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2012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建立风险预警与舆情处臵机制,切实加强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力度,提高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和相关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认证市场的规范运行,维护广大消费者和获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监督检查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检查范围
本辖区内已获得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
(二)组织实施
对已获认证证书企业的检查由市局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局予以配合。对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实行100%覆盖检查,对获其他认证证书企业检查比率不得低于20%。
(三)检查内容
1.获证企业、产品是否有超范围、超期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行为;
2.企业是否有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行为;
3.获证企业、产品是否持续符合相应法规、认证规则和标准要求,尤其是在有机产品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认证领域;
4.认证机构发证信息和获证企业认证证书与“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是否一致。
三、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4月至5月)。认真组织本辖区内获证企业开展自查,全面摸清并核实辖区内获证企业数量和基本情况,制定本辖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计划表(详见附件1)。
(二)检查阶段(2012年5月至8月)。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集中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本辖区获证企业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加强对有机产品标志使用、产品销售范围数量与认证数量一致性、产品可追溯体系等环节和乳制品、茶叶、蔬菜等重要产品的风险控制。
(三)处理阶段(2012年8月至9月)。通过监督检查,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涉及违法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认证机构发证信息和获证企业认证证书与“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不一致的,应当严格按照《关于启用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2.0版)的通知》(认办注函〔2011〕212号)规定处理;对获证企业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应当责令认证机构说明情况或暂停、撤销认证证书,并上报省局。
(四)总结上报材料阶段(2012年9月)。及时分析、总结认证监督检查中的问题和经验,不断探索监管新手段、新方式,提高监管质量和水平,并于9月30日前将2012年度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总结报告与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2)一并报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建立风险预警与舆情处臵机制。要对本辖区内开展的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活动、案例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积极宣传,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风险因素主动侦测、及时处臵和上报,舆情监测员要对媒体报道及时调查核实和处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扩大食品农产品认证社会影响力,增强获证企业、获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督促获证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关注证书有效期并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二)加强沟通协作,加大查处力度。要加强与工商、农业、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根据各自法定职责,进一步加大对有机产品等获证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中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加强督促检查,力求实效。根据各类认证风险程度、社会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与完善已获证企业的信息档案。对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获证企业、产品,要主动、及时的组织查处,并加强监管和巡查。对获证企业、产品存在不符合认证要求的,应当督促获证企业及时整改。通过监督检查,提高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促进认证市场的规范运行,维护好广大消费者和获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认证监管科工作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认证认可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推行强制性产品制度的实施,推动各项自愿性认证活动的开展。
2.负责管理本地区内进出口卫生、检疫注册登记工作和对外注册的初审及推荐上报工作。负责管理本地区内出口质量许可证认证工作。
3.负责对本地区内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认可的监督管理工作。受理本地区内对认证活动的申诉和投诉,组织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和上报工作。
4.负责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检査和行政处罚工作,对认证活动实施日常监督检査和行政处罚工作。
5.负责强制性认证产品特殊情况免办的监督检査工作。负责对本地区内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6.负责对本地区内检验检疫卫生除害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相关检验检疫标志、封识和标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査工作。
7.负责监督相关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活动,维护本辖区认证市场秩序。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市场稽查。
8.负责认证监管业务各类评审员的培训、资格晋升、管理、调用等工作。
9.负责认证监管业务的各类统计和上报T作。承办局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篇:食品监管
干洲工商分局食品监管问题研究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监管体系中存在弊端。就我工商分局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经营状况
目前,干洲管辖的区域内有两个镇和两个场,分别是干洲镇、澡下镇、农牧渔种场、干垦分场。其中干洲镇面积为172.5平方公里,人口有33824人,有19个行政村,食品经营户76户;澡下镇面积150.8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人口有12000人,食品经营户19户;农牧渔种场有四个分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有1523人,食品经营户7户;干垦分场面积25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2200人,食品经营户9户。其中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49户,前店后厂经营户9户。
二:目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等多部门的监管之下,且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难以有效的实施监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出现了前店后厂的食品生产经营户,这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
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占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成本较低,所以价格低廉,而且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大多数小作坊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要求的索证索票等都不完善等现象。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职责不明确,像这类个体工商户由于申请不到《卫生许可证》而导致营业执照过期无效的现象很多,针对前店后厂的现象我分局都已做好市场巡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基层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检测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把好食品质量关。三是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四是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
四:建立食品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所有食品经营户,我分局都分发了相关台帐,以明确食品来源及流向,对购销货食品进行分项、分类登记台帐,及时发现和处理进销中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五是做好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的日常巡查工作,鉴于分局人员和执法车辆的实际情况建议一季度巡查一次。
干洲工商分局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篇:云南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
云南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
日前,记者从云南省质监局了解到,近年来,该省切实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转变传统农产品发展方式,以产业化推动标准化,以标准化保证产业的生态化,在生产、加工、销售中坚持以绿色为主线,科学布局、精细种植、无害加工,建设外向型、品牌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起处于青山绿水间的“田间工厂”,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据云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云南省实施了以县为单位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项目。2008年完成的第一批12个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县项目完成综合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4个,累计认定面积55万余公顷。
记者日前在云南省建水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列入农业发展重点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全县标准化种植蔬菜这一项面积就达了1.3万公顷,产量24.37万吨,产值可达2.36亿元。
为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顺利开展,建水县专门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相关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参与督促实施。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切实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业步伐。该县还委托云南省农环站对全县进行环境评价,对大气、水质、土壤进行抽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依托质监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蔬菜种植、加工、营销基地,全面带动当地农产品生产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打造建水无公害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目的。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水县建起了3个无公害农产品农残快速质量检测站,分别建在龙井农贸市场、曲江市场、和源公司南庄基地。去年,3个检测站在全县重点蔬菜基地和主要农产品交易市场共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3000批(次),合格率为97.69%。
云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云南全省第二批21个县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正有序开展。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三品”认证步伐的工作也在同时进行。截至目前,共落实奖励资金1085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申报“三品”的积极性。截至去年底,该省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企业604家,产品总数1290个,总产值163亿元。
第五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程序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程序
一、无公害食品认证程序
企业申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或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咨询、领取所需材料和表格→企业填写表格和申报材料 →上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审核(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15个工作日内完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15个工作日内完成)如需补充材料要求企业在15日内完成,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充材料审核→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直接或委托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进行现场检查(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条件时同时抽取样品由企业送检测机构检测(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环境评价(40个工作日内完成)→产品检测、环境评价合格后材料上报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报省农业厅审批颁发产地证书→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批颁发产品证书(15个工作日完成)。
备注:证书有效期三年,期满提前90天换证,每年产地年检。
二、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企业申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或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咨询、领取所需材料和表格或从中国绿色食品网下载→企业填写表格和申报材料 →上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审核(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10个工作日内完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5个工作日内完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直接或委托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进行现场检查(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条件时同时抽取样品由企业送检测机构检测(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环境评价(40个工作日内完成)→产品检测、环境评价合格后材料上报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3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3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审核不合格要求企业补充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缴纳费用(60个工作日内完成)→颁发证书。
备注:证书有效期三年,期满提前90天换证,第二、三进行年检。
三、有机食品认证程序
申请人登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网下载填写相关表格材料→ 申请人向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交相关材料 →申请人建立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信息追踪及处理体系→ 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给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文件审核→ 认证中心向企业寄发《受理通知书》、《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合同》(简称《检查合同》)并同时通知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申请人确认《受理通知书》后,与认证中心签订《检查合同》→申请人交纳相关费用→实地检查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发证书。
备注:证书有效期一年,期满提前90天换证。
四、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程序
申请人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材料进行初审和现场检查(4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不符合条件的,应在提出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意见通知申请人)→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部中心对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代表农业部对社会公示→社会无异议,由农业部做出登记决定公告→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