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论文》。

第一篇:邓小平论文

一位打开了希望大门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心中永远敬仰着这样一位伟人,他用智慧改革了体制,他用胆量开放了政策,他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让阳光照耀在这片沃土上,让这沃土上的颗颗沉睡的种子苏醒,焕发生机,展现出了一片蓬勃向荣的景象,让中国从此飞跃到世界经济的龙头位置,让百姓走上了一条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迷茫中,他给出指引,从此,中国的经济不再是一条卧龙,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

新中国的发展,常常被我们用几个数字标志:1949、1956、1978,而这1978就是我们伟人邓小平的故事,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但这一起,无疑的让中国经济也站了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我们常常这样评价这一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作为新一代的我,正沐浴在邓小平理论的阳光下。

谈到改革开放,我最有感触的便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虽然在那一年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但是我明白,我能够坐在教室里读书,能够将生活的希望,将祖国发展的理想寄托在知识上,希望凭借文化在将来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绝大部分都归功于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过这样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教育,正是我们现在所追求与享受的。我们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走过偏路,在改革开放以前,知识分子常被人教“臭老九”,是没有社会地位的。1977年,在十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信号响透了祖国四面八方,让知识力量重新再祖国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文化重新成为了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主旋律。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更加重了对科技重要性的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让我们这些“臭老九”变身成为了祖国建设第一线的先锋兵,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有能力去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发展中,让我们成为了被争夺的“人才”,让祖国加大对学子的培养,让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光明。

试想一下,若没有这样一位远见的总设计师,若没有这样一切实而又远见的理论,若没有改革开放,若没有南方谈话,我们现在得生活将会是什么样?若我们仍在计划经济,若我们没打开中国的大门,若市场经济没有走入中国,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将会是什么样?若我们没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若我们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我们没有搞多元化社会主义经济,若没有多种合理的分配制度,我们中国又怎能用每年都为增长的GDP而振奋?

邓小平是伟大的,南方谈话是意义深远的,当我们的学习榜样“苏联”一夜之间解体,东欧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正是这样一位伟人,让中国这条刚刚抬头的巨龙站稳了脚跟。我们搞改革,我们要开放,但是邓小平强调我们更要实事求是,怎样实事求是,就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所以邓小平的理论,看似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但实质上并没有脱离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一步步稳妥的前进的,是扎实的。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黑猫和白猫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当我们改革初期时,很多人都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甚至再基层中产生了一定的恐慌,但这时,邓小平站了出来,他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让全国人民安心,大搞经济建设,经济的强盛也让中国在世界上占得了更大的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从此,中国一跺脚,世界摇三摇。学政治的人常这样形容邓小平的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五十加一百”。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道路叫马路,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让我们与世界发展潮流接轨,让我们的三产业全面发展,让社会经济健康蓬勃的成长。

作为大学生,我感谢我们的伟人邓小平,感谢改革开放,感谢打开的国门,感谢市场经济,这一切,让我能怀抱远大理想的坐在课堂里学习,让我在将来的就业道路上有更广阔的选择,让我有更多的机会,让我能有更大的发展,让我的生活能越过越好,让我能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因为中国加入到了这个浪潮中,所以沉睡的苏醒了,萎靡的振奋了,失落的也重新找到了希望,让我们真的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作出更是适合自己的选择,让我们无论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无论在何方,都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见谁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这以理论的贯彻实施下,中国的建设开始一个新阶段的加速跑,而我重点说的南方谈话,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它鼓舞了民心,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能享受到如今丰收的硕果。最后,请允许我我再次表达我对邓小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邓小平论文

Pp 邓

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邓小平

政治伦理的体现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而且我们要充分学习其政治伦理的重要贡献.关键字:邓小平理论,政治伦理,社会主义,发展,统一,科学,创新.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出现在当代中国,也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主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收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三、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四、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量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邓小平总结的这些基本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党中央和邓小平多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

3.1992年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4.1997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在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培养四有新人。

(5)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问题: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6)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问题:“三步走”战略。

(8)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与自身建设;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祖国统一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除上述九点外,本人觉得邓小平在政治伦理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政治伦理目标是强调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邓小平注意到,虽然追求平等原则是对的,通过分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绝对平均主义,必然导致绝对贫穷、共同贫穷,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建国后二十多年建设实践得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的政治伦理目标更符合客观实际。

2.政治伦理手段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所以,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由于有了这一政治伦理手段的推行,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政治伦理核心是强调群众首创精神。当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十位农民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分田单干的时候,邓小平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经过一定范围的试点后,在全国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消除了农村吃大锅饭的弊端,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随后是建立经济特区,在城市给企业放权让利,增加企业自主权,使企业获得了生机与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新的运用。

4是强调个人创造性的发挥。邓小平坚持集体主义大原则,在坚持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大前提下,重视正当的合理的个人利益,以便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主张物质鼓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当然,邓小平同时也是极力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

5.政治伦理制度规范是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必须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权;坚持树立集体权威,反对个人崇拜。他还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同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85年7月 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1987年10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邓小平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3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编辑

《邓小平经济理论(摘编)》1997年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论文

论文题目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内容摘要】现如今,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问题增多,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这几个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过程中, 彻底纠正了毛泽东在贫富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 透辟分析了我们长期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明确指出了消灭贫穷的必要性、战略步骤和根本途径,最终提出了指导我们摆脱困境的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部分先富、先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关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贫富差距扩大 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共同富裕。如果想实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那就需要我们广大共产党人实实在在去实现它。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其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个人的贪欲,而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繁荣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同享有和支配。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二是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进步的一种制度,一方面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物质财富不能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应该为大多数劳动人民占有,否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邓小平说:“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为了改变目前的“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现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下个世纪中叶,等到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出现两极分化情况,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得不到体现,反而会使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共同富裕就是要既要反对两极分化,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是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的。平等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平等并不等于平均主义。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里,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做出了抽象的也不合实际的理解,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分配关系的平等化,偏离了生产力标准,过度强调平均,导致了平均主义,不仅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深入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致富并先富起来。但是,先富并不意味着允许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内在含义就包含着对两极分化的防御和抵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共同富裕的直接目的。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不仅改革失败了,就连社会主义也可能失败,必须制止“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现象,这就需要处理好分配等问题。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追求

在邓小平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出更对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创造财富并不意味着只是少数人的富有而多数人贫穷,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是为了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主义要求并且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所决定的。但是,在这里需要尤其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实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财富,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普遍的贫穷和落后。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

(三)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坚持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均衡,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肯能一下子就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基于基本国情,必须允许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先富的基础上积累了财富和经验,就可以进一步帮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们,这样就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的。先富是手段,共富是目的。这样一个辩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邓小平有着更为具体的部署,那就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八十年代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在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战略其实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过程和动态发展阶段,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即从初级的富裕逐步发展到高级的富裕,从少数人的富裕逐步发展到多数人的富裕。

以上就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既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主张,那就是反对平均主义,但又防范两极分化,并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加以确认,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中国现有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辨证的过程,先富带动后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着深刻的辨证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位置。

四、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鼓励少部分先富起来

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如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与部分发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不具备实现人

民同时、同步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解决我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与收入的不平衡现状,对一些条件好的地区、一些能力较强的人群,我们应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和鼓励这部分地区、这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相反,如果我们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不重视个体劳动者能力的差异,盲目追求共同富裕,就必然会重新导致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就必然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会导致共同贫穷。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1、实现农民的富裕

邓小平对于农村发展、农民致富非常关心。他首先从农村着手。他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摆脱贫困紧密联系起来。农村改革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在经济上切实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农业不但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他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只有占中国80%人口的农民富起来,中国才算富起来;相反,“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2、解决农民富裕采取的对策

(1)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责任承包制

农村改革首先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在1983年参加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绝大多数。为巩固和完善这一成果,在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并允许农民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通过这种抛弃大锅饭、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责任制政策,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认为,发展农业是推动生产力最重要的标志。只有落实了农村政策,农业形势好,我们才能提高农村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科学技术与农业的相结合,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在邓小平重视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的农业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我们还要靠科学,(三)调节贫富之间差距

1、医疗问题

首先实现看病不用钱,现在外国,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要调节贫富之间差距,首先就要从医疗问题着手,如全社会性的,像之前的非典,今次的禽流感,这些都是社会的共同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怎可叫个人负起社会的责任呢?然后就是各种疫苗的接种应也不用钱,还有就是各种传染病,如爱滋病,乙肝,肺结核等,然后在到要大花钱的病,如白血病啊,癌症之类,一个人又如何付得起这天价的医疗费呢?之后才是小病之类。虽然中国有向这方面发展的迹象,但目标不明显,没有政略指导,只是在瞎走乱走,没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表。

2、教育问题

实现全民教育不用钱,你有能力读,就给你读,全部有国家支付,现在才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说是免学费,应连书本费等什么费都要免了,做到真真的免费,现在的书本费太贵了,绝对的高于造价,说明还有人利用书本费来赚钱,这是不可容忍的,一个国家的教育,竟还有人来赚这种缺德的钱,首先要把这种人“清理”出去,只有贪污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

3。养老问题

每个达到法定离职年龄的人,都应享受养老费,无论是谁,有没有交养老保险的人,都应该有。有交的按国家规定发给,没交的,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发。要实现每个人有最保障的生活需求。

(四)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1。失业问题

一切没有工作的人,都可以在政府中领取当地最低消费的救助金,等找到工作后,再偿还,这样就可以解决那些连基本生活都过不下去的人了。

2。收入问题

逐步的将各行各业的工资拉平,国家进行统一标准,如非技术工的一个小时规定是多少,或一天是多少,白领的一个小时是多少,这样就可以逐步的缩小各行各业的差距。

五、总结

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使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无疑,这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的愿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研究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的表现、查找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

措施成为当前人们急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战略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3]王庵:《2000年后的农村贫困问题》,调研世界,1999

[4]宁继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宁继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四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论文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内容摘要: 在局势不定的大背景下,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挑明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的讲话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改变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大家庭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崩溃,与此同时,国内民众对改革开放质疑,甚至对纠结于姓“资”姓“社”的困惑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因此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了南巡讲话,对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人民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发展才是硬道理”,遇到困难不泄气,取得成就不骄傲,实事求是办事、踏踏实实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强。

这都归功于一下这些因素。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勇敢,正确的领导引导,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和平,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更是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当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并且,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中。然而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做的是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南巡讲话的另一个重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其中,邓小平说的“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引人深思。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1988年,邓

小平以全新的视角,高瞻远瞩,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一位的作用,作出了及时、明确的理论概括。在新中国成立时代,在仍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完成两弹一星,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建国后,面对美苏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并到处挥舞“核大棒”的国际局面,我国决定自己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以增强本国的国际地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更是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新材料等等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每一个细节。引起生产力变革,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科学技术更是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一方面束缚了自己思想,另一个面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且贻误我们的事业,污染社会风气,有损论者形象,实在是一大社会公害。形式化的蔓延,不仅损害领导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

力。形式化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形式化,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参考文献:

《邓小平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时代》题目《革命者》三联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2-12-01

第五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开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创立而成。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里重点论述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含义、本质特征、基本内容、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军队与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的智慧结晶。(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2版 第46页)

这一定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充分反映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本质特征。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本质特征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由组成部分来划分就有两种分法:一是四个组成部分,即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二是五个组成部分,即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型转变、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我认为,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组成部分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它的内容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它的现实实践需要。比较来说还是四个组成部分的分法更为适合。也就是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一、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关于战争与和平、当代战争的根源,世界大战能否避免和“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方法方式等等,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战争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邓小平认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邓小平说;“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指明了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历史主流,促进发展是当代各国的根本任务。(2)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这是邓小平重新甚是国际形势,研究第二世界大战以后的武装冲突后对当今世界战争根源所作出的新论断,揭示了现代战争产生的社会根源。(3)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这是邓小平研究了军事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得出的又一结论。邓小平认为①大战避免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努力争取,促进和平力量不断发展,破坏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部署,就可避免大战爆发②大战可以避免,绝不是说小战不会发生③大战可以避免,也不是说战争根源已不复存在。(4)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理论。邓小平针对现实指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应当慎重考虑用暴力方式解决国家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最好代之以政治解决,即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种“以和抑战”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站抑战”、“以站灭战”的理论学。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在指导新国防建设的实践中,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及时地做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指出了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理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型转变,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及长远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①国防和军队建设立足点的转变:即从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相对和平时期正常建设轨道上来。②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转变:即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调整到与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转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依托,促进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上来。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工作重心的转变:即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一步突出现代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中心地位,着重抓好国防科研和现代化水平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大力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④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中数量与质量关系的转变:即从偏重于常备军和后备军力量的数量规模,转到压缩规模,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上来。⑤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的转变:即把按全面反侵略战争设计的军事战略指导,转到应付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上来。⑥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功能与体制的转变:即打破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况,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建立起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新体制。

而在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邓小平认为首先国防建设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其次,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再次,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唯有这样才能全面增强国家力量。

邓小平在建设有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更是有独特的见解。①明确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因为国家利益是国防建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根本宗旨和目的。②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国防科技和工业平时实行军转民,以提高经济效益,战时则便于民转军,以保证战争需要。③建立精干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必须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常备军,使之体制编制结构合理。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系统结构协调均衡,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形成陆、海、空三军一体的强大力量。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要搞国防现代化,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防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为此,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⑤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增强了全国人民捍卫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热爱、建设、保卫国家的积极性。

三、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邓小平提出“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思想是我军建设的指针,对今后军队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分别为(1)确立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因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是我军建设的三项指标。由于我军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所以军队现代化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点。以现代化为中心,必然带动其它“两化”相应地发展。(2)建立科学的编制体制。体制编制改革的着眼点,就是提高战斗力。为此,我国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把教育训练作为实现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大事来认识;作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能力的根本措施来对待;作为全面提高军队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当前国家建设大局需要的重大问题来解决。

四、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高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邓小平继承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战争样式和战争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1)要研究现代战争特点给人民战争带来的影响。由战争的立体性增强决定了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然是一场现代化的立体战争;而现代化战争广泛使用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的机械化、自动化武器装备,增强了战争的消耗能力和破坏程度。(2)要创造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战法。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决定我们要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在作战谋略的运用上高敌一筹,特别要研究以劣胜优的作战方法。(3)认真做好人民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就必须努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培养国防意识,为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因为武装力量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对敌实施威慑,战时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强后备力量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常备军成倍扩编和补充的需要,还可以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援战争。达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出好兵的战略目的。再次,注意打牢人民战争的物质基础。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着眼于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新的历史下的运用,着眼于对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分析,着眼于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实际,是当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我国新时期的创新与实践。另外,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军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提出的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理论,强调把建设强大的常备军与建设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他为我军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赋予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涵。他为我军确定了总目标、总任务;并强调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从上述意义而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揭示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指导提供了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邓小平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_-_《邓小平》观后感(大全)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他走过了一个世纪。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他树立了一个丰碑。别人说他的人民伟大的儿子,他却说他自己是伟大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每每在中国最危难的关键时刻......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论文

    中国经济腾飞的二十年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转眼之间,20年的岁月又匆匆流逝,中国的经济也随着时间腾飞,然而在2012年的初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想起那个名字......

    毛概论文《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

    毛概论文——我心目中的邓小平

    我心中的邓小平三国时代伟大的政治家诸葛亮说:“夫志当存志高远。”志存高远者,修身,齐家,治天下也。中国自古多灾多难,值得庆幸的是在多灾多难的历史中,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忧国忧......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上级市)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我们党是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十二亿多人......

    邓小平读书笔记

    邓小平读书笔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

    邓小平事迹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

    邓小平精神

    领悟、继承邓小平的优秀品质 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恢复祖国的生产和建设繁荣昌盛而呕心沥血,他不仅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