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是针对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所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由于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制定的人口生育政策与群众个人现实的生育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致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的事情。自从城市社区成立以来,作为国家计划生育管理基层部门的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区居住人群变得复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当前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出现了不少的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搞好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了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我自2003年到仪征市真州镇城南社区以来,就一直从事着计生工作。我社区属老城区,地处仪征南大门。东至泗源沟节制闸,南至长江边,西至大庆路,北至扬子路,地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社区内现有居民3239户,总人口9321人,并且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人员混杂。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初步分析了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同行商榷。
一、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脱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居住地为主。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实施管理的地位作用是平等且截然不同和不可替代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和相辅相成的。从户籍地是流动人口的源头和“母体”的角度看,户籍地流出人口的管理作用对于现居住地更为重要。相比而言,现居住地对流入人口的管理是动态的、有限的,短期、可变的。一旦流入人口因工作、生活或生育等情况变化离开原地流向他处,原流入地则因其超出管辖范围而无能为力。新流入地由于情况不明,管理不及时,就可能使这部分脱管、漏管。户籍地的管理原则弥补了现居住地的不足和缺陷,它将流出人口同常住人口一样作为自己的长期管理对象对待,不会因流入地变化而变化。由于城乡差别,城市社区的流出人口除婚嫁出的育龄妇女由现居住地管理,不再回原籍外,大部分都是未婚的男女青年,这部分人一旦脱管漏管,就会成为重大隐患,不仅会影响现居住地管理水平的提高,更会严重影响户籍地常住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保持和稳定。目前,社区流出待业青年尚存管理脱节现象,一旦办证或不办证离开户籍地就很少回来。甚至出现未婚妈妈现象,有的孩子父亲一去不复返,这些未婚妈妈自己又无力抚养婴儿,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这是当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遇到的一个难题。
(二)转型期弱势群体规模增大
国际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研究者对弱势群体有一个相同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而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对象是以下五种人:(1)居住在本社区的纯居民;(2)户口在本 1
社区、夫妻双方均已下岗并居住在本社区的育龄对象;(3)户口不在本社区、夫妻双方均已下岗但居住在本社区的育龄对象;(4)户口不在本社区但已在本社区范围购房居住的外来无单位的育龄对象;(5)外来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对象。这五种人大部分就是被社会所称的弱势群体。伴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失业、下岗职工逐渐增多,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危险。如社会上出现的“包二奶”现象、出卖肉体现象等,大多就是弱势群体中的育龄妇女。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居民,由于难以破除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陈腐生育观念,出现富的罚着生现象,这一群体的计生管理一旦失控,势必会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住房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松动,居民迁移频繁
住房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松动,居民迁移频繁是给社区计生工作带来的另一难点。过去职工居住的是福利房,福利房产权归属单位,职工不能私自出租或转让。房改后,居民居住的房屋均已购买了全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屋可以随意出租或转让。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商品房的职工越来越多,房屋转让、出租的也就随着增多。此外,人口管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户籍制度的松动也使得一部份人的自由迁移定居得以实现。由于上述原因,使社区居民迁移现象增多,社区在短期内很难掌握人员变动情况,给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
(四)婚姻制度的改革给计生工作带来新问题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公民年满22周岁、女性公民必须年满20周岁方可结婚登记。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职工、家属积极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男性公民年满25岁、女性公民年满23岁后,向所在单位、街道提出申请,到医院婚检后,持单位证明,婚检证明,户口本等到区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随着2002年9月1日国家《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婚姻登记制度也跟着出台了新规定,从2003年10月1日起,到法定婚龄的男女公民只要持户口本即可到区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无需单位、街道计生部门出具任何证明。使社区管理人员在短期内无法掌握本社区青年、特别是待业青年的婚姻状况,不能及时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对婚嫁人社区的流动人口也无法及时掌握,给计生工作带来隐患。
(五)计生统计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人口变动数据信息是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不断地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设备。目前,社区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不仅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而且还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各社区虽配备有电脑,但没有建立专门的计生网络,使数据处理和各社区间信息交流不便,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作用。
(六)社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突出问题
1、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
部分社区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执法过程中依然存在盲目执法、暴
力执法。在部分社区由于领导法制意识不强,对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往往不是依法,而是依据个人的情感、情绪,以及依据和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等因素开展工作,执法随意性比较明显,导致行政侵权,违反程序执法,甚至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发生。
2、存在“舍本逐末、追逐利益”的现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及一些腐朽思想冲击,在社区计生队伍中也有少数人往往因利益的驱动,加之乡镇(办事处)财政供给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将政策外超生等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和罚款作为给计生机构的日常经费、职工福利资金的来源或补贴,出现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造成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有的社区在抓计划生育过程中看到非法怀孕的不去抓,而等小孩一生下来了就跑去罚款。
3、违反程序执法时有发生。
法律的执行要求执行者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所规定的一整套程序和步骤来进行,而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就存在这样一些认识偏差:计划生育是国策,怎么搞都有理;计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不好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少数社区计生执法者无视计生法律、法规之规定,或者为了追求工作效率,不依法定程序,甚至违反程序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未背离执法目的,但程序不到位同样是违法。
4、计生执法队伍不稳定、人员错位、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区计生人员虽然参加了各级计生部门的法规知识培训,并为其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件,但社区工作头绪多,待遇低,人员极不稳定,有的计生工作人员刚刚熟悉计生工作就离开了社区或者调入其它单位,导致人员错位,工作素质偏低。加上现在社区费用少、工资低,留不住人,执法工作难开展。
5、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到位。
近年来超政策外生育现象比较严重,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依据法律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但很难征收到位。其原因是:一是超政策外生育者经济能力差,交费不起。二是个别超生者抵制不交,作为计生部门无法律依据的保障措施及强制措施。三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难,也给计生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针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出现新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充实和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通过政府的协调,加大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构建社区计划生育信息网络。
(二)加强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管理
加强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外出育龄男女必须持有户籍地开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居住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必须建立对流动人口信息灵通、反应快捷的网络体系,加强对流入人口的管理,杜绝“超生游击队”。
(三)加强与物业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通过加强与物业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深人基层,拓展居住人员信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社区居民的流入、流出情况。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区、街道、社区、楼、组五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对社区内各非公有经济单位的计划生育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功能的逐步完善,社区内非公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类单位和组织越来越多,且人员居住复杂。因此,必须加强这些非公有经济单位法人的计生工作贵任,实行法人或第一负责人的计划生育负责制。
(五)采取适当措施,解决计划生育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宣传,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它对法治实践有重大影响。当今社会强调“法律统治”、“以法治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法律规定。因此,要克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人治”等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尤其是要增强计生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执法主体思想意识层次上杜绝其执法违法、职权异化等现象,改变其淡薄的依法行政观念。
2、提高计生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针对执法人员而言的。计生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未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有关。因此,必须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考核,提高他们的执法自觉性。
3、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一是完善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以上级部门对下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为主的模式,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下级行政执法在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档案管理是否规范;认定事实、处罚依据、案件定性是否准确。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系统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政务公开,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增强计生行政执法透明度,同时充分发挥和拓宽居民自治委员会和计生协会在计生行政执法中的民主监督职能。
4、协调和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
由于计生部门受法律法规之规定权力所限,征收社会抚养费及督促计生对象落实各项节育手术和“三查”等无强制性措施,致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为此,各级政府应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利用组织、宣传、公安、工商、监察、法院、广播、人劳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于拒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该采取组织措施的采取组织措施,该动用法律强制手段就动用法律强制手段,这样就能形成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局面,促使计生对象守法,不敢违法。
5、提高计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是把好执法人员上岗资格关。二是对在岗执法人员强化法律基础知识、依法行政知识等学习。三是创造条件选送执法人员到法律院校进修,以适应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更新。四是举办执法人员政策、法制理论研讨会,交流执法经验,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计生执法队伍,才能真正公正、公平地贯彻执
行好计生行政法律、法规。
6、提高计生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
不可否认计生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由执法者个人错误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对计生干部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搞好党纪政纪、工作纪律、人生理想教育,使执法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依法行政理念,才能将计生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范于执法主体之思想意识中。
从五十年代提倡节制生育开始至今,五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3亿多人口的出生,但人口基数大,资源匮乏及陈旧的生育观,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分析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问题、新难点,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我们就能够一如既往地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2009年7月10日
第二篇: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但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提出和实践,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执法环境的深刻变革,干部群众思想的深刻变化,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刻转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呈现明显弱化的趋势,急需进一步分析、研究,采取刚性措施予以解决和处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深入乡村,对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存在问题
(一)社会阶层深刻变化,群众思想千差万别,低生育水平反弹。一是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育龄妇女家庭负担的减轻,小孩抚养成本的降低,导致原本只要一个小孩的,现在又想生育第二个,这是导致低生育水平反弹的重要因素;二是是现在正处于又一轮生育高峰期,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正是生育期,他们想生二孩欲望性很强。三
划生育工作面广,内容复杂,做人的工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不行的。当前乡镇干部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乡镇计生办主任工资待遇享受科员级别,负责的工作任务和承担风险责任比其它部门分管领导还要重;同时,基层干部待遇低,与县直机关干部相比做的工作多,担的风险大,待遇却很少,明显不公平;再者就是计生工作缺少激励机制,作为“一票否决”工作奖励不多,处罚倒不少,片面的处罚只能导致计生工作无人愿做,就是迫于组织压力做了,也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没有任何工作积极性。
(四)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空间缩小,方式单一,计划生育工作手段弱化。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一律用强制手段控制生育数量,而是为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依法行政。乡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柔性手段来实施,如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等。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例如:有的对象利用家庭老、弱、病、残人来威协,利用社会渣子来干扰,引起不明真象群众聚会,在各地不胜枚举。这些人以一带十,从而造成整个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五)流动量大,管理成本增加,基层难为无米之炊,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
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甚至有更多百姓加入躲避、对抗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行列,造成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软化。
(七)各行其事,各自为阵,部门配合协调差,难以形成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合力。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完成的,它必须由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尤其是有的医院在接收产妇时不凭有效证件接待、记录,也不向当地计生部门及时反馈情况,导致政策外怀孕异地出生。而公安和计生部门也缺乏有效对接,很多基层派出所完全按照公安部门内部规定办理户口和身份证,没有利用职能认真查验计生部门相关手续,也没有认真开展严厉的溺婴、非法鉴定性别等非法犯罪的惩处;教育系统也缺乏对学生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教育,导致未婚青年早孕、早育现象逐年上升。
二、几点对策
(一)加大典型案例宣传,着力维护计划生育政策权威,尽力营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前,除认真宣传贯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外,要加强典型突出成功查处案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群众的神经,树立百姓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国策的权威。强化计划生育刚性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民自治,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活实际,对个别计生限制性政策做好适当调整。
(四)尊重客观,解决实际,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当前计生队伍老化、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对当前计生队伍特别是村级专干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计生专干队伍;二是减轻计生专干工作压力。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尽量减少,使其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计生工作;三是切实解决乡镇计生办主任级别和待遇,以利调动其积极性;四是提高专干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相对其他同志来说,工作量大、责任重,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获,稳定人心;五是尽量减少政治压力,让其放心大胆工作,而不是提心吊胆工作。按各级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计生工作业务指导者和操作者。计生工作是大家的事,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的计生干部却成了所有计生工作的承包人,所有计生责任的承担者。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计生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五)进出联动,从严管理,探索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
第三篇: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美罗乡 白伟)
计划生育作为我的一项基本国策已实行三十余年,经过不懈努力,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刻转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呈现明显弱化的趋势,急需进一步分析、研究,予以解决和处理。
一、存在问题
(一)政策外生育仍然突出。一是在农村地区,“一个孩子嫌少、两个孩子正好、生个男孩养老”的旧传统生育观念仍未彻底改变。尤其是目前各地均时有出现老年丧独子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冲击较大。二是再婚家庭一般把再生育一个孩子作为维系新组建家庭的纽带,想方设法超生。三是经济落后地区大龄青年较多,部分大龄青年为“拴住”女方,与不够法定婚龄女方生育现象明显。
(二)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越来越多,外出人口居住、工作场所变动快,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三)宣传效果有待提升。目前群众对计划生育仅有基本概念,对很多细节政策、生殖健康知识连一知半解都谈不
上。虽然各级政府在宣传工作上人、财、物均投入较多,但群众互动性、参与度不够。
(四)基层计生工作力量不够。乡村两级是计划生育的关键,但目前计生专干不专计生的情况突出。现在的基层工作主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人口发展这种长期才能显现效果的工作,各级政府重视力度有所下降,致使很多专干身兼数职、也有很多专干刚被领上路就被安排做其他工作。加上计生工作是乡镇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的岗位之一,责任也较大,且因历史原因被部分群众不理解,很多计生工作者对职位归属感、荣誉感不多。
(五)村级工作有待加强。个别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对违法生育户,存在不想抓、不愿抓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不想抓,是由于受村委会三年换届的影响,个别村干部怕落选、丢位子。不愿抓,是由于世代均在一个村子里居住,撕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怕得罪人。
目前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计生协会作用发挥甚微。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农村中心工作是经济发展和稳定,村级干部精力不足;一方面是开展工作经费不足,无法调动干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也是由于基层计生干部文化程度一般,对如何开展工作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再者,由于计生工作方式的转变,在我县等其他经济较差或无村级集体经济的地区,对群众缺乏约束力,也缺乏激励群众遵守计划生育的村民自治措施。
(六)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在农村地区,政策外生育的多为家庭较困难的群众,社会抚养费对很多农户来说是数年的积蓄,很多农户以种种理由拖欠社会抚养费直至孩子上学,才想到缴纳社会抚养费,有的农户为少缴社会抚养费更是多次闹访、缠访。
(七)利益导向力度不够。我县目前除三项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外,对独生子女家庭参加新农合、独生子女考上大学、独生子女义务教育作业本费等均有补助,对于补救、长效措施落实也有一定激励,在雅安市来说相对财政投入力度较大。但综合计算,对于计生家庭的奖励资助,在目前经济水平中,群众仍然觉得是可有可无。
(八)部门联动作用发挥需深化。人口有序优质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因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不完善,计生工作基本全部变成了计生部门的任务,成了计生部门单打一,各种行政资源齐抓共管得不到实行。
(九)服务质量亟需提升。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群众生殖健康的有效手段,但在现今计生工作格局中如何做好优质服务,也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改进对策
一是在宣传服务上下功夫。横向从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到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均要铺开;纵向从面上针对大多数群众的宣传要深化到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婚育情况一对一的宣传。
二是在改变婚育观念上下功夫。主要从利益导向,向群
众算经济账着手。一方面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大幅度提高特扶、奖扶标准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其他补助。以美罗乡为例,今年纳入奖扶、特扶的不足110人,全年发放奖扶、特扶资金不足10万元,如在目前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奖励金1000元,全乡全年增加近11万元,增加部分由各级财政配套,则既能提高了计生家庭的生活水平,更能增加计生家庭在群众心目中的关注度,增加计生家庭的光荣感,也让“政府帮养老”的承诺更加有说服力。在我县,可以考虑为独生子女家庭购买意外保险,每名办证独生子女每年出资50-100元购买商业意外保险,一旦有意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经济补偿。花钱不多,但效果理想,能让群众更加感受到计划生育的政策关怀。另一方面向群众算供养子女成本。通过对比,让群众选择优生优育、符合政策生育的路子。再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关心大龄青年、婚姻关系变动的家庭,向他们灌输组合家庭生育要符合政策的思想,让他们在择偶时将是否能够符合政策生育考虑到其中。
三是加强基层工作上下功夫。现今的农村基层计生工作,主要是要如何更加优质的为群众提供政策、技术服务。现今多数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仍然受到以往就计生抓计生的影响,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还不够彻底。要做好优质的服务,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科学、清晰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可由组织部门协调,根据乡镇辖区内人口合理配臵专干、服务员;另一方面探索更加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在全县铺开,并由县级部门加强对乡村的检查指导。
在村级工作方面,主要是要调动村级干部和群众开展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适当加大对于村级的考核力度,在加大工作经费支持的同时须严格考核,并实施问责。对于长期不参与、不关心计生工作的相关村组干部,应予以纪律处分,对于表现优秀的应予以表彰。另一方面,应结合文明户等评选,想方设法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同时,上一级主管部门要为基层松绑,变重结果排序、压力大的考核为能够指导、帮助、促进基层发展,能够密切业务联系的调研。检查、考核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是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事业的发展为原则。
四是在部门联动上下功夫。公安、民政、国土、计生、卫生、法院等部门,应定期商讨,研究相关工作,对涉及计划生育的事务全面规范办理流程,并解决偶发性问题。如我乡存在个别群众到外地(甚至缅甸越南等地)打工时,与他人(个别女方是外籍人员)未在医院生育的,既是政策外生育,又无出生医学证明,如何解决孩子的户口、上学问题,也就需要部门联动,会商出统一意见、办理流程,为他们解决难题。各相关部门在办理所辖权限内的业务时,严格落实计生家庭优待政策,让计生家庭更加有自豪感,享受遵守计划生育带来的实惠。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在人口计生工作上形成齐抓共管,才能彻底改变目前乡镇人口计生工作不能尽如人意的状况,才能使人口计生部门和工作人员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并使人口计生工作的种种压力变成大家的共同责
任。
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很重要,也有许多可改进、可提高的地方和环节。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当务之急是要调查摸底弄清情况,抓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然后,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第四篇: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作者:汪书林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工作;问题原因;对策刑法修正案(八)及相继出台的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以及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正式确立,初步形成了现有的监外执行检察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2012年3月1日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检察机关应改变原先以公安机关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模式,将监督对象的重心转至司法行政机关。近日,舒城县院监所部门对全县监外执行罪犯进行全面考察显示:社区矫正基础薄弱,矫正力量少,脱漏管失控现象严重且脱管时间较长,职务犯罪的监外执行罪犯无一进入社区矫正,收监、减刑法律程序形同虚设,监外罪犯的合法权利达不到充分保护等问题。
一、原因及缺憾
(一)组织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关于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一直是困扰政法各部门的难题,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新型的刑罚执行法律制度,虽然法律框架不完善,但基本雏形已形成。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关键所在。应改变那些“重社会效果,轻法律规定”的认识上的偏差。党委政府要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评价体系中,要把社区矫正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消除那些认为社区矫正工作就是把矫正人员建立了档案就完事的误区,从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发展。
(二)法律文书传递渠道不畅
司法机关负责收发监外罪犯法律文书的部门不明确,有时由县级矫正办收发,有时由基层司法所直接收发,造成文书传递不畅;由于法院(外地法院)在传递法律文书时采用邮寄的方式,造成档案传递不及时,出现见档不见人或见人不见档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监外罪犯接受矫正告知制度不健全
《刑法》第七十五条、第八十四条对监外罪犯监管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告知制度,造成某些罪犯被宣告缓刑后,不知道应当遵守哪些规定,出监后擅自外出,导致长期脱管;一些监外执行罪犯把监外执行错误地认为是刑满释放,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尤其是职务犯罪监外罪犯,囿于认识上的误区,只要缓刑期满,别人不知道,就可保留公职。
(四)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监督意识不强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牢固树立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教育监管与帮助保护并重的社区矫正观念。不能因为目前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具体程序没有明文规定,就忽视了法律对社区矫正的监督。刑法和刑诉法虽然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进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但相关规定比较原则,尤其是对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方式和刚性监督惩处措施,影响监督效果。
二、对策与建议
(一)以党的领导为宗旨,构建社区矫正组织网络
成立以政法委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督促协调本地区社区矫正的各项日常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有力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社会创新为契机,探索社区矫正监督新机制
检察机关对辖区内所有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社区矫正活动和刑罚变更执行进行监督,建立《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察台账》。经常性开展巡回检察,与全县二十四个司法所建立巡回检察热线、聘请社区矫正检察联络员,及时掌握刑罚变更执行和社区矫正活动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书或者提出口头纠正意见。
(三)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建立社区矫正信息沟通机制
设立矫正对象信息网络中心,建立检察机关、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信息联网,全面掌握矫正对象信息和矫正状况,为社区矫正实施动态化监督奠定基础。要建立公、检、法、司、监狱、看守所及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如:做好法律文书的送达防止脱节而发生的脱管失控。相关机关在向社区矫正机构送达相关文书的同时,另行抄送一份送达检察机关备案等。
(四)以刑罚执行变更为重点,加强社区矫正程序的监督
加强对社区矫正中的交付执行、执行变更、执行结束等矫正程序的监督,确保社区矫正程序合法、手续齐备。交付执行环节重点监督对监外罪犯的交付执行及交付执行的法律手续是否合法、完备,特别要防止因法律程序衔接不够而发生脱管、漏管现象;执行变更环节要重点监督执行机关是否对违反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矫正对象予以惩戒,是否对丧失监外执行条件的矫正对象及时予以收监等;执行结束环节重点监督执行机关是否对执行期满应当释放、解除管制、恢复政治权利等,切实保障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五)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加强社区矫正主体法律监督
督促矫正机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办事,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要防止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非法拘禁,刑讯逼供及贪污受贿的行为的发生。
(六)以构建社会和谐为载体,强化社区矫正措施法律监督
一要对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及时建立帮教组织、建立管理矫正档案、落实日常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对出现监外脱管漏管问题是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等进行监督。二要依法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于社区矫正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三要对发现的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等情况及时提出检察意见或建议,督促及时予以整改。
(七)以教育管理帮扶为重点,拓宽监督延伸视角
要把监督的视角延伸至矫正前对剥夺政治权利、管制、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的适用过程,检察机关将介入我省实行的《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评估暂行办法》中的《社区影响评估意见书》进行法律监督,提出检察意见,确定其是否具备社区矫正的条件,切实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八)以监督职能为核心,强化检察机关履行职能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督促纠正、整改,并将纠正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除了发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还应行使职务犯罪立案侦查权,加强对社区矫正主体的法律监督。
第五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户分离问题及对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计生政策已深入人心。但随着形势发展,计生工作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工作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更是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现今社会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已步入小康家庭,首批独生子女也开始纷纷有了自己的家庭。由于这些家庭的成员有一方或双方是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己对成长过程中自己体会过的孤独感和出于对下一代教育的考虑,有一部分家庭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仍然是独生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中能有个伴儿,在今后的生活遇到困难时能多一人帮忙,因此一些不符合生育二胎的家庭不惜交付高额罚金也要给自己的孩子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导致这种情况出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421”家庭结构的出现,两个人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宁可自己多承受一些,也希望将来自己的子女可以压力小一些。
我社区地处西长安街沿线,经过多次拆迁,寄挂户、空挂户非常多,人户分离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我社区的辖区内还有中国银行、北京电力公司和人民大会堂这三大集体户,进一步增加了人户分离的程度和严重性,他们在人户分离人员中也是占绝大部分的。其中,集体户人员的户籍变动也是很大的,每年都有大量的迁入迁出的人员。人户分离现象为计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无论是从生育情况的统计还是从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各项福利的发放都带了较大的阻力。这就给计生专干增加了不少的工作压力。空挂户也是难点之一他们在户籍地没有实际居住地址,只有一个户籍,街坊邻居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因此在联系起来的难度一点也不比集体户小。
由于人户分离,导致监管力度大大减弱,违法生育情况越发突出,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违法生育的情况。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国家虽然早已作出规定,但是奖励制度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动,独生子女费依然维持在每人每月5元。这5元钱在政策执行之初的确可以帮很多家庭解决生活问题,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在现今社会这5元钱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家庭嫌麻烦根没有申请过独生子女的相关奖励。对于独生子女的奖励力度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或者参照一些其他国家的生育制度,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国力适当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和帮扶力度,在子女入园、入学,甚至今后就业上提供一定的优待政策,使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优惠政策下,从内心愿意遵守国家政策,不超生,不违法生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开始为自己的后代考虑到了今后成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觉得多一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是能相互有个帮衬,不会像自己有着那么大的压力。但是,我国的二胎政策并没有完全开放,对于想要生育二胎的家庭还是有着比较严格的审核制度。因而一些不符合政策的家庭只能选择其他途径生育第二个子女。到户籍地以外的地方渡过怀孕生产的时期,等孩子出生后再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接受处罚。对于这个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相关部门也只能对其进行一定金额的经济处罚,在一次处罚之后,超生的子女便可以获得与合法生育的子女相同权益,在今后的生活、教育、工作等方面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故而许多家庭宁愿接受处罚也要生于第二个子女。
计划生育政策目前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违法生育家庭的经济处罚只是一种处罚手段,并不能扭转已经放生成的事实,并不能有效地预防违法生育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水平及时调节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和其他方面的福利待遇,出台有关独生子女成年后的相关帮扶政策,使得相关政策能够跟得上时代的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使得更多的家庭感到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违法生育的政策宣传,不单单从经济方面作出处罚,还要从其他方面作出相关的处罚措施,使有违法生育想法的家庭在知道相关处罚后能够及时权衡利弊比,意识到违法生育将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减少违法生育情况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处罚措施是依据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的城镇或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处罚基础,根据情节不同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但是,现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变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样的处罚金额对于有些家庭或个人也许并不能够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处罚方式上,也应该根据违法生育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收入、资产总额、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制定出更能够起到警戒或惩戒的相关措。使惩罚措施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力。
由于人户分离现象的产生,在对育龄妇女的监管上单纯依靠计生专干以及不能满足对育龄妇女的监管力度,还要依靠育龄妇女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的配合、监督,与育龄妇女户籍所在社区定期进行性相关信息的交换,使得育龄妇女户籍所在社区和单位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监管。针对有违法生育情况的家庭或个人,除了对其自身进行处罚,还对其所在单位、居住地的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惩罚,毕竟,户籍社区的监管力量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了要多方合作,共同执法。这样不仅能提高新生儿预计出生的准确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治违法生育行为出现的能力,减少违法生育现象的发生使得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西交民巷社区
徐婧遥 2013年7月
新京报报道:11日有媒体报道,广州将有可能再次申请“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试点。广东省计生委、广州计生局随后分别澄清,称目前不存在申请“单独二胎”试点的问题。而此前一周,国家卫计委3次回应“放开单独二胎”说法。卫计委表示,生育政策包括非常庞杂的内容,“如果把调整‘生育政策’简单地理解为二胎又有放开的迹象这明显是不正确的,这和是否放开单独二胎或者二胎政策不是一回事。”同时卫计委仍表示,正组织调查研究“完善生育政策”的思路和方案。而记者盘点31省份计生政策,发现各地都有各不相同的生二胎规定。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显示,2011年之前,真正限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仅占总人口35.4%,其他人口都实行有条件的生二胎政策。
盘点 之 身份 农村普遍“一孩半”
当前各地农村普遍实行“农村一孩半”: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农村居民,其夫妻仅生育过一个女孩,可以生二胎。
官方数据显示,“一孩半”政策覆盖了我国53.6%的人口。
“养儿防老”是在农村仍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因此,各省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地方法规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民放开了“二孩生育”的口子。
比如,人口大省广东省规定,“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只生育有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在人口基数较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则直接规定,“提倡农村居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最多生育两个”;海南省也有类似的规定。
在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的直辖市,对“农村一孩半”政策也相应收紧。比如,现行《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只有“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才能生育第二个孩子。
全国人大代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东北的吉林、辽宁,江苏和安徽、福建、天津、上海等地开始针对农村家庭试点“单独家庭”放开二胎。
归国华侨可生二胎 这一条里列举的情况,国家均有一些单独规定,总的来说,这些规定是允许“再生育一个子女”。
部分省份的计生条例,列举了上述条件,但称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也有不少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明确了地方规定。
现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河北的规定类似,但将“身边只有一个子女”,收紧为“只有一个子女”。江西、江苏两省的规定更为细致。比如,《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均为归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回内地定居不满六年且只有一个孩子,或者夫妻双方所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内地定居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夫妻一方为本省居民,一方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或者外国人,本省居民的配偶一方婚前已有的孩子以及双方婚后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内地定居的,执行本条例规定时,不计入生育的孩子数。
盘点 之 婚姻情况 农村男子入赘可生二胎
男方入赘可生二胎普遍适用于农村夫妻,可以说是“农村一孩半”的延伸,但各地政策在细节上有不同。
现行《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就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或女方为农村居民,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负责赡养女方父母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贵州省的规定很简洁,“夫妻双方是农民,男到独生女无儿户家结婚落户的”,可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北京《条例》的规定更看重赡养老人的承诺,“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两个月前,最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山东省,在“二胎”政策中,则对“入赘”条件中,附加了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男方,“要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现实要求。盘点 之 职业
矿工渔民可申请再生育
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和沿海省份,矿工、林场工人、渔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众。他们的工作充满艰辛,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有一个儿子,或者多一个孩子,延续家族血脉”,也是这群人很质朴的心愿。多个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尊重了这些特殊职业(工种)人群的生育意愿。
现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男方连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夫妻双方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有的地方则附加了一定条件,比如说广东规定,“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满5年以上,现仍从事该工作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在人口同样密集的上海规定,“一方为从事出海捕捞连续五年以上的渔民,现仍从事出海捕捞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浙江、江苏、河南等人口大省的现行《条例》中,对一方是特殊职业(工种)的夫妻生育“二胎”,前提条件是第一胎为女孩。
盘点 之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政策相对宽松
2002年9月1日,《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其中规定,现行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实际上,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省份都已制定了地方计生条例,均对少数民族夫妻制定了相对宽松的计划生育“要求”。比如,内蒙古、海南等省份规定,少数民族(全国总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公民,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都依据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制定了特色的,具体的生育调节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