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夯实基层计生协会基础工作
临夏县计划生育协会文件
临县计生协发[2011]08号
关于进一步夯实基层计生协会基础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计生协、计生办: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计生协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按照省、州、县计生协2011年具体工作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从州、县督查考核情况看,与州、县计生协工作的具体要求相比,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2010年国家人口委和计生协首批命名的卢马村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2010年全县上报的先锋乡何堡村及安家坡乡安家坡村、中寨村、史娄村、北小塬村等5个基层群众自治村(居)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按“六好”标准做的不够规范;二是基层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建设不够健全,基层计生阵地建设还不够规范,部分村级计生协会组织还停留在表面,做墙上、纸上协会,有些乡镇级协会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力,部分村级协会组织连最基础的资料都没有,工作处于停顿状态;三是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不规范,韩集、土桥、尹集等人口密集区的乡镇没有真正建立起流动人口计生协组织,没有会员之家,工作反馈信息量很少;四是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不够扎实,工作上表面的成分多,水分大。特别是村级协会章程、公约的制定,未征求绝大部分群众的意见,也未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商定,村级协会换届工作只是乡(镇)党委直接任命,不符合有关规定,与“六好”标准和“四自”要求差距较大。五是宣传倡导不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服务活动开展的较少,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六是“生育关怀行动”还开展的不够扎实,对计生困难家庭的重点帮扶、救助活动开展的较少,取得的效果不明显。
各乡(镇)要立足工作实际,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计生协会工作水平。现就做好当前及下一步计生协会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计生协会组织网络和阵地建设。各乡(镇)协会换届工作,要有党委对协会换届批复的文件,换届工作与乡(镇)换届同时进行,并有相关记录,此项工作务必于8月底前按照法定程序完成。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各乡(镇)计生协要根据全省计生协会评估内容和全州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评估标准中有关群众自治的具体要求,搞好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对村级协会章程的制定,要求通过村(居)民委员会,依靠基层协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拟定自治章程或公约,按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由村(居)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上上报的先锋乡何堡村及安家坡乡安家坡村、中寨村、史娄村、北小塬村
等5个第一批基层群众自治村(居),要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的通知》(甘人口委发[2010]114号)要求,突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等重点内容,查漏补缺,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确保验收一个达标一个。县计生协入村(居)指导面要达到80%以上,乡(镇)计生协入村指导面要达到100%。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生协,提高信息反馈量。韩集、土桥、尹集等三个镇要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组织,树立样板,有专兼(职)人员,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设备,有上墙的规范工作体制,有工作开展的档案资料,向全县推广,并及时向省、州计生协反馈信息,加大信息量。
四是扎实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各乡(镇)要根据年初制定的《生育关怀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按照“理论提升、方法突破、特色鲜明、受益面扩大、品牌效应突出”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开展特困救助和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五关怀”为内容的项目工作。
五是大力宣传倡导,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乡(镇)要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人口先进的生育文化、计划生育中心工作的宣传倡导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同时,加大计生协会宣传力度,在国家、省、州媒体积极投稿,提高采用率。
县上将在7月底对协会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
纳入考核,州上将在8月上旬将对全州协会各项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将在全州予以通报。省上也将在9月份对各县市计生协会工作进行评估认定,为此,要求各乡(镇)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查漏补缺,充实完善各项内容。
临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临夏县计划生育协会
二0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计生协工作通知
抄送:县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口局各局长
存档
(二)共印35份
第二篇:为进一步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确保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上基础、上水平、上台阶,竹山县人口计生局自4月底开始在全县开展人口计生“村村清”活动。
开展出生人口基础信息“村村清”。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对每个村2000年1月1日——2009年9月30日出生人口信息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填写《出生人口登记花名册》,每份《出生人口登记花名册》必须有出生人口家庭、村计生专干、村支部书记、乡镇领导签字,各乡镇在规定时间内将《出生人口登记花名册》上报县计生局备案。为消除乡镇顾虑,在清理清查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实行“四不一追究”的“减压”政策,即10年人口出生基础信息凡按要求补报的,一律不参与当年考核汇总,不追究以往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不与人口计划完成情况挂钩,不与奖惩挂钩。对出生核查不彻底,经各级考核或暗访发现的历年出生漏、瞒报纳入当年考核汇总,并在考核中给予重扣分,同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村村清”。对流动人口全面进行登记,全面登记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重点服务对象生育、节育、身份证号码等情况,特别是流入地的详细地址。做到六清:即现居住地清,流出地清,从业情况清,婚育情况清,节育情况清,办证情况清。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计生办明确专人负责每日登录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及时反馈,提交流出、流入详细情况。确保流动人口信息有效反馈率和及时率都达到100%。及时提交流入育龄妇女信息,提交率达100%。
开展人口出生实名登记“村村清”。各乡镇卫生院必须按照县人口计生局和县卫生局《关于加强人口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分娩对象要严格查验其身份证,用规范的《湖北省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分娩登记簿》如实登记孕产妇的姓名、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住址及配偶等有关情况,坚持每月1日将上月出生实名登记情况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报乡镇计生办。各乡镇计生办每月30日和次月的15日分两次安排专人和卫生院的住院分娩登记出生分村进行核对,属辖区管理对象出生的,进行核实统计,不属本辖区管理的,应按规定时间上报县计生局,由县计生局负责落实县内的人口出生统计和跨县(市、区)出生信息通报工作。
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村村清”。集中精力和时间扎实抓好“关爱女性生殖健康村村行”活动,确保在家重点服务对象孕环情监测到位率达100%;做好孕期随访服务。对符合政策怀孕对象,从怀孕之月起,孕情跟踪服务包保责任人每月上门开展一次随访服务,宣传相关孕期保健知识;做好产褥期随访。育龄妇女生育后,及时上门进行一次访视,指导婴儿喂养和产后身体恢复。
开展人口计生业务档案“村村清”。每月1日各村召开村级例会,在村级级例会上收集上月新婚、怀孕、生育、节育、死亡、迁出、迁入、流动等人口计生信息情况,及时变更村级计生帐、表、卡、册、单信息,准确填报《村级月报告单》,在此基础上各村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做好业务资料及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村级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村级人口计生册、卡、帐、表、单填写准确完整、信息一致、逻辑严密、归档合理。
县计生局将组织三个督办组深入乡镇、村进行督办指导,确保人口计生“村村清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篇:夯实计生基层基础提高统计质量
夯实基层基础提高统计质量
村专干培训材料
同志们:
为切实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最为关键的就是抓好统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有必要对我们的专干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现我们就针对统计方面的具体业务知识来共同学习!
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我们每个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决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真正做到脑勤、腿勤、口勤、手勤!
一、掌握本村基本情况、熟悉育龄群众动态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就是要掌握本村的育龄群众基本情况,要对每一位育龄群众做到入户了解,掌握好每一个基本数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计生专干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在摸清育龄群众的基本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掌握每对育龄夫妇的生育动态和生育意识,才能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长期做到深入农户,才能更好的保持我们的干群关系!
二、建好基础台帐、
第四篇: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为及时、准确了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我们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机遇、新活力,也带来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相互交织中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社会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红眼川乡以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为抓手,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不同主题的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111件,整理出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建议3624件,其中已整改落实2420件,正在整改和规划落实的有1204件。目前,全县农民群众心齐气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形势和谐稳定,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面”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拥护程度,决定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因群众不了解、不理解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常常发生。广灵县是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占80%以上,受历史及客观因素制约,工业经济规模小不发达,农业生产要素分散效率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在贫困地区很具有代表性。在推进全县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县委定目标,政府抓落实,但真正实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县每个乡村各有优势,影响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也不尽相同,面对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群众了解不了解,买不买账,他们在想什么,准备怎么做,具体到每个农村发展的亮点在哪里,中长期发展怎么规划,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全县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程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10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次都要在所帮扶的村住上几天,组织召开群众见面会,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广泛深入讲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将党的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交给群众,让群众及时了解、入脑入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共在农村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700余次,宣传对象涉及 4.2万户、8万余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党在农村多项政策的深入落实。
二、“心贴心”交流,使群众的所思所盼成为决策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在下乡住村中,全体下乡干部始终带着感情,真正融入群众之中,与群众说得了话,交得了心,干部与群众感情增进了,距离拉近了,关系密切了,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他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广泛收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需求、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的矛头倾向,获取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意,倾听民生,汇集民智,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和修缮了学校,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投资2.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45个,在9个乡镇新建了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校舍安全全覆盖;招聘特岗教师300余名,充实了师资力量。全县学校软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教。同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手牵手”帮扶,使群众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党从建党之初就舍弃特殊利益,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这不仅是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住村帮扶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千方百计解群众疾苦、帮群众急需、化群众忧愁、为群众办实事,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与180个行政村建立了定点长期住村调研帮扶对子,针对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手拉手”帮扶。在春耕备播时组织了“千人万户大调研,关注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入农户,摸实情,做好规划;在夏初遭遇旱灾时组织开展“保播种,保民生”万人抗旱活动,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冲锋在前;在秋后农闲时组织了“抓农廉、强党建、千人住村谋发展”主题活动,规范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农历岁末年初组织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人心”帮扶活动,逐户访寒问暖,总结当年,谋划来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又组织了“弘扬右玉精神,争创时代先锋”主题活动,在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遇事不是站在群众之上,而是站在群众之中,不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是站在群众一边。在下乡住村帮扶中,每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脱贫难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四、“肩并肩”劳动,使群众的艰难、艰辛成为干部转变作风的砥砺石
我们党90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奋斗史,是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发展史。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也正是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群众才会从心底相信党,拥护党,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要求下乡住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住村的县乡干部在与群众肩并肩劳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群众是衣食父母”,也深深体味到了群众的艰难、艰辛,思想真正受到了触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牢固了,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群众高兴地说:“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过脑经心的亲身劳动体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换来了干部由衷的爱民情怀和服务意识。干部们争先恐后结对帮扶全县142名孤儿,两年来帮扶款物折款共20多万元;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累计捐资439万元建成了涉及6乡镇、总面积4159平方米的16所农村康乐院,现已供养农村五保户126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在推动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和力戒形式化方面下功夫。
第一,干部下乡住村要常态化。干部下乡住村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坚持不懈,长期开展。既可根据季节安排,又可按照要求安排;既可普遍安排,又可根据专项任务安排;
既可逐村进行,也可根据特殊情况在部分村进行。总之,要使干部下乡住村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去,哪些村急需就先去哪些村。既不能为“装点门面”而敷衍应付,也不能时断时续、半途而废。
第二,干部下乡住村要系统化。一要上下联动。既需要县乡干部下乡住村,也需要上级领导干部抽出一定的时间下乡住村。这样能使各级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衣食住行、体察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也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教育群众、帮助群众、鼓舞群众中得到锻炼,转变作风,增强履职的主动性、有效性。二要进行延伸。将干部下乡住村这一做法延伸到住厂、住校等等,把做好群众工作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群众工作全覆盖。
第三,干部下乡住村要制度化。一是建立长期定点住村帮扶制度。将住村地点、人员,帮扶的目标任务,不同层级干部住村的时间、具体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要强调坚持“四要四不”:即要坚持住在农家,不住村委会;要坚持轮流在农家吃派饭,不在村集体吃;要坚持住村时间,保证时间不减少;要坚持办好事、办实事、真办事,事事有记录,不敷衍了事。二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督查制度。成立专门的督查组,采取抽查、听取汇报等形式,随时对住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防止个别干部图形式、走过场、敷衍应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干部下乡住村评比表彰制度。对下乡住村坚持得好、实事办得好、群众工作做得好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对下乡住村表现差的干部严厉批评。
第四,干部下乡住村要力戒形式化。坚持做到一不兴师动众。不论哪一级干部下乡住村,都要轻车简从,只做事不扰民,除必要的引路、介绍情况人员外,杜绝前呼后拥、层层陪同。二不蜻蜓点水。要严格执行下乡住村制度,真下乡、真住村,沉得下、住得稳,不搞应付、不走过场。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盼,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不增加负担。既不增加乡村负担,也不增加群众负担;吃住在农家,足额付餐费、住宿费;搞活动、办事情,不摆架子,不劳民伤财,简单行事,实在办事。四不虎头蛇尾。每次下乡住村活动,都始终如一地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不前紧后松、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