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
一、实验室工作档案内容
1.实验室的建立、建设的各种文件和资料。
2.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和资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各类学生上课情况、学生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发情况记录等。
3.实验室人员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项目数及其工作量。
4.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项目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论文、专著、鉴定、专利、获奖等情况。
5.仪器设备及低值耐用品的总台件数及金额、固定资产帐卡、随机技术手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原始记录。
6.单价5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包括国家科委23种仪器设备,单价虽不到5万元但属于精密稀缺设备)的申购报告、领导批复;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及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设备说明书及全套随机文件;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等。使用维修记录,随时将运行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承担任务及结果、故障过程、定期检修或校验情况等如实记录,并定期归入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始资料:申报表、论证报告书、审批计划单、订货合同及有关来往信函等。
(2)设备的开箱验收单、说明书、合格证、附件清单、随机图纸、外观照片等。
(3)安装调试记录等。
(4)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等管理方面的资料和管理操作人员情况登记表等。
(5)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记录。
(6)降级、报废、处理的报告、批示等。
7.自制设备的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鉴定材料、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8.实验室用房及环境条件的各种技术资料。
9.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统计报表。
10.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文件和本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
1.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
2.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将自己工作中形成的材料交给实验室主任。
3.实验室工作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和与设备共存三种。
4.学生上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出情况记录属短期保存资料,一般至少应保存三年。
5.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
6.除上述两项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7.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借阅要严格办理借阅手续。
8.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要相对稳定,如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
9.单价5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包括国家科委23种仪器设备,单价虽不到5万元但属于精密稀缺设备)的设备说明书、装箱单、保修单及全套随机文件原件交学校档案馆长期保存,复印件由使用人保存;由使用人保存的还要包括:论证报告、开箱记录、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等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第二篇:校准实验室档案管理
校准实验室档案管理之浅见
档案管理工作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基础、最持久的专项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验室的无形资产之一,实验室档案累积了实验室多年的管理、技术、服务,特别是测量数据等多方面资料,具有十分宝贵的使用和保存价值。做好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料,促进实验室之间技术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技术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经验的积累,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使实验室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技术服务。按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CNAS-CL01:2006(idt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的档案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实验室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质量管理档案
1.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2.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文件等;
3.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质量控制异常情况记录表、恢复工作审批表等; 4.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监控记录,证书和报告一次交验合格率统计记录等;
5.与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或协议,以及合同评审记录、客户投诉及处理主录、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等。
(二)技术管理档案
1.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说明书、合格证、明细帐等; 2.各专业实验室作业指导书、SOP(操作程序)、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等;
3.各专业实验室计量标准技术资料,如技术报告、履历书、复查申请书等; 4.从事检定、校准工作所出具的原始记录、证书、数据、电子版台帐等; 5.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 6.校准方法确认、评审记录;
7.测量设备使用和维修记录、检定/校准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 8.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报告;
9.服务和供应品购置审批表、评审及验收记录表; 10.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实施表等。
(三)外来文件档案
1.上级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文件;
2.实验室检定、校准、审核人员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
3.各种技术资料、书刊、杂志;实验室技术书籍、外购产品主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信息等。
(四)实验室建设档案
1.实验室劳动、安全、卫生及公益活动管理记录等; 2.公司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 3.员工的录用、考核、工资发放记录等;
4.人事档案和员工学历、经历和能力证明,人员信息管理,劳动纪律、考勤等日常工作记录;
5.固定资产、易耗品和办公设施管理台帐等。
二、实验室档案的管理要求和程序
(一)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每位实验室人员都有责任认真主动作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提供给实验室档案管理员和仪器收发员保存;
2.各专业实验室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和证书应于检定工作完毕后(公司规定3个工作日),交由仪器收发员保存原始记录并发放证书;
3.其他质量和技术类管理文件、记录等,应于记录完成并实施后,交由档案管理员整理归档,分类保存;
4.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登记、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归案存档、统计和保管,不得遗失或损坏;
5.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技术资料、数据,为公司管理和服务提供可靠保证; 6.如实验室撤消、合并,或档案管理人员出现变更等情况,应及时作好工作档案的移交工作,以保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
(二)实验室档案的控制
1.公司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均进行有效管理,全部受控,同时在文件封面左上角加盖红色受控章并填写受控编号。
[b]2.公司各种文件均有唯一性标识,并建立管理台帐(受控文件清单、受控记录清单),注明文件名称、编码、受控编号、发文单位、发放范围、发放日期、生效日期等必要信息,由档案管理员动态管理。
(三)实验室档案管理办法
1.实验室档案应按类别归档保存。购置仪器设备资料、后续送检的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学习培训材料以及相关技术资料等应及时归档。
2.所有资料、原始数据,未经允许不得带出实验室,确认需要使用相关资料时,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方可借出,按规定时间归还。
3.实验室档案资料原则上应保留原件,特殊情况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可使用复印件。
4.电子版的记录由档案管理员统一保存,同时每月末应上报给公司质量主管和技术主管备份,并设置二级密码,以防止被任意阅读和修改,防止因人为和计算机病毒等原因造成的丢失或损坏。
5.对于超过保存期限或被新文件替代的实验室档案、资料,由档案管理员报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统一收回并及时销毁,以保证所有相关人员均能在需要时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由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要加盖蓝色作废章,由档案管理员独立保存,不得在实验室现场出现。
6.档案室要做好清洁、防潮、防火、防盗以及保密等相关安全工作。
(四)实验室档案的借阅
1.实验室相关人员需借阅实验室档案资料时,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注明借阅原因、借阅时间、借阅人、归还时间等信息,并及时归还。
2.上级领导检查和有关认证部门评审要求提供实验室相关资料时,须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并由档案管理员及时收回。
3.其他单位和个人需借阅实验室档案资料时,须提出书面申请,承诺不泄漏客户和本公司机密,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及时归还,不得遗失或损坏。
3.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将实验室档案资料擅自复印、带出实验室或转借外单位。
4.借阅时间过长、逾期不还或有涂污、损坏、遗失等情况,应视其情节轻重酌情赔偿。
高效的档案管理机制为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充分保证了测量溯源性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实验室资料归档及档案管理
实验室资料归档及档案管理
实验室工作档案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研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我院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的对象
实验室档案是指在我院实验室工作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材料。包括有关法规文件、管理制度、重要技术资料(含实验室发展情况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资料)等均需分类建立实验室工作档案。
二、实验室工作立卷归档的内容
1、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工作法规、制度文件卷(1)国家及国家部委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法规文件。(2)学院有关实验室发展建设与改革等文件。
(3)实验室建制审批(含实验室建立、合并、调整、撤消等)文件。(4)实验室管理(包括本实验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5)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6)实验室工作总结及实验室内工作人员考核表等。
2、以我院名义向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报出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报告、报表或数据卷。(1)实验室基本情况类
①实验室基本情况(各实验分室名称、地点、面积)。②实验室任务及人员情况传送数据与报表。③实验项目传送数据与报表。
④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传送数据与报表。(2)设备管理类
①我院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传送数据与报表(单价800元以上设备)。②我院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增减情况传送数据与报表。③低值耐用品、低值易耗品的资料。
④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仪器设备及低值耐庸品的总台件数及金额、固定资产帐卡、随机技术手册;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原始记录。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技术档案。
单价5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应包括每台仪器设备申购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申购报告、领导批复;订货合同、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及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及其履历本、设备说明书、技术资料及全套随机文件;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和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等资料(其中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经校档案室建档后可由实验室借用保管)。大型设备管理人员名单、技术档案和开机使用记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有效期时,完成课题数,取得的成果、功能的开发等。
⑥我院各实验室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数据传送数据与报表(单台/套价为20万元及其以上之设备)。(3)实验室任务类
①实验室任务指标及完成情况统计资料。
②本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程名称、科研计划、实验报告。
③科研任务形成的文件材料(项目数、类别、经费、实验技术开发项目、成果资料)。④在社会服务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⑤承担各种培训班、短训班的实验教学任务或测试、加工工作的内容、培训对象等材料。(4)实验室管理类
①实验室建设类:经我院批准的本实验室建设规划;本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反映本实验室历史沿革、现实规模、用房面积、环境条件等有关管理性文件;实验室用房及环境条件的各种技术资料。
②实验室环境条件的增扩与实验室改革方案文件;实验室工作的评估;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重要实施细则;实验室主任工作守则与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③实验室经费及使用情况。(5)实验室队伍建设类
①实验室各类工作人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分工、奖惩、培训等基本情况及其变更情况)。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情况。
③本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记录材料。
⑤实验室人员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论文、专著、鉴定、专利、获奖等情况)、项目数及其工作量。
三、实验室工作档案的收集
1、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应记录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年底将记录归档备查。
2、每个实验室应有设备仪器维修记录,实验室应有水电及动力维修记录,年底将各种维修记录存档。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工作日志,年底将工作日志归档。
4、实验室安全员每月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记录存档。
5、年末应对实验人数,实验项目和设备使用率做统计,将统计结果存档。
6、实验室每年应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工作人员考核表应归档备查。
四、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
1、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工作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同时接受我院档案部门和实验室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与检查。
2、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责任认真主动作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提供给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将自己工作中形成的原件材料交给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实验室留复印件归档。
3、实验室工作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与设备共存三种。
4、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
5、除上条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6、严格档案的查阅与管理
(1)实验室办公室负责职能范围内有关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
(2)各实验室每应按要求按时上报有关归档资料,个人不得长期保存作为私有;(3)单位或个人因工作需要查阅或借用有关档案资料者,均按研究院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查阅或借用手续并按时归还。
(4)档案资料原则上应保留原件,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可使用复印件。
7、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要相对稳定,如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如实验室撤消或合并,应及时作好工作档案的移交工作,以保持档案的完整和连续性。
第四篇:实验室资料归档及档案管理
实验室资料归档及档案管理
实验室工作档案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研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我院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的对象
实验室档案是指在我院实验室工作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材料。包括有关法规文件、管理制度、重要技术资料(含实验室发展情况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资料)等均需分类建立实验室工作档案。
二、实验室工作立卷归档的内容
1、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工作法规、制度文件卷
(1)国家及国家部委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法规文件。
(2)学院有关实验室发展建设与改革等文件。
(3)实验室建制审批(含实验室建立、合并、调整、撤消等)文件。
(4)实验室管理(包括本实验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5)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6)实验室工作总结及实验室内工作人员考核表等。
2、以我院名义向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报出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报告、报表或数据卷。
(1)实验室基本情况类
①实验室基本情况(各实验分室名称、地点、面积)。
②实验室任务及人员情况传送数据与报表。
③实验项目传送数据与报表。
④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传送数据与报表。
(2)设备管理类
①我院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传送数据与报表(单价800元以上设备)。
②我院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增减情况传送数据与报表。
③低值耐用品、低值易耗品的资料。
④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仪器设备及低值耐庸品的总台件数及金额、固定资产帐卡、随机技术手册;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原始记录。
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技术档案。
单价5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应包括每台仪器设备申购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申购报告、领导批复;订货合同、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及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及其履历本、设备说明书、技术资料及全套随机文件;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和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等资料(其中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经校档案室建档后可由实验室借用保管)。大型设备管理人员名单、技术档案和开机使用记录。大型精密仪
器设备在有效期时,完成课题数,取得的成果、功能的开发等。
⑥我院各实验室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数据传送数据与报表(单台/套价为20万元及其以上之设备)。
(3)实验室任务类
①实验室任务指标及完成情况统计资料。
②本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程名称、科研计划、实验报告。
③科研任务形成的文件材料(项目数、类别、经费、实验技术开发项目、成果资料)。④在社会服务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⑤承担各种培训班、短训班的实验教学任务或测试、加工工作的内容、培训对象等材料。
(4)实验室管理类
①实验室建设类:经我院批准的本实验室建设规划;本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反映本实验室历史沿革、现实规模、用房面积、环境条件等有关管理性文件;实验室用房及环境条件的各种技术资料。
②实验室环境条件的增扩与实验室改革方案文件;实验室工作的评估;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重要实施细则;实验室主任工作守则与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③实验室经费及使用情况。
(5)实验室队伍建设类
①实验室各类工作人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分工、奖惩、培训等基本情况及其变更情况)。
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情况。
③本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
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记录材料。
⑤实验室人员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论文、专著、鉴定、专利、获奖等情况)、项目数及其工作量。
三、实验室工作档案的收集
1、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应记录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年底将记录归档备查。
2、每个实验室应有设备仪器维修记录,实验室应有水电及动力维修记录,年底将各种维修记录存档。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工作日志,年底将工作日志归档。
4、实验室安全员每月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记录存档。
5、年末应对实验人数,实验项目和设备使用率做统计,将统计结果存档。
6、实验室每年应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工作人员考核表应归档备查。
四、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
1、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工作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同时接受我院档案部门和实验室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与检查。
2、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责任认真主动作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提供给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将自己工作中形成的原件材料交给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实验室留复印件归档。
3、实验室工作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与设备共存三种。
4、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
5、除上条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6、严格档案的查阅与管理
(1)实验室办公室负责职能范围内有关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
(2)各实验室每应按要求按时上报有关归档资料,个人不得长期保存作为私有;
(3)单位或个人因工作需要查阅或借用有关档案资料者,均按研究院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查阅或借用手续并按时归还。
(4)档案资料原则上应保留原件,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可使用复印件。
7、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要相对稳定,如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如实验室撤消或合并,应及时作好工作档案的移交工作,以保持档案的完整和连续性。
第五篇:实验室设备档案管理细则说明
实验室设备档案管理细则说明
1、全部仪器设备除应建立台帐和管理卡片外,每台在用的仪器设备都应建立完整的档案,以实施对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档案内容包括:
(1)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出厂编号、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编号(或仪器设备惟一识别号)、保管人、放置地点、仪器设备目前状态(在用、停用、报废);
(2)说明书(进口设备的外文说明书应有翻译成中文的使用方法和校准部分的说明);
(3)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校验情况记录:包括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周期、证书号、检定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有效日期、送检人等。计量检定、校准证书原件可另外存放,复印件随记录归档。
(4)购置仪器设备的申请审批表,仪器设备装箱单、仪器设备验收清单、仪器设备验收日期及验收记录(仪器设备调试报告),仪器设备启用日期;
(5)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仪器设备损坏、故障、修理记录,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存放位置变更记录和仪器设备报废情况记录等。
2,仪器设备原则上一台一档,但同种类的多只小型计量器具可建一个档案。重要的标准物质也应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