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9-05-15 08: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任何国家的宪法都存在着自身的基本原则,英国宪法也不例外。从法律意义上而言,最能反映英国的宪政制度特点的基本原则就是议会主权原则。

议会主权原则

产生议会主权原则是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制度的国家,有议会之母之称,创建于13世纪,迄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议会只是国王的附庸品,直到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的经费,才召集各阶层人士参加会议,这也成为了一种惯例。17世纪以前,英国没有议会主权的概念,议会立法在当时的立法体系和法律渊源中,并不占据突出地位。君主的敕令、法庭也认可习惯法及自然规则超越议会立法,在议会立法与上述法律渊源发生冲突时,议会立法往往被宣告无效。1688年的革命,使得议会在国王的斗争中取胜,法庭也与其站到了一起,进而确定了议会的主权地位。1689年《权利法案》其中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无权废除法律,无权征税,无权在平时征募或维持常备军,并规定维护议员及议会的选举权利、议会议事自由及免责原则等。议会政治上的主权地位由此确立。1688年后,普通法的法官便转而服从于议会至上的权利。因此,议会是至上的立法渊源和法律意志必须被遵守的说法就成为了英国宪法的法律基石。

经典论述对于英国议会主权的定义和描述性说法很多,最常被引用的名言莫过于议会除了不能把男人变为女人和把女人变为男人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这句话很形象的道出了英国议会主权原则的特点。英国著名的法学家戴雪对议会主权特征做了最精准的描述,议会主权意味着议会拥有制定或不制定任何法律的权利,英国法律不承认任何团体或个人拥有推翻或废止议会立法的权利。由此可见,戴雪认为只有议会立法在效力上是最高的,无任何力量可以与之相抗争。

新发展随着垄断经济带增强,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断扩大,加之欧盟法的引入,无论戴雪的学说本身,还是英国议会的权限,都经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都未曾根本动摇议会主权的基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后,其经济的发展变化反映在政治制度上面,就是国家与垄断的融合。于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硝烟四起的战争,纷纷开始强化本国的国家机器。这样,原来以议会为中心的民主宪政体制由于立法程序的繁杂而显得缓慢,反而不如以内阁为中心的民主宪政体制那样反映灵敏。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虽然议会下院日益受到政府的控制,但由于议会在法律上的至尊地位,使得它即使在行政集权时代也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政治机构。议会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自1972年英国议会批准加入《欧洲共同体法案》、1973年1月1日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国以来,议会主权原则就受到了来自欧共体法效力的冲击。1972年《欧洲共同体法案》承认了欧共体法对于议会立法的优先性。根据《欧洲共同体法案》第2条第一款的规定,欧共体的条约及共同体立法在英国的直接适用的效力;第4款给予共同体法以优先于国内法律的地位,国内法应作符合共同体法的解释及从属于共同体法的效力。根据该法,议会之上被加上了更高的宪法性权威。但是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指出:我们的议会,无论什么时候立法,都愿意履行自己的条约义务;如果我们的议会有意通过一项法律,来与该条约或其中的任何条款脱离关系,或有意进行与此相抵触的立法,那么,我将会认为,遵从议会制定法便是我们法庭的职责。由此可见欧共体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议会主权原则。

因为议会主权原则在这四个原则中是最重要的,所以讲的比较详细,接下来三个原则会讲的相对简单点。

法治原则是现代宪法广泛采纳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政府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内活动,不得滥用权力侵犯个人自由。1885年,戴雪在其《英宪精义》中,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法律主治”(法治)的含义。戴雪认为,他有三层含义,其一,非依法院的合法审判,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其二,任何公民和政府官吏一律受普通法和普通法院的管辖,如果由行政法和行政法院来管辖行政违法行为,那就是赋予政府以特权,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三,英国公民所拥有的自由权利并不体现在成文宪法中,而是一种自然权利,既不由任何法律所赋予,也不能随意被剥夺,政府必须有合法理由才可以限制这种权利。,戴雪对英国法治模式的诠释,是基于英国宪法或宪政的传统,大体上体现了20世纪之前的宪政制度的实际,其重视法治的观点成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维护个人权利的重要理论。

分权原则相对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英国并非是个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并不十分严格。但英国宪法仍然大致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共同特征,即权利分立。首先国会拥有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效力;并有权对政府行政进行监督。上下院各司其职,彼此制约。1911年《议会法》生效前,上下两院拥有大致相当的立法权,任何法案须经两院通过才能生效。1911年以后,下院成为立法主体,上院的立法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行政权由内阁行使,但须向国会负责,接受国会的监督。再次,英王虽然统而不治,但其象征性权力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对国会和内阁的牵制。最后,司法权由法院掌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无经证实的失职行为得终生任职。但是,在理论上,上院仍是最高司法机关,而且大法官同时又是内阁大臣,有权任命各级法官。

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内阁是政府的代名词。英国式责任内阁制的发源地。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具体内涵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首相通常是下院多数党首脑;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者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新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必须辞职。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英国宪法惯例

英国宪法惯例

国王统而不治

这是在确立议会权力至上、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的《权利法案》(1689年)实施后逐步形成的一项关于英王权力地位的宪法惯例。

在《权利法案》通过之前,议会本身的存废以及议会通过的法律,往往是以国王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国王可以随时解散议会,可以决定召集议会来为其征税,可以很容易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而作为内阁前身的枢密院,只是协助处理政务的咨议机关,国家的实际政务由国王个人决断。

在《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宪法原则后,议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国王既不能随时解散议会,也不能不经议会同意而立法和征税。枢密院演变而内阁后,内阁全权处理政务,这样,国王昔日在立法和行政方面享有的实际权力,已经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对直接参加议会、内阁活动的兴趣减退。

1714年,德国人乔治一世被加冕为英王,乔治一世本来就是一个庸俗之人,即位时年级又较大(54岁),加上他不懂英语,因而即位后的前几年,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自己的德国汉诺威领地,很少来伦敦出席内阁召开的会议。有时即使出席了了内阁会议,也因听不懂议员和大臣的发言内容,不能直接在内阁会议上对内阁的议事活动做出实际影响。鉴于这种情况,1717年议会做出决定,国王无需出席内阁议会。

以后,关于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问题,曾出现反复,在1760年至1820年间,乔治三世曾力图重振王权,但是由于众议院的强烈反对,只得作罢。这样国王就成为脱离实际政务的统而不治的虚君。“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法惯例由此形成。

国王不能为非

这是指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这一宪法惯例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是:在责任内阁制度形成以后,国王的一切政务活动都是根据内阁的安排进行的,以国王的名义公布的法律和决议,凡不经内阁副署都是无效的。而一经内阁首相或有关大臣副署,国王便不负任何政治责任,其责任由内阁承当,内阁不能将其执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责任推诿于国王。

从表面上看,这一宪法惯例似乎是为过往的行为解脱责任,然而在实质上,它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因为根据这一宪法惯例,要使国王永远保持没有政治错误的形象,国王就不能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如果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就难免有错误)。这样,资产阶级巧妙地将国王排斥在政治决策之外,由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和内阁决策和行使国家权力。

首相主持内阁政务

由于乔治一世经常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便于1717年做出决定,国王无需出席内阁会议并主持内阁会议。在国王脱离了内阁政务后,由谁来主持内阁会议、领导内阁工作的问题,便被提了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21年,乔治一世决定由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领导内阁行使职权。罗伯特·沃波尔通过掌握内阁会议的主持权,成为内阁诸大臣中权力地位最显赫的首席大臣,此后人们逐渐称其为首相,首相主持内阁政务、领导内阁的宪法惯例便由此形成。今天,人们习惯于把1721年看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内阁形成的历史年代,把罗伯特·沃波尔看作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并且根据罗伯特·沃波尔当时担任财政大臣职务的情况,形成了内阁首相总是兼任财政大臣的宪法惯例。此外,英国把200多年前罗伯特·沃波尔任首相时在伦敦唐宁街10办公的地点,至今仍作为英国内阁首相主持政务的办公官邸。

首相自行组阁

首相主持内阁政务的宪法惯例形成之后的100多年内,首相只是有主持内阁议会、领导内阁工作的权力。1834年英国内阁首相更迭频繁,先后有4位首相上台。在罗伯特·皮尔就任首相后,感到内阁的稳定,就要组织一个能与首相合作的内阁班底。对罗伯特·皮尔首相便自行挑选政府大臣,进入内阁成为内阁成员,国王则按照首相意见任命。从此,首相自行挑选政府大臣以及内阁(报请英王批准)的宪法惯例由此形成。

内阁失去信任应辞职

议会取得最高权力以后,为使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与能够被内阁在实际中给予贯彻执行,实现议会立法与内阁施政的一致,就需要由被议会信任者来组织内阁,实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为此,安妮女王在位期间(1702-1714),总是选择任命议会众议院信任者担任内阁大臣,而议会众议院所信任的内阁大臣,又都属于议会众议院多数党一派,这样便形成了内阁由议会众议院多数党组成的宪法惯例。

1742年,长期以来一直控制着议会众议院多数议席的辉格党发生内讧,不少议员对内阁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的执政方式不满。在野党议员,借此机会,提出了要求罗伯特·沃波尔首相以及内阁集体辞职的议案。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前后夹击下,罗伯特·沃波尔首相被迫与全体内阁大臣集体辞职,从此创立了内阁的施政方针若得不到议会众议院的支持和信任时,内阁全体成员应该集体辞职的宪法惯例。

首相解散议会众议院

1742年形成的议会对内阁的不信任可以迫使内阁集体辞职下台的宪法惯例,使议会在与内阁的关系中占了上风。这种议会较内阁处于优势地位,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为了平衡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在议会与内阁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制衡的格局,42年后即1784年又形成了内阁首相可提请英王解散议会众议院的宪法惯例。

1783年12月,年仅24岁的小威廉·皮特出任内阁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但是第二年,议会众议院对小威廉·皮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要求首相下台。在这种情况下,小威廉·皮特要求英王乔治三世提前解散未到期的议会众议院,重新选举议会众议员。为了使内阁保持相对稳定,乔治三世批准了小威廉·皮特要求解散议会众议院的要求,下令将未到期的议会众议院予以解散。在随后进行的新一届议会众议院选举中,小威廉·皮特领导的托利党获得议会众议院的多数席位,这样新选出的众议院投票支持小威廉·皮特首相继续执政。从此,便创立了议会众议院若不支持内阁时,内阁首相可以提请英王解散议会众议院,重新选举出新一届议会众议院,然后由新选出的议会众议院决定原内阁去留的宪法惯例。

司法对行政权的控制

三百年前,英国有个法官柯克(Lord Edward Coke),他勇敢地抵制了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Ⅰ)的干涉,保证了司法对行政权的控制。有一次国王把法官都召集到跟前,扬言他要选择几件诉讼案自己来审判。但是首席法官柯克告诉国王,国王无权这么做;根据英国的法律,所有案件都必须在法院里作出判决。国王说:“我一直以为而且时常听说你们自称:英国法是建立在说理的基础上的。那么我和别人为什么不能象你们法官一样以理审案呢?”

“陛下,您说得不错啊!上帝赋予陛下的才学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请皇上允许我恭恭敬敬地向您这么说:处理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货物或其他财物,仅靠人的天赋理性是不够的,而是要按特定的推理和法律判决的。您没有学过您的王国的法律,而审判是只有经过长期学习、长期实践才能对它取得认识的一种技能。法律是金子打成的指挥棒,是审理陛下属民的尺度。正是法律而不是别的,保卫着您的安全与和平。”

“岂有此理”,这为信奉“君权神授”的国王发火了,嚷道:“难道连我也须受法律统治么!莫非要造反啦!”

法官平静地解释道:“陛下,英国最早著名法学家布来克斯通(Blackstone)就曾这样说过:‘国王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这句话后来成了英国司法界的名言。

英王不能与结过婚的人结婚

1936年1月,英王乔治五世死后,根据王位继承法(1701年制定),爱德华八世继任英王。但是,他继位不久,提出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辛普森夫人是一个有过两次婚姻的女人。当时任英国首相的鲍尔温提出,国王不能与结过婚的女人结婚,如果国王要与之结婚,就应该退出王位。议会通过了鲍尔温提出的议案。结果,爱德华八世因坚持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最后以其退出王位结束这场**。

第四篇:英国宪法ppt演讲稿

主题:英国宪法

11翻译2班

Mindy

Hello, everyone.I’m from translation class two.My name is Mindy.Nowadays, we all know Britain is both a parliament democracy and a constitutionaldemocracy.Today, let’s share together something about the constitution of this country!I will divide this topic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about how did the constitution form.Although Britain and Israel are the only two countries without written constitutions of the sort which most countries

have.British governance today is based up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is gradually formed ,having its own long history ,it mainly including :

1215年的大宪章(Magna Carta).,1259年的人民协定(Agreement of the People)

1295年的禁徵赋税条例(De Tallagio non Concendo)

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The Petition of right)

1653政府约法(The Instrument of Government)

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The Habeas Corpus act)

1689年的权利法典(The Bill of right)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The Act of Settlement)

1706年的苏格兰联合法(Act of Settlement)

1911年及1928年的国会法(The Parliament Act)

1914年的国家防卫法(Defense of the Rralm Acts)

1918年的人民代表法(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1925年高等法院法(Supreme Court of Judicature);1928年的男女选举权平等法(The equale franchise act);1931年的西敏寺年的西敏条例(Statute of Westminster);1936年的国王禅位法(the Abdication act);1937年的摄政法(The

Regency);1947年的印度独立法(Indian Independence Act)

1963年的贵族法(Peerage Act)

1972年的国家豁免法

1972年的欧洲共同体法(European Community Act)等,but these laws are not attached to the name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status and other common law is the same.as known to all people ,is these: Magna Carta;The Petition of right;The Habeas Corpus act;The Bill of right;The Act of Settlement.Then, let’s come to the second part –the structure

1.charter(宪章)

2.statute law(成文法).which is passed by parliament

3.the common laws(普通法)又叫判例法。Which have been common practized in the courts.4.conventions(习惯法).又叫宪法惯例。Which do not exist legally, but regarded as vital to the workings of

government.Such as the king's “king system and not to”, “the king can do is a”;About the prime minister to

organize the cabinet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ractice.5.some authoritative works of the constitution(权威性的宪法著作)

next is also the last part:characteristics

first,as we all kown from the above ,the constution

of the Britain is an unwritten constitution like other countries.Second.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significance in essence, not form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meaning

What’s more,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is flexible

constitution.This is because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conservative

In a conclusion,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to the

national system of the state, mainly based on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that means the parliament has one of the highest legislative power, parliamentary legislation not restricted;The

principle of the rule of law, namely, 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the law, government and citizen by the same law;Practice principle, namely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 act have the same constitution effect.This is the thing I know about the country ,thanks!

第五篇:1-7-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

1-7-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

一、选择题

1.(2011·潍坊模拟)“国王不能犯错误”是英国中世纪以来的一条政治原则。根据1701年的“嗣位法”,这条原则被解释为:国王的错误应该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解释()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 C.使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D.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解析】解题时抓住“国王的错误应该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2.(2011·广东增城四模)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旧瓶里装进了新酒”“宪法方面的胜利”“惊人的技艺”等,可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D

3.(2011·福建三明二模)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制定了1787宪法()A.采取联邦制

C.实行两党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指的是独立战争后的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根据宪法,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故选A项。

【答案】A

4.(2011·黄冈中学模拟)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制度化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两者都造成了国家元首行政权力的消长变化 C.两者体现的政治形态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区别

D.明朝内阁反映专制统治的加强,英国内阁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明朝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1·青岛二模)《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公举”、“不世袭”、“四载即受代”,这些信息与美国的总统相吻合。故选C项。

【答案】C

6.(2011·江苏南通模拟)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式道路”的含义。1688年的“光荣革命”采取了一种和平式的、不流血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故选C项。

【答案】C

7.(2011·湖北黄石模拟)在社会安定时,该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该政府”是指()A.英国政府

B.法国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美国联邦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 保持社会安定”“ 惯用手段”等信息,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英国。

【答案】A

8.(2011·山东实验中学打靶题)近代某一国家的内阁有如下规定:“对于内阁通过的一切决定,每一个内阁成员都负有绝对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成员都无权在事后说,他同意某某决定是出于让步或是被同僚所说服。”这一国家是()A.英国

C.德国

B.美国 D.法国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故选A项。

【答案】A

9.(2011·浙江元济中学模拟)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 《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猛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当时国王乔治三世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不受逮捕的特权,于是乔治三世又指使下院通过剥夺其议员资格的决议。„„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为当时流行的口号。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不包括()①工业革命的兴起

②启蒙运动的深入

③代议制度的完善

④英王权力的加强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1762年,工业革命尚未开始,①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国王独裁,各阶层人民反对,③④符合题意,正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加强。故选D项。【答案】D

10.(2011·汕头六都中学模拟)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议席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从而掀起议会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席位。

【答案】A

11.(2011·邯郸一中压轴)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议会作用下降而政府权力扩大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句“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和“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说明政府权力的扩大和议会作用的下降。故选A项。

【答案】A 12.(2011·桂林中学模拟)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民主政治有“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原则民主指的是一种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根据上述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应该是()A.更集中体现程序民主

B.更集中体现原则民主

C.原则民主高于程序民主

D.既非原则民主也非程序民主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作出正确选择。【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11·江苏单科·23)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第(1)问注意从政治保证、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概括总结。

第(2)问材料二中的时间限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期间(工业革命未完成时段),联系工业革命的前提回答“保守主义的政治”的建立途径;结合材料三,从当时英国的权力中心和权力分配角度回答其特征。

第(3)问首先明确19世纪3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进行的斗争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角度回答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政治愿望的变化。

第(4)问从经济与政治的作用与反作用规定概括二者的关系。【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动政治变革。

14.(2010·浙江文综,39)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第(1)问考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思想来源,即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考查。第(2)问是对美国三权分立政体具体内容的考查,是教材知识的再现,较为简单。第(3)问是对三权分立政体的评价,注意要辩证的看待,既要分析其积极进步意义,也要看到其弊端。

【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下载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98年《人权法案》及其对英国宪法的影响

    1998年《人权法案》于2000年10月2日在英国正式生效,至此,关于英国是否采纳权利和自由法案的长期的宪法争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该法案的生效对英国宪法将会产生毋庸置疑的重......

    宪法

    4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宪法

    试题五 2009-02-25 13:23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 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 C.精神文明建设 D.经济制度......

    宪法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关系内容的是哪项? A. 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 B. 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 C. 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D. 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A;宪法关系主体的一方主要是国......

    回归本原,夯实基础-谈谈如何读懂古诗词

    回归本原,夯实基础 ——谈谈如何读懂古诗词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于秉飞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找不到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文试从最基础的读懂诗歌入手,结合......

    军转备考资料:英国创意产业诞生英国宪法一部电影修改

    军转干考试 军转备考资料:中央政法委员会部署十八大安保维稳工作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公......

    法律的操行〈1〉:律 师制度之本原

    法律的存在决定于它的实际作用,而法律 的操行则决定于实际的法律 家们的行为。也正是来自于法律 必然的操行需要,决定了律师做为必不可少的法律 从业人员构成法律 制度的重要......

    浙江本原生活电器有限公司简介--0412(共五则)

    公司简介 浙江本原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是星星集团下属家电产业公司——浙江星星家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主要从事空气净化器等室内环保家电产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