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时间:2019-05-15 08:5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第一篇: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很有幸,在女儿六个月时我俩共同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个案组的研究。在叶令仪老师与个案组组员的帮助下,我以母亲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对女儿个案的观察记录与研究。从那时起,我成了一位幸运的研究者,女儿的个案将为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而其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又可为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同时我成了一位幸福的母亲,我将深切体验女儿的成长,见到孩子成长的轨迹。现在,女儿已二十七个月了,回顾近两年所经历的一切,“共同成长”这四个字最能概括我的感受,在此先感谢叶老师及课题组给我这次参与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会将它进行到底。”

在对女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得到以下体会:

体会一:对观察记录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

在起初的观察记录中往往关注孩子新的发展,如新动作的发生与习得,随意性比较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如事件发生环境、背景等。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之后,在个案组活动的不断学习与研究中,对观察记录的认识逐步清晰:

其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记录可作为观察与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记录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婴幼儿在动作、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不同发展特点以及采取何种有助于婴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观察记录的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婴幼儿的发展。然而,当观察记录后不进行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的启示,那么,先前的观察记录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是无任何意义的。其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1、观察记录以书面或摄像等形式保留下来,比大脑记忆更具客观性与真实性,不容易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重新整理,有一个思考与重整的过程;

3、观察记录中能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引发有价值的思考与研究;

4、长期的观察记录不仅能促进记录者的专业化水平,还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与不同特点等;

5、有一定目的的长期观察记录能检验某些研究的问题;

6、观察记录的资料能作为个案研究的档案资料,对研究者与家长都有较高的价值。体会二:对观察记录的做法由零散到规范。

在初期的观察记录中采用过众多方法,书面记录、照片记录、摄像记录 等,方法虽多

但零散,缺乏规范性。通过与个案组专家的交流,大家的指导,逐步规范了做法,有重点地采用书面记录为主,声像记录为辅的方法,突现目的性、过程性、递近性、客观性、有效性。其一,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与情景观察记录。

1、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对孩子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发生的语言、动作等进行记录与分析。由于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受干扰与控制,所以得到的信息不仅真实,而且丰富。这样的原始记录应当是客观的、具体的,重细节与过程,抓住孩子的神态、心情、语言、动作等,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与真实面貌,同时也为分析与研究提供线索与切入口。

2、现场式的情景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注重生活情景性,观察记录孩子在特定情景中的行为表现等,对某方面特定的领域研究最为有效。情景观察记录中,在控制与改变某些条件时要保持情景的自然与真实性,记录中切忌对孩子的动机、心理等做主观的猜测。

其二,回忆式的开放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采用往往有特殊的因素,如当与孩子在共同参与式的活动中,现场不允许即使记录;有时孩子突发的事件现场没有条件即使记录;有的在观察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触动回忆起来,认为特别有价值的。这样由于一些特殊的因素,事后回忆性地进行开放的记录与分析,也可大大丰富记录的内容。但无论是何种观察记录都应考虑其背景与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可能有一定的背景、影响因素、它是连续的等等。

体会三:观察记录中遇到的问题日渐突现。

问题一,观察记录的持久性与个人精力、体力无法保证之间的矛盾。

问题二,观察记录的情感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既处于母亲又处于研究者双重角色的我来讲很难把握与处理);

问题三,观察记录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难以既保质又保量)。

以上只是我在对女儿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至于那些遇到的问题,我想,在以后个案研究组的活动中定会得到解决,正如童话故事《青蛙王子》中所讲的那样:公主在找到真正的王子之前定会吻许多的青蛙,让我们也真诚地去关心孩子们,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后附观察记录案例:

2002.7.29(十五个月零十七天)

糖糖手里拿着爸爸的手机摆弄。爸爸走进房间,发现手机正被女儿乱按,立即生气了,说:“是谁给她的?!!”“她自己拿的,”我说。“不要给她玩!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让她玩手机!”爸爸说话的声音又响,又凶。在一旁的糖糖瞪着眼睛朝爸爸看。爸爸走过去,一下子夺走了糖糖手中的手机。糖糖“哇哇”叫了起来,但没有哭。然后,她伸出双手,冲着爸

爸大叫:“拿、拿、拿!!”爸爸生气地说:“不许玩!再乱拿爸爸的手机打屁股!”糖糖立即由坐站了起来,跺着双脚(带跳),双手使劲乱甩,随后大声而生气地说了一串自己的语言:“#¥*****—……%¥·¥%……*¥*”那大声叫喊的神情与刚才爸爸训她的一模一样。

大叫了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张开双手要我抱,并说:“街街去。”

分析:

糖糖的行为:近阶段,糖糖的情感和行为发展进入了一个暂时的不平衡期,变得很不听话。而且,近期突然间各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能力,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的范围也日渐广泛,对新鲜的事物都要尝试。她坚持自己要去做许多事情,但又表达不清或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支持而常发脾气。这次与爸爸间的冲突就是由于玩手机得不到爸爸的支持并受到爸爸的训斥而引起的。不过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只要稍转移注意与引导,还是比较容易平息的。可能这种现象正是情感与行为循环性的表现。

爸爸的行为:在处理糖糖玩手机的问题上,爸爸的态度过于粗暴、简单,因为他毕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知一味阻止与训斥。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介入,因为当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当着孩子面的争执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而且在气头上的爸爸是根本不会听我的关于孩子发展特点问题上的解释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夫妻冲突。事后慢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让孩子在这种自然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可能在父女的冲突中,糖糖也会得到某种发展的。

第二篇:幼儿园观察记录:我和女儿共成长

《我和女儿共成长》是一篇幼儿园观察纪录,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

幸运的是,女儿6个月来,我们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案例组的研究。在叶令仪老师和案例组成员的帮助下,我以母亲和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对女儿案例的观察记录和研究。从那以后,我成为了幸运的研究者,女儿的案例为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为自我管理和反省成长提供了反馈,同时我成为了幸福的母亲,我深刻体验女儿的成长,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轨迹。现在女儿已经二十七个月了,回顾过去两年经历的一切,共同成长这四个字最能总结我的心情,在这里首先感谢叶老师和课题组给我这次参加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会把它做到最后

在观察女儿记录的过程中,有以下经验

体验1:观察记录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在最初的观察记录中,关注孩子的新发展,比如新动作的发生和习惯,自由性很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如事件的环境、背景等。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缺乏科学、严格的态度。之后,在案例组活动的学习和研究中,对观察记录的认识逐渐明确

一是观察记录是目的性的行为。记录可以作为观察和反馈的中间环节,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记录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婴幼儿在动作、语言、感情、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征,以及婴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观察记录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婴幼儿的发展。但是,观察记录后不进行利用、分析、整理,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以前的观察记录从研究的角度没有意义。

其次,观察记录是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1、观察记录以书面和照相机等形式保留,比大脑记忆更客观和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易消失

2、在记录过程中,记录者重新整理观察到的现象,有思考和重新整理的过程

3.观察记录能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引起有价值的思考和研究

4.长期观察记录不仅能促进记录者的专业水平,还能充分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5.有一定目的的长期观察记录可以检查一些研究问题

6、观察记录的资料作为案例研究的资料,对研究者和监护人有很高的价值。

体验2:观察记录的做法从零散到规范。

早期观察记录中采用过多种方法,如书面记录、摄影记录、摄影记录等,方法多但分散,缺乏规范性。通过与案例组专家的沟通,大家的指导,逐步规范做法,重点采用书面记录为主,声像记录为辅的方法,突出目的性、过程性、接近性、客观性、有效性。

一是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和情景观察记录。

1、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过程中,记录和分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言、动作等。孩子处于自然状态,不受干扰和控制,得到的信息不仅真实,而且丰富。这样的原始记录客观具体,重视细节和过程,抓住孩子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等,保持行为事件的原始顺序和真实面貌,同时为分析和研究提供线索和切入口。

2、现场式的情景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注重生活场景性,观察记录儿童在特定场景中的行为表现等,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最有效。在场景观察记录中,在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时,必须保持场景的自然和真实性,在记录中不主观猜测儿童的动机、心理等。

其二,回忆式的开放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采用往往有特殊因素。例如,在与儿童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现场不允许记录的儿童突发事件现场有时无条件记录的观察有在观察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之后也许会因为某种感动而回忆起来,特别有价值的情况。这样,由于一些特殊因素,记忆可以在事后开放的记录和分析中大大丰富记录的内容。

但是,任何观察记录都应该考虑背景和过程,不是孤立的,有可能有一个坚定的背景、影响因素、连续性等。

体验3:观察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问题一,观察记录的持续性与个人能量、体力不能保证的矛盾。

问题2,观察记录的感情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矛盾(这对于既在母亲身上又在研究者身上的我来说很难把握和处理)。

问题3,观察记录的质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质量和质量都很难保证)。

以上只是我对女儿观察记录中的点滴心得。关于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今后案例研究组的活动一定会解决。就像童话《青蛙王子》所说的那样,公主在找到真正的王子之前一定会吻很多青蛙。我们也真诚地关心孩子们,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

附上观察记录案例:

2002.7.29(15个月17日)

糖手里拿着爸爸的手机玩弄。父亲进了房间,发现手机被女儿推着,很快就生气了。是谁给她的?她自己有,我说。不要给她玩!说了好几次,不要让她玩手机!爸爸说话的声音又响又凶。旁边的糖瞪着眼睛向父亲看。爸爸走过去,一下子抢走了糖手机。糖糖哇哇叫了,没哭。然后,她伸出双手,向父亲喊道:拿,拿,拿!父亲生气地说:不要玩!拿着父亲的手机打屁股!糖糖立即站起来,踩着双脚(带跳跃),双手用力摇晃,然后大声生气地说着自己的话。#¥**********************************

喊了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张开双手抱我,说:去街上。

分析:分析:::

糖的行为:最近,糖的感情和行为发展进入了暂时的不平衡期,变得不听话。而且,最近突然各方面获得了很多新能力,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必须尝试新鲜的东西。她主张自己做很多事情,但是不清楚或者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发脾气。这次和父亲的冲突是因为玩手机得不到父亲的支持,被父亲斥责。但是,脾气来得快,去得快,稍微转移注意和引导,就容易平息。这种现象可能是情感和行为循环的表现。

父亲的行为:在处理糖玩手机的问题上,父亲的态度粗暴简单,结果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知道停止和斥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介入。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孩子面前的争吵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而且生气的父亲不会听我对孩子的发展特征问题的说明,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夫妻冲突。之后慢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必要让孩子在这样的自然家庭环境中成长。

第三篇:我的课堂观察的点滴体会

我的课堂观察的点滴体会

在本次课例大教研活动中我观察的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观察量表》,我发现由于我们对评价不太重视,导致了课堂评价片面和评价方式的不恰当。这样会大大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想就我所观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拒绝简单叫好

新课改积极倡导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因为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尽可能好地学到知识。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评价绝对不是简单“叫好”!回顾本次课例大教研中我们的课堂,常常看到: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欣赏学生,从头至尾赞扬声一片,无论学生什么样的发言或表现,无一例外地赞不绝口,有的课堂上光是“好,非常好,你真棒”等等这样的评价竟高达20次,占整个评价语言的百分之六十。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不表扬就是不尊重学生,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确实需要赏识教育,但是一味地为学生叫好就不切实际了。我们在课堂评价中应该正确、客观、策略地分析与指正学生的回答,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更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护和尊重,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力求评价严谨

“严谨”是评价的基本要求,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分析学生。如四年级张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问学生从“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中体会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有的则说“体会到父爱的伟大”,教师以一句简单的评价“很好”结束了这一环节。其实在这句话中,应该是要点明父爱与母爱分别是从哪种评价中体会到的,这样应该比一声笼统的“很好”更好?所以,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力求做到正确、严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评价注重及时 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促进作用。如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孙老师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学生把“主意”中的“主”zhǔ读成了zhú,这样的问题出现时,孙老师并没有及时评价,这样无形中是对学生错误思维和认识的一种肯定,会使学生不知对错或视错为对,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辨析,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及导向作用,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乐趣。

四、评价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表现也千差万别,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张老师在讲《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讲到最后,让孩子起来朗读面包店老板说的那段话的时候,一名同学起来朗读之后,张老师这样评价:“你是一个沉稳的面包店老板,那么谁来当一位外向型的面包店老板呢?”这时候马上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声情并茂的读了面包店老板的这段话。还有,课堂中张老师在小组轮流展示朗读之后所说的“小组参与情况较好,同学们都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的。”都很有针对性。当你由衷地对学生说:“你很善于观察生活”、“你的知识积累很丰富”、“你的思维很敏捷”、“你口语表达很清楚、流利”、“你很有思想”„„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励学生,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

通过本次课例大教研课堂观察活动之后,我觉得在教师评价语言方面自己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使自己的课堂评价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尽量地减少缺憾,既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又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河南完小 刘静红

第四篇:我园留守儿童观察个案记录

留守儿童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4年4月——6月 观察对象:刘宇翔(男)年龄:4岁半 家庭情况:

父母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带,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姐姐。

观察记录:

记录片段一

翔翔是本学期刚转来的新生,年龄也已符合中班下学期入学标准。入园初期,经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入园初期,语言很少,几乎不与同伴交流。2.几乎不参与集体活动,自由游戏时间很活跃。

3.认知水平发展较同龄孩子明显滞后,最明显的表现在不能唱数1-10,不会点数说总数。

记录片段二

入园半个学期左右,翔翔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1.开始表现出对交友的渴望,但是与朋友交往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孩子告状“翔翔打人”,大部分孩子不喜欢与其交往。老师观察发现,翔翔最容易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地方在自由游戏时间,当别的孩子在游戏(玩积木)时,他会以“抢夺”、“破坏”的方式吸引同伴注意。

2.集体活动中,渐渐开始有了一定的兴趣,表现在对老师夸张的表现、生动的描述、动听的音乐有愉快、开心并给予关注的表情和表现,但是从不给予老师的问题回应。

3.对动手活动,尤其是绘画不感兴趣。表现在,绘画手工等动手活动时,不愿意动手,多以观望的状态参与活动。

记录片段三

在对翔翔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观察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指导,发现翔翔在临近学期末时,有了以下一些表现:

1.与同伴交往依然有些困难,很难得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同。每当这时会表现出失落感,会一个人坐到座位上不啃声。2.喜欢为老师做事情,比如叠毛巾,摆桌子(尤为积极)等,甚至有时会主动参与不需要任何提醒和指导。

3.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变化不太明显,但在动手活动上有所进步,表现在:在老师的鼓励和陪伴下愿意尝试动手操作,得到鼓励后会表现出开心、更有积极性。

4.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当受到排挤或者高兴时,会主动靠近老师,表现出对老师的依赖或是依恋。

观察分析:

一、成长环境的了解

在与翔翔爷爷奶奶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翔翔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养陪伴,几乎都是由爷爷奶奶包办,而爷爷还有一份工作。另外,家周围都是与之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同伴,翔翔习惯了与朋友们在一起打打闹闹,爷爷奶奶因为生活、身体、劳作等原因疏于教养教育,基本上是任其发展。

对于翔翔会打人这一现象,爷爷奶奶都表现出无奈,问起他们的解决方法时,也多是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另外,爷爷奶奶很关注翔翔的学习状况,但是“不会教,没有教过。”

二、行为表现的分析

1.观察中经常能看到翔翔与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问起原因小伙伴觉得被打了,而翔翔没有任何“打人”的意识。这说明他已经很习惯这样“打闹”的方式与人交往。一方面体现出家庭教养方式的不恰当:家人对翔翔“顽皮”的表现习惯性的责骂、恐吓或者是打,都让翔翔将与人交往理解成了“粗暴的方式”,所以,不论是对待家人还是朋友都是“言语少、动作多”;另一方面,因为没有长辈的陪伴和指导,翔翔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方法,不擅于语言表达也成了他与人交往的一道屏障。因此,他需要通过“破坏”的方式吸引同伴的注意,以此得到关注,寻求交往需要。

2.集体活动中,翔翔所表现出来的“不感兴趣”也来源于内心的不自信:不擅于表达,所以不自信表达;不擅于动手,所以不自信动手。这也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家庭中没有一个可以让他安静活动的场所,无人陪伴、无人指导。“放羊式”的成长环境让翔翔练就了一身好体质的同时,也影响了他认知能力的发展。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心无力”,因此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3.情感的需求。翔翔在与老师、同伴熟悉了之后,会表现出对我们的需要和依赖。这源于他在家庭中情感得不到满足。少有人给予关注、鼓励或者是表扬,这都让他产生了“极度自信或者自卑”的心理。所以会在被同伴拒绝之后独自躲起来、或者寻求老师的安慰,得到表扬时也表现出对老师的依赖。

三、教养策略

针对翔翔这类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是首先满足孩子成长中“情感的需要”。在对翔翔的教养中,我更多的是给予他生活中表现的机会,例如,请他帮助老师搬桌子、叠毛巾等,从而鼓励他、表扬他。情感的需要还表现在对他细微心情的关注上。在面对一个集体的孩子时,给予翔翔的细微关注和私下谈话会相对较多,以此让他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依赖感,让他在集体中有归属感、存在感。

其次,要帮助他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作为一个集体中“权威”的体现,更多时候要表现在“对孩子在集体中树立正面、积极形象”的引导作用上。在对翔翔的帮助中,我经常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翔翔不为人知的优秀表现,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发现和肯定他,从而给予他融入集体的自信。

再者,要帮助家人解决认知上的发展瓶颈。翔翔所处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不能够给予他很好教养的环境。因此,更多时候,老师会为他提供单独的指导,例如陪伴他一起完成“家庭任务”,活动后让他与小部分年龄偏小的孩子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未完成的活动任务等等,以此来弥补家庭环境中的教育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其实更多地要给他们的是时间和关注,最重要的是关爱。以此来弥补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家带养所产生的种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乡中心幼儿园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2篇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2篇

情景一:希希是这学期新转来的宝宝,她奶奶是幼儿园的厨师。第一天来新的幼儿园,奶奶把她送到教室里,叮嘱了几句,就去厨房干活了。一天下来,不声不响,也不哭闹,大家做什么她也跟着做。对新环境有的陌生。

情景二:今天是希希来园第二天,早上哭闹着不肯进教室,要去厨房找奶奶,于是妈妈就把她送到了厨房里。到了上课时间,她还是不愿进教室,奶奶狠狠心把她送了过来。哭闹了一会,也能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活动中来。睡觉起来,她奶奶来到教室里看望她,本来好好的,一看见奶奶就哇哇大哭起来,而且抱住奶奶不肯放,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她接回家。情况分析:对于陌生的环境,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出现哭闹的现象也是情理之中。奶奶的特殊身份给了她一个逃避陌生环境的方法。午睡后奶奶来到班级,看见自己熟悉的亲人,忍不住哭闹,不肯放,而且她知道奶奶可以来看望她,以后的日子也有了期望,总是想着能见到在幼儿园里干活的奶奶。果不其然,第三天、第四天希希哭闹的更厉害,更不愿意进班级了。每天妈妈直接把她送到幼儿园厨房间,然后她也不愿进教室,一进教室就哭,甚至看见我们班的保育员阿姨也哭。因为得到了妈妈的默许,可以不进班级,直接去厨房找奶奶,所以她更不愿意来教室里。后来通过跟妈妈、奶奶的沟通交流,要求妈妈早上直接把希希送到班级,断了她找奶奶的念头,虽然早上送来也会哭闹,但只要分散她的注意力,一会功夫就可以跟其他幼儿一起活动了,也忘了奶奶的事情。

现在,希希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也熟悉了,进班级也不会哭闹了,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和家长有很大关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家长可能缺乏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教师可以直接和家长交流,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个孩子总有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教师需要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寻找每一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途径。观察记录二:

观察背景:徐薇是外地来的孩子,是个大眼睛的可爱的小女孩。自从入园后,中午就在幼儿园就餐。她年龄较小,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更不会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特别活动的时候,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观察实录一:

小朋友们在玩积木,子杰在叫我:“老师,书泽哭了。”我连忙过去问:“书泽,你怎么了?”书泽伸出了手,我一看,在书泽的手面上有一圈清楚的齿印,是徐薇咬的。我问:“徐薇,你怎么咬书泽啊?”徐薇说:“他抢我积木。”我说:“积木是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争不能抢。你咬人是不对的,以后不要这样了。”徐薇点点头。观察实录二:

今上午活动结束后,和往常一样,孩子们排队轮流去厕所,我跟在旁边看着。徐薇冲到前面去,一把把叙媛拉到一边去,自己先去了。等她上完厕所,我把她叫到一边说:“徐薇,不能拉或者推别的小朋友,以后上厕所要排队。”徐薇又点点头。观察实录三:

小朋友们都在给水果涂颜色,静慧大声的哭起来。俊茹说:“老师,你快来啊,徐薇咬着静慧的胳膊了。”我急忙过去,静慧捂着胳膊在哭。我拉过静慧的胳膊,果然,静慧的胳膊上一块青紫色,皮都没有了。我有点生气了,问“徐薇,你跑到静慧这来了?为什么咬静慧啊?”徐薇看着我不说话。静慧说:“徐薇来拿我彩笔,我不让,就咬我了。” 实施措施及效果:

针对徐薇的一些情况,我首先找她的妈妈了解了情况。她妈妈说徐薇从小跟爸爸妈妈出来打工,也管不上她。她爸爸脾气暴躁,她不听话就打她。她受爸爸的影响,遇到事情不会处理,就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我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徐薇不太会和小朋友相处,可是她性格活泼,喜欢交朋友。我首先找到徐薇的爸爸,和他说了徐薇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且告诉他,让他不要再打孩子了。徐薇的爸爸一再道歉,说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了。我接着让几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主动和徐薇交朋友 她很开心。我就告诉徐薇:“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能争抢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不能推拉小朋友,更不能咬朋友。咬人、打人不是好孩子。小朋友们不喜欢和打人咬人的孩子做朋友。渐渐地,来给徐薇告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同时她也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控制能力还很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差。刚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里来到幼儿园,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在家里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观察,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对症下药,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下载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与女儿共成长

    我与女儿共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女儿许一上五年级了。女儿在一点一滴中成长,很让我们欣慰,虽然她还不够全面,比较内向,自信心不够,但现在品行良好,健康成长。现在许一已经养成了......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我会玩平衡车了》[共五篇]

    《我会玩平衡车了》是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同伴的帮助和示范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在比较相接近的发展水平之上,使儿童的学习更......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共五则范文)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地点:班级教室 今天天气十分不好,下着大雨,不能像平时一样到户外活动了。课后孩子们去喝水,上厕所。就是李明聪一个人没有去,他一个人在走廊不知道做......

    小班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孙宇灿==(共5则)

    小班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孙宇灿 观察时间: 一、情况摘述 王其森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

    军训体会:军训中成长的我

    军训体会:军训中成长的我 炎热的太阳烤灼着大地,用强烈的光线展示着它的威风;神气的迷彩服穿在身上,用美丽的橄榄绿展示着它的威严;整齐的队伍走在跑道上,用矫健的步伐和响亮的口......

    话题作文 我成长中的点滴作文(3篇)

    话题作文 我成长中的点滴作文(3篇) 第一篇:我的成长点滴六岁天真可爱当时的我才六岁,是那么小的毛孩子,不懂世事,顽皮耍赖!在我家的院子里,我除了玩就是玩!我疯跑着,妈妈总在后面着急......

    我与女儿共成长(五篇材料)

    我与女儿共成长 胜利六中七年级四班张子烨的妈妈 栗冀玲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最大心愿。回顾十二年来与女儿共处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这是一个与女儿共同成长的......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写作教学中的点滴进步

    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写作教学中的点滴进步 小学作文教学的档案袋就是把学生的作品和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用以反映学生的成就、进步和努力。在以前我也这样做过,收到了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