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数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是一个很多教师与考生都普遍关心的问题,高考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经验告诉我,学生容易犯两种错误,其一,已经进入复习了,甚至直到高考结束了,仍不清楚高考数学考什么?那些是重点?其表现就是,一天到晚整天就是做题,考试还是做题,漫无边际地沉醉于题海中,直到考完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太多太多的无用功。其二,不重视课本教材,表现就是在整个高考复习期间从来没有去翻过课本,直到在高考后才发现有很多高考题就源自于课本,于是追悔莫及。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那么在我们进行高考复习之前就必须要对数学高考试题的试卷结构、考点分布、题型分布、命题思路、解题要求、答题策略等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再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逐步解决。
首先,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上看,高考命题都具备较高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历届高考试题中分析得出高考命题的许多信息。
数学高考的题型有三种:
一是选择题:选择题的解题要求是选判结果、不要过程。就是说,只需判断选择备选答案的对错,而省去了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策略的制定、解题工具的选择以及解题过程的实施等细节,只判结果、不要过程。由此提出的解题要求是:选择题的解答一定要符合“快、准、巧”的要求,最忌讳的是“小题大做”。一道选择题的解答时间只有三分钟左右,超出三分钟时间即使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也是罔然。因此仅仅停留在会解能解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选择题的答题要求是必须“快速、准确、巧妙”的选判正确答案,而千万别把小题弄成大题解答。
二是填空题:填空题的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而最常见的错误是答案不够“完整、严密”。
三是解答题:解答题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你不能把什么题都拿来作为解答题。解答题的范围类型目前主要包括:第一,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第二,概率(分布列)与统计(直方图);第三,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第四,函数、导数综合。第五,解析几何;第六,数列、或不等式与函数或解析几何的综合。有两个新的命题趋势在被不少同学因各种原因或理由而忽视掉了。
具体说:一是空间向量的综合运用,二是函数导数的综合运用。有些同学没有把这两部分内容全面深入地渗透到原有各个部分内容的解题中,而是把这两部分内容仍然孤立地与原有内容隔离开来。要清醒地认识到,空间向量和函数导数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简洁实用的解题工具,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解答题的解题要求是:解题思路清晰(为此可以适当跳步而保持思路的完整清晰),解题过程切忌过于琐碎;选择合适的解题工具;制定合理的解题策略;选择简洁的解题方法。
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全力夯实基础,切实掌握选择填空题的解题规律,在历次测验中确保基础部分得满分,也就是把该得的分数确实满分拿到手。在一轮复习中,所有同学都要集中全力闯过选择填空题的基础关,否则在高考中很难越过一百分。现实中,很多同学从一开始便投入到漫无目的的、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题海中。为了在一轮复习中达到此目的,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复杂的综合体的演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选择填空题上来,以此进一步夯实基础;而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也不要把太多的、主要的精力大面积地投入到解答题上来,而是要分专题、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一两道大解答题,在解答题上慢慢地、逐步地积累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切不可把摊子铺大。要知道解答题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积累是一个逐步的、漫漫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重于冲击。
二轮复习的目的是:争取分数超过130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把解答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加以综合运用,同时进一步深化高考中常见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以及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其核心则是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采取的具体办法就是分阶段、分专题、逐一攻破,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长期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地总结积累常见类型题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
三轮复习的目的是:通过实战模拟,摸索、演练、积累有关答题节奏、答题策略等的经验以及应对出现意外考题的策略,此外还有考试心态的进一步调整等。分析造成考试分数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客观的主要原因,一个是该拿的分数没拿到,二是非智力因素严重干扰。要知道非智力因素调整的好,可以让你发挥超出平时的水平;而非智力因素调整的不好,就会使让你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要想在高考考场上数学考出优异的成绩,需要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数学解题能力做基础。在这与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带来帮助,一、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广大考生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尽量放松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有可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二、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三、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 “快、准、巧”,忌讳 “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 “完整、严密”。
四、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数学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五、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谁能保质保量地拿下这些题目,就已算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题会更放得开。
六、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难题要学会
①缺步解答: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
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假定某些结论是正确的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或从结论出发,看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方向正确,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确实回答不了就将已知条件翻译一下,能写多少就多少。
第二篇:中考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在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众多的特点使许多考生甚感棘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是所有初三毕业生面临的问题,那就得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方法一 夯实基础历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试题难度适中,着重关注的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因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更应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要记熟。这样会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较贴近现实生活,导读框中的小故事、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地图、图表、文物、人物名言、艺术品、邮票等都可以用来设置试题情境,我们在复习时也要多留心。方法二 明晰线索第一轮复习还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之上明晰知识线索,能够将纷乱的知识依据一定的规律,根据自身认识事物的特点,将书本由厚变薄,运用时再由薄变厚。历史学科同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是知识的前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这一轮复习同学们必须而且应该把握这种关系,捋清知识的脉络。如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就可以按两条清晰的知识线索贯穿起来,一是外来列强侵华,二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探索。方法三 识记提纲和要领由于是开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考查知识点的位置,不仅能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能提高答卷的质量。第一轮复习就必须对每一册课本,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非常熟悉。例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也就概括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识记了这三个子目,这一课的内容大体就掌握了,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就会迅速快捷的定位于此。其实,如果把每一课的题目和子目都会集起来,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翻看,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更好。方法四 中外结合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国史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我们不仅要看国内情况———封建统治日趋衰落,更要把当时的世界大环境———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作鲜明的比较,这就会从中国史的复习牵连到第一次科技**(工业**)后的英、法两国。另外要注意中外史上同一类事件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一些本质性的知识规律。答题技巧不准在考试卷子上乱涂乱画。回答问题始终要用同一颜色的笔,不准使用铅笔回答问题。做选择题尽量闭卷答题,个别题翻书,可提高整个答题速度。在做综合题时更要注意,先看问题,再读材料,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重要信息点并迅速定位,找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善于捕捉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要注意材料的出处。答题一定要用历史术语,抓住关键词。答题一定要字迹工整、语言规范、条理清晰、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篇:201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
201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
一、答题技巧:
1.准确地进行知识挂钩。
考题设置的情景真实地模拟现实,有些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无论怎么变,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2.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3.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效组合。
答题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因此必须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4.科学作答不可忽视。
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二、复习方法: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第四篇:中考英语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英语复习指南及答题技巧
复习
一、听力:多收听英语节目
对于第一部分的听力,同学们不必特别担心。因为中考听力相对平时的听力练习而言语速更慢,吐字更清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听。这里的多听,并非仅听录音磁带,而是指英语广播及英语节目。因为中考是用收音机听广播,现场会发生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参加中考英语时,考场内英语广播不仅有其他频率声音的干扰,而且遇到高音量时就会“滋滋”作响。这些情况告诉大家,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平时,练习收听英语广播节目,音量可以略微放大,必须用心去听,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纯英语的环境中,以加强对英语的“感觉”。建议每天听力时间保持在30—60分钟,中考临近可适当减量,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另外,无论是大小英语考试,从监考老师发考卷到听力开始之间会有一段时间,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片刻,先将听力部分快速浏览一遍,熟悉试题,然后再静下心来,一题一题做下去。
二、语法:
1.对动词的复习:
从历年实测的情况来看,动词或与动词相关题目的考查,占相当的比重。因为动词的变化多,而且是句子的核心部分,所以同学们在进行单项或知识点复习时,务必把动词和与动词相关的部分作为复习的重点。首先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不但要把常见的基本概念搞清楚,而且有必要做大量的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少出错或不出错。2.对从句的复习:
在复习从句时,特别要理清时态在从句中的用法,如状语从句(这里主要谈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时态的用法是,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祈使句时,从句要用现在时。当主句是过去时时,从句则要用过去时态。如:
①I won't take part in the party if I'm not invited.②When the weather is fine , many families go out for a walk.③All the students went out when the bell rang.而since 引导的从句比较特殊,它的主句一般用现在完成时或一般现在时,从句则用一般过去时。如:
①It is 3 years since I came to the company.②I have known him since I came to middle school.宾语从句时态的用法则是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时,从句的时态可根据从句的时间状语来选择任意时态。当主句是过去时时,从句则只能用过去时态的某一种(客观真理等则只能用一般现在时)。如:
①I can't remember if I have seen him before.②Betty thought that trees improved the air.在复习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时,还要掌握准确判断宾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方法。例如:①I want to know if the final exam will come in June?
②I'm sure I will pass the listening test next month if I practice it carefully.以上两个句子中都有if,但是由于if的意思不同,构成的从句也就不同,①是宾语从句,②是状语从句,①的if作“是否”讲,②的If作“如果”讲,也就是说if作“是否”讲时,构成的句子肯定是宾语从句,那么句子时态则要跟宾语从句的原则走。If 作“如果”讲时,构成的句子肯定是状语从句,那么句子时态则跟状语从句的原则走。这一点对考生区分宾语从句还是状语从句是十分重要的。
定语从句则要重点掌握几个引导词的用法,如:that, which, who, whose等。
3、其他知识点
1)可数名词的复数和不可数名词的表达方式。名词的所有格。
2)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和相互代词。
3)冠词和不定冠词。
4)数词。
5)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
6)介词。
7)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初中学过9种时态,课程标准要求掌握6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
另外三种了解即可,中考不作考查: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准备一个错题集
对于语法,平时可以准备一本语法记录本,由于课堂上的笔记多而杂,所以课后可将老师讲的语言点、词组一一记录于本上,以后复习既简洁又方便。这本子同样可以用来记录自己在第二部分中的错误,并且要加上错因和相关语法,考试前再将这些错题看一遍,力求不犯类似的错误。
在考试时,可以划下一些关键词句,以提醒自己注意。记得初三时,我总是粗枝大叶,用了这方法后,这些低级错误就很少见了。粗心的同学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法。
三、阅读:多啃习题集
近年来,阅读在整张考卷中的分量已经越来越重,难度也逐渐加深,所以在我看来,阅读是比听力更需要积累的东西。它考的内容不仅是同学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主观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多做阅读分析,才能形成这样一套思维体系。找对了“路”,阅读的分数自然也就提高了。初三时,我就是在几个月里啃完了一本阅读分析和完型填空的习题集。建议同学们购买习题集不仅要有完整的答案,更要有分析原因。虽然是只字片语,但在对答案时却十分管用,先前提到的习题集就是集答案和原因两部分,令我受益匪浅。
在做阅读分析和完型填空时,就如同做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才能做题。特别是在“T/F”和选择时,会考你一些对文章的看法,一句话,把握作者思想,答案文中找。
四、词汇复习
词汇复习也就是在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阶段,考生应该把所学的单词、短语、过去式、过去分词(不规则)等,过一遍筛子,从而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同时也为词语运用和单词拼写这两道大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词语运用题就去年考题而言,只要考生能在阅读短文的同时,根据文意,将词或短语的序号填入文中,使短文意思完整,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填词的过程中,只需将原词
填进去,而不需要作词形上的变化。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总复习时做到:
1.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掌握大量的单词和固定短语搭配。2.要重视语言的上下文理解,把语言放到真实的语境中。
3.要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尽可能用英语去理解英语。这样才能在解答此题时,得心应手。
五、写作:平时多写英语日记
写作文的练习主要可多写英语日记,可以用简单的语句记录下一天发生的事。如果在中考时,作文内加一些从句,会给阅卷老师产生好感。
应试答题技巧
一、有关听力测试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同学们除了应在听短文前,把所给的问题迅速过目,然后带着问题去听以外,还要知道短文一般涉及到哪几个问题,像短文中故事的人物、故事的主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对话中说话人的身份,谈话的话题,谈话的时间地点等。在听短文时,则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还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捕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提供信息和内容的重要关键。关键词听懂了,整句的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最后谈几点有关听力的答题技巧。
1.试卷发下来后,在未开始听力测试前,应抓紧时间抢读一些题,从而确定听音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选择性。
2.适当做些记录,提高记忆效果(年、月、日、时间等)。
3.在听力中如有一题未听清而被卡住,应马上放弃这一题,集中精力应对下一题,否则就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题。
4.情绪稳定,沉着冷静,只有沉着冷静,考试中才能正常发挥。
二、情景交际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补全对话”作为阅读理解类题型成了必考题,用来考查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因此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熟悉日常交际用语及对话话题。如:问候;介绍;告别;打电话、感谢和应答;祝愿和应答;道歉和应答;邀请和约会;提供帮助;请求允许;谈论天气;购物;问路;看病;劝告和建议;时间和日期等在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话题及常用习语。以上的情景及话题在汉语中也是很常见的。但中英文在思维及表达方式上差距较大,命题人常从此方面设计考题。如:接电话人说:“This is … speaking.或Who's that?”不说:“I'm …或Who are you?”语言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做好这类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明确大意
首先要仔细审题,即在对话不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弄懂该篇对话的大意(main idea)和情景(如购物、看病、问路和应答、约会、口语应用等)
2.分析对话,试填答案
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分析对话中所缺部分、判断所缺的句子。
3.全文复读,融会贯通
在试填好答案之后,应从头至尾再把对话读一遍,按照对话情境,中心内容,推理判断。
三、单词拼写
单词拼写试题则不同于词语运用题,它不仅仅是单纯地测试单词拼写,而是把单词放在句子中和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考查单词的运用技巧。因此在复习和考试中,解此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所填的词是名词,则要注意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如果是可数名词,则要注意它的单、复数形式。
2.如果要考查的词是形容词、副词,则要注意其等级变化,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特殊的形式,像:bad, badly, ill所共用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式worse, worst;像little的比较级、最高级less, least等,更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
3.如果是动词,则要注意其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还有过去式,过去分词等变化,以及其非谓语动词的运用。
4.如果是人称代词,则要注意使用的是主格还是宾格。
5.如果是物主代词,则要注意是名词性物主代词还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形式。以及反身代词等的用法。
四、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题,是同学们感到困惑最多的一道题。它从多个角度命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的范围也很广,要想完成好这道题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
1.通读全文,领悟大意。
完型填空常以文章或段落的形式出现,因此,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整体大意就尤为重要。很多同学为了省时间或其他原因,只看选项,不看文章。不看上下文,不寻找文章中句子与句子的关系,结果做出来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2.联系上下文,前后要贯通。
完型填空经常对连词进行设题。因为,连词的使用为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等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对以下连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像:because、so、though、but、and、as、however、so that等。通过发现和正确地运用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意图,获得正确的信息,找出正确的答案。
3.仔细推敲、反复核对。
在做完此题后,最好把所有答案填回原文中,然后将弥补完整的全文从头至尾看一遍,以确保文章上下文顺畅连贯、语法准确、逻辑合理。
完型填空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它围绕一个话题论述,在行文中词语重复、替代、复现和同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个原则,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或同现的相关词,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动词之间的有机联系,确定答案。所以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
五、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在中考英语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分比较大。而且文章题材涉及甚广。像日常生活、人物、史地、科普常识、经济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考生不但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正确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科普常识,以及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因此,同学们在平日复习中,一定要加大阅读量,阅读的题材要广泛。有意识培养和练就阅读能力。在做到广泛的同时,还要进行限时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按时地完成大量的阅读题。在平日阅读中,还要学会带着问题读,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读全文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通过看文章,或上句子的联系,猜测生词。另外,还要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推断。要按照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推断。
阅读理解部分考试题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这类题的常见提问方式为: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快读方法,先从头到尾把文章浏览一遍,因为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要点之间的联系,而较慢的阅读会使你过分注意细节,甚至个别词,因而影响对主题的概括。特别要注意仔细阅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因为大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出现在这两段里。
2、细节题
细节题主要测试学生识别阅读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能力。考生必须特别注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的是何人、何事、何处、何时、何故,在有关此类问题的地方作一个标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查找。
3、词义题
词义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具体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个词或某个短语的意义的能力。遇到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上下文的种种提示来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2)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等形式派生出来很多单词,因此可以根据构词法辨认其中的词根的含义,就可以判断出其派生、转化或复合词的其他词义。
(3)如果遇到非常熟悉的词汇,一定要尽量撇开其基本含义,注意其引申的意义。
4、推断题
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5、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掌握主题思想和具体事实,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如果能按照以上的技巧来答题,我想你的答案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六、作文
在写作文前,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确定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用所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语言更具有多样性、准确性、逻辑性,行文连贯性和语言连续性,并准确运用时态和语态,还要注意单词拼写的正确性。写完之后,一定要对所写文章通读一遍,检查错误,加以改正。另外在平日的阅读中,就要积累和背诵一些美的、好的、精彩的句子或短文,为自己准备一个资料库。当写作需要时,信手拈来,既快捷,又准确。更重要的是要把老师近期的每一篇命题作文,都精心修改,使其成为上等作文。以便于在考场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千万不要到考场上去现想一篇作文,那种情况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在写作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题目和情景所提供的内容。分析、提炼要点,理顺要点。概括考题所要求表达的全部意思。
2.综合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正确地用词造句,连句成文,进行有效的信息表达与传递。
3.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正确使用结构词和过渡句,使表达内容连贯。
4.书写要工整,要清楚。
第五篇:高考理综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高考理综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理科综合的命题要求是: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那么,考生怎么复习,才能把握这一命题意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呢?记者走进省实验中学,分别采访了在这里任教的河南省物理学科带头人、省基础教学研究室高中物理教学中心组成员、省新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级教师李功毅,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蔡伟宏,全国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研讨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高宏亮,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贾新军。
生物: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今年全国高考理综考纲生物部分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一方面体现出经过多年高考的实践、总结、调整和修改,高考大纲已经基本上完善和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新教材来临之际,高考命题会力求稳定。”生物教师贾新军说,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生物部分只有7道题,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考查,从考查范围看,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且年年考查”的特点,年年考查的知识点有特异性免疫、生物因素或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工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细胞呼吸。能力考查要求仍是四种:即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建议考生在复习中注意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和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实验方案设计。
对于那些重复性、已经掌握的知识性训练,没有必要再做,应该选择那些前一阶段检测中暴露出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的缺陷做适度训练。此外,考生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认真审题,相关知识归类,精心组织语言答题等。
化学:挖掘知识点内在联系
化学教师高宏亮认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部分,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后期复习一般采用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指导复习为辅的方法进行。学生自主复习常包括研读课本,查找疏漏;重温错题,补弱增技。教师指导复习是通过摸底反馈,在全面了解学生共同疑难基础上,统一强调。打破章节界限,注重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复习形式,构建学生知识网络,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技巧,强化化学用语的规范性。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老师此时要少讲,学生要多思考、多总结。
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后期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地把历年高考的热点集中再复习。复习包括讲授有关知识点、热点考题列举、解法常规等。要关注去年的科技信息,如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表面化学,这部分内容和高中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固体表面催化剂、合成氨、电化学等;奥运相关的科技、环保;神舟火箭燃料相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及化学用语使用规范进行强调或训练,努力提高模拟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不要忽视易错点以及知识的盲点、冷点。
高宏亮老师说,备考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验问题和点滴积累,真正弄清课本内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和实验的手法。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连接,熟悉书本中的每个实验装置,每个仪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及用途。
物理:关注技术应用热点
物理教师蔡伟宏认为,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命题设计将更加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查考生得出结论的过程。首先了解知识形成的背景;其次要置身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置身于研究问题的状态,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将物理模型法、等效法、估算法、图像法、极值法、守恒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等物理中好的方法贯穿其中。
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关注“嫦娥一号”等热点问题。“嫦娥一号”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节约能源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用计算机描绘图像等。要注意最新的科技动态与科学发展,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学内容,都是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好材料,建议认真阅读。
蔡伟宏建议考生复习时要对非主干知识“扫描不留死角”,包括前面提到的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主干知识。同时提高审题能力,大题注意分解,加强薄弱环节,要淡化分数意识,以平常心去面对高考,合理分配理综考试时间,这样才会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综合:三科答卷讲究技巧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如果把理科综合的三科考题分开去考的话,许多人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一旦组合在一起,按照现行高考试卷混合编排,许多同学的成绩就会大幅下降。”李功毅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做题顺序不科学,不敢大胆“取舍”。李功毅说,理综试卷的结构是21道选择题,10道客观题。选择题按照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顺序排列;客观题又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排列。考生如果按照这样的排列顺序做题的话,所遇到的题目难度是不断起伏的。生物选择题由易到难,化学选择题由易到难,物理选择题由易到难;然后是物理实验与计算题难度有起有伏,化学客观题难难易易,生物客观题放在最后。这种排列顺序,对考生思维转换能力、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要求都很高。如果不会取舍,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尤其是物理学科放在试卷中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拦在考生面前,常常使方法不当的学生无法翻越,并最终败走麦城。“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解答到物理客观题部分时,一般都是在两个半小时考试时间的中段,精力已经消耗许多,加上考场心理紧张,又想每分必争,舍不得放弃任何一道题,常常在这里耗去大量精力和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后面的化学和生物题。而后面的化学与生物试题,难度往往都低于物理试题,只要有时间和精力,许多学生都可以拿到分数。遗憾的是,许多在前面追求完美的同学,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力不从心,眼睁睁看着会做的题目,却不得不听着可恨的下课铃声,仰天长叹了!”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李功毅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需要考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对于理科综合成绩在240分左右的同学,可以按照题目顺序做题,在做到物理实验和最后一道客观题时,采取一遍过的方法较好。即对物理实验和最后一道题目,先大致浏览一下题目,如果可以理出思路,就一次拿下。不必过于追求准确度,留出时间和精力处理后面的题目。如果一时没能理出思路,就暂且放过,先做后面的题目。待全部题目做完后,再回头主攻这些题。把握不大时,也别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检查做过的题目、提高准确率也可能会捡回许多分数。对于理综成绩在200分上下徘徊的同学,不妨抛开自然题序,在做到物理实验和最后一题时,直接跳过。先认真解决后面的题目,力争拿下化学和生物的全部分数,然后再回头攻克物理难题。尽量避免陷入“物理陷阱”中难以自拔,影响全卷的得分。对于理科综合成绩低于200分的同学,就不要追求每题都做了。首先保证把中等题目的分数全部拿到,难题上,得到多少就算多少,能把会做题目的分数拿到手就是最大的胜利。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如果过于看重每一分,不愿舍弃,就可能会失掉更多的分数。敢于舍弃,往往会得到更多的东西。要知道,物理难题的分数并不比后面化学、生物的分数值钱!容易的分数不要,却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难题的分数,肯定是不明智的。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考前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最佳应试策略,力争效益最大化,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