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

时间:2019-05-15 08: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

第一篇: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

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2]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农村警务建设是新的时期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公安工作质量的有效举措。党的十七大为我们现代农村警务建设指明了方向。

[3]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例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缩)时,常说分析它的机制。机制这个概念用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人们后来将机制一词引入经济学的研究,用经济机制一词来表示一定经济肌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

警务建设机制与经济体制一样,表示一定警务建设肌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在警务建设机制中以建设为中心,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到执法,各个具体的环节都是围绕着警务建设这个中心。

在实际中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警务建设机制的含义,而其根本在于从一种无到有,再到运行的过程,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警务建设机制不断在探索中完善,然而推出了社区警务与农村警务两种不同空间的警务建设模式。

警务建设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说,它包括了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2006年,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积极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机制。同样农村警务机制也是各个有关农村警务的有效整合。农村幅员辽阔,村落分散,有众多的行政村。管理这众多的行政村,在经验的牵引下发现了建立农村警务室这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我国各地已建立农村警务室11.6万多个,是一个庞大的警务工作室群,如何来建设这麽多的农村警务室是农村警务建设的重点,是所有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的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农村警务建设达到了一个新起点,真正的做到了从无到有,再到运行的过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同样也拥有需多的农村行政区域,有人说:农民富则国富。那么,会不会有农村治安好则国家治安好这样的说法呢?答案肯定是“不”。从发案率来说,目前城市发案率高于农村发案率,但是从各方面来分析,农村存在一个潜在的危险,它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众多;文化素质低下;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等。在建立社区警务的时候建立农村警务刻不容缓,借鉴城市警务运行模式,建立、加强、完善农村警务。而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构的基层单位,在警务机制运行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最为接近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不同的时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派出所警务工作机制,确保农村警务工作发挥最大效能。加强农村警务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案件、事件发生,不仅是加强公安的基层基础工程,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

会、巩固基层政权的基础工程。对当前农村警务建设的认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当前,加强农村政权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对巩固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将警务从城市移到农村,将警力从机关下沉到田间,正是为我市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整治农村治安乱点,排解大量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大力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农村。受多方面原因制约,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警力严重匮乏,农民群众未能享受到该享受的警务服务;农村治安防范流于形式,未形成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对当前农村警务建设得到充分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发现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4],在全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这是公安部党委适应城市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公安工作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的重要举措。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但是面对幅员广阔的农村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理论基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城市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发案率高的态势,在农村的发案率低于城市,但也存在这种状况: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村犯罪案件突出,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案件高于城市。2007年1月至9月,全国农村地区共发生杀人案件8031起,伤害案件5.9万起,均高于城市。其中不少是“民转刑”的案件。一次杀死数人的恶性案件屡有发生。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也已呈多发态势。1~9月,全国农村共发生盗窃粮食、牲畜、生产资料等侵财案件88万起,占总数的31%。同时,一些地方农村的赌博活动,特别是“六合彩”等蔓延迅速,小发廊、小歌厅等场所卖淫嫖娼活动猖獗,由此滋生不少社会问题。此外,在一些农村和矿区,制造炸药等问题也比较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这种问题,警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其根本原因还是在我基层警务人员在工作中处事不当等。一些警务人员在工作中摆着自己是国家公务人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姿态去面对群众;在警察队伍当中存在着知法犯法的例子,接受群众的贿赂,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犯罪等等,干一些违法勾当。人民警察在社会上的信誉低,导致一些群众并不信任警察,使公安工作开展起来非常的困难。当然,一些不懂法律或者故意抗法群众也存在。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实施农村警务战略,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农村公安工作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也拉大了公安民警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同时,农村公安民警工作基础薄弱还有一个影响大局的问题,对于建设农村警务的经验少,很多都需要广大民警去摸

索,在这摸索的过程中会有不少的失败,导致减缓了加强农村公安民警工作基础的进程。

综上所述,这只是我国农村警务建设所存在的几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农村警务建设的过程中在细枝末节上会有不少的问题。所以,在警务建设过程中,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盲目而施,不让问题扩大化,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案件、事件发生,加强和改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是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最为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和改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扩大基层治安队伍,加大群防群治的力量,解决基层治安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同样也会出现主观上的错误,人民警察与广大群众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距离”。要使公安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真正的使人民群众支持、理解我们的公安工作就必须使广大民警要加强群众观念,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经常开展访贫问苦、对口帮护等活动,主动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做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任何一个地域在因时因地制宜的同时要加强全国各地区农村警务建设之间以及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将会大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农村警务建设的发展。

公安部作出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要求公安机关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2006年,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积极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机制,努力维护了社区、农村和谐稳定。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下发后,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把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推进“三基”建设的重要载体,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各地通过精简机关、整合机构、增加编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通过实行“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警务模式,重新划分警务区,合理设置警务室,警务室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派出所警务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挥最大效能。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警务室17.4万多个,其中建立社区警务室5.8万个,农村警务室11.6万个,配备社区和驻村民警21万名。广大社区和驻村民警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切实加强人口管理,积极组织安全防范,有力地维护辖区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山区大省,山区县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点八三。在总人口8750万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近百分之七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辖21各市州、181各县市区。民族成分56各,少数民族人口460万,有全国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农村警务室作为农村警务建设的核心,自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

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下发后,四川省公安厅及其下属各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把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推进“三基”建设的重要载体,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这是一个新的创举,是一个新的开始。目前四川省所建警务室大多在城镇,在农村只有极少数。主要原因: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分布不均匀、稀疏,又有一部分在偏远的山区;再加上四川省警力严重不足,警察比例仅仅只有万分之七左右,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安徽倒数第一),无法满足农村警力要求。这两大因素大大影响了农村警务建设的发展,制约了农村警务室的建设进程。

为了开启新起点,四川省某市在农村警务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自己的警务室模式,为了发展这一成功经验,四川省公安厅组织全川各公安机关代表在广安市召开了一次专门的会议,学习、组织、总结、完善这一成功经验并予以推广。

2008年3月以来,为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安市率先在四川省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强势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开展民警驻乡村警务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中旬,26个驻乡村警务室陆续运行;今年底,将再建成107个农村警务室。从规划布局、警力投放、综合保障到勤务模式,广安市探索出农村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新经验,形成“党政牵头、公安主抓、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呈现出“全面启动、运转高效、以点带面、扩面增建”的发展态势,使公安机关控制农村社会治安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治安持续平稳有了可靠保障,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强势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该农村警务室建设工作在短时间内迅速推进,成效显著,与广安市委、市政府及当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抓实干,与公安机关精心组织实施分不开。

创新农村警务模式,广安市农村新型警务室有两种模式:一是包片式警务室。主要考虑农村地区综合因素,根据交通条件、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固定民警分包,辐射几个村,包片区民警组织、带领治保主任、巡逻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全力做好各项治安管控工作;二是为了让警务室民警,特别是山区警务室民警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推出了“夫妻警务室”。

警务室推动农村大平安,小小警务室,打牢了公安工作的“大基础”。广安市通过开展乡村警务工作试点,使警务工作得到了有效延伸。民警与群众接触更多、距离更近,民警在与群众的闲谈拉家常中,就能了解掌握很多治安情况,丰富了公安基础信息。同时,警务重点得到了真正下移,驻乡村警务民警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服务辖区群众等基础工作上,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治安巡防队、基层调委会、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上,开展治安防控,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公安基础工作。

四川省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在强力整治农村治安突出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努力完善了“点、线、面、网、纲”相结合的农村治安防

控体系,为维护民利、保障民安、构建和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1.5%、41.8%,近年发案较多的盗窃、诈骗等可防性案件下降了17.5%[5]。

在这成功经验的背后也有不少的问题与困难,这已经成为普遍的公理。虽然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按照上级部署,将深化农村警务室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切入点,着力夯实农村警务工作根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问题的困扰,给深入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增加了困难,影响了效能的发挥,应引起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1、经济,经济是制约农村警务建设的物质基础,影响建设最大的困难。

2、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偏差和误区,是制约着农村警务室建设工作发展的主观因素。农村警务室建设和社区警务工作应是“三基”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从目前看,任然有两种认识偏差:一是认为农村警务室建设太前、不现实,没有必要在行政村建警务室。一些同志认为,农村应该建警务室,但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紧张,警力偏少,不具备行政村建警务室的条件,有的甚至认为在派出所警力少、警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建警务室是在给民警添负担。

3、是认为农村警务室建设仅是个形式,存在临时应付的思想。一些民警认为农村警务室建设只要找个房、挂个牌、挂上制度、建基本台帐、同一警务室外观标识,应付完上级检查就算完事,对警务运作考不多,敷衍了是;有的派出所专门包装一至二个警务室,作为“盆景”来应付上级部门的考评,“挂牌,不营业”的空转现象,造成资源浪费,警务室形同虚设,引起群众误解。二警力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繁重,是影响驻村民警难下社区开展警务工作的瓶颈。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与基层警务工作繁重的矛盾任较为突出,导致多数民警超负荷工作。由于警力不足,实际工作中社区民警往往是身兼数职,既是治安警,又是刑警。

在试点中还存在警民关系紧张、工作机制、后勤保障等问题,而且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广安市公安机关积极功克难关,大力推进了农村警务室的发展,给我们在农村警务建设的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工作中任然要坚持做到:增进警民关系:

1、树立了正确的服务观;

2、定期开展警民联谊座谈;

3、适时开展法律宣传,深入农村、家庭、民心。

4、开展农村警务工作时,辖区民警对待群众要“心”诚:以“虚心”“耐心”“诚心”来为群众服务。辖区民警每天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如果不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摆架子、耍特权,就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久而久之,工作就无法开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找准工作的重心。;建立合理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

1、根据派出所警力状况,科学划分警务室管辖区域,确定警务室民警、协警。并将警务室民警及协警的相片、姓名、职务、简要职责、联系电话以标识牌的形式在警务室明显位置悬挂;

2、认真填写警务11种工作台账,对警务室以设立的11种台账,按警区划分认真填写清楚其中内容,不留空白,不留空档。尤其是日常工作记事簿,要一事一记、一人一记,不能简单填写,在填写好11种台账的同时,警务室要增设“五卡”:即办理户口服务卡;执法办案服务卡;防盗、防骗宣传卡;防火、禁毒宣传卡;交通管理服务卡。发挥 “五卡”便民服务的作用;

3、保证工作时间;

4、进行半年工作总结,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征求社区各界对警务室工作的意见;

5、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警情通报等;规范警务室监督和管理,做好警备保障:

1、建立检查制度;

2、建立警务室民警室民警工作工作制

3、设置警务室公开信箱;

4、建立警务室民警交流制度等等。由于四川省山区多,农业人口众多,又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实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不仅仅以上的对策能应对,必须要求每位民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

积极开展农村警务室建设。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推进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治安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能力、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抓好农村警务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发有为,扎实抓好农村警务工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警务信息化创新探究

农村警务信息化创新探究

农村警务工作效能的一次变革与创新.也是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一、现实意义: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是指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农村社区民警,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等智能工具替代传统的手工和机械操作,通过对与农村警务相关的基础工作信息进行采集、甄别、整合和综合应用,促进信息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突出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有效提升警务效能,为农村社区提供全方位警务服务的过程和方法。当前,推动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警务改革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以信息生产和交换作为重要特征的时代,对公安机关传统的警务理念、警务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公安机关警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现代警务模式区别于传统粗放式经营的警务模式,不是简单地依靠警察规模的扩张、物质投入的增长和装备的持续更新,而是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来的集约型警务模式。作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更应该汲取和借鉴他人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统一认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和推动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尽快 1

发挥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效能。

第二,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社会治安环境的内在要求。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任.必须顺应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发展,不断创新警务思想,改革优化警务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机关实施基层基础建设年以来.农村警务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警力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相对于地域广阔的农村来说.警力仍显不足,仍难完全满足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在农村警务建设中,只有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通过扎实推进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不断提高警务工作的效能,从而提升基层公安机关发现和预防违法犯罪、驾驭农村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第三,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民警创新警务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 提升农村警务效能。农村警务与城市社区警务工作具有明显的区别,城市(镇)社区警务工作一般比较复杂、集中,而农村由于地广人稀,其警务工作时空相对比较分散,治安问题也相对简单。因此,农村社区警务的深人开展,更需要驻村民警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创新警务方法,真正“沉下去”,做深入、细致、全面的基础工作,并最大限度实现“基础工作信

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真正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提升警务工作效能,促进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当前.警务工作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方式将逐步替代低效单一的人工操作,覆盖全警的综合功能将成为有效集成各警种分散的专门手段。警务信息化不仅丰富和开阔了基层公安机关基础工作信息化的手段和视野,而且将以巨大而现实的应用效果促进警务观念的转变.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现代理念。这场革命将带来警务体制机制的全新变革,以科学研判、精确打击替代人海战术、大海捞针,用直接高效的扁平化指挥,革除缓慢低效的多层次逐级传递,最终为整个公安工作带来警务资源效能最大化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倍增效应。

二、构建适应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当前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农村治安状况的警务信息平台,以保证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高效性,切实提升农村警务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社区警务建设。

(一)重塑警务理念,正确认识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农村警务战略和农村警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之上.要求农村社区民警重塑警务理念。一是民本理念。驻村民警要立足农村,通过走村串户的形式扎根基层,倾听农民意见,了解农民疾动员组织群众

构筑群防群控网络,有利于减少违法犯罪对新农村建设秩序构成的危险和破坏力.也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二是信息理念。为了掌握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主动权,驻村民警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驻村民警管辖面积大、人口多,所要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信息记载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的转变,以过去用大脑记忆和台账记录的方式向用警务信息平台方式存储转变,并努力实现治安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管理的有序化和使用的高效化。三是创新理念。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各异,做好农村警务工作要求驻村民警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在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农村警务工作。如耕牛是农村的主要生产力,容易被盗,建立耕牛档案,有利于管理和防范。四是服务理念。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农村警务工作的始终.要求驻村民警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和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既要当好群众的“保护神”。又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二)规范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全警信息“共联共享”。为避免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建设出现标准各异、分割管理、多头采集且重复交叉、与应用脱节等问题,必须规范警务室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情报信息共享。一是要构建规范的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由公

安部或省级公安机关牵头组织,紧紧围绕农村警务的五项职责进行细分,设计制作出统一模式的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同时,为适应各地农村的不同环境,预留部分模块由驻村民警进行自行创建。二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采集、录入和检索标准要求。信息采集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起点,要从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人手,全面规范、整合信息采集工作,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科学界定信息内涵.统一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数据格式和检索形式。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警务工作需要。三是实现农村警务信息共享。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要建成以人口信息为基础、全面涵盖各类公安基础业务的综合信息采集应用平台,初步实现农村警务工作同各部门、各警种间的横向查询关联、分析、比对和布控,使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 息”从民警手中流出来,实现全警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三)加大对农村警务的投入力度。为农村警务信息化提供切实保障开展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警务的信息化水平。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在农村警务工作中,经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各地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要在投入上对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倾斜,将信息化建设经费与侦查破案、行政管理等维持公安机关正常运作的基本经费同等看待,按时足额落实。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

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起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社会赞助为辅的方式,多渠道地保障和落实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二是为驻村民警配臵各种必要装备。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的差异性,各地公安机关应给驻村民警配备摩托车、数码相机和手提电脑.为驻村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提供最基本的硬件保障。

(四)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满足农村警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驻村民警如果无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空谈。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吸引.鼓励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民警扎根基层。针对农村警务工作,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公安机关内部的信息化人才充实农村警力,推动农村警务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运用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工作来抓,并纳入“三个必训”的内容;鼓励驻村民警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离岗培训,确保驻村民警能熟练运用农村警务信息化平台,以适应工作需要。

第三篇: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作者:陈玉友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5期

[摘要] 当前,农村警务在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密切警民关系、情报信息收集和增强治安防控能力诸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但警务需求增加和警务理念落后等内外因素仍然制约着农村警务建设的发展。调动村干部参与农村警务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农村警务工作、构建和完善高效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完善经费保障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首要工作。

[关键词] 农村警务 警务建设 警务室

农村警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公安工作质量的有效举措。当前,与基层派出所实际相适应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公安派出所的防范和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各地在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警务保障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农村警务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要实现农村警务室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对农村警务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成效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量,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的剖析,才能摆脱困境,顺应警务改革潮流,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农村警务建设的现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农村派出所抓住有利时机,调整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作,以不断满足辖区群众的安全需求和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警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1.1 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

农村派出所在开展农村警务室建设时,按照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因素、警力情况、民警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因素,重新调整合理配置警务室警力,形成“一室两站”、“一警三员一队”的警务运作模式,同时突出重点,明确和规范警务室民警职责,强化责任到人的警务机制、考核到人的评估机制,努力将各项警务工作向警务室延伸,发挥警务室民警立足于警务区,工作于警务区的优势,通过加强防范、严格管理、热情服务,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1.2 改善和融洽警民关系

通过在警务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警务室,为驻村民警立足警务区提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驻村民警深入辖区走访群众,立足本职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主动、热情地为群众

排忧解难,进一步拉近派出所民警与村民的距离,密切警民关系。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民警的信任感、满意率明显增强,警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1.3 情报信息灵敏

农村警务室一方面作为民警在警务区的工作站、联系群众的服务点,另一方面也为公安机关灵敏、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驻村民警通过开展警务工作,多渠道构建治安耳目,组织信息员队伍,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使驻村民警直接接触群众,及时收集掌握和上报各类治安动态信息,为公安机关能及早介入纠纷、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保证。

1.4 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驻村民警依靠镇干部、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积极组织、发动各村(社区)和群众,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治安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以治保干部、协警队员为主体、形式多样的治安防范,一方面提高群众治安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范意识,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日趋严密,刑事案件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制约农村警务建设的因素

当前农村警务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影响和制约农村警务建设发展深化的不利因素、难点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直面现实,认真剖析,以增强农村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 外在原因

2.1.1治安防控任务繁重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防范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一些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旦发生有悖自己意愿的事情就上访。

2.1.2村干部作用有限

随着社会转型,农村原有的社会运作机制处于弱化状态,村干部忙于计划生育、支柱产业建设等带有硬性指标的工作,造成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对一些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酿成治安问题。

2.1.3警务需求增加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原有的行政区划被打破,城乡交融,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有所减弱,农村的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经商,使得一些

地方的村级治安联防组织陆续解体,群防群治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效用;农村人群聚集场所的治安力量薄弱,警务需求非常强烈。

2.2 内在原因

2.2.1 警务理念落后

在农村派出所中,仍有相当数量的派出所领导和基层民警将破案当作硬任务,把农村警务区工作作为软任务,思想上还未从传统型的被动反应式警务方式中解放出来,仍停留在“重打轻防”,“重破案、轻基础”的思维定势,导致不少基层派出所把侦查破案、打击处理人员的多少作为评先评优的硬指标,而把治安防范工作作为软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派出所与农村基层组织和一般群众缺乏必要的联系,群众对农村警务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不强。

2.2.2 警力保障不足

基层警力严重不足,以及配置上的不合理,是困扰农村警务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警务室规范化建设要求,若以“一室一警”的配置驻村民警,现有警力数量显然不足。在农村派出所中,除去派出所领导,每所平均只有3~4名责任区民警,他们负责案件侦破、群众求助、基础信息采集等辖区所有事务工作已有力不从心之感。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如果警务室建设的警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警务室建设的深化将无从谈起,甚至连维持现状都将困难。”[1]此外,民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专项斗争、非警务活动与派出所自主权的矛盾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警力更是捉襟见肘。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在行政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解决问题受到阻力和障碍时,如拆迁征地、建小水电纠纷、计划生育罚款、违章建筑拆除等,往往不是从自身工作中找原因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却常常把这些棘手的矛盾推给公安派出所去解决,出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多种原因,派出所不得不从中周旋,无形中牵扯了大量的警力。目前,基层派出所非警务活动所投入的警力和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

2.2.3 经费保障渠道不畅

农村警务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需要与地方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于农村派出所来说,更需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的倾斜和支持。从各地农村警务室建设现状而言,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是基本解决了农村警务室用房问题,但在维持运作资金上仍有相当大的缺口,警务室日常办公开支经费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同时由于派出所经费保障体制不完善,基层警务经费保障渠道不畅,有的基层派出所只好到处“化缘”求“赞助”,这难免会影响派出所的形象和警民关系。

2.2.4 考核激励机制滞后

实施农村警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为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必须及时跟上,以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行的派出所工作考核机制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与警务工作相脱

节的情况,对防范、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考核还在沿用对打击破案的量化考核办法,以致考核导向性出现偏差,对警务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得不到较好发挥。同时,与农村警务相配套的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驻村民警的奖励办法滞后,激励导向上存在轻视和冷落农村民警的现象,在表彰先进、晋级提拔、福利待遇等方面依然偏向从事破案工作的民警。3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思考

当前农村警务的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与上述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不无关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村行政村的划分,人口多少、治安状况、地理环境以及交通便利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配套、稳步推进,对农村警务进行一次战略性调整,重组农村警务体制和机构,从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农村警务建设的新突破。

3.1 调动村干部参与农村警务工作

在农村,村干部是村民与驻村民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警民关系很大一部分靠的是村干部的协调与配合。当前,村干部由于忙于带有硬性指标的工作,无精力组织开展群防群治,一些经常性的治安防范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推进农村警务建设,首要是调整村干部与派出所的关系。我们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配合甄选村干部,提高村干部素质。目前我国倡导的大学生任“村官”制度是公安派出所开展农村警务的很好契机,为提高农村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警民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警民关系的发展。二是通过村干部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墙报、宣传栏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三是通过村干部组建治安协警力量。如组建由公安、司法、乡镇综治部门及各村委干部组成的调解小组配合农村警务室开展工作。

3.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引导群众参与农村警务工作

3.2.1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在农村热闹处设立警务公开栏、意见箱,公布民警姓名、联系电话,主动到农村开展调查走访、宣传发动、案件调解、警情通报等警务工作。

3.2.2组织安全防范工作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并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治安防控队伍。加强对流动人口、有前科劣迹人员、村里表现不好人员的管理,提高打击效能。据农村发案特点,建立治安预警和提示制度,定期发布治安动态预报和警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开展分等级、全方位巡逻,增强群众的安全预防意识。努力提高基层治保组织在协助公安机关先期处置治安事件、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犯罪现场、控制重点人员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村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与辖区群众的联系交流,积极构建隐蔽力量和治安信息员队伍,及时获取、分析与处理各类基础信息。

3.2.3开展打防并举工作

充分发挥派出所、农村警务室、驻村民警的职能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警务室民警要带领联防队员定期执勤巡视,深入村组接受群众咨询、求助,调解民事纠纷,把广大农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应对犯罪和各种治安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3.2.4实施爱民实践活动

各地农村派出所可以结合实施“大走访”等爱民实践活动,认真组织民警开展学习与讨论,依托农村、依靠群众、走进村庄、深入村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等情况,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回访发案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如“警民恳谈”、“相约警务室”等,积极引导广大民警正确把握“便民利民”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实现和谐的警民关系。

3.3 优化和提高警力,推动农村警务建设可持续发展

各地从目前辖区社会治安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警力编制,加大警力数量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精简机关,警力向基层倾斜,将有限的警力摆到一线。同时加大改革力度,提高警员素质,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实现警力的最大价值取向。其中,责任区民警的素质问题,是打开农村警务建设工作局面并得以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关键因素。因此,要对民警强化系统的、经常性的理论教育、业务培训,警务技能、体能训练,切实提高民警个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做好民警的业务、法律等知识培训的同时,加强驻村民警有关群众路线、公共关系、警民关系、群众工作方法等专业内容的学习,特别是要针对农村人员分散,宗族观念强,文化程度相对低等特点,采取“强弱搭配、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的警员搭配,促进驻村民警在农村警务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以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切实提高农村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增强驻村民警的信息意识,实施“信息导向警务”战略,以科技强警带动农村警务建设的高效运作,不断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3.4 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和完善高效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

要实现农村警务建设的新突破,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农村警务运作机制问题,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真正凸显派出所的基层作战实体功能。一是根据农村的不同情况,在整体规划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植,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促进共同提高和完善。二是建立多警种联动、打防控一体化的警务运行机制,构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治安状况等差异,各农村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灵活、高效的农村警务工作模式。

3.5 把握农村警务工作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考试、考查和考核是推动各地加强农村警务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检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成效的有效载体。根据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将现行的各种考查、考核、评比活动进行必要的整合、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综合考评体系。制定考核机制需要注意的是:①考核对象上要坚持考核到人、责任到人。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综合考虑驻村民警管辖地域大小、人口多少、治安复杂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合理性。②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控制警务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提高现行违法犯罪人员抓获率,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效果,提高居民安全感、满意率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多侧面、多角度,科学、合理、规范的警务评估体系。③考核方法上要注重绩效考核。要重结果、轻过程,牢牢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确保民警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工作上来,进一步推进和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3.6 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经费保障

经费紧张是制约农村警务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农村派出所应抓住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的时机,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阐明开展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笔者个人认为,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更需要市场调节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需要多种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手段。既要运用国家专门机关的力量来管理,又要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因此,通过多渠道筹集警务建设经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村警务建设经费可根据社区治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弥补农村警务正常运作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泽强.福建省南安市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泉州警务, 2008,(5):

[2] 黄同元.新时期农村警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B/OL].咸丰县公安信息网.http://10.76.129.10/non-cgi/wmnewsimages/wmnewshtml

[3] 毕刘武.试述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第四篇:派出所建立三项长效机制强化校园警务

派出所建立三项长效机制强化校园警务

为进一步强化校园警务工作,确保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稳定、安全。近日,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建立三项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辖区中小学校园及周边良好治安秩序,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是建立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机制。为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侵害,社区民警每月到学校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及时向师生通报社会治安形势和近期案件规律特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向广大师生讲解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知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向师生发放警民联系卡,方便师生受到侵害时能及时与派出所联系,进一步提升处置校园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截止目前,该所共开展法制教育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建立定点巡逻、实时管控机制。坚持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域开展定时定线巡逻,特别是学生上学、放学治安问题高发的时间段,民警定时定点在校园门前执勤,保证学生有序进校、离校,严防各类不安全事故发生;每周开展一次治安清查行动,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的行业、流动人员聚集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彻底清除黑网吧、赌博机等行业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三是建立学校保卫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学校抓好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指导校方制定完善的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学校门卫盘查制度以及应急处置预案,对学校的值班巡逻制度落实情况、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地监督检查,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五篇:新疆自治区招聘农村社区警务工作人员

新疆自治区招聘农村(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事业编制)的公告 新疆自治区招聘农村(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事业编制)的公告,自治区决定2012年下半年按照 公开、公正、竞争、择优 的原则,面向社会为地州市农村(社区)警务室招聘1658名工作人员(自治区决定2012年下半年按照 公开、公正、竞争、择优 的原则,面向社会为地州市农村(社区)警务室招聘1658名工作人员(事业编制)。

一、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

(三)男性;

(四)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五)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六)具有良好的品行;

(七)具有正常履行报考职位职责的身体条件;【临沂招聘】

(八)具备拟报考职位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招考对象

(一)新疆户籍或生源的院校毕业生(含2012年应届毕业生);

(二)新疆普通院校内地生源毕业生(含2012年应届毕业生);

(三)在疆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包括: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 人员和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

(四)自治区统一选派到乡镇且仍在乡镇、村工作的公务员或选调生的配偶;

(五)具有新疆户籍人员的配偶;

(六)援疆干部的配偶;

(七)驻疆部队(含武警、公安现役部队)现役军人的配偶。

上述

(五)、(六)、(七)款人员符合招考条件的子女(男性)均可报考。

聘用人员由县(市)级公安机关管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定向农村(社区)警务室岗位。聘用人员须签订最低服务期限协议。

具体招考相关事宜,近期请查看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新疆人事考试中心网站()发布的简章和职位表。应届生招聘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下载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警务的建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警务模式的多元化构建

    农村警务模式的多元化构建 农村警务是指立足农村,充分利用乡村治安资源,通过警民、乡镇、村社有机结合,维护农村治安、预防违法犯罪,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的警务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张云梅《新疆经济报(汉)》2006.08.20千百年来,我国农民一直沿袭着 “土地和家庭”的保障模式,农民的生、老、病、死完全依赖于自身及家庭。但是随着我国......

    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总结

    目前,省已建社区警务室2312个,配备社区民警4910人;建立农村警务室4054个,配备驻村民警4400人;有社区专职巡逻队2865个,队员2.3万余人。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

    2012年新疆农村招录5000名警务工作人员

    2012年新疆农村招录5000名警务工作人员 招警考试:新疆自治区决定2012年第一季度采取“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面向社会为伊犁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

    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成立于xx年x月,地处x县x部,现有民警x名,管辖xx、xx两乡,共有x个村x个村民小组,有机关、企事业单位x家,特种行业x家,公共场所x家,常住人口x户x人,辖区与xxxx、xxxx......

    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调研报告公安部颁布《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xx市局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

    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和警务工作调研报告公安部颁布《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指示精神,招录治安管理员充实基层,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

    建立农村经济体系是解决

    建立农村经济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这个目标曾多次被提出来,甚至还当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