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时间:2019-05-15 12: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第一篇: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成立于xx年x月,地处x县x部,现有民警x名,管辖xx、xx两乡,共有x个村x个村民小组,有机关、企事业单位x家,特种行业x家,公共场所x家,常住人口x户x人,辖区与xxxx、xxxx接壤,社会治安情况较为复杂。近年来,xx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三基”工程建设精神,按照加强综治防控体系建设打基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创载体,结合辖区实际,将辖区划分为xx、xx两个责任区,一区两警,并于xxxx年x月成立xx警务室﹙xx警务室正在筹建之中﹚,并以创新的精神和实干的作风,狠抓了农村警务建设。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实行一区两警,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xx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xx派出所基层基础量化考核细则》,实行周检查、月考评、年总评,考核结果与民警工资报酬紧密挂钩,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x个,成立治保会x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x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人口管理工作。加强人口管理是基层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实现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的基础上,警务区民警经常性地深入责任区,逐户逐人进行清理核实登记工作,对xxxx年确定列管的x名重点工作对象及时落实监管措施,管控率达到x%以上,没有发生一例重点管理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问题。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x年来,累计调处各类民事纠纷x起,妥善处置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x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充分发挥责任区民警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合理安排部署,于xxxx年x月x日一举抓获网上通缉的x逃犯xxx。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xx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一是接待群众实行“三首制”:首问责任制,群众有事咨询,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待的民警负责解答;首办责任制,群众办事,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找到的民警热情接待办理;首案责任制,群众报案,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警民警受理、处警或立即上报派出所。近两年,责任区民警累计接待办事群众x多人(次),办理各类警务事项xxxxx件(次),做到件件有落实,办理身份证、户口薄xxxx件(次),没有出现一例差错。

二是联系群众实行“四个一”: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簿,一个群众意见箱,一张民警联系卡。累计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x条,对于改进服务、推进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警务工作实行“五公开”:向责任区公开责任区﹙警务室﹚的办事权限、执法制度、办事程序等。四是为民服务做到“五承诺”:责任区﹙警务室﹚民警承诺群众上门办事一次性办清,承诺有难必帮,承诺代办,留办,预约服务,民警上门服务累计x多次,开展代办、留办和预约服务累计x多次。做到了“主动服务送上门,扶危济困做到门,汇报工作走出门,接受监督请进门,帮教工作包到门,联系卡片发到门”,极大方便了来所办事的群众,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第二篇:派出所社区警务经验做法2

XXX派出所社区警务经验做法

我所在开展基层群众矛盾化解工作中,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群众内心感受入手,紧紧把握群众情绪,采取“察、言、观、色”四字法来了解群众需求、理顺群众情绪,既解决了矛盾又促进了警民感情。

察:通过与群众的密切接触,详细考察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在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使社区民警变得“耳聪目明”。言:即要会问会说,会问能找到矛盾的焦点,会说能说到对方的心坎上。社区民警经常要调处矛盾纠纷,在调解过程中,要借助言语的引导,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感受和当时的心情,避免主观臆断和推测,将矛盾纠纷当事人内心的“结”解开,保障当事人的话语权,在和风细雨中化解其心中的怨气。观:即通过一些细节来观察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谈心,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矛盾问题的本质和当事人的真实心态、目的,逐步引导当事人从大局出发,全面看待问题,帮助其宣泄压抑情绪,达到互相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目的。色:即是看脸色,有句俗语叫:出门看天气,入门看脸色。通过“大走访”活动,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中,从群众的脸色做文章,做将工作做到让群众和颜悦色,拉近警民距离,增进警民之间的人际吸引,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从而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第三篇:论小城镇警务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小城镇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姓 名: 姜 义 单位名称: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 准考证号:012208120065 论文字数:6600 邮政编码:117000 联系电话:***

论小城镇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摘要] 社区警务是当前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的主体,公安派出所正在大力推行的警务改革,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社区民警立足于社区,扎根群众,最广泛地利用社区治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群防群治的功效和提升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随着小城镇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警务工作对抑制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构建和谐局面的作用愈加明显。应该明确社区警务建设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进程为社区警务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要正视小城镇的现状特点给实施社区警务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小城镇开展社区警务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 小城镇 社区警务 探索 模式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指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的关系。社区可以被定义为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并且有着共同集体情感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单位。村镇、城市街区等均可称之为社区。社区的范围可大可小,往往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来确定。一个城市,城市的一个区,一个村落,一条街道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小城镇原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作为社会学社区研究中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恰当地表明了集镇作为一个中介社区在城乡关系中的独特性质。小城镇社区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比城市低一层次,又比农村高一层次,中间性质,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性质。“小城镇”这一名称,既无行政上的含义,亦无确定的人口标准,一般是对县级建制城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按照中国的情况,县以下的多数区、乡行政中心,具有一定的工商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习惯上均称为小城镇。小城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地域开阔。人口相对少,地理环境上开放性强。

2、在社区内,居民之间交往比较密切,对公共事务热情高,但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社会接触面相对狭小,所以应付和处理矛盾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案件的产生。

3、相对城市社区来说,小城镇社区成员对社区基层组织依赖性和对所在社区的心理上归属感较强。小城镇可分为:一是围绕城市的卫星镇;二是以县城为主的中心镇;三是省与省、县与县接囊处的边境镇;四是依傍大型企业而兴起的工矿镇,还有旅游镇。

我国社区警务是公安部根据国务院2000年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社会管理的大前提下出台的。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社区警务最早的国家。所谓社区警务就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通过优质的服务来加强与民众的合作,密切警民关系,形成网络,辅以多种矫正和疏导措施,以预防犯罪,先发制敌为目的的警务理论和警察活动方式。社区警务也可理解为是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活动,是社区居民在警察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旨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经过这几年的社区警务改革,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已基本实现了警务工作的战略性转移,以“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对策前置化、警务活动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警务模式已具雏形,这些比较成功的社区警务模式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从城市社区警务工作到小城镇社区警务工作,由于两种社区的形成结构、区域条件以及社区成员组成等方面的差异,社区警务在小城镇地区实施相对于城市地区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种新的社区警务模式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相应的管理工作模式。小城镇社区警务是指与小城镇社区建设同步规划、联合办公、职能互补、运作协调、资源整合、共保平安的社区警务运作方式。研究小城镇社区警务,有效控制小城镇犯罪大幅度上升势头,维护小城镇社会秩序稳定,这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并且也是对于保卫和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维护城镇、农村的治安,减少犯罪活动对城市的骚扰和侵害,都有重大意义。

一、小城镇推行社区警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小城镇快速发展进程,刺激和推动了社区建设,同时也为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小城镇的发展目的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种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必然刺激和带动整个社区的建设。事实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城镇已初具城市社区的雏形,城市社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功能日趋完善,有的城镇已按实际发展需要划分出若干独立的工作、生活模块,这实际上就是按城市社区的模式进行管理,只是名称没有改变而已。

2、小城镇社区的稳定性为推行社区警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小城镇是一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相应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重点所在。在已推行社区警务建设的小城镇,社区警务建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认可。小城镇社区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相比较城市社区来说,开展群防群治和为民服务工作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易拉近警方与群众的距离,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后,小城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区、镇、村各级组织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按照社会综合治理的要求,各级政府对社会治安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加,为社区警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小城镇发展进程中探索出的一些新的超前的基层基础工作模式不仅丰富了社区警务建设的内容,而且促进了社区警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带来发一些新的治安问题,各级公安机关不间断地进行摸索和实践,创造出许多新的有效做法。如外来人员管理一条龙服务、出租屋登记发案倒查制、小区安全管理模式以及责任区民警监督考核机制等等,都是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践的结晶。这些做法和模式不仅与社区警务的内容相吻合,而且有的已走在社区警务改革的前面。小城镇相互之间结构差异小,推行社区警务可采用相对成熟的共同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社区警务资源。

4、加强小城镇社区警务建设既是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新扩增的小城镇人口必然导致小城镇的社会治安状况更加复杂,推行社区警务也就势在必行。因此,实施小城镇社区警务也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推行小城镇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是上讲,小城镇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阶段。在这种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特别是小城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建设社区警务模式带来了有利的因素和条件;另一方面小城镇一些相对不完善、相对滞后的管理机制以及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给社区警务模式的建设带来了困难和新问题。也就是说小城镇的现状与社区警务既有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一面,也有不相适应、相互冲突的一面。

1、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尚未随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而更新转变。思想观念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表现为对社区警务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片面的认为社区警务就是原来责任区工作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造成消极应付的局面。在小城镇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也包括公安民警不仅对社区建设和社区警务的理念比较陌生,一时难以接受,而且对小城镇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转过弯来,要适应这种变化必然有一个过程,在这种磨和期内开展社区警务必然会遇到一些人为的阻力和困难。另外,“重打轻防”的倾向依然突出。一些基层领导依然下达破案作为硬指标,视防范为软任务,向派出所直接或间接下达破案或打击指标,致使基层派出所在改革过程中不能有效减负,全力投入社区警务的建设。三是求稳怕乱的思想突出,对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在整个治安工作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推行社区警务持观望态度;有的基层领导将责任区民警改称为社区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未作根本性的调整。

2、机构调整、警力配置和经费安排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展开。目前,小城镇地区的公安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基本上是10年前的框架和模式,在地域范围人口数量及治安复杂程度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既没有随着小城镇发展的步伐调整机构,也没有按比例逐步增加警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厂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随之而来的治安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近几年刑事发案均在高位徘徊。如此繁重的管理任务,如此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显然是现有的公安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所无法承受的。社区警务改革的目标是做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加大防控力度。从这个角度上看,解决警力不足、经费困难不仅成为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而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和任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建设的成败。

3、一些小城镇地区基础工作欠缺和管理机制滞后,开展社区警务的前提条件准备不够充分。开展社区警务一方面是对原有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迫于严峻的治安形势的压力,不得不把社区民警作为打击破案的重要力量。虽然在某一时期这是稳定大局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客观上削弱了派出所的基础工作。非警务活动过多过滥;打击破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基层社区民警自己可安排的时间就很少,只能花极少的时间下责任区兜一圈,或者跑几次,没有时间对重点人口进行排摸、调控,以致对自己责任区内的情况缺乏了解,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各类信息,致使信息不灵,造成不少重点人口漏管、失控。一方面苦于打击无线索,另一方面发案后社区民警提供不出线索,或有了线索却找不到人。辖区内有些犯罪嫌疑人长期进行违法活动,社区民警一无所知,辖区内的对象被外单位打击处理,却一点情况也不掌握。外来人口和重点人口管理等基础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考核。

4、责任(社)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与社区警务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区警务建设开展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社区民警是社区警务建设的排头兵、直接负责人和主力军。因此,提高责任区民警队伍素质是建设和完善小城镇社区警务的第一要素。

5、小城镇人口数量呈洪峰型高涨,人口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加大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难度和不可预见性。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倒挂,人口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这是小城镇最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在小城镇中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与内地、大城市的不可比性,另一方面独特的人口结构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不可彻底解决,这从客观上导致在小城镇社区警务的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情况更复杂。这是小城镇的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三、积极探索小城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思路和模式

要搞好小城镇社区警务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优势和有利的条件,大胆探索和尝试,概括起来讲就是:

(一)工作重心调整,正确把握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质和精髓。

社区警务建设并不是只改一下名称、换几块牌子、增加几本台帐那样简单。名称要改、牌子要换,台帐要增加是必然必要,但这只是社区警务建设的一个环节,关键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其实质性的内容:

1、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社区警务建设的重点。小城镇社区警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管好社区实有人口,但小城镇实有人口管理的内容和内涵与大城市有本质上的差别。外来人口、出租屋管理才是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实有人口管理的重头戏,也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重点,利用社区警务建设的契机,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社区民警要通过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各类人口尤其是流动、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底数清、情况;对社区内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提供得出。

2、社区防控——社区警务建设的主题。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改变以往重打击轻防范的做法,将治安防范摆到突出的位置。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社区民警要把社区各方面力量有效组织起来,从人、地、物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组织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教育、邻里守望、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教育转化、推广各种防范硬件措施等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群众性治安防范活动,构筑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营造一个“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大环境,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有效促进防范工作的落实,从而减少和控制可防范性案件的发生。依此,社区警务建设的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进行,从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3、服务群众——社区警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宗旨,社区警务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点。通过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拓展服务的范围,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警民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决定着社区警务工作的成败,建立鱼水相融的警民关系,使群众对警方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关注、支持警方工作。这是建立面向21世纪新型警方公共关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社区民警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标准。

(二)地域划分的调整,找准社区警务建设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要保证社区警务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对地域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彻底解决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地域扩大延伸、跨地域发展所带来的管辖不清、职责不明、管理出现空挡等实质性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动真格,痛下决心,从公安体制改革、警务区(责任区)的划分确定等治本方面入手:

1、机构改革、警力整合为社区警务建设的着力点。要将社区警务建设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公安机构改革机密结合起来,公安机构改革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区建设。特别是改革后的派出所设置要与地域管辖相一致,与社区警务建设相衔接,要求派出所科学设置,警力合理配置。社区警力合理配置是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根据社区规模、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因素、警力情况、民警素质以及民警的实际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科学设置,合理配警。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对派出所的主要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以及整个派出所的布局等进行明确规定,这标志着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设置调整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从整体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对现有派出所的调整设置,重新划分了派出所的管辖区域,有效地整合了警力资源,基本上与小城镇的地域发展实际相配套,使有限的警力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是每个派出所设置4或5名所领导,充实和加强了基层派出所的领导班子,这与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基层派出所所承担的繁重的工作任务是相一致的。

2、警务区的划分为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撑点。目前,小城镇地区普遍存在警务区过大,划分不科学的问题。造成管辖范围普遍过大;管辖的实有人口情况分配不均衡。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对警务区重新划分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要改革以往由派出所自行划分警务区的作法,首先必须明确社区民警的配备比例不得少于总警力的35%。在此基础上由分局业务部门根据社区民警人数对照辖区面积、人口、出租屋数量以及治安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划分标准,再由各派出所具体实施,分局负责宏观指导。通过警务区的划分,配齐配强社区民警,落实责任,确保社区警务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运作模式的调整,够建适合小城镇的社区警务工作框架和特色。

具体地讲,小城镇社区警务工作的模式是“234”的框架。

1、两支队伍为主体的社区治安资源整合机制。实现社区警务工作机制的责任区民警必须建立社区治安资源整合机制。首先是配备能指挥得动、管理到位、素质较高并切实发挥作用的两支专职协管力量:一支是户管员队伍,主要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外来人口出租屋管理,另一支是保(治)安员队伍,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治安巡逻守护。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社区其他治安资源,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保安员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展群防群治。

2、三大功能为轴心的社区警务服务体系。统一在每个社区警务室设置综合服务平台、调解室、民警办公室(有条件的可以设治安力量备勤室)三大功能摸块,并相对应推出四个方面的服务项目,形成社区警务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一是警务咨询、法制宣传、受理群众报警求助;二是治安民事纠纷以及可以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的调解处理;三是外来人口、出租屋登记变更以及房屋租赁中介服务;四是受理身份证、儿童证、暂住证的申请以及治安管理业务初审。

3、四个转变为核心的社区警务运作方式。一是由原来责任区民警单兵作战转变为与治保会联手紧密配合。一方面将社区民警安排到社区(居委会)或者是村民小组任职,加强协调和沟通;另一方面,硬性规定治保主任或治保会成员必须参与社区警务室的日常工作、值班、备勤,每周不得少于一定的工作日,同时与社区民警轮流受理治安民事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二是由单向接处警转变为双向接处警。即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社区群众可以直接向社区警务事报警求助,派出所接到报警特别是现行案件在出警的同时,及时通知社区警务室的备勤值班人员或在社区巡逻的治安力量就近快速出警,进行先期处置;三是由原来按部就班转变为弹性工作制。社区民警除了在派出所正常值班和承诺的在警务室接待群众的规定时间外,其余时间灵活调整,采用“群众下班我上班”的方式,四是由派出所单个服务窗口转变为以社区警务室为平台的多个服务点。即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将由派出所窗口受理的服务项目尽量下放到社区警务室,由社区警务室直接受理和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参考资料] [1]张兆瑞.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1 [2]谢朱景.对我国社区警务改革的理性思考.公安研究.2002第6期

[3] 冷幼民.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警务.公安研究.2003第1期

[4] 小城镇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孝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信息网

[5] 小城镇社区警务建设思考.人民公安报.2002 [6]吕庆继.论社区警务改革战略.江苏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刊.2004第4期

[7] 浅论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辽河刑侦论坛.2005年11月7日

第四篇:XXX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研究调研报告

XXX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研究调研报告

社区警务工作是落实公安部党委“三项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市局和分局调研要求,我所高度重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研究的工作的思路和任务进行了调查研究,我所围绕***副市长提出的:“用警心传递党心,用警心温暖民心,用关爱凝聚警心,用理解形成合力。”讲话精神,对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中,如何科学界定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如何使社区民警专起来?如何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统一思想,以战略高度认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界定社区民警职责。

社区警务更是一种警务战略,其基本观念是要通过社区警务这种模式,密切公安机关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宣传和教育社区成员,使其能认识到社区本身对于社区治安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改变以前那种单纯由公安机关承包治安责任的工作思路。由公安机关和社区共同承担社区治安的责任,不仅可以形成公安机关和社区在社区治安问题上的默契,密切警民关系,而且也将大大增加社区治安的力量资源,增强对社区违法犯罪的防控能力。科学界定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首先,要让社区民警要从派出所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除了值班备勤外,专司社区工作。给社区民警提供一个平台,要让社区民警有地位,让社区民警有作为,让社区民警有实惠。其次,要调整力量,使社区警务工作与治安管理、防范职能相对称。加强对社区民警的业务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业务水平。第三、突出重点,建立完善以服务现实斗争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民警考核机制,减少“填写式”过程的指标考核,突出业绩指标。要求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为“以每天走访、摸排为主轴,布建信息员队伍为纽带,组织群防群治为后盾”,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第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与社区警务工作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在工作环境中给社区民警创造一个安心于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建立与社区民警工作相吻合的运行机制。让社区民警做到社区情况熟悉,信息反馈灵敏,居住在社区内的犯罪人员发现得了,刑事犯罪控制住。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已有的一些经验,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要与社区相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与教育。宣传与教育职责是社区民警的重要职责之一。这里所讲的宣传和教育,与我们以前所提倡的宣传教育不同,不再是一种单向传输并由群众被动接受的的宣传教育,而是指社区民警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参加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培养社区成员的自助和互助能力,以营造社会和谐感。

(二)、信息收集。治安信息是治安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社区民警应利用其工作上的优势,广开渠道,收集掌握治安信息。比如可以通过人口调查、物建治安耳目、信息员和日常治安管理等进行治安信息的收集。

(三)、人口管理和治安管理。这是对原有警务职责的继承,社区民警要以人户调查为主要方式,对常住、暂住人口、境外居留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掌握基本情况。同时还要通过管理社区内的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和人员,督促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以减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

(四)、治安防范。这也是对原有警务职责的继承。社区民警要充分发动社区功能和资源,组织采取各种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确保社区成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五)、社区服务。社区民警要能密切与社区的关系,除了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外,还应履行好为民服务的职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区成员排优解难,以密切警民关系,使群众对公安机关及社区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

(六)、社区矫正。通过社区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考察,帮助教育,了解监管对象、重点人口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问题,促进社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二、提高认识,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使社区民警专起来。

如何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硬件建设上,该配备的,如何落实?软件建设上,如何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采集信息的类型,如何确保信息的鲜活实用?使社区民警更加专注于基础工作,从而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警心传递党心,用警心温暖民心,用关爱凝聚警心用理,解形成合力。”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使社区民警专起来。

(一)准确定位,把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上来。公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群众满意,而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使之自觉、自愿地协助、参与公安工作,已成为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把握社区警务的定位,将警务前移,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了解公安,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机制保障。二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学会发动群众、鼓动群众,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群防群治工作。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防范宣传,在提高群众自防自卫意识的同时,增强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自觉性。

(二)完善机制,使社区民警真正走进辖区融入群众。一是实行弹性工作制。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案件高发以及群众最需要的时段和地段,特别是错开社区居民上下班的时段,实行群众休息、我上班的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制,从时间上满足民警开展群众工作的需求。二是建立“以房找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以房找人”,需要切实建立起长期的、日常性的社区民警入户查访工作机制,并形成惯例、促成规范。三是建立社区人口管理责任倒查追究机制。从追逃、抓获暂住流窜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扩大责任倒查的渠道,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心,促使民警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强化实有人口管理。

(三)注重考评,调动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社区警务工作的标准应该是围绕公众的反应而制定的。第一是群众的认同满意程度。第二是协破案件的程度。因为,社区发了案,有没有线索,除了科技手段,主要就看社区民警了。第三是发案的升降程度,即群众的安全感。构建和完善社区民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实行单列指导、单列考核、单列奖惩的模式,不仅把社区的基层基础业务有效地划分出来,还增强了社区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制定社区群众工作评价指标时,既要考查工作过程,也要注重实现结果。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取定期考核与即时监测相结合,保证公开、公平和透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整合资源,增强社区民警的整体作战能力。在大力推进三基工作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装备配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基层人、财、物的投入,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送、权为基层放、事为基层办,巩固基层、夯实基础,增强公安工作的后劲。同时,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作用,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发挥村干部“引路人”的作用,提高民警入户走访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注重与他们沟通联系,在入户走访中,让村干部引路,为民警牵线搭桥,做到走访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提高走访效率。其次,要发挥村干部“百事通”的作用,提高民警创建和谐社区能力。村干部是“活地图”、“家家通”,要调动好他们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为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奠定基础,实现“案件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第三,要发挥村干部“和事佬”的作用,促进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第四,发挥村干部“传声筒”的作用,与村干部相结合,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并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形式作普法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干部是本乡本土,讲起来通俗易懂,村群众愿听、更信。从而减轻警务区民警的个人工作压力,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强化培训,提高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社区民警必须基本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群众工作能力。即组织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维护治安、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警民合力的工作氛围;要有较强的工作魄力,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协调各方,找准结合点,使问题圆满地得到解决。二是要较强的执法办案能力。社区民警服务是主业,但必须具备办案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素质和办案技能。三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社区民警即是信息员也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社区民警的宣传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在社区内对法律的普及和实施,培育社区良好的法治环境,并应当贯穿于社区民警工作的始终。

(六)让社区警务工作实现警力不足民力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实践证明,广借民力,依靠群众是解决社区警务中警力不足的良好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认识,力争群众支持。社区警务工作的对象是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依靠的力量也是群众。目前我所社区警务工作警力有限,所以,必须紧紧依靠社区管理组织和社区群众的支持,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开创出适应形势的社区警务工作新局面。其次,重视群众工作,求真务实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社区民警要从相信群众的认识出发,立足实际,坚持走义务性群防群治的路子。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强化社区治安,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形象密切联系群众,增强警民关系,充分运用民力资源开展基础工作,弥补警力不足。

三、全面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建设。

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是对社区基础工作的服务和支撑,建立和完善信息工作机制将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首先,要加强民警信息化培训。加强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是工作基础和先决条件。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民警基层基础科技应用能力,减轻民警工作负担,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其次,整合信息数据,加强分析研判,开展社区防控网络建设。通过警务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市局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和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优势,拿出资金支持,开发适用于社区警务的管理系统或软件,实现社区警务共工作信息录入和公安信息网无缝链接,有针对性地指导派出所、指导民警开展社区防控基础工作,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基础工作跟着社会治安形势走,切实做到“精确指导”和“信息导警”。第三,明确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简单而实用,让民警会用,能用,满足派出所领导和社区民警的实际需求,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不断贴近基层工作实际。

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工作中,我们认为,全局上下要统一思想,以战略高度认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界定社区民警职责;提高认识,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使社区民警专起来;全面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归纳总结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将理论联系实际,以“四个满意”为引领导向,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出台相关措施。硬件建设上,该配备的,必须落实;软件建设上,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采集信息的类型,确保信息的鲜活实用,使社区民警更加专注于基础工作,从而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进而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深入。

XXX派出所

二O一O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浅析全南县农村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浅析全南县农村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温荣喜

近年来,全南县大力实施农村警务战略,把农村警务建设作为 “三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较好地维护了乡村的安全与稳定,为促进和谐平安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前,笔者在深入全南县公安局等部门调研的基础上,就该县农村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主要做法

1、思路“大创新”。一是抓调研。组织县局领导班子分赴基层一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有关民警赴其它先进县市实地学习农村警务建设经验,并召集离退休老同志召开“茶话会”、“恳谈会”,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征集好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抓督导。深入各基层派出所对农村警务建设进行督导,同时,实行挂点帮扶责任制,县局班子成员挂点联系1-2个警务室,帮助、指导和督促农村警务室建设。

2、机构“大改革”。结合城乡治安实际,及时调整基层派出所布局,将原金龙和中寨派出所合并到城厢和南迳两个中心派出所;为发挥警力的集约效能,把巡逻大队合并到城厢派出所,实行合署办公,派出所警力由原来的18名增加到28名;按照因事设岗,明晰事权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公安内设机构设置,对职能交叉机构进行整合,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6个减少到11个,减幅达31%。目前,全县基层一线民警139人,占总警力的88.5%;基层派出所民警72人,占总警力的45.8%。

3、政策“大倾斜”。明确规定政治、福利待遇向基层所队倾斜,分别为看守所、派出所民警每月增加100元和5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组织开展评选优

秀社区、驻村民警、亲民爱民典型活动,在晋升晋级和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基层民警,鼓励民警扎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先后有6名基层所队长晋升为副科级,5名基层民警被提拔为股级干部,5名民警在职位竞争中,走上了领导岗位,充实到了基层所队领导班子中。

4、硬件“大改善”。在南迳、中寨、大吉山、城厢、龙源坝、陂头、社迳、龙下等乡(镇)治安复杂的行政村分别建立2个社区警务室和8个农村警务室,挑选10名具有较强业务工作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警务室工作。制定了警务室民警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社区和农村警务区民警每周在警务区工作不少于20小时的工作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见警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报警求助、办事办证。

5、治安“大防控”。一是建立快速反应的指挥机制。建立了110、122、119等报警服务联合受理中心,由三类接警并为一次性接警,实现了三台合一。二是建立技防体系。在城区主干道、重点场所和城郊出入口安装了16个电子监控探头的基础上,又在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的金龙、南迳两个乡镇的重点部位新设8个“电子警察”,城防体系由城区向农村延伸。三是建立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农村治安信息员队、社区保安队等六支队伍,并在90多个建制村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组建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重心由城镇向农村拓展。通过治安上的“大防控”,去年,该县十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的刑事案件发案数低于5起,其中,社迳乡和龙下乡全年仅发刑案1起。

6、治安纠纷“大调处”。建立和完善民事治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一般性的民事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由警务室民警负责调解;对重大民事治安矛盾纠纷由派出所牵头,组织警务室民警会同乡镇综治、司法干部,采取联调的办法进行解决,收到了较好效果。南迳热水警务室所管辖的区域,从去年至今,未发生一起

刑事案件;陂头正河警务室从成立到现在,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同时,警务室加大了民事纠纷的调处力度,使相当一部分治安案件化作治安纠纷进行调解,也遏制一大批民转刑事件的发生,去年以来,全县共有127起有可能引发民转刑的纠纷得到了较好的处理,广大农村地区的治安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

7、岗位“大练兵”。大力推行“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练兵模式,深入开展模拟现场勘查、办案卷宗评比、旁听典型案件庭审等多种教学活动。今年,该县城厢派出所民警李东华主办的“谭志龙等人盗窃案”被评为赣州市“十大优质案件”之一,并被选送参加全省公安机关10大优质案件评比。

8、形象“大提升”。在广泛调查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为群众代办证件、上门办证、送证上门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便利和实惠。同时,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指导群众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党政支持,是搞好农村警务工作的前提。要把农村警务工作纳入当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地方农村警务建设领导小组,为农村警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要保障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及各种专项经费。各乡镇政府对新建基层派出所要无偿划拨土地,村(居)委会对设立警务室要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为警务室的民警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启示二:改革创新,是搞好农村警务工作的力量源泉。农村警务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也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工作中探索。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警务室产生最大的效能。要创新,就要做到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思路,即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创新举措,即创新便民措施和管理措施。农村警务工作只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紧密依靠群众上走创新之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使其发挥最根本的为民谋利的作用。

启示三:上下联动,是搞好农村警务工作的保证。农村警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在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下,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上下联动,才能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煅炼,使民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并得到不断提高。

启示四:整体谋划,是搞好农村警务工作的关键。政策倾斜、机构改革、硬件改善、治安防控以及岗位练兵等措施都是全局性的整体谋划,只有多策并施,多措并举,才能使农村警务工作得到整体的、全面的推进。要提供刚性政策支撑,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切实关心警务室民警家属就业、子女就读等问题,以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作者系江西省全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作者单位:全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下载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度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总结

    石门派出所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我所深入贯彻政法工作“三项重点”的整体部署,紧紧围绕正规化建设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着重强化服务、指导、监督、管理水平,结合新成立所实......

    派出所警务运作调研

    莞城公安分局到兄弟单位开展派出所警务运作调研( 2010-01-29 15:53:36 )1月22日,莞城公安分局组织了办公室、法制股、刑警大队、治安巡警大队及4个派出所主要领导组成调研访......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作者:陈玉友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5期 [摘要] 当前,农村警务在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密切警民关系、情报信息收集和增......

    农村派出所区域联动警务模式的构想

    农村派出所区域联动警务模式的构想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人流物流实现了大提速,社会治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流窜犯罪、跨区域作案等犯罪逐步向......

    清河派出所五项措施推进农村警务工作

    清河派出所五项措施推进农村警务工作今年以来,清河派出所按照“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及“三项制度”的要求,不断健全社区收集反馈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治安巡逻防......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最终五篇)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众所周知,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

    派出所司法警务实习报告

    实习人:专业:司法助理班级:司法班实习单位:于都县罗坳镇派出所实习时间:200~年~月~日——2011年5月16日200~年~月~日至今我在派出所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受益颇多.在此我应当向派......

    派出所“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

    *****派出所的“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基层公安派出所的任务不断加重。治安问题的严峻,发案上升,老百姓普遍安全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