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务调查回访工作实践探索
警务调查回访是主动按照人民满意的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警务变革,是在全面把握公安交管工作特点、规律之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警务机制。
荷塘交警运行“1234”回访模式规范警务调查,健全队伍建设监督常态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套流程”。对于一年内来过荷塘交警大队办理事务、处理过车驾业务、缴纳过交通罚款的当事人,荷塘大队都通过电话方式进行警务调查访问,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争取其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获得其满意、基本满意、或者不满意评价。为强化警务回访工作,大队在“硬件”上做到“五个一”,即一间房子,警务回访室;一台设备,含电脑、打印机、警务回访录音盒;一套程序软件;一名专职回访员;一套回访流程。在“软件”上做到“五心”,即爱心、真心、细心、贴心、耐心,即要做到微笑服务、真诚实在、认真细致、体贴周到、不厌其烦。每一个警务回访样本都通过信息采集、电话回访、制表统计、办结再访、回访倒查等五个步骤组成,并根据不同的评价采取不同的工作流程。
“二级倒查”。大队制作了《警务回访制度登记表》、《警务服务评价登记表》、《警务回访制度督察登记表》《承办通知单》、《办理情况反馈单》、《警务调查情况综合考评计分表》等六个表格,将警务调查日常工作表格化、格式化、流程化,并将警务调查结果纳入部门综合考评和个人精细化管理奖考核。围绕群众满意率百分之百的目标,大队还制定了三个百分之百的基本指标,即违法当事人信息采集率100%、违法当事人回访率100%、不满意回访对象见面率100%。对于当事人不满意的警务调查,中队长、室主任要找责任民警谈话、了解事情真相,作出初步处理。大队纪检员要上门走访,办结当事人要求事项,回访倒查责任民警。《警务回访制度登记表》、《办理情况反馈单》等台账的登记使用情况,中队、室每周至少督察两次,大队每月通报一次,通过两级考核、两级倒查、两级督促,确保警务回访落到实处。
“三日办结”。对第一次警务调查回访群众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或提出其他工作建议的,责任民警自接到《承办通知单》的24小时内主动与群众联系,三个工作日内为群众解释答复完毕,上级明确规定办理时限的除外。《承办通知单上》的时间、《办理情况反馈单》上的时间分别与分管领导督促、办理一栏中的时间相互对应,便于督导工作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四项制度”。大队建立《警务回访登记制度》、《警务回访办理制度》、《警务回访督察制度》和《警务回访倒查制度》四项制度,从如何登记、办理、回复、督察以及违反规定如何处理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使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明确职责,有章可循,各级领导和督察人员抓检查、抓规范有据可依。特别是《警务回访倒查制度》中明确规定,对接待民警和责任民警未按规定时间履行警务回访职责的,一经发现,视情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大队分管领导或纪检员未按规定履行警务回访督办、倒查等职责的,也将视情予以通报批评;对不认真落实警务回访制,造成不良影响的,对责任人予以诫勉或停止执行职务。
自“警务回访”制度实施以来,回访样本1265个,大队开展11次专项督察,查阅相关台账6本,核查群众要求办理的各类事项80余件,通过电话、登门方式对群众进行了回访,对督察中发现的个别民警服务态度差、个别单位登记不够规范等问题,提出8条督察建议,切实确保警务回访叫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队伍纪律作风明显改观。
第二篇:乡村规划工作实践探索
乡村规划工作实践探索
xx区规划局乡村科成立后,乡村规划工作编制与管理制度亟待建立,根据领导安排,本人承担了乡村规划工作编制与管理制度课题研究。目前该课题研究初步成果已完成,主要内容节选如下:
规划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三个轮子”缺一不可,其中,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纲领、管理的依据。
当前,我区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关键时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转变规划编制思路,全面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加强镇村规划编制和管理服务,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是我们规划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在以下具体工作抓好落实:
一、规划编制工作
(一)一般镇规划编制。xx区一般镇发展基础脆弱,数量多、规模小、差异大、发展滞后、特色缺失,而且面临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创新性压力,虽历时多年编制了不少规划,但规划与管理脱节、与实施脱节、与发展脱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xx区一般镇的规划急需创新编制模式,提高编制质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1、指导思想
(1)统筹性。一般镇规划编制将重点实现两个统筹,一是区域统筹,将城镇置于全区乃至更大的区域进行研究,协调和周边区域的关系,重点考虑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实现区域融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将突破城乡界线,把整个镇域当成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整体性规划。
(2)研究性。一般镇规划重点解决城镇产业提升、整体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空间总体结构等重大方针问题,是涉及空间、经济、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文化等宏观方面。总体规划层面深入结合该镇特点,重点开展交通、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等规划研究,具体落实到法定规划层面。
(3)可实施性。规划编制要符合城镇总体发展定位,也服务于政府的决策。规划除了在整体上体现指导性,还将产业布局、镇村体系、配套支撑等动态的落实于空间上,形成完整的镇村结构体系,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明确的空间用地布局,特色鲜明的城镇空间形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编制类型
目前,xx区共有8个一般镇,在对原城镇总体规划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城镇区位条件、现状概况、发展定位和未来需求,将8镇编制类型分为三类:
(1)完善提升类。原城镇总体规划未发生结构性变化,经评估后可继续指导地区发展建设的,或近期刚完成总规修编,通过规委会评审的一般镇,可结合要求更新总规数据图形,将基本内容梳理后上报。本类一般镇主要包括:木兰镇、龙桥镇。其中木兰镇已完成总规修编,经规委会、市局审查通过,建议梳理完善后备案;龙桥已完成总规修编,经规委会审议通过,建议按规委会意见修改完善,主要包括:着重梳理内外交通体系,落实毗河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打造,构建全域镇村发展体系。目前,鉴于现状城镇建设形态差、布局乱、发展无序、特色不明,建议通过控规优化暨城市设计的方法解决形态和空间问题。
(2)修改类:原城镇总体规划经评估已发生重大调整、难以全面指导地区发展的,应适当开展对规划基本内容的修编完善后上报,修编方案纳入附件,并进行必要说明。本类一般镇主要包括:斑竹镇、泰兴镇、清流镇。其中斑竹园、泰兴镇已委托市规划院、重大规划院进行总体修改方案编制;清流镇待xx物流副中心选址落户,相关政策指标落地后启动编制。
(3)研究类:原城镇总体规划经评估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但尚未明确发展思路的一般镇,应抓紧开展城镇战略研究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待时机成熟后再启动总规修编工作。本类一般镇主要包括:马家镇、新民镇、军屯镇。
(二)村庄规划编制。此前,我局尚未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无规可依”,农村地区存在规划管理的缺失的问题。事实上,村庄规划是指导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从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看,编制村庄规划非常重要、必须先行。村庄规划是调控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农村新型社区科学选址、节约投资、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抓手,是政府履行职能、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明确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引导村庄布局的优化和人口聚集;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置,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我们将对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符合镇域产业发展定位,同时结合国土土地整理项目的村庄逐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按照“四态合一、产村相融、两规合一”等指导思想,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前瞻性、公共属性和可操作性,打造一批“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引领我区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
(三)新农村示范片—片区规划编制。当前,成都市正抓紧启动第二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在成都市北向发展的进程中,xx区迎来了城市大发展的时代机遇,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旧城改造亦同步推进,而位于xx区北部的新九路、北星大道(香城大道以北)沿线地区的发展方向却仍未明确,尤其是沿线的农村地区仍停留在传统农业时期,且同质性较高。
近年来,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宏伟目标,并实施“五大兴市”战略,新九路、北星大道片区在产业发展、交通条件等方面均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科学的把握宏观发展机遇、实现统筹发展是片区规划未来发展的重点。
因此,片区规划一方面要解决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站在区域的战略高度对片区的发展找准定位与方向,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四态合一”;另一方面规划强调可实施性与操作性,必须与实际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对片区产业如何实现转型与互动、林盘如何进行保护与整治、基础设施如何支撑保障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最终将规划理念落实到规划布局,推动片区加快发展。
二、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适应乡村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2013年,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乡村规划业务审批流程,创新规划监督措施,提升服务意识,建立乡村规划信息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举措,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推进乡村规划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中,经多次讨论,征询各部门、专家意见,目前,已形成我区集体建设用地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建房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初稿,正在拟定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办理流程等制度文件。下一步,我们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业务流程,以高质量镇村规划编制为抓手,引领我区乡村规划工作迈向新的局面。
第三篇:回访母校实践报告
回访母校拜望恩师
感恩是一种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恶与美丑;感恩是一种平和的心
态,它昭示着乐观的人生;感恩是给予者最好的报答。回首过去,我们走得辛苦而快乐,我们过得充实而美好。我们流过泪,却也伴着会心的微笑;我们踏着荆棘,却也嗅得万里花香!回首着校园的一草一木,到处都记载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回忆就是这样,像漫山遍野在微风中轻舞的丁香,圣洁中流露着哀伤,摇曳却略显静谧。母校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虽然扉页上有过烦恼和不顺,但结语上却写满了欣喜与感恩。
作为一名在母校辛苦培养下而迈入大学殿堂的学子来说,母校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纯真的回忆,有我们为考大学而寒窗苦读的画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悠悠母校恩,莘莘学子心。母校,这个让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学子的心中永远是那最神圣的一角。重回母校怀抱,回忆往昔,重温师生情、共话同窗谊。母校培养了我们,从大学回到家乡然后回访母校,这任务不仅给我们重温母校的感觉,而且让我们回忆过去的寒窗苦读和与老师、同学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曾经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始建于1938年,为当时县立宿山中学。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先后易名为宿羊山民办中学、宿羊山初级中学、宿羊山中学。1989年实现初高中分离,成为邳县第一所高级中学。1996年验收为徐州市合格高中,1998年8月验收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11月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学校先后获得“邳州市名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范校”、“淮海经济区十佳中学”、“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现设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420余亩,新校区三山环抱,一水绕足,宿羊山老校区。
钟灵毓秀,人文深厚。现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配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课外活动室、微机室,学校还建有能承担大型竞赛项目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
学校现有68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多名,260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120余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学科中心组成员5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一向以“严明的纪律、规范的管
理、安全的环境、优良的质量”享誉邳州。近年来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成绩稳居“邳州市运中第一、宿羊山高中第二”的地位,稳居徐州市30所三星级高中首位。2007年高考,我校本科资格过线人数878人,其中文考二本本科上线382人;单科优分率、宿羊山新校区均分、本科上线率在徐州市属36所省三星级以上高级中学中稳居前列;其
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在邳州市居第一名;学校综合排名跃居徐州市36所省三星级以上高级中学前10位。受到邳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发的贺电表彰。
作为从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走出来的大学生,我们在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从初中时代的学习生活到高考志愿的选择到大学的两年半,我们经历了高低起落,有经验有教训,有欢喜有悲伤,有顿悟也有迷茫;这些东西我们都想和学弟学妹分享。希望我们的经验教训能让他们在成才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也希望我们的感受能引起他们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这次“回访母校,拜访恩师”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机会。
满怀兴奋,我踏上了母校回访之行。来到邳中,看到曾经熟悉的学校,一草一木,令我们感慨万千。再回到母校,身上早没有了努力学习的那份紧张,多了一份轻松与自在。我散步在校园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亲切的桌椅旁,想到初中高中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卸去升学的烦忧,难得有机会“冷眼旁观”了。我们曾在这里寒窗三载,时光匆匆,转眼又将是一个三载。饱含着对母校的满腔思念,我们重温了当年老师的亲切和蔼,再度踏遍母校的每一寸土地,凝视着校园中匆忙而略带疲惫的身影,这熟悉的身影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昨天。
带着浓浓的情,我们为学弟学妹送去关怀和帮助,期望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疑惑、提供帮助。老师的热情,学校的支持,学弟学妹的信任,令我们身在寒冬,胜似暖春,股股热流温存地在心间流淌。再次看到学弟学妹们,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为梦想执着的努力,却也少不了有学习上的困惑和挫折。当我还是邳中的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也亲身感受着老师同学互动的气氛,亲身体验过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当喜欢睡懒觉的人们还沉醉在梦乡时,我们已经坐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奋斗,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学弟学妹书桌上厚厚的书本,让我想起当初我们也是同样埋头苦读,为成绩不知疲倦。
老师们还是那么默默地付出,然而,在他们转身的那一瞬间我猛地发现了他们的背影已经少了往昔的那份青春,更多了一份疲惫和劳累,但,风采依旧还在。因为缘分,我有机会受教于邳中的老师,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对学生的关怀,笔尖流淌的批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们给予了我终生难忘的关怀,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自身的成长,在学校的日子,我就在这样一些可爱的老师的教导下,努力的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虽然我离开了母校,但回想起来我依然心存感激。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词语能最形象的形容我们的母校,有人说是母亲,有人说它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正确的,母校,不仅是母亲,是精神家园,更是我们一辈子“停泊”的港湾,是我们共同的家。母校,还记得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回忆溶着我喜怒哀乐的痕迹,都有同您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三年的生活,我以我身为笔,以您为布,以喜怒哀乐为色彩,绘出一幅画,这也是我绘得最好的一幅,也只有您和我一起分享。
虽然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大半,但是,对高中母校那份深深的感情依旧留存在我的心中,我想,一年之后,当我即将离开我的又一个母校——江南大学的时候,我的感情,将会更加的浓烈,我将会更加难以割舍,与我的四年荣辱与共的我的大学,在无锡这片土地上,注定会留下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回忆,就像我走出高中的那一刻,对于这片由陌生到熟悉的土地,我更加珍惜与她的点点滴滴,母校,注定会成为我们一生中魂牵梦萦之所。
****班****
2013/03/01
第四篇:回访母校实践报告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
前言 回访母校,从策划到与学校协商,从联系老师到联系华科学长,从紧张到期待,历时两天的活动,整个寒假的精力所在,终于返校的前一天落下了帷幕。2013年2月3号中午,本次“回访母校”活动在学弟学妹们的鼓掌退场之后圆满结束。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从放假到现在的半个月时间中,也曾失落到准备放弃,也曾喜悦到心花怒放,当最后的掌声响起时,我们给了自己一个微笑。谢谢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处和共青团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有理由回到母校,展示自我,介绍我们漂亮的武大,作为武大郎,我们深感骄傲;谢谢母校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舞台,让我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为黄陂一中再贡献一份力量;谢谢高三的同学们,在这最后的复习时刻,你们的期待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你们的纯洁和努力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活动参与人员
1、校方 校长:向正坤 教导主任:翁华木 年级主任:杨建国 老师 :各班主任
2、回访校友: 陶亮 杜畅达 胡诗怡 李晗等 活动流程
实践时间:2013.2.2~2013.2.3 共两天 实践地点: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 【重返母校,别样情怀】 再回到母校,身上早没有了备战高考的那份紧张,多了一份轻松与自在。活动期间,我们散步在校园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亲切的桌椅旁,想到初中高中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卸去升学的烦忧,难得有机会“冷眼旁观”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简单的转了转母校,等人聚齐后,我们就要开始工作了,按照事先的安排,我们分成了四组:第一组去拜访教务主任,主要是和主任讨论学弟学妹们的学习问题,了解备考状况,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然后汇报一下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第二组去拜访校领导,主要是了解一下学校未来的发展;第三组去拜访团委和政教处;第四组就是后勤了。等这些完毕之后,就开始了走班交流活动,就是我们在台上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备考的建议,然后讲述一下大学生活。到了中午之后,我们就是在教学楼大厅摆点,和学弟学妹们面对面的交流一下武大一些有名的专业,宣传一下武大的方方面面,让他们对学校有所了解。【同台竞技,略逊一筹】 2月3日,也就是回访母校的第二天,我们迎来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宣讲会。而学校为了让宣讲会更加充实,特别安排了我们和华科学长一起。学长不愧是学长,首先就比我们有气势,他们区区五号人,在气势上就完全压倒了我们十来个人,在这里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然后,就是准备工作,他们特地拍了视频,还找到了各种能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而我们却是什么都没有,等到了宣讲会开始,学弟学妹们被他们的搞笑视频吸引之后,他们宣传华科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而在宣讲会问答环节,华科学长也几乎是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就是补充而已。总之,在于华科学长的“同台竞技”,我们略逊一筹,不过这也让我们学到了好多。后记
作为武大的一员,回到母校去宣传武大,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而参加本次活动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体会到,办活动的不易,更是深深地体会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激励我们不断提高的动力。
第五篇:警务改革的探索措施
警务改革的探索措施
当代“管理主义”理论认为,科学运用企业化管理理论、原则、模式和方法是提高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效益、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公安机关的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借鉴企业管理机制、吸收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引入激励机制。
要推动警务改革,促进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需要广大民警的支持,要取得广大民警的支持,就必须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在公安机关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民警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在一起,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满足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对民警所在的岗位分类,然后对工作内容和效率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将与岗位有关的工作数量、质量及其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分类评分,定出较为具体的工作考核标准,实现考核标准的科学化、客观化。对评价考核标准和依据不容易量化的岗位和人员,则要激励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要在广泛征求民警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降职激励。负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以否定那些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真正知道民警的所思所想,是激励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民警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动态性,不断了解民警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使民警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从而使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要重视警察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尽量让每一位民警都融入到警察文化中,融入到组织的长远发展之中,自觉用警察文化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拆除所有阻碍沟通的“高墙”,凝聚团队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要重视构建民警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使民警广泛地融入到管理中来。因而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减小组织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实行竞争管理。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所承受的外部压力是公众对自身安全和社会安全期望值的升高以及社会与媒体对公安的关注。由于不存在外部竞争的压力,所以普遍缺少竞争和危机意识。只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才能使公安机关改变服务态度和科学地规划勤务。虽然能够允许社会其他组织经营的警察业务有限,但推行警察工作社会化对警务改革的意义却不能忽视。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挑战。
在公安机关内部引进企业的竞争机制,首先要培养竞争和危机意识。我们要增强适应“变”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以免被时代淘汰。其次要增强成本和效益观念。警务规划必须有成本意识,要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无效警力和负效警力,以免造成大量警力、时间和钱财的浪费。现在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公安机关集中的趋势,而有些服务功能已偏离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牵制了大量警力。管理者要公开用人条件、标准,公开录用方法程序,采取笔试、面试等手段,保证公平竞争。
《警务改革的探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