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生工作民情日志
计生工作民情日志
2014年2月25日晴
今天,一位叫鹿建福的中年人来到计生办,一进门就讲了他的不幸遭遇。原本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不幸于2009年突然降临,18岁的儿子因一场车祸突然离世,妻子也离婚了,今年50岁的他身体也不好,听说计生奖扶对象有这种情况。我耐心听完来人的讲述,待他情绪平稳后,我告知了他这种情况属国家特殊奖扶对象,需要的证明材料有: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户口复印件、离婚证复印件、独生子女复印件、子女死亡证明。具体办理首先要填三张晋中市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附三张一寸彩照,公示表要村盖章签字。如果在办理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的话,我把电话留给你,你随时可来电咨询,需要的话我会亲自上门办理。来人连说谢谢,我说是计生奖扶政策解决了您的后顾之忧,我作为一名计生工作者,就应该为民办事。
梁建彬
第二篇:民情日志
12月1日星期四
下午两点半,我们带着走访慰问的棉被和物资向德党镇明朗村明出发。
沿着明朗村硬化的水泥路,一番蜿蜒曲折之后,穿过一大片农田,就到了明朗村,在德党镇书记杜康文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走访调研。来到敬老院,只见房前屋后重满了桃树、李树。院落整洁还开辟出种植养殖区。到了明朗村敬老院,我认真查看了敬老院各场所及室内设施,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要老人们要注意身体,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安享晚年;要求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要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时刻关心好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在敬老院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确保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随后,亲手将每人一张寒衣被、一套冬衣和一双棉鞋,交到老人手中。
从敬老院出来,我们走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低保户字老旺。走进她的堂屋,第一印象就是陈旧不堪,还是好多年前做的土基房。字老旺正好在家,见到明信坝村书记马忠林和我们来了,连忙起身叫我们进屋坐。来的路上,马书记告诉我们说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多年,常年需要吃药打针。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字老旺今年已65岁,家中有老伴和一个30多岁未婚的儿子三口人,由于自己有病,靠媳妇和儿子种田和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赚钱养活一家三口。去年他们家各项收入不足1万,家里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其他一无所有,属于家庭收入较低,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当我问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时,老人笑着说:“已全部落实到位了!如今党和政府的政策确实好,种田不但不收钱,而且还享受各种补贴钱。可是我们没有多少本事,家里的状况你们也看见了,一家人老的老,日子总还得过下去。”我的心情突然感觉很沉重,深深感到农村还有不少人生活依然非常艰苦。
来到低保户陈东茂的家,家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听住在旁边的邻居说,他到他大哥家去了。村书记连忙叫人去喊,说是民政局的领导对他进行走访来了。不一会儿,陈东茂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人头发和胡子花白,灰布土褂。见到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后,进屋倒茶给我们喝。当我们把慰问棉絮送到他的手中时,老人非常激动,动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不但为我家解决了农村低保,还经常送钱送物关心我,真是感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们民政部门应该做的。”接着,我们坐下来,和他“拉家常”。从陈东茂口中得知,他今年已有70岁,家中有老伴和一个30多岁未婚的儿子三口人,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每天需要打针吃药,老伴也60多岁了,做不了什么活,只有儿子一人有劳力,但因为没文化,出去打工也找不到活干,仅仅依靠种田来维持生活。而且因为家里穷,到现在40多岁了也没娶上媳妇。村里根据他家实际困难,将他们家纳入了农村低保的范畴。我问他,目前村里退耕还林、粮种补贴、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是不是全部得到了落实等情况时,他伸起大拇指:“没得
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都很好!”
从陈东茂家出来大概100米的距离,就到了另一个低保对象鲁志德的家。鲁志德看到我们来了,连忙递烟倒茶。经过仔细询问,我得知他家有6个人口,父亲和母亲都是70多岁了,没有什么收入,加之父亲前几年眼睛有问题,看了很多的医生,钱花了不少,但还是治不好,现在已经失明了,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6年级,一个上2年级,加之自己带有心脏病,不能做重活,家里家外就靠妻子一人忙活,生活非常困难。我问鲁志德家里生产生活中还有其它什么困难没有?他告诉我们:“除了经济上现在有些困难外,主要是村里由于支渠、斗渠、毛渠、堰塘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加上有的渠道两旁植被人为破坏,造成渠道堵塞,从而减少了水的流量,还有不少地段出现缺口,造成本来珍贵的水资源被白白地流掉,使地处偏远的耕地没有水灌溉,就连离渠道较近的水田也不能全部栽上早晚稻。原先渠道刚通水的时候,我家门口的那片水田都能栽种水稻,现在有一半面积的水田因无水而改做旱地。有的田地引不到水,只好打井取地下水灌溉,有时大家为用水,还经常发生扯皮、争斗……”。看来该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会大大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种粮和积极性。
通过对5户的走访,感触良多:没想到,朴实的村民对生活没有气馁;没想到,基层干部与群众如此和谐;没想到,这里需
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依然还有这么多。
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有亟待排解的困难,哪里就应该有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沿着弯曲的田间道路一路回去,我在想:农村干部面对复杂的农村发展建设局面,他们身处最基层,最了解农村情况,工作也最繁琐,而他们得到的回报是微乎其微的,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有些感动,也有些沉重。是的,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补贴力度越来越大,给农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因“大灾、年龄大”等导致返贫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使农民摆脱贫困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步得到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民情日志
关于***村村情、民情的调查报告
根据“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要求,我们驻***村工作组,于3月11日进村,带着“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谋发展、促和谐”的任务,以“四进”(进农家、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和“五送”(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为主要内容,我们先后召开了村支部大会、村委会、村组干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传达了县、镇的会议精神,明确了“千名干部下基层"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议定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纪律和工作日程。
工作组进村要把握的三个重点:
1.确保稳定。(搞好排查摸底,及时化解矛盾,包稳控老上访户)
2.狠抓计生。(扫清四术尾欠,强化基层基础,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计划生育率)
3.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低保户、特困户、困难户的温饱问题和弱势村民的生活问题)
工作组进村要做好的三件实事:
1.筹建***村办公楼;
2.加强完善木本金银花基地建设;
3.发展油茶生产。
我们进村历时40天,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发放了《惠农政策简介》和《公开信》共720份,全村户户必有;二是协助
抓好计划生育,已完成上环6例,结扎两例;三是处理了一起突发事件和稳定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四是开展了入户调查、民情走访,目前已入户调查了56户,还单独接待来访15人次。通过我们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的接触了解,对***村的村情、民情的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村村情调查
1.基本情况
***村是纯农业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十二个村民小组,260户,1457人。劳动力850个,外出打工450人。版图面积4500亩,山多田少,田地面积1013亩。2010年人平纯收入4300元。
2.项目情况
有工业项目一个:页岩砖厂,年产值500万,安排就业110人,人均月工资1500元,年上缴村利润1.5万元;农业项目一个:木本金银花基地,面积500亩,正开发利用100亩,培育木本金银花种苗。该项目于08年与村签订合同,10万元租金,承包50年。
3.村组织情况
***村党支部有6个党小组,41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一名。50岁以上的36人。党员外出打工的7人。在职村干4人,组长12人,退休老干10人。
4.基础设施情况
通组路硬化有6 个组,饮用自来水有6个组,还有6 个组,590人饮用井水;有线电视、通信覆盖全村12个组。
5.民生保障情况
全村已吃上低保105人,已吃上五保户11人,摸底有五保对象未保的5人,还有特困未吃上低保的1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百分之百。
6.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委”班子战斗力、号召力有待加强。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差,缺乏集体经济财源点。
三是村容村貌差,缺乏新农村气象。
(二)***村民情调查
工作组入户调查:目前已入户调查了56户。涉及九组,十组,十一组,一组,从村民反映的情况看:所有的惠农、惠民政策在这里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村民普遍认为党的政策好,也落到了实处;从村民的住房看;56户住楼房的38户,住红砖平房的11户,住土砖房7户,其中住土砖危房的四户五人。调查的56户人家其温饱不存在问题,但困难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是:大病救助问题,危房改造问题两个方面,群众呼声很大,要求很迫切。
通过调查,我们工作组也发现了村民的共性问题:
一是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和事情看得比较淡,集体荣誉感不强。
二是缺乏对科学种田的认识,基本上是“年糊年,种现田”,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水稻一年只种一季,虽然他们以种田为主,实际上是附带,田地闲置严重。
三是缺乏勤劳意识,做事的人少,闲散的人多,惰性比较突出。
四是好玩好赌的风气依然存在,影响整个塆村。
五是村民私自建房突出,无手续、无规划,随意在自己责任田建私房。
六是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私下交易责任田的现象,特别是主干路边的田地,收钱卖田地的事时有发生。
(三)问题的整改
1。进一步加大宣传党在农村的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力度,特别是党的惠农、惠民政策要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
2。强化科技信息培训学习,适时主办两期种植业、养殖业培训班。指导和引导农民搞好科学种养,实现增产增收。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土地法》、《合同法》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学习,要让广大村民学法、知法、懂法、不违法。
4。大力提倡勤劳致富,反对和制止赌博歪风,树正气,讲文明,使全村的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
5。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扎实开好支部生活会、民主测评会,查问题,找差距,抓整改,加强村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两委”干部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而提高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工作组下一阶段的工作
1.继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签到,坚持值班,坚持写好民情日志。
2.继续做好入户调查,入户率要达到100%,目前还有近300户有待于我们上门走访调查,要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主要是要多看、多问、多听,真正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怨什么。知道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最终的解决落实,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3.把握三个重点(确保稳定、很抓计生、关注民生),抓好三件实事(筹建村办公楼、完善木本金银花基地、发展油茶生产)。
4.实现最终目标:完善村规民约,融洽干群关系,理顺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驻***村工作组: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民情日志
民情日志
4月30日天气晴中午10:30,家住和平社区粮食局住宅楼3单元103室的张大伯,慌忙忙地赶到施工办公室反映,3号楼从8点停水到现在,让我们看看是否是施工原因造成。
因为马上就要到居民做午饭的时间,若不能及时找出问题所在,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况且这种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也没有通知居民及时存水,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群众便会怨声载道。想到这里我也非常着急,立即通知了施工队前来检查原因,并询问最近是否有挖槽挖断水管的现象,施工队回答都是最近没有挖槽方面的施工。直到11:00也没有找到问题所在,然而这时已接近居民下班回家的点,若再找不到原因,将无法给居民一个好的交代。正在一筹莫展时巴部长也急匆匆地赶到了现场,进行观察,我们一边看一边考虑解决方法,巴部长让施工队准备加派人手,并询问张大伯是否还记得送水管线的走向,张大伯叫来一直住在这栋楼里的李叔,李叔急切地向我们指出送水管线的大约走向。巴部长便吩咐施工项目经理让所有施工人员顺着送水管线的大约走向开始开挖检查,而这时已经11:30,住在这栋楼里的居民已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情况非常紧急,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群众时不时讨论着施工队伍能否做好,在群众争议的眼神中,我们的施工过程陷入了尴尬的处境。正在这时,有人说发现了水管的断裂处,我和巴部长赶紧跑过去看,原来这是一条最初使用的旧的铁质的送水管道,因为久埋地下,加上水管旁边的土层反碱,铁质管道已被腐朽,巴部长让我吩咐项目经理先用材料临时搭接起来确保居民不耽误做饭时间,然后又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送水管线腐朽问题,上级领导当即决定明天下达停水通知,并向自来水公司联系要求他们明天开始给和平社区粮食局住宅楼3单元换新的PVC质送水管线,这样居民便不会担心水管腐朽带来的水质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这里居民的认可,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体谅,施工方和居民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缓和。
由此看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群众,多为群众做实事,这样我们党的各项政策就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规划建设部的的各项工作也能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脱贫攻坚民情工作日志
脱贫攻坚民情工作日志
脱贫攻坚工作日志篇1
2月20日
晴
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今后,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思路展开工作,帮助上庄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脱贫攻坚工作日志篇2
“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党的作了明确答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莲池村见到郑华时,一大群群众正围坐在周围听他宣讲党的精神。
今年,省国税局作为省党建扶贫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工作队牵头单位,选派遵义市国税局总经济师郑华担任工作队副队长,按照省委将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有机结合的要求,郑华兼任全省同步小康驻隆兴镇莲池村工作组成员。笔者从郑华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看到他的工作情况,而且还深切感受到他们帮扶道真的满腔真情。现摘录部分整理于下:
3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莲池村饮水工程完工。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XX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工作组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资投劳建设。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上午9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XXX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4月19日
星期五
阴
深入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和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后,省国税局薛建英局长一行在县委七楼二号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局长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县委县政府总体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并对帮扶具体事项进行了明确。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烟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薛建英局长这次道真之行,落实和协调项目10余个,涉及帮扶金额2000余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日志篇3
扶贫搬迁是个好办法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XXX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一页更多“脱贫攻坚民情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