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7: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内容重点分两大板块---表面积和体积,是简单的立体几何知识,知识显得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解题时计算的难度也较大,学生出错的现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如下:

一、这一单元公式多,学生容易混淆,如圆的周长和面积;表面积和侧面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特别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很多的学生总是漏×1/3)。

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各种公式,并利用题组训练突破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等底等高,V柱=3V锥

2、等底等积,3H柱=H锥

3、等高等积,3S柱=S锥

二、计算难度大,全是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策略:加强小数的计算训练,特别是多进行N×3.14的训练,提高计算准确率。

三、审题不认真。在求体积的题目中,一些题目给出圆柱的半径、高单位不统一,学生往往就没注意到,经常出错。

策略:要求学生解题是一定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计算。遇到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习惯性地使用了长度单位的10进制,要特别注意纠正。

四、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关于圆柱面积的计算经常出错。

策略:以题组的形式进行对比训练。

如:

1、给圆柱体模型刷油漆(求表面积)

2、圆柱形罐头贴商标(求侧面积)

3、厨师帽的材料(求表面积,但不计算下底面)

4、铁桶的材料(求表面积,但不计算上底面)

第二篇:圆柱圆锥单元教学反思

圆柱圆锥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教学结束我便进行单元测试,测试的成绩非常的糟糕,错误类型主要有: 一:公式混淆

如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混淆: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有的学生用3.14×10×20,错用了侧面积公式,有的时候计算体积却运用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不能正确使用公式

求圆柱表面积时忘记用底面积乘2;求圆锥体积时忘记乘三分之一;求表面积或体积时丢掉3.14或忘记乘高

三:审题不清,思路判断失误

如解决问题第1题:乐队队鼓是圆柱形的,侧面由铝皮围成,上、下底面蒙的是羊皮。做一个这样的队鼓,至少需要铝皮多少平方分米羊皮呢?铝皮面积计算两底面,而羊皮面积计算侧面积。第5题求无盖水桶的铁皮面积时用底面积乘2。

四:公式的变换运用不到位。如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56立方分米,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它的高是多少?计算的时候学生用 12.56÷6.28 而正确的应该是12.56×3÷6.28

总之,多数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习惯不佳,题目理解不到位造成的,以后还得继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同时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变式方面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和技巧,使得单元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第三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圆柱

2.圆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一)圆柱

1.圆柱的认识。

(1)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2)例1。

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并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组成,再深入对各个部分的探究。

(3)例2及“做一做”。

例2教学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想像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剪开侧面,通过操作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以及圆柱侧面与底面、侧面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圆柱的表面积。

(1)例3。

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可将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明确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再指导学生推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其中重点指导如何计算侧面积。

(2)例4。

例4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时,让学生想像厨师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具体情况,该题的结果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3.圆柱的体积。

(1)例5。

例5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先让学生思考: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然后通过教具演示如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复习圆面积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出它的体积。借助教具直观演示圆柱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发现: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来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例6。

例6教学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

(二)圆锥

1.圆锥的认识。

(1)主题图。

教材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然后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圆锥,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例1。

例1教学圆锥的组成及其特征,并介绍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然后,通过让学生快速转动贴有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引导他们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教学时,可先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以便通过对比,了解圆锥的组成及特征。圆锥的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分高和母线,并帮助学生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做转动三角形纸片活动时,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

“做一做”是制作圆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体积。

(1)例2。

例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主要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教学时,在引出问题环节,让学生体会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必要性。在猜想环节,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实验探究时,引导学生发现:用圆锥容器装水(或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反之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得出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例3。

例3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教材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

教学时,可先学生自己解决。反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为什么乘,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第四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及问题,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思考、去交流。同时向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数学氛围中,获得感性认识,这些感性经验的形成正式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由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上升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采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经历圆柱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逐步达到善学、乐学、会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柱的纵切模型和相应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或按照教科书第153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剪刀、线、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语猜一个数学名词。提示语1:墙壁;2:平静的湖面;3:镜子(平面)

2.演示:(师将一张纸卷起来),同学们看,现在的这个面还是平面吗?(不是),那我们就叫它曲面。

3.出示四个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将物体分类(曲面和平面两大类)。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性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课本)

2、针对性练习(教师补充设计)

(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厘米?(以上各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结果。)

四、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领会和掌握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五、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第五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体积复习及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加深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法:引导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

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锥教具、学具、检测练习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物体,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板书课题:圆柱圆锥的体积

二、独立思考,交流合作(1)回顾:

1、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2)练习:准确判断

设计意图:根据刚才回顾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来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做相应的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3)思考

1、知道圆柱的体积和高怎样求底?知道圆柱的体积和底怎样求高?

2、知道圆锥的体积和高怎样求底?知道圆锥的体积和底怎样求高?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

1、一个圆锥形漏斗,容积是314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94.2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组织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师集中校正)

2、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图中单位:厘米)强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学以致用:

1、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多少吨?

思考:

a、要求这堆小麦有多少吨?必需知道什么条件? b、要求体积,必需知道什么?

c、说说解题步骤(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练习本完成,师点评讲解)

2、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现在把一块石块放入容器里的水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时间少可留作业)

提高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小组交流,然后汇报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解答有关圆柱圆锥的体积实际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作业实践

1、一个体积为9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 体积是()立方厘米。

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3、把一个底面半径为4分米,高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熔成一个半径为6分米的圆锥形,能熔多高?

六、教学反思

下载《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

    《复习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复习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节课是对第二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想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圆柱与圆锥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

    圆柱与圆锥(推荐)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宁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杨安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

    圆柱与圆锥教案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圆柱与圆锥(切拼问题) 1、把一个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两部分,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那么原来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一,应用题。 1. 圆柱形容器A和B的深度相等,底面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把A容器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B容器,水深比B容器的高的 少1.2厘米。B容器的深度是多少......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1)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这个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2、 41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5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