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7: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

(2007年6月4日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府发〔2007〕6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为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自治区政府令第12号,以下简称《规定》),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我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开发区管委会,下同)要充分认识实施《规定》的重要意义,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审议决定、签署、发布、备案等程序和制度,不得签发未按要求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同时,认真督促本单位及所辖部门建立健全有关工作程序和制度,切实保证《规定》的贯彻落实。

二、市直各部门组织起草的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含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规定》的要求,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审核、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市政府法制部门统一进行合法性审查。报送审查时应当提供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征求意见情况及相关立法依据各一式2份。

起草部门收到市政府法制部门作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后,应当对政府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对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向市政府法制部门反馈。

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修改完善后,由起草部门将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修改稿、起草说明及市政府法制部门的审查意见一并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未经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不予列入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议程。

三、市直各部门起草的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及其说明由本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审查、修改。部门规范性文件涉及下列内容的,市直各部门在发布前应当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市政府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发布: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基本权利和义务的;

(二)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三)对生产、生活或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

市政府法制部门在10日内审查完毕并反馈意见。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或者召开协调会、论证会的,应当在2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四、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送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1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一式5份(附电子文本1份);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一式5份;

(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据1份。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备案审查,对提交的备案材料齐全,规范性文件合法的,出具准予备案通知书,并将规范性文件目录在《南宁政报》、《南宁政务信息网》上刊登公布。

五、为确保《规定》的贯彻实施,由市政府法制部门不定期组织执法检查、指导,对检查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纠正;对拒不纠正的,予以通报;问题较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作出处理。

六、各县(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的具体工作,参照本意见执行。

七、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结合雅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公文。

第三条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四条 下列主体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三)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

(四)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临时性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国家法制统一原则;

(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原则;

(三)职权与责任相统一原则;

(四)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五)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原则;

(六)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七)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内在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简洁、准确,使用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规范。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征收、征用;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许可;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剥夺或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过5年;名称冠以“暂行”、“试行”的不超过2年。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安排部署工作有明确时限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工作完成自动失效。

规范性文件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认为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组织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发布或者修订后发布。

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建议,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研究并作出答复。

第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职权的,应当由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联合起草,可以确定由一个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为主。

起草规范性文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组织起草。

第十二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及专家、学者的意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需要听证的,按照《雅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听证程序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

第十三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在提交政府审查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查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起草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内容、有效期等);

(四)合法性论证情况;

(五)征求意见情况。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其草案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做好协调工作;协调不成的,应当如实记录分歧各方的意见和理由,报制定机关裁决。

第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审查过程中,发现未附起草说明和有关依据、资料的,通知起草单位补送;发现未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或征求意见不充分的,退回起草机构补充征求意见,也可以直接征求意见;发现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退回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也可以直接予以修改。

第十七条 对规范性文件起草过程中的争议问题,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召集有关方面进行协调;经协调仍有争议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审查终结后,应当出具审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发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规范性文件时,政府法制机构和文件起草单位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并根据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因重特大突发事件、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章对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未作明确规定的,参照本章关于市县(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关条文执行。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二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发布后15日内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审查机关备案:

(一)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也可以同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垂直管理的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也可以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直接管理该组织的行政机关备案。

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单位报送备案。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起草说明一式2份,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依据。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规范性文件过程中,需要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提出意见、提供依据或者协助的,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应当按要求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政府法制机构收到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后,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及时登记,加注备案登记号,并将规范性文件文本、制定机关和备案登记号一并在政府法制信息网站或者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接受监督。

第二十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时,发现其有违法情形,应当建议制定机关15日内自行修改或者废止;无正当理由拒不修改、废止的,根据职责权限报备案审查机关同意后予以撤销。

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存在争议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确定如何适用。

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存在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如何适用。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有违法内容的,可以向制定机关、备案审查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反映。有关机关应当及时研究,对确认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内容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四章 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条 制定机关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法制信息网站、部门网站等相对固定、普遍知晓的方式公布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一式2份报备案审查机关备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每半年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并将汇总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事项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制定机关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修改、废止的,由备案审查机关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雅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雅安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则》(雅府发〔2001〕69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有效期为五年。

第三篇: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意见

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意见

根据《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12〕19号)精神、《******省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和《******市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备案目的对规范性文件实行备案审查,是监督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施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为了保证我区党的规范性文件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同宪法和法律相一致,同党内法规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文件精神相一致,维护党的规范性文件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二、备案范围

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应按照本意见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本意见所指规范性文件,是指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文件,包括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下列文件不属于备案范围:人事调整、内部机构设置、表彰决定等方面的文件;请示、报告、会议活动通知、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情况通报、工作要点、工作总结;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党政联合发布的、主要用来部署政府管理工作、不涉及党的制度建设的文件;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可反复适用的文件。

三、备案原则

规范性文件备案,坚持谁制定发布、谁报送备案,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一)有件必备。所有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备案,不能不报、迟报、漏报,坚决防止故意瞒报存疑文件的现象。

(二)有备必审。对于报送备案的每一件规范性文件,备案机关都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从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查。特别是对事关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响强烈的规范性文件,要全面认真审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三)有错必纠。备案机关在备案审查中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的违法违规等问题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从根本上保证备案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备案承办

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发机关应有承担备案具体工作的机构。区委办公室承办我区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具体事务由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办理。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相应工作机构负责办理本级本单位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具体事务。

五、备案材料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制定说明材料,并装订成册,一式3份。在报送纸质文本的同时,还要报送电子文本。

(一)备案报告。备案报告应载明制定机关、印发日期和文件名称。引用的文件名称应当准确、完整。备案报告抬头写“区委办公室”,落款为制定机关办公室,并加盖公章。联合发布的文件,备案报告落款为主办机关办公室。

(二)正式文本。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是报送备案的核心内容,是备案机关监督审查的主要材料。正式文本的电子版与纸质版应当内容一致。

(三)制定说明。制定说明是对党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所作的解释,主要包括制定意图、重要内容、起草及征求意见情况、评议情况,以及其他需要向备案机关报告的重要事项,是党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后了解其制定意图和条文含义的重要依据。制定说明应当客观准确、重点突出。制定说明引用的文件名称应当准确、完整,落款为制定机关办公室并加盖公章。联合发布的文件,制定说明落款为主办机关办公室。

六、备案审查

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签发程序运转结束后可先行发布,在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区委办公室备案。区委办公室在收到报送区委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后30日内完成审查。主要包括报送、登记、审查和存档四个环节。

(一)报送。依照本意见应当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必须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指定机关将所有备案材料一并报送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对于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应当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区委办公室将责令其限期补报。

(二)登记。从形式上审查文件是否属于报送备案范围,备案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规定格式,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是否一致等。

1.属于备案范围且备案材料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备案登记;

2.属于备案范围且备案材料不符合备案要求的,暂缓备案登记,并通知报送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补正;

3.不属于备案范围的,不予以备案登记。

以上三种结果,都将及时反馈报送机构。

(三)审查。规范性文件符合备案要求、予以备案登记以后,区委办公室对其内容启动审查程序,主要审查以下内容: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是否同宪法和法律相一致;是否同党内法规和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是否与其他同位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内容是否明显不当;是否违反规定权限和程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以下1-7个审查程序:

1.书

面审查。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在完成登记工作后,将对制定机关报送备案的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书面审查,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党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直接形成初步意见;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或者有疑点难点的规范性文件,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予以审查。

2.说明情况。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在办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过程中,需要报送机构说明有关情况的,报送机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3.征求意见。为保证审查质量,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将充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为5至7个工作日,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答复。

4.实地调研。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在审查中认为有必要与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沟通,详细了解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背景、意图等实际情况的,经批准可以赴有关部门和地方实地调研,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同做好审查工作。

5.提出意见。对于经审查认为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将及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将审查意见和征求意见、实地调研情况等一并报送办公室负责同志审示。经分管副主任批示同意后,将书面审查意见反馈文件制定机关。

6.自行纠正。制定机关收到书面审查意见后,必须在30日内对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作出撤销、修改、宣布停止执行、制定新文件取代老文件等处理意见并反馈处理情况。

7.提请处理。制定机关在30日内未按审查意见对存在问题的文件作出处理,区委办公室将提出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建议,报请区委决定。

(四)存档

1.规范性文件存档备查。经审核符合备案条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存档备查,并及时将备案情况通报报送机构。已存档备案的文件后来又发现存在问题的,将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处理。

2.目录存档备查。每年1月31日前,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必须将上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备查。目录包含上一发布的所有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发布文号、发布机关、发布日期等内容,以发布时间顺序排列。编制文件目录时如果发现漏报情况,应当在文件目录中注明;漏报的文件,另行补报。

七、备案考评

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要建立备案工作考评制度,考评对象为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所属负责备案工作的机构及工作人员。考核标准主要依据各报送机构的报备率、报备及时率、报备规范率和本地本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情况,通过具体的细化和量化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对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和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规范性文件存在以下问题的,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一)备案审查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突出问题的;

(二)不报送或不按时报送应当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经告知仍不按时报送的;

(三)提交的备案材料不齐全、不符合规定格式或没有提交电子文本,经告知仍不补正的;

(四)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不作出适当处理的;

(五)其他需要通报的普遍性问题。

八、备案衔接

区委办公室法规工作机构要建立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各街道党工委应当依照本意见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按照下备一级的原则开展对辖区村(社区)党支部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区纪委、区委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依照本意见建立本系统备案制度。

九、备案工作开展时间

从2014年1月1日起,我区党的规范性文件将按照下备一级的原则实行备案审查。区纪委、区委各部门和辖区各党(工)委最迟应于2014年5月1日前按照下备一级的原则开展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第四篇: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005-7-29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政府令118号)

发布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7月29日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保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以及《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市有制定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在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涉及或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市行政机关或组织的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人事任免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制定和备案原则)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二)符合依法行政要求;

(三)体现科学规范行政行为;

(四)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五)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六)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五条(制定主体)

本市下列行政机关或组织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以下简称工作部门);

(三)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含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应将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依据、主要内容和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四)市级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

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六条(制定程序)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立项规划、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论证听证、法律审核、讨论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可以简化制定程序。

第七条(不得设定的内容)

除有法定依据或者国家另有规定的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四)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起草和论证)

起草规范性文件,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九条(征求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或者专家的意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第十条(意见的处理和协调)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重大分歧意见,起草部门应当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裁定。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第十一条(报请审查的材料)

报送政府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的,应当由联合起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报请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核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起草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等);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五)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需要报送审核的材料,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合法性审查)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负责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法律审查意见。

法律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三)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四)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五)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六)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七)是否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八)是否对重大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和处理;

(九)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三条(审查处理)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应当对报请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审查、修改,对存在的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对重大分歧的协调情况应当向制定机关报告。

规范性文件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或者其法制部门(机构)可以将其退回起草部门(机构),或者要求起草部门(机构)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

(二)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四)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有重大分歧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第十四条(批准程序)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由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公布)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

规范性文件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十六条(生效期限)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该规范性文件执行的除外。

第十七条(解释)

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备案审查机关)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第十九条(报备时间)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审查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条(报备途径)

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二)区(市)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市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三)乡镇人民政府,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四)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五)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送备案,其他部门抄送上一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报备材料)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5份(附电子文本);

(三)起草说明,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第二十二条(备案受理登记)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予以登记备案,并定期予以公示;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备案。

第二十三条(审查事项)

备案审查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四)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第二十四条(对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规范性文件存在下列问题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发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书》。制定机关收到意见书后应当在15日内自行修改或废止。拒不执行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撤销。

(二)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上一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同一级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五条(对制定机关的监督)

对不按本规定制定或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由有关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视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由有关机关依照《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清理)

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调整情况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对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或废止不适应需要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七条(解释机关)

本规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991年9月2日起施行的《成都市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市政府令第18号)同时废止。

附件:××××××××关于《××××××××》的备案报告

附件:

××××××××

×××规备字[200×]×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现将我区(市、县、委、办、局)200×年×月×日制定,并已发布的《××××××××》,上报备案。

附:正式文本×份(含电子文本),起草说明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区(市、县、委、办、局)人民政府

二00×年×月×日

第五篇: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第三条 本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报告等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坚持职权和责任相统一;

(四)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二章 起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收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前款第(四)项不得设定的内容,省人民政府以及省财政主管部门、省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外。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组织起草。政府规范性文件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所属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代为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工作部门确定其有关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起草。

第八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第九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以及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建议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

第十条 相关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重大意见分歧的,起草单位应当与相关机关进行充分协商;经过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请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者决定。对重大意见分歧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载明。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要性或者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二)涉及内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

(三)拟设定政策、措施或者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可能导致较大财政投入或者增加社会成本的;

(五)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一)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各利益相关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三)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三章 审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应当及时报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乡(镇)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查。无法制工作人员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四条 起草单位报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二)起草说明(包括制定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制定依据,起草的简要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定的主要措施,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等);

(三)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四)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和参考资料等)。

第十五条 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的禁止性规定;

(四)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冲突;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六条 政府及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因特殊情形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法制工作机构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的理由告知起草单位。

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将其退回,或者要求起草单位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

(一)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审查中发现内容存在较大问题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提供相关材料的;

(四)未与相关单位就重大意见分歧取得一致意见的。

第四章 决定和公布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合法性审查通过后,应当提请制定机关有关会议审议决定。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由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州、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州、县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办公会议审议决定。第十九条 为应对突发事件、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和施行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简化制定程序,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单位办公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有关负责人签署。

规范性文件签署后,应当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公布和印发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规定标注登记号。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本级政府公报或者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

自治州、自治县公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时公布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文字版本。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因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执行的除外。

第五章 备案和登记

第二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2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州(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三)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五)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各2份,以及电子文本1份。

第二十五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备案条件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出具《规范性文件登记通知书》。报送备案的材料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或者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不予登记,于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规范性文件不予登记通知书》,同时将材料退回,并说明理由。

报送备案的材料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补正后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合法性审查的内容;

(二)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

(三)是否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予以公布;

(四)适用简化制定程序,或者自公布之日起未满30日施行的,是否符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需要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出意见、提供依据或者协助的,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的,准予备案;

(二)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但合理性或者文字表述存在瑕疵,需要提请制定机关予以注意的,准予备案并附相关书面审查意见;

(三)规范性文件存在内容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不予备案,并提出要求制定机关限期改正、废止,或者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全部内容的书面审查意见;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发布形式不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不予备案,并可以提出要求制定机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限期补正程序和重新发布的书面审查意见。

第二十九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第(四)项所列情形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在20个工作日内补正程序、停止执行、自行改正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并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制定机关拒绝按照前款规定执行或者逾期不执行书面审查意见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或者撤销该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制定机关收到改变或者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本级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准予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已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书面审查的建议,应当予以核查,发现规范性文件未报备或者确有问题的,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应当规定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未规定有效期限的,有效期确定为5年;名称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确定为2年。

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制定机关认为需要继续施行,内容未作修改的,应当重新公布;内容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程序重新制定和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每2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全省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和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机关或者指定其起草部门及时组织对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废止而与其规定不一致的;

(二)与新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规定不一致的;

(三)调整对象已不存在的;

(四)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

(五)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六)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一致的。

规范性文件清理意见形成后,应当由制定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核。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制定机关应当将决定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督查报告,向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三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对上一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向本级政府作出报告,同时抄报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给予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制定机关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经督促仍不补报的;

(二)拖延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决定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书面审查意见的;

(三)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规范性文件不予审查或者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下载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 (2012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

    济宁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12.24

    济宁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草 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

    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精选)

    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性文件科学管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确保规范性文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西双版纳州规范性文件制......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99号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已经2013年10月25日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已经2003年12月22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

    规范性文件备案

    规范性文件备案 今年年底,我国要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在这个法律体系当中,囊括了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说,规范性文件在这个体系中是不可......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法字[2009]1号 【发布日期】2009-01-12 【生效日期】2009-0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

    安吉县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县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保证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