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8: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第一篇: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

序言

“九五”期间,苏溪镇走“强工兴镇”的发展路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现在正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行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企业品牌和上规模企业、外贸出口总量偏少;二是农民增收办法不多;三是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管理不到位,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四是计生工作在后进徘徊,任务艰巨,婚姻生育观念教育有待加强;五是农村小学布局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六是外来人口管理缺乏长效管用机制。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一体化、提升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副中心、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本计划根据苏溪行政区划调整、义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决定、义乌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年)、中共苏溪镇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01年)进行编制,是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的计划,是“十五”时期苏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上下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计划主要简述发展思路,明确政府重点,涉及的主要领域,运作的措施手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

当前我镇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加入WTO,为我镇以服装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苏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上海、广东等一些大城市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三是福田市场建设,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火车客站北移带来的产业集聚的机遇;四是几年的发展,我镇已奠定了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已达7.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70%、22%,财政收入超3000万元,人均收入5600多元,丰富的民间资金;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刻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对完成苏溪“五年计划”充满信心。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义乌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副中心为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以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推进城市化进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为把苏溪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矗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坚持发展这条主线,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增强责任意识,抓住机遇,再创新优势,再求大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走特色之路。把超前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抓工业龙头,重结构调整,求农业实效。

坚持开放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依托苏溪又要超越于苏溪,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吸收先进经验又要创新提高,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问题。

坚持“富民强镇”,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镇,强化以德治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义乌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总体规划,到~年,我市将跨入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建成50万人口的大城市。到~年,我镇也将形成超5万人口以上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从~年开始,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00美元,年递增15%;财政收入6500万元,比2001年翻一番;人均收入年递增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亿元,年递增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2%、40%,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0%、45%、35%。

--工业支撑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增强。义北工业园区要完成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新引进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2家,超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形成以服装业为特色,其它行业相辅的省级示范工业园。

--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农田建设达70%,建成苏溪万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具备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条件。

--城市建设初具雏形。到~年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5万,建成区绿化率达30%以上,污水基本得到治理,城市化率达50%。工业、居注文教、商贸等区域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村村实现道路硬面化。副中心和省中心镇的地位不断巩固,辐射义东北地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设施改善,规划实施文化中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中专、职校教育入学率达80%以上,以优质教育为主的小学布局形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计划生育符合率力争达到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经济结构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开发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点,实施“强工业、优农业、活三产

业管理知识、重视培训现有人才、引进外贸专业人才,掌握精通外贸相关知识,着力构筑人才资源新优势。

进一步强化计生工作。做到领导带头,党员带头,从抓计生队伍和婚前教育、妇检、优生优育等基础工作入手,化大力气,下苦功夫,抓出成效。全面落实计生工作一把手负总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全员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健全计生组织,发挥协会作用。坚决严肃兑现各项政策。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根据用地性质实施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严格按照苏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把好审批关,做到无违法用地、无违法批地。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实施“畅通、绿色、碧水”工程,整治矿点,切实做好水源、河道、山林、道路、居民区等以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美化。重点做好以大陈江治污为重点的创建工作。做精做美滴水岩风景区,加快齐庐山风景区开发建设。

五、改革开放与人民生活

发挥我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改革探索权、试验权。

推进外地人口本地化、本地人口城市化进程,促进人才、人口集聚,本地居民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推行社区化管理方式。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镇村财务核算中心体制。积极做好设立国库试点工作,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推动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失业保险面,确保农村土地征用费合法合理使用的分配。

强化政府服务监督职能,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把政府建成开放、透明的政府,对百姓企业的要求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廉洁、运转高效、法制的政府。

加大城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建立镇环卫公司,逐步使城建与管治分离。变政府单一投资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化的投资。

抓住我国加入WTO机遇,加快拓展外贸领域。做好“请进来”一、二、三产业引进外资,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和实施我镇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尽快实现出口商品档次由初级制成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深加工制成品为主转变。出口产品品种由单一工业品服装为主,向服装、针织袜业、木制品、五金、特色农产品等多品种转变。出口市场由美国、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传统市场向非洲、拉美、东欧、独联体等潜在市场转变。出口渠道从代理制向收购、自营出口转变。积极鼓励企业到境外办厂开店,开辟新市场,迎接新挑战。

改善文化设施,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办好文化中心、新华书店等,中心村要创办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要教育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创办农业企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更新知识、下山脱贫、进入二产、从事三产等途径安置农村劳动力。

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结对帮邻、扶贫帮困,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等工作。建好敬老院。

六、精神文明与德治法治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好副中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关键。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加大各类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用身边人与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大农村“双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双整治”目标,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建设副中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便民服务台、村治调组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以及公安、政法办、司法所、法庭等作用,把问题解决的农村,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镇、强化以德治镇。重视和支持人大、政府工作,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要认真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确保社会稳定。

本计划是新世纪也是苏溪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要在中共义乌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五年计划”与分年度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把计划与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提高计划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把苏溪建成义乌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附一:苏溪镇“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附二:苏溪镇“五年计划”重大建设项目预排表

(注:《苏溪镇“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安排》、《苏溪镇“五年计划”重大建设项目预排表》见附表)

第二篇: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和我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加速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明思路、定目标、聚人心、促发展,把佛堂建设成为大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小城市。特制定佛堂“十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宏观背景、方向、目标

(一)“十五”时期的发展背景。

“九五”时期是佛堂经济发展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进取积极努力下,佛堂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经为“十五”发展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矗

(1)综合实力大为增强。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3亿,人均收入4352元,财政收入达到4957万元。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幅度为12%以上,2000年工业总产值22.4亿,形成了针织袜业、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效益农业初见成效,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工业园区的龙头带动、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千家万户家庭加工业的蓬勃兴起,经济基础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实现工农业产值25亿元,并继续保持着大幅度增长势头。

(2)小城市框架已显雏型。近几年佛堂人口集聚明显。2000年我镇总人口已达8.1万;城市规模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镇城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水泥路总长为15公里,镇文化中心、综合市尝工业园区等建筑精品不断涌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3)区位和资源优势日趋明显。佛堂地处义乌至周边永康、武义、金东等地的枢纽,是义西南的核心区域,交通极为便捷,城市与工业的互补性很强。佛堂的古镇民居老街、山水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充盈的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具有很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4)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市民素质。佛堂历史上人才辈出,群众文化历来兴盛,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方面的巨大作用,成为推动佛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佛堂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思想也更加解放,经济更加开放,区划调整后佛堂的发展空间更为宽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城市框架的形成,佛堂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十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坚定现代化商贸名城方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致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使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确保到~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佛堂建设成城区人口1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市,一个以园区工业为龙头、产业化农业为基储旅游商贸为特色的产业新城;一个具有浓郁江南风情,融古镇自然人文景观于现代文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缤纷的人居花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十五”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亿,财政收入7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城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完成城市规划,小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年国内生产总值9亿,财政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财政收入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以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达到或接近省定的现代化评价指标的下限值,少数指标接近或达到上限值,建成10平方公里,可容纳10万人口,水、电、路、讯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战略步骤,“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00美元以上,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他各项经济目标均显著增长。

2、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佛堂小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电力、供排水、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

3、投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古镇开发初具规模,城市个性基本形成并且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客商的理想旅居去处。

4、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兴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市民素质、村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文明镇。

5、人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三)“十五”时期的指导方针。

围绕“十五”发展目标,结合佛堂实际,把握以下指导方针:

1、坚持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再创新业,突出发展主题。加快实现农村“五化”,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在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敢破、善学、求进”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佛堂现代化小城市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佛堂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坚持以城市化为突破口。加速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的创造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促进人口集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地区辐射力;通过强化佛堂城区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使佛堂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南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3、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加快

经济建设发展。开放带动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镇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明确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发展主题。佛堂要不断推进改革和思想实践创新,按照江总书记“三个解放出来”的重要精神,创新机制和方法,探索发展路子,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区域开放,要充分发挥并不断创造优势,从有利于吸引资金、吸引人才、适合人口集聚和服务企业入手,深化便民服务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佛堂的投资环境,创造更多的商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镇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我镇经济的外向度。

4、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坚持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资源和集约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高度重视挖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潜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高速发展。

5、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稳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确保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快速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我镇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佛堂产业化水平。

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农村协调发展,工业园区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提升产业化水平,是增强佛堂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1、加快以义南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的工业集聚提升。

佛堂工业发展要遵循“发展、壮大、集聚、提升”的方针,以区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义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以斜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小企业,努力壮大重点扶持大企业,走规模发展道路。

一是要快速提升以义南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的工业发展。在完成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引进,高水平管理,高速度推进”的工作方法,充分把握义乌工业发展的好势头,以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抓住二次创业的良机,加快推出义南工业园区的二三期开发工作。要坚持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城市建设为依托,以规模企业为支撑形成规模园区的思路,加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创造条件引进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和苗子型企业,严格企业准入关。到~年,园区面积要求达到6平方公里,形成年生产总值12亿元,利税2300万元的能力。

二是大力培育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对针织毛纺、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的培育力度,做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意识、国际意识,认真学习贯彻有关WTO的规则,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争创名优产品,力争培育税收超百万的企业50家。

三是扶持家庭企业的发展。这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工业集聚提升的基矗我镇的家庭企业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村,许多专业产品也有一定的规模市常通过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营造有利于家庭企业健康发展的空间,培育一些小型龙头企业和引进企业加工项目来进一步带动千家万户企业的蓬勃发展。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发展。

第三篇:嘉鱼县陆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嘉鱼县陆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陆溪镇按照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陆溪镇实际,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中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兴工强镇、兴农富民、打好基础,协调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工业强镇、黄金重镇、旅游名镇”,建设繁荣和谐陆溪。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抓工业求发展的原则;坚持抓投入惠民生的原则;坚持抓稳定促和谐的原则。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们落实“二三三五”发展战略,即突出工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三个进程;工业上,发挥黄金资源优势、黄金水道优势和工业园优势,打造二个税收过亿元企 1

业(黄金冶炼产业、船舶制造产业),农业上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成果,建成五大板块基地,即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万亩优质苎麻基地、万亩精品林果基地和万亩农家畜禽基地。

具体指标: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3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人均GDP突破6万元,比2010年翻一翻;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净增1.75个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6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工业上,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做好金矿文章,全力维护金矿的正常生产,同时壮大虎山金矿的发展规模,通过五年努力,使虎山金矿赶上蛇屋山金矿产值,实现两个金矿年产值双过亿;二是做好船舶文章,利用长江水道优势,依托现有方圆船舶,打造咸宁船舶“航母”,通过以商招商,大力发展造船业,年税收力争过亿元。三是做好园区文章,响应县委“一区多园”号召,五年内镇现有工业园面积发展到2000亩,园区企业入驻达二十家以上,园区税收过1000万元;四是做好旅游文章,陆口大桥的顺利贯通,一二级道路的即将启动,濒临三国战场的地理优势及古镇陆口厚重的历史文

化底蕴,是五年内陆溪镇打造旅游新镇的绝佳时期,我们将高标准规划,快速搞建设,全方位宣传,使旅游产业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农业上,建立五大板块基地。一是在界石、官洲片建设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二是在依托虎山螃蟹基地,建设万亩特色水产基地,大力发展螃蟹、青虾、小龙虾、网箱养鳝等特色养殖,从而提高水面产出率;三是利用低丘岗地开发出的荒山建立万亩精品林果基地;四是以珍湖、从中找土鸡和乌鬃鹅为载体,建设万亩农家畜禽基地,建立年产10万羽优质乌鬃鹅和20万只从中找土鸡的养殖小区,逐步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模式;五是在丘陵四个村建设万亩优质苎麻基地,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传统产业。

项目上,办好二十三件实事,未来五年,镇政府将举全镇之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能改善民生上做好以下二十三件实事:

(一)工业类

1、蛇屋山金矿上市。在稳定现有年产1.4吨黄金产量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在创业板上市,力争全市第一家。同时,加大外围矿权的收购,壮大公司规模,延伸经营范围。

2、虎山金矿改造升级。总投资5000万,新上10条生产线,中银行贷款1000万,企业自筹4000万,项目实施年限2010—2015年,用五年时间使虎山金矿年产黄金达1.5吨。

3、借助武船力量,进一步加大方圆船厂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产能和经营范围,打造咸宁船舶制造的“航母”规划,投入3亿进行第三期500亩的建设。实施年限2010—2015年,用五年时间使船厂税收过亿元。

4、陆溪工业园,工业项目投资2亿元,实施年限2010—2015年,用五年时间将园区建成2000亩,入驻企业达20家,年实现税收过1000万元,打造船舶制造配套产业园。

(二)农业类

5、设施观光农业,计划在渗子湖下游建设100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计划投资1.5亿元,启动陆溪有机蔬菜基地的生产。

6、螃蟹基地项目,规划建设5000亩的螃蟹基地,投入资金7500万元,实现亩产300斤,年产值达6000万。以珍湖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解决低湖田低收益的瓶颈。

7、畜禽产业。依托万头养殖场、珍湖乌鬃鹅和从中找土鸡品牌效应,积极发展农户加盟,进一步壮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力争生猪年出栏1.5万头,乌鬃鹅出笼20万羽,从中找土鸡出笼50万只。

(三)交通类

8、嘉陆一级公路建设,实施年限2010—2015年,资金来源国家项目资金,全长47KM,计划投资4.7亿。

9、陆虎二级公路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限2010—2011年,资金来源国家项目资金。

10、陆溪方圆船厂深水码头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年限2010—2015年。

11、通组路建设,建设通组路200公里,总投资3000万元,交通部门项目资金2000万元,镇村组自筹1000万元,2015年完成通组路建设。

(四)农田水利类

12、长港河综合治理,全长15公里,涉及涵闸,道路、清淤、泵站建设,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

13、民垸整治,涉及珍湖垸、虎山围堤、锦湖围堤三处。工程内容为堤外整险培厚、道路贯通、涵闸改造和排渍泵站建设,计划投资1000万。

14、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4个村近1万亩低产出水田,计划投资2000万。

15、低丘岗地改造和土地整理,投资6000万元,完成30000亩低丘岗地和土地平整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土项目资金,项目实施年限2011—2013年。

(五)城镇公益建设类

16、水厂改造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0万,地方自筹200万,解决集镇水厂设施老化,管网更新问题,项目实施年限2010—2011年。

17、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总投资140万,县教育局80万,省妇联30万,镇政府配套20万,建设寄宿制小学,解决200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项目实施年限2010年。

18、文体服务中心建设,总投资80万元,其中省扩大内需资金20万元,政府自筹60万元,2010年可全面竣工。

19、旅游开发,总投资近5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上级旅游开发资金和招商引资资金,开发陆口旅游项目,建设年限2010—2015年。

20、新农村建设,投资5000万,以藕塘、邱湾为示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用五年时间使陆溪镇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2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00万元,政府自筹200万元,五年内彻底改善集镇基础设施条件。

22、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二十个一”的标准,强基固本,落实基层党的组织堡垒,用三年的时间,投资300万元改善村级办公场所条件,优化基本干部队伍,完善落实制度,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内要使村级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3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2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个。

23、卫生院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全面改造卫生院综合楼和设备,提升卫生院服务档次和质量。

第四篇: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6年)

(草案)

2011年—201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立足镇情,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握巴伦台镇发展和稳定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著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整体素质、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巴伦台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稳定为大局,全面实现我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社会政治稳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152万元,其中农牧业生产总值达1176万元,二、三产业生产总值达976万元。2010年全镇各类牲畜年未存栏达87786头(只),较2006年增加18726头(只),全镇95%以上牧民实现了定居。“十一五”期间,我镇先后荣获了“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体育示范乡镇”、“自治州卫生示范乡镇”、“自治州民族团结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小城镇规划、草场围栏、牧区抗灾保畜、棚圈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道路建设、旅游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技培训、农村阵地建设等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完成,据估算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巴仑台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草场“三化”治理取得成效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实施以来,我镇草场“三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天然草场退化基本得到控制。“十一五”期间,全镇实施草场围栏26.5万亩,其中休牧19万亩,禁牧7.5万亩。

(三)科教文卫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以来,科技在我镇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在各村基本展开,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办学条件大有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正逐步展开,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镇区覆盖率达10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

(四)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698元,比2006年增加624元,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平方米,扶贫帮困工作力度加大,低收入人口由2006年的292人,减少到目前108人,特困户由2006年27户,下降到目前14户,32户184人实现了脱贫。

二、“十二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镇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择优扶持,重点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以我镇“二五一”经济发展战略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把“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贯彻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把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使我镇支柱产业——畜牧业稳中求升,加速提升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注重统筹兼顾,促进镇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和谐巴仑台。

(二)发展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继续紧紧围绕“二五一”发展思路,即“两个坚持”:坚持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坚持抓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突破”:一是特色农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二是小城镇规划建设要有新突破,三是旅游业的发展要有新突破,四是矿业资源对我镇经济发展的贡献要有新突破;五是生态林果业发展有新突破。“一个加快”: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升二、三产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二五一”经济发展战略要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构建巴仑台和谐社会要有新成效。——经济总量目标 到2016年,巴仑台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434万元,年均增长 9.8%,其中农牧业产值达到1768万元,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666万元,牲畜存栏达10万头(只),其中母畜比重达70%,大畜比重达20%。

——经济结构目标

到2010年,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畜牧业、二三产业比重趋于合理,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态治理,环保目标

到2010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草场“三化”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全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人畜安全饮水达到国家标准,城镇绿化率达到25%,基本实现统一集中供热、供水。——社会发展目标

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提高,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广播有线电视村覆盖率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5‰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到2010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343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居住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明生活丰富。

三、“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三农”政策,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使镇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大做强畜牧业

畜牧业作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定发展小畜,大力发展大畜”的方针,全面实施“双增双提战略”(增产增育,提高质量效益,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因地制宜,规模化生产,把工作重点放在紧紧围绕畜牧业来进行,在稳定数量的同时,重点提高质量,通过调整畜群结构,优化畜种,提高质量,增强效益。

“十一五”期间,首先要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实施“以草定畜”。在切实抓好牧民定居的同时,重点抓好人工种草、人工引水灌溉草场等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牧业生产铁畜承包责任制,在铁畜的管理办法上要有新的突破,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同时要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办法,允许多种方式的生产责任制并存,在畜群结构调整上要稳定发展优质小畜,重点突出发展大畜。目前,全镇现有绒山羊28000只,“十一五”期间,在稳定绒山羊数量5万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绒山羊的品种改良,在质量上下功夫,从质量上求效益。要继续抓好古仁沟村伴野血牦牛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全镇现有8000头发展到13000头左右。同时,要加大牧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各村“配种站”的建设力度,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人工冷配、胚胎移植、良种公畜牵引交配等措施,提高畜种质量,实现全镇90%的牲畜良种化。此外,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要建立预案、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不留死角,确保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狠抓特色种植业

“十一五”期间,将充分利用我镇种植业无公害、无污染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地特有的反季节蔬菜,早熟土豆、大白菜、胡萝卜等农产品,采取“种植业协会”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同广大农户签定收购合同,另一方面扩大影响,找准市场,完成我镇绿色产品认证,利用“无公害绿色”地域特征的商标,打出我镇特色种植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多方位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通过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是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上增加农牧民收入,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特别是依托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形成农牧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立足本地农牧产品,吸引外资发展二三产业,既实现本地农牧产品的加工增值,又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

——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继续全面贯彻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村税收改革等相关农业政策。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扶持各种农村经济组织,繁荣我镇农村经济,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全镇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牧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推进农村“十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展以“好班子、好乡风、好居民点、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村级“十好”建设,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好班子:即建立一个能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又能带动广大农牧民快速致富的村级班子。好乡风:即全面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引导农牧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风气。好居民点:即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即农田林网化,农田渠道标准规范。好道路:即村村通柏油路。好学校:即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好。好卫生室:即努力健全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好文化室:即全面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

高度重视服务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把服务业作为加快地方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

——做大做强旅游业

搞好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名牌创建,旅游人才的培训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增加旅游点娱乐项目,完善设施功能,重点是抓好黄庙、古仁沟生态旅游点、宫明**圣泉、韭菜沟自然风光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唱好旅游业的“大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重点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化,满足镇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加快村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方便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行业,健全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镇村经济协调发展 我镇小城镇建设已列入自治区规划,并作为巴州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前期的勘测、规划设计已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重点抓好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供排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城镇绿化、人行道的铺设和路灯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小城镇建设项目,吸引各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实现由牧民向商人的转变,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功能,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快交通、水利、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牧业道路建设

进一步加大牧业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按照我镇道路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努力完成218国道至古仁沟村的道路及主要民居点通公路和韭菜沟大桥的建设,解决牧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农牧业水利建设力度,实施草场灌溉,防止草场“三化”。重点做好四个牧民定居点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一是夏尔才克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此工程已列入国家项目,2006年即将全面实施;二是博格达村草场灌溉及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此项目正在筹备之中;三是乌拉斯台村冬春草场加甫一带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呼斯台村冬草场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呼斯台村秋草场上尚需再建一座药浴池,以便解决羊群药浴难的问题。

——完善村级阵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不断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完成古仁沟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建设,并不断改善现有各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办公条件,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改善村容村貌。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彻底解决牧民用电难的问题,重点完成古仁沟光伏电站建设。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不断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下大力气抓好草场建设与管理,实行禁牧、休牧,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乱采滥挖等破坏动植物资源的行为,防止草原火灾,并不断提高农牧民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要借助“巴音布鲁克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继续抓好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草场围栏,改良现有草场。

(六)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把科技全方位导入牧业生产、种植业、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等领域,重点推进科技兴牧。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利用每年科技之冬,向农牧民大力推广、普及各项实用技术,增加农牧业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我镇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农村学生杂费、贫困家庭学生课本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活费进行补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空间 ——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州促进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条例》,积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

认真执行好州、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个迎商、亲商、安商的招商引资环境。力争在矿产、水电、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旅游产业等优势资源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招商引资成为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要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详查,摸清资源状况,获取详细的资料,吸引矿商来我镇投资建厂,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

(八)努力构建和谐巴仑台 ——积极扩大再就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保站作用。加强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逐步形成“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政府指导、社会援助”的就业机制。——做好社会保障事业

重点做好“低保”工作,认真完成我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完成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好特困人口的生活困难。——积极推进文体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广播、电视建设力度,提高质量,扩大有效覆盖面。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每个村要健全“一场一室”(蓝球场、文化活动室)。逐步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站,推进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强化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执行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坚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9.5‰以下,推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人口综合治理和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规范操作规程,消除各类隐患。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建治安防范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九)加强党的领导,依法行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各支部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凝聚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政府重大事项,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征求广大农牧民意见,涉及专业技术性强的事项,要征求专家的意见,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努力创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涉及的内容全面,确立目标远大,任务繁重,它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全镇上下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预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太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2018年9月25日在市十六届 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莉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3 次会议汇报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请予审议。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改革创新、以港强市、融入上海、绿色发展、民生共享五大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两地两城”建设,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1.“经济强”指标。13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高层次人才总量、货物吞吐量6项指标好于规划目标要求或超序时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集装箱吞吐量3项指标达到序时目标;城镇化率、最终消费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项指标虽未达到序时目标,但中后期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扩大内需、提升服务水平,预计期末能实现目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该指标为省监测指标,近年未作监测,暂未取得数据。

2.“百姓富”指标。7项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项指标好于规划目标要求或超序时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人均预期寿命、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新增保障性住房完成率5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3.“环境美”指标。10项指标中,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地表水全要素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6项指标好于规划目标要求或超序时目标;耕地保有量、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2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林木覆盖率2项指标虽未达序时目标,但中后期通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造林面积,预计期末能实现目标。

4.“社会文明程度高”指标。8项指标中,每千人口执业医师 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率4项指标好于规划目标要求或超序时目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3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或序时目标要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虽未达序时目标,中后期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期末能实现目标。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

(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47.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0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9.5%。年产值超百亿企业2家、超50亿企业3家、超亿企业361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5%,较“十二五”期末提高4.4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产品2个、首台套产品5个。太仓汽车产业(关键核心零部件)基地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口水娃”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入选长三角县域商业十强县(市)。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5%,较“十二五”期末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35.3%。全市列统物流企业1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82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42.1%。港区入选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高新区总部企业集聚区入选苏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天镜湖电竞小镇、沙溪生物制药小镇入围苏州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双凤镇获评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镇。大学科技园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健雄学院获评省级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慕贝尔汽车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认定4家市级总部企业。大宝赢、龙达入选苏州市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名单。斯凯奇、似鸟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恒大文旅城开工建设,复星文旅项目成功落户。

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十三五”以来,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2.6万亩、向村集体流转土地1万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94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1万亩,全面完成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创新粮食购销模式,建立现代粮食仓储物流格局。新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家。建成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56个、康居特色村1个,新增苏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6个。市现代农业园获评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省主题创意农园。电站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孟河村入选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农业电子商务全面提速,位列2016年全国农产品电商50强县前十。

(二)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港口经济跨越发展。“十三五”以来,太仓港新增各类泊位9个,新辟国际国内航线19条。2017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49亿吨、集装箱运量451.2万标箱,分别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2.1%和21.7%,跃居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35位。太仓港成为省内唯一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对外开放口岸。润禾码头开港运行,集装箱四期加紧实施。千亿制造、千亿物贸等先导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综保区二期、生物港二期、欧美工业园等平台载体扎实推进,港城功能不断完善。

融入上海步伐加快。“十三五”以来,引进上海项目722个,新增注册资本近100亿元。成功签订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框架协议,设立嘉昆太科创产业园,与嘉定、宝山实现生态环境共管共治。沪通铁路太仓站、太仓南站开工建设,岳鹿公路与城北路加快对接,11条与上海对接的断头路写入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取对接上海嘉闵线,太仓航站楼完成扩建。沙溪至嘉定北站、璜泾至美兰湖站、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直达电站村旅游专线先后开通。与上海九院集团、上海儿童医院组建跨区域医联体,沙溪医院挂牌上海十院分院。

对德合作巩固深化。高新区获评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等项目,德资企业增至300多家。德国中心开业。中德制造业科创联盟产业园竣工投运。中德双元制本科培养项目开班。2018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德国太仓日等活动成功举办。“中德故事—从太仓出发”主题摄影展、中德马拉松友谊赛等文化交流深入开展。与德国于利希市缔结友好交流城市。

对外开放深入拓展。“十三五”以来,新增引进内资注册资本503.17亿元,注册外资15.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1亿美元。201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9.68亿美元,其中出口60.85亿美元;完成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8.9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3.16亿美元。中美冠科、昭衍新药跻身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百强。“十三五”以来,太仓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直接投资2.68亿美元。

(三)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创新创业成效显著。2017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4%,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0.19个百分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5.7%,较“十二五”期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75件,较“十二五”期末增长68.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4.36件,较“十二五”期末提高17.8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太仓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太仓分中心揭牌成立。高新区入选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获批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获评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大科园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机电装备科技产业园获评省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同创空间、倾爱电竞获评省级众创空间。5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创新支撑体系有力构建。“1+X”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科技创新“五百工程”全面启动。“人才新政20条”正式实施。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人、省“双创”人才63人、姑苏领军人才78人、高技能人才4.06万人。“双创”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拥有校企联盟125个、产学研联合体292个,建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3家。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同济大学、中 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等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西工大、西交利物浦大学成功落户,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2018级工程博士正式开班。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失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蝉联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高新区、科教新城实现“区城合一”,沙溪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浏河镇纳入全省新一轮试点。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不见面审批”模式加快构建,“3550”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线下一窗、线上集成”不动产业务新模式全省首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网络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38万户、新增注册资金22.68亿元;新增私营企业1.27万户,新增注册资金646.51亿元。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整合设立5大国资集团。

(四)田园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较大修改,片区、管理区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全面完成。慢行交通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三年计划稳步推进。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全国示范点工作有序开展。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三优三保”行动和土地整治深入实施,荣获省土地执法模范 市。港区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获评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十三五”以来,疏浚整治农村中小河流282公里,新增生态河道15公里,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35座。

绿色智慧城市加快建设。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考核、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验收。“263”专项行动、“散乱污”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三级河长网络基本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主城区水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启动。“十三五”以来,新增林地绿地3748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沙溪获评国家园林城镇,双凤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璜泾获评省级水美乡镇。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智慧城市建设全省领先,荣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

基础设施承载力有效增强。沪通铁路太仓段加紧施工,G346太仓段路面养护改善等工程顺利完工,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沙溪、双凤、浏家港客运站建成投用。“十三五”以来,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57条,新增城区停车泊位3838个。公共自行车城乡一体化工程新建站点27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4000辆。环卫保洁机械化率达91%。第二水厂取水改移工程全面完成。220千伏璜泾变、110千伏高桥变等电力工程投运。生活垃圾无害化应急填埋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及16个村级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项目竣工。中心公园、滨河公园东延、西庐园整治提升等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实施。老城区、西城区防洪包围圈建设全面完成,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五)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高质量就业成效显现。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十三五”以来,完成各类培训2万余人次,新增就业2.94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6%。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突出扶持特殊群体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加强人才引进和技能工人培养,每年投入就业创业资金超8000万元。

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出台富民增收相关政策,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8458元和30026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6.6%和17.1%。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7.8%。启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基层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四星级高中实现全覆盖,推进和完成一批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健康“531”系列行动深入实施。市一院和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医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浏河新医院启用。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出台《养老服务工作标准》。成功承办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等重大赛事。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获评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

民生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截止目前,养老保险覆盖53万人,医疗保险覆盖62.5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平均保障水平分别达90%和75%。医疗救助向基层、老人、特殊疾病、特殊人群倾斜。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困难群体“一户一档一策”机制。“十三五”以来,全市保障性 安居工程新开工11128套、建成8092套。

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惠民活动有效开展。2017年末,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8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22.28万册,开放各类档案2.75万卷。“十三五”以来,完成113个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旅游文化节暨江海河三鲜美食节荣获苏州优秀旅游节庆三等奖。电站村生态园获评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六)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法治太仓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有效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范有序,“建立涉诉行政执法跟踪查纠机制”获省政府法制创新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太仓模式”全省推广。璜泾镇永乐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测法治建设满意度99.5%。

“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深入推进。“政社互动”签约和双向评估流程进一步优化,“政社互动议事间”实现村(居)全覆盖。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均达100%。“邻里家园”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有效运作。开发“e太仓”微信公众平台,推进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政社互动”实践项目名列“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之首。沙溪镇中荷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综合信用指数评分名列全国前10。社会公共秩序和谐稳定。社会综合治理推行“六个一”联动机制,全面开展“331”专项行动。实施平安太仓“护堤工程”。推进“雪亮工程”和“技防城”建设。刑事案件和“八类案件”破案率始终位列苏州大市前列,违法犯罪警情连续12年保持下降。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断充实,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及指挥监控中心建设顺利推进。重大隐患政府三级挂牌督办项目全部完成。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全面开展,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省测社会治安安全感98.5%,位居全省前列。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评估分析,应该看到,对标十九大新部署,对照“六个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我市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路径和举措还有待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力度还需持续加大,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土地利用效率偏低,耕地保护、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社会事业建设任务较重,在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十三五”以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工业投入占比下降,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不足占比偏低,涉及高附加值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投资比重不高,缺少新的具有支撑作用的特大型项目。由于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长,实体经济运行困难较多。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发达国家贸易环境恶化,外贸出口需要寻求新的支撑。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尽管近两年R&D经费支出持续上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但科技资源与经济结合度还有待提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团队供给不足。科技投入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提升,创新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亟待破解。近两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幅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超过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序时进度,但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还不够强,居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优质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资源配置尚需均衡。四是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严峻、任务繁重。环境容量较小,排污总量仍然较大,环境风险点仍然较多。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民生改善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不足,资源配置尚需优化。受老龄化、保障待遇刚性上调等多重因素影响,社保、医保基金压力加大。

四、下阶段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效

聚焦主导产业,实现“1115”产业发展目标。围绕“1115”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产业融合,着力发展通用和专用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装备、精密机械等高端装备大类,形成富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超1000亿。新材料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纤维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集聚化,到2020年实现产值超1000亿。加快港口物贸转型和总部资源集聚,全力打造临江现代物贸基地,培育后备总部企业,到2020年,实现物贸经济、总部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000亿。面向健康生活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医药研发试验、医疗器械、酶制剂、新型药物、检测试剂,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为打造500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聚焦“1123”,大力发展民营实体经济。实施扶优扶强重点民营企业“1123”行动计划,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现代金融助力和项目支撑,推动更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着眼全球引育产业发展人才,全面提高人力资本数量质量,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吸引优质军民融合项目落户。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和经济贡献度迈上新台阶,引进培育100家以上优势民营科技企业,扶优扶强100家现有骨干民营企业,形成20家以上的民营IPO上市后备企业,培育30多家民营“科技小巨人”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聚焦业态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数字创意、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大 数据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加速推进太仓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电竞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重功能的天镜湖电竞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丰富沙溪古镇、浏河古镇等项目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太仓长江口恒大文旅城、复星冰雪世界等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知名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

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一核、一轴、三园、三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发挥农业科技引领作用,研发产业主体技术模式,加快建设智能农业,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优化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开辟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培育“电商示范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园一品”。做强做细一批高品质农业旅游线路和特色休闲农业景点,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四个十万亩”保有量稳定在48.6万亩左右,获苏州市级及以上认定的农业园区达8个。

(二)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动能转换

搭建创新载体平台。一是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提升现有“一院三所”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西工大太仓校区和长三角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和创业家学院。进一步强化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吸引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来我市落户,设立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柔性引进人才。二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市各板块围绕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高起点新建创新载体和产业化基地。支持大科园、创业园、软件园等现有载体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社会资本,根据各自发展情况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转型。三是高水平建设高新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众创集聚区,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国家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

集聚创新企业群体。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我市高企培育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产出创新成果。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我市。三是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联系,探索引进由项目团队、龙头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产业研究院。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开放协同创新。一是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发挥我市 沿江临沪、对德合作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产学研活动,巩固提升与以色列、芬兰、俄罗斯等国,开拓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开展“创赢太仓”全球创业大赛,实施海智计划。二是积极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机遇,借力中科院育成中心、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平台机构,做好科技项目的引入工作。探索实施科技服务业“沪太通”,积极联办科技项目对接会、科技论坛、项目路演等,促进沪太资源双向流动,加快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三是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活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分行业、分领域组织专题对接活动,重点推进各区镇与名院名校的合作对接。

强化领军人才支撑。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优化各类引智平台,鼓励社会各界举办科技人才对接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和承接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产业研讨会,增强引才的针对性,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二是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活动,提供创业辅导服务。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人才项目实现“加速跑”。排摸人才企业共性技术需求,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各区镇全覆盖。三是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为外国人才拓宽绿色通道。办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人才宣传服务月等活动,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对创新创业 者的表彰奖励力度。四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推动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尝试将股权融资与传统信贷相结合。做优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金融路演活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对优质科创企业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三)突出改革开放,做优三篇文章

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深入推进与上海干线铁路、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城市道路的全面接轨,打造对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张江、金桥、漕河泾、紫竹等科创载体的合作对接,加快与宝山、嘉定相邻地区的合作发展,建立承接上海人才溢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积极推进创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逐步实现三地规划、科创、产业、交通、民生、生态“同圈”。充分发挥我市中德合作汽车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嘉定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和上海国际汽车城等重点区域的对接融入。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具有“飞地经济”性质的嘉太科创产业园。积极筹划三地联合举办“嘉昆太科技博览会”。

打造对德合作城市典范。高层次高质量推动对德合作,加大对德招商引智力度,继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对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持续吸引德国高端产业资源,深化技术创新合作,鼓励中德人才跨区域创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建设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建成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德企与本地 民企科创合作,鼓励德企技术成果在太仓转化为知识产权,构筑“企业+大学+政府”的多边合作体系。争创全国中德“双元制”职业培训典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太仓产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深化拓展中德城市交流,深化在城市建设、企业合作、友好城市对接、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对德合作城市典范。

深化以港强市战略。一是推进大港口建设。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的战略合作。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推进集装箱四期建设,构建公铁水立体型港口对外集疏运交通网络。力争建成投产码头泊位30个,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运量超600万标箱。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提升口岸服务水平。二是推进大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强智能装备、功能材料、绿色能源、健康诊疗四大新兴产业,提升电力能源、轻工造纸、石油化工三大骨干产业,进一步做大物贸经济总量,高质量打造临江现代物贸基地。三是推进大港城开发。加快港区医院、港城二小、港城中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五洋滨江广场等商业形态,完善港城商业配套。完成老闸、九曲、时思、浏家港、牌楼管理区和浮桥老镇区的提档改造。

提升改革开放质效。按照“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全面对标各项改革任务。部署落实党政机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大先进制造业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引资质量,鼓励本土企业 通过境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快外贸结构调整,优化走出去市场结构,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

(四)突出绿色智慧,彰显城市品质

加强规划引领。启动修编《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深化“一市双城三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主城建成宜居之城、商务之城、高新技术产业之城,港城建成为太仓港生产、生活配套的现代化港口新城,沙溪片区建成历史文化名镇和集文化旅游与工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浏河片区要融入上海、建成长三角旅游度假胜地、临沪地区特色引领的服务型城镇、融合江海文化和滨江风貌的美丽特色城镇,璜泾片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及城镇功能配套完善的田园镇,双凤镇建成以湿地为特色,兼具福地文化特征和江南水乡风韵的集休闲旅游、生态居住、高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城镇。推进娄江新城规划实施。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构建“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的田园城市生态体系,确保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以上。

优化城市管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综治中心、联动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规范化、实战化建设,实现智慧化城市治理。建设“雪亮工程”,搭建全市视频资源互联共享平台,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治安防控、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应用。建设智慧交通,建成“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重点梳理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公共安全领域建设,构建一体化“公共安全”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有效对接苏州“城市大脑”、“警务大脑”建设。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抓好中心镇区范围的镇容环境、基础设施,落实长效管理,凸显特色内涵。到2019年完成13个管理区的整治提升工作。积极引导乡镇争创省级、国家级园林城镇以及苏州市级、省级相关创建示范。

强化生态治理。全面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断面水质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立行立改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能快则快高标准推进实施行动计划项目,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强化城市排水管理,推进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实施主城区水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推进十八港等骨干河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严控燃煤消费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强化燃煤锅炉整治,严控城市扬尘污染,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多措并举防治大气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退二进三”污染土地监管和治理修复,积极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推进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建立第三方核查机制,有序对接国家、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努力探索独具太仓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进耕地基本农田化、基本农田标准化。严格保护 “四个十万亩”总量空间,在保持动态平衡基础上,合理完善布局,优化农业结构,展现太仓“鱼米之乡”风貌。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到2020年确保完成120个重点村、特色村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和5个康居特色村的建设,鼓励一般村庄建设不少于8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五)突出富民惠民,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式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沪通铁路、苏南沿江铁路、太仓港港口支线铁路建设,加强与上海轨交、市域铁路对接,加快沿江高速太仓段改扩建、沪宜高速金仓湖互通等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干线公路和农路提档。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加快站点建设,新辟与娄江新城、恒大等重要节点的公交线路。启动娄江新城高中建设,新建、改扩建小学7所,初中4所。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新建美术馆,推进沙溪、浮桥、娄东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启运娄江新城医院,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建成省级体育公园2个,步道200公里,打造“竞走之城”。以设施现代化、生活品质化为目标,完善提升菜场、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着力提 升百姓生活水平。

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以基层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社区10分钟就业、社保、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更加完善,形成更为优质均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和产品更加丰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供给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和区域一体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新格局。鼓励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机制,提高高品质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便利化、精品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重点推进户籍灵活就业人群、新业态就业人群等参保覆盖工作。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金标准。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股份收益分配,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

守护城市和百姓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快实施成品油仓储基地、管道燃气进重点场所等工程,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消防安全治理,提升消防装备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品供应标准,提升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完善重特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机制。

附表:《太仓市“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中期评估表》 23

下载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研究指南一、成都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及趨勢研究 重點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區域競爭格局的影響下,經濟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

    2014年凭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4年凭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1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XX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九五"时期,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很不平凡的5年,是我们战胜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困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5年。5年来,我......

    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7月28日到8月10日,县人大财经委、预算委的工作人员在孙荣银副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到统计局、发改委、财......

    诸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诸城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 (摘录)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