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海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指南
南海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解决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未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本班学生实际,选取本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但又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练习、评点、方法指引等方式,在学生一轮复习得分的基础上,提升1-2分。
二、各板块二轮复习重难点:
在板块复习的同时,贯穿于整个模拟卷的讲评中。
(一)古文阅读:翻译、信息概括 主要通过早练卷、模拟卷的讲评来提升。
(二)诗歌鉴赏:如何更正确地把握诗歌的隐含情感及更规范地表述答案。预计2个星期。
(三)论述类阅读:如何在准确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更好地表述答案。预计2个星期如何更好地把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意
(四)选做类阅读:如何在准确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更好地结合文体特征来表述答案。如何更好地把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意预计2个星期
(五)语用类:传统语用题解题能力的巩固;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六)作文:重点解决如何在材料范围内立意及行文表述
第二篇:201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201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4年2月18号——2014年4月30号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 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09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
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做好“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每位教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诊断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变化的内容,特别是实用文体的阅读。
讲评课。讲评是二、三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加强集体研究,分工合作。(2)计划要细,尽量争取时间。(3)重视二卷,科学切块。(4)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5)重视写作,加强审题指导
(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别辅导。(7)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8)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9)不放松作文训练。
(10)适应网上阅卷的新形势,加强试卷规范化练习。
6、勤批阅、快批阅,摸透学情。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
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一)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用二轮复习考卷来巩固卷一的12个单选题,限时半小时完成。
2、多方搜集资料结合二轮复习材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用科组下发的“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巩固提高。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5、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6、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1)改错。(2)默写。(3)语用练习。
第三篇:高三二轮复习指导
高三二轮复习指导
距离高考还有150天,也进入了高三的二轮复习,针对同学们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想需要给他们以下的特别指导。
一、作文的提高
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我是一个作文不太好的学生,能否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要明确,作文是高考各科试卷中分值最大的题,语文又是第一科考,作文考好了,语文就成功了一半,这对稳定考生的心理至关重要。而且,同学们要坚信,高考作文是容易得分。高考作文平均分在43-45之间,而07年我教的两个毕业班除个别同学外得分都在平均分以上,50分以上的也不少。那么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给同学们提供以下三个方法:
1、掌握材料作文的分析方法,保证立意(中心思想)准确。通过多次考试同学们应该有领悟,立意(中心思想)是作文的第一要素,如果立意(中心思想)不跑题、偏题,那么作文的得分就有了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材料作文的立意准确呢?我总结的了三种方法,这是经过历届高考得高分的同学实践证明过的极其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1)整体把握材料。材料是一条素材的,要分析其中心,材料是两条素材以上的,要找出其共性,例如2009年全国卷二。
2)抓住关键词。关键词即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例如北京群力卷的有关“故乡、沦陷”的材料作文。
3)以果推因。针对材料的结果问为什么,原因就是你作文的立意。
同时必须要牢记,这三者缺一不可。例如,1995年高考题《鸟的评说》。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1、2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如果立意为“妒忌”的,是没有整体把握材料,“老鹰说麻雀寸光鼠目”就看不出妒忌的意思;立意为“评价”的,是没有抓住关键词“说”的内涵,即批评、讽刺、挖苦,而评价是有褒贬两方面含义的;以果推因的意思是,这些鸟都相互批评、讽刺了对方,原因是不懂得欣赏、宽容对方,不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那么这些原因就是你立意的准确角度,写“做好自己”、“发现光明”等的就跑题、偏题了。
2、狠抓卷面。高考3秒钟批一篇作文,标题——头尾——中间,印象分是得分第一要素。因而要保证书写规范、字迹美观、不能有一处不按高考要求的勾抹。
3、积累素材。素材可以使作文内容丰富充实,优美新颖,有说服力的素材则展现个人知识底蕴,为作文加分。尤其,自己的语言不好,就更要懂得修饰,要积累名言和诗词。积累了自己独有的有文采有深度的素材,作文分数才能一直较高。二、二轮复习中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跟住老师,领悟答题方法,别做聪明的愚蠢人。
有的同学有自己的想法打算,上课时却在学其他科,尤其是有的尖子生,实际上你是自作聪明,这样做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两科都学不好。我们的老师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对高考十分熟悉,别说不听讲,就是少听几句话,讲的也有可能正是关键的知识点或做题方法,所以,千万跟住老师,别做聪明的愚蠢人。
2、分析题目及答案,总结教训,举一反三,事后100分。
有的同学试卷得分不高,看到题目时一头雾水,不了解出题者意图,不知道考什么,不知如何作答,因而分析题目及答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虽然高考试卷千变万化,但考察的题型和基本能力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有规律可寻的。每次讲题时我都会领着学生分析:题干中的哪些信息告诉我们考什么,而答案是如何作答的,有哪些角度、思路和方法。如果学生每次都能这样认真的思悟和总结的话,那么就能做到弥补漏洞,举一反三了。所以,事后100分必须做到。
3、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以前讲过的考点要随时复习。
二轮复习关注的是重要的,同学们掌握不扎实的考点,对此进行再强化训练,但之前复习过的内容,尤其是基础知识,要跟住老师及时复习,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四篇:乐昌一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乐昌一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经过高三上学期的学习,语文学科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此基础上,从寒假到一模就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是语文科目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整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同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错误要归类,题目题型要归类,答题步骤要规范,作文构思要常练;高效利用课堂,合理安排课下,做到课堂跟着老师走,课下自主查缺补漏。
策略一:老师的准备策略
查漏补缺,明确目标
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而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提纲挈领,深入钻研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精心选题,质量求上
二轮复习阶段是接收全国各地各类复习资料的高峰期,要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可以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也可借鉴各地市模拟题中的新题,譬如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里的新题型,多见些新面孔。当然,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短板”学生,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针对这部分学生,一卷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同二卷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短板”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一卷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的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要注意两忌: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许多学生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他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多做题的方法,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策略二:学生的准备策略:
1、高效利用时间,整理语基复习资料,做到通看一遍;整理历次练习上的语基题目,做错题归类和错误分析。
2、文言文应结合语文教材和文言知识点复习。高一高二所学文言篇目应结合注释和平时学习笔记认真复习,做到熟悉课文;文言文课内重要实词,18个基本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应结合资料和习题复习整理。
3、语基题和文言文阅读要做到至少两天做一套,如在某具体知识点上出现错误,应重新翻阅备考资料上的相关知识点。
4、背诵默写常抓不懈,可运用理解记忆法,情景记忆法,首字(末字)记忆法,压缩记忆法等,提高背诵效率,背诵同时,加强默写。对自己有要求的考试,默写应该不失分。
5、诗歌阅读要从如何读懂诗词以及如何鉴赏诗词两方面着手,既要有相应的诗词知识,又要有一定语文知识(如技巧的辨认和技巧的作用),还要有相当的答题技巧。诗歌阅读可集中时间精力做重点突破。
6、实用文体阅读尽管相对简单,也须时常练习。
7、文学类阅读也可从如何读懂文章和如何答题两方面备考。一方面要培养在较短时间读懂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熟练解题技巧。
8、作文写作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样式、技巧方面反复练习,多做准备。审题须准;立意须稳,在此基础上力求新和深;要有材料意识,即随时准备材料、熟悉材料,形成自己的特色材料。要多挖掘自身材料,多关注社会材料,多治理书本材料;记叙类文体和议论文两者文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形成适合自己、适合题目、适合材料的作文结构样式和写作技巧。
9、达到三求:
(1)求准:第一轮复习后,各科的知识框架已基本形成,这时很多考生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或假象,觉得自己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可等到考试或做题时却又发现想象与效果相差得太远,于是又陷入了迷茫和失望的深渊。
原因:第一轮复习时,有许多知识是没有记准确的,很多细节是忽略了的,知识的线条虚而不实。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确保知识的识记准确无误。
(2)求牢:求牢就是要让记住的知识牢不可忘,这是一项与遗忘作斗争的策略。尤其是前5个题和默写文言文部分。主要办法就是“反复”!
(3)求序:要形成知识的网络。
策略三:分门别类探究规律善于整合(一)去粗取精,分门别类,强化记忆
——字音、字形、实词、成语、语病的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练习的量一般都很大,也很杂,没有形成系统和序列,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字词识记落实和归纳整合。
做法一般是归纳成册,研究高考试题就会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主要是考多音字、词;成语中难读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形声字中易写错、读错的字等。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且最容易因声旁的变迁造成误读误写,因而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有意识联系声旁相同的形近字。常见的多音字有三四百个,它们是语基难点之一,掌握它主要得遵循“音随义转”的规律,结合词语,用作为语素的汉字的意义来推断其读音。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将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
(二)增强语感,把握语境,辨析细微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的复习策略
语感在这一考点上是最重要的,所以掌握一些易混用的实、虚词用法外,更要是结合语境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凭语感进行判断,切忌孤立地对词语作理性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可以忽略相同语素,区别不同语素,选择适合特定语境的词语,而对于虽不相近,但容易使用混淆的词语则尤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推断时特别注意不同语素的区别。
(三)讲究规律,熟记类型,运用方法
——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策略
语病的试题一般更有相应的规则,只要熟记病句类型,运用老师教给的检查病句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一般第一轮的复习考生都能够掌握,我们通常把“语法判断”法作为做病句题时的最主要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二轮复习中,就更要熟悉这种解题的套路,要有“梳理病句类型——突出重点病句——挖掘重点病句常见错误”的思路。
(四)体悟意境,抓住意象,善于表达
——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涉及到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那么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就要有所侧重,其中以“体悟意境,抓住意象和善于表达”为最重要。
多读体悟意境诗歌的语言具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所以品读鉴赏法对诗歌鉴赏很重要。从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另外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积累,增强语感。积累常见意象诗歌有很多的意象是固定的,了解了它们含义有助我们理解诗歌,如月亮,知道了月亮是思乡思人的“代名词”诗,就很快把握作者的思乡感情。还有折柳、菊花、梅花等意象都是固定的。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鉴赏诗歌。了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如语言方面常用有: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悲壮慷慨、沉郁顿挫、豪迈雄奇、幽默讽刺等,还要常见的表达技巧。它的内容包括: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对每一种你都要熟悉。
另外还有常见的思想内容,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思乡念、情惜春悲愁等。总之,我们对诗歌的复习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应对高考。
这里我还要谈一下快速把握作者思想内容的方法。①从诗歌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诗抒情,诗言老,诗句中往往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②从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作品中往往有些诗句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江枫渔火对愁眼”一个“愁”字定下了感情基调。另外诸如:恨、别、伤、孤、苦、悲、凉、怨等,抓住这些我们可以很快抓住思想情感。
(五)精细阅读,依文答题,准确表述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
为了搞好现代文阅读的第二轮复习,我们通过集思广益,确定了如下复习方案:
一、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快速阅读,读完之后要想一想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思路。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写作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怎样来达到写作目的的?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要有不弄明白绝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2、先自己认真解答阅读题,然后再与答案比较,探究答案形成的理由。只有这样不断将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反复琢磨与比较,才能弄清自己的失误所在,准确把握试题的意图,缩小与标准答案的差距。
二、懂得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1、依文答题根据提干要求,首先找到答题区域。
2、筛选信息在答题区域内筛选主要信息。屏除次要信息。
3、提炼组装根据题目要求整合所筛选的信息词句,组织语言答题。
4、依分答题一般情况下,4~6分的题,不是一句话就能答全的,往往需要分条概述或列举。至少要分两条或两条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多答总比少答好。
(六)务实重虚,注重迁移,触类旁通
——文言文阅读版块的复习策略
文言文的第二轮复习,重在把课本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训练,文言实词量大面广,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课本,过目课文,将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实词整理出来,细加揣摩,强化记忆。高考试卷中大部分的实词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
整理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搜集试卷或练习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实词,如“领(代理)”“多(称赞)”“典(主持)”“狱(官司)”“掾(古代属官的统称)”“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等。常看常记,常加常增,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一直坚持到考前一个月。
只要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不要的迁移训练,文言文将不再是难题。
(七)积累素材,增强作文文采
——作文版块的复习策略
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第五篇:黄梅一中高三语文复习试卷
黄梅一中高三语文复习试卷
命题人:王莉 陈浩南
(一卷36分,二卷114分,满分150分)
一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5X3’=15’)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解数(xiè)
恪守(kè)
剽悍(biāo)
悄然泪下(qiǎo)....B.信笺(jiān)
媲美(pì)
踱步(duó)
欺上蒙下(méng)....C.慰藉(jiè)
晕车(yùn)
曝光(bào)
拾级而上(shè)....D摒弃(bìng)攻讦(gān)
框架(kuàng)
自怨自艾
(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
沉缅
饮鸠止渴
默守成规 B.涵盖
渲染
度过难关
筋疲力尽
C.噩梦
膏肓
毋庸质疑
做客他乡 D.博弈
安详
一筹莫展
察言观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达成协议呢?....B.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诸侯之间的纷争使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意,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要问这座城市每年新增多少产值?我不知道;每年盖多少座大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B.据王粲《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里,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D.书房里的书籍始终杂乱地堆放着,东一叠、西一叠,参差交错。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十一五”时期,本市将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增强农业综合功能,重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力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B.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工作去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二、阅读下面社科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6.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7.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8.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 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英才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俗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 3 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③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生。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予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予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④,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⑤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亡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谷偃竹》遗余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篷,斤斧何曾赦箨龙⑥。料得清贫馋太守⑦,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看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注]①文与可: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筼筜(yúndāng)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②蜩(tiáo)腹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③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④彭城:徐州。⑤扫取:画得。⑥箨(tuò)龙:笋。⑦馋太守:戏指文与可。文曾任洋州知州。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读书者与之
与:赞同 .B.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C.苏子辩矣
辩:辩驳 .D.废卷而哭失声
废:放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 赂秦而力亏 .C.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予为徐州
.耳得之而为声 . D.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余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述了文与可的一大段画论。作者意在通过对文与可绘画理论的推崇来表
达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
B.文中写到“袜材萃于子”“万尺竹之辩”“太守馋笋”等,这些调侃打趣戏笑,恰好
反映了作者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深挚感情。
C.文中叙写文与可拒人求画、以绢为袜和转荐他人的故事,表现了文与可的淡泊率真。
作者是在颂扬文与可的道德人品。D.本文为悼亡之作,可第二段尽是戏笑,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是以乐写哀,与下文的“哀哭”映照,更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收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
二卷
主观题
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文鉴赏与默写。
14.阅读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两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
唐 多 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①,香残燕子楼②。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 江 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③,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注】①百花洲:相传是西施曾经有玩过的地方,在今苏州。②香残:花朵凋零。燕子楼:堂张愔的爱妓关盼盼的住所,在近徐州市附近。相传关盼盼对张愔的感情很深,在张愔死后闭门独居燕子楼中,以示忠贞。③韶华休笑本无根:‚休笑韶华本无根‛的倒装,韶华指柳絮,柳絮在此代表春光。
(1)这两首词都以柳絮为吟咏对象,试概括二者的基调。(4’)林黛玉《唐多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宝钗《临江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简要分析林黛玉《唐多令》的表现手法(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按要求填空。(6分)
(一)名句默写(两题中任选一题)(4x1’=4’)(1)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是说干什么事都贵在持之以恒;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时光的易逝;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告诉人们做什么事都应尽力而为;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2)司马迁《屈原列传》“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屈原的赞美 5 之情;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____________”,表现了曹操的威风凛凛、蕴藉风流的气概;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正在补天的女娲听李凭的箜篌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极言作者愁绪之深之广。
(二)文学常识(2x1’=2’)(1)我国古代戏曲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有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汤显祖笔下的_________、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
(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________在短篇小说《变形记》中通过小职员萨姆沙·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五、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停止与开始
彭
程
①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日夜兼程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么?
②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抑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然而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在宽泛的意义上,停止包含了拒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潜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从自然物事到社会人生,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明显区别甚至是极端对立的状态。
③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狂热的意识形态运动停止之处是安定正常的社会生活。放下屠刀,才可能立地成佛。隔了数百年的遥远距离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叹: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前后的性质完全不同;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他倒是说了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语言停止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子欲无言。‛ ④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停止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忽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古怪,然而即刻就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
⑤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生活的生动活跃才有可能,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止。去了一趟新疆西藏,置身高天远地的风景和善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止。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停下来也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⑥在歌德笔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后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对于今天的我们,一种加以改动的表述也许更为恰当: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
⑦即便目标明确,停顿也是必要的。毕加索一生高峰不断,齐白石衰年变法艺臻极境,奥妙之一,便是他们在绘画艺术之外,还不断温习停止的艺术。在停止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着突变,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⑧所以,耶和华创世,将第七日作为安息日,后世的人们也在这一天停下手中的活计,以便默诵神恩,使灵魂亲近神圣。停止以极端的方式证实着生命的不息和更新。
⑨现代生活的一大弊端是匆促。欲望太多,同时又太急切。快速成为时代的美学,于是生命遭到异化荼毒,目标为手段所替换。日子仿佛一辆狂奔的马车,然而驾车人在哪里?快 6 并不是唯一目的,如果方向错误,越快只能是越远。‚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我国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要给这件事定位,找到它的坐标,算出其半径和周长,停下来是必不可少的。此时,停止是一种调整和校正。在新世纪的喧嚣纷乱中,守护什么?放弃什么?我需要和众人一样么?即便没有资格谈论对时代负责,总该对自己负责吧。不再有救世主和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试一试停止吧,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在现状与超越之间,停止是一座桥梁的名字。⑩据说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口立着这样的标牌,提醒人们留意两侧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呵!‛慢慢,也就接近停止了。只有停下来才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试一试停止吧!如果我们嘱望于新的开始的话。16.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结合全文,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请分条陈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理解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孔子都不禁表示:“子欲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题目是“停止与开始”,若换成“开始与停止”,行不行?为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提醒当代人“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结合全文,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受到的启示。(5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应用题。(3X4’=12’)
20.用“水”做开头,写一个能包含下列名句意思的句子(4分)
《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子》:上善若水。
《孔子》:逝者如斯。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庙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六出七擒 ②取西蜀定南蛮 ③中军帐里 ④点四十九盏明灯 ⑤水面偏能用火攻 ⑥收二州排八阵 ⑦五丈原前 ⑧东和北拒 ⑨变金木土革爻卦阵 ⑩一心只为酬三顾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学校举办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活动,目的是交流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现场会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9月28日,2007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过人不可不知的5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同时公布。经过近三个月的网络投票活动,最终从20条里选出了5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这5句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请你选择这5句中的一句或几句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黄梅一中高三语文复习试卷
一、1.C(A剽.piāo B.蒙mēng D.讦jié, 艾yì)2.D(A.缅—湎,鸠—鸩,默—墨 B.度—渡 C.质—置,做—作)3.D(A.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语境。B.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属望文生义。)
4.C(A.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B.句号应在反引号外D.顿号改为逗号)5.D(A.“促进„„步伐”搭配不当,改为“加快„„步伐” B.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体现了„„ C.句式杂糅。改“致力于„„工作”或“„„工作方面去得进展”)
二、6.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7.D(A“现在已经没有了”片面;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在人生中选择”以偏概全)
8.C(A“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绝对化B“文化荒漠”和“荒漠化”混淆概念D“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与文意不符)
9.C(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保护„„不受影响”)
三、10.C(文中“辩”指善于说话。原文意思为“先生您真会说话”,考查实词的古今异义。)
11.A(“乃”都表转折,译为“却”。B.第一个“而”表转折,译为“但是”;第二个“而”表顺承,译为“就” C.第一个“为”译为“做、担任”;第二个“为”译为“成为” D.第一个“因”是介词,译为“趁机”;第二个“因”是动词,译为“依托”)12.C(作者不是在“颂扬文与可的导热人品”,仅是表现他“淡薄率真”的性格。)13.(1)我不能如此(像文与可那样作画),但是心里知道他能这样作画的道理。(3’)(2)现在你把这样的道理寄托在作画中,所以我认为您是个洞悉事理的人,难道不是吗?(4’)
(3)与可厌恶这种行径,把细绢摔到地上骂道:“我将把它作为袜子!”(3’)(共10分。意思符合,表达通顺即可,有缺欠酌扣。)
四、14.(1)林:缠绵凄恻(2’)薛:开朗乐观(2’)(与此相近的词义可酌情给分。)
(2)要点:
1、内容简要分析——柳絮的寓意,深切哀愁的情感;
2、手法:托物言志,或象征,双关。15.(1)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2)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3)杜丽娘,卡夫卡。(加点字为易错字)
五、16.以下要点写出三条即可:(1)停止是当下生活的暂时中止,潜伏着新生长的可能性。(2)停止总是意味着变化,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3)停止可以帮助人们返归内心,反思自我。(4)停止证实着生命的不息和更新。(5)停止是对人生的一种调整和校正。(6)停止意味着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17.(1)孔子的意思是,无言是一种暂时的停止,即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之前,先要停下来思考。(2)作者运用引用的方法,说明做事要找准目标,找准方向,因此,适当的停止是必要的。
18.不行。本文的主旨是启发人们思考关于停止的话题。“停止与开始”将“停止”置于前位,它不是两个概念的并列,而是蕴涵了“停止是为了重新开始,为了更好地开始”的含意。若换成“开始与停止”,表面看来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顺序,但却不具有上述一层含意,不能很好地体现本文主旨。故不能更换。
19.示例:作者是针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在“匆促”之中,常常找不准前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停止”有助于“调整和校正”生活,从而更好地“重新上路”。因此,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当考虑“试一试停止”。
六、20.示例:水流淌着岁月,流淌着智慧。(意思对即可)
21.上联:⑥①⑦④⑩,下联:②⑧③⑨⑤。(上下联各2分,每联错一个0分。)22.示例: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的确,烦恼时,它是一声温柔的安慰;疲惫时,它是一杯芬芳的香茗;无聊时,它是一位贴心的米有„„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海有舟,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就是要共享这份在书上中跋涉的乐趣,在书海中扬帆的快意。(要求:主题突出,内容相关,语言畅达,有文采。)
七、作文标准参照高考作文判分标准。
参考译文: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的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与可讨厌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可把信寄给我说:‚近来告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与可笑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之一。我的诗说:‚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竹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喷饭满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在陈州去世了。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画卷痛哭失声。从前曹孟德祭桥玄文,有不祭祀坟墓、车过腹痛的话头;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诗歌鉴赏
(1)这首《唐多令》缠绵凄恻,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如“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与她曾自称“草木之人”巧妙照应。
(2)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未免过于穿凿附会,作者未必有此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