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作文指导之让记叙文的中心更深刻
初中生作文指导之:让记叙文的中心更深刻
(作者:杨老师)
写记叙文,不但要有中心,还要中心突出、积极、深刻。这大家都知道。
中心突出,主要靠写作手法;中心积极,这是立意本身的事;而中心深刻,就是初学记叙文的很多学生,不好把握、较难做到的现实问题了。现在,我就和同学们谈一谈,该如何能够让记叙文的中心更深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文学网站、期刊、报纸、书籍等途径,广泛地阅读大量的优秀记叙文。在阅读中,找一找这些优秀作文在中心方面的一些共性规律。我们就能注意到:原来这些文章的中心大致可以归结成如下几类:
一、情感类。也就是展现、抒写人间的真情、真爱,感染读者。这包括:
1、亲情。即母情(爱)、父情(爱)、爷奶外公姥之情(爱)、兄弟姐妹情(爱)等。
2、友情。即朋友情、同学情。
3、师生情。
4、其他情。包括偶遇即时情、相处相知情、悲天悯人情、感己伤怀情、惜时、感物、思人、遐思、怀古等。
(附:人的情感,从积极的方面说,具体有:同情、关心、理解、爱护、关注、体谅、思念、留恋、感恩、怀念、渴望、自尊、崇敬、无奈、歉疚、安全感、责任感、荣誉感、羞恶感、委屈感等。)
二、哲理类。由生活中的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个触发点,引发出:对人生的、对生活的思索、探求、感悟、启迪。包括对生命(如生老
病死)的思考与探究,对人性的真善美的召唤,对人生理想的追逐与探求,对做人的仁义礼信的弘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阳光快乐地生活,生活要坚强、自信、勇敢,要学会谦让等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都是对人生的、对生活的哲思。
三、关注类。即关注:民生冷暖艰辛、环境生态保护、社会热点问题、新人新事新气象、民风民俗文化、思潮舆论导向、时代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畅想等。
(附:
四、另类。写作思想特异,或隐晦朦胧、或含蓄迂回、或似藵实贬;或疯巅狂乱实针砭时弊、或怪诞荒唐实忧世悯人等,但这一类并不适合初中生习作。初学记叙文切不要即走此路,以免弊多益少,深受贻害。)
以上三类,都做到了中心的深刻。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第一类中心。因为,一方面,读者最爱读的,就是真情感人的文章;另一方面,感动读者,这本身就是佳作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应该是学生写作能力强的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体现。我个人认为:第一类中心,应该是初中生写记叙文时追求的最高境界。作文指导老师应该把学生向这方面多做引导。
当然,以上三类中心,在学生的实际习作中,往往并不互相孤立,而完全可以共存。也就是说,一篇记叙文,既做到了真情感人,又感悟到了人生哲思,还有可能它本身又是对社会民生生态热点的关注,这种可能不但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的。退一步说,我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这三类中心,合三为一或合二为一,其实,只要学生记叙文的中心能符合三类中心的一类,就已经做到中心深刻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确了吧,什么是记叙文的中心深刻?那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或真情感人,或对生活的哲思,或者是对社会某种情况的关注等。这三类中心又可分可合,可独立也可以统一在一起。同学们,你们明白了“记叙文中心深刻”的写作原理,那么,我就期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写出中心深刻、真情感人的好文章。
第二篇:作文专题之七——让你的记叙文写得更出色
让你的记叙文写得更出色
——高考作文专题之七2004-5-12
1、反常引入法
恰当运用看似不合常情、违反常理而实际具有深意的反常心理、反常行为,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探究欲,使文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瞎子提灯笼,通常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傻事。而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是总要提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好奇,盲人解释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台湾·陈招池《照亮别人》)
以前,人们不愿买有虫眼的蔬菜;随着农药的滥施,现在,人们专挑有虫眼的蔬菜买。现在,人们不愿喝有虫子的水;但是,如果不保护环境,污染会加剧,今后,也许有虫子的水人们才敢喝。用看似“反常”的情节,表现保护环境的主题,正是此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例文1]
听懂母亲讲的故事
母亲已经老了,头上寻不见一丝黑发。母亲在满头乌发时代讲过的一些故事,至今仍在我心中绿油油的。
‚我的外公,从前偷过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的菜园偷菜,被人看见了。谁看见?就是菜园的主人呗。可是,那主人看见后却不制止外公,反而转身就走。‛这情节让我十分好奇。母亲继续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了,连忙追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了想,上前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为啥长得漂亮。对么?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先尝尝。’说着,他真的去井边的悬篮里抱出两棵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后来外公成为了邻里众口称赞的好品行的人。‛
小时候听故事,我只想笑。童年时,我们的精神被熏陶得相当无私,所以,故事中的偷菜人即使是母亲的外公,我也认为:看见坏人应该冲上去,菜园主怎么能掉头就跑呢?听懂母亲讲的故事,我费去了二三十年时间。也许是某个极糟糕的日子,忽然发现母亲讲述的故事原来饱含着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原来,在老掉牙的故事里,同样蕴藏着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啊。
(作者:王宏甲。摘自《家庭》)
菜园主人看见邻居偷他的采不仅不制止,反而转身就走,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并说今天连门都没出。邻居承认确实偷了,菜园主人仍然为邻居解脱,并主动送菜给邻居尝尝。过了好多年,“我”才领悟到菜园主人的反常行为饱含着对人的尊严的爱护。
2、机缘巧合法
松树或柏树的树脂滴下来,恰好将一只昆虫凝结在其中,后来变成化石,成为珍贵的琥珀。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却遇打头风。”生活中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机缘巧合。今中外作品中运用巧合的例子俯拾即是,故有“无巧不成书”之说。当然,“巧合”要自然合理,而不是胡编乱造。
[例文2]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模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绅士一摘下帽子,他便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作者:周维娜。选自《中学生读写》2000年6期)
此文构思巧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巧合法——乞丐和绅士都是秃头。这样,在凛冽的寒风中绅士将自己戴着的帽子送给乞丐,不仅显得合乎情理,而且显出难能可贵——绅士的行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前文反复描写乞丐秃着头在寒风中乞讨,文末描写绅士秃着头冒着寒风远去,耐人寻味。作者反复描述天气严寒,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突出了秃头绅士行为的可贵,凸现出秃头绅士形象的高大,使小说更加感人。
3、误会曲折法
生活中有许多误会,作文时恰当加以运用,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宕,吸引人。
[例文1]
错误的手套
寒假时我带着儿子然然回家,父母不胜欢悦。
母亲喜滋滋地为她的小外孙忙碌着,但却不知怎的老是对着然然喊我的小名。‚我不叫娜娜,我叫然然!‛那小小的男孩一遍遍地抗议着,父亲微笑着告诉我说:‚管全世界的小孩都叫娜娜,那可是你妈的强项哩!‛ 那天,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追出门去嘱咐父亲说:‚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 父亲走后,母亲抱怨地说:‚你爸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着吧,然然这手套他多半是记不得买的。‛
天很晚了父亲才回来。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菜篮子左拨拉右拨拉,到底也没找到她要找的东西。
母亲生气地责问父亲道:‚手套忘买了吧?‛
父亲一拍脑壳说;‚瞧这记性!‛
母亲于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叹起气来,我晓得,这是母亲‚狂轰滥炸‛的前奏。就在这时,父亲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了一副杏黄色的皮手套,他不管母亲惊讶的眼睛瞪得多么大,只管得意地冲我一笑说:‚闺女,戴上!‛ ‚错了错了!‛母亲叫起来,‚是让你给然然买手套,谁让你给娜娜买手套的!‛ 父亲愣了一下,继而说了句让我幸福得几乎晕倒的话:‚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
(作者:张丽钧。选自《深圳青年》)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老是对着“我”的儿子然然喊我的小名娜娜,已经透露出母亲对女儿深厚的母爱。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嘱咐父亲:“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母亲的意思是给然然买手套,而父亲却误会了,给“我”买了手套。“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这误会更是表达出父亲对女儿的深爱。作者对伟大的爱的吟唱感人至深。
4、妙设悬念法
有人写了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说虽短,却能使读者心中产生无数问号。
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作文时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引起读者关注,却有意不立即告诉读者结果,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这点我们在写提纲、用材料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什么材料放在最后用,能让读者感到意外。这样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达到化平为奇的作用。
[例文1]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 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唐继柳 编译。选自《深圳青年》)巧设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从而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利用误会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宕,吸引人。本文综合运用巧设悬念法和误会兴波法。五岁的儿子为什么要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在得知爸爸一小时赚20美金后为什么要向爸爸借10美金?当爸爸给他10美金以后,儿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他想干什么?这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强烈的吸引着读者。爸爸以为儿子借钱是要去买玩具,发怒了;爸爸见儿子已经有钱还要借钱,生气了。爸爸不知道儿子借钱的真实意图,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误会。直到结尾才揭开了谜底——“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原来如此!文章产生了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力量。现代生活快节奏、高速度,人们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往往忽视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所以儿子的言行便显得合理;爸爸“很累并有点烦”,所以他对儿子“发怒”、“生气”也可以理解: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密。
5、露中有藏法
乾隆帝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画家们作画,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在深山老林中画一古寺,有的在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而有位画家别出心裁,只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巧妙的将古寺“藏”于深山,独到的构思让人拍案叫绝。
作文时将要表现的某些对象巧妙的隐藏于显露出来的对象之中,可以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让欣赏者在作品的“露”的引导、启发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形象储备,进行补充和再创造,从中得到极大的审美满足。恰当运用此法,能够取得以简胜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当然,什么要“藏”,什么应“露”,需要精心构思。
[例文]
鞋架
床似乎太高,于是床下摆了个鞋架。鞋架是用几块木板钉成的,极简陋。
春:鞋架上,摆着一双大号解放鞋,鞋上有破洞,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儿。
夏:鞋架上,并排着两双鞋,一双是大号解放鞋,一双是红色高跟鞋。解放鞋打了补丁也不再那么臭;高跟鞋几乎没有什么异味儿
秋:鞋架上,并排摆着两双鞋,一双是红色高跟鞋,一双是中号黑皮鞋。高跟鞋很整洁,似平还有股香水味儿;黑皮鞋油光锃亮,属于挺时髦的那种。
冬:鞋架上,摆着一双大号解放鞋,鞋上有破洞,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儿。
(作者:魏金树。选自《中外微型小说荟萃》)“现实空间可以靠欣赏者的想象来拓展,时间过程也能够利用欣赏者的想象来延伸。”作者只写了春夏秋冬鞋架上的鞋子,而将人物活动隐藏起来,但读者可以从鞋子的变化中去想象那隐藏其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曲折的故事。它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驰骋想象,使读者在积极、主动的创造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6、添换要素法
这可以看作是加工素材的一种手段,我们称之为添换要素,记叙文中有六个要素,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有时改换一下时间、地点或是原因、结果,材料就会更感人,更有表现力。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编不是作假吗?鲁迅说过,取材“不必是曾有的实事,必须是会有的事情”,合乎情理的虚构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例文]
雨中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淅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的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地拣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的及拣呢?姑娘拣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赌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走过这里,每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拣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碰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每人拣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仿佛看出他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砰地一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拣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了下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们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拣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孩子们嘻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连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巷,或许,也流进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动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赵丽宏散文:《雨中》)
【讲解】:《雨中》的素材就是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天傍晚,我经过离家不远的一个汽车站时,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一个水果摊,苹果滚到了马路上,摆水果摊的是一位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形并不如老人所料。我就对这个素材进行了艺术加工,还加上了一场清凉而富有诗意的雨。这种添换要素的方法在高考中也很有实效,像97年高考题描写小新背小牧上学的情景,如果写刮风下雨的天气,写翻山、过河的泥泞小路,内容就会更感人。
7、生动描写法
描写语言的特点首先在于描写性,绘影、绘形、绘声、绘色及描写人们心理的微妙变化。有的描写还富有一定的寓意,或暗示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或表达作者 的思想倾向等等。描写还要力求新颖。
[例文]
信
同伴一阵风似地卷进寝室,朝我做个鬼脸:‚喂,你的信,要吗?‛
我漫不经心地瞟一眼信封:是他?心禁不住一阵狂跳。
‚躲到一边独自欣赏去吧!‛同伴眨巴着诡秘的眼。
我有些语无伦次:‚别大惊小怪……‛
僻静处,我却觉得这信有千斤重,怎么也不敢拆。
到底拆开了。平淡的问候,平淡的祝愿,莫名的紧迫感顿时烟消云散。
又回到同伴中间,我把信一扬:‚谁想知道秘密,给!‛
奇怪,要求看信的顷刻‚降温‛了,兴致一下转移到那枚别致的邮票上。
在此,顺便介绍一个比较适用的方法——化虚为实法。不要把结果概念性地直接告诉给读者,要让读者通过你的形象描绘之后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写“拥挤”: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8、小中见大法
编故事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件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倾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或褒或贬,或赞或批,都能引人思考,给人以帮助。生活中有自己非常赞赏的人和事,就想方设法写得更美些;对那些不如人意,或令人反感的材料,可以用自己理想中的情景去描绘来感染人;当然,也可以用揭露丑恶的方式来伸张正义。总之一句话,就是激浊扬清。所谓浊就是假恶丑,而清就是指真善美。
[例文]
《茶叶蛋》
每每路过宿舍楼边那卖茶叶蛋的小摊,心中总有一股涩涩的味儿。虽然,那茶叶蛋煮得好香,酽酽的。
记得大姐将上大学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对大姐羡慕得近乎嫉妒,因为她将独占那几个溢满香味的茶叶蛋。临行前,妈拿出她带着体温的小布钱袋。那碎花布袋里曾藏过我多少的童趣呀,麻花串、铅笔盒、小鞭炮……而今于妈用那小布袋里的宝具换来了几个鸡蛋,好大好大的。在童年的我心中,它们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夜晚的厨房,昏黄昏黄的,妈忙碌的身影,小砂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挨近妈身边嚷着要吃一个。妈拢拢额前的散发,哄着我说:‚乖,别闹,哪天牛牛上了大学,妈一定给你煮一大锅茶叶蛋。‛当然,这个遥远得近乎幻影的许诺并不能打动一个孩子的心。
我依旧不依不饶地哭闹着:‚不嘛,妈,我就吃一个,一个最小最小的。‛而妈却哭了:‚牛牛,听话,啊!给姐吃,哪天你考上了……‛最终,妈还是把全部的茶叶蛋塞进了大姐那磨得发白的绿书包里,第二天,大姐走了。她偷偷地把一个最大的茶叶蛋悄悄地留给了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几个茶叶蛋竟是大姐从家到北京途中的全部食物。打那时起,茶叶蛋成了幼年时憧憬的一个梦。
物换星移,十年寒窗,酸甜苦辣。而今我已经是继大姐后和第二位大学生了,临上学前的那个晚上,全家都忙着为我打点行装。易拉罐、火腿肠、高级奶粉挤满了精制的旅行皮箱,牛肉干、开心果堆得手提袋直冒尖。妈一边忙一边问:‚牛牛,看还缺点啥?‛我沉默了:‚妈,给我煮几个茶叶蛋吧!‛‚茶叶蛋?‛他们都很惊讶,而我却哭了。
讲解:这些的虽只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但通过姐弟俩上大学时的不同情境,就反映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姐姐上学时,只带了一个磨得发白的旧绿书包,弟弟却有皮包,又有皮箱。姐姐只带了几个茶叶蛋,弟弟那么闹,妈妈都不给,最后是姐偷偷留下一个。今天弟弟带的饮料、水果、食品一大包。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典型的小中见大的写法。我们写记叙文,就要力求“小中见大”,赋予深意。
9、对照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起来写,可以鲜明、突出的揭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出文章的主题。
两个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同一人物(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可以形成横向对比如矛盾《白杨礼赞》,将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白杨树与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楠木进行对比,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对楠木的憎恶之情。柳宗元《捕蛇者说》,将蒋氏捕蛇的经历和其乡亲们纳税的遭遇进行对比,表明蒋氏不愿更役交税的心迹,从而揭示出赋敛毒于蛇、苛政猛于虎的深刻主题。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情形可以形成纵向对比。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以前,称他为“现世宝”、“没用的人”,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变换了称呼,称之为“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前倨后恭,凸现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的性格特征。
当然,有时构成对比的对象也可以不止两个。
[例文1]
富人区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看富人区。富人区就是有钱人的聚居地。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优雅,宁静,舒适,真如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我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
‚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的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原来日本人也有这种爱好。日本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人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
‚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 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真厉害。我想。
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中说到他们的城市发展得很快,已经出现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形,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了大狼狗。我无意中再次想到问过美国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拿来问他:
‚有没有人去富人区参观?‛
‚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 这位南方朋友说。
‚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我听后怔住了。
(作者:冯骥才)美国、日本都比中国富强,而美国人、日本人对富人都不嫉妒。在改革开放中,—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对此,有的中国人心态便极不平衡:“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作者将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面对富人区的不同心态故在一起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优劣自见,褒贬分明。作者虽然没有对中国人进行评论,但实际上已对中国人作了辛辣的针砭。嫉妒是一部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的表现,是一种阻碍发展的不良心态。患“红眼病”的中国人应该丢掉嫉妒心,努力使自己也成为富人,从而使国家富强起来。
10、烘云托月法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用五岳突出黄山;“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用绿叶突出红花。
这种用其他事物、人物来陪衬烘托以突出强化主要事物、人物的手法,就叫烘云托月(又叫衬托、映衬)。衬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被衬托的,是主,叫做主体;一部分是衬托的,是从,叫做衬体。一个主体的衬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叫正衬。郁达夫《故都的秋》:“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用南国的秋来突出北国的秋。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对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如:曹雪芹《红楼梦》写黛玉死时之悲,同时写宝玉娶宝钗之喜,婚娶的欢乐更反衬出黛玉之死的悲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炮竹声响彻夜空、人们欢天喜地祝福的情景中死去。用新春佳节的快乐,反衬出祥林嫂的悲哀,更深刻地揭露出社会的黑暗来。
11、巧留空白法
徐悲鸿有一幅国画《万里驰骋》,画面上突出的画了两匹奔马,这两匹奔马的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画面虽然只能看出七匹马,但作者创造的空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觉是万马奔腾。
画法与文理相通。作文时精心构思,巧留空白,留给读者思索、想象、回味的天地,可以使表达含蓄隽永,“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要注意的是,运用巧留空白法,须要突出所表现的对象,给人强烈的刺激,才能使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例文1]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女打字员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作者:马克.吐温)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这篇微型小说,不到一百字,却浓缩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没有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没有人物的姓名,没有外貌描写,没有对话和动作,没有景物烘托和场面渲染,作者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去尽情地拓展艺术空间。读者可以从“一鳞半爪”中揣摩“龙”的全貌,想象出这一场生动的美国社会的家庭闹剧——丈夫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其美貌让读者去想象),为了把她勾上手,又是预支薪水,又是送花,一直发展到与她共进晚餐,进餐后两人做了些什么,让读者去想象。不料隔墙有耳,好事终于被夫人、岳母探知。于是后院起火。为了维护体面,平息即将掀起的轩然大波,丈夫实行安抚政策:先给夫人买了服装,又到岳母那里求情,岳母乘机“敲竹杠”,只得又给岳母买上一件大衣。哪知夫人怒火难息,最后只好忍痛辞掉年轻的女打字员,另聘中年女打字员,这才平息了家庭**。
第三篇:记叙文作文指导之场面描写
世界杯乒乓球比赛场面 拔河比赛场面 军营集体婚礼场面
国庆阅兵三军仪仗队场面 女兵方阵 战争场面 抗洪抢险 写活场面 留住精彩
记叙文写作训练指导 教学目标
一﹑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和以及它的作用; 二﹑掌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三﹑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准确生动地描写某一场面,让记叙文妙笔生花。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所构成的充满感染力的画面。通过观察以上图片,你现在能说出什么是场面吗?(即给其下定义)
场面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活动场面 情景气氛场面 按描写空间分 全景式场面 特写式场面 什么是场面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运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什么是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场面描写作用是什么?
快到放学时间了,宁静的教室开始躁动起来。铃声一响,几位“飞毛腿”夹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一马当先冲出门去踢球了。住校生们拿着叮当作响的碗勺争先恐后地奔赴他们的战场——饭堂。其余的正噼里啪啦地收拾文具盒、书包;几位女生一边不紧不慢地走出教室,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这边几位“尖子”正为一道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眼镜”正埋头演算,如入无人之境,好一会儿,才伸个懒腰,如释重负地说:“总算做完了。”他看看四周已无人,这才慢慢吞吞地走出教室。语言比较形象。比如,用了好些成语作修饰,用了拟声词,还用一些绰号,来显示人物性格。气氛渲染得也好,写出了放学时,学生们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表演。
材料一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材料二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达的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粗中有细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材料三
这段描写,烘托了气氛,奠定感情基调,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
场面描写作用是什么?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突出文章主题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第二,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要写出场面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第三,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范 例: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3456-
第四篇:2011中考作文之记叙文写作指导
2011中考作文之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开头技法十式
【技法点拨】
记叙文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是写好其他体裁文章的基础,因此,写好记叙文至关重要。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首”,开头写得好,则已抓住了读者的心,牵着了读者的鼻,吸引其往下看文。在读者的脑海中,此等文章印象必然深刻。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深。然而,文章开头怎样写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获得好评呢?古人言之“文无定式”,然又有式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但开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务。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以下所述十式,均为记叙文开头的好招式。
一、点题式
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就这样写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朱自清的《背影》也是如此:“我与父亲不相见一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二、特征突显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臧克家先生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是用两句话揭示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的: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寥寥几笔勾勒出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三、巧设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却是不幸的回抱,真是太不幸了。
四、情感抒发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土地的誓言》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
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喜悦之情溢于语词外。
五、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很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来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有进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六、交代式
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重大要素。如《再塑生命》的开头:“老师安妮•沙利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起此前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得不感慨万千。”
七、倒叙式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余秋雨的《信客》:“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然后很自然地转入下文故事的叙述,娓娓道来,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情节。
八、先声夺人式
指开头写出主人公说的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一句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从事的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鲁迅先生描写《故乡》中的杨二嫂,《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九、悬念期待式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看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个同学在写“哥哥的秘密”一文时,开头用了这种写法,博得了一些阅读老师的好评。他是这么写的:
我发现哥哥的秘密了,告诉你,你可别向外人说,我哥哥有对象了!真的,不骗你,这是我从他日记上发现的。那一天,哥哥在写日记,我凑过去看看,可哥哥却一摆手,不让我看。就在那一瞬间,我瞥见了一个老大的字:“爱。”你想想,像哥哥这么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除了爱情,还有什么“爱”呢?怪不得哥哥每天都很迟回家。
十、环境渲染式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种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特有的气氛。这种写法,即渲染气氛式。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文章开头运用了这种写法,如《芦花荡》《最后一课》《故乡》等。
总之,记叙文开头写法方式很多,对同一篇作文,开头写法也不拘一格,正所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坚持多写多练,定会写出“龙头”“猪肚”“凤尾”的佳作,使读者对我们的文章产生“一见钟情”的效应。
【范文引领】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要求:①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合作
真不知撞着了哪路神仙,面对化学老师出的实验题,我几次思索,霎时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到讲台上来做实验。并让“小麻雀”来协助我,我心里想,她是只绣花枕头,榆木脑袋不开窍,老实锤子老实敲的家伙!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窗外,鸟儿“啾啾”地叫着,令人赏心悦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几块黑色氧化铜,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试管,让它们轻轻滑至管底。她手脚挺快,为我取出了稀硫酸和胶夹滴管。我拉紧橡胶乳头,再将其伸入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来了,我将胶头滴管悬在试管正上方,慢慢拉紧胶乳头。一滴滴硫酸无色透明,黑色氧化铜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蓝色!她笑了,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接下来„„糟了,什么来着?刚才由于太兴奋将思维搞乱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这回是牵着羊走进照相馆——尽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帮不了我。在失败面前,我是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面对老师等待的目光,面对同学诧异的眼神,我脸上火辣辣的。
“接下来应使用氢氧化钠呀!”谁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绣花枕头”的她竟提醒了我。顿时,思维闸门完全打开。我舒了一口气,她熟练地将氢氧化钠滴入试管,蓝色溶液果真变成了老师所要制得的蓝色沉淀!
我和她都笑了。一种极有力的声音在我心头回荡:合作需要信任。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怀着思索和她春风般地回到座位上。
【实战演练】
童年的一件趣事
要求: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详略得当;②运用恰当的顺序,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③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初中生作文指导之: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
初中生作文指导之: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
作者:杨凤君 黑桦川县东河中学
开宗明义:我写作此文的意旨,是力求使学生认清作文开头的常见弊病,知道如何在文章开头运用写法,最终帮助他们摆脱困惑,写出精彩优美的作文开头来。
可以说,作文开头写法方面的指导文章,现在多得漫天飞。故我再论此题,要刻意避免重述他人曾言之言,即使有避之不及之处,也仅三言两语简略带过,绝不赘述,以免因弹旧调而惹人厌烦。
一、学生作文开头的常见弊病
(一)繁冗不简洁。
例如: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以严肃开场。平时看见老师,老师都是面带笑容,此时的老师很亲切。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是严肃,后来就和我们有说有笑的了。――《我的老师》
(二)转弯抹角,不直接入正题现象
例如:到了初中,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每个老师教一科。科目多了,觉得作业也多了,学习的压力也大了。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老师是非常好的。就让我为大家慢慢的介绍一下吧。――《我的老师》
有的学生,作文开头总是喜欢绕来绕去,顾左右而言他,转了一圈才转到文章的正题上。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诗经中的托物起兴的写法或是东北二人转中的“小帽”。这就是我所说的转弯抹角,不直接入正题现象。其实,文章完全可以直接写到正题上来,何必要引出呢!殊不知,你所用来引出正题的那部分文字,根据“记叙文详写略写三原则”[注:1]来判定,都是应该删除的赘余之语。
文章的开头方式有很多:可以从事件源头起、从背景起、从环境起、从争执的焦点起、从悬疑起、从矛盾冲突起、从情节经过起、从结果起,从铺垫起、从交待起等等;也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起、从心理起、从神情起、从动作起、从思想意识起、从语言起、从特征起、从介绍起、从命运起等等;还可以从自然环境描写起、从社会环境起、从回环起、从场面起、从引用起、从引子起等等,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怎样起头,文章开头都要遵循简洁的写作原则。
(三)开头与主体范围不一致(逻辑关系不当)
例如: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认识的人,熟悉的人,有些人也许你会很感激他,他帮了你很多;有些人你也许会很反感,因为他会和你作对,而我今天要说的人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本文的主体部分,写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并表达感激之情)
很明显,这个开头段中的“有些人你也许会很反感,因为他会和你作对,”与主体内容对应不一致,是头大身小的逻辑性错误。
开头若有总说,一定要与后文的分说范围大小一致!
(四)不必要的释题
例如,在一些话题作文中,有很多同学喜欢这样开头:
“所谓阳光是指„„”(以阳光为话题的作文)
“所谓宽容是指„„”(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所谓幸福是指„„”(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像这样人人尽知的概念,你又何必去解释呢!
(五)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
有的学生,在做给材料作文时,竟把很长的材料全部抄写下来做为文章的开头;或在做话题作文时,把杂乱冗长的提示语抄成了开头段,这样是不当的。
二、好的文章开头通常具备如下特征:
1、语言简洁、短小精悍
2、尽快接触正题
3、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
4、逻辑正确、无病句、无错别字
5、吸引读者读下去
6、尽量做到优美、有文采
7、新颖、有创意
其中,1、2、3、4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的。5、6、7点属于写作者一致追求的更高级的层次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立意构思外,更需要运用写作技法。
三、作文开头的写作技法有哪些。
(一)使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反复、顶 真、双关、反语、对偶、对比等
(二)选取适当的表达方式:
1、记叙、2、描写:景物(环境)、场面、特 写、动作(行为)、语言、心理、外貌(肖像)、神情等。
3、说明、4、议论、5、抒情。
(三)推敲选用句式:陈述句、肯定句、判断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疑 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排比句、对偶(对仗)句、顶真句、回环句、连动句、独词句等。
(四)其他基础写作技法: 有很多。如:动静相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五觉法、矛盾句、哲理句、中心句、警句、伏笔、照应、设悬、象征、类比、回环、通感、文眼、联想、想像等。
(五)推敲使用优美、清新、灵动、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
以上五类写作技法,要善于综合混用。由于写作方法的不同组合混用,就形 成了多姿多彩、新奇优美的开头方式。
例如:街角的路灯很暗,我看不清他的容颜。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左右摇摆在晚风弥漫的黄昏。他的脊背弯成了一张弓,弓上凝结着无数个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的岁月。――《拾荒老人》
这个文章的开头,就综合混用了由物及人、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比喻、顶真、引实入虚等写法。
四、值得指出的一个问题有一些作文指导书把文章的开头归结成若干个种类或样式,并分别取了些名称。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不得当的。
因为:
1、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异彩纷呈、千变万化,其实质上都是本文所提到的各类写作技法随机的不同组合。其组合样式,何止万千!虽然你善于列举归类,但终免不了顾此失彼,有所遗漏,举一斑而失全豹,道一足而全象尽失。在文章开头这一领域,你给出的若干种类或样式,只是片狭窄的天空;而由学生自己组合出的纷繁样式,才属于完整的天空。
2、与其让学生绞尽脑汁生硬地牢记开头的什么种类什么式,结果必导致学生生搬硬套。你莫不如教给学生一个自由组合开头方式的写作原理及基础技法,让其驰骋在他自由的创作空间里任意而为,这不是更好吗!
[注:1]
记叙文详写略写三原则:
1、凡是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要充分展开,详写。
2、不能表现中心的,却
是文中必要的铺垫性内容,一定要略写,越简洁越好;甚至可换个角度思 考一下,尽量删掉它行不行,若行即删。
3、对与表现中心无关,可有可无的语言内容,必须删除。见于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yang_fengjun/blog/static/***55313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