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测两考之中考备考调研内容
一测两考之中考备考调研内容
1.学校各学科教学进度,对照授课计划与局发的提前授课方案是否进度一致?
2.八、九年级中考学科有无适当增加课时?
3.学校有无培优方案和培优行动?
4.学校是不是已经制定2014年中考备考计划?计划有没有督查落实?
第二篇:详解中考常考内容之“照应”
照应(呼应)详解
只有过渡照应得好,才能使文章达到结构严密、浑然一体,中心突出。“过渡”是给文章穿针引线,把全文连成一体,达到“天衣无缝”。“照应”是为文章设置亮点,让文章波涛起伏,做到“锦上添花”。
1、什么叫“照应”? “照应”,即前后文的彼此照顾。(一种解释:“照应”就是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件事,就好比你照镜子,镜子里的你和你是一样的),也就是写文章常说的:伏笔和呼应。详细一点说, “照应”:前面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早有埋伏。行文前有因,后有果;先有源,后有流。如古代兵法上长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攻其腰——则首尾相应。
2、什么是“伏笔”?伏笔,就是埋伏,对要说的人、事、物,先作一个提示。也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将后面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在前边先作些提示或暗示。伏笔设置巧妙,就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发展合理,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3、什么是“呼应”? 呼应就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通俗解释:意思就是后面的话是接着前面的话说的,就好比有人在远处喊你,你就“呼应”)
4、伏笔和呼应的作用和用法:前有伏笔,后有呼应,才能使文章构成一个血脉一贯的整体。伏笔和呼应是经常连在一起的。
照应的几种方法
(一)、文题照应法
1、什么是文题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相互照应,标题中明显的,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标题。以题眼为基点,写下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主旨运笔。简单地说,文题照应 ,就是在叙事过程中,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 ,要和标题相照应。这种方法,也叫“标题照应”。此法,还有的叫“内容与标题照应。”
2、文题照应法的作用有的文中,多次出现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标题是文章“心灵的窗户”,往往抽象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照应标题,会使主题更加突出。
3、文题照应法的分类,分为三类:(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3)、语意扣题,隐形照应。文题照应的五种表现形式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此法,或段首句,开门点题;或段落的结句,直接抄题目,点题;或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变换语言形式,在首段中突现出来,而末段,在首段基础上,适当地变换语言形式,进行呼应。也就是, 开门点题,可以直接抄写题目;或紧扣题目,变换语言形式,在段首中突现出来。末段在结尾处,再现文眼的本意字;或者再叙述一下首段有关题目的文字,甚至直抄题目。形成首、尾与题目呼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在起笔时,宕(拖延的意思)开题目,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写,达到水落石出时,揭示中心。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开头〗从未提及流星;{结尾}直到结尾时,才揭示其含义,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3)、文中扣题,文脉缜密。文章思路严谨,材料始终为中心服务,写作不离主航道。
(4)、篇末扣题,收手呼应。起笔时,于题不顾,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下去,达到水到渠成,篇末点题明旨。
(5)、语意扣题,隐形照应。即题意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照应。这种照应,使文章深沉、含蓄、艺术性高明。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此文,是照应标题之典范。文中4次照应标题,写“背影”。这样多次照应,突出文章重点,使文章脉络分明。照应标题的好处是能避免离题现象出现。
文题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其
一、标题的含义,一目了然,行文反复点题,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文与标题4次照应。(每讲完一个故事,都安排了一段文字与标题照应。)其
二、标题的意义含蓄,在适当的地方点题,形成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例如:《小桔灯》标题含义深刻,因此,在正文中多处点题,与题目照应:
第5节:“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
第6节:“我想起了„„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
第8节:“她„„把那个小桔灯四周相对的穿起来„„”
第10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第11节:“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本文,由于运用了题文照应的方法,揭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主题就更加突出了。
另外 ,还要注意: 一是,题文照应法运用得好,既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能深化主题。二是,题文照应法,必须顺理成章,运用自然;但不要弄巧成拙。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就是在文章里,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例如:《意外》 首先写:“我的画——《球迷》,在市里获得一等奖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接着又写到:“想起这件事,话就长了。”接着作者就追述了《球迷》的创作经过,最后完成全文。又如:《党员登记表》中,写黄淑英给区委书记老赵一段:“刚刚走到山脚,突然听到山上响了一枪,她吃了一惊,抬头看时,白茫茫的风雪,像一团烟雾似的,遮住了半山坡,什么也看不清。紧接着,那烟雾深处,接连又响了几枪。”为什么打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面写了老赵补捕,以此照应前面的悬念,使人了然于胸。
(三)、首尾照应
1、首尾照应的概念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例如: 《一件小事》: 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3、对首尾照应的要求:(1)、开头的悬念,结尾有解答;(2)、结尾的内容,开头有交待;(3)、开头与结尾,要紧密呼应。
4、首尾照应的主要方法
(1)、重复照应:重复的方式,或是一字不差;或是只改一、二个字;或只完全重复首尾的一个句子,如《白楊礼赞》:开头:“我赞美白楊树”;结尾:“我高声赞美白楊树”。
(2)、首尾语言重复照应:即在题意、主旨上照应。
(3)、感情重复照应:常为抒发情怀、憎恶之情的。如朱自清《背影》首、尾均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问答式照应:开篇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结尾在正文基础上,作回答。
(5)、景观与感情照应:如游记,开篇描写景物;结尾议论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6)、物象重复照应:开头、结尾提到相同的物象。
(7)、点明主旨和抒情议论照应:开篇点明中心内容,结尾用抒情议论的方式升华主题。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8)、因果照应。
第三篇: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考纲解读:
1. 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准确辨识病句,2. 能依照句子愿意,准确修改病句,并能使用修改符号修改。
考点例析:
(一)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如:
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②缺宾语。如:
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③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则)
1. 检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强化练习:
1. 在优裕的家里,子女一切得来容易,因而所以难以与长辈沟通。
2.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3.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4. 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5. 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6. 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和中学生。
7. 桔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8. 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9.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10.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11. 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12.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13.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14.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5.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16.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1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18.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19.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20. 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21.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
22. 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
23. 《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24. 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
25. 张大爷的头上头发全白了。
26. 我跟他在同一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28.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29.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0.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1.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3.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34.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5.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36.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37.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8. 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39. 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0. 在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
4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4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表现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3. 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篇: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推荐)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一)概念界定
“片断写作”,习惯上称作“小作文”。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读写结合题,重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拓展运用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分值8分,字数一般要求80字左右。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二)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能力:
12、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4、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题。
——《考试手册》中相关的考试目标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三)题型考查
1、感悟类片断写作
(1)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侧重于表现形式(写作特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2)改写(3)扩写(4)缩写(5)续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此起彼伏”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1、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题1: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最完美的礼物》)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我的老师》)
2、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孩子和书》)
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老海棠树》)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年轻的国旗》)
3、侧重于拓展运用的片断写作(主要指“五写”)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80字左右)(《在可可西里回头》)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蘑菇转了一个弯》)(续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此起彼伏”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值得借鉴的试题形式: 1、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题: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仿写)2、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4题:请根据第3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扩写)3、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1);(2)(仿写)
4、请为《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写一篇内容提要。(80字左右)(缩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依据考点,逐一复习; 根据学情,强化训练。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和见解。如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最完美的礼物》)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某情感、某情节、某场景的认识。如:(1)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年轻的国旗》)
(2)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老海棠树》)(3)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孩子和书》)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一般来说,结构上应该有三个层次:
1、联系文本,提炼感点(是什么)
阅读感受是来自于文本的,因此写作时首先要联系文章的相关内容,再亮出感点。这感点或是文中能使心灵感动的某一处,或是文中人物值得学习的某一点,或是文章事件蕴涵的一个道理。(注意感点与观点区别)
要学会概括,表述完整。一般只须一句话(约20字)。示例:联系文本,提炼感点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情。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的号角。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联系文本谈看法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发挥余力。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令我很感动。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况我们呢? 联系自我谈看法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解生活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反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孤独的滋味。
排比句对感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发;正反对比进行说理
3、联系自身,表明态度(怎么样)
这个层次只要一句话,从自我出发,以“我”或“我们”出面,表明态度。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情。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的号角。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唯爱国者,行遍天下!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发挥余力。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令我很感动。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况我们呢?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像这位老奶奶一样。
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解生活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反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孤独的滋味。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我们将赢得真爱,赢得友谊,赢得真正美好的未来。
小结: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要联系文本,但更要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延伸和拓展。决不能就事论事,拘泥于文本的人与事。评分分项值:感点2分,论证3分,语言2分,联系文本1分。教学建议: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从审清题意入手,选准角度;从错题分析入手,规范答题;从保证重点入手,注意层次。
指出存在的问题: [2008年] 文中珍妮最令我感动。即使是九小时的车程,她还是毅然决定要取国旗,心中想着自己的国家。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不达目标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懂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恒心,不放弃才能获得胜利。我愿意做她这样的人。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文章的体裁、结构、表达方式的运用、写作的技巧、语言特点等等。它对于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每一方面又可以再细分出若干小类,比如,文章的结构特色就可以细分出详略主次,开头结尾,伏笔照应,线索等。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也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对文章表现形式的感受和见解。如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题(1):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章的某一表现形式的感受和见解。如: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我的老师》)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最完美的礼物》)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一般都要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对表达方式的感悟主要集中在对描写的感悟上。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一:文中画线句(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母爱》)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二: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最完美的礼物》)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好的描写,能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示例:文章的人物动作描写很到位。就拿大刘这个人物来说吧。一开始,他会“抢先冲上去想喝水”“猛地喝了两大口水”,可见大刘的性格是相当鲁莽的。但后来,他在受到郭教授的嘱托后变了,当人们说他比教授更苛刻时,他“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从这一动作可见,大刘已在磨砺中变得理智了。综观全文,通过传神的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跃然纸上,很有特色。(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建议: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 于它对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人物描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接着列举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品质的。成功的答题实例:
本文对无名战士的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例如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 深深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这个细节传神地展示了这位红军战士心系战友、志向革命的忠诚品质。那只指向北方的手定格在读者眼前,深深震撼读者的心。(07年松江模拟卷《七根火柴》)(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环境描写,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突出文章的中心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示例: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如:文中的“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天气的恶劣与突变。又如“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沙漠的特点,又突出了队员们在缺水的情况下走出沙漠的艰难。文字不多,但十分重要,推进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建议: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 于它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突出文章的中心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
在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环境描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接着列举环境描写的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的作用。
成功的答题实例: 《 故乡》 一文的环境描写非常成功。如“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 我” 回乡时抑郁凄凉的心情,表现了“ 我” 关心农村社会发展、同情农民苦难生活的复杂情感。2、对语言特点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
2004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 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 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 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对语言特点的感悟,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度去感悟。(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记叙文语言主要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是科学、准确,议论文语言主要特点是严谨、缜密。
示例: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但饱含真情,极具有表现力,真切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例如新娘的信:“ 你像一阵风似地走了,你带走了我的心„„” 真切地表达了淡淡的忧伤和爱恋。再如新郎的诗:“ 在我胸膛里,跳动两颗心„„” 直白表露了对新娘思念。一封信,一首诗,形成呼应,深化了《一场特殊婚礼》的内涵。(07年黄浦模拟卷)(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文章中能体现中心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关键性词语表现力极强。有的词语看似平常,其实饱含深意,有丰富的内蕴;有的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定含义。
示例: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成全一棵树》这篇文章中,“ 一拐一拐” 这个词语分别在第②④⑧⑨段里出现了四次,成为文章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细节。尽管用词非常简洁,然而这种反复地再现,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地突出了孩子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文章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成功勾勒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2003年中考实例)(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度去感悟
示例: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如“ 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 和“ 太阳似乎都在燃烧” 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沙漠气候的恶劣多变,突出队员们在沙漠上跋涉的艰难,反衬郭教授品格的伟大。(2004年中考实例)
小结: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一定要紧扣文本,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它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基本结构:指出表现形式的特色,列举有关例子,分析表达作用。教学建议:
注重对学生规范答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例句、例段)的表现手法、构思方法等进行写作。模仿不等于照抄,要力争仿中有创。
考题举隅:
2005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 题: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 文学” 外),并简述打开“ 这扇门” 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 个)。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为你打开一扇门》)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有相当难度的仿写题。首先,考生必须读懂阅读材料,理解第①段的内容(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每一扇门,门里的风景一定是新奇美妙的。)和第②段“例段”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比喻句)。
在此基础上,阅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并充分了解的门类,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
最后,考生还必须运用文中两方面的相关信息:第①段的内容和规定的5个词语,写一段文字,阐述打开自己填写的、有兴趣的“这扇门”的意义。答题实例:
实例一:(音乐)音乐是人类表达丰富情感、传达心意的沟通平台,音乐带给我们一个千姿百态的人类精神世界,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让人精神愉悦,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实例二:(自然)自然是地球给人类最好的馈赠。这里有新奇美妙的动物,有千姿百态的植物,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爱心以及审美能力。自然是人类了解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最好途径。仿写的建议:
首先要读懂 范文(例句、例段),既要“形似”(注意范文的形式,包括句式、结构等),又要“神似”(注意范文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联系)。
其次要读懂 题干要求,选择 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仿写。
示例:
请你按照《 琐忆》 开头的写法,为另一位自己比较熟悉的伟人的“ 琐忆” 写一个开头。
《 琐忆》 的开头: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你的《 琐忆》 的开头:
供你参考:
① 诸葛亮有两句诚挚的表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②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③陆游至死不改收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2、改写 改写,就是把原文(原句、原段)进行加工改造,发挥想象,写出别开生面的内容来。改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或改人称,如把原文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或者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或改文章的叙述方式,如把倒叙、插叙改为顺叙,把抒情改为叙述,把记叙改为对话等;改体裁,如把诗歌改写为散文,把小说改为戏剧等。考题举隅:
一、把贺知章《回乡偶书》改写为记叙文。
二、以小伙计作主人公改写鲁迅的《孔乙己》。
三、西山公园有一则通告:“公园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扭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
思路解析:
“委婉得体”是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原句严肃、冷峻,让人望而生畏,改写后的内容不变,语体色彩应充满人情美,读之如坐春风。
如,可以改为:草木有情,小鸟有意,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改写的建议:
改写,重在一个“改”字,但改写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作,不能改变原意。
改写时务必认真阅读题干,严格按照要求答题。3、扩写
扩写,就是对原文(词、句、段)进行扩充、拓展和生发的写作形式。考题举隅:
2010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 题: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 字左右)
(《蘑菇转了一个弯》)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只有联系上下文,才可以作出判断,所谓“ 儿时生活的情景” 是指,儿时和父亲到山上采蘑菇的情形或者做蘑菇汤、品蘑菇汤的情景。而不是其它。
评分要点
围绕采蘑菇(做蘑菇汤)展开4 分 描写2 分 语言2 分。
扩写的建议:
首先要有语(情)境 意识,对原文(上下文)进行认真的解读。这是扩写的基础。其次,根据原文展开合理 的联想和想象,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而不杂、扩而不繁。这是扩写的关键。
最后,语言的表述要简洁、通畅,讲究一定的文采。4、缩写
缩写,就是就是对原文(或句、段)进行压缩,从而提取最重要信息的写作形式。题型有: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小说的故事梗概、作品的内容简介、电影电视的剧情介绍等),或拟文章标题,或拟一句话新闻等。考题举隅:
2009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 题:请将上文缩写成“ 思贤的故事”。《在可可西里回头》)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的缩写题。做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概括能力:抓记叙文的主要要素:何人、何事(何因、如何做、结果),另外,不忽略何时、何地。如:文章的主要人物:思贤 文章的主要事件:
a、起因:爱好摄影 无心读书 离家出走 b、经过:保护藏羚羊 丧崽母羊 悲伤 绝望 c、结果:顿悟母爱 理解亲情 决定回家 文章的主旨:思贤顿悟了母爱,理解了亲情 答题实例:
高中生思贤因爱好摄影无心读书,与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从事保护藏羚羊的工作。在丧崽母羊的悲伤哀号中,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缩写的建议: 缩写时必须注意三点:
首先,忠于原文。把握原文的主旨和基本内容,如记叙文的主要事情、人物的基本性格、小说的基本情节、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等。其次,保“主”删“枝”。
最后,语言简明。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归纳,表达清楚原文内容和主旨。缩写练习:
例一:将下文中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6 个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其中一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我国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初见成效。缩写练习:
例二: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16个字)
6月2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的中国跨栏名将刘翔在这里“一跨冲天”。在锐步田径大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他以12秒92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并创造了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赛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对记者说,中国田径正在爬坡,刘翔的好成绩将带动中国田径继续前行。(2007.6.4《湖南日报》)刘翔创今年世界跨栏最好成绩。5、续写
续写,是按照要求在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写作。续写有的要求续上事情的过程和文章的结尾,有的仅要求续上文章的结尾。考题举隅:
(1)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2题: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最完美的礼物》)(2)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3题:第17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成全一颗树》)
思路解析:
以上两题都属“续写类”,均要求考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联系前文的内容来感受作品中人物彼时彼刻的心情。
这两题也有不同之处:2003年题目要求的“独白”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2004年题目要求“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当然,如果题目要求改为“写出教授说了什么”,则必须用第一人称(教授的口吻)来叙述了。答题实例:
实例一:大刘,水已经喝完了,水囊里装的是沙子,谁要喝水都不许,但千万不要说出真相,那是大家的生命之“水”,一定要坚持„„
实例二:妈,曾经的我就像小树一样又瘦又小,但是现在它一样可以成为参天大树。妈妈就是您给了我这样的一次机会。现在我长大了,我一定会报答您的,像大树一样为您遮风挡雨。续写的建议:
续写,读懂前文是关键。只有读懂材料,结合文意作答,才能做到前后照应,从而确保所写的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
写出波澜是重点。必须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规定的情境出发,补充与原文相符合的情节。既要紧扣原文,衔接自然,又要力求有新意。择高处立 就平地坐 向宽处行
第五篇:备考中考语文之作文素材——王昭君
王昭君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他对民族和谐的期盼。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女性最伟大的光芒,这光芒,让所有的男儿汗颜。她的美丽,让所有人赞美,永不凋零。她就是王昭君。
她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他菊花般傲世的风骨,他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她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她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她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他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
为了汉室,她走出少女的香闺,融入茫茫的沙漠;她走出少女的憧憬,走进贫穷的生活;她脱去少女的幼稚,化成一堵坚实的墙;她洗去少女的纯真,化成一根顽强的纽带。
她的美,是上天鬼斧神工的艺术,他用艺术遮住冷冷刀锋,他用艺术将两个民族联系在一起,他用艺术将大汉的文明在这广漠中传播。
“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
你是汉室的一杆长矛或一把弯刀,抵御异族男儿的野心,避免生灵涂炭的破裂„„”
一曲《出塞曲》,催人愁肠。那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对她的怀念。她的名字记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她永恒的记忆。
王昭君,永不凋零的美丽。
给王昭君的一封信
——历史的美丽沉淀
两千年后人这厢有礼了!愿海涵小女赋予你的这不知是否恰当的称呼。回眸骛昔,记得那是雅风、飘花、柔雪、娇月的年代,巍巍青山畔,悠悠绿水旁,十月怀胎,你在荆楚锦绣河山中款款落芙,如花般欣然绽放;后来,光阴的车轮演化为骤风、悲花、狂雪和残月,烈烈血阳下,弯弯古道上,十年动荡,你在塞北荒芜风沙处缓缓驻足,若历史悄然沉淀,“沉”住了摇摇欲坠的汉王朝,“沉”住了兵戎相见和国破家亡,也“沉”住了大漠天空幽怨的苦行者--雁。
未央宫的歌舞升平,掖庭宫的轻丝浮竹,污染不了你怀中的一朵奇葩--琵琶。奢侈、浮华和喧嚣充盈着那个你本不应涉入的汉宫。为你惋惜、为你遗憾,豆蔻年华芳菲初,流眸瞻花亦放逐。这个大囚笼不该禁锢住你向往幸福和梦想的心,这堵用人民血汗凝结成的厚墙不该阻拦住你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脚步,罪恶的封建观念不该强迫你食尽人间烟火,不该将一枝出自清水的莲花葬入淤泥。不,不是葬!我知道你一定会纠正我的,丝丝长相思,缕缕梦故愁,全化作出尘空灵的白蝴蝶,在你的青葱十指边翩翩起舞,朵朵精致玄妙的音符,载着你的寄托,早已飞向远方。这怎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宫殿能束缚的了的!思乡之情越积越重,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我知道你是已暗下决心,一定要离开这里!或许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也让你成了后人不可抹灭的记忆。于是,在庸脂俗粉光影交错的尘世,你沉默了,冗杂化作岑寂,沉淀住了你的忧伤、你的无奈、你的希冀。千年之后,我也被这美丽的沉淀扣动心弦。
无边无际的黑暗终于败给了黎明,昭君你不再沉默,在众人皆醉子独醒的时候,无言的背起了和平安定的重担,也把百姓深深的祈盼刻进玉骨,铭入冰心,无怨无悔。当你矗立在雁门关外时,三千素雅的青丝伴着一袭简美的红斗蓬似虬龙飘飞。不是云鬓,却赛满额宝钗玉簪;不是霓裳,尤胜浑身绫罗锦缎。此行何去?大漠孤烟袅娜处。你终于远离了尘嚣,踏上了这片神奇而圣洁的土地。于是,塞外风景异了,行行雁儿落了,铁骨铮铮的呼韩邪单于败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也在瞬间融化,你成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和平天使,给大地送去了希望,使黎明百姓银铃般的笑声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也在中国汗青上照下了你一个纤纤弱女的铁血丹心!
你绵延婉转的琵琶声似乎还在狼烟不起的长城内外回荡,可我却只能在这里倾吐出对你无尽的钦佩和留恋,回首故人千年,西北望,却只寻得古尘青冢。愿为昭君化多情秋雁,今朝长醉金沙。祝:嫱冢年年草青青,和平天使请安息!
你的美丽,让我记住了你
一身红裳鲜艳,挡不住你绝美容颜。倾城的绝世美艳,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是你的美丽,让我记住了你。窗外寒星冷月隔薄雾,长夜对残烛。镜中愁容满面发未梳,素颜眉头蹙。我只是一介女子,也可以为国家贡献么?烛光摇曳下,你深思。被选秀入宫,看似是你的荣幸,却不幸遭人妒忌。绝世的美貌被藏入深宫之中,只得每日孤独。青春的美貌可以等待一年,两年,那十年,二十年呢?你可以在这高墙中忍受一生清冷么?微弱的灯光,你愁容满面,却也挡不住你绝美之色。
你在想,远去他乡,是我的抉择?泪水溢满眼眶。我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真要在人际罕见,孤独的荒漠中度过此生?烛光波动,照出你心中阵阵涟漪。
时间流逝,时间幽静的,仿佛可以听到你心中的波澜。出赛吧!为了国家„„自己在外未必不幸福,却可以换来国家的昌盛。你笑了,笑面如花,唯美动人,窗外,已亮起了点点曙光。
隔日,你身披一袭水绿的薄纱长裙,身无半点胭脂粉黛。缓缓的走在管道上,一身素装,更始你美丽动人。生于乱世,天下犹如一场胜负难分的棋局,而拥有绝世美貌的你,被当做棋子,似乎也是宿命。你不后悔,出赛,是你的抉择,为了国家,你义无反顾。谁说自古红颜多祸水?你笑了,笑面如花。你的美丽,印在我的心中。
午时,皇帝召见你,见到有如此绝世美貌的你,心中不禁惋惜。你不后悔,为了国家。此时,比绝色更美的,是你心中的抉择,是你舍小家顾大家奉献。
暮色茫茫,再美的暮色也抵不住你倾城绝艳。几只孤雁见到了你,失魂忘记飞行而下落,塞北的风景,唯你最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你乃落雁——王昭君。悠悠岁月几番寒暑此去经年末路,无悔,不悔。是你的美丽,让我记住了你„„
昭君的选择
(02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选择)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娥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