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
主要优点有: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第二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精选范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主要优点有: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篇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
主要优点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篇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
主要优点有: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第三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张军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
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
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
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
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
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
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
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
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
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32
xkg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
学习乐趣。)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
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产生H2 质量
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
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密度为1.43g/L)。
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
(说明:加强拓展创新性习题的练习,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
可增强学生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五、说板书
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并且能
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324、列:(正比例式)6 gx5、解:(求解)316/ 6 g = 32/x6、答:(写答)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
第四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材分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基础的计算,所以,本课题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初中化学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因此,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四、教法分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学法指导分析
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教学实施
(一)、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八号”升空视频):“神舟八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八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设疑解惑,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的需要?请把你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三)、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四)、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氧气需要完全分解x千克KMnO4。
2KMnO4== K2MnO4+MnO2+O2↑
31632
X4.8kg
316/x=32/4.8kg
x=47.4kg
答:需要47.4kg KMnO4。
(生):小组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的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五)、检测反馈,加强应用。
(小黑板出示练习):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体物质13.6g,问:
(1)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5、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小结,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七)、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H2 质量比是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与水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八)、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
本节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且能给人一种美感。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324、列:(正比例式)6 gx5、解:(求解)316/ 6 g = 32/x
解得x = 0.6 g6、答:(写答)答:可得0.6 g氧气。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1、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问题的形式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案,再与原有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解题方法的欲望。
2、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3、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引导为主讲解为辅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适时适量的安排了学生活动和课堂练习,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存在的不足:备课时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但还是不完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不够,多数时候是教师的不断提示不断引导,这使得课堂费时费力。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第五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学习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及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课前预习】
一、温故知新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氧气参加反应或有氧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2)有氢气参加反应或有氢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 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该反应你能得到的信息。
二、阅读教材102页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阅读并计算例1和例2,学习并总结计算的步骤。【课堂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质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例题1]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按要求书写步骤)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例题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编题比赛:教师帮助总结出题应出示哪些已知条件,并用已知有氢气2克,结合课前预习(有氢气参加反应或有氢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出几道例题。学生用(1)有氧气参加反应或有氧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2)氧气32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课堂小结】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1);(2);(3);(4);(5)。【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