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第一篇: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景亚南

来源:《人大研究》2009年第12期

来源日期:2009-12-3

本站发布时间:2010-1-3 22:33:10

阅读量:447次

一项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法规本身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与案件的具体性、个体性产生的冲突,法规的稳定性、滞后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可能需要运用法规解释来协调。但是,我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缺乏规范和统一,基本处于无序进行的状态。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和探讨尚不够深入,存在很多尚待商榷甚至是空白的地方。本文拟对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对如何加强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制度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地方性法规解释概述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解释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活动,严格来讲,地方性法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1]。地方性法规解释的权力属于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主体是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对象是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功能是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的法规条文本身进行解释或者对需要作补充规定的法规条文本身作出规定。此外,根据地方立法条例,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法律解释的还包括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中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其对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所进行的法律解释公告时,应该经过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批准[2]。这一点有的省、自治区地方立法条例中有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表决通过的,并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根据这一规定精神和多数地方立法条例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与所解释的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法规出台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进行法规解释的问题。撇开理论之争,解释地方性法规是一项地方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做但是缺乏明确规范的工作。首先,地方人大的法律解释权力来源模糊、抽象,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法律解释制度还很不规范,没有系统化,立法法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进行法律解释的情况,并未对法律解释形式、法律解释的性质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请求作出法律解释的期限等问题进行规定,也根本未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作规定。《决议》中规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法律解释,但是由于规定得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解释程序进行规范,地方立法条例基本上都是参照立法法各自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提出主体、解释程序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地方性法规实际的法律解释主体比较混乱,立法法也未对《决议》的效力作出规定或说明,这直接造成地方人大法律解释权的虚置或者旁落到其工作机构;其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律解释权的次数过少,未就具体的工作程序出台规范性文件,缺乏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导致地

方人大常委会对怎么具体行使法律解释权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各自摸索。

二、关于各省市规范地方性法规解释情况统计和比较

据笔者统计,立法法2000年出台后至今,基本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有立法权的较大市都制定或者修订了地方立法条例或者地方性法规制定条例,大部分也规定了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内容(省级人大只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立法条例中没有相关规定),只是有的规定得比较详细,有的规定得比较简单,大多数是单列一节,有的是和法规的修改、废除或者报批并列一节,比如陕西省、江苏省等;或者放在其他规定中,比如福建省;有的只明确了解释的主体和权力所属,比如鄂伦春自治旗立法条例;有少数省市专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单行条例,比如安徽省、成都市、重庆市。内容上,基本上都明确了地方性法规立法解释的权力来源、解释主体、解释对象、解释范围、具体工作机构以及效力等级,但是不少地方人大没有规定法律解释的程序,而是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程序来执行,如《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解释地方性法规比照立法法中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法律的程序办理”。也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程序进行了规范,一般包括起草法规解释草案,审议、修改解释草案,表决通过和公布几个部分,但是具体又各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每个环节的衔接、具体办理期限等规定不一,有的地方要求法规解释的公告上应当注明法律解释的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如安徽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2004年11月1日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多数省市则没有明确规定此方面的内容。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有关规定,一般以下主体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和下一级的人大常委会或者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较大市人民政府、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门法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解释的要求。2006年1月13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在全国地方性立法规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其他法人、组织或者个人认为本市地方性法规需要解释的,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解释要求。”

[3]此外,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了哪些单位、通过何种程序可以提出要求解释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如《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组织和公民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建议。”

三、地方性法规解释与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法规释义

实践中,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下属的法制工作机构实际承担起了法规的解释职能,往往采取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或者编写释义等方式。关于法规的解答和答复,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在相关法规中作出了规定。比如 《贵州省地方立法条例》第四十八条就规定,“有关法规具体问题的询问,由法制委员会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予以答复;涉及重大问题的,报主任会议决定后,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山西省地方立法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有关具体问题的询问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浙江省、江西省、西

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以及淮南市、福州市等较大市的立法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具体的工作机构一般是法制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

虽然说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效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法规询问的解答、答复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归类为广义上的法规解释活动,不是当然的有权解释,也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因为,一是工作机构没有正式解释权,其所作的解释严格来讲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二是从解释程序角度上看不恰当、不严肃,过于简单;三是以工作机构的名义行使立法者的解释职权,存在越权之嫌。而顾昂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中提到:“对于有关部门或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在内容上不属于需要进行立法解释的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经过一定程序上报批准后作出正式答复,并报常委会备案。这种答复具有法律权威性,对此如有异议,可通过法定程序要求法律解释。”[4]这也说明了这种法规解答、答复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算作一种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法规解释活动,只能用于帮助理解法规,而不能当然地成为立法机关的法规解释。

其中,《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比较有特点,它不但扩大了提出法规解释要求的主体范围,而且明确指出法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法规解答,引入了立法解释的学术术语;将法规解答规定到法规解释的范畴,并做了相应的名词解释;同时还阐明了二者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适用情况、制定程序、效力以及形式等的不同,指出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范畴作了扩大化的规定,将法规解答包括进来,并将其细分为 “释义”和“答复”两种形式[5],这是没有上位法依据的。但是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具体的操作制度设计上又作了严格的限制。首先明确法规解答是指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依据本规定规定的权限对法规条文中的具体运用和理解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应当以法规为依据,不得违背或超越法规规定;又规定对法规条文含义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意见,需要阐明立法原意的和其他需要明确适用依据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条文具体含义的情形发生时,可以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先行作出法规解答,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立法解释或修改法规。由此看来,其实还是表明法规解答并非严格意义的法律解释。至于法规释义只是法制工作机构组织编写的对于法规全面系统的解释材料,只能当作帮助理解法规的参考资料,更不能算作法规解释了。

四、加强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初步建议

首先,有立法权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高度重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并将其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立法工作全局的角度予以规划和考虑,逐步改变长期忽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做法。其次,应该尽快进行配套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具体工作制度要完善并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性质以及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阶与法律是不同的,所以直接比照立法法中法律解释规定做工作,是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开展工作的,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各地方立法机关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可适时制定或修订专门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法规或制度,使这一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其三,做好法规起草审议过程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法规出台后的立法评估工作,以便全面掌握和了解已颁行法规由于立法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执法中出现的障碍,这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四,为加强地方立法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地方人大的立法工作部门或研究部门设立相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逐

步探索和研究较具可行性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务实和高效。

注释:

[1]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定的解释权限内,遵照法定程序,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进行解释或者说明的活动。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15页。

[2]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35页注释一。

[3]《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第十三条。

[4]顾昂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5]对于某部法规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解释采用“释义”的形式;对于有关机关针对司法、执法过程中就某类案件或者提议人就某一问题如何正确应用法规的解释要求所作的解释,采用“答复”的形式。

第二篇: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景亚南 来源:《人大研究》2009年第12期 来源日期:2009-12-3 本站发布时间:2010-1-3 22:33:10 阅读量:447次

一项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法规本身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与案件的具体性、个体性产生的冲突,法规的稳定性、滞后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可能需要运用法规解释来协调。但是,我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缺乏规范和统一,基本处于无序进行的状态。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和探讨尚不够深入,存在很多尚待商榷甚至是空白的地方。本文拟对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对如何加强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制度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地方性法规解释概述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解释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活动,严格来讲,地方性法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1]。地方性法规解释的权力属于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主体是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对象是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功能是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的法规条文本身进行解释或者对需要作补充规定的法规条文本身作出规定。此外,根据地方立法条例,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法律解释的还包括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中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其对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所进行的法律解释公告时,应该经过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批准[2]。这一点有的省、自治区地方立法条例中有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表决通过的,并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根据这一规定精神和多数地方立法条例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与所解释的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法规出台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进行法规解释的问题。撇开理论之争,解释地方性法规是一项地方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做但是缺乏明确规范的工作。首先,地方人大的法律解释权力来源模糊、抽象,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法律解释制度还很不规范,没有系统化,立法法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进行法律解释的情况,并未对法律解释形式、法律解释的性质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请求作出法律解释的期限等问题进行规定,也根本未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作规定。《决议》中规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法律解释,但是由于规定得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解释程序进行规范,地方立法条例基本上都是参照立法法各自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提出主体、解释程序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地方性法规实际的法律解释主体比较混乱,立法法也未对《决议》的效力作出规定或说明,这直接造成地方人大法律解释权的虚置或者旁落到其工作机构;其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律解释权的次数过少,未就具体的工作程序出台规范性文件,缺乏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导致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怎么具体行使法律解释权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各自摸索。

二、关于各省市规范地方性法规解释情况统计和比较

据笔者统计,立法法2000年出台后至今,基本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有立法权的较大市都制定或者修订了地方立法条例或者地方性法规制定条例,大部分也规定了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内容(省级人大只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立法条例中没有相关规定),只是有的规定得比较详细,有的规定得比较简单,大多数是单列一节,有的是和法规的修改、废除或者报批并列一节,比如陕西省、江苏省等;或者放在其他规定中,比如福建省;有的只明确了解释的主体和权力所属,比如鄂伦春自治旗立法条例;有少数省市专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单行条例,比如安徽省、成都市、重庆市。内容上,基本上都明确了地方性法规立法解释的权力来源、解释主体、解释对象、解释范围、具体工作机构以及效力等级,但是不少地方人大没有规定法律解释的程序,而是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程序来执行,如《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解释地方性法规比照立法法中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法律的程序办理”。也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程序进行了规范,一般包括起草法规解释草案,审议、修改解释草案,表决通过和公布几个部分,但是具体又各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每个环节的衔接、具体办理期限等规定不一,有的地方要求法规解释的公告上应当注明法律解释的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如安徽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2004年11月1日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多数省市则没有明确规定此方面的内容。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有关规定,一般以下主体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和下一级的人大常委会或者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较大市人民政府、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门法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解释的要求。2006年1月13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在全国地方性立法规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其他法人、组织或者个人认为本市地方性法规需要解释的,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解释要求。” [3]此外,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了哪些单位、通过何种程序可以提出要求解释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如《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组织和公民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建议。”

三、地方性法规解释与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法规释义

实践中,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下属的法制工作机构实际承担起了法规的解释职能,往往采取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或者编写释义等方式。关于法规的解答和答复,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在相关法规中作出了规定。比如 《贵州省地方立法条例》第四十八条就规定,“有关法规具体问题的询问,由法制委员会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予以答复;涉及重大问题的,报主任会议决定后,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山西省地方立法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有关具体问题的询问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浙江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以及淮南市、福州市等较大市的立法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具体的工作机构一般是法制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

虽然说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效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法规询问的解答、答复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归类为广义上的法规解释活动,不是当然的有权解释,也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因为,一是工作机构没有正式解释权,其所作的解释严格来讲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二是从解释程序角度上看不恰当、不严肃,过于简单;三是以工作机构的名义行使立法者的解释职权,存在越权之嫌。而顾昂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中提到:“对于有关部门或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在内容上不属于需要进行立法解释的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经过一定程序上报批准后作出正式答复,并报常委会备案。这种答复具有法律权威性,对此如有异议,可通过法定程序要求法律解释。”[4]这也说明了这种法规解答、答复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算作一种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法规解释活动,只能用于帮助理解法规,而不能当然地成为立法机关的法规解释。

其中,《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比较有特点,它不但扩大了提出法规解释要求的主体范围,而且明确指出法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法规解答,引入了立法解释的学术术语;将法规解答规定到法规解释的范畴,并做了相应的名词解释;同时还阐明了二者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适用情况、制定程序、效力以及形式等的不同,指出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范畴作了扩大化的规定,将法规解答包括进来,并将其细分为 “释义”和“答复”两种形式[5],这是没有上位法依据的。但是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具体的操作制度设计上又作了严格的限制。首先明确法规解答是指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依据本规定规定的权限对法规条文中的具体运用和理解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应当以法规为依据,不得违背或超越法规规定;又规定对法规条文含义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意见,需要阐明立法原意的和其他需要明确适用依据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条文具体含义的情形发生时,可以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先行作出法规解答,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立法解释或修改法规。由此看来,其实还是表明法规解答并非严格意义的法律解释。至于法规释义只是法制工作机构组织编写的对于法规全面系统的解释材料,只能当作帮助理解法规的参考资料,更不能算作法规解释了。

四、加强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初步建议

首先,有立法权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高度重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并将其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立法工作全局的角度予以规划和考虑,逐步改变长期忽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做法。其次,应该尽快进行配套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具体工作制度要完善并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性质以及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阶与法律是不同的,所以直接比照立法法中法律解释规定做工作,是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开展工作的,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各地方立法机关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可适时制定或修订专门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法规或制度,使这一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其三,做好法规起草审议过程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法规出台后的立法评估工作,以便全面掌握和了解已颁行法规由于立法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执法中出现的障碍,这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四,为加强地方立法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地方人大的立法工作部门或研究部门设立相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逐步探索和研究较具可行性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务实和高效。

注释:

[1]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定的解释权限内,遵照法定程序,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进行解释或者说明的活动。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15页。

[2]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35页注释一。

[3]《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第十三条。

[4]顾昂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5]对于某部法规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解释采用“释义”的形式;对于有关机关针对司法、执法过程中就某类案件或者提议人就某一问题如何正确应用法规的解释要求所作的解释,采用“答复”的形式。

第三篇:第三章 地方性法规

1、(单选题)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团体或者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举办本宗教团体或者本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人员参加的宗教培训班,应当向省人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

o o o o A.宗教事务 B.公安 C.民政 D.文化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2、(单选题)筹备设立寺观教堂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宗教团体向拟设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对拟同意的,报州(市、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

o o o o A.六十 B.三十 C.九十 D.十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 o o o o

3、(单选题)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举办宗教培训班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有必要的开班经费 B.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C.有合理的培训期限、周期和课程设置计划 D.有大量的生源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4、(单选题)在青海省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的,应当事先征得该场所管理组织和所在地()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o o o o A.县级 B.省级 C.市级 D.乡级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5、(单选题)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宗教团体提出举办宗教培训班的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o o o o A.七 B.十五 C.三十 D.十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6、(多选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

o o o o A.作为实物投资 B.转让 C.抵押 D.修缮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BC

 o o o o

7、(多选题)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举办宗教培训班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A.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B.有合理的培训期限、周期和课程设置计划 C.有必要的开班经费

D.有具备一定宗教学识的授课人员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

8、(多选题)《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开展宗教活动的()以及信教公民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其他固定处所。

o o o o A.佛教寺院 B.伊斯兰教清真寺 C.道教宫观

D.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 o o o o

9、(多选题)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A.宗教团体 B.宗教事务 C.宗教人数 D.宗教活动场所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ABD

10、(多选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教职人员()等活动,受法律保护。

o o o o A.从事宗教典籍整理 B.主持宗教活动 C.进行宗教文化研究 D.举行宗教仪式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11、(多选题)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教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建议有关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o o o A.在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集体宗教活动的

B.未经相应宗教团体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跨区域主持宗教活动的 C.进入旅游景区(点)内本宗教活动场所过宗教生活的 o D.在公共场所施粥、派饭的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AB

12、(多选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或者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o o o o A.玩忽职守 B.滥用职权 C.态度蛮横 D.徇私舞弊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ABD

13、(多选题)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

o o o o A.和睦相处 B.互相尊重 C.互不干涉 D.保持距离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AB

14、(多选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举办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规模的宗教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

o o o o A.确有举办的需要和能力

B.制定的活动方案具体可行,能保证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C.符合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习惯 D.有大量参与人员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BC 

15、(多选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活动应当遵守()的规定。

o o o o A.宪法 B.规章 C.法律 D.法规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16、(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17、(判断题)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接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作为宗教教职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接收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18、(判断题)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教职人员应当由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在认定后十日内,报相应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方可从事宗教教务活动。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错

19、(判断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专制管理。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错

 20、(判断题)经认定和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由认定的宗教团体颁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宗教教职人员证书。宗教教职人员证书由原认定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宗教团体每一年审核一次,未经审核证书无效。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错

21、(判断题)未经批准和登记,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由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2、(判断题)《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8月28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青海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和《青海省宗教教职人员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错

23、(判断题)根据《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管理工作。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

24、(判断题)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接受境外宗教组织或者个人的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不得为境外宗教组织或者个人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不得参与境外宗教组织的活动和接受委托、指令。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5、(判断题)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经相应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同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登记,并由审查同意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错

第四篇:地方性法规修改报告

淄博市烟草专卖局

关于《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人大:

接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淄博市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后(以下简称《清理方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确定了分管领导,并确定由法规科牵头承担具体自查工作。3个月来,我局按照《清理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认真调查研究,对由我局负责贯彻实施的《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于2005年12月21日由淄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30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4月3日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为巩固和完善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对我国烟草专卖法律体系的完善与补充,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相 比,其执法内容、执法权限更加具体、细化,是我市各级烟草专卖局在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过程中非常有力的法律依据之一。如《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涉及到了《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提及的不在规定地点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烟草专卖许可证等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罚等问题;再如该条第三款规定无证经营无法确定违法经营总额时该如何查处、第七款承运人明知无证运输的罚款额度等方面,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相比,处罚数量和处罚金额都更为具体明确,更便于执法人员日常执法过程中的操作。

《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作为我市地方性法规之一,对加强我市烟草专卖市场管理、维护我市经济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实行4年多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以保证国家财税收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烟草专卖市场管理、维护我市经济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卷烟打私打假为突破口,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文明执法,我市的烟草行政执法环境显著改善,卷烟经济市场秩序繁荣稳定,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我市烟草系统为国家财政作出的贡献稳步提升,各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受 到沉重打击。2006年实施《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当年,我市烟草系统实现经营利税21817万元;2009年实现利税则达到了43249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21432万元,增幅达98.2%。从2006年到2010年3月底,全市累计查处各类涉烟违法违章案件13293起,其中万元以上大案325起;查扣各类非法卷烟399949条,非法卷烟案值2252.18万元;端掉各类涉烟制假、销假黑窝点2214个;全市共依法拘留232人,判刑62人,一批从事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受到惩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实施四年来,对加强我市烟草专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通过实践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51号令发布,2007年3月7日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信部2010年第12号令发布,2010年5月1日实施)的相继颁布实施,与《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的部分内容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二是经过四年的贯彻实施,发现部分行政处罚规定在处罚种类及幅度上存在问题,可操作性不强。为消除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冲突或不一致,增强《淄博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着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建议予以修改并提出如下修改建议。

三、修改建议 修改建议如下:

第八条:原文“零售烟草制品,应当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

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应当向所在区县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需要延长期限的,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7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将修改为“零售烟草制品,应当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需要延长期限的,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 原文“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符合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的要求;

(四)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修改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与住所相独立的固定经营场所;

(三)符合当地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的要求;

(四)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原文“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停业的,应当到发证机关办理停业手续,交回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停业6个月以上或者无正当理由6个月以上未从烟草专卖批发企业批发烟草制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修改为:“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停止经营业务一年以上不办理停业手续的,经发证机关公告三个月后仍未办理手续的,由发证机关收回烟草专卖许可证。”

第十五条:原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卖检查人员进行烟草专卖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未出示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修 改为“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佩戴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的徽章,出示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检查证件。未出示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七条:原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登记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的烟草专卖品,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经两次书面通知或者自公告通知之日起满60日仍不接受调查处理的,可以依法予以没收。”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规定修改为“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登记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的烟草专卖品,自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张贴通告、发布公告等措施之日起三十日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变卖等处理措施,变卖款上缴国库。”

第二十一条:第三款原文“未依法取得或者使用过期、失效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没收涉案烟草制品及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总额无法确定的,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建议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修改为“未依法取得或者使用过期、失效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事烟草 制品零售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总额无法确定的,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O一O年五月十八日

第五篇:地方性法规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地方性法规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各位记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经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的《××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和经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市道路交通安全条

例》。

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的重要任务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工作,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实施了《××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对规范和加强我市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原条例出现了与上位法不相适应的情况。加之,近年来我市流动人口数量增多,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为保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社会稳定,市人民政府从我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原条例进行修订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原条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是必要和及时的。

新修订的《××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复研究修改论证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的。条例总结了我市多年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职责;确定了各部门互相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增加服务性条款,更有效地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同时,删除了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使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责任更加完善。这些规定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立法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我市多年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成果,适应了当前工作需要,为我市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对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市城市道路的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规范我市道路交通秩序,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现代新××建设步伐,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就把制定《××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并开展了工作。2004年5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又按照上位法的要求,结合××市交通管理实际,拟写了条例初稿,征求有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后形成《条例(草案)》,并将《条例(草案)》及其修改稿先后在《××日报》和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全文刊登,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收到意见近千条,经过认真分析、采纳合理意见,并经××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方针。《条例》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加强对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保护,加强管理,方便群众,规定“道路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并征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开辟和调整公交客运车辆的行驶路线或者站(点)前,应当向社会公示,并听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必要时召开听证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损毁城市道路上的盲道和无障碍通道;不得在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人行道上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站(点)”。

二、突出了公交优先。《条例》对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使用、城市出租客运机动车停放、公共汽车进出站点作出了详细规定,以规范公共交通运输车辆的运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方便。

三、规定了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及保险公司依法理赔规则。《条例》在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细化,允许当事人在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情况下,对损害赔偿事宜进行自行协商,并规定事故车辆已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可以持协议书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应当依法理赔。

四、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条例》规定,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各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文明执法,对违反法定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面,我就如何宣传、贯彻上述两个《条例》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各级政府要把学习、宣传、施行上述两个《条例》作为普

法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向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我市外来人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利用多种方式认真宣传《××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进一步做好有关服务工作,维护外来人员合法权益。道路交通安全事关每一位市民的出行,关乎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

切相关。有关职能部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熟悉《××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有关内容。我市的各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要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对培训人员的教育;各类中小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条例》的有关规定,教育学生遵守交通安全规定。

二、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切实抓紧抓好两个条例的贯彻执行。要严格执行《条例》,积极支持和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执法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所属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监督,适时组织执法检查,保障两个《条例》的贯彻执行。

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市属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传播广,报道及时的优势,大力宣传两个《条例》的内容及其制定和实施的意义,帮助执法部门和广大群众加深对法规的理解和认识,准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好两个《条例》。我们欢迎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对上述两个《条例》进行广泛宣传,对《条例》的实施进行新闻监督,以促进上述两个《条例》的贯彻实施。

各位记者、各位来宾、同志们,《××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和《××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公布实施后,通过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认真贯彻,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我市的流动人口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对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依法治市”进程,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必将促进我市的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为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谢谢!

下载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性法规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地方性法规新闻发布会发言稿各位记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经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法规专题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法规专题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1、(单选题)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基本草原保护管理( )。A.目标责任制B.任务规划制C.执行责任制D.地域责任制 正确答案:A用......

    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

    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根据2010年工作要点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将组织开展对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全面集中清理......

    某市欲制定一项地方性法规

    某市欲制定一项地方性法规,对某项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有关法律规C[D] 定,该法规不得创设的行政处罚措施是( ) 申请人提供虚假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产品批......

    劳动合同法规解释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到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新的用工法......

    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出台

    近期,《河南省信息化条例》经省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08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省信息化工作从此有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近年来,河南......

    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扣扣:506717090 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研究 1 淘宝ID:新影像文化传播扣扣:506717090 摘 要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小微金融机构......

    教育法规名称解释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纠纷,为辅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