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故事:圆锥与圆柱
数学故事:圆锥与圆柱
一天,小强与小明在一起学习,突然他们为一道判断题争辩了起来。此题是“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所以我说这道题是对的。”小强胸有成竹地说。
“小强,你这样说太武断了,你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不信,这儿有两道题目:一个题是求圆柱的体积,你算;一个题是求圆锥的体积,我来算,咱们比一比,哪个体积大。”小明和气的对小强说.
说着,两人就算了起来。小强这边:底面圆的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列出的算式是:。
小强对小明说:“我算出来了,你的呢?”
这时,小明的圆锥体积也算出来了:底面圆的周长是31.4分米,高是6分米,列出的算式是。
小强一看,小明算的圆锥的体积比他算的圆柱的体积大得多,这是怎么回事?
小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圆柱的体积只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而现在我算的圆锥的底面周长比你算的圆柱的长,底面积比你算的圆柱的就大,高又比圆柱的高,你的圆柱体积怎么能是我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呢?只有在‘等底等高’这个重要前提
/ 2
下,上面的结论才正确。”
“小明哥哥,我看问题太不全面了”。小明歉意地说。
/ 2
第二篇:圆柱与圆锥(推荐)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宁市实验小学
五年级数学组
杨安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2、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3、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第三篇:小学数学圆柱圆锥
【导学】一
圆柱的侧面积
【知识点】
(一)圆柱的特征(如右图).1、圆柱的认识.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圆柱有无数条高.
(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字母表示:
S=Ch
【例题】 一段圆柱形的钢材,底面周长是0.28米,高是2.4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
S=Ch 0.28×2.4=0.672≈0.67(平方米)答:它的侧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
【我爱展示】
制作这个薯片筒的侧面标签,需要多大面积的纸?
【导学】二
圆柱的表面积 【知识点】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但是实际生活中往往只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的总和.【例题】1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状的铁皮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直径是34厘米.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例题】
2一个圆柱的高增加4厘米,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厘米,求圆柱体的底面积.
【我爱展示】
一个圆柱形水池,水池内壁和底面都要镶上瓷砖,水池底面直径6米,池深1.2米。镶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导学】三
圆柱的体积 【知识点】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圆柱体Sh
【例题】1
有一根圆柱形状的塑料棒,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是0.9米.这根塑料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参考答案】
0.9米=90厘米
24×90=2160(立方厘米)
答:这根塑料棒的体积是2160立方厘米.
【例题】2
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做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
【参考答案】
分析:长方形铁皮的宽相当于两个底面直径,所以只能做油桶的高,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6.56分米,正好是直径的(3.14+1)倍,从而可以求出直径的长,进而求出油桶的容积.
16.56÷(3.14+1)=4(分米)4÷2=2(分米)4×2=8(分米)
3.14×22 ×8=100.48(立方分米)
答:这个油桶的容积是100.48立方分米.
【例题】3
一只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水深8厘米.现将一个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仍有一部分铁块露在外面.现有水深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分析:圆柱形玻璃杯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水深8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水的体积,如果将一个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仍有一部分铁块露在外面,那么相当于容器的底面积减少16平方厘米,也就是还剩下80-16=64平方厘米,把原来的水放进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水深就很容易求出来了.
80×8=640(立方厘米)80-16=64(平方厘米)640÷64=10(厘米)答:现有水深10厘米.
【我爱展示】
1、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积木,这个圆柱体积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容积为250毫升。当瓶子正放时饮料高16厘米;当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4厘米(如右图)。请你算一算瓶内饮料为多少毫升?
【导学】四
圆锥的体积
(一)圆锥的认识
像蛋卷、草帽……这样的形体都是圆锥,圆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各有什么特点?
高h
圆柱体有高,而且有无数条;圆锥体只有一条高.
(二)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3用字母表示: V圆锥体
1Sh 3【例题】1
一个圆锥形状的零件,底面积是12.3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参考答案】
12.3×5×11=61.5×=20.5(立方厘米)3
3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20.5立方厘米.
【例题】2
一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分别以两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成两个圆锥体,哪个圆锥体的体积大?为什么?(单位:厘米)
【参考答案】
A:以3厘米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52×3.14×3×
1=78.5(立方厘米)31B:以5厘米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32×3.14×5×=47.1(立方厘米)
311(52×3.14×3×):(32×3.14×5×)=5:3 33结论:以3厘米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成的圆锥体体积大.因为它们的体积的比就是它们底面半径的比,谁的底面半径大,谁的体积就大.
【我爱展示】
1、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2、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单位:厘米)
【能力展示】
【知识技巧回顾】
1、熟记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公式
2、活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圆柱与圆锥》数学教学计划
《圆柱与圆锥》数学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与圆锥》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与圆锥》数学教学计划1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做一个圆柱的?
生:先找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把它卷起来。再剪两个相同的圆做底面。
师:根据你制作的圆柱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师:如何制作圆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物体,首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
(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概括出圆锥的特征)
2、请同学们整理归纳。先说下本单元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3、师:拿出自己整理好的本单元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做以点评。
4、汇报点评:有的用图,有的画表格,有的做评论,有的装饰等。
师:根据这些同学的优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二次整理,把整理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要求简洁明了,完整还要注意书写。
生分组整理。
展示:
学生讲解,并做点评。比较得出哪个最好。老师用哪个小组的整理当板书。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课本76页练习.读题然后完成.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师:通过练习,你这节课有何收获?
《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说课稿
谈谈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创新、别出心裁。
胡老师真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来执教,而我们刚才也领略了许文慧同学的风采,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也。
下面我说说本节课,《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方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知识的整理和疏导。
课前准备: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及其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然后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折无底的圆柱,从而引出圆柱的特征及体积。
接着回顾了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让学生对知识由直观现象到抽象概括,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分小组汇报,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建构网络。这样,学生不但很好的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课本77页7、8、9题,是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复习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不但更好的巩固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进一步升华。
最后老师补充本节课学生讲的不足的地方,让本节课的知识更加完整,课堂更加完美。
《圆柱与圆锥》数学教学计划2教学要求:
1、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圆锥的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3、球的形状和特征。
教学难点:
1、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准确运用。
2、圆柱、圆锥的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准确运用。
3、球的不同的切面的大小变化。
课时安排:
1、圆柱…………………..………………………………………….....6课时
2、圆锥…………………..…………………………………………….3课时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1、圆柱
圆柱的认识 总14(电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平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物体各一个,及多个圆柱形的物体,投影片,教材P147圆柱模型纸样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出示一些圆柱的实物。
提问:A、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B、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
述: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直圆柱,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2、板书课题:圆柱
二、合作交流,操作探究
1、生活感知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观察思考: [投影片1]
板书: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3、圆柱的表面同长方体表面的比较
提问:A、请仔细看看看看、摸摸,圆柱的表面同长方体表面有什么不同?
(长方体的表面是平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B、如果我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C、你发现了什么? [投影片2]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或是一个正方形平面)
D、展开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E、展开的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巩固练习,加深概念
1、指出下图中哪个是圆柱体。[投影片3]
2、P32.做一做2.3、P32.做一做3.四、质疑点拨,抽象概括。
提问:A、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B、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五、家作
仿P147用硬纸做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展开图,再将其中一个拼合成圆柱。
第五篇:圆柱与圆锥教案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指导】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知识结构】
1.圆柱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2)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问: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2.教学例1。(1)认识圆柱的面。
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1.教学圆柱的认识,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
2.探究圆柱的特征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要注意两点:
(1)从整体上把握“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
(2)深入对各部分的探究。如“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的一些发现可能只停留在直观判断的层面,应鼓励学生把圆剪下来放在另一个底面上,看是否重合。
3.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问: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板书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反思:
1.此课习题的容量较大,教师应做到讲练结合,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步骤较多,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先看清题意,再分析到底应求几个面的面积;后进生最好用分步列式,每一步要求说出求的是哪一部分的面积。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2)(教材第22页例4)【教学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新课讲授】 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材第22页第2题。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答案:①第22页“做一做”第1题:1.12m2,100.48dm2 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376.8cm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板书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实际用料>计算用料 “进一法”→近似数
教学反思: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从列式到计算到结果以及注意单位等,要求学生要细心,特别是知道直径时,学生爱出错,会用直径直接平方,还有的学生平方也爱算错,总是弄成乘以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