩色的南北战争的壮阔画面。可以说如果没有颜色,片中斯嘉丽出场时所穿的数十套各种款式的服装就显示不出惊艳的感觉,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整部影片的史诗气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彩色技术的运用。
作为那个时代少有的几部彩色电影,《乱世佳人》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是非常大的。影片主题颜色一开片便是红艳的如火。不论是亚特兰大冲天的红艳火光,还是斯嘉丽在塔拉庄园里干瘪的土地上寻觅食物时那火红火红的夕阳,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是好莱坞黄金时代后期配置的色泽。
3.特写
特写在《乱世佳人》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特别是对斯嘉丽的面部表情的特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费雯•丽,她靠特写镜头沟通了演员与角色、角色与观众的心灵感应,让斯嘉丽这个角色与观赏者更为密叼地相连相通。导演通过特写镜头,让观众从演员的眼神中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同角色直接进行沟通与交流,感受角色心中的喜怒哀乐,共同体验人物命运的安危与悲欢,从而达到演员与观众心灵的共振。另外,费雯·丽运用语言和动作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更是随处可见。
4.蒙太奇
《乱世佳人》中运用的得最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可以说是叙事性蒙太奇中的连续式蒙太奇。即一条线索或一个连贯动作的连续出现。它是影视中最基本的,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叙述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叙述方式。但连续式蒙太奇缺乏时空及场面突然变。有时易造成平铺直叙的感觉。但《乱世佳人》的导演却将其运用的十分到位。最经典的还是斯嘉丽与父亲站在橡树之前对话的那个场景,在片中多次出现,让观众的思维在所现之境与当时之景之间跳跃,从而形成一定的思考。除此之外,在橡园里姑娘们要午睡的那个片段,影片中采用画面蒙太奇,从一只沉睡的猫到姑娘们睡觉休息的画面地切换,过渡自然。
5.长镜头
影片开始不久,就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长镜头:落日的余晖下,郝思嘉与父亲站在一棵大树旁,远望山川田野,意味深长地告诉了斯嘉丽一番话。在温馨的暗红色调下,郝思嘉父亲的话更加表现了他对郝思嘉深沉的爱,凸显了人间的真情,同时也吐露了南方逝去的一种文明的精神—对土地的眷恋。
6.剪辑
《飘》是部长篇小说,共有63章,30多万字.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和战后重建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佳丽的爱情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死亡的历史故事,以史诗般的规模反映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可是作为电影不可能把每章都表现出来,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剪裁.突出重点,抓住原著的关键情节、主要倾向。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依据《飘》的时间轨迹,《乱世佳人》的导演们精心选拍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战前。《乱世佳人》的导演们抓住原著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面——塔拉花园和十二棵橡树庄园大野宴,以此表现南方种植园的兴盛和傲慢。通过大野宴上人们对战争狂妄的谈论及巴特所浇的冷水,预示出战争的不可避免,以独特的画面告诉观众.战争是南部奴隶主蓄谋已久、故意挑起的.他们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也为战争必将以南部失败而告终埋下伏笔。
影片拍摄的第二个时期是战中。正如白瑞德所说.以种植园为主的奴隶制经济不堪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一击。影片遵循原著风格,尽管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但是从战场上被送到后方越来越多的伤病员的画面可以感觉到战争的惨烈.从伤病员缺医少药、士兵家属个个恐惧的眼神等一个个镜头中,可以看出南方军队在节节败退,亚特兰大的一场大火,斯佳丽回到了塔拉。富足、奢华、安逸已成为过去.奴隶逃跑了,棉花烧掉了,食物没有了。塔拉成了一片废墟.这和战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影片以塔拉的毁灭来象征整个南的毁灭,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影片拍摄的第三时期是南部的重建。被战争毁灭后的南方经济需要新的经济来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新的南方经济的代表人物斯嘉丽便应运而生。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她是如何不择手段抢走妹妹的未婚夫从而成为杂货店的老板的,如何挺着大肚子奔波在去木材厂的路上,如何用卑劣手段雇用犯人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奴隶主阶级转化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典型人 物形象。通过对她的挣扎、奋斗、巧取豪夺,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旧奴隶主阶级在重建南部时再次较量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南部重建的历史进程。
七、影片配乐
本片的作曲由第一座奥斯卡配乐奖的得主马克斯.斯坦纳担任。这部史诗巨片长达3小时45分,配乐共发展出11个主题,99段音乐,其配乐,被列为电影史上最佳配乐之一。当时的配乐方法不同于现代的配乐方法,旋律美而配乐部分较多,曲谱的编写较接近交响乐形式,乐曲与剧中动作的配合没有现在精密,但独立存在的价值较高。例如主题音乐或在电影中你会听到一段十分熟悉的旋律:泰拉的主题音乐。马克思斯坦纳创作的恢弘的交响音乐贯穿影片始终,在斯嘉丽无助迷茫的时候悄悄的从屏幕背后传来,增添了许多感染力。直到今天,《乱世佳人》的原声音乐碟仍有很多人收藏。
八、人物服装
《乱世佳人》中在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中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结构法则,美术师仅仅把握住郝思嘉的命运旋律,并并行地以多样统一的服装展示了这一旋律中的各种基调。女主角的经典造型不胜枚举。女主角从一位悠闲的少女经历了战乱和情感的创伤之后,坚强的重整家园。她的服装都鲜明地表达出了她每一个阶段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展示出人物多变的命运历程,既具有造型的可视性,又具有叙述的文学性。
九、电影与原著
这部电影的原著《飘》以及电影《乱世佳人》我都是看完了的,然后就想说一下该电影与原著。
通常,一流的小说,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小说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多是费力不讨好。而由《飘》改编的《乱世佳人》为何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剪裁,突出重点
依据《飘》的时间轨迹,《乱世佳人》的导演们精心选拍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战前。《乱世佳人》的导演们抓住原著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面——塔拉花园和十二棵橡树庄园大野宴,以此表现南方种植园的兴盛和傲慢。通过大野宴上人们对战争狂妄的谈论及巴特所浇的冷水,预示出战争的不可避免,以独特的画面告诉观众.战争是南部奴隶主蓄谋已久、故意挑起的.他们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也为战争必将以南部失败而告终埋下伏笔。
影片拍摄的第二个时期是战中。正如白瑞德所说.以种植园为主的奴隶制经济不堪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一击。影片遵循原著风格,尽管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但是从战场上被送到后方越来越多的伤病员的画面可以感觉到战争的惨烈.从伤病员缺医少药、士兵家属个个恐惧的眼神等一个个镜头中,可以看出南方军队在节节败退,亚特兰大的一场大火,斯佳丽回到了塔拉。富足、奢华、安逸已成为过去.奴隶逃跑了,棉花烧掉了,食物没有了。塔拉成了一片废墟.这和战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影片以塔拉的毁灭来象征整个南的毁灭,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影片拍摄的第三时期是南部的重建。被战争毁灭后的南方经济需要新的经济来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新的南方经济的代表人物斯嘉丽便应运而生。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她是如何不择手段抢走妹妹的未婚夫从而成为杂货店的老板的,如何挺着大肚子奔波在去木材厂的路上,如何用卑劣手段雇用犯人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奴隶主阶级转化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对她的挣扎、奋斗、巧取豪夺,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旧奴隶主阶级在重建南部时再次较量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南部重建的历史进程。
二、利用艺术优势 集中塑造人物
和小说《飘》一样,电影《乱世佳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其鲜明的人物特点,电影《乱世佳人》在人物塑造上面是成功的。
原著的作者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描写南北战争,回避了奴隶制度的本质,但小说以其曲折情节和高超技巧成为战争浪漫小说的一个代表。和小说相比,电影通过运用影视技术、增加对话、改变地点及重现女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更为成功地表现了塔拉主题。电影在给我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淡化了小说中弥漫的怀旧情绪,并把它转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赞扬了斯佳丽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斗志。
十、经典台词
1.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 worth fighting for, worth dying for.Becaus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2.I wish I could be more like you.我要像你一样就好了。
3.Whatever comes, I'll love you, just as I do now.Until I die.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像现在一样爱你,直到永远 4.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5.Sir, you're no gentleman.And you miss are no lady.先生,你可真不是个君子,小姐,你也不是什么淑女。
6.I never give anything without expecting something in return.I always get paid.我做任何事不过是为了有所回报,我总要得到报酬。7.In spite of you and me and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会爱着你。
8.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for any woman.此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9.You're throwing away happiness with both hands.And reaching out for something that will never make you happy.你把自己的幸福拱手相让,去追求一些根本不会让你幸福的东西。
10.Home.I'll go home.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家,我要回家.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十一、影片观后感
从“我斯佳丽还没有得不到的男人!”到“我永远也不要再挨饿,哪怕要我去杀人!”可以说支斯嘉丽走过这么多变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的坚强。她非常的自私,却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做了许多善良之举,她以为自己做这些是情势所逼,其实却是她内心最终给出的判断。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似乎所有的好故事都必须以战争为依托。战争能改变很多东西。战前是一个时代,战后是一个时代。
和所有的读者一样,我喜欢瑞德。
瑞德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他名声狼籍却毫不在乎,他看问题的透彻度简直让人害怕,早在战争初期他已看清结果,他的一些举动让人很难理解却有自己的道理。他放荡不羁,他行为不端、名声不好,但他身上不乏绅士风度,在寂静而又内含危机的那个晚上他不顾一切地救了艾希礼,从中表现出来的侠肝义胆,不由地让人心存敬意。尽管他是南方名门望族的不肖子,尽管他是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投机商,但是他有着斯佳丽没有的不卑不亢,他外表冷酷但内心炽热,他性格复杂且难以捉摸,他灵魂中深藏着高尚。
瑞德——怕是没人能真正读懂他。
起初,我看电影《乱世佳人》时,对主人公斯佳丽是没什么好感的,我觉得她任性狡黠、残忍贪婪,她的拜金主义是那样的顽强。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三次婚姻没有一次出于真心,她是个自私的人。但是看完原著之后,斯佳丽留给我的印象就变得十分矛盾。我看到了她身上闪烁的优点:在战争期间,人人都过得很困难,思嘉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养活了媚兰还有自己的一家人,虽然很多是靠欺骗弗兰克得来的。她勇敢坚强、敢爱敢恨,但我还是不敢恭维她的人生态度。斯嘉丽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能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做起了那些本不应该女人做的工作,甚至招来了亚特兰大人的流言蜚语。
这部电影是值得一看的,“巨片”自然有其巨片的闪烁点,看完之后会觉得斯嘉丽真的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很真实。结尾也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
第五篇:影视鉴赏
愿你温柔以待这世界
——影视鉴赏
特别喜欢电影,各种类型,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慢慢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想不通,想不明白,也不想和谁去说,怎么去说,内心有许多的不知所措,但那些大人无暇顾及你情绪、朋友未必真的理解你感受的日子就这样过来了,因为有电影。
一个人要如何看待死亡和疾病,看待生命,看待生活,如何去应对痛苦,感受孤独,看待性与爱,看待男人和女人,这些我都是一点点从电影里自学来的。但也仅仅是这些,导演手法如何,演员技巧如何,镜头的运用如何,3D效果如何„„诸如此类我也是上课的时候才稍微有所关注的。但这依旧没有影响我所认识的电影,电影不是由那些专业知识堆砌而成,它是生活,只是生活。
我不喜欢也不会谈论导演和手法,我只想让老师您看到这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对电影的点滴理解。说真的最后看的这部《青年》没怎么看懂,或多或少的也能有以下理解:青年一代的热血,和在社会里的巨大反差,于是就有了愤青这一群体的存在,也许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生活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第一次看贾导的电影是《我11》还是在电影院里看到如此小众的电影,这着实让我有点吃惊。说到小众电影,国产的个人比较喜欢周迅的风格,说不出来哪里,就是觉得性格上喜欢的演员总和自己有着相似的地方,性格和气质。《苏州河》不知道老师看过没?那种普通的人,却有点神经气质,含而不露,她不说话,却在适当的时候让感情喷薄而出,能量巨大,那样的个性鲜明。
有时候上课放到某些镜头有些同学会受不了,但现在我似乎也会坦然看待性与爱。那些为许多人淫荡的,叫做下贱;而只为一个人淫荡的,叫做爱情。这世界,勇敢做爱的人很多,勇敢去爱的人却很少。那些唯美的爱情故事总是很多女孩子日日追求的,生命的愿望和生活的绝望总会在情人的分分合合中带走旁观者的眼泪。《霍乱时期的爱情》长达半世纪的爱情,“爱情不过是个幻觉。”美丽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爱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这种流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永远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在电影院里做一个简单看电影的人,即使生活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绝望,电影更让人绝望,但有时候在别人的故事里哭过、笑过、死去又活过来之后,总会让我再次鼓足勇气从黑暗中走出来,再走一步,继续我的生活,顾城说:“这就是生命的愿望和生活的绝望。他们是无关的,无论生活多么绝望,也无损生命的愿望;愿望永在,超越一切苦难之上。所以我觉得,艺术重要的不在于述说生活的黑暗,而在于诉说生命的美丽。”
在多少困苦之后我依旧热爱的,那些真实的不真实的小世界伴随着我的成长,感谢我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才是电影存在的意义——剧终人散之时,让愿望永在。愿你也温柔以待这世界。
2013临床药学一班
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