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务进农家乡村增和谐
警务进农家乡村增和谐
警务进农家乡村增和谐
**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4,农村平安稳定是和谐**构建的基础。近年来,农村年均立刑事案件**余件,查处治安案件**余件,治安情况较为复杂。2006年5月以来,区委区政府站在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行民警驻乡村警务工作制,乡村警务室像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大地上拔地而起。在已建成的40个乡村警务室辖区,刑事发案比2005年同期下降35,治安案件下降29,农村平安和谐基础不断巩固。
一、统一标准,科学设置
**地域宽广,方圆**平方公里,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与**、**多县接壤,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综合考虑各地人口、治安、经济、交通等因素,以5个左右行政村为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无派出所的乡镇设乡镇警务室,逐步向派出所过渡)。警务室采取利用乡村闲置公房、租赁民房、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合建等多种形式解决,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具备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和有备勤室、有厨房、有卫生间等“三通三有”条件。每个警务室按“十个一”标准配置基本装备、办公和生活设施,配备1名民警和1-2名协勤人员,所需警力通过公安内部挖潜、推行文职雇员制度置换警力、公务员转警、面向社会考录警察、适当返聘退休民警等途径解决;专职协勤面向民警家属、治保干部、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等符合协勤岗位条件的对象实行招聘。
二、完善机制,规范运行
(一)探索勤务模式
驻勤制:未建公安派出所的乡镇、偏远地区、治安复杂地区、人口稠密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重点产业集中区、旅游景区、边界门户地区、企业、学校等重要部位设驻勤制警务室。民警常年驻扎警务区,专人专职,全天候开展农村警务工作。偏远农村警务室实行居家式驻勤,民警驻村,家属协勤。
包片制:治安情况平稳、交通方便、距离乡镇或派出所较近的警务区设包片制警务室。民警专人专职,包干负责警务区,工作日巡回进村开展警务工作,可不驻守警务区。
联勤制:乡镇、派出所周边治安状况良好的农村警务区设联勤制警务室。由派出所民警兼职负责农村警务区,与村级组织、综治机构、治保会、协勤员等联合协作,共同开展警务工作,兼职民警每月进村不少于10天。
警务室民警通过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排查调解、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方式,认真履行“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等五项职责任务,努力做好“农村治安的维护人、法律法规的传播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农业发展的服务人”,确保警务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完善运行机制。乡镇警务室接受双重领导,以公安领导为主,当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为辅;乡、村警务室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管理考核;乡、村警务室实行警长负责制,乡镇警务室警长为正股级,由区公安分局任免。出台《驻乡村民警工作责任制》、《驻乡民警弹性工作制度》等8项内部管理和警务运行制度并上墙,建立规范统一的基础台帐和民警工作日誌,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农村警各国室民警不参加所在公安派出所值班,长期驻扎警务室,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警务运行机制,运用“一访、二管、三听、四联、五做”工作法,走村入户,熟悉地形;延伸触角,建立信息员,收集、反馈辖区治安情报信息;广集民力,指导乡镇、村委和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群防组织,发动群众搞好平安建设活动;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做到不漏管、不失控;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积极配合查处治安案件、侦破刑事案件,真正使乡村警务扎根农村,服务群众。
(三)增强服务实效。驻乡村民警利用警务室这个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平台,紧紧依靠老百姓,结合实际,创新了“民情日记”、“治安轮流值勤”、“村级110”等工作举措,用“三真”(真心、真诚、真实)换来了“三心”(外出民工放心、农村业主安心、在家百姓舒心)。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如帮扶缺劳户耕种收割、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抢险救灾、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等。只要是老百姓的难事民警都管,只要是老百姓的忙事民警都帮,小小警务室成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三、落实待遇,健全保障
(一)政治待遇。驻乡镇警务室警长兼任所在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村警务室警长兼任所在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民警,在晋职晋级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协勤在招警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二)经济报酬。乡村警务室民警驻勤制、包片制、联勤制每月分别补助400元、300元、100元;协勤人员每月工资500元,工作补贴200元,按规定办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根据综合考核情况,每年发给500-1000元奖金,纳入
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公用经费。乡村警务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装备经费,采取区乡财政安排为主、争取上级支持一点的办法解决。公用业务经费由区财政纳入预算,每年拨付5000元。
警务室建立和运行以来,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一是打牢了基层政权基础。警务室建在村里,不仅调解了大量纠纷,缓解了村级组织的压力,也弥补和强化了村
级组织的工作手段,增强了村两委的工作力度,基层政权通过警务室的建立得到了强化。二是打牢了平安和谐基础。警务室的建立,进一步密织了群防群治网络,群防群治工作更加专业化,推动了一个甚至多个自然村安全防范的有序互动,压减了发案,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三是打牢了群众基础。警务室民警热忱服务,真心为民、利民、助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拥护,增进了警民互信度,密切了警民关系,打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既维护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又展示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第二篇:文化进农家
关于印发《堰坪镇“文化进农家”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属单位:
《堰坪镇“文化进农家”行动实施方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堰坪镇委员会
2016年3月 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市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5〕4号)文件精神,现就我镇围绕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进农家”乡风文明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的总要求,以“十进农家”为主载体,以助推扶贫攻坚工作为出发点,大力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卫生、少生优生、理性消费、邻里和谐、崇尚科学、尽孝尽责、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等八个方面的理念,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
堰坪人民政府
化环境。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十进农家”全覆盖、美丽乡村线带面,全镇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二、加强组织协调
为保证“文化进农家”行动有序开展,我镇根据实际,成立了镇“文化进农家”工作领导小组,人大主席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党政办、社事办办公室人员、村“四职”干部及大学生“村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做好“文化进农家”行动日常事务。
三、工作措施
文化惠民是美丽乡村建设应有之义,要大力抓好“建、送、种”三字经。建阵地,在管好用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各个村要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小广场。送文化,组织文明单位或企业、学校与行政村结对,深入开展“送戏、送书、送科技、送健康、送快乐”等文化活动。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通过政府与文化部门联络、城乡结对指导等多种形式,把更多优秀、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及其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发扬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鼓励农村业余演出队的发展,使他们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组织文艺志愿者和农民文艺骨干,利用坝坝舞自编自导舞蹈、小品、歌曲、视频,展示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现代化农村新格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增加合力
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村(社区)、镇属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村(社区)、镇属单位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等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新农村。
(二)鼓励群众、发挥作用
文化建设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关键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必须做到让农户在文化中受益受惠。搭建农民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培育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第三篇:进农家服务群众
进农家 服务群众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省南安市乘着省委“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东风,迅速在全市打响了“民生工程战役”,深入开展为期两年的“五进农家”活动。
深入调研,问需于民,筑牢“五进农家”活动基础
组织广大党员进村入户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调研活动,为“五进农家”活动的开展提供第一手的翔实资料。
一是“访谈式”查民情。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走访离任村干部、致富能人、特困户、上访户等,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所盼所需。目前,科级领导干部记写《调研日记》、一般党员干部记写《民情日记》人均达15篇以上,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征求意见表2800余份,征求到各类意见和建议319条。
二是“调研式”问民意。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确定了10个调研课题,由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牵头,带领机关干部走进村社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题调研。目前,已形成10篇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为“五进农家”活动方案制订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三是“搜索式”找盲点。在调研走访中积极查找服务盲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活动计划,确保“五进农家”活动方案密实饱满。截至目前,全市各市直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重点走访10973户,一般党员干部普遍走访48567户,村、组干部随时走访43403户,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580多条,建民情档案48215本,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1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710件。
面上发动,点上开花,搭建“五进农家”活动平台
一是知识进农家,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市委党校、乡镇(街道)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培训平台,组织农民开展政治理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为农民群众“补脑”、“充电”。二是技术进农家,创新致富途径。抽调360余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生产技术下乡小分队”,采取现场培训、技术咨询、上门指导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2000余次,上门指导300余次,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增强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农技员队伍组成“党员技术攻关小组”,随时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
三是信息进农家,提升服务水平。引导驻外商会党组织开展“四个一”(会员党员或企业结对家乡一个后进村、帮扶家乡一户贫困户、提供一项科技致富信息、回乡投资一个项目)活动,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联系外出流动党员担任“市场经济信息员”,实现信息资源对接。活动开展以来,驻外商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为家乡农民提供各类市场、科技信息500多条,取得良好经济社
会效益。同时,“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党员信息员自发组成“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农民搜集市场需求信息、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争当农民增收致富“引路人”。市农海局开通969155信息服务平台,共发送100条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村致富信息、农业政策、法律知识等,受众29000多人次。
四是医疗进农家,保障农民健康。党员医务工作者组成“党员义诊服务队”,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发放医疗保健宣传资料,开展义诊。市医院党支部联合市中医院党支部自带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进村为7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市计生局党员志愿者为育龄妇女和外来务工妇女免费提供妇科病检查和常见病免费药物治疗,建立规范生殖健康档案。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为百个农村改水家庭进行饮用水水质分析,免费诊断治疗千名结核病人,深入万个农民家庭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五是法律进农家,创建平安环境。市、乡镇(街道)党员司法干部成立法律宣传小组、法律服务小组、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小组,对全市416个村(社区)综治协管员、治安调解员和村“两委”成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调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找准切点,有力结合,增强“五进农家”活动实效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切实增强“五进农家”活动实效。
一是与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创业致富紧密结合。市农海局党总支推荐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博士、教授6人帮助解决生产问题,指导创建科研基地、有机茶叶基地等,促进农民增收。市科技局党支部协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养殖场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市计生局党支部与丰州镇政府携手泉州鑫频果制衣公司为11个计生家庭发放22万小额贴息贷款,为9名计生困难户发放4500元生育关怀慰问金。市卫生局党支部积极推行“双向转诊”制度,让农村患者“小病进卫生院、大病进医院”,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与队伍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紧密结合。使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深入开展“干部联户联项目”活动。每名领导干部联系“两户”(困难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个项目,进行联户帮扶。
第四篇:万名干部进农家
“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调研报告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强化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开展“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意义重大,我们务必走出机关、下到基层、沉下身子、深入农家,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切实做好访民情、解民忧、集民智、促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基层一线历练党性、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增长才干、创造业绩,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成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二、落实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结合本地本本乡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细化目标、明确步骤,认真组织、统筹兼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扎实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乡党委还明确专人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注重在活动中发现典型,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推动主题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深入开展。乡党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自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在走访过程中关注民情民生,把走访群众与调查研究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加强工作研究,增强走访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把走访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结对一家“亲戚”。在乡机关、自然村党员干部中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努力形成创先争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文明创建工作总结材料——文明创建进农家 和谐白云展新颜
文明创建进农家 和谐白云展新颜
——福田铺乡白云村“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情况汇报
我村位于衡山县福田铺乡东部,座落在五岳独秀的南岳紫盖峰山脚,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720亩,耕地面积650亩,辖9个村民小组,240户,986人,中共党员20人。我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民情淳朴,“皮影艺术”闻名全国。2007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南岳考察群众文化活动,对福田铺皮影艺术予以高度评价。目前,我村有皮影制作工匠8人,表演艺人60多人,还有龙狮队、大鼓队、腰鼓队、民乐队等群众文化群体。
自年月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以来,我村在县文明办、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文明创建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地展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洁舒适的环境已经呈现。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理清思路,强化组织领导
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成立了“文明创建进农家”领导小组,村支书担任组长,两委成员担任组员。通过学习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要求、任务、目标,通过实地暗访考察,掌握实情、梳理存在问题,通过多次反复讨论和研究等,来理清思路、深化认识、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拿出切实的措施。最后制定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在年初制定,做到年初有计划目标,年终有检查总结评比奖惩。在活动开展得过程中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前来指导,并且给以了大力支持,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落实。
二、拓宽路子,创新机制,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我村属于典型丘陵地区,人口多,耕地面积较少,过去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的效益不高,农业发展滞后。在村支两委的大力帮助下,共产党员汤光斌同志大胆尝试,联合13名村民创办了白云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积极响应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附近8个村的780户村民签订土地经营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流转土地1500余亩,其中300亩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其效益是普通杂交水稻的三倍,其余的1200多亩用于无公害有机稻的种植,由白云农机合作社加工成大米,对外销售,年产值达400万元。根据我村的山多地形特色,还积极引导村民养殖黑山羊,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给以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壮大,目前我村已有黑山羊养殖户8家,共有黑山羊存栏700余只,最大的一家有黑山羊存栏200余只。二是加强对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村内600多亩耕地进行了园林化整理,使农田更加便于机械化耕作。另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积极组织村民筹资筹劳,村内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白云溪、南北干渠得到了改造和维修,其中白云溪改造1100米,新修U型渠道8000米,已经老化3000米的南北干渠得到维修,灌溉更加方便,另外为满足企业及村民用电的需要新增加变压器一台,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我村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村支两委以“文明创建进农家”此次活动为载体,把村经济建设摆在首位,当前我村级集体经营年收入达7万余元,人均纯收入8900余元,98%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楼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入户率达100%,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的生活都有保障,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的收取率达98%,适龄儿童的入学率100%。
三、加强宣传,普及培训,狠抓素质教育
一是着眼提高群众致富能力,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我村多次邀请县农科所的农艺师对农民进行了油菜栽培、油桃栽培、席草栽培、黑山羊饲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且到现场进行实地指导,多次送农业技术的书籍和光盘到养殖户手中,2009年全年我村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300多人次,送技术资料50人次,2010年第一季度就组织村民参加水稻制种技术、农机维修实用技术培训两期;另外还根据群众要求,每星期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组织一次大型学习,村远程教育站还尽量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鼓励村民订阅报纸报刊,今年60%以上的家庭订有一份以上的报刊。以上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致富本领,做到了人人都掌握了实用技术,人人都有致富的门路,很多新的技术让村民们受益匪浅,预计今年我村人均纯收入可以增加600元。二是认真宣传普及国家政策和法规,积极开展国情和形式教育。将市委编写的《富民惠农致富手册》和县司法局编写的《衡山县新农村建设法律百事通》发至每家每户,让群众充分了解国家的富民惠农政策,了解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2009年8月,邀请湖南师大法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团队在我村深入开展普法7天,很好地引导了农民学法、守法以及怎样用法;另外该村还建起了政策法规宣传栏,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村民的法律素质。利用远教平台,加大对农村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 “三聚氰胺”事件中,及时组织村民收看《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婴幼儿的观察与处理》等专题片,及时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在去年的“猪流感”流行初期,通过网络收集了相关疫情防治资料,及时印发给每位村民。定期开展各种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先后3次组织村民观看《村民自治法》、《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片,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2008年和2009年累计开展国情和形式教育10次。
四、开展活动,全民参与,促进乡风文明
一是着眼提高群众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评活动。我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女性”的评选活动,倡树人人讲文明、守信用的新风尚,目前,全村共评选出“十星级农户”18户,评选出“好媳妇、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女、好邻居”62名,示范作用明显,形成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二是村民自愿组建机构,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在村支两委的引导下,村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禁赌禁毒理事会,负责人和成员皆由村内有威望退休干部、老党员担任,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这些机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投入,改造环境,建设优美乡村
严格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开展了“卫生示范户”的评比活动,评选出“卫生示范户”57户;在全村定期开展了清杂草、清淤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定期开展了村庄卫生大扫除,不定期对卫生差的村民小组督促清扫,确保卫生责任的落实;新建垃圾收集点25个,定期将垃圾送往垃圾填埋场;建立了卫生保洁队伍,对人多车多的重点区域实行全天保洁;经常开展环境卫生检查活动,重点治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砍乱挖,乱堆乱放的不良现象,使乡村环境面貌保持清洁有序;村内当前有220多户村民用上了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环保清洁能源,92%以上的家庭实施了“五改”即:改厨、改厕、改浴、改栏、改水;去年在全村建垃圾收集点25个,果皮箱30个,垃圾斗车1个,引导36户村民,新建了家庭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三级污水处理,排出的污水清澈无异味,积极引导村民搞好室内卫生,将垃圾袋装,并且放进垃圾收集点进行统一处理,对家禽家畜进行了圈养,屋前屋后不乱堆乱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现在,文明新风已经在白云村悄然掀起,一时间,村民们对谁是好妻子、好媳妇之类的话题特别关注,群众之间形成了学新风、比新风的热潮,“文明创建进农家”的活动大力弘扬了时代新风,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和谐村镇的建设,使和谐文明新风吹遍了全村各家各户,拂动着民心,温暖着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