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昆明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四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2.(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1)合理地没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适当联系教学实际即可。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
适学生心理、处埋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二篇:2014年昆明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三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单项选择题
1.13【解析】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
2.D【解析】赫尔巴特最早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
3.A【解析】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4.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5.D【解析】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动力。
6.D【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7.D【解析】前三个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
8.C【解析】“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逾越等级。
9.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突出班、课、时。
10.B【解析】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11.D【解析】实验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属于实际训练法。
12.A【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3.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其他功能的一种心理倾向。
14.A【解析】题干所述的是学生社交恐惧的表现,社交恐惧是学生恐惧症中的常见类型。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除社交恐惧外,恐惧症还包括单纯热怛和广场恐惧。
15.C【解析】“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16.C【解析】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17.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18.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个体都面临一定的冲突和危机,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l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19.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20.B【解析】学校与家长不包括在学校法律关系中。
二、填空题
1.感情需要
2.互相促进
3.白板说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认知能力差异
6.多重性(或多样性)
7.布鲁纳
8.正态
9.专业人员
10.附属的内驱力
三、判断题
1.×【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损害的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2.×【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解析】题干所指的是测验的信度。
4.×【解析】题中所述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5.√【解析】教学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采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不利于教学的进步。
6.√【解析】心理健康是个心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嘴角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7.×【解析】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也包括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8.×【解析】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9.×【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10.√【解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但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决定着研究性课程实施的成败。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三篇: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2.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3.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A.分支型学制
B.双轨制.
C.六三三制
D.单轨制
4.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5.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6.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7. 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控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9.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10.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领导,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12.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13.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15.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6.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终结性评定
D.发展性评定
17.()又称为工作记忆。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8.“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认知结构说
19.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外界环境 D.任务难度
20.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高的水平
D.中等水平
21.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2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3.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2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常
B.较高
C.普通
D.弱智
25.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27.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8.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30.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复杂性
B.意识性 C.目的性
D.社会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A.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3.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4.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D.教育经验的积累
5.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广域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6.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环节来完成。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7. 皮亚杰认为,2岁至l2岁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有()。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8.想象的基本特征有()。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形象性
9.下面哪些属于一般能力?()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10.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对的打 “√”,错的打“×”)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5.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6.效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试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8.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9.某小学生上早操时被同学推倒摔伤,学校不用负责任。()10.访谈法最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而通过外显行为,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某中学二年级的一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个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 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 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 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问题: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 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2.某位教师教《就义诗》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学生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本来严肃的气氛没有了。怎么办呢?这时教师神态自若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 听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 „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对大家说: “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之所以读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现这种差错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同学们 听了鼓起掌来。这时,那个读错字的学生情绪更加激动地读了起来。
问题:试结合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评析这位教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回答问题。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名 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 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 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问题: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马克思主艾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 产生活实践。
2. A [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于l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书,是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
3. B [解析]英国的教育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双轨制,贵族与平民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接受教育。现代的英国,中等学校仍然沿袭着双轨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 B[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 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 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5. A[解析]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即哪里有道,哪里就有教师,体现出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6. C [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ll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7. B [解析]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做“产婆术”(或“助产术”)。
8. B[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盼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9.B[解析]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由此,为人师表这一规范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区 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10.A[解析]略
11.B [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B[解析]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 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宣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13.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 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4.D[解析]在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上,生产力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
15.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16.B[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17.B[解析]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18.A[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理官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而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19.C[解析]只有外界环境是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20.B[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1.B [解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2.A[解析]略
23.B[解析]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4.C[解析]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其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当,则其智力处于普通水平。
25.A [解析]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C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27.C[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8.B [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在原型操作除段,主体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原型内化阶段,主体把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9.A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学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0.C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划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 BD[解析]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意识性和社会性。
2. ABCD[解析]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第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第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第四,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第五,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第六,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第七,个别施教或集体施教的教学形式。
3. ABCD [解析]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在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和有利于人口迁移,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不是教育的人口功能。正确答案为ABCD。
4. ABC [解析]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等。
5. ABD[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
6. ABCD[解析]知识应用一般分为审题、联想、知识理解和课题类化四个环节。7. ABCD[解析]皮亚杰认为2岁至l2岁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包括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 AD[解析]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9. ABC [解析]一般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观察力。色彩鉴别力不属于一般能力。10.ABCD[解析]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三、判断题
1. ×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3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 × [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3. × [解析]题干所述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4. √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可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5. ×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6. ×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信度,效度指测验的正确性。
7. √ [解析]略 8. √ [解析]略
9. × [解析]该事故应该由学校承担相应的责任。
10.× [解析]观察法更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访谈法更适合了解对象的深层看法。
四、简答题
1. [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 [参考答案]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的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五、综合分析题
1. [参考答案]如果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会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改正。(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 [参考答案]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教师教学的表演技巧,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临场应变的技巧,亦即教师的“教育机智”。
该案例中,一个学生读错诗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可想而知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教 学中应有的严肃气氛,还会伤害那位朗读课文的同学的自尊心。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教师从容 不迫的一席话,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严格要求和期待。这位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 效的教育措施,巧妙她解决了问题,这正是教师掌握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的表现。教育机智渗透在这位教师教学活动中临场的创造性发挥上,是她平时深思熟虑和积累丰富教 育经验带来的结果。掌握这种艺术,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理解和尊重及理解 学生的处境,尊重学生的人格。
3. [参考答案];就王老师的职业身份而言,其错误有三点:
(1)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
(2)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则。
(3)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就学生身份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名同学的错误有两点:
(1)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
(2)不尊重教师。在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动手动口,这是一种明显不尊重任课教师的行为。
第四篇: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最终版)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l分,共40分)1.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 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一一“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5.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7.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教育专业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1.“学而时习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l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1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4.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5.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连续性
16.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A.声音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代码
1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8.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1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倒摄干扰
20.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教育心理学家 是()。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2.学习法语后会对英语的运用产生干扰,这是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同化性迁移
23.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24.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25.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Z6.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7.“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
B.夏代
C.西周D.东周
2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 是()。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患型
29.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A.15 B.20 C.30 D.60
3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和刑事责任
31.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2.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33.“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追忆
34.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干扰较多。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35.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 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6.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能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防卫机制。A.合理化
B.反向
C.补偿
D.压抑
37.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38.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是()。
A.动机水平适中
B.动机水平较低 C.动机水平很高
D.动机水平很低
39.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4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上)4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制度。42.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___和设计教法。
43.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4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___总结和_________总结。45.道德感是受_________制约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特点。4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_________、_________和恒常性。
4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48.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_________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_________、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49.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多血质、_________、_________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但混合类型的人居多。
50.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_________的学习动机转化。
51.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结构主要指构成要素、_________和_________。52.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主要强调三条:即真诚、_________和尊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53.操作技能形成分为几个阶段? 5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5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56.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7.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58.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 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 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D[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 A [解析]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4. C[解析]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5. B[解析]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6. B[解析]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7. B[解析]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根据题意,该题选8。
8. B[解析]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9. C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0.B[解析]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1.D[解析]“学而时习之”强调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12.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13.A[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自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14.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5.A [解析]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16.A[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17.C [解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廷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18.D[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一反应心理学”。
19.D[解析]倒摄干扰,又可称为“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0.A [解析]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和研究。他以首谒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
21.C [解析]所谓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也是自我强化。
22.B[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法语学习对英语应用产生干扰,而不是促进,故选B。
23.C[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爬山法是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逆向工作法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24.C [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25.B[解析]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是:强,均衡,灵活。
26.B [解析]刻板效应就是把某人归为某一类别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个类别的特征。
27.C [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28.D[解析]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29.D[解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30.C[解析]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1.D[解析]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2.A[解析]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3.B[解析]由“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属于无意回忆,因为它是自由、自发的。34.D [解析J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是因为晚上的学习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白天的学习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抑制的干扰。35.C[解析]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36.A[解析]成绩与能力并不直接挂钩的判断具有合理性,因此是合理化判断。
37.C[解析]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强制阶段(0一6岁)、强化阶段(6岁一9岁)、遵从集体阶段(9岁一l6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一成年)、民主平等阶段(成年)。因此本题选C。
38.A[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动机过强或过弱,都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利。
39.D[解析]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汾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
40.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 41.学校教育
42.了解学生
43。自觉性灵活性 44.全面 专题 45.社会阶级 46.整体性理解性 47.不均衡先快后慢 48.三维结梅操作
49.胆汁质 粘液质
50.自觉和稳定 51.执行顺序执行要求
52.同感
三、简答题
53.[参考答案]操作技能形成有:(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
54.[参考答案](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在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55.[参考答案](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拚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另q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四、论述题 56.[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鉴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57.[参考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 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 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 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 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五、案例分析题
58.[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 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 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得 到迅速发展。“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第五篇: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一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云众教育培训 1.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云众教育培训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4.突然的敲门声,将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种情况属于()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过程 B.教育事例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6.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A.色调感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观察力
7.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8.“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10.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13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1.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2.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3.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4.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A.恐惧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15.“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7.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面临的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9.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20.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的是()云众教育培训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__________。2.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的关系。
3.洛克的___________理论,奠定了洛克的个人本位论。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5.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_。6.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其任务和职业角色的所决定的。7.美国的___________倡导“发现学习法”。8.人的智力呈___________分布。
9.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___________。
10.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损害的发生不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
3.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4.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想法划定一个“标准观念”或“标准做法”,只要学生的想法与此不同的,就是“错误观念”。()5.过去的教学评价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违背了教学发展规律。()6.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7.德育就是政治教育。()8.气质和性格都是有好坏之分的。()9.“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条件性知识。()10.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云众教育培训 1.简述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2.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3.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4.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5.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我们班的王冰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室友的不满。晨会课上,我对王冰说:“王冰,你知道吗?你们宿舍所有人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罗蒂唱歌还过瘾,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王冰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我违反了宿舍管理条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对不起,请同学原谅,今后我一定改正。”
结合教师教育技能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