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野》·阳光行动”来信选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视野》·阳光行动”来信选登
作者:
来源:《视野》2005年第10期
“《视野》·阳光行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期间也不断有获得帮助的学生将感谢信寄至《视野》杂志社。在此,我们选登这些来信,希望能够代表每一颗感恩的心向提供帮助的人表达谢意。
我要衷心地感谢贵杂志社所给予我的帮助,是你们及热心的王龙先生的殷切关怀给了我无限的希望。人们常说:生活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精神上的枯竭才是真正的悲哀。热心的你们让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关爱、那份真情。虽然一直以来我在生活上都很困难,但是我始终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我一直都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我也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在收获与付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四川敖小莉
没有想到,我的一封信竟然得到了贵社如此的重视。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视野》杂志社夏志勇先生所给予我的关心,是您让我这样一个贫困的学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让我知道我并没有被遗弃。我会更加努力地奋斗,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您一样,去温暖一颗被贫穷冰冻的心。
——甘肃秦志锋
在本应快乐成长的青春岁月中,因为贫困,我饱尝了痛苦的滋味。囊中羞涩的我,在朋友们偶有欢愉的小聚时,常常默默地选择借故走开,内心的寂寞和辛酸惟有自知。在孤独中,我选择了心灵的伴侣——《视野》杂志来倾吐心声,不料竟然以此收获温情,得到帮助。只言片语不能诉尽我对您解囊相助的感激之情,您的帮助告诉我,身处困境的时候,我并不是孤身一人在面对,还有千千万万的朋友在深情地关注着我,默默地鼓励着我。谢谢您,兰州的王瑞先生。
——武汉王小静
每月一次,收到您通过《视野》杂志社转寄的爱心资助,我都会复印一份款单压在桌子底下。每当看到这些款单,我都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也感到心里压了一份责任。我想,若干年后,当我也有能力去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时,我依然会想起您,湖南常德的黄鹰先生,是您让我有力量走过生活的逼仄,也让我有责任将爱的火把传递下去。衷心地说一声:谢谢您!——山东陈兴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漫漫人生路上,谁都会碰上困难、遭遇不测,而就在我跨过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热望着不远处的美丽前景时,我踩上了荆棘,稚嫩的翅膀受到创伤。您及时的帮助让我找到了斩断荆棘的利斧,也让我受伤的双翅恢复了力量。谢谢您,兰州大学的包国宪老师,借着您的肩头,相信我会飞得更高。
——安徽吴庆庆
在我即将告别家园,走上求学路的时候,为了给我筹集学费,我的家人看尽了他人的脸色。发生的这一切,让我怀疑世间是否有真情。然而,安徽的滕艳女士,您的帮助给了我无限的温情,也让我深信,纵使世间有阴风冷雨,温暖的阳光都会照射到每个角落。即使在泥泞的雨天,都要心存一束和煦的阳光。
——广西秦铭
第二篇:《视野》·阳光行动(40)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视野》·阳光行动(40)
作者:
来源:《视野》2008年第11期
本刊长期开设“《视野》·阳光行动”专栏,我们称热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朋友为“《视野》阳光大使”;称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为“《视野》阳光学子”。作为一个阳光平台,已经而且正在联通着众多的“《视野》阳光大使”和“《视野》阳光学子”,联通着善心、爱心、信心和感恩之心。
无论你是身处困境需要帮助,还是想帮助别人完成继续求学的愿望,你都可以和我们取得联系:
1.由我们牵线搭桥,提供资助和受助双方的详细资料。
2.评估并促成双方的自由联络及一对一的资助关系。
3.“《视野》阳光大使”可以直接汇款给您资助的“《视野》阳光学子”,也可以由《视野》杂志社代为转寄资助款。若直接给“《视野》阳光学子”汇款,汇款满三个月后,《视野》杂志A版将以实名刊出相应的资助事迹及双方资料,并为“《视野》阳光大使”颁发荣誉证书;若由《视野》杂志社代为转寄资助款,在杂志社收到资助款后,《视野》杂志A版将以实名刊出相应的资助事迹及双方资料,并为“《视野》阳光大使”颁发荣誉证书。
4.在征得本人同意后,陆续有选择地刊登资助信息、受助信息及相关来信。
5.相关内容,可以登录《视野》网站查看,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6.我们将与所有的“《视野》阳光大使”和“《视野》阳光学子”与我们保持长期联系——不论是正在还是已经完成资助或受助。所以无论何时地址变动,请及时告知我们,以便于今后保持互动。
7.资助活动进行期间,我们将不定期地以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所有“《视野》阳光大使”及“《视野》·阳光行动”。
8.对资助圆满结束的“《视野》阳光大使”我们将特别致谢并赠寄纪念品。
我们不会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只想尊重他们并提供他们愿意接受的帮助。让我们一起经历这人生中的逼仄之处,走过然后学会坚强和宽阔,就像一位朋友信中所说:背依贫困,我仍能飞翔。
第三篇:阳光行动感谢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阳光行动感谢信
作者:
来源:《视野》2006年第09期
尊敬的叔叔、阿姨:
首先感谢你们和《视野》对我的关怀与鼓励。
汇款每次都会按时收到。当我第一次从邮局走出来的时候,内心里突然很平静。生活让我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知道还有这么多人在关注我们。我给“好心人”能先生写过一封信,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我希望通过《视野》转达我真诚的祝福,因为真心付出的人永远不会在乎回报。
我的生活、学习各方面也很稳定。我以前总是自卑,可现在不同了,我和别人一样快乐地成长,学会了用乐观、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件事、每个人。人都是需要沟通的,将心比心,我不再羡慕不属于自己的幸福。有时会打打球。因为我是中文专业,所以经常看书。有的同学甚至说我活得潇洒,无烦心的事。其实谁内心都有一块难以搬走的顽石,都有沉重的记忆和负担。《视野》“给我们一双有力的翅膀”,我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恩情是铭记于心的。我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生活中也是一样,但是我总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珍藏起来,不会轻易地拿出来,又何必表露呢?只要你们知道,远方永远有一个朋友,一个忠实的读者为你们祝福。
祝福每一个帮助别人的人都有美丽的幸福。
王亮
第四篇:阳光计生行动
前进农场开展“阳光计生行动”
近二年来,前进农场计划生育办公室坚持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顺民意、惠民生、转作风的重要举措来抓,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进一步深化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不断提高了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了全场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场在泽鑫园广场设立计划生育宣传厨窗,为全场群众提供一个了解政策、掌握实情、实施监督的有效平台。一是公开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人口计生普法教育,增强广大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依法维权意识;二是公开办事程序,增加透明度,使群众有章可循;三是公开免费服务项目,切实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服务;四是公开优惠政策,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让全场计划生育家庭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公开工作纪律,要求计生工作人员按法定职权和程序办事,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在“公开便民”上下功夫,积极搭建百姓计生连心桥。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渠道,强化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满足各族群众。一是简化办事程序,对群众申办各种计划生育证件,坚决做到“零收费、无障碍、即时办”;二是加强行业服务窗口建设。三是开展生殖保健免费服务,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普查普治服务;四是开展上门服务,切实做到《生育服务证》送上门、避孕药具送上门、《光荣证》送上门、计生宣传品
送上门、致富信息送上门。
三、在“公开维权”,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置信访接待室,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不断提高了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在“公开评议”上每年深入各管理区开展1次群众需求调查,掌握了育龄群众的对计划生育的所想所需所急。同时,在半年、全年检查和日常督导工作中对群众的满意率进行调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口计生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第五篇:生涯规划视野中的志愿者行动
生涯规划视野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万荣根
摘要: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角度看,志愿服务是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增长才干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应正视自身志愿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涯规划的需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坚持走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道路。关键词:生涯规划 志愿服务 专业化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高校校园里谁都不陌生,但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思考它,却不多见,为此有必要进行探讨,以发挥志愿服务的更多的功能。
一、志愿服务在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志愿服务对社会来说,是奉献爱心的行为和活动,对大学生来说,尤其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来说,则是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增长才干的实践活动。
1、认识社会
由于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未完全的革除,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远离社会,长期处于“三点一线循环”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对国情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情了解不多,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书本和媒体的宣传、介绍,缺乏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对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这种环境往往导致他们崇尚“以我为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形成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大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村开展扶贫活动、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活动,能使自己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增加自身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加深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感情。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了解社会需求,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自身政治、文化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体验到自身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而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校正自身的行为习惯,把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淡化头脑中的理想主义,走出狭小的个人天地,走进一个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2、完善自我
志愿服务不仅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使大学生远离社会、缺乏正确的社会经验,致使大学生单纯地从主观愿望出发,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因而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会出现矛盾。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有不少人夸大了自我的作用,过高估价了自己,更多的人则降低了或放弃理想自我的追求,对功利的追求则十分明显,以致近年来大学生中放弃专业学习而去“练摊”经商者甚多。为了在找工作时能多一个筹码,在课程选择上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实用性,忽视自身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他们忙于学习实用性技能,电脑热、英语热、考研热、考证热成为现时代大学的流行色。这种定位过高过低的态度及其盲目性,主要来自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脱节。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联系纽带,有着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独特功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走出了狭窄的小圈子,在亲历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教训迫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认清楚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参与服务过程中,自己的辛苦、智慧换来一次次的感谢、微笑、肯定,无疑能使他们悦纳自己。这样一次次实践中得到的“自我认识日趋客观和真实的,不断累积的自我认识将真实的自我勾勒出来,最终将理想我和现实我合为一体,形成健康人格”[2]。此外,大学生在实现其志愿目标时,在头脑中总是不断将自我活动目的与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对照,这种过程实际上就是反思自我,在这种自我反思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自我也不断得到完善。
3、锻炼综合能力。
能力对人一生的职业道路的选择、事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对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和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与实践机会。首先,志愿活动能使大学生的特殊能力即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因为大学生所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大多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这些活动,需要大学生应用所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社区、农村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如:医学院的学生可以提供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卫生、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这类的服务活动,无疑能锻炼大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志愿活动能使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如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展示与发挥。正如大学生志愿行动的许多“小贴示”所反映: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他们获得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见,志愿活动能使大学生获得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即各种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在日后职业生涯中大展示宏图的“本金”,志愿活动是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用他们的青春与智慧,把文明与进步献给社会,取得成绩,获得社会肯定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参与动机不当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动机非常复杂,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社会献爱心,为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增强自己社会工作能力的,也有不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只是为了获得工作经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是赶时髦、好奇、为了入党、为了考评加分而参与的等等。不同的动机会导致学生在志愿者行动中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对整个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为了赶时髦、好奇、加分等外在的东西而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学生,就不会对志愿者活动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为了找工作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学生,只想获得一种经历的证明,对活动的形式和投入也不会太重视。只有真正想参加实践、服务社会的学生才是志愿者队伍的骨干。
2、责任心不足。
不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着高度责任感,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受志愿精神的感召和大规模活动的吸引,在对困难估计不足的情况下就参加了志愿者活动。而当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他们便表现出浮躁的心理,不安于从事专业技能不强的献爱心活动”[3]。由于责任心不足,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较为随意,导致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活动缺乏长远目标和计划,常常使志愿服务出现断层,影响了行动的连贯性和延续性,甚至造成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象。
3、能力不足。
由于大学生与社会处于“半隔离”状态,对社会,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有限,再加上志愿者队伍中的不少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此外,一些高校没有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所以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暴露出创新能力不够、不善于与人沟通、工作团队精神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连基本的为人处世都不会等“软能力”不足。这样导致志愿者工作绩效甚微,难以胜任委派的工作。工作中的挫败感不仅使大学生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而且影响能力的发挥和继续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
4、服务领域狭窄。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由于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有限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他们组织的部分志愿者行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活动形式单一。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大多是在学校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的,在校内,主要组织校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校内外的重大活动,如接待新同学、组织义务督查队、参与校园文明建设、开展一助一活动,结对子、献爱心、送温暖等。在搞好校内服务的同时,走上社会,开展一些助残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服务领域较为狭窄。
6、服务过于注重形式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大多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的层面,往往赶时髦走形式,喜欢组织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上街头,开展短时期轰轰烈烈的活动,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默默无闻的项目则不愿去组织和参加,大学生志愿活动并未完全改变“三月里来,四月走”的单调形象。可见,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他们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应该看到,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仅是一次大张旗鼓的行动,它需要深入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需要长期坚持,不搞形式化,不轰轰烈烈走过场。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志愿服务的量与质不能满足社会和自身生涯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加以解决。
三、基于生涯规划,参与志愿服务
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应根据社会、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自己的生涯规划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1、明确生涯目标,参与志愿行动
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我到底要从事什么职业?在要从事的职业中,我到底要做到哪一层次,达到怎样的境界?我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即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在知识、能力、品德方面具备了什么?要达到自己的规划目标自身还缺少什么?志愿行动在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中的价值何在?也即在志愿行动中我到底要做些什么?如果在参与志愿服务前,大学生经过上述思考的话,那么就绝对不会出现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赶时髦”、“好奇”,“学习很无聊,当志愿者很好玩”或是被志愿服务开展“大规模”的活动而吸引等类似的目的和现象,这些目的和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志愿行动的短期性,不利于志愿行动,也不利于自身成长。大学生个人如果明确自身的生涯目标,充分认识到了志愿服务在实现自己生涯目标中的作用,那他们在志愿行动中才会全身心投入,其参与的自主性、责任心、活动的持久性就会大大的增强。志愿行动才能在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真正起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作用,起到锻炼大学生才干、完善大学生自我的作用。当然,也许有人会反对,认为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私心”太重,有悖于志愿服务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志愿行动为社会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对己来说,则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是个双赢的、“助人自助”的局面。其实,志愿工作的开展,只有满足个人的需求、激发个人的精神需要,这样的志愿活动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开花结果,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走过场。
2、基于生涯规划需要,选择性参与活动
志愿服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去,就必须有选择性,这样才能确保服务的质量、自身参与活动的有效性。为此,大学生在参与志愿行动之前就必须思考: 我要参与的志愿组织的使命是什么?我要参与的志愿组织要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的形式是怎样的?我要参与的志愿组织在开展活动前能给予哪些方面的培训?我要参与的志愿活动内容需要哪些技能、态度、特质?我服务的对象有什么特点?我要参与的志愿活动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什么?我要参与的志愿组织的评价制度如何?我要参与的志愿组织的奖惩制度怎样?我要加入的志愿组织经费管理制度怎样我什么要参与这些志愿活动?我要参与的志愿活动能给我带来什么?对实现生涯目标有何益?我的身体能力、时间、是否允许我参与这些活动?
我的兴趣、性格、能力是否合适参与这些活动?
显然,如果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之前,对志愿活动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有清醒认识,和基于生涯规划的目的,对我为什么要参与有所思考,那么他们的参与理性便会大大加强,决不会盲目地、随意地参与志愿活动,而是有所选择地参与,这样大学生志愿行动才不会出现“跟风”、过于形式的问题。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认识社会、能力锻炼、完善自我出发有选择性参与志愿活动,分清主次,这样才更能确保自己在志愿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过得更有意义,有价值。此外,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好时间,尽可能多地参与志愿活动,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献,也为自己的不断进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笔者不赞同有些大学生放弃专业的学习,全部时间都投入志愿活动中。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不能提倡,因为大学生学好了专业,能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质量更好的服务。
3、结合专业特长,坚持以专业知识服务人
专业能力,是实现生涯规划目标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的发展,无疑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取胜的重大筹码,是他们创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决定他们职业生涯得以生存、发展,能走得多远的重要因素。为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应走专业化的道路,大学生生涯目标实现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才能解决服务领域狭窄、服务层次比较浅的问题。为此,大学生在参与献爱心、送温暖、卫生的打扫等这些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所谓“低层次”的志愿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年龄、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优势,开发有社会效应的学以致用的项目,提供知识、技术、教育、咨询等多样化、高层次的服务。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提供网络保障,外语专业学生提供翻译、义教,法律专业的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环保专业的学生提供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为某一项目出谋划策等,这些都是学生自身与社会获得双赢的活动。即使是参与所谓“低层次”的志愿服务,也应尽可能地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相联系起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这些活动开展得更有社会、个人意义。
要走好志愿服务专业化的道路,大学生志愿者就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各种能力,“特别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忘我的敬业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场面的能力”[4]。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要不断总结、探索那些适合自身特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学专业与技能特长的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形式,并使之确立下来,逐步推广,不断深化,使自身的志愿活动开展得更具科学文化知识性,更能突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技能性。其次,高校应重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邀请专家教授为大学生志愿者举办各类专业培训、进行各种岗前培训,拓宽大学生志愿者的业务技能,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另外,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水平、专业结构及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进行细致的分工和规划,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组建不同的专业队伍,积极满足志愿者行动发展层次化、专业化的要求。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应与其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服务问题,这才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特色。注释:
[1] 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2] 韩 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青年研究》,2003年第1期 [3] 陈卓武等:《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青年探索》,2004,5 参考文献:
1、史帝夫·麦克理等著:《志工实务手册》,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10
2、江汛清主编:《与世界同行——全球化的志愿服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9
3、韩 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青年研究》,2003年第1期
4、韦德先:《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河池师专学报》,2004,15、程红艳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能初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6、许慧霞:《浅析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7、周围等《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
8、王 任:《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自我教育因素分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9、陈卓武等:《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青年探索》,2004,5