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1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一.小组分工
1,sh
2,cz
3,fq
二.过程报告
1,小组讨论分工
2,开始做第一大题,每个小组负责三个分配表的主要分析制作,之后,各自阐述各自的分配表原因,小组成员达成共同意见,草表形成。
3,第二题目,做出三种答案,经过讨论,并与外组同学进行讨论后得出统一结果。4,第三题目,同样两人做出一份答案,论证后得出统一结果。
5,第四题目,每个人都去做,并同外组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6,各自开始绘制表格,得出自己的报告。
三.设计心得
1,小组分工在这个实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分工合作,使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效率,仅用了三个下午,泡了三个下午图书馆,所有人的工作都已完成。
2,费用分配表的绘制,的确使我们对成本会计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自己亲身去绘制,去做了,才能懂得。我们都不是掌握的特别好,但是书上都有例题,于是我们就开始翻开例题,对应着做出每一个表格,虽然有过很多反复,但到了后来,竟然也会觉得有一种特别兴奋的感觉。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原来是这样。
3,让我们深刻的一些分配方法,比如,交互分配法,约当产量法的使用,让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
4,虽然,我们都顺利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得到了共同的结论。后来经过讨论,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原本可以弥补的东西可以使我们的结果更完美的。比如我们的课程设计表格绘制,本来可以统一的。大家各自手绘,有些影响效率。其次,图书馆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小组作业的地方,在我们讨论中可能影响周围的同学。最后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着实不是扎实。需要在以后得工作中去训练了。
四.一些感言
组长的强硬,中午把我们召集到图书馆,强迫学习感谢他的强硬,让我们早早完成课程设计,有了更多复习期末考试的时间。
—h
c的认真和执着,和钻牛角尖,好学生的风格,对我们的贡献极度大。
—f
我最感谢s和q,他们默默的把我们的每一张表格的雏形给画出来,最让我们头疼的东西,被他们解决了,感谢,感谢,呵呵。
—c
老师的要求,一个小组必须男女都有,我最佩服和感谢这一点,让我们每个小组都会是最优组合,负责,我们肯定又和以前一样,各自宿舍一个小组,大学四年,我们就认识了宿舍的五个人。感谢史老师。
—z
z说他文采好,于是我们看着他敲出这些东西,还煞有其事的给我们做采访,让我们感言,很开心,我们这么融洽。
—q
感谢大家。
—s
第二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的微观经济管理课程。本课程在系统地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锻炼)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加深对成本会计中的重要概念、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
2.初步掌握有关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方法。
3.了解并熟悉一些常用的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根据给定的企业经济活动场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三、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需要先行修读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和更全面地认识并应用这些专业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方法。
四.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理论教学设计思想。
对“成本会计”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理论的把握体现了“必要、充分和可能”的课程设置原则。“必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充分”是指专业技能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打折扣。“可能”是指教学内容、课时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充分考率学生状况,不搞花架子。
2、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注重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相结合,在立足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企业成本资料作为案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中心”、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五、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置于后续课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重点阐述。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七、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
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有: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成本控制法。2.成本会计课程的难点
成本会计课程的难点有:分步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等。3.解决办法
对于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理论课堂教学、虚拟教学、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多看、多听、多做,通过去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请企业兼职教师上课和开设讲座等方式来解决。
八、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1.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2.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熟知财经法规,特别是与会计学相关的法规。
3.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由于《成本会计》课程难度较大,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讲清课程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运用,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财经类的书刊,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4.通过各种可能的媒体(电话、E—mail等)提供学生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师要按时、认真布置作业,在批改作业时,要加注评语并有详细记录,此外,还要进行作业讲评,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建议: 1.认真阅读教材
学习有许多环节,但是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只有通过阅读教材环节,我们才可以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其他学习环节才能进行下去。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材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教材中做旁注、或把某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整理归纳出来,以便日后复习时使用。3.学练结合,以练促学,认真独立完成练习题
这里的“学”是指平时系统的看书学习,这里的“练”是指做习题。平时做习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做习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攻克一个个薄弱环节,可以系统地归纳出每一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务操作。
第三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引言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当我们学完成本会计课后,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对成本会计有个整体的了解,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对会计知识的兴趣,培养在今后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有利于我们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培养自己的会计实践能力,能够强化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与流程,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会计业务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会计实务紧密结合。本次课程设计也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查,为我们以后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实习内容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期内,我们按照要求严格进行了实习,以下为具体的内容和实习的步骤:
2.1 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根据所给模拟企业的资料内容,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并登记辅助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再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辅助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基本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最后计算在产品及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会的计基础部分,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几方面进行了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上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正确分配。这些内容难度并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仔细,就能熟练掌握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计算比较简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分配计入个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
2.2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简化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对品种法,分批法、简化分批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进行了模拟实务训练。期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很多企业都用这种方法;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简化分批法是按累计分配法计算产品成本: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在几种方法中,分步法是最难的,主要难在成本还原。实习收获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 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在经过了将近两年的会计专业学习之后, 我可以说对会计这个学科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是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中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的,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只能成为空谈,而实习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想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习别 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外还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记录,计划,和总结自己所遇到的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总的来说,两周的实习让我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既然要学一门专业就要学精了,肤肤浅浅的学和求真务实的学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在短暂的实验过程中,我也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计是无处不在的,认真学习会计,时刻关注会计不但可以维护自身的权利、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把握对经济动脉的敏锐度,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倍努力,让自己掌握好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的重视理论也实际的结合,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在实践中检验与巩固自己的知识。正如人们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知道阳光的温暖或灼热,实习使我们加深了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管将来如何,我们都应该好好用我们现有的会计知识规划现在,不管失败或是成功,就如:失败是什么,其实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实习建议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此次的成本会计的实习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的,对于这次实习的我有以下几建议:
(1)实习的时间太短了,有些东西根本来不及做。这次的实习安排了我们十二天的操作时间,但是实习的内容有点多,做起来很赶,甚至是来不及做,希望可以安排的时候次数、时间放多点;
(2)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正是我们准备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是上午做实训下午晚上复习功课,而且因为我们都在南湖校区,每天早上坐校车去东院颇有不便,因为校车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希望可以将实习的时间该在学期初的时候而且最好能在我们居住的校区; 成本会计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比较——我之见
5.1 定额法
5.1.1 定额法定义
定额法是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标准,在生产费用发生时,就及时提供实际发生的费用脱离定额耗费的差异额,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额,并且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5.1.2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的完工产品或半成品。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只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或者同时计算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
(2)成本计算期间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定额法一般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企业,只能按月进行成本计算。
(3)产品实际成本是以定额成本为基础,由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部分相加而组成。
(4)每月的生产费用应分别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方面分配于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5.1.3 定额法的适用范围
用于已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定额管理制度,产品定型,各项生产费用消耗定额稳定、准确,财会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强的企业,主要是大批量生产的企业。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由于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既可以是最终完工产品,也可以是半成品,所以定额法既可以在整个企业运用,又可以只运用于企业中的某些车间。
5.1.4 定额法的优缺点
其优点表现在:(1)由于采用定额成本计算法可以计算出定额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差异额,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2)由于采用定额成本计算法可计算出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等项指标,有利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
(3)通过对定额差异的分析,可以对定额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定额的管理和计划管理水平。
(4)由于有了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可采用定额资料对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其缺点表现在:(1)因它要分别核算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工作量较大,推行起来比较困难;
(2)不便于对各个责任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3)定额资料若不准确,则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5.2 标准成本法
5.2.1 标准成本法定义
标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
5.2.2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1)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员素质条件为每一个成本项目制定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标准成本。在区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后,必须制定弹性预算下的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加上成本差异构成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3)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账户可按标准成本直接入账,简化了账务处理工作。
(4)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分析过程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检查过程、员工积极性的激励过程和企业业绩的评价过程。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实现了有机结合。
(5)标准成本法也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处理各生产流程的成本累积过程,所以也要结合使用几种主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标准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也依所采用的这些方法而决定。
5.2.3 标准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尤其是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并且对企业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而单件、小批和试制性生产企业因为要反复制定、修改标准成本,得不偿失,比较少采用。
5.3 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之异同
5.3.1 相同之处
(1)都在事前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2)都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
(3)都进行成本差异的事中和事后分析,并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因此,两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对于成本的控制作。
5.3.2 不同之处
一、制订目标成本的依据不同
(1)定额法。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以及计划单位成本、分成本项目(即原材料费用、生产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来制订的。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通常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二、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不同
(1)定额法。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定额法下的差异是通过每一笔领料或加工零件来揭示并通过差异凭证来反映。如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方法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三种,其中限额法下的差异凭证又有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定额法工作做得很细,而且工作量相当大。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往往根据一定时期实际产量的实际消耗量和实际价格与实际产量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计算比较来揭示差异,没有专用的差异凭证。如材料成本差异只是通过公式计算,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耗用量-标准价格×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法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查明差异原因的工作不是十分细致。
三、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定额的差异(即材料、生产工资、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等三大类五项,设置口径较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这一类,具体包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四大项九种,设置口径较细。
四、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较为简单,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差异,且不是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而是与定额成本在同一个成本明细账中进行核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要为各种成本差异专门设置许多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并详列于利润表中。
第四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小结
成本核算方法并不仅仅只有传统的一种,还有源自美国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以及源自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德文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文Flexible Standard Costing),更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把成本会计推向更高更完善层次的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由此可见成本会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生气盎然的实用型学科。经过一学期对传统成本法的细致学习,加上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本人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传统成本法的应用,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它的局限性,并对作业成本法等新兴核算方法产生了兴趣。因而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针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进行比较和浅析,同时对本次实习做一简单总结。
1.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1.1 传统成本法
1.1.1 传统成本法的原理
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所谓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
1.1.2 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
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时,这样的分配比率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而如今,许多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并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出个性化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生产状态由“多人操作一台机器”转变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因而,固定制造费用占有的产品制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直接人工转移到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1
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1.2 作业成本法
1.2.1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的产品单位成本。即①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1.2.2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成本。将能够直观地确定为某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资源成本划为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或服务成本,其余部分则列为作业成本。
(2)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如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员工培训、材料处理、机器调试、质量检查、包装、销售、一般管理等。
(3)计量作业成本。根据资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即作业成本。
(4)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往往不只一个,应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罗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有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产品批数、收料次数、物料搬运量、订单份数、检验次数、流程改变次数等。
(5)汇集成本库。即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如动力与维护费用可归入一个成本库。
(6)作业成本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分摊成本=某作业成本(库)分配率/被某产品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7)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及
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1.3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1.3.1 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1.3.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absolute inaccu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1.3.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即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后的半成品转入到第二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
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似的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环环相扣,衔接非常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业减少了存货带来的费用。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
1.3.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1.3.5适用条件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
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1.4 结论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它不仅局限于多元分配基准,而且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这种量变和质变、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基础,由于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然而,作业成本法并不满足管理对成本信息需要的万灵妙药,与现行方法相似,它的价值也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需要牢记的是:作业成本法提供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仅间接地与管理决策相关,所以要想发挥决策方面的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此外,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未分配任意性的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的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的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完美无缺。综上所述,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运用到实务操作中不一定可以完全避免一些成本共性问题,以致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分配的色彩,这是作业成本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之处。
2.弹性边际成本法
2.1 弹性边际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文简称GPK)是一种以广设成本中心为责任中心,以贯彻责任制为特色的融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和责任考评于一体的成本会计系统。该成本系统由满足外部需要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和满足内部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系统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2.1.1成本中心的设置。
GPK设置的成本中心称之为广设成本中心,它由同质的作业构成,与我们传统的责任中心设置不同,传统责任中心是按职能部门设置的,如:分厂、车间、班组为传统的责任中心。广设成本中心是按同质的作业设置的,不同质的作业不能设为一个成本中心,必须将不同质的作业分开单独设置成本中心。
2.1.2成本性态的分析
在该方法下,也要将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该成本中心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才是变动成本;辅助成本中心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因果关系的原则分别向基本生产成本中心分配。基本生产成本中心的产品成本由本身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加上从辅助成本中心分配过来的“变动成本”构成。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便于向经理人员提供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2.1.3.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各成本中心负责核算和控制该中心发生的全部费用。各成本中心可以以成本预算和成本标准,如工时消耗标准、实物消耗标准、费用标准等作为成本控制标准,借助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方法对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成本中心要对出现的不利差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将其分为自然差异和人为差异,而只有人为差异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这应由造成该差异的成本中心负责。
2.1.4.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在GPK下,企业一般都建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层次的成本管理责任。如:德国铁路公司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分为4级,自上而下分别是:控股公司——股份公司(5个)——铁路地区(7个)——成本中心,成本心按地区加功能的不同来划分,整个德国铁路公司共有7 000个功能,划分为50 000个成本中心。在德国的企业中,每一个成本中心就是一个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
3.实习内容回顾及总结
3.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根据实训内容,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和“职工福利费用分配表”,分别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和“职工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在原设置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及制造费用明细账中进行登记。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几方面进行了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上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实际产量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直接分配法分配,比较简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分配计入个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
3.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简化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简化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种方法,基础而实用;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计算最复杂的的,尤其是成本还原。
4.实习感想及建议
虽然对新兴的核算方法感兴趣,但是实践操作还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成本核算最需要耐心和细心,这也是对我这个急性子和爱嫌麻烦的家伙的一个巨大挑战。刚开始几天毛毛躁躁纰漏百出,但是渐渐的就静下心来,能够一丝不苟的登记,计算,而且速度也大
大提高。
我认为课程设计对加固我们对成本会计的掌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点小建议:
可否考虑更改实习时间,以免和考试冲突影响实习效果;
可否考虑加入对新兴核算方法的实践,我认为诸如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很重要也很实用;
可否考虑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大量时间都花在按计算器上,而且错的几率比较大,若实现电算化,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并节省了时间,可以操作更多的方法。
第五篇: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我们最初的想法是使用红外对管来作为报警系统的识别硬件,但后来发现,那样虽然成本较低,但是电路连接十分复杂,并且灵敏度不高,因此我们最后决定使用光电开关。
(2)光电开关在正常状态下的信号线是9V电压,而且电流较大,为不损坏单片机我们设计了分压电路,采用了2千欧和3.3千欧的电阻,同时限制了电流的大小,以保障单片机的安全和整个系统的稳定。
(3)实验中JTAG与PC连接不上,以为是JTAG损坏,后来发现原来是我们所需的USB口转串口的线需要驱动程序。在我们安装了驱动之后,JTAG与电脑顺利连接,可以烧录程序。
(4)端口分步定义时系统总不稳定,采用ICCAVR自动定义时就好了许多,大概分步定义有时序问题。
(5)我们所发的多功能实验板上没有红色led,本想外加红色发光二极管,却发现光电开关自带红色信号灯,且完全满足。
(6)在实验中我们发现for循环不利于程序的稳定运行,于是我们就把报警程序尽可能的分步写出而不再使用for循环。
团队管理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期的课程设计,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协作,真正的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有利之处,真正感受到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一起时的强大的力量。我们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1)要有奉献精神,不要怕自己多做了,不要怕自己承担的任务有多重,而其他成员做的很少。多去做一点又不会吃多少亏,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当其他成员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时,团队还可以有效的运行。团队成员之间应团结互助,不计功过得失;(2)分工上不能马虎,要具体到个人,每个人负责哪部分任务,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有明确的说明。这一点我们庆幸自己做的很好,从一开始我们就通过集体商量确定各个成员的分工,接下来每位成员都只用按照自己的任务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效率非常的高。分配各成员工作时,应各尽其能,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3)具体工作时,各成员应频繁交流,避免各自为政,最后导致软硬件不兼容,或是论文作者无从下手;
(4)当工作出现问题是,各成员应仔细商讨,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决不应推卸责任,更不能相互埋怨;(5)每个团队都应有一个核心,负责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工作,调节各成员之间关系,使团队和谐发展,使各成员为尽早完成任务而努力;此核心成员还应该兼通软硬件设计,从而沟通软件编程人员和硬件设计人员,在出现问题时能从全局考虑尽快解决。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由衷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学来的知识不只是用来完成试卷的。
其次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一向惯于“独立思考”的我们学会了积极的同团队成员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和同学多交流多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学会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往的学习都是老师讲学生记,不懂得地方就靠解答大量习题帮助记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后的考试。课程设计使我们发现考试真的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整个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不再是用学到的知识解题,而是在实际运用时遇到什么学什么,重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总之,这学期的单片机程序设计,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成员分工情况: 隋淞印:总体设计及硬件焊接,程序烧录,论文、总结及PPT编写。
唐国梁:软件设计及后期调试。孙家齐:硬件调试及Protel原理图。
以上是各成员分工情况,实际工作中大家通力合作互相补充,共同为完成课程设计而努力,任何一个成员的贡献都是我们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团队各成员的贡献系数为:
隋淞印0.4
唐国梁0.3
孙家齐0.3 课程改革的建议:
(1)这门课能很好的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很好的课程改革方式,我们支持继续开展下去。
(2)有一点让我们感到不方便的是,教材的发放工作有点乱,大家没有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也相信以后学弟学妹们在学习这门课时会有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3)实验室设备应该再齐全一些,那样会更方便同学们的使用。
(4)没必要给出太多的现成的课程设计项目,应该鼓励大家自己去开发课题,自己动手解决,那样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创新目的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