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高考作文的体裁
谈谈高考写作的体裁
文/王大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里的“自由”、“有个性”和“有创意”,除写作立意、选材和语言等方面,也包括在体裁和结构方面的鼓励,“要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原则,文体不限,近十年来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绝对主流。因为限定写某种体裁的作文,不但不符合“课程标准”精神,而且对考生有潜在的不公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写作个性是不同的。有的擅长抽象思维,他可能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有的长于形象思维,他一张嘴没准就是一部电视剧。用一种文体约束,就好比博尔特被迫去跑
马拉松,王军霞只能参加百米跑,难以展现真实水平,也少了许多精彩。再说,限定写某种文体,在阅卷中标准也不易掌控。说议论文、记叙文,好像泾渭分明,具体到每一篇作文中又难以简单判断。用行家的话说:“好的文章往往是跨‘文体’的、跨‘体裁’的,高手的文章经常如此”(孔庆东《不要人夸颜色好》)。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说“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而阅卷看到的大多为文艺性散文。最后阅卷规定:什么算议论文?有一句议论,就算议论文。照此标准,当年十万考生作文,只有20篇被判定“文体不合要求”。命题组专家十分满意。之所以偶尔一次要求写“议论文”,意在为高
一、高二教学做出导向。2006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谈意气》也要求写议论文。我们看到的考场优秀作文,实际也多为文艺性散文。
考场上注意体裁要求与体现并发挥个性特长并不矛盾。作为高考作文,所能要求的无非是议论文、记叙文两种体裁。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直接阐明见解和主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间接表达思想和感情,要求要素清楚、细节充实、曲折含蓄。近年,少数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文体特点清楚”,主要是针对某些混淆议论、记叙基本原则的“四不像”作文。只要遵循议论或记叙的基本原则,就可以改变文体特点不清楚的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分类与文学体裁的分类,属于不同的标准的分类,可以兼容,并不矛盾。按孔庆东教授幽默的说法“‘小说’本来也是‘散文’,虽然分出去单过了,可爹妈还是要认。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天下的文章只有两种:散文
和韵文。不讲究韵律之文,便是散文。散文里写人记事的,叫记叙文。小说不过是‘虚构的记叙文’而已。小说跟记叙文一样,都蕴涵着和遵循着叙述学的普遍规律。”(孔庆东《文章千古事》)同理,“杂文”和“议论文”也是分家爹妈还要认的。我们现在说的文学体裁的“散文”,也可以分别归入议论文或记叙文的名下。
至于考场上以应用文形式出现的作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例如书信,用于日常通信是应用文;又例如日记,自己写一篇生活纪录是应用文。用在考场上,已经失去了“应用”的本来意义,大多为文艺性杂文。再说,议论性文章和记叙性文章,也可以以应用文的形式出现。普列汉诺夫的《关于艺术的通信》就是谈文艺的议论文章;安德列耶夫的《撒旦日记》是中短篇小说合集,当然要归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最后说说“诗歌”。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些人对某些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耿耿于怀,声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高考作文不许写诗歌,是断送祖国的文化传统。”帽子大得吓人。我们要说,高考作文限止“诗歌”,是对考生的一种爱护。长期的阅卷经验告诉我们,考场上能写好诗歌的寥寥无几。再说,限止“诗歌”不等于扼杀诗才。800字的考场作文,750字是诗歌都行,写一场赛诗会行不行?认为限止“诗歌”,就会阻断诗歌才能的发扬,如此闭塞的思维,她能写出好的诗歌,你信吗?
第二篇:新闻体裁
简讯 快讯
事件/动态消息
社会问题
消息
综合/非事件性消息 社会现象
述评消息
服务参考
人物消息
人物通讯
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人物专访
专访
问题专访(意见、言论、学术)
事件专访
事件
场面/景 新闻特写
人物
景物
工作
风情
社论
编辑部评论 新闻评论
评论员文章
编后语
短评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7)交代必要的背景。
通讯的体裁特征(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4)通讯的篇幅长,发稿时间
稍缓。
第三篇:作文体裁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怎样把语言写的生动
一、要做到语言准确
语言的生动,是建立在语言准确的基础上的。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说王安石写这句诗时,“绿”曾经用过“到”、“过”、“入”等字,但他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定了“绿”字。因用“到”、“过”、“入”等字虽然也可以,但只能表现出春风的动态,而“绿”字不但用得准确,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春风来临之后给整个江南大地带来的变化,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美好印象。
二、词语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
1、具体、形象的词语会增加语言的真实感,会使语言生动感人。一般来说,描写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等的词语,是具体形象的。
如: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分析:“乌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描写燕子颜色、形状的同就用得非常生动,读来形象感人。
2、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
(1)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比喻)(《威尼斯的小艇》)
作者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新月,把行动起来的小艇比作蛇,形象生动,并给人以联想。
(2)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夸张)(《可爱的草塘》)(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蟋蟀的住宅》)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是常见的,如下面段落中的例句:(4)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分析: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疑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排比的修辞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5)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教室,就在枣树林里上课;没有桌椅,就坐小板凳,双手搁在腿上写字;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土块代替。
(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
分析:以上三段都是用排比句来写的。第一段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情景;第二段歌颂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的伟大精神;第三段则是描写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一句话里,同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句子更生动、形象。 如下列例句:
(1).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像鹅毛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3).踏进公园的大门,上百盆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黄菊花像一堆金,白菊花像一盆雪,红菊花像一团火„„
例句(1)先用排比“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后用比喻“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例句(2)前面三个分句是排比句,但每个分句又都是比喻句。排比和比喻兼用;
例句(3)则同时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三种方法。描写公园的菊花。先用拟人法说“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接着用三个句子结构整齐、字数相等的排比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颜色。
3、巧妙引用古典诗文、名人名言,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如:竹子外形典雅、婀娜多姿,气质刚劲、不畏霜露、可说是集刚柔于一身,有一种自然生就的美。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又何尝仅在于观赏呢?(《隆冬活竹》)
分析:“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被引用到这里,不但使文章合理地从描写竹子的外形特征转入到介绍竹子的用途上,突出竹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更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美感。
4、恰当地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词语,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口语、流行语)如:“都是月亮惹的祸„„”隔壁又传来鬼哭狼嚎的歌声,这己是本周的第四次“个人演唱会”了。我忍无可忍地大吼一声,“什么演讲比赛,见鬼去吧!,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不精神分裂已经是奇迹了,哪还写得了演讲稿呢!”我还在愤愤地想:对这种只顾自己的人就该以牙还牙!对,“以牙还牙”。我翻箱倒柜地找到了一盘最剌激的摇滚,飞奔到音响前,将音量拧到极限,然后将几道门大开,最后得意地按下了“PLAY”键,我坏笑着想:摇滚PK流行音乐,我准赢!(《音乐**》)
这段文字在使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后,显得生动而且风趣,表现了当时主人公的特殊心理状态。文字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而且这也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和时代特点。时代在变化,语言文字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在自己的习作中加入一些时代的元素,那肯定会使文章增色,还可以成为自己文章的一种特色。
三、使用不同的句式,可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短句一般是针对字数及句子容量大小而言的,短句短小精悍,简洁生动,节奏感强;长句能使表达更加严密,条理更加贯通。有时长短句联合运用,还可起到跌宕起伏的作用,让人感到有起有伏。
真痛快,我和妹妹在陶然亭公园玩了整整一下午,乘飞机,坐火箭,吃冰棍,又喝汽水,该回家,我把手插进兜,哎呀!钱不够了。(《我是中学生了》)
这几句话,多用短句,简洁明快,符合中学生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而且,短句的连用,让句子一气呵成,让人倍感痛快淋漓。所以在学生的习作中如能加入一些长句、短句的运用,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篇: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第五篇:语文体裁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